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融资融券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2005年我国《证券法》修订确立融资融券业务的合法地位以来,已经陆续颁布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融资融券相关法规和规章;2010年3月开始进行试点交易,融资融券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实践。但目前法学界对融资融券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还很不够,在一些关键环节的法律机制设计仍不健全,如融资融券债权担保问题;在个别问题上的法学研究几乎尚属空白,如融资融券权利处理法律问题,鉴此,本文对融资融券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从理论上对我国融资融券实践有所启发和助益。
     在研究思路上,本文以金融法上安全与效率的平衡作为统领全文的主线,并将金融安全与效率分为客户、证券公司、市场整体三个层面,在研究融资融券领域的具体法律问题时,均以此准绳衡量是否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妥当平衡。在具体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使用了问题导向、比较研究、规范分析、经济分析等方法,尤其强调从实践问题角度出发,以功能主义的思路寻求实践问题的妥当解决,并主张对金融创新的法律规制应以问题导向、功能导向为原则,优化鼓励金融创新的法制环境,而不应将已有的法律概念、原则、理论生搬硬套到日新月异的金融创新产品上。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一是关于融资融券合同和融资融券法律关系。提出融资和融券本质上属同一性质,融资融券合同是依照证券法规设立的独立的有名合同,融资融券法律关系不是某种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法律关系的混合体,其中既有私法性质的融资融券交易关系,包括委托关系、借贷关系、担保关系、信托关系,又有公法性质的融资融券监管关系,而应将其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法律规制。二是关于融资融券模式选择。提出各国或地区的融资融券模式是各自市场发展程度的反映,我国当前应构建日本式的集中授信的专业化融资融券模式,同时也要创造条件、留出空间逐步向市场化模式过渡,在金融安全与效率之间寻求阶段性平衡。三是关于融资融券担保制度。在充分论证信托关系说、让与担保说、权利质权说以及账户质押说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应以问题为导向、遵循功能主义的思路,摒弃融资融券担保的性质之争,从平衡融资融券交易各方利益、保障融资融券交易安全、促进市场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出发,着力于优化、完善融资融券制度的具体规则。四是关于融资融券监管制度的完善。提出应构建层次丰富、分工合理的融资融券监管组织体系;应进一步放宽证券公司、客户的准入限制、扩充标的证券范围;应从法规上规定强制平仓的条件、顺序、范围等要素,并明确其性质上是证券公司的权利兼义务。融资融券监管既要保障交易各方的权益,又要维护市场整体安全,同时提高交易的效率,在安全与效率之间平衡兼顾。此外,本文还提出:在权益处理上,应明确证券融出方的非财产性股东权视为放弃;我国当前应建立专业化、单轨制的证券转融通制度,但也要留出空间向市场化模式过渡;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融资融券法律责任制度等。
     本文共分八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融资融券相关基础理论做了概述,这是本文论述的经济学基础。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的特征、积极功能以及对投资者、证券公司以及市场整体的风险,并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予以具体说明;本章还对融资融券与其相近的其它证券业务进行了比较辨析。
     第二章集中分析了融资融券基础法律关系,这是本文论述的法律起点。从对融资融券合同的分析着手,提出其性质是依照证券法规设立的独立的有名合同,其借贷关系的内容与我国合同法上的借款合同最为相近;指出融资融券法律关系不是某种单一的、而是综合的法律关系的混合体,其中既有私法上的交易关系,又有公法上的监管关系,其逻辑层次是因委托而借贷,因借贷而担保,因担保而信托。
     第三章对海外主要市场融资融券发展历程及制度进行了国际和历史的比较,深入分析了这三种模式形成的背景,指出其根本决定因素都是该国的市场发展程度;通过比较其实践效果,指出以证券金融公司为核心的专业化集中授信模式日渐式微,并建议我国现阶段从侧重金融安全的角度出发应当构建集中授信的专业化融资融券模式,但也要创造条件、留出空间逐步向市场化模式过渡,以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
     第四章对融资融券担保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了信托关系说、让与担保说、权利质权说以及账户质押说虽各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存在难以自圆其说之处。当前应以问题为导向,遵循功能主义的思路,摒弃融资融券担保的性质之争,从平衡融资融券交易各方利益,促进市场效率与公平的角度出发,优化、完善相关具体规则。本章还提出对金融创新法律规则的问题导向、功能导向思路,不应教条地拘泥于金融创新交易的法律形式,而应从其经济活动的实质出发,合理构建平衡交易各方利益的法律规则。
     第五章对融资融券权益处理制度进行了阐释,分担保物证券的权益处理和融出证券的权益处理两部分进行讨论,对我国台湾地区独有的强制还券了结制度进行了评析,指出其弊大于利;还对提交担保物对连续持股的影响、融资融券交易对表决回避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对证券转融通制度的讨论中,分析了分段式方案固然有利于简化转融通法律关系,便于稳妥起步,但人为将融资融券业务与转融通业务分开,降低了市场效率,其最大的问题是证券公司不能将客户用于担保的证券向证券金融公司转担保、证券金融公司不能将证券公司用于担保的证券作为券源对外融券,极大限制了证券公司的业务杠杆和证券金融公司的转融通能力,降低了市场效率。
     第七章详细比较分析了美、日、台融资融券监管体制和各项具体制度,提出应构建层次丰富、分工合理的融资融券监管组织体系;应进一步放宽证券公司、客户的准入限制、扩充标的证券范围;着重从逐日盯市、强制平仓、信息披露、规模控制等方面对融资融券交易风险监管进行了阐述;指出应从法规上规定强制平仓的条件、顺序、范围等要素,并明确其性质是证券公司的权利兼义务;本章还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关于卖空交易监管的变化做了论述。
     第八章比较分析了融资融券法律责任制度,指出了我国当前法律责任制度上的不足,建议我国当前应构建规范合理的多层次的融资融券法律责任体系,民事责任应进一步细化、明确,行政责任应规范化、改变以行政监管措施代替行政处罚的做法,增设非法融资融券罪,进一步培育证券业自律管理。
     在结语部分,对如何完善我国当前融资融券法律制度进行了归纳总结。
     总体来说,导论部分是一个提纲式的引述,第一章和第二章是本文分析的起点,是后续分析的基础,第三章是关于融资融券发展源流和模式选择的总括式比较分析,这三章属于总论部分;第四、五、六、七、八章是就融资融券某一方面的具体法律制度进行的深入分析,是本文的重点所在,这是分论部分;最后对我国融资融券法律制度的改进建议做了集中总结,以期对制度完善有所助益,这是全文的总括。
Since the legality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business wasestablished by Securities Law Amendments in2005, China has promulgatedRegulation on the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Measures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Business of SecuritiesCompanies, Pilot Measures for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RefinancingBusiness and other relat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carried out as a pilot trading in March2010,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has become the practice of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Nonetheless,jurisprudential research on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is still quite not enough, and the legal mechanism design in some key aspectsof it is yet unsound; legal research on individual issues is almost blank, such as thaton the disposal of rights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thus, this paper iscommitted to carrying ou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legalissues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in order to be inspiring and useful in thetheoretical sense to China’s practice of it.
     In the train of thought, this paper takes the balance of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the financial law as the guide of this full text, breaks the financial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to the three levels of clients,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the securitiesmarket, and in researching into each specific legal issues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short selling, always makes it the yardstick to measure whether there is the properbalance between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 this paper mainlyuses the methods of problem orientation, comparative study, normative analysis,economic analysis and so on,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starting from the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problems and thinking in the way of functionalism, seeks theproper solution to those problems, and propose to regulate the finance innovation withthe problem-and-function-oriented principle, optimize the legal environment thatencourages the finance innovation, rather than applying the existing legal concepts,principles, theories mechanically to the advancements of the financial innovationproducts.
     The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The first is on the contracts and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are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e margintrading and of short selling contracts are independent famous contracts established inaccordance with the securities laws,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is not a unitary one, but a comprehensive mixture of legal relationships, amongwhich there is not only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of private law, including entrusting,lending, guarantee and trust relationships, but also the regulatory one of public law,and it should be treated as an organic whole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ule of law. Thesecond is on the selection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mode. This paperproposes that the mode of each country or reg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level of their respective markets. China should build a Japanese-style mode ofprofessional centralized credit granting, at the same time create the conditions andleave space for the gradual transition to the market-oriented mode, and seek the phasebalance between financial safety and efficiency. The third is on the guarantee system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Based on a full argument of the shortcomings ofthe doctrines of trust relationship, the cession guaranty, the rights hypothecation andthe account hypothe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now China should be problem-oriented and follow the functionalism philosophy, abandon the dispute ofnature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guarantee, and, from the angle ofbalancing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to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 selling, ensuring itssafety, and promoting market efficiency and equity, focus on optimizing andimproving the specific rules of its system. Fourth i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regulatory system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regulatory organization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with rich layers and areasonable division of work should be built; the access restrictions of the securitiescompanies and the customers should be further relaxed and the range of the subjectsecurities should be expanded; the law should provide the conditions, the order, therange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forced liquidation, and make it clear that it in nature is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securities company. The regulation of margin tradingand short selling should not only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parties to the trading, butalso maintain the security of the whole market, whil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transactions and keep a balance between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addition, this paper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view: it should be made clear that the non-propertyshareholder rights of lenders of securities should be treated as abandoned; China nowshould establish a professional, single-track system of security refinancing, and yet setaside space for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oriented mode; the liability system of margin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of eachchapter are as follows:
     Chapter Ⅰ draws an overview of the basic theory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which is the economics foundation of discussions in this paper. It analyzes thecharacteristics, positive functions as well as risks to investors, securities companiesand the overall market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and specifies them through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chapter alsocompares and contrasts between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and its similaritiesamong other security businesses.
     Chapter Ⅱ focuses on the basic legal relationship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which is the legal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 It proceeds from the analysis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contract to propose that it by nature isan independent famous contract established in accordance with securities laws, andthe content of its lending relationship is most similar with the loan contractin China's Contract Law; points out that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 margin trading andshort selling is not a unitary, but a comprehensive mixture of legal relationships,among which there is not only the trading relationship in private law, but also theregulatory one in public law, whose logic is from entrust causes loan, loan causesguaranty and guaranty causes trust.
     Chapter Ⅲ makes a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mong thedevelopment histories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of majoroverseas markets, analyzes in-depth the forming backgrounds of these threemodes, points out that the fundamental determinant of it is a country's degree ofmarket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ir practical effects, puts forwardthat the professional centralized credit granting mode that takes the securitiesfinancing company as a core is declining, and suggests that China at this stage,considering the emphasis on financial safety, should build a professionalcentralized credit granting mode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but at the sametime create conditions and set aside space for the gradual transition to themarket-oriented mode,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markets.
     Chapter Ⅳ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margin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It demonstrates that although the doctrines of the trustrelationship, the cession guaranty, the rights hypothecation and the accounthypothecation all have some truth, but there are difficulties for them tojustify themselves. At present, China should be problem-oriented and follow thefunctionalism philosophy, abandon the dispute of nature of the margin trading andshort selling guarantee, and, from the angle of balancing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to the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 selling, ensuring its safety, and promoting market efficiencyand equity, focus on optimizing and improving the specific rules of itssystem. This chapter also raises that when faced with the problem-and-function- oriented thinking of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we should notdogmatically stick to the legal form of its transactions, but should starting from thesubstance of their economic activities structure the rule of law that balancing the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to the trading.
     Chapter Ⅴ illustrates the disposal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argin trading andshort selling, breaks the discussion into two parts, being the disposal of rights andinterests of the securities as collateral and that of the securities to dealers, commentsthat Taiwan’s unique rule of the forced repayment of the securities to close a dealbrings more harm than good;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ubmitting guaranty on thecontinuous ownership of securities, the influence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on vote evasion and other issues.
     In the discussion of security refinancing, Chapter VI analyzes that thesegmented program is of course conducive to simplify the legal relationship ofrefinancing and easy for a secure start, but it artificially separates the margin tradingand short selling business from the refinancing one, and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themarket, whose biggest problem is that securities companies cannot set up a newguarantee on customers’ collateral securities for securities financing company, andsecurities financing companies cannot use the collateral securities from securitiescompanies as the source to lend them to dealers, which greatly limits thebusiness leverag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the refinancing ability of securitiesfinancing companies for and reduces market efficiency.
     Chapter Ⅶ conducts a detaile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U.S.’, Japan’sand Taiwan’s regulatory systems and their specific institutions of margin trading andshort selling.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a regulatory organization of margin trading andshort selling with rich layers and a reasonable division of work should be built; theaccess restrictions of the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the customers should be furtherrelaxed and the range of the subject securities should be expanded; describes therisk supervision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focusing on Mark to Market,forced liquidation,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and scale control; points out that the lawshould provide the conditions, the order, the range and other elements of the forced liquidation, and make it clear that it in nature i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securities company; and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several countries’ regulatorychanges on short selling since the2008financial crisis.
     Chapter Ⅶ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margin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hina's current legal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recommends that China should build a standard, reasonableand multi-level leg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of it, in which the civil responsibilityshould be further refined and clarified, the administrative responsibility shouldbe standardized and changed the practice of substituting administrative regulatorymeasures for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the crime of illegal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should be added and self-regulation of the securities industry further fostered.
     The last section summarizes on how to improve our current legal system ofmargin trading and short selling.
     Overall, the introduction part is an outline-style quotation, Chapters I andII ar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is paper’s analysis and the basis for the followingdiscussion; Chapter III is an overarching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originand mode selection, which belongs to the general part; Chapter IV, V, VI, VII, VIIIare in-depth analyses on a specific legal system of a certain aspect, which are thefocus of this paper, which is the sub-theory part; the last is a concentrated summary of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or China’s legal system of margin trading and shortselling, in order to be helpfu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ystem, which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full text.
引文
1徐凤雷:《从实际出发,构建我国融资融券制度体系》,载《金融市场》,2010年第3期,第76页。
    2《程博明谈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载《证券市场周刊》2012年第2期,第36页。
    3程胜:《选择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46页。
    4[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5-389页。
    5沈沛、许均华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28页。
    6张杨:《融资融券交易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32页。
    1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2012年2月20日以“融资融券”为主题的查询结果,经济法学博士学位论文1篇,经济法学硕士学位论56篇,在这其中以“担保”为研究主题的有30篇,如赵璐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担保机制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于庆:《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10硕士论文;程建:《证券信用交易担保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杨茹:《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王克鸽:《我国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等。
    2邱永红:《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载《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3期,第47-50页。
    3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4-50页。
    4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84-97页。
    1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49-156页。
    2参见前引邱永红、何艳春文;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课题组:《融资融券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第71-80页;课题主持人:李艳、邹海林、席朔漠、王升义;贾炜、苑多然:《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法律关系》,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6期,第10页。
    3李艳:《融资融券法律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第210-212页。
    4孙骁勇:《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法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31页。
    5蒋健蓉、于旭辉:《转融通机制是完善创新制度的后续重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报告http://www.swsresearch.com,2011年11月2日访问。
    6沈沛、许均华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1页;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166页张万成:《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5-36页。
    1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dex.html,2012年1月2日访问。
    2根据笔者在中国知网2012年2月20日以“融资融券”及“监管”为主题的查询结果,共有20篇法学硕士论文与此相关。如:李旖丹:《融资融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穆咏梅:《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管机制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3Alan stone, 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1982。
    4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5Larry.D.Soderquists,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4, page5.
    6参见沈沛等著:《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56页。
    7Sang Bin. Lee and Tae Yol, Yoo. Margin regulation and stock market response: further evidence from Japan,Korea and Taiwan,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Volume I, Issue2.May1993,Page155-174.
    8谢东旭:《我国融资融券风险控制之法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44页。
    9叶康、卢涛:《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见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1月6日访问。
    10夏峰、吴松青:《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5月,第35页
    11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
    1张忠军:《论金融法的安全观》,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4期。
    2李仁真:《当代国际金融法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走势》,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1月。
    3周海林:《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载《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1周海林:《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载《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See:BRIEF SUMMARY OF THE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PROTECTION ACT,http://financialservices.house.gov/FinancialSvcsDemMedia/file/key_issues/Financial_Regulatory_Reform/comprehensive_summary_FinalV5.pdf,2012-1-4访问。
    1参见彭兴庭:《公平、稳定与自由的权衡与协调——<多德-弗兰克法案>述评》,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10月号。
    2邢会强:《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3这与我国传统典籍《易经》中所说的阴阳平衡的道理颇为类似,所谓阳极则生阴,阴极则生阳;孤阳不长,独阴难生;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4参见李仁真:《当代国际金融法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走势》,载《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1月。
    1[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文版译者序言,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页。
    2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引言,第2页。
    1转引自万国华编著:《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164页。
    2参见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1See Outline of margin transactions, http://www.tse.or.jp/english/rules/equities/margin/index.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1年12月25日。
    2程胜:《选择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30-31页。
    1徐凤雷:《从实际出发,构建我国融资融券制度体系》,载《金融市场》,2010年第3期,第76页。
    2程胜:《选择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32页。
    3据证券市场周刊统计,2004-2010年证券业经纪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88%、45%、
    57%、72%、70%、56%,平均占比为68%,载《证券市场周刊》2012年第2期,第32页。
    1参见《程博明谈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载《证券市场周刊》2012年第2期,第36页。
    2根据《每日经济新闻》2011年03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04月23日相关报道整理。
    1参见叶康:《国际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案例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15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2月1日访问。
    1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参见叶康:《国际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案例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15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2月1日访问。
    1参见叶康:《国际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案例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15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2月1日访问。
    1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参见叶康:《国际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案例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15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2月1日访问。
    1关于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对融券卖空监管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本文第八章。
    2叶康:《国际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案例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15号,2010年
    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2月1日访问。
    1关于融资融券准入制度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本文第七章。
    1杨永清:《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5月版,第17页。
    1参见程胜:《选择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第46页。
    1关于融资融券担保的详细讨论,请参见本文第四章。
    2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30-31页。
    1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约定购回式证券交易业务会员指南(试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fwzc/flfgk_20081205.shtml,2012年1月5日访问。
    1参见[台]林振东:《台湾有价证券借贷市场法制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4页。
    1参见[台]林振东:《台湾有价证券借贷市场法制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2-3页。
    2参见[台]林振东:《台湾有价证券借贷市场法制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18-19页。
    1刘金国主编:《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7页。
    2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1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dex.html
    1[台]王泽鉴:《民法实例研习从书─民法总则》,1983年版,第256-259页;[台]施启扬:《最近修订民法总则》,1987年版,第203页,转引自[台]刘师婷:《证券金融契约之研究》,辅仁大学法律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第86页。
    1[台]刘师婷:《证券金融契约之研究》,辅仁大学法律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第88页。
    2见我国《合同法》第39条第2款。
    1参见[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5页。
    2转引自[台]赖英照:《股市游戏规则:最新证券交易法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3参见[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6-388页。
    1参见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475条之规定。
    2于庆:《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10硕士论文,第7页。
    3[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1[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1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第36、37条,深圳证券交易所的规定相同。
    1昌孝润、李瑞珍:《试论证券监管法律关系》,载《法制日报》2003年/11月/06日。
    1王保树:《金融法二元规范结构的协调和发展趋势─完善金融法体系的一个视角》,载《中国商法年刊》
    (2008),第182页。
    2再如,“房地产法”也属于这样的“法域”,房地产法不仅包括房地产交易关系,还包括房地产市场监管法律关系,以及房地产市场竞争和调控关系等。
    3参见王保树:《金融法二元规范结构的协调和发展趋势─完善金融法体系的一个视角》,载《中国商法年刊》(2008),第182-183页。
    4邱润根、舒小庆:《私法治理:中国金融法制的理念回归》,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72页。
    1美国金融法学者哈威尔E.杰克逊指出:“公众投资者(即储户、保险单持有者、以及互惠基金股东)需要某种程度的保护,免受金融直接的风险”,参见[美]哈威尔E.杰克逊等:《金融监管》,吴志攀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2参见王保树:《金融法二元规范结构的协调和发展趋势─完善金融法体系的一个视角》,载《中国商法年刊》(2008),第186页。
    1李凤宁:《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我国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制度的建立》,载《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2002年第3期,第313页。
    1关于美国融资融券的发展历程相关资料,参见沈沛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课题组:《融资融券法律制度国际比较》,课题主持人:李艳、邹海林、席朔漠、王升义。
    2Ferris, S.P.&Chance, D.M., Margin Requirement and Stock Market Volatility, Economic Letters,1988,pp251-254
    3Drysdale作为一家政府债券的经销商,通过银行尤其是纽约货币中心的借券部门来清算,银行充当了代理人的角色,为不公平的委托人进行清算,这为Drysdale信用交易风险积聚创造了条件。在以前,对于政府性贷款,并不要求对信用交易的融券应计利息提供担保,而在高利率时期,其风险明显。Drysdale最后已经无法为融券支付票息,缺口高达2.5亿美元。参见沈沛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17-18页。
    4Frank J.Fabozzi, Securities Lending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 New Hope1997, p27.
    1关于日本融资融券的发展历程相关资料,主要参见沈沛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1除日本证券金融公司外,还有大阪证券金融公司以及中部证券金融公司。
    2刘楠:《现行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模式改进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第23页。
    1参见沈沛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28页。
    2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发展的历史,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dex.html,2012年1月19日访问。
    3[台]王建民硕士论文:《证券信用交易法制之研究》,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硕士论文,第39-40页。
    1参见元大证金网站: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2012年1月17日访问。
    1张杨:《融资融券交易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32页。
    1参见沈沛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94页。
    2尚福林:《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载《中国金融》,2009年5月。
    3关于我国证券转融通模式的详细论述,参见本文第七章。
    1《标的少杠杆低,投资者直呼融资融券不过瘾》,载《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4月2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zrqdt/20110402/01179634116.shtml,2012年1月20日访问。关于我国现行融资融券监管制度的详细论述,请参见本文第八章。
    2参见人民网:http://finance.people.com.cn/stock/GB/222942/16063649.html,2012年1月21日访问。
    3由于公开数据只有融资买入交易量,对融券卖出只公布股量而没有交易量。根据笔者对上海辖区5家参与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公司的交易数据初步统计,截止2011年底,融资余额占比为97%,融券余额占比为3%。
    1汤弦、卢涛:《融资融券运行现状分析及问题剖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21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2月1日访问。
    1邱永红:《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载《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3期,第47-50页。
    2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4-50页。
    1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84-97页。
    2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49-156页。
    3参见:前引邱永红、何艳春文;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课题组:《融资融券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第71-80页;课题主持人:李艳、邹海林、席朔漠、王升义;贾炜、苑多然:《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法律关系》,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6期,第10页。
    1金立新:《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仅引入信托制度是不够的》,载于2006年8月14日《金融日报》。
    2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50页。
    3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9-50页。
    4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87-88页。
    5邓举功:《理想与利益的混沌选择——析<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之信托制度的引入》,信托法律网,http/www.trustlaws.net/study List,访问日期2011年11月10日。
    6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6页。
    1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50页。
    2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88页。
    3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7页。
    4邱永红:《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载《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3期;赵璐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担保机制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5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0-91页;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51页。
    6富琪:《台湾地区融资融券担保品的法律性质分析》,载《金融法苑》第七十七辑,第198-213页。
    7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51页。
    1邱永红:《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载《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3期;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
    2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
    3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第152页。
    4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8页;杨茹:《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法律问题研究》,第33页,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http://www.federalreserve.gov/bankinforeg/reglisting.htm,访问日期2011年8月1日。
    1http://www.njzq.com.cn/njzq/xwzx/xwzq_template.jsp?docId=24212,访问日期2011年8月3日。
    1中国证券业协会编:《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载http://www.sac.net.cn/servlet/download,访问日期2011年8月5日。
    1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1页。
    2富琪:《台湾地区融资融券担保品的法律性质分析》,载《金融法苑》总第七十七期,第200页。
    3初审判决见[1997]上字第1098号民事判决书;终审判决见[1999]台上字第757号民事判决书。
    1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1页。
    2Joanna Benjamin, The Law of Global Custody, London: Butterworth,2002.
    3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1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信托法上的定义大致相同。
    2[台]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24页。
    3[台]连雅婷:《让与担保制度之研究-兼论与信托制度之关联》,(2001),第78页,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硕士论文。
    4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45页。
    5参见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9-132页。
    1[台]方嘉麟:《信托法的理论与实务》,月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2周瑞、杨佳佳:《融资融券担保的法律问题探析及解决思路》,载《证券法苑》(2010)第三卷,第468-482页。
    3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第50页。
    1[日]四宫和夫:《让渡担保》,日本评论社昭和47年1月1版,第522页,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2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89页。
    3台湾学者的相关论述可参见邱秋芳:《证券信用交易法律问题之研究》,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1992年硕士论文。
    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第776页。
    2王利明:《抵押权的若干问题研究》,载《民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145页。
    3张翔:《物权法典规定让与担保的可行性质疑─从让与担保的交易机制出发》,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4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1页。
    1[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法律学全集(19),有斐阁1985年第3版,第591页,转引自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2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52页。
    3[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第400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参见《物权法》第203、222条规定。
    1[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第390-391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以债券质押时同样要办理出质登记时方成立,参见《物权法》第224条。
    1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4页。
    2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4-96页。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出口托管账户质押贷款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第2条(账户质押)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废止2007年底以前发布的有关司法解释(第七批)的决定》(2008年12月8日)予以废止,其理由是与物权法冲突。
    1BIS:Recent Innovations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1986
    2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3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1关于民法与商法的关系,学界历来争论十分激烈,主要有“民商合一论”和“民商分立论”两种观点,笔者无意在此进行探讨,但无论是“民商合一论”和“民商分立论”都承认民法和商法都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私法关系,商法规则大量使用民法的原则、制度,而商法规则本身也被民法所吸引,更详细的论述参见顾功耘主编:《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13-15页。
    2顾功耘主编:《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5页。
    3该部分主要参见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50-358页。
    1资金和证券本可以为有体物,但在现代无纸化证券交易条件下,其形态为无体物。
    1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3页。
    1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第92页。
    2参见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352页。
    1截至2011年9月8月10日方正证券上市时止,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证券公司已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证券、招商证券等17家。
    1参见《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证券公司通过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持有的股票不计入其自有股票,证券公司无须因该账户内股票数量的变动而履行相应的信息报告、披露或者要约收购义务。客户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普通证券账户和信用证券账户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或其权益的数量,合计达到规定的比例时,应当依法履行相应的信息报告、披露或者要约收购义务”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4条。
    1李艳:《融资融券法律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第210-212页。
    2孙骁勇:《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法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31页。
    3孙骁勇:《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法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33页。
    1参见我国台湾地区“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第15条。
    1客户作为原始保证金抵缴的担保证券,其权益处理性质上与买入的证券相同,为简便起见,本文行文时未作特别指明。
    1[台]林振东硕士论文:《台湾有价证券借贷市场法制之研究》,国立政治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第104页。
    2日本的贷借交易,相当于我国的证券转融通。
    1我国台湾地区证交所编:《日韩证券信用交易制度考察报告》(1990年),第98页,转引自李艳著:《融资融券法律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第209-210页。
    2Richard J. Teweles Edward S.Broadley and Ted M. Teweles: The Stock Market,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
    6thedition, p170
    3李艳著:《融资融券法律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第210-211页。
    1蒋健蓉、于旭辉:《转融通机制是完善创新制度的后续重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报告http://www.swsresearch.com,2011年11月2日访问。
    1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第165-166页。
    1参见沈沛等:《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41页;张万成:《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5-36页。
    1参见前引沈沛等文,第40-43页。
    1截至2010年底,台湾共有35家证券公司可以自办融资融券业务,参见元大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index.htm,2012年1月5日访问。
    2参见沈沛、许均华等著:《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44-46页。
    1参见元大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index.htm,2012年1月5日访问。
    2根据元大证券金融公司2010年度年报,2008、2009、2010三年有价证券融资融券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分别为98.70%、92.18%、90.80%,而转融通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07%、0.71%、2.29%,比例远远小于融资融券业务,参见元大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index.htm,2012年1月5日访问。
    1[台]刘连煜:《现行有价证券融资融券代理制度之研究──以证券金融公司与证券商之法律关系为中心》,载《公司法理论与判决研究(四)》,元照出版社2006年版,第304页。
    2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dex.html,2012年1月2日访问。
    1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参见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dex.html,2012年1月2日访问。
    2截止2011年12月,可以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26家券商:国泰君安、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申银万国、东方证券、招商证券、华泰证券、银河证券、安信证券、长城证券、平安证券、国都证券、国元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国建银投资证券、兴业证券、方正证券、长江证券、宏源证券、齐鲁证券、西南证券和中金公司,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1参见元大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index.htm,2012年1月5日访问
    2参见环华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gsf.com.tw/,2012年1月5日访问
    1参见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jsf.co.jp/english/e_index.htm,2012年1月8日访问
    1参见韩国证券金融公司网站http://www.ksfc.co.kr,2012年1月10日访问。
    2《上海证券交易所章程》第三条规定,“本所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实行自律性管理的会员制法人”。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sseportal/ps/zhs/fwzc/flfgk_zz.shtml,2012年1月13日访问。《证券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是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
    1张万成:《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第18页,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Alan stone, 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1982,转引自陈岱松著:《证券上市监管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3页。
    2赵锡军:《论证券监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3参见国际证监会组织网站http://www.iosco.org/,2012年1月20日访问。
    4[美]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5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1关于我国证券监管体制的详细介绍,参见尚福林主编:《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7-37页。
    2《辞海》1979年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228页。
    1Larry.D.Soderquists,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4, p5.
    2Regulation T, Regulation U, Regulation X, http://www. federalreserve.gov/2011年12月10访问。32001年日本进行了重大的监管制度改革,仿效英国的单一制监管模式,设立了金融厅作为日本金融市场统一监管机构,取代了原大藏省的金融监管权。
    1http://www.taiwanlawresources.com/applications/mambo/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151&Itemid=31,2012年1月23日访问
    2闫宇辉:《我国融资融券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海南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10页。
    3Larry.D.Soderquists,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1994, p553
    1台湾地区“证券金融事业管理规则”第55条甚至规定,证券金融事业应以相当于其资本额百分之五之现金、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或银行保证之公司债缴存中央银行作为保证金,类似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
    1沈沛等著:《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1金丽丽:《论信用交易风险的法律规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第17页。
    2戚力:《日本信用交易实践》,《银行家》,2006年第11期,第108页。
    3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2012年1月10日访问。
    4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http://www.sac.net.cn/newcn/home/index.html
    12012年2月10日统计数据。
    2时建中:《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第40页。
    3C. Arthur. Williams Jr., Richard M. Heins, Riskment and insurance, US Mc GRAWHILL Book Company,1971,pp12-14.
    1融资保证金比例是指投资者融资买入时交付的保证金与融资交易金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融资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资买入证券数量×买入价格)×100%;融券保证金比例是指投资者融券卖出时交付的保证金与融券交易金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融券保证金比例=保证金/(融券卖出证券数量×卖出价格)×100%
    1Sang Bin. Lee and Tae Yol, Yoo. Margin regulation and stock market response: further evidence from Japan,Korea and Taiwan,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Volume I, Issue2.May1993, pp155-174.
    2John P. Greelan, Robert P. Ritteriser, Margin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s, New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1998,p53
    1王鑫等:《对我国融资融券机制下合理保证金比例的研究》,载《国际金融》2011年第12期
    1参见谢东旭:《我国融资融券风险控制之法律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第44页。
    2如,大致应按国债─其它债券─基金─大盘股票─中小盘股票─创业板股票的顺序予以平仓,因为国债等价格波幅较小,可最大限度避免因强行平仓期间担保物价格波动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
    1万国华编著:《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问题、现状、挑战、对策》,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2沈沛等著:《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第64-65页。
    3吴弘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104页。
    1叶康、卢涛:《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见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1月6日访问。
    2叶康、卢涛:《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见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12年1月6日访问。
    1参见赵锡军,陈启清:《略论股票市场上的卖空机制》,http://www.cfachina.org/news.php?id=5407,2012年1月10日访问。
    2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3页。
    1See SEC Concept Release: Shorts Sale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34-42037(October20,1999).转引自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4页。
    1See Shorts Sales,Exchange Act Release No.34-50103(July28,2004).B. short sales.
    1.A broker or dealer may not accept a short sale order in an equity security from another person, or effect a shortsale in an equity security for its own account, unless the broker or dealer has:ⅰ.Borrowed the security, or entered into a bona-fide arrangement to borrow the security; orⅱ.Reasonable grounds to believe that the security can be borrowed so that it can be delivered on the date deliveryis due; andⅲ.Documented compliance with this paragraph(b)(1)
    2夏峰、吴松青:《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5月号,第35页。
    1See Emergency Order Pursuant to Section12(k)(2)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1934Taking TemporaryAction to Respond to Market,Developments, Exchange Act Release No34-58166(July15,2008).转引自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5页。
    2夏峰、吴松青:《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5月号,第37页。
    3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7页。
    1参见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网站: http://www.amf-france.org/documents/general/
    1[台]林秀熊:《因应证券交易法第60条修正,研议开放证券公司办理有价证券借贷业务》,《台湾证券暨期货月刊》,2006年第3期,第23页。
    1See Boehmer Ekkeart,Charles M.Jones&Xiaoyan Zhang,Shackling Short Sellers: The2008Shorting Ban,SSRN Working Paper,available at http://papers.ssrn.com
    2See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Temporary Short Selling Measures: Consulation Paper09/1(January,2009)
    3See Emilios Avgouleas, A New Frameword For the Global Regulation of Short Sales: Why Prohibition isIneffincient and Disclosure Insufficeint, Stanford Journal of Law, Business&Finance, Spring2010,p376
    4See Gordon J.Alexander&Mark A.Peterson,Short Selling on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and the Effectsof the Uptick Rule,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Vol.8,No.1,available at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 abstract_id=145635,转引自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8页。
    5Lynn Bai,The Uptick Rule of Short Sale Regulation-Can it Alleviate Downward Price Pressure fromNegative Earnings Shocks?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Public Law Research Paper No.07-20(October,2007).转引自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第119-120页。
    1张文显:《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页。
    2我国《证券法》关于融资融券的规定还有另两个条文,分别是第42条:“证券交易以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和第142条:“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1由于在试点阶段监管部门以窗口指导形式做出了关于客户在该营业部开户时间不得少于18个月的限制,故如果客户有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需要,实际上无法自由选择订约证券公司,只得接受当前开户的证券公司,其契约自由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
    1罗培新等:《证券违法违规惩戒实效与制度成本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五期课题报告,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2我国证券市场上民事责任制度一直是薄弱环节,虽然《证券法》对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人明确规定了赔偿责任,但投资者民事赔偿维权行动一直举步维艰,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仍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这是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制度缺陷之一。
    1罗培新等:《证券违法违规惩戒实效与制度成本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五期课题报告,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2试举二例,“台湾证券交易法”第175条规定:“违反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八条之二第一项、第四十三条第一项、第四十三条之一第二项、第三项、第四十三条之五第二项、第三项、第四十三条之六第一项、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至第三项、第六十条第一项、第六十二条第一项、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六条至第九十八条、第一百十六条、第一百二十条或第一百六十条之规定者,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一百八十万元以下罚金。”第177条规定:“有左列情事之一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并科新台币一百二十万元以下罚金。一、违反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第三十四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三条之四第一项、第四十三条之八第一项、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条第二项、第一百十九条、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百五十条或第一百六十五条之规定者。二、违反主管机关依第六十一条所为之规定者。”
    1参见李立新、齐萌:《融资融券业务下的证券业自律管理》,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7期。
    1《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的七类行政处罚分别是:(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六)行政拘留;(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柯湘:《中国证监会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研究》,载《政法学刊》,2008年第4期。
    1如《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作为行政法规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七十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治理结构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设立账外账或者进行账外经营、拒不执行监督管理决定、违法违规的证券公司,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一)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的次数并提交合规检查报告;(二)对证券公司及其有关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境内分支机构负责人给予谴责;
    (三)责令处分有关责任人员,并报告结果;(四)责令更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者限制其权利;
    (五)对证券公司进行临时接管,并进行全面核查;(六)责令暂停证券公司或者其境内分支机构的部分或者全部业务、限期撤销境内分支机构。”显然,证监会规章不得超出《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范围设定新的行政处罚,但是包括《试点管理办法》在内的多项证监会规章都规定了“撤销融资融券业务许可”。
    1罗荣华:《我国证券法对信用交易法律责任规制的阙如》,载《经济与法》2007年1月下旬刊。
    2王利明:《违约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8页。
    3如,证监会[2009]14号公告发布了《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中国证监会[2010]4号公告,发布了《关于建立股指期货投资者适当性制度的规定(试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2011年修订,第72号主席令),以上证监会规章分别确立了创业板、股指期货、基金销售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
    1罗培新等:《证券违法违规惩戒实效与制度成本研究》,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五期课题报告,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2罗培新教授上文中将市场自律置于最底层,本文考虑到民事救济属于当事人之间自行协商的层面,市场自律,如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仍属于监管的范畴,因此,民事救济与市场自律相比,应处于更基础的地位,本文将其置于最底层。
    1参见李莹:《我国融资融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第45页。
    1.顾功耘主编:《商法教程(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顾功耘主编:《经济法教程(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吴弘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吴弘、胡伟:《市场监管法论——市场监管法的基础理论与基本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年版。
    5.吴志攀主编:《市场转型与规则嬗变——WTO条件下中国证券市场法制环境面临的挑战与完善建议》,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吴志攀、刘燕主编:《金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罗培新:《公司法的合同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罗培新等著:《公司法的法律经济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尚福林主编:《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10.李艳:《融资融券法律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版。
    11.沈沛、许均华等著:《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12.孙国茂:《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制度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13.张万成:《中国证券市场信用交易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中信证券、南方证券联合课题组:《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5.卢静芳:《构建我国证券信用交易法律制度问题研究》,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版。
    16.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7.顾长浩:《论日本的让与担保制度》,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0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
    18.李仁真主编:《金融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9.常健、管斌、饶常林:《金融法学专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0.刘少军著:《金融法原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21.陈本寒:《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年版。
    23.王利明:《抵押权的若干问题研究》,载《民商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年版。
    24.张翔:《物权法典规定让与担保的可行性质疑——从让与担保的交易机制出发》,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25.万国华编著:《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6.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8.范中超:《证券之死——从权利证券化到权利电子化》,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29.谷秀娟:《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技术与应用》,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版。
    30.冯玉军:《法律与经济推理——寻求中国问题的解决》,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郭锋主编:《金融服务法评论》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32.中国证监会编:《证券市场规范与发展国际研讨班论文集》,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年版。
    33.中国证券业协会编:《融资融券业务知识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2006年版。
    34.徐士敏主编:《证券结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5.杨永清:《期货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5月版。
    36.周林军:《经济规律与法律规则》,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7.刘金国主编:《法理学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8.舒国滢主编:《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9.[日]四宫和夫:《让渡担保》,日本评论社昭和47年1月1版。
    40.[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法律学全集(19),有斐阁1985年第3版。
    41.[美]弗兰克.伊斯特布鲁克、丹尼尔.费希尔:《公司法的经济结构》,张建伟、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2.[美]柯提斯.J.米尔霍普、[德]卡塔琳娜.皮斯托:《法律与资本主义——全球公司危机揭示的法律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罗培新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3.[美]唐纳德.A..威特曼编:《法律经济学文献精选》,苏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4.[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45.[美]乌戈.马太:《比较法律经济学》,沈宗灵译,张建伟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美]大卫.D.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47.[美]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吴良健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48.[美]哈威尔E.杰克逊等:《金融监管》,吴志攀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9.[美]威廉.罗维特:《银行及金融机构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50.[美]大卫.L.拉特那:《证券管理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影印本。
    1.顾功耘:《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规制问题研究》,载《法学》2006年第3期。
    2.顾功耘:《略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载《法学》2007年第3期。
    3.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载《法学》2008年第12期。
    4.罗培新:《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和政策困局之反思——兼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6期。
    5.罗培新:《美国新自由主义金融监管路径失败的背后——以美国证券监管失利的法律和政策成因分析为视角》,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2期。
    6.罗培新:《科学化与非政治化:美国公司治理规则研究述评——以对<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反思为视角》,载《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7.楼建波:《化解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困境的路径选择》,载《法学》2008年第11期。
    8.邱永红:《我国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的法律困境及解决思路》,载《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第3期。
    9.何艳春:《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债权担保的法律分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9期。
    10.廖焕国:《论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机制的法律构造——以最高额质押为视点的框架分析》,载《法律科学》2009年第5期。
    11.贺绍奇:《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卖空监管法律制度改革述评》,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第2期。
    12.郑少华、齐萌:《融券卖空监管的法律思考——兼析金融危机前后的美国卖空监管》,载《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13.韩龙:《美国金融危机的金融法根源——以审慎规制和监管为中心》,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2期。
    14.何焰:《从金融危机看国际金融法的缺陷》,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5.王保树:《金融法二元规范结构的协调和发展趋势——完善金融法体系的一个视角》,载《中国商法年刊》(2008)。
    16.冯果:《金融法的“三足定理”及中国金融法制的变革》,载《法学》2011年第9期。
    17.夏峰、吴松青:《美国、香港证券市场限制股票卖空浅析》,载《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5月。
    18.蔡奕:《法制变革与金融创新——兼评<证券法>、<公司法>修改实施后的金融创新法制环境》,载《中国金融》2006年第1期。
    19.甘培忠、雷驰:《对金融创新的信义义务规则》,载《法学》2009年第10期。
    20.李立新、齐萌:《融资融券业务下的证券业自律管理》,载《金融与经济》2008年第7期。
    21.罗荣华:《我国证券法对信用交易法律责任规制的阙如》,载《经济与法》2007年1月下旬刊。
    22.宋晓燕:《证券监管的目标和路径》,载《法学研究》2009年第6期。
    23.贾炜、苑多然:《融资融券交易中的法律关系》,载《人民司法》,2007年第6期。
    24.陈红:《海外证券信用交易规则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6期。
    25.尹中立:《融资融券交易不适合中国国情》,载《西部论丛》2008年7期。
    26.张翔:《物权法典规定让与担保的可行性质疑----从让与担保的交易机制出发》,载《法商研究》2006年第2期。
    27.徐凤雷:《从实际出发,构建我国融资融券制度体系》,载《金融市场》,2010年第3期。
    28.任彦:《海外证券信用交易制度比较分析》,载《金融法苑》第七十四辑。
    29.富琪:《台湾地区融资融券担保品的法律性质分析》,载《金融法苑》第七十七辑。
    30.邓兰松、陈道江:《证券金融公司:制度分析与模式设计》,载《上海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
    31.陈红:《海外证券信用交易规制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载《法商研究》2007年第6期。
    32.高翔、谢昌斌:《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研究综述》,载《武汉金融》2008年第7期。
    33.邢会强:《金融危机治乱循环与金融法的改进路径—金融法中“三足定理”的提出》,载《法学评论》2010年第5期。
    34.邢会强:《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35.彭兴庭:《公平、稳定与自由的权衡与协调——<多德-弗兰克法案>述评》,载《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10月号。
    36.周海林:《金融监管法的价值:自由竞争与金融安全》,载《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37.席月民:《浅析我国金融法的基本原则》,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6月/8日/第003版。
    38.邱润根、舒小庆:《私法治理:中国金融法制的理念回归》,载《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
    39.周瑞、杨佳佳:《融资融券担保的法律问题探析及解决思路》,载《证券法苑》(2010)第三卷,第468-482页。
    40.柯湘:《中国证监会非行政处罚性监管措施研究》,载《政法学刊》,2008年第4期。
    1.程胜:《选择与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证券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2.翁弘林:《证券信用交易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厦门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3.蔡笑:《融资融券交易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研究》,苏州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4.张杨:《融资融券交易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5.赵璐璐:《我国融资融券交易的担保机制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6.于庆:《融资融券担保制度研究》,吉林大学2010硕士论文。
    7.程建:《证券信用交易担保制度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8.杨茹:《融资融券交易担保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9.王克鸽:《我国我国融资融券担保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10.李旖丹:《融资融券交易监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11.穆咏梅:《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管机制研究》,山东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1. Louis D. Loss,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3rdedi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5.
    2. Eilis Ferran,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Law, Oxford UniversityPress,2007.
    3. Brain J.Wilder, 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 background,issues, bibliography, New: background, issues, bibliography, NewYord: NovinkaBooks,2003.
    4. Fabozzi, Frank J. Securities finance: securities lending and repurchaseagreements, John Wiley&Sons,2005.
    5. Dennis Campbell, Robert A. Solomon, International securities law andregulation, Transnational Publishers,2000.
    6. Alan stone, 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
    1982.
    7. Larry. D. Soderquists, Securities Regulation,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94.
    8. Sang Bin. Lee and Tae Yol, Yoo. Margin regulation and stock marketresponse: further evidence from Japan, Korea and Taiwan, Pacific-Basin FinanceJournal, Volume I, Issue2.May1993.
    9. Gordon J.Alexander&Mark A.Peterson,Short Selling on the New YorkStock Exchange and the Effects of the Uptick Rule, Journal Of FinancialIntermediation,Vol.8,No.1,available at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45635.
    10. Lynn Bai,The Uptick Rule of Short Sale Regulation-Can it AlleviateDownward Price Pressure from Negative Earnings Shocks? University ofCincinnati Public Law Research pp7-20.
    11. Richard J. Teweles Edward S. Broadley and Ted M. Teweles: The StockMarket,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6thedition.
    12. John P.Greelan, Robert P. Ritterriser: Margin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s,USA, New 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1998.
    13. Frank J.Fabozzi, Securities Lending and Repurchase Agreements, NewHope,1997.
    14. Ferris, S.P.&Chance, D.M., Margin Requirement and Stock Market Volatility,Economic Letters,1988.
    15. John P. Greelan, Robert P. Ritteriser, Margin Regulations and Practices,NewYork Institute of Finance,1998.
    16. Burton G. Malkiel,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9th, W.W.Norton&Company (2007).
    17. See Outline of margin transactions,http://www.tse.or.jp/english/rules/equities/margin/index.html
    18. Regulation of Short Selling, IOSCO,2009.
    19. Requirements for Disclosure and Reporting of Short Sales from19November2008, ASIC,2008.
    20. Public Statement CESR’s activites in relation to short-selling, CESR,2009.
    21. Margin/Loan Trading Regulations of TOKYO Stock Exchange, TOKYOStock Exchange,2005.
    1.[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法律制度之研究》,载《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台)台湾证券交易所:《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之检讨》,台湾证券交易所网站。
    2.[台]赖英照:《股市游戏规则:最新证券交易法解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台]刘连煜:《新证券交易法实例研究》,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版。
    4.[台]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台]陈春山:《证券交易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6.[台]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台]方嘉麟:《信托法的理论与实务》,月旦出版社1998年版。
    8.[台]邱秋芳硕士论文:《证券信用交易法律问题之研究》,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1992年,指导教师:邱聪智。
    9.[台]王建民硕士论文:《证券信用交易法制之研究》,国防管理学院2000年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刘连煜。
    10.[台]刘师婷硕士论文:《证券金融契约之研究》,辅仁大学法律研究所1997年硕士论文,指导教师:邱聪智。
    11.[台]连雅婷硕士论文:《让与担保制度之研究-兼论与信托制度之关联》,(2001),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指导教师:孙森焱。
    12.[台]刘连煜:《现行有价证券融资融券代理制度之研究-以证券金融公司与证券商之法律关系为中心》,[台]《证券公会季刊》,2004年第9期。
    13.[台]刘连煜:《证券信用交易之法律关系》,[台]《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9期。
    14.[台]邱聪智:《有价证券信用交易担保制度之研究--以证券交易法修正草案第六十条之一及其相关制度改进为中心》,[台]《证券金融》,1995年第4期。
    15.[台]赵菁菁:《现行信用交易制度之缺失及改进建议之浅见》,载[台]《证券市场发展》1993年第10期。
    16.[台]邱秋芳:《融资融券授信机构债权之担保》,载[台]《证交资料》,2000年第12期。
    17.[台]苏松钦:《美日中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之比较》,载[台]《台研金融与投资》,1999年第2期。
    18.[台]李训民:《揭开美国保证金交易制度之面纱—兼论与我国信用交易制度之比较研究》,载(台)《证交资料》1996年第6期。
    19.[台]赖英照,评证券交易法之修正(下),法令月刊,第51卷,第9期,第3-16页,2000年9月。
    20.[台]赖英照,评证券交易法之修正(上),法令月刊,第51卷,第8期,第3-14页,2000年8月。
    21.[台]王俪容,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之检讨,台湾证券交易所委托研究案,90年10月。
    22.[台]邱荣澄,台湾有价证券借券市场概况与建议,证券暨期货月刊第22卷第8期,93年8月。
    23.[台]陈效践,证券相关机构有价证券借贷制度考察报告,财政部证管会指导,复华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主办,85年7月。
    24.[台]黄玻莉,台湾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借贷制度介绍,证券暨期货月刊第22卷第8期,93年8月。
    1.顾功耘等:《证券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法制环境研究》,华东政法学院经济法研究中心课题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五期课题报告。
    2.罗培新等:《证券违法违规惩戒实效与制度成本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公司法研究中心、海通证券联合课题组,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五期课题报告。
    3.李艳、邹海林等:《融资融券法律制度国际比较》,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课题组。
    4.叶康、卢涛:《融资融券业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报告,第10009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5.叶康:《国际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案例分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15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6.汤弦、卢涛:《融资融券运行现状分析及问题剖析》,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报告,第10021号,2010年10月,参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7.邓举功:《理想与利益的混沌选择——析<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之信托制度的引入》,信托法律网,http/www.trustlaws.net/study List,2011年11月8日访问。
    8.蒋健蓉、于旭辉:《转融通机制是完善创新制度的后续重点》,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报告http://www.swsresearch.com,2011年11月2日访问。
    9.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台湾地区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http://www.sac.net.cn/newcn/home/forward.jsp?cateid=81183686699100,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3月10日访问。
    10.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日本、韩国融资融券业务的考察报告》,http://www.sac.net.cn/newcn/home/forward.jsp?cateid=81183686699100,最后访问日期2012年3月10日访问。561291551694,台湾全文资料库。
    12.《程博明谈如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载《证券市场周刊》2012年第2期,第36页。
    1.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http://www.sec.gov
    2.日本金融厅:http://www.fsa.go.jp
    3.日本证券金融公司:http://www.jsf.co.jp
    4.台湾证券交易所:http://www.twse.com.tw
    5.台湾元大证券金融公司:http://www.yuantafinance.com.tw
    6.韩国证券金融公司:http://www.ksfc.co.kr
    7.欧洲证券监管委员会:http://www.cesr-er.org
    8.国际证监会组织:http://www.icsco.org
    9.香港证监会:http://www.sfc.hk
    10.香港交易所:http://www.hkex.com.hk
    11.英国金融服务局:http://www.fsa.gov.uk
    12.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http://www.amf-france.org
    13.澳大利亚证券投资委员会:http://www.asic.gov.au
    14.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http://www.asx.com.au
    15.国际清算银行:http://www.bis.org
    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5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7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5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2001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998年)
    7.《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2008年)
    8.《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2006年)
    9.《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2011年)
    10.《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
    11.《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2006年)
    12.《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2006年)
    13.《深圳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2006年)
    14.《中国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实施细则》(2006)
    15.《融资融券合同必备条款》(2006年)
    16.《融资融券交易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