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从人的三个层面看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因技术从其产生开始便引起社会科学界的关注和争论。多年来,关于基因技术的社会研究主要集中在伦理学方面,事实上,由于基因技术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它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对它的研究也不应只局限于伦理学范围,而应将视野扩展至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它学科。论文在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个体人、群体人、和类人三大层面系统地考察研究基因技术对人(包括个人、社会、人类)产生的影响,卉对当下学界的一些争论进行分析论述,由现象上升到本质,得出自己的结论。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当前基因技术的主要发展领域和发展情况;第二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衡量标准,从个体层面考察基因技术对人的影响,包括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世界三个方面;第三章从群体层面看待基因技术,分为人与人的平等、国家和集团利益、国家安全与人类和平三节;第四章将人类整体作为一个物种,重点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基因污染与生态文明、“人为”与“自然”三部分內容,并将基因技术的问题和争论归结于对“人为”与“自然”的“度”的把握。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概括总结了从个体、群体、类人三个层面看待基因技术发展所得出的基本观点,并认为,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大于以往任何技术,人类必须谨慎而理智地对其加以控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否则将被其利刃所伤害,甚至毁灭。
What will the genetic technology bring to us became a important problem when it produced.It was hot concerned and discussed by the scholars.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the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technology is mainly on genetic ethics.In fact,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technology of gene is a problem for the human being.So we should discuss it on several subjects,for example,philosophy, sociology,anthropology etc.This thesis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 technology to the human in individual,group,human being three aspects.Meanwhile,it analyzed the disputes about the genetic technology,revealed the intrinsic quality.The paper included fiv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d the situation of genetic technology.The second chapter inspected the influence of the genetic technology in the aspect individual,took the development in full scale of person as the principle,and included people's nature attribute,social attribute and belief three parts.The third chapter put the genetic technology in the society,discussed the the equality,profit,and security.The forth chapter took the human being as one of species,studied three problems:the relation of human and nature,genetic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man-made and natural.In this part,the author thought that all the problems and disputes about genetic technology resulted in the grasp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man -made and natural.The fifth chapter wa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It summarized the full text,and put forward that the genetic technology would probably do great harm to human if we can't control it finally.So we should be very cautious in the genetic technology,so as to avoid its perniciousness.
引文
[1]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9日 17∶29 法制晚报
    [2]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08∶24 新浪科技
    [3]http://tech.icxo.com/htmlnews/2007/06/29/1151443_1.htm 2007-06-29 17∶03 世界科技报道
    [4]姜贵.《克隆人与生命伦理学的双向反思》,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22页
    [5]数据来自《全球转基因作物概况报告》,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国际服务组织(ISAAA)2008年4月,北京发布
    [6]《孟子·告子上》
    [7]《老子》第58章
    [8]康德著,韦卓民译.《判断力批判》下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44页
    [9]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00a57.html
    [10]姜贵.《克隆人与生命伦理学的双向反思》,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第23页
    [11]台湾生物技术与医药工业发展推动小组全球资讯网http://www.biopharm.org.tw/media/bioera/2003_1/
    [12]基因密码网http://www.genekey.cn/GM/dnaID.asp?cln=55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2页
    [14]杨苹.《基因技术的社会伦理分析与道德调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11页。
    [15]《荀子·王制》
    [16]《坛经》
    [17]《广州日报》,2007年10月15日
    [18]邱仁宗.“人类增强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哲学动态》,2008年第2期,第33页
    [19]《基因世界大战:其实中国根本就输不起》http://blog.163.com/dilo_666/blog/static/1185591200823182121496/
    [20]熊蕾,汪延,文赤桦.“哈佛大学在中国基因项目再调查”,《了望》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9月23日
    [21]《为了国家安全,看管好我们的遗传密码》http://www.shuku.net/novels/baogaowenxue/wigjanycmm.html
    [22]“20克基因武器可使60亿人死亡2010年前问世”,《北京日报》,2008年3月18日
    [23]蔡守秋.“论生物安全法”,《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4页
    [24]《论语·季氏》
    [25]《荀子·天论》
    [2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9页
    [27]连丽君,王雷,张可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事实”,《食品与药品》,2006年第8卷第11期,第12页
    [28]http://life.sohu.com/73/99/article165249973.shtml
    [29][30]李虎军,“基因污染威胁中国生物安全”,《南方周末》,2006年11月8日
    [31]张振钿,黄国锋,钟流举.“基因污染与生态环境安全”,《生态环境》2005,14(6),第988页
    [32]《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2007年10月15日
    [33]《庄子·秋水》
    [34]余谋昌.《自然价值论》,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61页
    [35]丁长青,张雁编著.《科学技术哲学经典导读》,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6页
    [1]彭新武.“‘生命起源'的哲学反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10月第19卷(第5期),p18-21
    [2]朱青林.“基因治疗的社会伦理问题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9月,第29卷(第5期),p78-80
    [3]冷明祥.“关于基因研究中伦理评判的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p123-125
    [4]邱仁宗.“人的克隆:支持和反对的论证”,《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p108-118
    [5]王洪奇,王德彦,林辉.“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基本原则与发趋势”《自然辩证法通论》,2004(2),p104-109
    [6]樊浩.“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中国社会科学》,2006(1),p123-134
    [7]戴素芳.“基因伦理研究综述”,《怀化学院学报》,2004(6),第23卷第3期,p24-26
    [8]邱仁宗.“基因决定论和基因本质论的证伪--人类外基因组计划的哲学意义”,《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年6月第3期,p5-6
    [9]邱仁宗.“高新生命技术的伦理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p21-27
    [10]高兆明.“论人类基因组工程技术应用的道德风险”,《科技哲学》,2001(5),p32-36
    [11]葛秋萍,殷正坤.“基因技术对生存世界的重塑及其目标选择”,《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p43-46
    [12]李建会.“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价值和社会伦理问题”,《自然辩证研究》,2001(1),p24-28
    [13]李建会.“关于人类克隆的哲学思考”,《医学与哲学》,2005(6),p12-27
    [14]历无畏.“基因检测:生物经济突破点”,《人民日报》,2005-12-22
    [15]李合亮.“由人类基因研究看科技发展与人类伦理的关系”,《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4),p26-28
    [16]王积建.“比核弹更可怕的基因武器”,《国防科技》,2005(12),p30-31
    [17]连丽君,王雷,张可炜.“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与事实”,《食品与药品》,2006年第8卷第11期,p12-16
    [18]邱仁宗.“人类增强的哲学和伦理学问题”,《哲学动态》,2008(2),p33-35
    [19]朱俊林.“转基因技术安全性的生态伦理浅析”,《技术与伦理》,2006年7月,第4期(总第24期),p104-108
    [20]章天香.“基因革命与伦理选择”,《光明日报》,2002-09-26
    [21]葛秋萍,殷正坤.“基因技术与生死观的重新审视”,《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p53-55
    [22]汪忠杰,郭继海,黄涛等.“探究基因研究引发的伦理问题”,《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283-286
    [23]赵俊.“基因科技:寻求理性与跨越--对克隆人的再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p313-315
    [24]夏从亚,李峰.“人的自然之源--论儒家传统生态伦理观”,《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p88-92
    [25]王曦影.“敬畏生命:关于科学有禁区的思考”,《光明日报》,2003年11月6日
    [26]傅华.“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学”,《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5),p82-85
    [27]刘剑康,李立峰.“论基因科技的道德调控”,《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2),p5-8
    [28]James C.Peterson,Genetic Turning Points:The Ethics of Human Genetic Intervention,UK:Wm.B.E Erdmans Publishing Co,2001
    [29]John H.Evans Playing God? Human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Public Bioethical Debate,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2
    [1](比)伊·普里戈金,(法)伊·斯唐热著,曾庆宏,沈小峰译.《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余谋昌.《自然价值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吴文新.《科技与人性--科技文明的人学沉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孙小礼.《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萧煜焘.《自然哲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吴彤,蒋劲松,王巍.《科学技术的哲学反思》,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刘大椿.《科学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托马斯·A.香农著,肖巍译.《生命伦理学导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曾健编著,《生命科学哲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刘学礼.《生命科学的伦理困惑》,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
    [11](加)许志伟著,朱晓红编.《生命伦理/对当代生命科技的道德评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邱仁宗.《生命伦理学--女性主义视角》,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刘大椿.《在真与善之间--科技时代的伦理问题与道德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李恩来.《明天的我:生物和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未来》,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5]孙汶生,曹英林,马春红.《基因工程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邱仁宗.《生命伦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18]刘大椿.《现代科技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J·里夫金著,付立杰等译.《生物技术世纪》,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0]詹颂生.《科技时代的反思》,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任定成.《科学前沿与现时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2]吴国盛.《反思科学》,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
    [23]傅静.《科技伦理学》,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张志伟主编.《西方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5]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著.《中国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26]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27]库尔特拜尔茨.《基因伦理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28]丁长青.《科学技术哲学经典导读》,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9]余谋昌.《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30]徐飞.《科技文明的代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版
    [31]李春秋.《当代生命科技的伦理审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2]郭自力.《生物医学的法律和伦理问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3]王前.《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4](美)比尔·麦克基本,孙晓春,马树林译.《自然的终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毛新志.《转基因食品的伦理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2]张春美.《基因不能做什么--现代基因技术的伦理思考》,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3]苏长富.《“以人为本”的哲学探讨》,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4]毛俊杰.《技术以人为本初探》,武汉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5]杨岩.《基因科技时代的来临与责任伦理的兴起》,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6]蒙霞.《论生命伦理学视野中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7]杨苹.《基因技术的社会伦理分析与道德调控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8]李丽峰.《基因问题的伦理探讨》,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