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故国之思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花鸟画创作中的“比兴”,是画家将生活中聚积的情感以隐喻、象征的手法以花鸟题材艺术语言的形式表达与释放,是“物”与“心”相统一的产物。比兴手法对画家母题的选择、图式的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诗画结合的帮助下,画家淋漓尽致地抒发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真实自我。
     本文以美学范畴“比兴”为研究主题,将“比兴”这一抽象的美学范畴放在“明遗民画家”这一特殊历史人物群体身上进行考察,结合画家、作品与社会三要素来考察该时期“比兴”的生成与呈现方式。“比兴”这一抽象的美学概念在这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其美学内涵更加凸显,更具生命力和时代感,花鸟鱼虫与画家的孤傲、悲愤、幽怨融合成了一个富有生命价值的整体审美意象。一方面,画家通过“比兴”,超越自我创造一个独特的象征世界,追忆故国中寻找可以慰藉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画家并不是都与世隔绝,他们希望借助“比兴”,自我表征,以物比德,以求为当时人们所认可。“比兴”思维方式与创作手法在明遗民画家对花鸟画题材的拓展与大写意笔墨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本文选取几位典型的明遗民画家的花鸟画做深入剖析,虽然他们的人品性格、画学师承、艺术积累和具体的人生轨迹等因素使得他们的画风不尽相同,但内心深处的故国之思是他们花鸟画“比兴”的共同情感旨归。
“Bi-Xing”, an approach used in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s creation, is theaccumulation of emotion in painter's life, by metaphor and symbolization way to releaseand express in the language of art in birds and flower theme, it is the unified product of“object” and “heart”.“Bi-X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ainters’ selection of subjects and theexpression of schema. Under the help of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painting,“Bi-Xing”incisively and vividly conveys painters’ inner feelings and true ego.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ubject of “Bi-Xing”.“Bi-Xing”, anabstract aesthetic category, is connected with specific historical painters—AdherentArtists of the Ming Dynasty. By the research of painters, their works as well as society, theauthor wants to discuss the generation and means of display of “Bi-Xing”. Under specifichistorical situati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Bi Xing” is full of vitality and sense of thetimes. Flowers, birds, fish and insects are integrated with artists’ pride and aloofness,resentment, as well as hidden bitterness into a unity filled with life’s value. On the onehand, by “Bi-Xing”, artists create a unique symbolic world, in which looking for spiritualhomes. On the other hand, artists are not isolated from the outside world, with the help of“Bi-Xing”, hoping that they can achieve self representation and compare subjects to virtueso that they 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people in that specific times. The thesisconcentrates on the exploration of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s created by some typicalAdherent Artists of the Ming Dynasty. Their styles of paintings are different due to suchfactors as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teachers, accumulation of arts and specific lives.However, nostalgia in their heart is their common emotional gist by using “Bi-Xing” in theirBird and Flower Paintings.
引文
1参见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徐复观:《中国文学精神》,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3清·冯舒:《默庵遗稿》卷九《家弟定远游仙诗序》,民国十四年排印《常熟二冯先生集》本。
    1参见袁济喜:《兴:艺术生命的激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参见郝学华:《清初遗民诗的文化意蕴浅说》,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98页。
    2方闻:《心印》,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周礼注疏》卷二三,中华书局影印阮元刻《十三经注疏》本。
    2唐·刘知几:《史通·叙事》,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宋·朱熹:《诗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宋·胡寅:《致李叔易书引》,见《四库全书〈斐然集〉卷十八》第1137册,第53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5王崇文(1468—1520),字叔武,号兼山,山东曹县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选庶吉士,授户部主事。
    1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四库全书本。
    2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清·吴乔:《围炉诗话》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4东汉·郑玄:《周礼·春官·大师》注引郑众语。
    5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译者孔祥丽李丽秋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南朝·钟嵘:《诗品序》,据曹旭《诗品集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1以上诗句参见:《诗经》,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德国)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页。
    3(德国)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7页。
    4参见胡潇:《文化的形上之思》,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92—293页。
    1(瑞士)卡尔·荣格,译者:张举文,《人及其象征物》,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
    2(德国)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9页。
    3(美)弗朗兹·博厄斯:《原始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本,第118页。
    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据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本,人民文学版社,1981年版。
    2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岳麓书社,1998年版。
    3元·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有《花外集》。
    4(加)诺思罗普·弗莱:《批评的剖析》,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本。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2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中形象与情意之关系例说》,《迦陵诗论稿》(修订本),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3参见:《诗经》,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4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
    5宋·胡寅:《致李叔易书引》,见《四库全书〈斐然集〉卷十八》第113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6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
    1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2春秋·孔子:《论语·阳货》,《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3西晋·陆机:《文赋》,江西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5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译者孔祥丽李丽秋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译者孔祥丽李丽秋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清·吴雷发《说诗管蒯》,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
    3清·李渔《闲情偶寄·冲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121册。
    5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1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2李泽厚:《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66页。
    1参见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2参见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28—129页。
    1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
    2宋·杨简:《无题》胡经之编《中国古典文学丛编》(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宋·包恢:《书徐志远无弦稿后》
    4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卷二,舒芜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5廖燕著,林子雄、林庆彰編:《二十七松堂集(卷八)》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85年版。
    6清·邹一桂:《小山画谱》,见《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463页。
    1东汉·王逸:《离骚经序》,见《中国历代文论选》(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55页。
    1皇甫汸,1498—1583,字子循,号百泉,百泉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官员,诗人。
    2参见朱光潜《诗论》,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3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1宋·《宣和画谱·卷七》,《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版。
    2宋·苏轼:《跋文与可墨竹》,《苏轼文集》,岳麓书社,2000年版。
    3清·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4宋·黄庭坚:《写真自赞》,《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四部丛刊》初编本。
    5吴龙翰,宋朝诗人,著有《古梅吟叶》六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6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7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8宣和殿御制:《宣和画谱·花鸟叙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9宣和殿御制:《宣和画谱·蔬果叙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宣和殿御制:《宣和画谱·畜兽叙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明·叶盛《水东日记》,魏中平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版。
    1《故宫名画三百种》卷五,台北故宫博物院,1975年版,第211页。
    2明·杭淮,字东卿,宜兴人。登弘治十二年(公元一四九九年)进士,著有双溪集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3《杭双溪先生诗集》卷之五,嘉靖刻本
    4清·杜瑞联《古芬阁书画记》,光绪七年杜氏刻本
    5清·戴枚修,张恕、董沛等撰:《鄞县志》清光绪三年刻本。
    1卞荣(1418—1487)明代官员、学者。字伯华,江苏江阴人。正统十年进士,仕至户部郎中。工诗善画,世称“卞郎中画”。
    2陆深(1477—1544)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初名荣,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
    3清·陈邦彦等:《御定历代题画诗》卷九十四,《中国书画全书》第九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641页。
    1宋·邓椿:《画继·杂说论远》,黄苗子点校《画继·画继补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2明·李日华:《竹懒墨君题语》,《中国书画全书》(卷一),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
    3清·唐岱:《绘事发微·读书》,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1067册。
    4清·松年:《颐园论画》,见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下,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
    1元·吴镇:《墨竹谱》自题诗。
    1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254页。
    2明·徐渭:《徐渭精品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1明·徐渭:《徐渭精品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页。
    1参见《扬州八家画集》,民族摄影出版,2006年版,第237页。
    2李鱓,字宗扬,号复堂,扬州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人,任内廷供奉。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罢官回乡后,来游扬州,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
    1李鱓《姜椒图》自题图,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2清·王夫之:《诗广传》卷二《豳风》三,《船山全书》第三册。
    1清·吴梅村:《吴梅村全集·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45页。
    2清·戴名世:《戴名世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11页。
    3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52页。
    1清·韩愈《荆潭唱和诗序》
    2清·赵翼《瓯北集》卷三十三,《题元遗山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奥)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见《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144页。
    4清·刘鹗:《老残游记》,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
    5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据《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文版自序,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3页。
    2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6页。
    3王冀民:《顾亭林诗笺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61页。
    4清·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4页。
    5宋·朱熹:《论语·宪问》,《四书集注》,北京:中国书店,1994年版,第138页。
    6曾静(1679—1735)清永兴县人,康熙十八(1679)生。县学生员,授徒为业,号蒲潭先生。性迂阔,喜谈道学,有反清思想。
    7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年。
    1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6—237页。
    2清·李祖陶:《与杨蓉诸明府书》,《迈堂文集》卷一。
    3方中履(1638—?)字素伯,号合山,安徽桐城人。清代学者,明清之际思想家方以智少子。
    4清·黎士宏:《书殉扬州事》;《续修四库全书》,第1387册,《集部·别集类》,第234页,上海古籍出
    1宋·范晔:《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第七三,中华书局,1965年,第2755页。
    2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3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下编,第289页。
    4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下编,第261页。
    1清·黄宗羲:《黄宗羲全集第十册》,谢时符先生墓志铭,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422页。
    2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83页。
    3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十一,伯夷列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615页。
    4萧启庆:《元朝史新探》台北:新文丰出版社,1983年版,第118页。
    1柳立言:〈评〈[谢慧贤著]〈A Change in Dynasties: Loyalism in Thirteenth-Century China〉〉,《清华学报》,第23卷,第4期,1993年,第449—451页。
    2清·归庄:《送筇在禅师之余姚序》,《归庄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40页。
    3清·归庄:《断发二首》,《归庄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4页。
    4邵廷采(1648—1711),字念鲁,又字允斯,浙江余姚县城人,著有《思复堂文集》十卷。
    5清·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12页。
    6清·归庄:《与顾宁人书》,《归庄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39页。
    7清·归庄:《落花诗又四首》,《归庄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2页。
    1清·归庄:《落花诗又四首》,《归庄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19页。
    2清·周亮工:《读画录》,《中国书画全书》(卷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3朱彭(1731—1803),字亦篯,号青湖,清钱塘人。出身贫寒,但好学能诗,著有《抱山堂集》。
    4清·朱彭:《吴山遗事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影印本。
    1曹溶(1613—1685年),字秋岳。明崇祯十年进士,官御史。清顺治元年清兵入北京后仕清,初授原官,起用河南道御史,任顺天学政督学顺天。
    2魏一鳌,字莲六,直隶新安(河南保定)人,明代理学家。明崇祯举人,官山西忻州知州。
    3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4清·卓尔堪:《明遗民诗》卷一,上海:中华书局,1961年版。
    1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2清·施闰章:《施愚山集·毛大可诗序》,清康熙47年(1708)刻。
    3清·傅山:《霜红龛杂记》,刘如溪,青岛出版社,2010年版。
    4严迪昌:《清诗史(上册)》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268页。
    1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清代文学部分首章首节。
    2邓之诚(1887—1960),字文如,号明斋、五石斋,祖籍江苏江宁,中国历史学家。
    3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4清·傅山:《霜红龛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9页。
    5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6清·傅山:《傅山集》,吴言生、景旭注译,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
    1清·傅山:《傅山集》,吴言生、景旭注译,三晋出版社,2008年版。
    2清·弘仁:《画偈》,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本,1994年版。
    1以上诗句参见清·万寿祺:《隰西草堂集》,李辅中编,刻本,北平,民国22年(1933)。
    1参见清·萧云从:《萧云从诗文辑注》,沙鸥辑校,2010年版。
    2参见卢辅圣:《龚贤研究(朵云第63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1以上龚贤诗句,参见《草香堂集》、《龚半千自书诗稿》、《明四百家遗民诗》。
    1清·屈大均:<泰州作>二首其二,见陈永正主编:《屈大均诗词》,第92页。
    2杨琏真珈,又作琏真伽、杨琏真珈、杨琏真加,元朝人,西夏藏传佛教僧人。
    3清·黄宗羲:<冬青树引注>,收入沈善红主编:《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2册,第251—254页。
    4清·陈恭尹著,陈荆鸿笺:《独漉诗笺》,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清·屈大均:《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6清·屈大均:《屈大均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1(英)贡布里希:《西方人的眼光——评苏利文的<永恒的象征——中国山水画艺术>》,《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洪再新选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第375页。
    2关于明遗民从政治立场上对陶渊明的认同,李剑锋《明遗民对陶渊明的接受》《2005明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1—458页。
    1清·周亮工:《读画录》卷一,《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3册第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影印《海山仙馆丛书》本。
    2参见中国书画名家全集书系:《陈洪绶书画集》,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3参见故宫博物院编:《石涛陶渊明诗意图册》,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版。
    1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卷十一“二戴”条,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54页。
    2参见《戴本孝(中国名画家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清·张庚:《国朝画征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版。
    2转引自郑振铎:《郑振铎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
    3郑振铎:《郑振铎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年版。
    4蒋之翘(1596—1659)甲申后隐于市。家贫好藏书,著有《天启宫词》1卷,校刊有《楚辞》、《晋书别本》130卷等。
    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等译,中国社会科学版出版社,1983年版,第108页。
    2清·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故宫书画馆》(第二编),紫禁城出版社,2008。
    3(美)高居翰《山外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183页。
    1清·项圣谟:《朱色自画像》,台北石头书屋藏。参见华人德主编:《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98页。
    2清·萧云从:《青山高隐图卷》,神州图光社,民国珂□(左王右罗)版(题跋)
    3明·韩昂:《图绘宝鉴续》,清道光刻本卷二
    4清·顾炎武:《亭林诗集》卷五。
    1(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版出版社,1983年版,第109页。
    2清·恽寿平:《南田画跋》,西泠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版。
    1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30页。
    1清·顾嗣立编:《元诗选二集·习懒斋稿》,钱选《题山水卷四首》,苏州秀野草堂刊本。
    2南宋·郑思肖:《所南诗文集》,《锦钱余笑二十四首》之一,上海涵芬楼景印侯官林佶手钞本。
    3邓文原(1258—1328)字善之,一字匪石,其政绩卓著,为一代廉吏,其文章出众,也堪称元初文坛泰斗,《元史》有传。著述有《巴西文集》、《内制集》、《素履斋稿》等。
    4韩性(1266—1341),字明善,元代绍兴(今属浙江)人,浙东理学家。
    5清·顾炎武著,王冀民释:《顾亭林诗笺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32页。
    1元·倪瓒:《清閟阁全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2元·韩奕(1334—1406),字公望,号蒙庵,苏州人。今存《韩山人诗集》。
    3元·韩奕:《韩山人诗集·五言古诗》,《郑所南画兰》。
    4元·柯九思:《题钱舜举画梨花》
    5清·顾嗣立:《元诗选二集·习懒斋稿》,钱选《题山水卷四首》,苏州秀野草堂刊本。
    1明·赵汸:《东山存稿》卷2,清康熙刊本。
    2元·苏天爵:《国朝文类》卷8,《钱选画花》,四部丛刊本。
    3明·张羽:《静居集》卷3,《钱舜举<溪诉图>》,四部丛刊三编本。
    1元·吴莱:《桑海遗录序》,《渊颖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参见北宋·欧阳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经典》,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法)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8页。
    1清·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8页。
    2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上册,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版,第295页。
    3焦竑(1540—1620),字弱侯,号漪园、澹园,山东日照人。明万历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明代著名学者,著作甚丰,有《澹园集》、《焦氏笔乘》、《焦氏类村》、《国朝献征录》等。
    4明·焦竑:《雅娱阁集序》,转引自郭绍虞等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页。
    5屈原:《离骚》,《楚辞选集》,中华书局。
    1参见汪世清:《题八大山人大涤堂图》,《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参见萧鸿鸣:《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年版。
    1居巢(1811-1865),字梅生,号梅巢,作品多写蔬果野花,澹逸清华,开岭南画派之先河。
    2参见萧鸿鸣:《八大山人印款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
    3参见王方宇:《八大山人论集·序》,台湾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印行,1984年版。
    4参见(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清·陈鼎,字理斋,安徽桐城人。官广东香山县丞。善画山水,具王翚之能,而兼王时敏之逸。
    2以上诗句参见汪子豆辑:《八大山人诗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传綮写生册》共计十五开,所绘瓜果、花卉、玲珑石、松等十二开;书法三开;并先后用楷书、章草、行书、隶书于各页题诗偈十首。于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冬至,八大山人34岁时在其出家地,江西进贤县钦风乡介冈灯社所作。
    1朱耷:《古梅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八大山人全集》(一),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47页。
    2朱耷:《古梅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八大山人全集》(一),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47页。
    3宋·郑思肖著,陈福康点校:<梦游玉真峰餐饮梅花记>,《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120页。
    1清·屈大均:<兴山中古梅>,见陈永正主编:《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3页。
    2参见清·邵长蘅:《八大山人传》,《青门旅稿》(卷五),转引自《八大山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1见汪子豆:《八大山人诗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4页。
    2参见汪子豆:《八大山人诗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唐·高蟾,生卒年不详。唐代文人,家贫、为人重气节。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1参见(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178—181页。
    1(美)高居翰《风格作为观念的明清绘画》,新美术,1990年,01期。
    1清·叶燮《原诗》内篇
    1参见清·邵长蘅:《八大山人传》,《青门旅稿》(卷五),转引自《八大山人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16页。
    2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参见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66页。
    1清·石涛:《石涛山水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1姜实节(1647—1709)清画家,字学在,号鹤涧,山东莱阳人,著《焚余草》。
    2参见汪世清:《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35—36页。
    1参见《俞剑华美术论文选》,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321页。
    2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74页。
    3清·李驎:《虬峰文集》卷一九,《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131冊。
    4清·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1参见叶朗:《胸中之竹》,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89—90页。
    2张翥(1287—1368)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
    1清·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二,《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2清·石涛《清湘老人题记》,《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3清·金瑗《十百斋书画录》上函戌集
    4张鹤野《题苦瓜和尚山水册二首》
    1清·石涛:《石涛画语录》,江苏出版社,2007年版。
    2参见《清湘老人题记》(附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第602页。
    3清·郑板桥:《郑板桥集·板桥题画·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六编山水下《芥舟学画编》卷一《取势》。
    2清·石涛:《石涛书画全集》下册第345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1参见宗白华:《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清·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五谢灵运《登上戌鼓山诗》评语。
    1参见朱光潜:《谈美宇宙的人情化》
    2清·田林《诗未》卷一。
    3清·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4程肃庵,字浚,号葛人(1638—1704年),是一位往来歙县、扬州的名儒商,他与画僧石涛有深交之谊,爱收藏字画文物。
    5傅抱石:《石涛上人年谱》,台北: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52页。
    6清·李日华:《紫桃轩杂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1参见石涛:《石涛画集》,上卷,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版。
    1赵子泗,字文水,号忍奄,别号梦素山人。康熙甲子(1684)岁贡生,敕赠文林郎,曾任浙江杭州府昌化县知县顺天府府丞加二级。著有《雪舫遗吟》。
    1参见汪世清:《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4页。
    3朱良志:《石涛艺术世界中的“楚风”》,《荣宝斋》2005年02期。
    1清·李日华《竹嬾墨君题语》,《美术丛书》二集第二辑。
    1明·顾凝远:《画引·兴致》,《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1南宋·辛弃疾:《浣溪沙·种梅菊》
    2林逋(967—1028),字君复。宋钱塘人,北宋著名诗人,种梅养鹤,自谓“梅妻鹤子”。
    3参见叶朗:《胸中之竹》,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4黄巢(820—884年)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最终取代王仙芝而成为这场大起义的领袖。
    1清·石涛:《石涛画语录·尊受章》,江苏出版社,2007年版。
    1参见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2邵松年:清光绪九年(一八八三)进士,授编修。工小楷,能画,笔墨嫺雅,为时人所好。著有《古缘萃录》。
    3清·邵松年:《古缘萃录》,光绪甲辰澄兰室石印本。
    1樊炳清,字少泉,一字抗父,又作抗甫,号志厚,1877年生于贵阳,1929年卒于上海,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2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56页。
    3明·李贽:《焚书》,卷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
    1明·汤显祖《汤显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梁·钟嵘《诗品》(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3页。
    2参见(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3—24页。
    1谢稚柳《清代绘画概论》见《中国美术五千年》第一卷,绘画编(上),人民美术等出版社联合出版,1991年,第457页。
    2(美)高居翰《风格作为观念的明清绘画》,新美术,1990年,01期,第143页。
    3参见付阳华:《明遗民画家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页。
    1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3参见(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4页。
    4清·顾祖禹:《瓯香馆集序》,丛书集成新编。
    1清·顾祖禹(1631-1692)字复初,一字景范,江苏无锡人,居常熟,顾柔谦之子。在家庭的影响下,他毕生专攻史地,以沿革地理和军事地理的研究为精深。
    2清·恽寿平:《东园尺牍·与友人》
    3清·梁章钜:《退庵所藏金石书画跋》卷十八。
    4清·张庚(1685—1760)嘉兴人。雍正十三年应鸿博诏。长古文词,精鉴别,绘事则攻学山水。
    1张庚《国朝画征录》卷中,《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版。
    2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清代著名学者。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3(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6页。
    1参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250—251页。
    2朱光潜:《谈美》,见《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63页。
    3清·恽寿平:《瓯香馆集补遗》,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4参见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卷,第261—262页。
    5(德)立普斯:《论移情作用》,译文引自《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4年第八期。
    6清·恽正叔《南田论画》,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第330页。
    1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2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4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秦祖永(1825—1884)清代画家。著《桐阴论画》《画学心印》《桐阴画诀》等。
    2清·秦祖永:《桐荫论画》,《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85册)。
    3(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1页。
    1清·恽格:《南田画跋》卷二《画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张远,清代画家。字子游,江苏无锡人。曾鲸弟子。
    1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徐芳声是复社遗老,与黄宗羲是同学,明亡后隐于潘山,称潘山野人,阖土室而居,不预世事,汤斌、施润章等荐举他出仕,他坚决推却征召,与南田的父亲一样,也是气节很高的遗民隐士。
    3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色彩论》,常又明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清·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十二,学海书局,1972年。
    1李修易(1811—1861),字子健,号乾斋,清浙江海盐诸生。善画山水花卉,著有《小蓬莱阁鉴》,民国年间出版,流传甚广。事迹收录于《墨林今话话续编》、《迟鸿轩所见书画录》。
    2清·李修易:《小蓬莱阁画鉴》,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2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3清·张大受(约公元1711年前后在世)字日容,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前后在世。生有异才,通经史百家。少从学于朱彝尊,为彝尊、汪琬所重。
    4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上,美术丛书本,台北:艺文印书馆,1947年版。
    5清·恽格:《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清·傅山:《傅山全书》(第一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清·屈大均:《翁山文外》,卷十,收入欧初、王贵枕主编《屈大均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2—183页。
    3清·王士祯:《池北偶谈》,靳斯仁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4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僧祖心诗”条。
    1清·屈大均:《送铁桥道人》,《翁山诗外》卷一,《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12册)
    2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
    3汪宗衍、黄莎莉:《张穆年谱》,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1年版。
    4曾青藜名灿,字青藜,号六松草堂等。江西宁都人,侨居吴门。明天启举人,国变后守义不屈,落发为僧。晚年归,躬耕不出,一生贫寒。著有《六松堂诗文集》十四卷。
    5清·曾灿:《六松堂诗文集》,《清代人物传稿》引。
    1清·徐良琛,字西卿,号梦秋,南海人。诸生。有《搴芙蓉馆集》。
    2清·屈大均:《翁山诗外》卷一,(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康熙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12册)
    3清·张穆:《草堂诗》,1653年,见汪宗衍、黄莎莉:《张穆年谱》“1653年”条。
    1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277—278页。
    1清·王昱《东庄论画》,《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420页。
    1陈邦彦为抗清殉节的“岭南三忠”之一
    2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康熙十八年(1679)举科博学鸿词,以布衣授翰林院检讨,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
    3王邦畿,明末副贡生,明亡后出家为僧,与程可则、方殿元及恭尹等称“岭南七子”。
    4黄士俊(1570—1655年)字亮恒,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人,福建莆田黄岸裔孙。明万历进士。
    1清·著者不详,道光:《顺德龙江乡志》卷四,据民国十五年重刊本影印。载《中国方志丛书》,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年版。
    2参见李泽厚:《美学三书》第27页。
    3汪宗衍:《广东文物丛谈》著录,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4年版。
    1威廉·费韦尔著,张隆溪译:《怀斯的世界》,《世界美术》1981年,第1期,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
    1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清初岭南禅学史研究初编》第365页。
    2大汕:《梅花(九言二首)》,转引自姜伯勤《石濂大汕与澳门禅史——清初岭南禅学史研究初编》第369页。
    1清·陈洪绶:《宝纶堂集》卷四
    2吴敢点校:《陈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574页。
    1吴敢点校:《陈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620页。
    2(美)高居翰:《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三联书店,2009年,第183—184页。
    1录自《上海博物馆藏歴代花鸟画精品集》收录万寿祺《野果山禽图轴》,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2清·万寿祺:《野果山禽图轴》,录自《上海博物馆藏历代花鸟画精品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3清·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8页。
    1清·全祖望:《鲒亭文集选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第367页。
    2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85册)
    3纸本册页,纵24.5厘米,横35.5厘米,计15开,其中前8开为墨竹,后7开为行草书七言绝句五首。封面为長尾甲署签“归元公墨竹”,钤“雨山”朱文印。此册为近年从日本回流之物,现藏昆仑堂美术馆。
    1转引自钱仲联:《清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
    1清·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
    2明·蓝瑛:《图绘宝鉴续纂》,《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七。
    3清·宋鉴:《半塘闲笔》
    4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85册)。
    5清·姜怡亭:《国朝画传编韵》卷四,《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第838页。
    6刘朗,字什庵,河南人。游滇寓宁州。性嗜酒,醉则向北大哭,泪下如雨。
    1方树梅:《临安府志、宁州志、滇南书画录》。
    2郑振铎:《伟大的艺术传统·序》,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6年版。
    3牛石慧(约1628—1707),南昌人,系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后裔,明末清初画家。
    1清·恽南田:《题洁庵画》,见《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2参见宗白华:《艺境·略论文艺与象征》,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87页。
    3(德)立普斯《论移情作用、内模仿和器官感觉》,转引自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朱光潜译,上海译文出版,1983年,第4—5页。
    4(美)苏珊·朗格,滕守尧译《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第122页。
    1《论语·卫灵公》第15
    1参见:陈中梅译注《诗学》附录六
    1(奥)弗罗伊德《弗罗伊德论美文选》转引郭晓川,《西方美术史研究述评》,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02页。
    《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影印本,1965年
    阮元刻:《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影印本,1980年版。
    《诗经——中华经典藏书》,王秀梅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春秋·孔子:《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汉·王逸:《楚辞章句》,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东晋·陶渊明:《陶渊明全集》,曹明纲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译者孔祥丽李丽秋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南朝·谢赫:《画品》《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南朝·钟嵘:《诗品序》,据曹旭《诗品集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李学勤主编,北大出版社,1999年版。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
    宋·胡寅:《斐然集》,《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
    宋·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年版。
    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宋·宣和殿御制:《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宋·郭熙:《林泉高致》,《中国书画全书》(卷一),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
    宋·米芾:《画史》,《美术丛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宋·董逌:《广川画跋》,《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0813册)
    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评》,《美术丛刊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宋·沈括:《梦溪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宋·邓椿:《画继》,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年版。
    宋·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宋·郑思肖:《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上册,北京:中国书店,1986年版。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京华出版社,2000年版。
    元·汤垕:《画鉴》,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元·倪瓒:《清閟阁全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元·王冕:《竹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元·周密:《齐东野语》,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
    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明·汤显祖:《汤显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明·黄宗羲:《南雷文定三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四库全书本。
    明·李日华:《味水轩日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明·徐沁:《明画录》,《美术丛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明·王家桢:《研堂见闻杂录》,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徐渭:《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明·高濂:《尊生八笺》,《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第0871册。
    明·李贽:《焚书·续焚书》,岳麓书店,1990年版。
    清·孙静庵:《明遗民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清·顾炎武著,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清·顾炎武著,王冀民释:《顾亭林诗笺释》,中华书局,1998年版。
    清·吴历:《墨井画跋》,《中国书画全书》(卷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清·王概等编:《芥子园画谱》,上海书店出版社,1982年版。
    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清·方薰:《山静居画论》,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版。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十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版。
    清·陈确:《陈确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清·原济:《苦瓜和尚画语录》,《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清·原济:《大涤子题画诗跋》,《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清·原济:《清湘老人题记》,《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年。
    清·陈洪绶:《陈洪绶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清·傅山:《傅山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清·傅山:《霜红龛集》,清宣统三年丁氏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95册。
    清·屈大均:《翁山文外》(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康熙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12册)
    清·屈大均:《屈大均全集》,欧初、王贵忱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清·邵长蘅:《八大山人传》,《青门旅稿》(卷五),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清·陈鼎:《留溪外传》,康熙癸亥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0122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
    清·顾文彬:《过云楼书画记》(影印清光绪间刻本),《续修四库全书》(子部·1085册)
    清·秦祖永:《桐阴论画》,《续修四库全书》108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归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清·张穆:《顾亭林先生年谱》,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清·薛始亨:《蒯缑馆十一草》,影印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清·恽寿平:《殴香馆集》,学海书局,1972年版。
    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清·周亮工:《读画录》,《中国书画全书》(卷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清·钱谦益:《牧斋有学集》,钱曾笺、钱仲聨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清·张岱:《陶庵梦忆》,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张岱:《石匮书后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清·郑燮:《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清·李渔:《闲情偶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清·王士祯:《精华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315册)
    清·王士祯:《池北偶谈》,靳斯仁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清·全祖望:《鲒亭文集选注》,齐鲁书社,1982年版。
    清·全祖望:《全祖望集汇校集注》,朱铸禹汇校集注,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陈奂:《诗经传略》,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清·陈邦彦:《历代题画诗》,上海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清·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
    清·沈德潜:《古诗源》,中华书局,2000年版。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
    清·朱彝尊:《曝书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第1317-1318册。
    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清·徐枋:《居易堂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清·卓尔堪:《明遗民诗》,中华书局,1981年版。
    清·钱澄之:《田间文集》,黄山书社,1998年版。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清·李浚之:《清画家诗史》,中国书店,1990年版。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中华书局,2003年版。
    清·赵翼:《瓯北诗话》,霍松林、胡主佑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清·王夫之:《船山遗书》,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版。
    清·王夫之:《古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清·王夫之、王士祯:《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清·邓汉仪:《诗观初集自序》,清康熙年间慎墨堂刻本。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中华书局,1984年版。
    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萧一山:《清代通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付阳华:《明遗民画家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李瑄:《明遗民群体心态与文学思想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版。
    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方勇:《南宋遗民诗人群体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谢正光:《清初诗文与士人交游考》,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何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何冠彪:《生与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择》,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年版。
    何冠彪:《明末清初学术思想研究》,台湾学术出版社,1991年版。
    张岩、钱淑萍:《明清名人中国画题跋》,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
    罗一平:《语言与图式——中国美术史中的花鸟图像》,岭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陈滢:《岭南1368——1949花鸟画流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蔡星仪:《中国名画家全集——恽寿平》,河北教育,2006年版。
    徐建融:《画派——宋元水墨花鸟》,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陈昭:《中国写意花鸟画墨法:意蕴的嬗变》,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版。
    朱良志:《八大山人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朱良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萧鸿鸣:《八大山人印款说》,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
    王方宇:《八大山人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汪子豆:《八大山人诗钞》,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汪子豆:《八大山人书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余英时:《方以智晚节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
    汪世清:《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徐邦达编:《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黄宾虹:《美术丛刊》,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王朝闻:《中国美术史》,齐鲁书社,2000年版。
    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杨仁凯:《中国书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白谦慎:《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王道云:《龚贤研究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增订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徐书诚:《中国画之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邓乔彬:《有声画与无声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吴企明:《传世名画题诗品赏》(上)、(下)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履生:《明清花鸟画题画诗选注》,四川美术出版社,1988年版。
    刘会彬:《中国画名作100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沙灵娜:《宋遗民词选注》,巴蜀书社,1995年版。
    周振甫:《陶渊明和他的诗赋》,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成复旺:《神与物游——论中国传统审美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梁一儒:《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全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李咏吟:《文艺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赵沛霖:《兴的起源: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夏之放:《论块垒——文学理论元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李珺平:《创作动力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李珺平:《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刘怀荣:《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
    王一川:《审美体验论》,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袁济喜:《兴:艺术生命的激活》,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胡潇:《文化的形上之思》,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朱自清:《诗言志辩》,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
    闻一多:《神话与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叶舒宪:《诗经的文化阐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
    尹笑非:《中国民间传统吉祥图像的理论阐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
    郭绍虞:《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程杰:《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版。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雷子人:《人迹于山——明代山水画中的人物、结构与旨趣》,北大出版社,2010年版。
    (英)贡布里希著,杨思梁、范景中选编:《图像学的目的与范围》,《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
    (英)柯律格著,邱士华、刘宇珍、胡隽译:《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台湾石头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法)萨特:《想象心理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美)姜斐德:《宋代诗画中的政治隐情》,中华书局,2009年版。
    (美)乔讯著,邱士华、刘宇珍译:《石涛:清初中国的绘画与现代性》,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版。
    (美)毕嘉珍著,孙红译:《文人墨梅》,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版。
    (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美)方闻著,李维琨译:《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美)高居翰著,李佩桦译:《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景》,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美)高居翰著,王嘉骥译:《山外山——晚明绘画(1570—1644)》,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美)阿恩海姆著,周宪译:《抽象语言与隐喻》,见《艺术的心理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79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德)立普斯:《论移情作用,内摹仿和器官感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德)潘诺夫斯基:《图像志和图像学》,《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杨思梁、范景中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0年版。
    (瑞士)荣格著,冯川、苏克译本:《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89年版。
    (瑞士)让·皮亚杰著,王宪钿等译:《发生认识论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日)铃木敬著,魏美月译:《中国绘画史》,台北故宫博物院,1987年版。
    (日)小野和子著,《明季党社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李安源:《寻找“桃花源”——王鉴<梦境图>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
    王严:《“宣和体”及北宋宫廷花鸟画与诗的相关性研究》,2009年的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论文。
    孙红:《天工梅心——宋元时期画梅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中国美学院博士论文。
    徐东树:《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比德观》,2005年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贺万里:《鹤鸣九皋——儒学与中国画的功能问题》,2002年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何平华:《八大画风与楚骚精神及其他》,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李舜臣:《清初岭南诗僧群研究》,2003年广州中山大学博士论文。
    刘亚璋:《理学的兴起与‘树’的图像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贺万里:《中国古代花鸟画图式的伦理意义》,美术研究,2005年01期。
    付阳华:《中国画“渊明逸致”题材的渐次丰满》,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
    李福顺:《花鸟画的寓意与梅兰竹菊的品格》,美术观察,1996年。
    徐书城:《论“比兴”在画论中的美学地位与心理实质》,《美学》1985年第6期。
    王正华:《<听琴图>的政治意涵:徽宗朝院画风格与意义网络》,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1998年第5期。
    陈德馨:《<梅花喜神谱>——宋伯仁的自我推荐书》,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1998年第5期。
    (美)高居翰:《中国山水画的意义与功能》,《新美术》,1997年第4期。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古代书画图目》(1—23册),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故宫博物院编:《故宫博物院藏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台湾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编:《故宫书画图录》(1—8册),台湾故宫博物院,1989年。《名画经典》,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徐邦达编著:《中国绘画史图录》(上下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中国绘画史图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历代梅兰竹菊精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陈洪绶书画集》,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年。
    杨臣彬编:《恽寿平精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海外中国名画精选·明末清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恽寿平:《古今名人画稿:花鸟山水卷》,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
    陈传席编:《八大山人真品集(花鸟卷.山水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年。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书画精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石涛:《石涛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