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影像江南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电影美学民族化进程取得丰硕成果的前提下,笔者认为:除中国古典美学概念和命题的沿用与拓展外,中国电影美学研究需要提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美学概念和美学命题,以逐渐丰富和完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笔者通过对中国电影百年来的故事片中出现的江南影像进行梳理与研究,提出了“影像江南”的美学命题,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采取文献研究、文本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对江南文化、江南影像、影像江南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界定,对上世纪20年代以来电影中的江南影像进行了空间美学梳理与分析,从而确定了“影像江南”作为电影空间美学命题的存在,并由此希望“影像江南”能为中国民族电影实践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使中国民族电影美学能够重获世界关注。
Under the premise that much progress of 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film aesthetics hasbeen made, the author believed that in addition to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concepts andnotions, researchers of Chinese film aesthetics should put forward some new aestheticconcepts and notions to adapt to times development and to gradually enrich and improveChinese film aesthetic system. After sorting out and studying the Jiangnan film images in acentury of Chinese films, the writer gave an aesthetic proposition of “imaging Jiangnan”. Bymeans of documentary study, textual 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duction in paper writing,concepts and connotations of Jiangnan culture, Jiangnan image and imageing Jiangnan aredefined. Furthermore, followed by space aesthetic combing and analysis of Jiangnan imagesin Chinese films since1920s, the author made sure of the existence of “imaging Jiangnan” asa notion of film space aesthetics and hoped it could provide a helpful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Chinese national film practice and make our national film aesthetics regain world’s attention.
引文
1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275
    2周宪.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0
    3刘士林,洛秦.江南文化的诗性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3
    4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168
    5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174
    6苏州影剧史话.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发行,1999.206-209
    7王迪,王志敏.中国电影与意境[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404
    8王迪,王志敏.中国电影与意境[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406
    9王海洲主编.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22-123
    10崔轶.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94
    11崔轶.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96
    12李超.1905-1949中国电影:空间呈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108-110
    13陈晓伟.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58-60
    14刘士林,洪亮,姜晓云.江南文化读本[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5
    15张兴龙.上海文化之源的江南影像[J].南宁:传承杂志社,2008,(23):38
    16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编.上海市虹口区地名志[Z].上海:百家出版社,1989.413-414
    17陈文平,蔡继福编著.上海电影100年[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458
    21转引自:单万里.中国纪录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12
    22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0
    23范烟桥.吴宫银幕谈[J].上海:大中华百合公司〈连还债〉特刊编辑部,1926.
    24朱石麟.神州影片公司无线电[J].上海:影业出版社,电影杂志,1925.11
    25刘士林.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95
    26程步高.回忆,<春蚕>的拍摄过程(影坛忆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
    27程步高.回忆,<春蚕>的拍摄过程(影坛忆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2-3
    28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
    29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17
    30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2
    31迈克克朗著.杨淑华、宋慧敏译.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8
    32迈克克朗著.杨淑华、宋慧敏译.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33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8.398
    34孙勇才.佛教与江南文化轴心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5):26
    35资料来源:李学勤,徐吉军.长江文化史[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12
    36田崇雪.遗民的江南——中国文化史上的遗民部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006
    37陈国灿.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J].常德: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4,(06):11
    38王士性.广志绎(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7.33
    39王政尧.满族入关与清前期戏剧文化[J].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1994,(02):37-46
    40刘士林等.风泉倾听——江南文化理论(王仲伟总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7
    4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Z]:第3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720
    42迈克·克朗.杨淑华、宋慧敏译.文化地理学[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43迈克·克朗.杨淑华、宋慧敏译.文化地理学[M]: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7
    44左传昭公元年[M].长沙:岳麓书社,1988.272
    45郑光复.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7
    46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3
    47周登富.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16
    48周登富.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16
    49尹国军.先锋实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297
    50海德格尔.艺术与空间.海德格尔选集.孙兴周译[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488
    51笪重光.画荃.转引自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5
    52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2
    53王国维.人间词话[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54王迪,王志敏.中国电影与意境[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229-231
    55程步高.影坛忆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56
    56夏衍.夏衍谈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71-120
    57饶曙光,裴亚莉.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M].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7.238-239
    58程步高.回忆,《春蚕》的拍摄过程(影坛忆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2-3
    59沈义珍.漫说江苏文化[C].见:2011开明江海文化论坛论文汇编.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1.168
    60郭沫若.我们的文学新运动[G].见: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88
    61上海民新影片公司宣言[N].见:民新特刊玉洁冰清.上海:民新影片公司,1926.7
    62孙瑜.我可以接受这“诗人的桂冠”吗[N].上海:联华画报,1934-3-3
    63〈天伦〉之中外报纸评论[J].上海:联华画报,1935(6):12
    64陈墨.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74
    65尘无.火炬[N].上海:大公报,1936-11-22
    66陈墨.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139
    67莲士.联合新片试映记[N].上海:电影杂志,1924(8)
    68程步高.回忆<春蚕>的拍摄过程[C].见:影坛忆旧.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1-2
    69郑国恩,巩如梅.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摄影卷(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97
    70宫林.中国电影美术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65
    71席耐芳,黄子布.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251
    72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2
    73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416
    74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5
    75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75
    76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4
    77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8
    78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40
    79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51
    80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75
    81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75
    82王充.论衡[M].长沙:岳麓书社,2006.124
    83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下)[M].济南:齐鲁书社,1982.85
    84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
    85汪晖.汪晖自选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8
    86迈克克朗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
    87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63-367
    88迈克克朗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第2版.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89陈建红.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3
    90陈山.永远的小城之春[J].北京: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2(01)
    91夏衍.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前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
    93章柏青.新中国电影“十七年”的光彩[D].北京:当代电影杂志社,2009(10):17
    94夏衍.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前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
    95夏衍.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卷(前言)[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
    96费孝通.土中国[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9
    97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02-203
    98钱江.彩色故事片〈祝福〉的摄影[C].见:故事片电影摄影创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20
    99郑国恩,巩如梅.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摄影卷(上)[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290
    100李文化.往事流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115
    102桑弧.桑弧导演文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3
    103李文化.往事流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120
    104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3
    105李文化.往事流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121
    106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国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这个报告实质上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笔者注)
    107罗艺军.中国电影理论论文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
    108丁辰,陈绍勉.探索景的“这一个”——回顾《天云山传奇》的景物描写与处理[C].见:电影美术创作研究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17
    109丁辰,陈绍勉.探索景的“这一个”——回顾《天云山传奇》的景物描写与处理[C].见:电影美术创作研究集.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23
    110韩尚义.电影造型艺术的表现力[J].北京:电影艺术,1982(7):33
    111郑国恩,巩如梅主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摄影卷(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66
    113陈杭,丁一岚.〈暖〉:寻找记忆中挥之不去的过往[J].电影艺术,2003(06):10
    114梁明,高志丹.一切景语皆情语——论环境造型的表现力[J].当代电影,2011(01):122
    115周光荣.我编《西施眼》[J].大众电影,2002.11
    116崔轶.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191
    117张燕.《鸳鸯蝴蝶》:展示了我性格的另一面——导演严浩专访[J].电影新作,2005(04):53
    118张燕.《鸳鸯蝴蝶》:展示了我性格的另一面——导演严浩专访[J].电影新作,2005(04):55
    119胡克.重拍小城之春的得与失[J].电影创作,2002(04):64
    120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3
    12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8
    122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C].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182
    123葛颖,崔秩,胡崇曦等.在不缺钱的城市里找钱——关于上海青年导演创作境遇的对话[J].红岩,2011.S1
    124亨利·列斐伏尔.空间:使用产物与使用价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51
    125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97
    12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5
    127陈建红.皖南徽州民居室内空间环境探析[D].重庆大学建筑成规学院,2003.104
    128[德]雨果闵斯特堡.电影剧——一次心理学研究[J].影视文化,(3)
    129白景晟.丢掉戏剧的拐杖[C].见: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下).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
    130温寒江,连瑞庆主编.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
    131TR布莱克斯利著.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M]:童奇,杨滨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6
    132资料来自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7-12
    133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30
    134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上)[M].济南:齐鲁书社,1981.87
    135徐达.诗品译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0
    136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133
    137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140
    138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153
    139卜万苍.我导演电影的经验[J].电影,1939.(37)
    140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3-115
    14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
    14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11
    143谭汝为.人间词话人间词[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5.2
    144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47
    145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47
    146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1-62
    147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01-201
    148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202-203
    149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2
    150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7
    151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199
    152杨国华《塔(十二)》[J].上海集邮,2011(03):15
    153杨国华《塔(十二)》[J].上海集邮,2011(03):16
    154刘士林.江南佛教文化的界定与阐释[M].合肥:学术界杂志社,2010.19
    155陈从周.僧寺无尘意自清[j].北京:法音杂志社,1991(02)
    15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7
    157黄爱玲编.诗人导演费穆[M].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协会,1998.189-191
    158转引自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30
    159李文化.往事流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125-133
    160陈鹏程.简论<《诗经》中的舟船意象[J].山花,2011(05):124
    16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75
    162李文化.往事流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127
    163王长俊主编.江苏文化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2
    164向丽.言说不尽的桥意象[J].语文教学通讯,2008(04):43
    165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55
    166张明.以沧浪亭为例浅析江南园林的文化语境[J].装饰,2010(07):121
    167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
    168李孟晨.浅谈中国西部电影美学风格的转型[J].小说评论,2011(02):250
    169钟惦棐.面向大西北,开拓新型的“西部片”[J].电影时代,1984(05)
    170肖云儒,郑定于,柴效峰.西部电影:灌注着当代意识的西部画卷[J].西部电影,1987(6、7)
    171肖云儒,郑定于,柴效峰.西部电影:灌注着当代意识的西部画卷[J].西部电影,1987(6、7)
    172罗艺军.第五代与电影意象造型[J].当代电影,2005(03)
    173陈凯歌.《黄土地》导演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1):110
    174张艺谋.《黄土地》的摄影阐述[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1):116-119
    175何群.《黄土地》美术设计的设想[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1):122
    176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城市研究[M]:王旭等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52
    177李文化.往事留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124
    178沈义贞.漫说江苏文化[C].见:2011开明江海文化论坛论文汇编,南京:江苏凤凰出版社,2011.168
    1、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发展史(第一、二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
    2、中国新文艺大系总编辑委员会.中国新文艺大系(电影集1937-1949)[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3、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河北省电影分公司编.国产艺术影片资料汇集(1949-1986)[G].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4、杨燕,徐成兵.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章柏青,贾磊磊主编.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G].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6、郦苏元,胡菊彬.中国无声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7、丁亚平.影像时代电影简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8、胡星亮,张瑞麟主编.中国电影史[M].北京:中央广播电影大学出版社,1995.
    9、陆邵阳.中国当代电影史(1977年以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0、李道新.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宫林.中国电影美学史[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
    12、温尚南主编.苏州影剧史话[M].南京:江苏文史资料,1999.
    13、舒晓鸣.中国电影史:教学与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14、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15、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31-1949)[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16、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77-1994)[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17、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电影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影)[G].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18、郑国恩,巩如梅主编.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19、尹鸿,凌燕.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0、唐旻红主编.电影往事[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1、孟犁野.新中国电影艺术史稿(1949-1959)[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2、丁亚平.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23、翟建农.红色往事:1966-1976年的中国电影[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1.
    24、徐冬青主编.江阴与中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25、沈寂编著.上海电影[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8.
    26、陈文平,蔡继福.上海电影100年[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27、黄爱玲编.诗人导演:费穆[M].香港:香港电影评论学会,1998.
    28、郭学勤.千面人生——袁牧之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9、李文化著.往事留影:李文化的电影人生[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1.
    30、李辉,李润新,孙钧政等.中国现代戏剧电影艺术家传(第一辑)[G].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31、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史研究部编.中国电影家列传(四、五、)[G].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32、单万里.中国纪录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
    33、程步高.影坛忆旧[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34、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1、贾磊磊.影像的传播[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贾磊磊.什么是好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沈义贞.影视批评学导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4、崔轶.电影导演的诗意调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5、刘成汉.电影赋比兴[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6、桑弧.桑弧导演文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孙瑜.银海泛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8、王迪,王志敏.中国电影与意境[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9、袁玉琴、王臻中、孙慰川等.电影文化与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10、陈满铭.篇章意象学[M].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1.
    11、田兆耀.电影美学与文化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12、刘书亮.中国电影意境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13、尤红斌、王玉明主编.电影美学:史学重述与文化构建[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14、王志敏.现代电影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5、雅克奥蒙,米歇尔玛利,马克维尔内,阿兰贝尔卡拉.现代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16、B日丹.影片的美学[M].于培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
    17、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18、孟涛.银色的梦:电影美学百年回眸[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19、袁庆丰.黑白胶片的文化时态:1922-1936中国早期电影现存文本读解[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20、张伟.都市电影传媒——民国电影笔记[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21、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电影出版社合编.电影学——首届电影学年会论文选[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22、周星编选.民风化境——中国影视与民族文化[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3、杨远婴.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4、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5、孙绍谊.电影经纬——影像空间与文化全球主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6、李超.1905-1949中国电影:空间呈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27、聂伟主编.电影批评:影像符码与中国阐释[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8、郝朴宁,李丽芳.影像叙事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29、田卉群.探寻:中国电影的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30、郑君里.画外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
    31、陈墨.流莺春梦费穆电影论稿[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2、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33、汪流,张文忠.怎样把握电影节奏[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34、朱玛,朱丹.使用影视导演技巧:影视导演直通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35、高雄杰.影视画面造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36、周登富.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37、陈播主编.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38、徐葆耕.电影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9、詹尼弗范茜秋.电影化叙事[M].王旭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0、大卫波德维尔.电影诗学[M].张锦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1、巴拉兹贝拉.可见的人电影精神[M].安利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
    42、周登福,王鸿海.银幕影像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设计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43、张会军,穆德远.银幕创造——与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对话[Z].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44、李恒基,杨远婴主编.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5、陈墨.半斋间影话——陈墨电影论文集[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7.
    46、王海洲主编.中国电影:观念与轨迹[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47、谢芳.往事匆匆[Z].北京:作家出版社,1997.
    48、孙道临.走进阳光[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9、梁明,李力.镜头在说话:电影造型语言分析[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50、陈晓云.电影城市:中国电影与城市文化(1990-2007)[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51、金丹元.电影美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2、皇甫可人.电影美学思考[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
    53、谭霈生.电影美学基础[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54、姚晓濛.电影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5、姚国强,孙欣主编.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56、张英进.中国现代文学与电影中的城市:空间、时间与性别构形[M].秦立彦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57、沈国芳.电影审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
    58、陈晓伟.融画入影:民族审美意识的会通与转换[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59、王亮衡主编.中国电影学研究(第一辑)[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
    60、简政珍.电影阅读美学[M].台北:书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
    61、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崔君衍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2、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当代电影分析[M].吴珮慈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3、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伍菡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64、黄琳主编.影视艺术——影片分析[Z].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65、黄会林主编.经典名片解读教程[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6、吉尔·德勒兹.时间-影像[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67、倪震.探索的银幕[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68、颜纯钧.电影的读解[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69、王迪主编.通向电影圣殿[Z].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1993.
    70、杨远婴主编.华语电影十导演[C].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
    71、马德波,戴光晰.导演创作论:论北影五大导演[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72、李亦中,吕晓明主编.中国电影卷[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73、邵牧君.银海游[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9.
    74、爱森斯坦.蒙太奇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75、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76、安德烈·戈德罗,弗朗索瓦·若斯特.什么是电影叙事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77、席耐芳,黄子布.三十年代中国电影评论文选[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3.
    78、罗艺军主编《中国电影理论论文选》(下册)[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9、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电影艺术编辑室.电影美术创作研究集[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
    80、丁亚平主编.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下)[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1、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1981.
    2、刘安.白话淮南子[M].吴广平,刘文生译.长沙:岳麓书社,1998.
    3、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王晓毅.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3.
    5、徐放明,李丕显编.文化关照与审美阐释——徐州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师生论文集[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柳诒徵.中国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王长俊主编.江苏文化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办社,1999.
    8、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5.
    9、刘士林,居阅时,查清华等.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0、刘士林,查清华,居阅时等.振衣千仞:江南文化名人[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1、居阅时,查清华,仲富兰等.杏花春雨:江南文学与艺术[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12、刘士林主编.江南文化精神[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
    13、刘士林.江南文化的诗性阐释[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14、杨念群.何处是江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15、祁青、李海燕.江南女人[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16、田崇雪.遗民的江南——中国文化史上的遗民群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7、梁白泉主编.吴越文化——中国的灵秀与江南水乡[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18、王博.庄子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9、费孝通.乡土中国[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20、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M].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1、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中国文化地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2、易中天.中国智慧[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23、隋丽.现代性与生态审美[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
    24、夏铸九,王志弘编译.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C].台北: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
    24、汪民安.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5、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6、左丘明.译注左传[M].丁远译注.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27、钟嵘.诗品全译[M].徐达译注.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28、余恕诚主编.中国诗学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29、伍雄武.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0、刘士林,洪亮,姜晓云.江南文化读本[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8.
    31、左传[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88.
    32、陈寿.三国志[M].长沙:岳麓书社,2005.
    33、王士性.广志绎(卷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34、中国文化史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5、中国古代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6、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中华书局,1965.
    37、郑光复.老房子——江南水乡民居[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3.07
    38、尹国军.先锋实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39、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0、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41、王充.论衡[M].长沙:岳麓书社,2006.
    42、汪晖.汪晖自选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4、曹文轩.曹文轩儿童文学论集[C].南昌:21世纪出版社,1998.
    45、爱德华·W.苏贾.后现代地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6、温寒江,连瑞庆主编.开发右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7、TR布莱克斯利著.右脑的奥秘与人的创造力[M]:童奇,杨滨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
    48、徐达.诗品译注[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49、刘士林.江南佛教文化的界定与阐释[M].合肥:学术界杂志社,2010.07
    50、陈从周.陈从周园林随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51、施坚雅.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城市研究[M].王旭等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52)
    1、李泽厚.李泽厚十年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
    2、周宪.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4、朱光潜.谈美[M].第2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封孝伦.二十世纪中国美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蓝华增.意境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7、蒲震元.中国艺术意境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顾永芝.审美概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9、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北京:中国的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1、陈世宁,周积寅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Z].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12、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13、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14、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15、赖贤宗.意境美学与诠释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6、袁鼎生.生态艺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7、李元洛.诗美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
    18、刘继潮.游观:中国古典绘画空间本体诠释[M].北京:三联书店,2011.
    19、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0、弗雷德里克·R·卡尔.现代与现代主义——艺术家的主权1885-1925[M].陈永国,傅景川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吴功正.六朝美学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
    2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3、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C].孙兴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4、周积寅,陈世宁主编.中国古典艺术理论辑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5、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