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以来重要唐宋词选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选本是文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文学批评的一种特殊形式。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价值、功能更体现了现代性的转变。20世纪以来,唐宋词选既是当代人接受唐宋词的重要媒介,又折射出中国时代转型时期文艺思潮嬗变的轨迹。同时,民国以来的唐宋词选大多出于词学专家学者之手,凝聚了他们词学研究的智慧成果,因此,透过每一部词选,又能触及到词学观念演进的脉搏。
     基于此,文章运用宏观概括与微观剖析的方法,既全面梳理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选坛体貌,又深入剖析若干重要选本,勾勒民国以来唐宋词选发展流变的轨迹。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并对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结语部分简要总结了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意义。正文以上编综论、下编分论的形式展开对民国以来近百年唐宋词选的梳理和探究。
     上编四章,前三章分别从民国时期(1911-1949)、建国后三十年(1949-1979)、新时期以来(1979至今)三个时期展开论述不同时代语境下唐宋词选的体貌特征:民国时期,唐宋词选体现出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鲜明特征,选坛上新旧词选杂糅,选心和选型逐步多样化,白话词选与评析型词选代表了词选发展的新方向,作词法词选体现出传统学者挽救词文体创作于式微的努力和普及词体创作的构想。建国后三十年中,在文艺理论与创作政治化、功利化的时代环境下,唐宋词选整体表现出数量少和类型单一的特点,其选心偏重于思想性和人民性,选域偏向于豪放词和民间词,选型表现出由重选向重释的全面转变。新时期以来,在较宽松开放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多元化的文艺思潮推动下,唐宋词选再度繁荣。不仅选本数量多,而且整体呈现出编撰者层次多样、选心多元化、选型多维度、传播媒介多样化等特点。第四章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抽绎出民国以来唐宋词选嬗变的轨迹,并阐述了其历史文化意义。
     下编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为分论部分,通过重点剖析民国以来以朱祖谋《宋词三百首》、胡适《词选》、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胡云翼《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唐圭璋、繆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为代表的七部词选,展现民国以来唐宋词选的演变历程。《宋词三百首》集历代词选之大成,且选词精当,校勘审慎,堪称传统词选之“结穴”。胡适《词选》宣扬了白话词史观念,开启了现代型词选的新体例,建立了开创性的现代型词选范式。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贯穿着名家词的客观意识,同时标注词韵,兼顾填词和读词的双重意旨,是新旧交融的典范之作。胡云翼《宋词选》选词精炼,注释完备,既顺应了时代读者群体的需要,又烙上“左倾”思潮的鲜明印记,因此,它是一部影响广泛而得失参半的普及型词选。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不仅切合了时代的主旋律,注重选词的思想性,又超脱于时代之上,注重了选词之“广”与释词之“深”,并宣扬了词体鉴赏的理念,因此,它是一部融研究、鉴赏于一体的选坛别调。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既衣钵于晚清常州词派“重拙大”的词学追求,又开创了“简释”体的词选体例,旧思想和新观念、新方法融合一体,体现出延续传统、开启新声的选词意义。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兼具词选和工具书的双重性质,其以超大的包容量、选词与鉴赏方面广泛的覆盖面、普遍的影响成为词体鉴赏方面的集大成之作。
     通过以上论述,论文的结论是:民国以来,唐宋词选与时代文化政治意识、社会历史语境相低昂;唐宋词选折射出20世纪以来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唐宋词选整体呈现出选心、选型、体例等的历变过程和多元化色彩;且随着词体创作的式微和文化教育的普及,唐宋词选指示门径的功能弱化,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突显,与此相应,唐宋词选体例根本上也发生了由重选到重释的转变。
Anth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transmission and thecriticism of the literature works.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the function of anthologyabout Tang-Song Ci showed its transformation more modernized than before.Since the20th century,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are not only the important means ofcontemporary to readers,but also have reflec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ry andartistic ideas in the20th cengtury.On the other hand, most of the contemporaryTang-Song Ci anthologies are written by scholars, they embody their research results.
     The thesis uses the methods of macro summarized and micro-analysis, throughsummarizing general picture integrally and analysising several sinigficant Tang-Song Cianthologies in depth,we describe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about the Tang-Song Cianthologies since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such aspreface,main body, epilogue.The preface mainly states the topic selection significance,the interall design,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status.The epilogue generalizes thedevelopment law and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bout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since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brief.The main body includes eleven chapters,which we divideinto two aspects.
     The first part contains four chapters, three chapters in the front respectively discussTang-Song Ci anthologies’ styles and features according to three phases:the period in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1-1949),thirty year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China(1949-1979), since the new period(after1979).In the first period, Tang-Song Cianthologies transformed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he purpose and types of anthologiesbecame variety. Vernacular anthologies and comment anthologies represented the newdirection of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anthologies of writting Ci guidance reflecttraditional scholars’ devotion to save the Ci writing,their attemptation to popularize theCi writing.In the second period, because of politicized and utilitarian environment ofartistic literature,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are fewer in quantity and single in type.Scholars laid particular stress on ideological value,so they chose more heroic Ciand folk Ci,and the focus of Ci anthologies changed from selection to annotation. In thethird period, with the opening environment,literary and artistic ideas becamediversified.The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boomed again.Many Ci anthologies wereconpiled and published,and different people conpiled Ci anthologies,whosepurpose,types and modes of transmission were diversified.Based on above threechapters, the fourth chapter macroly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trajectory, the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since the Repubic ofChina.
     The second part contains seven chapters,they are all case studies.Including ZhuZumou’s Three Hundred of Song Ci,Hu Shi’s Ci Anthology,Long Yusheng’s TheAnthology of Famous Tang-Song Ci,Hu Yunyi’s Song Ci Anthology,Yu Pingbo’sSelection and Annotation of Tang-Song Ci,Tang Guizhang’s Briefly Explaination ofTang-Song Ci, Appreciation Directionary of Tang-Song Ci and so on. Three Hundred ofSong Ci collected the results of the previous Ci anthologies,Mr Zhu selected worksprecisely, and the collation was prudently,so it is the finality of traditional Cianthologies. Hu Shi’s Ci Anthology propagated the concept of vernacular Ci history,andit adopted new style earlier,so it is the model of pathbreaking modern Ci anthologies.Long Yusheng’s purpose of selection Ci was reflecting the Ci history really,so itsselecting standard was famous Ci,and it labeled on the rhyme,so it is beneficial towriting and reading Ci. Hu Yunyi’s Song Ci Anthology selected works precisely, theannotation was in detail,it contented the readers’ need and branded the “left” ideologicaltrend of distinct mark,so it is a widespread Ci anthology which half gained but half lost.Yu Pingbo’s Ci Anthology, it not only emphasized ideological value,but also surpassedthe time,it selected Ci widely and annotated deeply,and it contained Ci appreciationmethod,so it is particular in the thirty years after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angGuizhang’s Ci anthology inherited the thought of Chang Zhou Ci School late Qingdynasty, it inaugurated a new type of Ci anthology,so it is significant.AppreciationDirectionary of Tang-Song Ci is Ci anthology, and is also directionary.it contains richcontents,and it is popular in the readers,so it is an agglomeration of works in the appreciation of Ci.
     Through the above elaboration, we can get the conclusion, Since the Republic ofChina, Anthologies of Tang-Song Ci were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thought andhistorical context. Anthologies of Tang-Song Ci reflected the process of ci-poetrycriticism “modernization” in the20th century.Their purpose,types,styles and so on werediversification.With the decline of writing Ci and the popularity of cultural education,the function of Tang-Song Ci anthologies transformed greatly,it didn’t guidecreation,but spreaded culture, Accordingly,the focus of the styles changedfundamentally from selecting to annotation.
引文
①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选本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③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④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36-1937页。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页。
    ⑥【唐】魏征等《隋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89-1090页。
    ①【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85页。
    ②【元】刘将孙《新城饶克明集词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2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2页。
    ③【明】毛晋《草堂诗余跋》,见毛晋著、潘景郑校订《汲古阁书跋》,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13页。
    ①曹辛华《民国宋词选本考论》,《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5辑,台湾丽文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
    ②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139页。
    ③朱自清《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④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⑤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8页。
    ⑥庞德《典雅文集》,见韦勒克著,章安棋、杨恒达译《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五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3页。
    ⑦王兆鹏、郁玉英《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第81页。
    ①沙先一《清代词学与词选学》,《阅江学报》,2010年第4期,第103-106页。
    ②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76页。
    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214页。
    ④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⑤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1页。
    ⑥【清】朱彝尊《词综发凡》,朱彝尊、汪森攥《词综》,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⑦引自谢章艇《赌棋山庄词话续编》卷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528页。
    ①王兆鹏《<宋词三百首>版本考》,《湖北师大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85页。
    ①陶子珍《明代词选研究》,台北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②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①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②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③詹安泰《从宋人的五部词选中所看到的问题》,见詹安泰《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④杨海明师《“宋人选宋词”研究》,《广西大学学报》,1983年2期。
    ⑤杨海明师《一部优秀的唐宋词选——介绍黄昇的<花庵词选>》,《教学与进修》,1983年第2期。
    ①蒋哲伦《<花庵词选>及其在词学史上的价值》,《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6期。
    ②薛泉《宋人词选研究》,河北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③李冬红《<花间集>接受史论稿》,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④曹秀兰《宋代词选研究》,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⑤严迪昌《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⑥张宏生《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⑦张宏生《清词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①孙克强《清代词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②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③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④于翠玲《朱彝尊<词综>研究》,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⑤李睿《清代词选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⑥赵晓辉《清人选唐宋词研究》,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①闵丰《清初清词选本考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②曹明升《清代宋词学研究》,扬州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③曹辛华《民国宋词选本考论》,《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5辑,台湾丽文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
    ①刘兴晖《晚清民国的唐宋词选本研究——以光宣时期为中心》,中山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②石英《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聊城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③彭玉平《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探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
    ④沙先一《朱祖谋<宋词三百首>三论》,《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⑤赵昕《<宋词三百首>研究》,河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
    ⑥许总、许结《苦心抽绎,蕴义宣扬——评<唐宋词简释>》,《文学评论》,1984年第4期。
    ⑦刘兴晖《从<宋词三百首笺>到<唐宋词简释>》,《兰州学刊》,2009年第9期。
    ⑧万云骏《试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评价问题——兼评胡云翼<宋词选>》,《学术月刊》1979年4月号。
    ⑨万云骏《评胡云翼<宋词选>》,《甘肃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
    ①王兆鹏、郁玉英《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第81页。
    ①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见胡适《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5年版,第9页。
    ①王国维《三十自序》,见《王国维遗书》第五册,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21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①【清】焦循《易余籥录》卷十五,见《丛书集成续编》子部第91卷,上海书店,第463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③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①林志钧《<饮冰室合集>序》,《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页。
    ②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饮冰室合集》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1页。
    ③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的情感》,《饮冰室合集》卷三十七,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70-140页。
    ①胡适《<词选>序》,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11页。
    ②曹辛华《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21页。
    ①【清】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30页。
    ②“包孕式”词史的概念为曹辛华《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词学卷》第五章《词史的编撰与词学研究
    ①胡云翼《<宋词研究>序》,胡云翼《宋词研究》,中华书局,1926年版,第1页。
    ②刘毓盘《<词史>序》,刘毓盘《词史》,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版,第1页。
    ③刘毓盘《<词史>序》,刘毓盘《词史》,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版,第1页。
    ④薛砺若《宋词通论》,开明书店,1937年版。
    ①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0页。
    ②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44页。
    ③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00页。
    ④曲滢生《<唐宋词选笺>序》,曲滢生《唐宋词选笺》,清华园我辈语社,1935年版,第2页。
    ①梁启超著,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卷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0页。
    ②《光绪三十四年江苏教育总会上学部请明降御旨勿复科举书》,《江苏教育总会文牍》第3编,江苏教育总会印,1912年,第1-2页。
    ①朱自清《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
    ①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②况周颐《<宋词三百首>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
    ①胡适《<词选>序》,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页。
    ②刘铁冷《学词百法·编辑大意》,刘铁冷《学词百法》,上海古籍书店,1982年影印。
    ③胡山源《词准·凡例》,胡山源《词准》,世界书局,1937年版,第1页。
    ④顾宪融《<填词百法>序》,顾宪融《填词百法》,上海中原书局,1931年版,第1页。
    ①凌善清《<历代白话词选>序》,凌善清《历代白话词选》,上海大东书局,1923年版,第1页。
    ②胡适《<词选>序》,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页。
    ③张友鹤《<注释白话词选>序》,张友鹤、吴廉铭《注释白话词选》,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页。
    ①夏承焘《宋词系》,见《夏承焘集》第三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79页。
    ②欧阳渐《<词品甲>题旨》,欧阳渐《词品甲》,支那内学院,1933年双月刊。
    ③赵景深《<民族词选注>凡例》,赵景深《民族词选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1-2页。
    ①胡云翼《<女性词选>小序》,胡云翼《女性词选》,上海教育书局,1937年版,第1-7页。
    ②陈佩茝《<女作家词选>序言》,上海益智书局,1930年版。
    ③胡云翼《<故事词选>凡例》,胡云翼《故事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1页。
    ④《<中华词选>例言》,孙俍工、孙怒潮《中华词选》,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版,第1-2页。
    ①徐声越《唐诗宋词选·编选略例》,徐声越《唐诗宋词选》,正中书局,1936年版。
    ②李辉群《<注释历代女子词选>弁言》,李辉群《注释历代女子词选》,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2页。
    ①范烟桥《销魂词选》,上海中央书店,1935年版。
    ②刘季子《历代分类写实恋爱词选》,上海南京书店,1933年版。
    ③王君刚《离别词选》,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28年版。
    ①徐声越《唐诗宋词选·编选略例》,徐声越《唐诗宋词选》,正中书局,1936年版。
    ②李辉群《<注释历代女子词选>弁言》,李辉群《注释历代女子词选》,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2页。
    ③胡云翼《<故事词选>凡例》,胡云翼《故事词选》,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页。
    ①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②俞陛云《唐词选释叙》,见《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页。
    ③俞陛云《五代词选释》,见《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39页。
    ④林大椿《<词式>凡例》,林大椿《词式》,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5页。
    ⑤林大椿《<词式>导言》,林大椿《词式》,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第4页。
    ⑥金铁盦《填词百日通》,上海大通图书社,1937年版。
    ①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②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③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④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⑤霍松林《怀念匪石师》,见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54页。
    ①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②俞平伯《葺芷缭衡室札记一则——宋词三首赏析》,见《俞平伯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11页。
    ③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①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②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5页。
    ①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0页。
    ③汤擎民《<詹安泰词学论稿>后记》,《詹安泰词学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75页。
    ④蔡起贤《春风杖履失追陪》,见《詹安泰纪念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6页。
    ⑤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集》第七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0页。
    ⑥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集》第七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2页。
    ①马兴荣《建国三十年来的词学研究》,《词学》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3页。
    ②吴颖《关于李煜词评价的几个问题》,文学遗产编辑部编《李煜词讨论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28页。
    ③谭丕谟《我对于李煜词讨论的一些意见》,文学遗产编辑部编《李煜词讨论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148页。
    ①乔象钟整理《如何评价李煜的词》,文学遗产编辑部编《李煜词讨论集》,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125-133页。
    ②胡明《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文学遗产》1998年2期,第23页。
    ①金性尧《选本的时间性》,见金性尧《闭关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②钱钟书《<宋诗选注>后记》,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
    ①夏承焘《天风阁学词日记》,《夏承焘集》第七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01-414页。
    ②杨绛《我们仨》,《杨绛文集》(散文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③夏承焘《如何评价〈宋诗选注〉》,《夏承焘集》第八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11页。
    ①杜维沫、陈建根《<唐宋词选释>的审读意见》,《中国出版》,1979年第4期,第11-12页。
    ②华东师大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词学研究论文集(1949-1979)》,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496-543页。
    ③马兴荣《建国三十年来的词学研究》,《词学》第一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1-32页。
    ①由于建国三十年中唐宋词选数量极少,为更具体地呈现这三十年中唐宋词选编撰的全貌,此处将总集性词选、名家词专选、诗词合选、笺注型词选、同一词选的不同版本等都予以统计。
    ①《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出版说明》,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页。
    ①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4页。
    ②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1页。
    ③《<唐宋词选>编例》,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②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7页。
    ③胡云翼《<宋词选>前言》,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④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页。
    ①《<唐宋词选>前言》,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8-19页。
    ①《<唐宋词选>前言》,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8页。
    ②《<唐宋词选>前言》,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8页。
    ③《<唐宋词选>前言》,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9页。
    ④《<唐宋词选>前言》,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①刘永济《微睇室说词》,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21页。
    ①严迪昌、刘扬忠、钟振振、王兆鹏等《传承、建构、展望——关于20世纪词学研究的对话》,《文学遗产》1999年3期,第4-5页。
    ①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0页。
    ①马兴荣《十年来的词学研究》,《文学遗产》,1989年5期。
    ②张幼良《当代视野下的唐宋词研究论纲》,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13页。
    ③肖伟《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的宋词研究》,《语文导报》,1985年第12期,第8页。
    ①【清】沈熊《古今词话·词品》,见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882页。
    ①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后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②《<全宋词选释>序》,李长路、贺乃贤、张巨才《全宋词选释》,北京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③《唐宋词汇评·出版说明》,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④刘振喜《<宋代爱国词选>前言》,刘振喜《宋代爱国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⑤《<唐宋词选>前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①《<唐宋词选注>前言》,见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第13-14页。
    ②《<唐宋词百首拔萃赏析>前言》,冯好勤、朱金娥《唐宋词百首拔萃赏析》,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③匡扶《<两宋诗词选>后记》,匡扶《两宋诗词选》,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23页。
    ④《<历代豪放词选>前言》,王双启等《历代豪放词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⑤《<历代爱国词选>引言》,唐圭璋、王一鹗《历代爱国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①尹贤《<爱国诗词选讲>前言》,尹贤《爱国诗词选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②《唐宋词鉴赏集·编辑说明》,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
    ③《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凡例》,周汝昌《千秋一寸心:唐宋诗词鉴赏讲座》,华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④谢真元主编、许渊冲、许明译文《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汉英对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年版,第4页。
    ①洪亮《情天真有返魂香:宋词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扉页。
    ②郭伯勋《宋词三百首详析》,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①《唐宋词汇评·出版说明》,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②周笃文《<宋百家词选>引言》,周笃文《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页。
    ③《<唐宋词选注>前言》,吴彬、冯统一《唐宋词选注》,浙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4页。
    ④《<唐宋词选译>前言》,徐荣街、朱宏恢《唐宋词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②张燕瑾、杨锺贤《唐宋词选析》,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③杨光治《<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序》,杨光治《唐宋词三百首今译赏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④周笃文《<宋百家词选>引言》,周笃文《宋百家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①张占国、王铁柱《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①宋广礼、刘刈主编,夏承焘等撰稿,夏青、方明等播音《阅读与欣赏:唐宋词选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①《唐诗宋词选讲·编者的话》,杨敏如等《唐诗宋词选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①王向洲《二十世纪中国词学研究述评》,《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第70页。
    ①王卫宾《图说宋词100名言》,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①金性尧《选本的时间性》,见金性尧《闭关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②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③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①【清】黄苏、周济、谭献选,尹智腾校点《清人选评词集三种》,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3-4页。
    ①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①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胡云翼《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
    ②胡云翼《<词选>序》,胡云翼《词选》,亚细亚书局,1933年版。
    ①洪亮《情天真有返魂香:宋词阅读笔记》,济南出版社,2005年版,扉页。
    ②杨海明师《词学理论和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
    ③曹辛华《20世纪词学批评的“现代化”特色》,《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①张伯伟《古代文学研究方法》,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7页。
    ②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
    ①胡适《<词选>前言》,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5页。
    ②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胡云翼《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2页。
    ①《<唐宋词选>前言》,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8页。
    ②胡云翼《<宋词选>前言》,见刘永翔、李露蕾编《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③惠淇源《<婉约词>前言》,惠淇源《婉约词》,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①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1页。
    ②黄曼君《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诞生与延传》,《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①斯蒂文·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页。
    ①王兆鹏、郁玉英《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第80-81页。
    ①杨海明师《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与当代意义》,《学术研究》,2003年第1期,第121页。
    ②杨海明师《唐宋词与人生》,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①叶公绰《广箧中词》卷二,尤振中编《清词纪事汇评》,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979页。
    ②陈三立《朱公墓志铭》,《词学季刊》第一卷第二号,第192页。
    ③夏孙桐《朱公行状》,《词学季刊》创刊号,第199页。
    ④叶公绰《广箧中词》卷二,尤振中编《清词纪事汇评》,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978-979页。
    ⑤王易《词曲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421页。
    ⑥张尔田《<彊村遗书>序》,《彊村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122页。
    ⑦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⑧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朱孝臧》,见《夏承焘集》第2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86页。
    ⑨钱仲联《光宣词坛点将录》,见钱仲联《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60页。
    ⑩唐圭璋《朱祖谋治词经历及其影响》,《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
    ①罗仲鼎《朱孝臧及其词学贡献》,《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年第4期。
    ②张涤云《论彊村与彊村词》,《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③郑晓云《论朱祖谋的人品和词品》,《长城》2009年第1期。
    ④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⑤陈匪石《声执》,陈匪石著、钟振振校《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页。
    ⑥罗忼烈《朱彊村两订<宋词三百首>》,见罗忼烈《词学杂俎》,巴蜀书社,1990年版。
    ⑦王兆鹏《<宋词三百首>版本源流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⑧彭玉平《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探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
    ⑨沙先一《朱祖谋<宋词三百首>三论》,《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①张晖《选家手眼和创作风会——从<宋词三百首>论朱祖谋的词学思想》,见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②李正明《从<宋词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词学思想》,《黑龙江史志》,2010年第11期。
    ③刘兴晖《选者之意的“隐”与“秀”——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的三次增删及其圈点探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④赵昕《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研究》,河北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①吴熊和《<彊村丛书>与词籍校勘》,见《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26页。
    ②沈增植《与朱彊村书》,龙沐勋《近代名贤论词遗札》,《词学季刊》创刊号,第165页。
    ③吴熊和《彊村丛书与词籍校勘》,见《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28-434页。
    ④王鹏运《彊村词叙》,朱祖谋《彊村词》,光绪31年(1905)刻本。
    ⑤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①夏敬观《忍寒词序》,见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184页。
    ②唐圭璋《朱祖谋与近代词坛》,见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0页。
    ③沙先一《朱祖谋<宋词三百首>三论》,《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27页。
    ④何泳霖《朱彊村先生年谱及其诗词系年》,饶宗颐主编《华学》第9、10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58页。
    ⑤孙维城《晚清词人况周颐年谱》,《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
    ⑥张尔田《词林新话(一)》,见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370页。
    ①况周颐《<宋词三百首>序》,《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36-1937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1页。
    ③【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序》,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①卢前《<元曲三百首>序》,任中敏、卢前《元曲三百首》,海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②张晖《选家手眼和创作风会——从<宋词三百首>论朱祖谋的词学思想》,见沙先一、张晖《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①【明】杨慎辑、【清】张惠言录,刘崇德、徐文武点校《词林万选词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110页。
    ②【清】黄苏、周济、谭献选,尹智腾校点《清人选评词集三种》,齐鲁书社,1988年版,第205页。
    ③孙克强《清代词学批评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60页。
    ①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②沙先一《朱祖谋<宋词三百首>三论》,《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第30页。
    ①唐圭璋《<宋词赏心录>跋语》,端木埰《宋词赏心录》,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影印本。
    ①况周颐《<宋词三百首>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②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①【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见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87页。
    ②【清】陶明溶《诗说杂记》卷七,见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7页。
    ③马兴荣等《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④蒋哲伦编《周邦彦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74页。
    ⑤【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0页。
    ①【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11页。
    ①沈曾植《彊村校词图序》,见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51页。
    ②夏敬观《风雨龙吟室词序》,见龙榆生《忍寒词》,1948年铅印本。
    ③王鹏运《彊村词叙》,朱祖谋《彊村词》,光绪31年(1905)刻本。
    ④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①上疆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6页。
    ①吴梅《<宋词三百首笺>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②马兴荣《朱孝臧年谱》,《词学》第15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①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
    ②赵昕《朱祖谋<宋词三百首>研究》,河北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论文,第56-62页。
    ③王兆鹏《<宋词三百首>版本源流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85页。
    ①陈曾寿《旧月簃词选》,满州图书株式会社,1938年版。
    ②胡云翼《<宋词选>前言》,见刘永翔等《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①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页。
    ②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1页。
    ①况周颐《<宋词三百首>序》,见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
    ①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485页。
    ②胡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见欧阳哲生编《胡适文集》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139页。
    ③胡适《逼上梁山》,见《胡适文集》第1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页。
    ①胡适《文学改良刍议》,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5页。
    ②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③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8页。
    ④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6页。
    ⑤胡适《白话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⑥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①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②胡适《答钱玄同书》,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③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自序》,见《宋元戏曲考》,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④胡适《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页。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1915-1917),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②胡适《答钱玄同书》,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③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7-8页。
    ④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99-100页。
    ⑤胡适《历史的文学观念论》,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7页。
    ⑥胡适《国语文学史》,见《胡适文集》第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⑦胡适《国语文学史》,见《胡适文集》第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①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②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页。
    ①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1910-1914),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②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1915-1917),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89-391页。
    ③曹伯言整理《胡适日记全编》(1915-1917),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6页。
    ①谷永《王静庵先生之文学批评》,《学衡》第64期,1928年,第14-15页。
    ②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97页。
    ③胡适《日本译<中国五十年来之文学>序》,见《胡适文集》第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4页。
    ④胡适《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见《胡适文集》第3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⑤絮絮《胡适选唐宋词三百首》,东方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①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页。
    ①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3页。
    ②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5页。
    ①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6-7页。
    ②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7-9页。
    ③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1页。
    ④胡适《词的起原》,见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①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0页。
    ②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98-100页。
    ③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52页。
    ④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16页。
    ①凌善清《<历代白话词选>序》,《历代白话词选》,上海大东书局,1923年版,第1页。
    ②张友鹤《<白话词选>序》,《白话词选》,上海文明书局,1925年版,第1页。
    ①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0页。
    ②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82页。
    ③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310页。
    ④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342页。
    ①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44页。
    ②胡适《<词选>序》,《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1页。
    ③况周颐著,王幼安校订;王国维著,徐调孚、周振甫注《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4-5页。
    ④杜春和、韩荣芳、耿来金编《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3页。
    ⑤杜春和、韩荣芳、耿来金编《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4页。
    ①吴奔星《胡适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203页。
    ②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122页。
    ③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68页。
    ④吴奔星《胡适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第662页。
    ①胡适《治学的方法与材料》,见《胡适文集》第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5页。
    ②胡适《论句读符号》,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8页。
    ①胡适《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见《胡适文集》第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①杨海明师《词学理论和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116页。
    ①谢桃坊《评胡适的词学观点和方法》,《学术界》,1992年第3期,第43页。
    ①曾大兴《胡适治词的目的、方法和贡献》,《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62页。
    ②朱自清《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见《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6页。
    ③龙榆生《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
    ④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9页。
    ①黄公渚《批判胡适词选中错误观点》,《文史哲》,1955年第11期,第5页。
    ①曾大兴《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0-354页。
    ①张樾晖《龙榆生——徘徊在文化与政治之间》,《粤海风》,2006年第5期。
    ①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①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②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③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序言》,《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2页。
    ④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26页。
    ⑤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①龙榆生《晚近词风之转变》,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页。
    ②龙榆生《<唐五代宋词选>前言》,《唐五代宋词选》上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页。
    ③夏承焘《天风格学词日记》,《夏承焘集》第7册,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03页。
    ①龙厦材《<龙榆生词学论文集>后记》,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6页。
    ②赵丽萍、胡永启《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的宗旨与举措》,《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3期,第83页。
    ①龙榆生《创制新体乐歌之途径》,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15页。
    ②张樾晖《龙榆生先生著述年表》,《文教资料》,1999年第5期,第45页。
    ①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②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③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序言》,《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1页。
    ④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①龙榆生《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06页。
    ②龙榆生《论贺方回词质胡适之先生》,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
    ③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页。
    ①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226页。
    ①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225页。
    ①龙榆生《<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后记》,《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26页。
    ②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序》,《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2页。
    ③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8页。
    ④龙榆生《两宋词风转变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3页。
    ⑤龙榆生《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⑥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9页。
    ①龙榆生《选词标准论》,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②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凡例》,《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1页。
    ③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凡例》,《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①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27页。
    ②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63页。
    ③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2页。
    ④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4页。
    ⑤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⑥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4页。
    ①孙克强《况周颐<历代词人考略>的文献和理论价值》,《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②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0页。
    ③龙榆生《谈谈词的艺术特征》,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①龙榆生《词曲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②龙榆生《词学十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①龙榆生《词学十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55页。
    ②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凡例》,《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1页。
    ③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凡例》,《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页。
    ①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开明书店,1941年版,第268页。
    ①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3页。
    ②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93页。
    ①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①曾大兴《胡云翼词学思想的形成条件——胡云翼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学术道路》,《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51-56页。
    ②胡舜英《湖南才子胡云翼——忆胞兄生平》,见方忠清、陈俊文《湖南才子胡云翼》,政协桂东县委员会,2006年版。
    ①胡云翼《词学概论》,见刘永翔等编《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②胡云翼《中国文学概论》,启智书局,1934年版,第1页。
    ①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②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③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④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2-65页。
    ⑤胡云翼《词学概论》,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⑥胡云翼《词学概论》,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7页。
    ⑦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①刘永翔等编《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②曹辛华《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25页。
    ③曹辛华《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47页。
    ④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①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0页。
    ②胡云翼《唐代的战争文学》,《胡云翼重写文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页。
    ③曾大兴《胡云翼先生的词学贡献》,《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第147页。
    ①曹辛华《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37-241页。
    ②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③刘永翔等编《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7页。
    ①刘永翔等编《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5页。
    ②刘永翔等编《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7页。
    ③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1页。
    ④胡云翼《<清代词选>题记》,《清代词选》,上海教育书店,1937年版,第1页。
    ⑤胡云翼《<词选>序》,胡云翼《词选》,亚细亚书局,1932年版,第1页。
    ①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1页。
    ②胡云翼《词的参考书举要》,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232页。
    ③胡云翼《谈谈唐宋词的选注工作》,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6页。
    ④胡云翼《谈谈唐宋词的选注工作》,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6页。
    ①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3页。
    ②胡云翼《<词选>序》,胡云翼《词选》,亚细亚书局,1932年版,第2页。
    ③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页。
    ④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⑤胡云翼《谈谈唐宋词的选注工作》,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1页。
    ⑥胡云翼《谈谈唐宋词的选注工作》,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8页。
    ①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2页。
    ②胡云翼《<词选>序》,《词选》,亚细亚书局,1932年版,第2页。
    ③胡云翼《<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唐宋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页。
    ①胡云翼《<故事词选>前言》,《故事词选》,中华书局,1937年版,第1页。
    ②胡云翼《词学概论》,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页。
    ③胡云翼《<女性词选>小序》,《女性词选》,上海教育书店,1937年版,第4-5页。
    ①胡云翼《词学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②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2页。
    ①胡云翼《<抒情词选>小序》,《抒情词选》,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第3页。
    ①胡云翼《<词选>序》,《词选》,亚细亚书局,1932年,第1页。
    ②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③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页。
    ①胡云翼《<词选>序》,《词选》,亚细亚书局,1932年,第1页。
    ②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①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7页。
    ②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①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8页。
    ②胡云翼《宋词研究》,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③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1页。
    ④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3页。
    ⑤钱钟书《<宋诗选注>后记》,《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97页。
    ①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8-19页。
    ②胡云翼《宋词选》,见《胡云翼选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5页。
    ③胡云翼《谈谈唐宋词的选注工作》,见《胡云翼说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0-411页。
    ①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②夏承焘、盛弢青《唐宋词选》,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第1页。
    ①万云骏《试论宋词的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评价问题》,见《诗词曲欣赏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1页。
    ①万云骏《评胡云翼<宋词选>》,见《诗词曲欣赏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08页。
    ②刘永翔等编《胡云翼说词》,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扉页。
    ①徐公持《四个时期的划分及其特征——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近代化进程论略》,《文学遗产》编辑部等编《百年学科沉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19-20页。
    ①夏敬观《忍古楼词话》,见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815页。
    ①陈水云《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转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第159页。
    ②叶兆言《俞平伯》,《苏州杂志》,2002年第4期,第12页。
    ①曾大兴《俞平伯先生与词的鉴赏之学》,《长江学术》,2007第2期,第49页。
    ②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页。
    ③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叙录》,《敦煌曲子词集》,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6页。
    ③俞平伯《民间的词》,见《俞平伯全集》第四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91页。
    ④俞平伯《民间的词》,见《俞平伯全集》第四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392页。
    ⑤俞平伯《葺芷缭衡室札记一则——宋词三首赏析》,见《俞平伯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11页。
    ⑥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①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②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文学评论》,1979年第5期,第9页。
    ③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文学评论》,1979年第5期,第9-10页。
    ①陈匪石编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②陈匪石编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③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①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②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③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①吴小如《关于<唐宋词选释>》,《诗刊》,1980年第11期,第61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7-8页。
    ①朱自清《<冬夜>序》,见《俞平伯全集》第一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61页。
    ②俞平伯《<读词偶得>缘起》,见《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③俞平伯《诗余闲评》,见《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2页。
    ①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页。
    ③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49页。
    ④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6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9页。
    ②俞润民等编《俞平伯全集》第五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85页。
    ③俞润民等编《俞平伯全集》第五卷,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287页。
    ①俞平伯《葺芷缭衡室札记一则——宋词三首赏析》,见《俞平伯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第411页。
    ②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
    ③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5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3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54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60页。
    ②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文学评论》,1979年第5期,第9页。
    ①俞平伯《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35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页。
    ③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2页。
    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5页。
    ⑤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25页。
    ⑥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文史知识》,1985年第8期,第4页。
    ⑦沈德潜《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87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7页。
    ②少若《清真词释》,见孙玉蓉《俞平伯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4-375页。
    ①曾大兴《俞平伯先生与词的鉴赏之学》,《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第49-54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②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页。
    ①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前言》,《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0页。
    ①唐先生《题蔡篙云乐府指迷笺释》词云:“苦心抽绎,蕴义更宣扬。学海纵茫茫,仗一筏、中流可航。”其中“苦心抽绎”,“蕴意宣扬”道破治学之甘苦。因此,许总、许结《苦心抽绎蕴义宣扬—评<唐宋词简释>》一文将“苦心抽绎蕴义宣扬”作为《唐宋词简释》特色之概括,允称恰当,此处即借鉴于此。
    ②程千帆《圭翁杂忆》,见钟振振编《词学的辉煌——文学文献学家唐圭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①唐圭璋《朱祖谋治词经历及其影响》,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19页。
    ②唐圭璋《端木子畴与近代词坛》,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29页。
    ③唐圭璋《<宋词赏心录>跋》,端木埰《宋词赏心录》,上海开明书店,1934年影印本。
    ④蔡嵩云《柯亭词论》,见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905页。
    ⑤唐圭璋《论词之作法》,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64页。
    ⑥秦惠民、施议对辑《唐圭璋论词札记》,《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第130页。
    ①唐圭璋《论词之作法》,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61-865页。
    ②秦惠民、施议对辑《唐圭璋论词书札》,《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第130页。
    ③王兆鹏、刘尊明《集诸家之大成,创亘古之伟业——唐圭璋先生整理研究词学文献的方法和贡献》,《文献》,1997年第2期,第129页。
    ①吴熊和《彊村丛书与词籍校勘》,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28-434页。
    ②唐圭璋《<宋词纪事>自序》,《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③吴梅《<宋词纪事>序》,《宋词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④吴梅《<全宋词>序》,唐圭璋《全宋词》,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
    ⑤谢桃坊《中国词学史》,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567页。
    ⑥曾大兴《唐圭璋对朱、况词学的继承与超越》,《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6期,第72页。
    ①唐圭璋《论词之作法》,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38-865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鉴赏之我见》,《文教资料》,1987年第1期。
    ①曹济平《唐圭璋先生对词学的卓越贡献》,《南京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第37页。
    ②许总、许结《时代脉搏与心灵悲歌——试论唐圭璋先生<梦桐词>》,《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第71页。
    ①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序》,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①唐圭璋《评<人间词话>》,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8页。
    ①王明孝《德劭品高学深词隽》,钟振振编《词学的辉煌——文学文献学家唐圭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3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后记》,《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①唐圭璋《唐圭璋自传》,《文献》,1981年第2期,第170页。
    ①唐圭璋《<全宋词简编>凡例》,《全宋词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②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序》,《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③陈匪石编著,钟振振校点《宋词举》(外三种),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后记》,《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页。
    ①唐圭璋《<全宋词简编>凡例》,《全宋词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页。
    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0页。
    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9页。
    ⑥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
    ①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0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页。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1页。
    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1页。
    ⑤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2页。
    ⑥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9页。
    ①唐圭璋《论词之作法》,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64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0页。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页。
    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9页。
    ①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5页。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2页。
    ④唐圭璋《论词之作法》,见《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64页。
    ⑤龙榆生《研究词学之商榷》,见《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①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148页。
    ①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页。
    ②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9页。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15页。
    ①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唐圭璋等校点《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06页。
    ②梁令娴编,刘逸生校点《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③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7页。
    ④【清】许昂霄《词综偶评》,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59页。
    ⑤梁令娴编,刘逸生校点《艺蘅馆词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30页。
    ①许总、许结《苦心抽绎蕴义宣扬——评<唐宋词简释>》,《文学评论》,1984年4期,第138页。
    ②许总、许结《苦心抽绎蕴义宣扬——评<唐宋词简释>》,《文学评论》,1984年4期,第134页。
    ①许总、许结《苦心抽绎蕴义宣扬——评<唐宋词简释>》,《文学评论》,1984年4期,第135页。
    ①以《唐宋词鉴赏辞典》命名的著作有唐圭璋、钟振振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唐圭璋、缪钺等撰稿,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傅德岷、卢晋主编,崇文书局2005年版等3部。上海辞书出版社版《唐宋词鉴赏辞典》还有多个版本,此文特指198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版的《唐宋词鉴赏辞典》。文中未作特别说明之处,均指此。
    ①【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5页。
    ②【宋】张炎、沈义父著,夏承焘、蔡嵩云校释《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31页。
    ①【清】况周颐、王国维著,王幼安、徐调孚、周振甫校注《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25页。
    ②【清】陈廷焯《词则·大雅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67页。
    ①俞平伯《略谈诗词的欣赏》,《文学评论》,1979年第5期。
    ②唐圭璋《唐宋词鉴赏之我见》,《文教资料》,1987年第1期。
    ③夏承焘《唐宋词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
    ①万云骏《诗词曲欣赏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②周啸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叶树发、杜华平《诗词曲赋鉴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④黄镇伟《鉴赏辞典纵论》,《辞书研究》,1991年第1期。
    ①吴小如《关于<鉴赏辞典>二题》,《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期,1988年10月版。
    ②姚淦铭《鉴赏类辞典的负面剖视》,《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第59-63页。
    ①钱剑夫《关于“鉴赏辞典”问题》,《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第54页。
    ②钱剑夫《关于“鉴赏辞典”问题》,《辞书研究》,1991年第6期,第54页。
    ③徐应佩《论古典文学鉴赏的现代感应》,《南通师专学报》,1992年第3期。
    ④黄镇伟《鉴赏辞典纵论》,《辞书研究》,1991年第1期。
    ⑤贺银涛《鉴赏辞典浅论》,《辞书研究》,1988年第5期,第40页。
    ①王步高《我是怎样主编<爱国诗词鉴赏辞典>的?》,《大学图书馆学报》,1993年第3期。
    ①黄镇伟《鉴赏辞典纵论》,《辞书研究》,1991年第1期,第142页。
    ②王明华《理想的文学鉴赏辞典之初探———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例》,《辞书研究》,2009年第6期,第74页。
    ①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①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凡例》,《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①汤高才《辞书园里的一株新花——<唐诗鉴赏辞典>的诞生和编纂特点》,《辞书研究》,1984年第2期。
    ②施议对《诗词曲鉴赏学的新开创——<诗词曲欣赏论稿>》,《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
    ③缪钺、叶嘉莹《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①周汝昌《诗词赏会》,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②唐圭璋《<唐宋词风格论>序》,杨海明师《唐宋词风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③钱鸿瑛《词的艺术世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④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⑤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473-1620页。
    ①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9-1055页。
    ①【清】彭孙遹《金粟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22页。
    ②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杨海明师《唐宋词风格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9-29页。
    ①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826页。
    ②唐圭璋、缪钺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037页。
    ①胡适《词选》,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第2页。
    ②龙榆生《选词标准论》,《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5页。
    《白话文学史》,胡适著,骆玉明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白雨斋词话》,【清】陈廷焯撰,杜未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百年学科沉思录》,《文学遗产》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北宋词研究史稿》,刘靖渊、崔海正著,齐鲁书社,2006年版。
    《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词的艺术世界》,钱鸿瑛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词范》,杨易霖编,开明书店,1936年版。
    《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词籍序跋萃编》,施蛰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词林纪事》,【清】张宗橚辑,成都古籍书店,1982年版。
    《词林万选词选》,杨慎、张惠言编,刘崇德、徐文武校,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词林佳话》,陈登元辑注,南京书店,1931年版。
    《词品甲》,欧阳渐编,支那内学院,1933年版。
    《词曲概论》,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词曲史》,王易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词史》,刘毓盘著,上海书店,1985年版。
    《词式》,林大椿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词选》,胡适编,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词选》,胡云翼编,亚细亚书局,1932年版。
    《词选笺注》,张惠言编,姜亮夫笺注,北新书局,1933年版。
    《词学》,《词学》编撰委员会编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8辑。
    《词学辨》,谢桃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词学的辉煌——文学文献学家唐圭璋》,钟振振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词学的星空——20世纪词学名家传》,曾大兴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词学季刊》,龙沐勋编,上海书店,1985年版。
    《词学论丛》,唐圭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词学论稿》邓乔彬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词学论著总目》,林玫仪主编,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5年版。
    《词学十讲》,龙榆生著,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词学史料学》,王兆鹏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词学通论》,吴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词学研究论文集》(1911-1949),华东师大中文系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版。
    《词学研究论文集》(1949-1979),华东师大中文系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
    《词学杂俎》,罗忼烈著,巴蜀书社,1990年版。
    《词学指南》,谢无量著,中华书局,1935年版。
    《词源注》,【宋】张炎著、夏承焘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词则》,【清】陈廷焯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词准》,胡山源编,世界书局,1937年版。
    《词综》,【清】朱彝尊、汪森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当代视野下的唐宋词研究论纲》,张幼良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东京梦华录注》,【宋】孟元老撰,邓之诚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读词偶得清真词释》,俞平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编,商务印书馆,1950年版。
    《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黄霖主编,曹辛华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周啸天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版。
    《故事词选》,胡云翼编,中华书局,1937年版。
    《管锥篇》,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归田录》,【宋】欧阳修撰,李伟国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癸辛杂识》,【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8年版。
    《贵耳集》,【宋】张端义撰,丛书集成初编本,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后村诗话》,【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胡适文集》,胡适著,欧阳哲生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胡适日记全编》,胡适著,曹伯言整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胡适诗话》,吴奔星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胡适论学往来书信选》,杜春和、韩荣芳、耿来金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胡云翼说词》,胡云翼著,刘永翔、李露蕾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胡云翼新著文学史》,胡云翼著,刘永翔、李露蕾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胡云翼选词》,胡云翼著,刘永翔、李露蕾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花庵词选》,【宋】黄昇撰,中华书局,1958年版。
    《蕙风词话》,【清】况周颐撰,见《蕙风词话人间词话》,徐调孚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
    《鸡肋编》,【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
    《离别词选》,王君刚编,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28年版。
    《李清照集校注》,【宋】李清照著,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历代白话词选》,凌善清编,上海大东书局,1923年版。
    《历代词话》,张璋等编,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
    《历代词话续编》,张璋等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历代词人考略》,况周颐撰,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3年版。
    《历代分类写实恋爱词选》,刘季子编,上海南京书店,1933年版。
    《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历代诗话续编》,【清】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梁启超学术论著》,梁启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灵谿词说》,缪钺、叶嘉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鲁迅全集》,鲁迅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民国间古代文学研究名著导读》,王友胜等著,岳麓书社,2010年版。
    《民族词选注》,赵景深编,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
    《女性词选》,胡云翼编,上海教育书局,1937年版。
    《女作家词选》,陈佩茝编,上海益智书局,1930年版。
    《彊村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清】纪昀等,中华书局,1997年版。
    《清词的传承与开拓》,沙先一、张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清词史》,严迪昌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清词探微》,张宏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清代词学》,孙克强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清代词学的建构》,张宏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清代词学批评史论》,孙克强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清初清词选本考论》,闵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清诗话》,【清】丁福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全宋词简编》,唐圭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全宋诗》,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全宋文》,曾枣庄、刘琳编,巴蜀书社,1991年版。
    《群体的选择—唐宋词选与词人群体通论》,肖鹏著,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人间词话》,王国维撰,黄霖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容斋随笔》,【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
    《诗词赏会》,周汝昌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诗词曲赋鉴赏》,叶树发、杜华平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诗词曲欣赏论稿》,万云骏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诗论》,朱光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诗品注》,【南朝】钟嵘撰,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诗薮》,【明】胡应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抒情词选》,胡云翼编,亚细亚书局,1928年版。
    《宋百家词选》,周笃文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宋词三百首笺注》,上彊村民重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宋词纪事》,唐圭璋编著,中华书局,2008年版。
    《宋词举》,陈匪石著,钟振振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词三百首详析》,郭伯勋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宋词散论》,詹安泰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宋词声律探源大纲词论》,刘永济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宋词题材研究》,许伯卿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宋词通论》,薛砺若著,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5年版。
    《宋词选》,胡云翼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宋词研究之路》,刘扬忠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宋词研究述略》,崔海正著,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年版。
    《宋词艺术论》,张廷杰著,研究出版社,2002年版。
    《宋词与民俗》,黄杰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宋代词学审美理想》,张惠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1995年版。
    《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宋代文学研究》,张毅著,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王兆鹏著,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
    《宋诗话辑佚》,郭绍虞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宋人轶事汇编》,【清】丁传靖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刘方著,巴蜀书社,2004年版。
    《宋元词话》,施蛰存、陈如江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叶长海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谈艺录》,钱钟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唐诗宋词选》,徐声越编,正中书局,1936年版。
    《唐宋词风格论》,杨海明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唐宋词汇评》,吴熊和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唐宋词集序跋汇编》,金启华等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圭璋、缪钺等撰,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
    《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唐宋词简释》,唐圭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唐宋词流派史》,刘扬忠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唐宋词论稿》,杨海明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唐宋词美学》,杨海明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唐宋词史的还原与建构》,王兆鹏著,湖北出版社,2005年版。
    《唐宋词史论》,王兆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唐宋词选》,夏承焘、盛静霞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59年版。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唐宋词一百首》,胡云翼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唐宋词与人生》,杨海明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唐宋人词话》,孙克强编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唐宋人选唐宋词》,唐圭璋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陛云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刘永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填词百法》,顾宪融著,上海中原书局,1931年版。
    《填词百日通》,金铁盦著,上海大通图书社,1937年版。
    《苕溪渔隐丛话》(前后集),【宋】胡仔撰,廖德明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铁围山丛谈》,【宋】蔡絛著,冯惠民、沈锡麟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杨柏岭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微睇室说词》,刘永济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文选》,【梁】萧统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夏承焘集》,夏承焘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销魂词选》,范烟桥编,上海中央书店,1935年版。
    《新著中国文学史》,胡云翼著,北新书局,1932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学词百法》,刘铁冷编,上海古籍书店,1982年影印。
    《一瓢诗话》,【清】薛雪著,杜维沫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艺蘅馆词选》,梁令娴编,刘逸生校点,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艺概》,【清】刘熙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饮冰室合集》,梁启超著,林志钧编,中华书局,1989年版。
    《瀛奎律髓汇评》,【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俞平伯全集》,俞平伯著,俞润民等编,花山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俞平伯研究资料》,孙玉蓉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乐府指迷笺释》,【宋】沈义父撰,【清】蔡嵩云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詹安泰词学论集》,詹伯慧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叶嘉莹著,岳麓书社,1990年版。
    《中国词学史》,谢桃坊著,巴蜀书社,2002年版。
    《中国大文学史》,谢无量著,中华书局,1928年版。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
    《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陈子展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朱惠国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美学史》,李泽厚、刘纲纪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国诗学之精神》,胡晓明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文化史》,柳诒徵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方孝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选本批评》,邹云湖著,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
    《中华词选》,孙俍工、孙怒潮编,上海中华书局,1933年版。
    《朱彝尊<词综>研究》,于翠玲著,中华书局,2005年版。
    《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注释白话词选》,张友鹤编,吴廉铭注,中华书局,1936年版。
    《注释历代女子词选》,李辉群编,中华书局,1935年版。
    《<花间集>接受史论稿》,李冬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届。
    《建国后唐宋词选本研究》,石英,聊城大学硕士论文,2009届。
    《清代词选研究》,李睿,华东师大博士论文,2006届。
    《清代宋词学研究》,曹明升,扬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届。
    《清代宋诗选本研究》,高磊,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届。
    《清人选唐宋词研究》,赵晓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届。
    《宋代词选研究》,曹秀兰,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届。
    《宋人词选研究》,薛泉,河北大学博士论文,2004届。
    《宋人选宋词选本研究》,曹翠,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届。
    《晚清民国的唐宋词选本研究——以光宣时期为中心》,刘兴晖,中山大学博士论文,2008届。
    《词学理论和词学批评的“现代化”进程》,杨海明师,《文学评论》,1996年第6期。
    《20世纪词学批评的“现代化”特色》,曹辛华,《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20世纪前半期词学研究的历程》,王兆鹏,《文学遗产》,2001年第5期。
    《20世纪唐宋词选述评》,毛建军,《武警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0世纪中国词学学术史论纲-上篇》,刘扬忠,《暨南学报》,2000年第6期。
    《20世纪中国词学研究述评》,吴相洲,《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21世纪词学研究之大势》,张幼良,《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常州词派的内部嬗变与选本——从张惠言、周济对梦窗词的不同态度谈起》,巨传友,《中国韵文学刊》,2005年第2期。
    《传承、建构、展望——关于二十世纪词学研究的对话》,严迪昌、刘扬忠、钟振振、王兆鹏,《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
    《<词选>和<蓼园词选>的性质、显晦及其相关诸问题》,张宏生,《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词选在清代词学中的意义》,孙克强,《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从传统到现代的词学转型——俞平伯家族的词学史》,陈水云,《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
    《关于<鉴赏辞典>二题》,吴小如,《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199期。
    《胡云翼词学观点的历史反思》,谢桃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胡云翼词学思想的形成条件——胡云翼独特的人生经历与学术道路》,曾大兴,《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胡云翼先生的词学贡献》,曾大兴,《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建国三十年来的词学研究》,马兴荣,《词学》第一辑,1981年版。
    《鉴赏辞典纵论》,黄镇伟,《辞书研究》,1991年第1期。
    《苦心抽绎,蕴义宣扬——评<唐宋词简释>》,许总、许结,《文学评论》,1984年第4期。
    《历代唐宋词选论略》,杨保国,《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龙榆生的词学成就及其特色》,张宏生、张晖,《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以<唐宋词简释>为中心》,巨传友,《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论中国文学选本与专籍》,朱自清,《中学生》第十号,1930年。
    《论清代词选的编撰及其意义》,陈水云,《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论彊村与彊村词》,张涤云,《杭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
    《论朱祖谋的人品和词品》,郑晓云,《长城》2009年第1期。
    《略论诗词的欣赏》,俞平伯,《文艺评论》,1979年第5期。
    《民国宋词选本的选型析论》,曹辛华,《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民国宋词选本考论》,曹辛华,《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15辑,台湾丽文文化出版公司,2008年版。
    《浅谈俞平伯先生的词论著作》,邓绍基,《文学遗产》,1998年第4期。
    《试论普通读者对唐宋词的阅读欣赏活动》,杨海明师,《文学评论》,2008年第3期。
    《<宋词三百首>与版本源流考》,王兆鹏,《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王兆鹏郁玉英,《文学评论》,2008年第6期。
    《“宋人选宋词”研究》,杨海明师,《广西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唐圭璋先生对词学的卓越贡献》,曹济平,《南京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唐圭璋对朱、况词学的继承与超越》,曾大兴,《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6期。
    《唐宋词鉴赏之我见》,唐圭璋,《文教资料》,1987年第1期。
    《唐宋词的魅力来源与当代意义》,杨海明师,《学术研究》2003年第1期。
    《一百年来的词学研究:诠释与思考》,胡明,《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
    《俞平伯先生与词的鉴赏之学》,曾大兴,《长江学术》,2007年第2期。
    《龙榆生——徘徊在文化与政治之间》,张晖,《粤海风》,2006年第5期。
    《俞平伯先生与词的鉴赏之学》,曾大兴,《长江学术》,2007第2期。
    《朱祖谋治词经历及其影响》,唐圭璋,《江海学刊》,1982年第2期。
    《朱祖谋<宋词三百首>探论》,彭玉平,《学术研究》,2002年第10期。
    《朱祖谋<宋词三百首>三论》,沙先一,《河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