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竞争情报及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竞争情报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被众多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研究,并尝试用其相关理论和策略来打造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办学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高校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顺应市场变化,做出最优决策,赢得竞争优势。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迫切地需要引入竞争情报研究。目前,国内外竞争情报理论和实践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应用于高校战略管理方面的文献和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文以苏州大学为例,从目前高校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研究出发,指出高校开展竞争情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实施策略。
     笔者在文中试图将竞争情报理论与高校发展实践相结合,将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对高校竞争情报研究这一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以期有益于高校适应激烈的竞争求得发展。
Ever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to China in the 1980s,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s been studied and used by corporate managers to build and strengthen the competitive edge of their corporations.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day are confronted with an acceleration of competitions.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their competitive edge, they must pay attention to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owever, the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s limited within the corporate community. It has not been widely extended to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ed and explores the way to apply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to institutes of higher education by making a case study of Suzhou University. Not only does it point out som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but also suggests many solutions.
引文
① 包昌火、谢新洲:《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华夏出版社,2001 年 4 月第 1 版。
     ① 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86 页。
    ① 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95 页。
    ② 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6 页。
    ① 刘春艳:《大学反竞争情报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 年第 6 期。
     ① 蒋石梅、战英民、曾珍香:《中国大学竞争情报的实践与理论思考》,《情报杂志》,2002 年第 7 期。
     ① 刘春艳、马海涛:《高校竞争情报系统功能分析》,《新世纪图书馆》,2005 年第 4 期。
    ① 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126 页。
    ① 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132 页。
     ①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95 页。
     ① 彭靖里、张涌、杨斯迈:《论定标比超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策略》,《情报杂志》,2004 年第 10 期。
     ①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 8 月第 1 版,第 106 页。
     ① 李恩来:《刍议企业反竞争情报的工作内容及其法律保障》,《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2 年第 9 期。
    1.包昌火、谢新洲主编:《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力》,华夏出版社,2001 年版。
    2. 包昌火、谢新洲编著:《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华夏出版社,2002 年版。
    3. 黄晓斌编著:《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年版。
    4. 董素音、蔡莉静主编:《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海洋出版社,2007 年版。
    5. 黄瑞敏:《基于 SWOT 分析的企业竞争情报实例研究——IBM 公司建立竞 争情报体系案例分析》,《现代情报》,2007 年第 1 期。
    6. 杨海平、汪社教:《论高校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实践研究》,2007 年第 2 期。
    7. 宁琳:《试论全球化背景中高校人才竞争——我国与发达国家高校人才竞争 优劣势分析及对策》,《高教高职研究》,2007 年 5 月号中旬刊。
    8. 谢新洲、吴淑燕:《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北京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3 期。
    9. 杨海平:《定标比超分析法在高校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图书情报工 作》,2007 年第 1 期。
    10.林杰、刘春茂、王双年:《天津市高等院校发展战略的 SWOT 分析》,《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 年第 1 期。
    11.孙怡玲:《孙子兵法与竞争情报分析》,《山西科技》,2000 年第 3 期。
    12.温金林、于英川:《监视竞争对手——对竞争对手进行排序》,《情报学报》,2001 年第 5 期。
    13.王知津、宋正凯:《品牌危机中的竞争情报》,《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 3 期。
    14.王翠君:《浅谈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概况》,《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年第 5 期。
    15.李迎春:《试析我国竞争情报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 年第 5期。
    16.张林龙:《竞争情报分析研究中的新方法——以综合分析法、数据库分析法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02 年第 10 期。
    17.蒋石梅、战英民、曾珍香:《中国大学竞争情报的实践与理论思考》,《情报杂志》,2002 年第 7 期。
    18.杨海平:《高校战略管理中的竞争情报研究综述》,《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 年第 1 期。
    19.陈亚东:《竞争情报:高校竞争制胜新视角》,《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 年第 6 期。
    20.李蓉:《竞争情报若干问题控讨》,《竞争情报研究》,2007 年第 27 期。
    21.李英:《高校竞争情报获取途径的探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 年第 5 期。
    22.罗晓梅、郭艳坤:《加入 WTO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北方经贸》,2002 年第 6 期。
    23.刘春艳:《大学反竞争情报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 年第 6 期。
    24.刘剑坤:《Benchmarking——基准管理法在组织变革中的实施》,《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第 6 期。
    25.梁德军:《标杆管理:提高学校管理绩效的有效策略》,《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 年第 22 期。
    26.杨铮、张松:《定标比超法及其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应用探讨》,《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年第 2 期。
    27.彭靖里、杨斯迈、王洪林:《定标比超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案例》,《现代情报》,2004 年第 7 期。
    28.马海群、刘春艳:《高校竞争情报系统的构成分析》,《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 6 期。
    29.马海群、刘春艳:《高校竞争情报系统功能分析》,《新世纪图书馆》,2005年第 4 期。
    30.包昌火、谢新洲、李艳:《竞争对手分析论纲》,《竞争情报》,2003 年第1 期。
    31.李立国:《大学组织特性与大学竞争特点手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 11 期。
    32.殷春连:《我国竞争情报论文统计与分析评价》,《现代情报》,2006 年第12 期。
    33.包昌火、黄英、赵刚:《发展中的竞争情报系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 年第 1 期。
    34.邱均平、赵蓉英、余以胜:《中国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的理念与实践》,《高教发展与评估》,2005 年第 1 期。
    35.彭靖里、张涌、杨斯迈:《论定标比超在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策略》,《情报杂志》,2004 年第 10 期。
    36.谢新洲、包昌火、张燕:《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6 期。
    37.包昌火、谢新洲、黄英:《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情报学报》,2003 年第2 期。
    38.惠志斌:《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竞争情报研究》,《情报杂志》,2006 年第5 期。
    39.包昌火、赵刚、李艳、黄英:《竞争情报的崛起》,《情报学报》,2005 年第 1 期。
    40.包昌火、赵刚、李艳、黄英:《略论竞争情报的发展走向》,《情报学报》,2004 年第 3 期。
    41.包昌火、谢新洲、吴淑燕、王宇:《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情报学报》,2003 年第 6 期。
    42.谢新洲、包昌火、张燕:《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6 期。
    43.王艳玲、周东生:《正确实施定标比超》,《现代情报》,2005 年第 4 期。
    44.彭靖里、杨斯迈、邓艺:《应用定标比超进行竞争情报研究的进展与趋势》,《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 年第 1 期。
    45.周东生、王柏玲:《实施定标比超中的常见失误分析》,《现代情报》,2003年第 11 期。
    46.陈峰:《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与运行——兼作企业竞争情报解决方案》,《情报理论与实践》,2002 年第 3 期。
    47.查先进、严亚兰:《论企业竞争对手》,《情报科学》,2000 年第 2 期。
    48.华瑶、王莉、蔡瑞雷:《竞争情报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情报科学》,2004 年第 9 期。
    49.陈峰、梁战平:《论定标比超方法在企业竞争情报实践中的应用》,《情报学季》,2002 年第 2 期。
    50.宋念、丘惠翠:《关于我国高校开展竞争情报教育的若干建议》,《情报探索》,2006 年第 2 期。
    51.李春兰、李春花:《浅析图书馆的竞争情报与知识服务》,《图书馆工作研究》,2007 年第 21 期。
    52.冷东明:《试论竞争情报》,《情报科学》,2003 年第 6 期。
    53.庄善洁:《谈反竞争情报的情报控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 5 期。
    54.张林龙:《竞争情报分析研究中的新方法》,《图书情报工作》,2002 年第10 期。
    55.栗莉:《浅论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现状及其特征》,《现代情报》,2001 年第 4 期。
    56.毛毳:《竞争情报业的发展呼唤政府的支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 6 期。
    57.陈峰、梁战平:《政府竞争情报与企业竞争情报的互动与融合》,《中国软科学》,2003 年第 4 期。
    58.李道芳、殷辉、刘娟:《浅论知识型竞争情报系统的建立》,《价值工程》,2006 年第 8 期。
    59.张树娟、高健、牛振喜:《高校战略信息支持系统研究》,《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 年第 4 期。
    60.潘登:《创建高校办学特色的宏观思考》,《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12 期。
    61.秦殿启:《竞争情报与重点学科资源建设》,《现代情报》,2005 年第 5 期。
    62.王翠英、万江平:《竞争对手分析的复杂性初探》,《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年第 9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