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与治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加深,现代企业均采取了有限责任、股份制和两权分离等制度,这使得人力资本特别是经营者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企业各要素所有者地位的不对称和目标的不一致,则产生了内部人控制问题。
    事实上,内部人控制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所带来的副产品,存在于任何所有制结构下的现代企业之中,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将逐步突现出来。并且,大股东利用其在企业股份比例上的优势来控制企业的经营方向并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通过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来取得收益的情况,实际上同样也是内部人控制问题。
    本论文研究的是由于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产权分属不同的群体所产生的固有矛盾这一层面上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的领域不仅限于国有企业,还涉及非公有制企业,研究的对象不仅包括经营者内部控制,还包括大股东内部控制。
    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对象、方法,论文的结构框架以及创新之处。第二章是文献概览部分,对与本论文相关的交易费用理论、代理理论、企业目标理论等经典企业理论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同时指出了它们在某些方面上的不足。第三章介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重要特征,探讨了产权的定义和内涵、定性与定量,以及企业产权的组成及各产权的归属,分析了企业大股东和经营者成为联合企业家的原因。第四章首先阐述了管理劳动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财富信号显示机制的缺陷,然后分别系统分析了经营者内部控制问题与大股东内部控制问题的产生原因、基本构成以及所造成的危害,最后论述了“内部人控制”问题是现代企业制度所带来的副产品,其危害要远远小于采用现代企业制度而取得的收益。第五章从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外部形成相关的配套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方法及具体措施,并指出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防范与治理需要有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历史过程。最后是本论文的结论部分,总结归纳全文,进一步突出本论文的中心论点
As the scale of the enterprises expanding and the socialization degree of production deepening, modern enterprises have taken the systems of limited responsibility, joint stock and two rights separating. This combines the human capital especially the operator's human capital and the inhuman capital more effectively and accele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ics greatl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status and the disagreement in the purpose among different factors suppliers, insider control comes into being.
    In fact, the problem of the insider control is the byproduc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which exits in all the modern enterprises irrespective of the structure of proprietorship. 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in the state-own enterprise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ownership economics, insider control in private enterprises will protrude progressively. What's more, it is also insider control that the big shareholder gets gains by damage the small shareholder's benefit on the base of his large stock portion in the enterprises.
    This thesis is mainly about the insider control in the view of the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 owned by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s, concerning both state-own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its object concludes both operator inside control and big shareholder inside control.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is the introduction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ing background, object and approach,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and its creativities. Chapter 2 is the general view of the relative documents, which reviews and analyzes relative classic enterprise theories, and point out some insufficient of them. Chapter 3 introduces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s, discusses the concept and content of the property right,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nterprises property rights and their owners, analyses the reason why the big shareholder and the operator become the combined entrepreneur. Chapter 4 firstly explain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ment labor, the defect of the wealth signal revealing mechanism, then analyses systematically the emerging reason, general composition and damages of both operator inside control and big shareholder inside control,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insider control is the byproduc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s system, whose damages is far less than the benefit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s system. Chapter 5 proposes solutions and concrete methods to the insider control problem from the angle of effective encouragement and restriction system in the enterprises and relative coordinate mechanism outside the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management and precaution of it is a long and complicated historical process. The last is the conclusion, summarizes the full thesis, and protrudes the main points
引文
1、陈湘舸、孙是炎:《市场型公有制》,上海三联书店,1998。
    2、樊纲:《走进风险的世界》,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刘诗白:《产权新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3。
    6、罗汉:《诺贝尔经济学奖演说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8、吴晓求:《大败局》,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9、谢仁德:《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10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1、赵晓雷:《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2、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3、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北京三联书店,2001。
    1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5、张五常:《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1。
    16、张五常:《佃家理论》,商务印书馆,2001。
    17、[美]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1997。
    18、[美]丹尼斯·卡尔顿等:《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19、[美]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0、[美]劳伦斯·彼德:《彼德原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6。
    21、[美]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2、[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产权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3、[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94。
    
    24、李刚:“管理劳动作用及企业家收入的决定”,《四川大学学报》2002.5。
    25、赵礼强:“从内部人控制看中国经济民营化”,《中外科技消息》2002.6。
    26、宋茜:“内部人控制的原因及对策”,《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
    27、邵燕:“内部人控制现象剖析”,《探索与争鸣》2002.10。
    28、王琳:“内部人控制与控制内部人”,《辽宁财税》2002.9。
    29、李敏等:“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治理机制控析”,《经济体制改革》2002.8。
    30、张铭等:“控制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三峡大学学报》2002.8。
    31、黄善明:“国企内部人控制争论”,《经济了望》2002.7。
    32、唐跃军:“论转轨经济中内部人控制与道德风险”,《经济评论》2002.6。
    33、盛艳:“59岁现象和人力资本产权”,《经济师》2002.4。
    34、唐跃军:“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分析”,《国际经济合作》2002.2。
    35、胡汉祥等:“产权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02.3。
    36、王永顺:“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2.1。
    37、李永梅:“辩证看待内部人控制现象”,《经济论坛》2002.21。
    38、蒋敏:“对内部人控制的再认识”,《江苏改革》,2002.7。
    39、刘先兵:“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控制权的再思考”,《财经研究》2002.4。
    40、黄韦华:“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探索”,《经济探索》2002.10。
    1吴晓求:“全流通是控制权市场的敲门砖”,《新闻周报》2003年2月11日。
    2 费方域:“控制内部人控制”,《经济研究》1996年第6期。
    3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第3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吴有昌:“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目标分歧与整合”,《经济学家》1996年第3期。
    5迈克尔·迪屈奇:《交易成本经济学》第21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6张五常《经济解释》:第407页,商务印书馆。
    7王方华:《现代企业管理》第24页,复旦大学出版社。
    8刘诗白:《产权新论》第140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9 [美]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第1页,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
    10谢仁德:《企业剩余索取权:分享安排与剩余计量》第96页,三联书店。
    11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431页,人民出版社。
    12樊纲:《走进风险的世界》第330页,广东经济出版社。
    13[美]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第十版)》第165页,经济科学出版社。
    14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431页,人民出版社。
    1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51页,人民出版社。
    1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29-130页,人民出版社。
    17杨小凯:《经济学原理》第118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8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第188页,三联书店
    19 诗云:“上市公司岂能随意掏空”,《人民日报》2001年6月7日。
    20 如费方域于1996年在《经济研究》发表的《控制内部人控制》一文中所论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表现中的第6、7、8种情况。
    21金灿荣:“安然事件的几个观察点”,《环球时报》2002年2月9日。
    22颜旭若:“对一股独大的经济学思考”,《中国证券报》2003年1月23日。
    23周小川:“上市公司岂能随意掏空?”,《人民日报》2001年6月7日。
    24林国春:“对内部人控制的矫治”,《经济纵横》1996年第9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