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依托信托原理建立起来的证券投资基金,因基金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产生了委托——代理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督,基金管理人就可能滥用经营权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实践中我国基金管理人与持有人之间时常发生利益冲突。为此,必须赋予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使基金当事人之间形成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基金业发达的国家对此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并制定了完备的法律制度。但是,我国理论界从法学角度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并不多见,且大多集中在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监管、基金管理人具体义务等问题上,全面系统研究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学术成果相对较少。
     该文以基金管理人的信赖义务为主线,运用比较和实证等研究方法,在确立基金管理人法律地位的基础上,论述了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基本理论,详细探讨了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的基本内容、具体要求及判断标准,并立足我国现状论述了监管基金管理人履行信赖义务,保护基金持有人正当权利的有效措施。
     该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导言。主要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托基础和制度缺陷,由于建立在信托基础上的证券投资基金存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而会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损害委托人正当权益,同时,基金业中存在契约不完全的问题,会导致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对应,这些都蕴涵着基金财产遭受管理人侵蚀的风险。接着,总结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现状,并从外部环境、基金监管、基金评级、基金托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基金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模式的选择。首先对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性质作了界定,由于证券投资基金具备组织体的基本特点,建议出于维护投资安全,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目的,在法律性质上应将其定位于投资组织;接着在总结评析主要基金管理人法律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共同受托人”模式进行了分析,提出界定我国基金法律关系模式应当考虑保护基金持有人利益、合理解释各当事人职责、坚持信托基本原理、符合本国具体国情等因素,并提出明确各当事人基本职责,取消连带责任等改进措施。
     第三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基本理论。首先对信赖义务的内涵作了辨析,并对基金管理人的信赖义务进行了确认,简要介绍了信赖义务的具体内容;其次,针对我国的规定,提出以信赖义务取代诚信义务来规定基金管理人对基金持有人所负的义务;再次,对基金管理人信赖义务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提出管理人信赖义务是一种区别于物权和债权的独立义务形态。
     第四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通过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比较对注意义务的含义进行了阐释;采用比较的研究方法归纳了基金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注意义务的具体要求,从投资范围和投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注意义务判断标准的历史演进,提出我国应采纳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来判断注意义务的履行情况。
     第五部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忠实义务。对忠实义务进行了基本论述,指出利益冲突是基金管理人违反忠实义务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忠实义务的主要具体形态,包括本人交易、共同交易、代理交易等问题。
     第六部分,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履行信赖义务的监管对策。在评析世界主要国家基金监管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我国应采取以政府监管为主导,以内部监管为核心的内外有机结合的监管体系,在充分发展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对基金市场进行宏观引导和适度政策扶持;接着主要从市场机制、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等三个方面对信赖义务的外部制约机制,从基金持有人监管、基金托管人监管和基金管理费安排三个方面对信赖义务的内部制衡机制提出了改进措施。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which is established by trust principle,has the request—proxy question because of the fund's separation between property ownership and rights of management.If can not get valid supervision,the fund manager may damage fund holder's benefits by abusing rights of management.In practice,conflicts of interest often ocurrs between fund manager and holders in our country.Therefore,in order to form a valid right mechanism to keep in balance between fund parties,we must authorize fund manager the fiduciary duty.Those countries where the fund industry is well developed, has achieved considerabl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nd formed comprehensive legal system in the legislation.But,current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from the legal point is small in our country theoretical circles.In the research results,most of all are focused on the supervision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dustry,fund manager's specific obligations and so on.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al academic achievement to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 is relatively few.
     This article take the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 as the master line,use th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comparison and real diagnosis,establishes fund manager's legal status,elaborates the elementary theory of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discusses the basic content,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the criteria of the duty of care and loyalty in detail,and elaborates the effective action to supervise manager to fulfill the fiduciary duty,protect the fund holder's right based on our country's presen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is arranged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preface.The an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foundation and the flaw of trust by which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s established.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has the request - proxy question,so it may cause the Adverse Selection and the Moral Risk which harms the trustee's just rights,and the fund industry has the contract-incomplete problem,which may caus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e right of surplus domination and surplus claim,these all contain the risk that the manager may suffer fund properties.Then, summarize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and analyzes our country fund's question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fund Supervision,fund rating, fund trust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pattern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legal relationship.Firstly,the author difines the basical nature of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Because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has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organization,in consider to maintain investment security,safeguard the investor's legitimate rights,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locate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in the form of investment organization in the legal nature.Then the author evaluates main legal relationship pattern of various countrie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and evaluates our country's "Common trustee" pattern,proposes that in order to difine our country's fund legal relationship pattern,we have to consider the fund holder's benefit,comforming to explaine each parties' responsibility,insisting basic trust principle,conforming to our country's concrete national condition and so on,and proposes many improved measures such as defining each parties' responsibility,canceling joint liability.
     The third part centers on the legal basis analysis of the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 elementary theory.Firstly,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 of fiduciary duty,and confirmes the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fiduciary duty;secondly,in view of our country's stipulation,proposes that we should replace good faith duty with fiduciary duty to be fund manager's official duty;thirdly,analyses the nature of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proposes that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 is a distinguished du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al rights and the creditor's rights.
     The fourth part focuses on the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 manager's duty of care.Explaines the meaning of the duty of care by comparing to the Common Law System and the Civil Law System;induce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areas' specific request of the duty of care concering ways and areas of investmeng by comparison method;according to the entire evolution of the judgment standard of the duty of care,suggestes that our country should adopt the modern investment profolio theory to judge the duty of care.
     The fitch part focuses on the fund manager's duty of loyalty.Pointes that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are the primary cause that fund managers violate the duty of loyalty;elaborates the specific patterns of the duty of loyalty,including myself transaction,joint transaction,agent agency transaction and so on.
     The sixth part focuses on the measures of supervising fund manager's fiduciary duty.In foundation of evaluating main countrys' fund supervising pattern,proposes that country should adopt the system "take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s the hauling,take internal supervision as the core,carriy on the macroscopic guidance and the moderate policy support to the fund market" at present;then mainly proposes improving methods to improve fiduciary duty's exterior restriction mechanism from three aspects,the market mechanism,government supervision,the profession autonomy and so on,improve fiduciary duty's interior restriction mechanism from holder's supervision,fund trustee's supervision,the fund management fee and so on.
引文
[1]证券投资基金在各国的产生背景、法律结构和组织形式不尽相同,称谓及其内涵也有所不同。在美国,证券投资基金被称为“共同基金”;日本、韩国更强调证券投资基金的信托基础,称其为“证券投资信托基金”:我国的香港地区称为“集合投资计划”,在我国则称之为证券投资基金。
    [2]叶林:《证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8页。
    [3]转引自周玉华:《投资信托基金法律应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30页。
    [4]付强:《全球基金业规模首次站L 20万亿美元》,《证券日报》2007年5月8日。
    [5]张淳:《我国信托法对英美信托法中特有规则的移植及其评析》,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6期。
    [6]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第12页。
    [7]根据我国信托法第二条规定,信托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
    [8]根据组织形态不同,基金分为契约型和公司型,后者虽然采用公司形式,但投资公司几乎都聘用投资顾问作为实际管理人,投资公司仅负责监督基金管理人交易活动等,因此公司型基金也是依托原理建立起来的。本文主要从契约型基金的视角来探讨,为行文方便,除特别说明外,本文所指的证券投资基金,均指契约型基金。
    [1]邢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载于《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张国清:《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之法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2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通过公开发售基金份额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以资产组合方式进行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法。”
    [2]谢卫:《金融制度变革中的投资基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18页。
    [3]刘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投资基金法(学者建议稿)》,载于《民商法论丛》,第14卷。
    [4]夏斌、陈道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版,第24页。
    [5]我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6]参见《证券投资基金法》,2002年8月送审稿。
    [1]于显洋:《组织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2]赵振华:《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49页。
    [3]Kam Fan Sin,The Leagal Nature of the Unit Trust,Clarendon Press,1997,p.50.
    [1]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2]何宝玉:《信托法原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3]我国《信托法》赋予委托人要求受托人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的权利,将受托人解任的权利,选任新受托人的权利。参见《信托法》第21条、第23条和第40条第1款规定。
    [4]吴弘:《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42页。
    [5]参见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6页。
    [1]周玉华:《投资信托基金法律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38-340页。
    [2]王国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基本选择》,载于《财贸经济》2002年第10期,第19页。
    [3]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0页。
    [4]沈华珊:《论以受托委员会为核心的契约式基金治理》,载于《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5期。
    [5]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3页。
    [1]马红军:《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载于《改革和战略》2002年第1-2期合刊,第56页。
    [1]赵振华:《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96页。
    [2]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2页。
    [3]《基金法》第3条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的权利、义务,依照本法在基金合同中约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依照本法和基金合同的约定,履行受托职责。基金份额持有人按其所持基金份额享受收益和承担风险。《基金法》第83条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在履行各自职责的过程中,违反本法规定或者基金合同约定,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损害的,应当分别对各自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1]吴弘:《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4月版,第241页。
    [1]高岚:《日本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5-76页。
    [2]Black's Law Dictionary,6th.Ed.,West Publishing,1990.
    [3]文杰:《投资信托法律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4]参见高岚:《日本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6页。
    [5]转引自高岚:《日本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1]高岚:《日本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2]Kam Fan Sin,The Legal Nature of the Unit Trust,Clarendon Press Oxford,1997,p.159.
    [3]Fire,Fiduciary Obligation,Law Book Co.1997,p.467.
    [1]文杰:《投资信托法律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李群星:《信托的法律性质与基本理念》,载于《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第118页。
    [3]参见罗大均:《信托法律关系探析》,载于《政法论坛》,2001年第2期。
    [4]周小明:《信托制度比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0页。
    [1]See Transamericas Mortgage Advisors,Inc.v.Lewis,444 U.S.11,17(1979)
    [2]转引自王连洲,董华春:《<证券投资基金法>条文释义与法理精析》,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3]我国《基金法》第4条规定:“从事证券投资基金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第9条规定“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管理、运用基金财产,应当格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义务。”
    [4]陈小君:《合同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页。
    [5]参见沈达明《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191页。
    [1]Meinhard v.Salmon,249NP,546(1928),Per Cardozo Cj(Sc of USA)转引自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2页。
    [1]George G.Bogert,Law of Trust,West Publishing Co.,1973,p.337.
    [2]如美国《信托法重述》(第二版)规定:“受托人对于信托之管理,应尽与一般人处理自己事务之同一注意义务及能力,但受托人因具有较高之注意能力而被委任为受托人时,则应尽其较高之注意义务,处理信托事务”。
    [3]日本《投资信托与投资法人法》第14条第2款。
    [4]何孝元:《信托法之研究》.载于《中兴法学》,1987年,第67-68页。
    [1][日]能见善久:《论专家的民事责任-其理论架构的建议》,转引自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5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03-505页。
    [1]弗兰克.J法博齐:《投资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2]段律新:《证券投资基金》法津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页。
    [1]《关于证券投资信托之委托公司行为准则的大藏省令》第2条、第3条。
    [2]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section5(b)(1)。
    [3]柳志伟:《基金业立法和发展:比较与借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4]《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31条规定:“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财产进行证券投资,不得有下列情形:(一)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二)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超过该证券的百分之十。”
    [1]我国台湾地区“证券投资信托管理办法”第16条第1款。
    [2]我国《基金法》第54条规定,开放式基金应当保持足够的现金或者政府债券,以备支付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赎回款项。基金财产中应当保持的现金或者政府债券的具体比例,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第58条的规定:“基金财产应当用于下列投资:(一)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二)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品种。”
    [3]我国香港地区《单位信托及共同基金守则》第7节15条。
    [4]日本《关于证券投资信托之委托公司行为准则的大藏省令》第4条第7项。
    [1]我国《基金法》第62条规定,基金资产应当投资于证券类资产,流动性强的其他金融资产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产。
    [2]李茂生、苑德军主编:《中国证券市场问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3]SEC Investment Companies of Act of 1940 Release No.5633,p5-6.
    [1]香港《单位信托与互惠基金守则》第7节16条、22条。
    [2]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1][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下册),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574页。
    [2]参见弗兰克·J·法博齐:《投资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60页。
    [1]王文宇:《新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8页。
    [2]徐国香:《信托法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04页。
    [1]本人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基金管理人与基金之间的交易;2、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两个基金之间的交易;3、与基金管理人存在关联人士的经纪交易商和基金之间的交易;4、基金管理人的内部人员与基金之间的交易。
    [2]梅慎实:《现代公司机关权利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17页。
    [3]参见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第17节(a)、(b)规定。
    [1]SEC制订了Rulel7a-7规定的限制条件有:第一,证券的卖方收到的唯一对价是现金;第二,交易价格必须是独立现行的市场价格;第三,不必支付佣金;第四,交易必须符合基金政策;第五,基金的董事会,包括独立董事的多数,必须采取合理设计的程序以保证对本规则其他条件的遵守:第六,董事会应每年审查该程序,每季审查这种交易;第七,基金必须保存这种交易书面程序和记录6年以上。转引自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2页。
    [2]日本《证券投资信托法》第17条第2项和《关于证券投资信托之委托公司行为准则的大藏省令》第1条、第4条及第10条。
    [3]Urich Immenga,"Company Systems and Affiliatio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1985.转引自商文江:《投资基金之法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5年博士论文。
    [1]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Section17(e)(2)。
    [2]香港《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守则》第6章第24条。
    [3]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section10(f)。
    [1]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2页。
    [2]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4页。
    [3]徐杰:《证券法教程》,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年版。
    [4]徐洪才:《投资基金与金融发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第137页。
    [1]喻国平、邹达川:《投资荃金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当代财经》,2000年第2期。
    [1]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46页。
    [2]参见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
    [3]杨健:《证券投资基金指南-运作模式、绩效评估与风险管理》,中国宇航出版社,2007年,第52页。
    [1]周友苏著:《证券法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402页。
    [2]文杰:《投资信托法律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1]蔡峡:《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治理制衡机制对基金持有人利益的保护》,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1页。
    [2]摘自刘和平:《第一次持有人大会缘何遭冷遇》,载于《中国证券报》,2000年3月21日
    [3]伯勒,米恩斯:《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981年版,第78-94页。
    [1]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4页。
    [2]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85页。
    [1]高岭:《如何克服基金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载于《上海证券报》,2003年4月25日。
    [2]周月秋:《论托管人在基金治理结构中的作用》,载于《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第1期。
    [1]马红军:《论基金治理中的受托委员会制度》,载于《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9期。
    [2]王彦国:《投资基金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1页。
    [3]高岚著:《日本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邵颖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人制度探讨》,载于《证券市场导报》,2002年第4期,第12-13页。
    [2]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4页。
    1、陶广峰,张宇润:《金融创新与制度创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赵振华:《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3、吴弘,贾希凌,程胜:《信托法论--中国信托市场发育发展的法律调整》,2003年版。
    4、张国清:《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之法律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杨晓军:《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的制度安排》,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马卫华:《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王连洲,董华春:《<证券投资基金法>条文释义与法理精析》,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8、何宝玉:《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王苏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黄人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法律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版。
    11、赖源河,王志诚:《现代信托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万猛,刘毅:《英美证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基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4、郭德香:《金融信托法律制度研究》,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叶林:《证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周玉华:《投资信托基金法律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7、贝政新等:《基金治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8、高岚:《日本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律制度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沈达明:《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0、陈小君:《合同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方嘉麟:《信托法之理论与实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2、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23、欧阳卫民:《中外基金市场与管理法规》,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4、柳志伟:《基金业立法和发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罗松山:《证券投资基金与金融体制变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
    26、李建国:《基金治理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7、贺小勇:《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8、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9、张淳:《信托法原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张蕾:《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制度》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31、傅穹:《重思公司资本制原理》,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2、梁彗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3、何孝星:《证券投资基金运行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陶广峰:《从法学与经济学的角度论金融创新》,载《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10期。
    2、陶广峰:《金融创新的制度机理》,载《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12期。
    3、刘俊海:《投资基金立法中的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2期。
    4、王国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组织模式的基本选择》,载《财贸经济》2002年第10期。
    5、张春普,张静:《论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法律规制》,载《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6、喻国平、邹达川:《投资基金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载《当代财经》2002第2期。
    7、宋一欣:《完善基金持有人大会一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载《上海证券报》,2003年1月28日。
    8、赵磊,吴前煜:《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之法理分析》,载《西南金融》,2007年第2期。
    9、胡吕银:《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解构--兼对熊继宁教授观点的补正》,载《比较法研究》,2006年第1期。
    10、巴曙松,陈华良:《证券投资基金关联交易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1、倪受彬,伏爱国:《论基金管理人与证券公司利益冲突交易的法律问题》,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6期。
    12、陈斌彬:《“谨慎投资者规则”与我国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的法律完善》,载《现代财经》,2006年第2期。
    13、邢雷:《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问题研究》,载《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6月。
    14、刘岩:《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的法律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届法学硕士论文。
    15、冯光:《投资基金管理人之义务研究》,外交学院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1、Wen Yee Wang,Corperate Versus Contractual Mutual funds:an Evaluation of Structure and Governance,1994.
    2、Luoi sloss,Joel.Seligman,Fundamentals of Secutzties Regulation,3~(rd) editi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4.
    3、Kam Fan Sin,The Leagal Nature of the Unit Trust,Clarendon Press,1997.
    4、Fim,Fiduciary Obligation,Law Book Co.,1997.
    5、George G.Bogert,Law of Trust,West Publishing Co.,1973.
    6、Janice Revell,David Stires,Making Sense Of the Mutual Fund Scandal,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Annual Report,1997.
    7、R.W.Jennings and H.M.JR,Securities Regulations,Cases and Materials,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87.
    8、James M.Storey,Thomas M.Clyde..Mutual Fund Law.Glasses Legal Works,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