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集资诈骗罪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集资诈骗罪是一段时期以来一种多发的金融犯罪,且多发大案要案,经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破坏金融秩序,扰乱社会秩序,社会危害性极大。本文通过对集资诈骗罪的立法规定、构成要件特征、司法认定和刑罚适用等问题深入论述,试图为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帮助。因此,本文在兼具刑法理论的同时,更侧重于司法实践中本罪适用中的一些疑难问题。
     本文共分九个部分,分别为引言、我国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状况及立法沿革、国外集资诈骗行为犯罪状况及刑法对策、集资诈骗罪的定义与犯罪构成、单位集资诈骗罪问题探讨、集资诈骗罪的形态问题、集资诈骗罪的界限问题、集资诈骗罪的刑罚适用问题探析、集资诈骗罪的立法缺陷及理论建构等等。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金融和金融犯罪的定义、特点进行简介。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我国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状况,分析集资诈骗罪犯罪的起因和非法集资活动的特点及其严重社会危害性。另外还对我国集资诈骗罪的立法沿革作了简单介绍。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国外几个主要国家(包括德、美、日)中的集资诈骗行为的犯罪状况和他们采取的刑法上的对策。
     第四部分为本文重点之一。首先分析了集资诈骗罪的几种代表性的定义,通过比较分析而得出本文关于集资诈骗罪的定义。其次详细论述了本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对主观方面主要是对非法占有的含义及司法认定进行了详尽的阐
    
    述。对于客观方面,本文阐述了集资诈骗活动中常见的十二种手段。本部分还
    分析了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指出了金融管理秩序为本罪的主要客体,从而为本
    罪之所以为金融犯罪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五部分分析阐述了单位集资诈骗罪,主要讨论了金融机构能否成为集资
    诈骗罪的主体问题,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分以及单位犯本罪中单位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认定问题。
     第六部分对集资诈骗罪中的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共犯形态、罪数形态
    作了详细论述,着重分析了本罪中(未)完成形态的司法认定问题,共同犯罪
    问题及共犯中主从犯的区分和罪数形态的区分,尤其是几种实践中复杂的一罪
    与数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第七部分为本文又一重点。首先探讨了本罪中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指出
    了实践中如何认定本罪的罪与非罪;其次分别探讨了本罪与其他集资类犯罪及
    其他诈骗型犯罪的界限区别,澄清了司法实践易混淆的几对犯罪。
     第八部分为另一重点,主要探讨了本罪的刑罚适用问题,包括立法规定、
    死刑适用、罚金刑、资格刑适用问题等。指出了本罪不应适用死刑,应完善罚
    金刑的适用,增加资格刑的适用。
     第九部分通过前文的论述,指出集资诈骗罪立法中的一些缺陷,并据此提
    出自己理论上的一种建构。
     全文共约40000字。
Crime of fraudulent fund-raising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rimes. This kind of financial crime brings about great economical losses as well as damages to the social order. This essay is aimed to provide substancial help for judicial practice by analyzing the constituting, judicial founding, characters of and punishment for the crime.
    It is composed of nine parts. Part One is the preface, which gives the definition, features of financial crimes.
    Part Two illustrates the stipulations concerning about this crime in our country including the causes, main characters of fraudulent fund-rais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islation on this crime is also touched.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fferent legisla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Germany, America, Japan) concerning about this crime
    Part Four can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On one hand the definition of this crime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enomen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cessary constituting factors of this crime is considered too.
    In Part Five, a special crime of fraudulent fund-raising named crime of unit fraudulent fund-raising is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nit and the natural person,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unit and other relative ones. Etc.
    Part Six deals with the fulfillment and unfullfillment, conspiracy, several crimes.
    Part Seven is another important part, which shows writer's opinions abou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is crime and other fraudulent crimes, distinguishing several crimes which are easily confused in practice.
    In Part Eight the anoth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unishment. The legislative stipulation, application of capital. Punishment of fine, punishment against qualifications are dealt with in detail.
    The last part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 our legislation about this crime, therefore, it is natural for the author to propose his own theory on this.
引文
1、潘金生主编:《金融实用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
    3、周振想主编:《金融犯罪的理论与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4、赵秉志主编:《金融诈骗罪新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5、马克昌、丁慕英主编:《刑法的修改与完善》,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
    6、马小平、谭智华著:《金融诈骗罪通论》,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7、鲜铁可著:《金融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8、高铭暄,赵秉志主编:《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9、中国高级法官培训中心编:《疑难案例评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0、梁根林著:《刑罚结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张明楷著:《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1999。
    12、王世洲著:《德国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3、《德国刑法典》,徐久生、庄敬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14、商言主编:《是是非非话传销》,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
    15、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6、《日本刑法典》,张明楷译,法律出版社,1998。
    17、何秉松主编:《刑法教科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
    18、马克昌主编:《经济犯罪新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19、张明楷著:《刑法学》(下),法律出版社,1997。
    
    
    20、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1、孙军工主编:《金融诈骗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22、赵长青主编:《新编刑法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3、赵长青主编:《经济刑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
    24、程小白,胡晓明主编:《经济诈骗犯罪及其对策》,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5、王新著:《金融刑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6、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一、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27、曹子丹、侯国云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28、胡康生、李福成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法律出版社,1997。
    29、陈泽宪主编:《刑法单位犯罪的认定与处罚》,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
    30、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
    31、白建军著:《金融欺诈及其预防》,中国法制出版社,1994。
    32、杨春洗、杨敦先主编:《中国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3、田宏杰著:《违法性认识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34、姜伟著:《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群众出版社,1992。
    35、王保树、崔勤之著:《中国公司法》,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36、史纪良主编:《金融法律法规知识读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37、黄京平主编:《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8、刘斌主编:《中国诈骗大案》,珠海出版社,1999。
    39、陈兴良主编:《刑法疑难案例评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
    40、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编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刑法实务全书》,红旗出版社,1997。
    41、刘宪权著:《金融风险防范与犯罪惩治》,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42、田宏杰主编:《单位犯罪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43、姜伟著:《犯罪形态通论》,法律出版社,1994。
    44、欧阳涛、魏克家、刘仁文主编:《易混淆罪与非罪、罪与罪的界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
    45、赵秉志主编:《金融犯罪界限认定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46、赵秉志主编:《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第六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47、周光权著:《刑法诸问题的新表述》,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48、邱兴隆著:《刑罚理性评论——刑罚的正当性反思》,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9、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50、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51、孙力著:《罚金刑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
    52、吴平著:《资格刑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3、[德]阿耳宾·埃斯尔:《二十世纪最后十年里德国刑法的发展》,冯军译,载《法学家》1998,6。
    54、[日]神山敏雄:《经济犯罪及其法律对策》,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重要问题》(第二卷),金光旭,冯军、张凌等译,[中]法律出版社、[日]成文堂,2000。
    55、[日]京腾哲久:《欺瞒交易与刑事责任》,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重要问题》(第二卷),金光旭、冯军、张凌军译,[中]法律出版社、[日]成文党,2000。
    56、[日]野村稔:《证券、金融犯罪》,载[日]西原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重要问题》(第二卷),金光旭、冯军、张凌军译,[中]法律出版社、[日]成文党,2000。
    57、陈兴良:《论金融诈骗罪主观目的的认定》,载姜伟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法律出版社,2001,1。
    
    
    58、陈更生:《析集资诈骗罪罪状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载《河北法学》,1998,6。
    59、赵秉志、许成磊:《金融诈骗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重点疑难问题研讨》,载姜伟主编:《刑事司法指南》,法律出版社,2000,4。
    60、郭清国:《当前办理金融犯罪案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载姜伟主编:《刑事司法指南》,2001,2。
    61、杨孟;《“集资联销”业务会计处理辨析》,载《会计之友》,1996,6。
    62、刘宪权:《金融犯罪数额问题的刑法分析》,载《法学》,1998,11。
    63、王新:《危害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及其评析》,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4、刘华:《论我国刑法上的数额数量》,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65、黎全阳:《关于诈骗罪认定若干争议问题的探讨》,载《法学家》,1996,2。
    66、贾宇:《死刑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载《法学研究》,第19卷,第2期。
    67、蔡通道:《刑法谦抑论》,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3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68、梁根林,张文:《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理性思考》,载《法学研究》,1997,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