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公司获利手段增加,获利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使公司管理难度增加,风险水平提高。交易性金融资产中主要类别之一的衍生金融产品尤其是套期保值设计也是一把“双刃剑”,通常为防控风险而生,却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双刃剑”的两面分别是对公司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将不得不面对其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而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公司与金融市场联系将更加密切,各类公司追逐金融产品的“有利影响”成为必然,这意味着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将十分必要。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是一个集计量属性、投资管理和风险管控“三位一体”的研究。其关注的重点有三个:一是关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自身特性和其计量属性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二是关注不同类型公司在防控风险前提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策略研究;三是关注以风险财务指标体系为核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这一逻辑思路有“四个突破”:一是范畴突破,没有囿于财务与会计的小范畴,而是融合财务与金融的大范畴;二是内容突破,没有囿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财务管理的理论范畴,而是立足于指导实践,融合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大范畴;三是视角突破,没有囿于某一类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风险管控的研究,而是比较分析不同类型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及风险管控的行为;四是思路突破,没有囿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争论怪圈,而是从大处着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对各类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行为及结果进行研究,并提出以风险财务指标设计与管理为核心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管控问题。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进行研究,根本目标是以财务指标为核心提出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策略及风险防控,保证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能够优化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而不是使之恶化。因此,财务指标尤其是风险财务指标体系是文章各个部分的串联点。首先,交易性金融资产自身特性及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结合对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暴露影响巨大;其次,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策略的研究和投资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优化财务指标;再次,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管控以风险财务指标体系的设计和风险管控制度的建立与运行为基础;最后,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及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可以用风险财务指标的变动来表示,风险财务指标优化,说明投资及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反之亦然。
     论文共分十三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
     第二-五章是“提出问题”,从宏观层面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畴、类别、计量属性及其争论和可能的风险,从而为微观层面上的风险分析、投资策略分析及风险管控建议奠定了基础。实际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性天然存在,其风险性也就天然存在,但这种风险性对企业而言主要的暴露方式是通过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反映,因此有必要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属性及其争论进行介绍,这是解决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策略及财务风险防范问题的大前提。
     第五-十章是“分析问题”,从微观层面上分析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潜在风险以及不同类型公司的基本情况、投资现状、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其中,第五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起来,引出公司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具体情况分析并相应提出建议。第六-十章则展开对金融公司、非金融投资控股公司、中央企业财务公司、一般企业(含上市公司)、社会公益类基金等不同类型主体进行具体分析,这五章的基本结构是前半部分介绍基本情况、投资现状及风险承受和管控能力,后半部分提出基于防控风险的投资策略。
     第六-十三章是“解决问题”,先从微观层面上给出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的具体建议,包括投资策略建议和风险管控建议两部分。第六-十章分不同类型主体提出基于防控风险的具体投资策略;第十一章提出公司要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财务指标体系设计,其中包括共性财务指标和具体财务指标;第十二章提出公司要建立并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制度,包括系统的机制流程和具体的方法技术。再从宏观层面上提出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风险的具体建议,第十三章提出主管部门要加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指导及风险监管建议。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to be two-edged weapons. On one hand, it raises a company's profit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mpany is also faced with management risks. Derivatives, an important type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re also regarded as two-edged weapons for the reason that they are introduced to minimize risks but can even bring about larger risks, having both positive influenc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on a company. The company has to deal with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that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gener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hat a company must minimiz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while maximizing their positive influence.
     The study of invest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rading financial asset concentrates on its econometric attributes, investment management and risk control. It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firstly, it focuses on potential risks incurred by the traits and econometric attribute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secondly, it studies investment strategie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panies; thirdly, it deal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system that consist of an array of financial indexe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we must have four breakthroughs. First, definition breakthrough. The study is not restricted by the defini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econd, content breakthrough. The study is not mere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counting practice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 but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rd, perspective breakthrough. The study is not the one that researches risk management of a certain type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 but analyses the risk management of trading assets in different kinds of companies. Four, mindset breakthrough. This dissertation is not confined to the debate of the concept of fair value, but studies the behavior and result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panies from a higher perspective, and proposes a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consisted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indexes.
     The research of invest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n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focuses on its management of the investment strategy and risks, so that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can optimize related financial indexe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Therefore, financial indexes, especially risk financial indexes, connect all parts of this paper. Firstly, the trait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nd econometric trait of fair value have a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fluctuation and of financial indexes. Secondly, the research on the investment strategy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can optimize financial indexes. Thirdly,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re based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of risk financial indexes design. Finally, invest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level can, to a large extent, be reflected from the fluctuation of risk financial indexes. The more the financial indexes optimize, the higher the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level, and vice versa.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13 chapter, which are arranged by the logic of "raise question-analyze question-resolve question".
     Chapter 2、3、4、5 analyzes the concept, types, econometric traits, concerning debate and potential risk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from the macroeconomic perspective, creating a basis for analyzing risks, investment strategies from the microeconomic perspective. As a matter of fact, it is natural for the price fluctuation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and also its risks. For a company, risk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can be reflected from financial indexes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Therefore, it is highly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econometric trait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Chapter 5、6、7、8、9、10 analyzes potential risks, investment status quo, risk accept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fferent type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Chapter 5 combines macro analysis with micro analysis, and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From chapter 6 to chapter 10, this paper researches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companies, including financial companies, non-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state-owned financial companies, enterprises (listed companies) and public benefit funds.
     From chapter 6 to chapter 13,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on managing risks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including investment strategy sugges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suggestion. Chapter 11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ing financial indexes design of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including common financial indexes and detailed financial indexes. Chapter 12 recommends establishing a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n trading financial assets, including its mechanism and concrete techniques. Chapter 13 focuses on the importance of relating government departments to laid out investment guid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suggestions.
引文
1.安国勇:《银行业流动性危机生成机制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
    3.财政部会计司:《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4.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编译:《公允价值计量——IASB和FASB相关文献汇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2月版。
    5.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组织编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8(包括截至2008年1月1日批准的国际会计准则和解释公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9月版。
    6.陈小悦主持课题:《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7.李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8.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王世定、李海军主译,许听执行副主译,财政部科研所书刊发行服务中心组织翻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137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9.庞介民:《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6月版。
    10.朴明根、王春红、邹立明:《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防范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1.盛希泰:《投1赚10的神话——海外私募股权基金八大家族》,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2.孙永尧译:《美国财务会计准则149-150号: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会计修订》,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9月版。
    13.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4.王建新:《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8月版。
    15.夏博辉:《金融机构财务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6.杨如彦主编,孟辉副主编:《2006中国金融工具创新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4月版。
    17.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2008年度注会辅导教材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3月版。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1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2月版。
    20.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21.[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朱隽、叶翔译:《疯狂、惊恐和崩溃——金融危机史》,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4月版。
    22.[美]戴维·M.达斯特著 李康等译:《资产配置的艺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23.[美]戴维·德罗萨著,朱剑锋、谢士强译,李淑萍译校:《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的真相》,中信出版社2008年1月版。
    24.[美]弗兰克·J·法博齐编著任若恩李焰等译:《固定收益证券手册(第六版,金融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25.[美]吉恩·德米内、约瑟夫·F.比萨达著,E.莫尔瑟、N.格根合作,钱爱民、王忠译:《资产负债管理——价值创造与风险控制指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4月版。
    26.[美]莫娜·J.加德纳、迪克西·L·米尔斯、伊丽莎白·S·库珀曼著刘百花、骆克龙、张庆元、张大威等译,张大威、刘百花译校:《金融机构管理(资产/负债方法)第四版》,中信出版社2005年4月版。
    27.[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及概念框架》,英文电子版。
    1.卞丽玫:《文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探讨》,载《Commercial Accounting》2009.1.1期。
    2.陈健健:《千万股福田汽车股票归入“交易性金融资产”苏常柴净利润同比增长403.71%》,载《中国证券报》2007年7月27日第B02版。
    3.陈高华、李艳、吴东立、甄立敏:《美国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计量的适用性问题》,载《财会月刊(会计)》2009.1。
    4.丁大卫:《国际会计准则往何处走》,载《商务周刊》2009年1月15日。
    5.付春:《浅析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载《科技信息》2007年。
    6.盖地、李昊:《财务杠杆、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载《财会学习·月刊》2009.3。
    7.葛家榭、陈秧秧:《美国SEC“关于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评介(一)—“执行摘要”与问题的提出》,载《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3期。
    8.管泽锋:《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的案例分析》,载《Commercial Accounting》2009.4.8期。
    9.洪娟:《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差异分析》,载《会计之友》2009年第3期下。
    10.湖北省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联合课题组:《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思考:演化、成因与效应》,载《武汉金融》2008年第12期。
    11.华观发:《交易性金融资产突增五成中信证券弱市激进》,载《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4月29日第010版。
    12.黄园园:《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载《国际商务财会》2009.3。
    13.蒋海荣:《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准则的思考》,载《中国集体经济》2008.3。
    14.荆艳侠:《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中存在的问题》,载《时代经贸》2008年第8期,第6卷,总第111期。
    15.匡丽:《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短期投资之比较》,载《科技信息》2007年第15期。
    16.李春梅:《关于<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两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的再探讨》,载《会计之友》2008年第34期下。
    17.李东卫:《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的几点思考》,载《金融财经》2008年第9期。
    18.李坤:《三一重工大举退出投资市场:8月底全面撤出,三季度末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降低98%》,载《证券时报》2008年10月27日第C02版。
    19.李玲:《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新账户运用探析》,载《会计之友》2007年第6期下。
    20.李玲:《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中“投资收益”账户的运用》,载《财会月刊(会计)》2007.5。
    21.李婷婷:《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载《财会研究》2009年第7期。
    22.李秀丽、唐磊:《浅谈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载《财会通讯·综合》2008年第4期。
    23.刘梅玲、朱学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实例解析》,载《Commercial Accounting》2007·7·下半月刊。
    24.刘明康:《全面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市场风险管控能力》,载《中国金融(半月刊)》2006年第12期。
    25.刘晓忠:《金融创新我们准备好了吗》,载《中国证券报》2008年2月4日第A04版。
    26.吕岚:《浅谈交易性金融资产对会计和税务核算的差异》,载《现代商业》。
    27.马文斌:《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四种类型》,载《现代会计》2007年第5期。
    28.莫世凤:《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比较》,载《Commercial Accounting》2008.12.23期。
    29.覃国铮:《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类金融资产会计核算差异比较》,载《财会月刊(综合)》2008.10。
    30.邵小红:《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及其与企业所得税法的比较》,载《魅力中国》2009.4下。
    31.司振强:《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金融稳定关系研究》,载《金融会计》2007.8。
    32.宋希亮:《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思考》,载《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第6期。
    33.苏延春:《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3月号上(总第364期)。
    34.孙俊东、刘海英:《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存在的缺陷及改进建议》,载《财会月刊(综合)》2008.9。
    35.唐朝富:《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例解—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分析》,载《财政监督》2008.10。
    36.田博:《大型企业产融结合如何应对危机》,载《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1。
    37.王斌:《交易性金融资产支撑业绩引关注》,载《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11月1日第A02版。
    38.王巍峰:《94家公司所持交易性金融资产三季度增值逾五成》,载《上海证券报》2007年10月9日第C05版。
    39.王显伟:《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载《会计师》2009.4。
    40.王展翔、董雨红、柳元首、冯敏红译:《从金融稳定性透视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载《金融会计》2004年第5期。
    41.吴春滢:《谈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载《财会月刊(综合)》2008.5。
    42.吴荷芬:《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不足及改进》,载《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2期。
    43.吴杨、林艳:《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存亡问题若干探讨》,载《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8期(总第46期)。
    44.解振锁:《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比较》,载《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45.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一:资产配置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究报告。
    46.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二:资产配置的主要类型、功能和程序》,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究报告。
    47.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三:养老基金战略资产配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 究报告。
    48.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四:战术资产配置研究》,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究报告。
    49.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五:养老基金的风格资产配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究报告。
    50.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六:商品期货对养老基金资产配置的改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究报告。
    51.熊军:《资产配置系列研究之七:对股权投资基金配置比例的讨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内部研究报告。
    52.徐寿泉、喻桂华、余璐:《我省银行业加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载《江苏法制报》2008年8月/8日第2版。
    53.徐玉德:《公允价值计量、金融稳定与风险防范——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会计反思》,载《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7期(总第2207期)。
    54.杨焕云:《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原则》,载《财会通讯·综合》2008年第5期。
    55.杨瑶:《浅谈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短期投资会计处理的不同》,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总第92期)。
    56.叶俊、宴小攀、任华:《试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载《财会月刊(综合)》2008.5。
    57.尹蘅:《对首次执行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业务处理的探讨》,载《金融会计》2007.7。
    58.游小聪:《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载《财会研究》2009年第3期。
    59.张波:《次贷危机下的CDS市场:风险与变革》,载《中国货币市场》2008.10。
    60.张红梅:《金融改革30年:机遇与挑战并存》,载《现代商业银行》2008.3。
    61.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载《国际经济评论》2008.7-8。
    62.张鹏:《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之我见》,载《管理观察》2008年12月。
    63.张涛、朱学义:《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分析》,载《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年第5期。
    64.张涛 朱学义:《小议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不公允》,载《商场现代化》2008年12月(上 旬刊)总第559期。
    65.张永鑫:《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2月号上(总第362期)。
    66.赵素存:《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应用和分析》,载《时代经贸》2008年第8期,第6卷,总第111期。
    67.赵旭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载《会计工作》2008.10。
    68.郑波:《浅析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账务处理》,载《财会月刊(会计)》2008.9。
    69.郑新广、刘义成:《金融危机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载《新金融》2009年2月(总第240期)。
    70.周铁光:《交易性金融资产与短期投资的会计处理比较》,载《财会月刊(会计)》2007.7。
    71.朱海林、王展翔、柳元首、董雨红、冯敏红编译:《公允价值会计对欧洲银行业的影响:金融稳定性视角》,载《会计研究》2004.6。
    1.鄂尔多斯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2.海通证券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3.宏源证券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4.鲁信高新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5.浦发银行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6.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2008年年度报告。
    7.徐工集团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8.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9.中国建设银行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0.中国农业银行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1.中国平安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2.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08。
    13.中国人寿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4.中国太保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5.中国银行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年报。
    17.中信证券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
    1. Anthony Saunders:Credit Risk Measurement:New Approaches to Value at Risk and Other Paradigms, Wiley,2nd edition, March 15,2002, ISBN:047121910X.
    2. Goldman Sachs Group & SBC:The Practice of Risk Management, Gardners Books, January 31,1998, ISBN:1855646277.
    3. Pietro Penza, Vipul K. Bansal:Measuring Market Risk with Value at Risk, Wiley, October 30,2000, ISBN:0471393134.
    4. Richard Bruyere, Rama Cont, Regis Copinot, Loic Fery, Christophe Jaek, Thomas Spitz, Gabrielle Smart: Credit Derivatives and Structured Credit:A Guide for Investors, John Wiley & Sons,2006, ISBN: 0470018798.
    1. Credit rating agency regulation:what is different this time? Oxera agenda, March 2009.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2. From sleeping giant to fast-moving assets:six challenges for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Oxera agenda, May 2008.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3. Regulating banks:who is to blame and what comes next? Oxera agenda, March 2009.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4. The debate on trading and post trading:clear and settled?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Oxera report' Monitoring Prices, Costs, and Volumes of Trading and Post-trading Services', prepared for European Commission, DG Internal Market and Services, July 2009.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5. The meaning of margins:DG competition's profitability analysis in sector inquiries, Oxera agenda, November 2006.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6. Time and timing in capital markets:implications for pensions investment, Oxera agenda, October 2008.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7. Trading and post trading report, Monitoring Prices, Costs, and Volumes of trading and post-trading Services, prepared for European Commission, DG Internal Market and Services, MARKT/2007/02/G.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8. When economics met psychology:rethinking incentives, Oxera agenda, March 2007. Available at www.oxera.com.
    1.2008 AIG Annual Report.
    2.2008 CITI Annual Report.
    3.2008 Goldman Sachs Annual Report.
    4.2008 HSBC Annual Report.
    5.2008 Morgan Stanly Annual Report.
    6.2008 Temasek Annual Report.
    7.2008 Norway Government Pension Fund-Global Annual Report.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2 金融产品指的是由金融机构所创造,并可供金融市场交易以及资金需求者与投资者进行选择的各种金融工具。或者说,金融产品就是指金融活动中与资金融通的具体形式相联系的载体。通俗的讲,金融产品是交易双方可在金融市场上按照约定规则自由交易的各种产品,如股票市场上交易的股票、债券市场上交易的债券、期货市场上交易的期货、期权市场上交易的期权等等。为了更准确的把握其内涵,将四个相关概念作一解析:金融商品、金融工具、金融资产、金融产品。如存款、外汇、有价证券等,(1)从其被作为交易对象的角度来说是金融商品:(2)从其被作为提供流动性、收益性和价值贮藏手段的功能来说是金融工具;(3)从其作为收入和财富的保有形式来说是金融资产;(4)从其产生的机构来看是金融产品。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3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38页。
    4 同上。
    5 同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1 参考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81-586页。
    2 本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及演变参考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杨小舟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公允价值计量研究》,2009年第18期,总第881期,2009年3月24日,第3-4页。
    3 本部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体系关于公允价值的规定及演变参考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杨小舟研究员的研究报告《公允价值计量研究》,2009年第18期,总第881期,2009年3月24日,第4页。
    1 胡祖六:《全球金融危机的最新动态》,载《南方周末》原富版,2009年5月7日。
    1 姜钱元:《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制约因素及经营目标体系探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9年6月24日。
    1 赵学毅:《社保首进108家公司大股东行列 持股环比增8.86%》,载《证券日报》2009年5月6日。
    2 周静雅:《全国社保基金今年投资收益已达150亿》,载《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5月12日。
    1 陶盈舟:《中投千亿浮盈填补海外60亿美元巨亏》,载《华夏时报》2009年7月10日。
    1 以上内容及注释均摘自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年度报告,内容见第120页,注释见第102-109页。
    1 关于风险管理的方法部分摘引了李明主编的《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308页内容。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