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城区的城市空间设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城市新区建设促进了城市发展,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城市空间设计子课题,如怎样形成新区的城市空间特色,如何理解新区的城市空间设计中“形式”的特殊性等。这些问题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区自身的设计与发展,而且使原有的城市设计方法及原则有所变更及拓展。本论文在对国内外、外新区现状调研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城市空间设计理论,从人对城市空间认知层次(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形象、城市空间意象)的角度逐层深入地探讨新区的城市空间设计,并结合几个新区的城市设计研究方案,尝试建立具有方法论意义的设计方法—“折衷的城市空间设计方法”,同时提出了相关的新区城市空间设计策略。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 districts in our country prompts the city's development, but in this process a series of sub-questions for study about urban space design are raised, such as how to form the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how to understand the specialties of "form" in the urban space design of new urban district. All of these not only influence the growth of new urban district greatly, but also change and extend the exiting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urban design. By means of full investigating and researching, based on the theories about urban space design, this dissertation probe gradually into the urban space design of new urban district from viewpoint of people's cognition layer (urban space form, urban space vision and urban space image). Combined with the four urban design plans in new urban districts, a design method named "eclectic urban space design method" is tried
    to build up and interrelated strategies about urban space design in new urban district are raised.
引文
[1] T·Roger, Finding Lost Space—Theory of Urban Design, VNR Company Inc. 1987
    [2] D·Gosling and B.Maitland, Concepts of Urban Design, St. Martin's Press, 1984
    [3] R·Krier, Urban Space, Rizzdi, N. Y. 1979
    [4] K.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MIT Press, 1960
    [5] J·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Randon House, N.Y. 1963
    [6] C·Sine, 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 (Translated by Steward), Reinhold Publishing Corp. N. Y. 1945
    [7] E·Bacon, Design of Cities, Thomas and Handson, London, 1974
    [8] Ignasi de Sola-Morales:“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张钦楠译,建筑学报,1996年第10期
    [9] P·罗威:“美国大都市的演变和中介景观设计”,世界建筑,1994年第2期
    [10] Bill Hiller:“空间句法:城市新见”,赵冰译,新建筑,1985年第1期
    [11] 熊明:《城市设计学》,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2] 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13] 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14] 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5] 阿摩斯·拉普卡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语言表达方法》,黄兰谷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16] 高亦兰:“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研究提纲”,世界建筑,1998年第4期
    [17] 王建国:“生态原则与绿色城市设计”,建筑学报,1997年第7期
    [18] 吴良镛:“城市美的创造”,《建筑师》第27期
    [19] 赵秀恒:“城市景观的控制要素”,时代建筑,1995年第3期
    [20] 陈易:“生态城市的理论与探索”,建筑学报,1997年第4期
    [21] 马良伟,秦鸣,冯菲菲:“城市空间的理性思考—关于望京新城中心区规划设计”,建筑师,1996年第8期
    [22] 乐民成:“深圳市新建市中心的‘市区设计’—国际设计咨询活动‘中选方案’述要”,建筑学报,1997年第7期
    
    
    [23] 孙骅声,司马晓:“与国际结合,做好城市设计—深圳市中心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城市规划,1996年第6期
    [24] Z.F.:“哈罗新城,英国”,世界建筑,1983年第6期
    [25] 白云生:“米尔顿·凯恩斯新城,英国”,世界建筑,1983年第6期
    [26] A·拉奎因:“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城市规划,1996年第4期
    [27]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第6期
    [28] 倪群:“场所性的创造—论空间的人性化”,建筑师,第31期
    [29] 梁幼侨,巫继光:“传统欧洲与亚洲城市公共空间布局比较研究”,华中建筑,1998年第3期
    [30] 郭恩章:“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对策”,建筑学报,1998年第3期
    [31] 沈克宁:“‘DPZ’与城市设计类型学”,华中建筑,1994年第2期
    [32] 沈克宁:“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世界建筑,1988年第6期
    [33] 沈克宁:“城市环境和城市设计”,世界建设,1995年第3期
    [34] 于大中,吴宝岭:“城市空间层次浅析”,新建筑,1998年第1期
    [35] 周俭:“现代城市设计的环境与空间策略”,城市规划,1996年第3期
    [36] 李悦,林树丰:“城市文化与比较研究法”,新建筑,1989年第2期
    [37] 陈伯冲:“城市(建筑)空间结构概说”,新建筑,1992年第4期
    [38] 稹文彦:“城市哲学”,张在元,蒋敬诚译,世界建筑,1988年第4期
    [39] 薄贵培:“变态(Mutation)”建筑学报,1996年第10期
    [40] 林竹:“城市系统”,建筑学报:1992年第10期
    [41] 朱文一:“秩序与意义:一份有关城市空间的研究提纲”,华中建筑,1994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