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行政法视角下的城市规划编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规划编制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石,城市规划编制得当与否对城市规划的意义重大。然而,城市规划编制的现状已明显滞后于现实的需要,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实践的混乱,不断增多的规划纠纷,给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因此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面临改革与完善的困境。尽管《城乡规划法》在2008年1月1日已经施行,相关的配套法规还不健全。而在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编制领域,其理论研究往往局限于城市规划编制本身一些技术性问题,而很少从行政法的角度深入探讨我国当前城市规划编制法制的不足与完善。在城市规划编制制度中,程序制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公正、合理、权威的城市规划制定程序制度,才能确保公众的参与权,规范规划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达到权利与权力的总体平衡和结构平衡。本文尝试从行政法的视角来设计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编制制度,以保证城市规划编制目标的实现。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正文部分共四章。以下就是本文论述的基本脉络。引言主要阐述进行城市规划编制研究的现实背景,提出从法治角度审视城市规划编制,重构法律控制下的规划体系;第一章,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主要阐述城市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的概念、内容、法律体系和分类等,为以下的论述做好基础理论准备;第二章,用行政法的视角研究分析城市规划编制。本章主要是通过行政法的视角来研究城市规划编制行为,将城市规划编制行为定义为“第三”种抽象行政行为;第三章,国内外的城市规划编制的现状。通过与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城市规划编制程序的对比,探讨了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程序的缺陷;第四章,关于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编制法律制度的构想。在对我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新框架。同时,“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方式,应当成为城市规划编制的重要一环,值得大力倡导。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urban planning,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urban planning. However,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has been far behind the practical need,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confusion of practice and more planning issues inevitably. It is really harmful to a stable society and developing economy. Therefore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facing a puzzle Dom of reform and perfection. Although is carried out since January.1 2008, relevant regulations are still incomplete. However, in the field of present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theory researches have been limited in technical problems of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and it seldom probes into the shortage and imperfection problem of the state present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from the spectra of administrative law. The procedure system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in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system. Only through fair, reasonable establishment of procedure system, authoritative of urban planning can ensure public participation rights;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s of the artificial persons and general and structure of right and Power. This paper tries to design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system of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so as to ensur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There are 4 chapters in this composition besides the foreword and tag. In the abstract, I would introduce the basic logic of the composition. The foreword part dwells on the environment of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study, proposes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survey according to constitutional angle and restructures the planning formulation system under the law control. Chapter 1,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The first chapter goe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he concept, content, the legal system and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d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which is as the theory preparation for the following discussion. Chapter 2, the analysis on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This chapt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behavior from the visual angle of the administrative law, and definit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behavior for“the third abstract administration behavior”. Chapter 3,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domestic & overseas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By contract with urban planning procedure in America England Germany and Japan,this chapter probes into the shortage of the state present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Chapter 4, the tentative plan of perfecting the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law system in china. The new frame for the urban planning drawing-up system is raised based on the re-viewing of the existing on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should be greatly advocated and made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planning formulation.
引文
1刘飞:《城市规划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2施源、陈贞:《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规划行为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第2期,第45页—49页。
    1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3周岚、程茂春:《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城市规划转变》,《城市规划》,2005年第25卷第2期,第12页—13页。
    4杨炳芝:《中国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248页。
    5杨海坤:《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
    1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读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79页。
    1周剑云、戚冬瑾:《中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1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读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248页。
    2张兵:《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理性之评析》,《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第1期,第13页—19页。
    1郑毅:《城市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
    2杜白操:《〈城乡规划法〉引领城乡规划新里程》,《建设科技》,2007年第23期,第19页—21页。
    1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202页。
    1于立:《城市规划的不确定分析与规划效能理论》,《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2期,第37页。
    2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第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文件,这个文件并对建筑学产生重大影响
    3刘亚文:《浅谈城市规划编制中多重角色的冲突与协调》,《山西建筑》,2003年第1期,第5页—6页。
    4童明:《政府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
    1王兴平:《建立程序机制:城乡规划法的必然选择》,《规划师》,2003年12月,第40页—43页。
    2杨兴权、张文曲:《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21页—第37页。
    1行政行为的论述参见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第117页。
    1殷会艮:《国外城市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方法的借鉴》,《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76页—第80页。
    
    1耿毓修、黄均德:《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57页—第358页。
    2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91页。
    1殷会艮:《国外城市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方法的借鉴》,《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76页—第80页。
    
    1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国外城市规划》,1998年第2期,第30页—第34页。
    2谭纵波:《日本城市规划行政体制概观》,《国外城市规划》,1999年第4期,第6页—第11页。
    1本表是笔者在参考《国外城市规划公众参与及借鉴》(陈志诚、曹荣林、朱兴平:《城市问题》,2003年第5期)的基础上绘制的。
    
    1刘飞:《城市规划行政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2页。
    2参阅,梁鹤年:《公众(市民)参与:北美经验和教训》,《城市规划》1999年第5期第49页—第53页。
    1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页。
    1郝娟:《解析我国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障碍及成因》,《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5期,第9页—12页。
    1刘明,曹吴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与对策.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7~50。
    2田莉.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启示.城市管理,2003,(2):27~30。
    1王锡锌、辛永乐:《专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划制定过程的一个分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15页—第17页。
    1潘安、吕传延,《新时期城市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规划师》,2006年第10期,第49页—54页。
    1孟丹、陈建新:《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5期,第47页—50页。
    1刘东洋:《加拿大城市规划历史简介》,《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第2期,第23页—25页。
    
    1黄宇菲:《论城市规划中的行政听证程序》,《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第74页—76页。
    2耿毓修、黄均德:《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99页。
    1孟丹、陈建新:《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第5期,第48页。
    [1]刘飞.城市规划行政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童明.政府视角的城市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版
    [4]杨炳芝.中国经济法理论与实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5]杨海坤.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年版
    [6]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读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8]周剑云,戚冬瑾.中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9]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读本.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0]郑毅.城市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2]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3]林莉红.中国行政救济理论与实务.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耿毓修,黄均德.城市规划行政与法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施源,陈贞.关于行政区经济格局下地方政府规划行为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5,(2): 45~49
    [2]周岚,程茂春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城市规划转变.城市规划,2005, 25(2):12~13
    [3]张兵.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理性之评析.城市规划汇刊.1998,(1):13~19
    [4]杜白操.〈城乡规划法〉引领城乡规划新里程.建设科技, 2007,(23):19~21
    [5]于立.城市规划的不确定分析与规划效能理论.城市规划汇刊,2004,(2):37~42
    [6]王兴平.建立程序机制:城乡规划法的必然选择.规划师,2003,(12):40~43
    [7]杨兴权,张文曲.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37.
    [8]殷会艮.国外城市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方法的借鉴.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6~80
    [9]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国外城市规划,1998,(2):30~34
    [10]谭纵波.日本城市规划行政体制概观.国外城市规划,1999,(4):6~11
    [11]梁鹤年.公众(市民)参与:北美经验和教训.城市规划,1999,(5): 49~53
    [12]郝娟.解析我国推进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障碍及成因.城市发展研究,2007,(5):P9~12
    [13]刘明,曹吴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问题与对策.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7~50
    [14]田莉.美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我国的启示.城市管理,2003,(2):27~30
    [15]王锡锌,辛永乐.专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划制定过程的一个分框架.中国社会科学,2003,(3):15~17
    [16]潘安,吕传延.新时期城市规划编制与研究工作的探索与思考.规划师,2006,(10):49~54
    [17]孟丹,陈建新.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47~50
    [18]刘东洋.加拿大城市规划历史简介.城市规划汇刊.1995,(2):23~25
    [19]黄宇菲.论城市规划中的行政听证程序.广西社会科学,2005,(5),74~76
    [20]耿毓修.科学发展观与城市规划编制.规划师,2005,(2):21~23
    [21]吴茜,韩忠勇.国外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城乡建设,2000,(12):37~38
    [22]曹康,赵淑玲.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演进与拓新.规划师,2007,(1):9~11
    [23]余柏椿.城市规划编制的改革方向.长江建设,2004,(2):12~13
    [24]苏则民.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新框架研究.城市规划,2005(5):29~34
    [25]张旺锋,朱德宝,江琦.城市规划编制中的规划失效影响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07,(2):33~37
    [26]蒋万芳,孙翔.对广州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若干思考.中国建设信息.2007,(8):32~33
    [27]张秋凡.对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法定性的思考.规划师.2004,(3):63~66
    [28]刘亚文.浅谈城市规划编制中多重角色的冲突与协调.山西建筑.2003,(1):5~6
    [29]郑志霄.完善城市规划编制系列之我见.城市规划汇刊.1998,(1):11~14,22
    [30]王登嵘,李樱,梁婉琳,陈仪.政策与城市规划编制的互动影响.城市规划,2007,(11): 33~36
    [31]曹珊.作为博弈规则的城市规划编制.北京建设,2007,(4):99~101
    [32]仇保兴.城乡规划编制过程的创新.城乡建设,2003,(1):6~9
    [1]杨剑梅.城市规划的法律控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06年
    [2]李婷婷.城市规划的法律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安徽大学,2006年
    [3]赵晓佩.城市规划的法学思考:[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05年
    [4]吴亮.城市规划法中的公共利益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刘佳宁.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公民权利保障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王国恩.城市规划社会选择论:[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5年
    [7]运迎霞.城市规划中的土地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年
    [8]冯宗州.建立城市规划模型的初步思考:[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06年
    [9]曹金岗.我国城市规划的法律制度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生青杰.我国城市规划立法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郑州:郑州大学,2005年
    [11]武振兰.我国城市规划听证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2]黄鹏举.制定我国城市规划听证制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4年
    [13]熊晶.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研究—以环境保护为视角:[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2005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