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公共决策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发展,当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己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现象。公民参与不仅仅是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政治民主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以强劲的势头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它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结构构成,也深刻影响着各国的政治生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方式,公民网络参与逐渐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部分。
     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一般方式;其次对公民网络参与方式进行说明,公民网络参与作为新型的公民参与方式,在当前公共决策环境中与其它公民参与方式相比具备一定的优势特性,且其发展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次对中国公共决策中公民网络参与的现状进行分析,当代中国公共决策中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有政治、经济及技术三个方面的支持条件,公民通过不同的网络参与形式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使公民参与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但由于多层面的因素限制,公民网络参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最后一部分就如何推进我国公共决策中公民网络参与展开论述,公民网络参与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本文认为可以从提高公民网络参与能力、增强政府电子服务职能、优化公共决策参与环境这三方面来探索有效途径。
Along with reform and open policy's deepening and the development, th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environment which Contemporary China locates have the immense changes, in the public decision-making's citizen participates in oneself after becoming the noticeable social politics phenomenon.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is not only the objective request which the public policy-making system transforms, simultaneously has also reflected the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development historical tendency. Since the 1990s, the Internet globally has developed by the strong tendency, it is changing humanity's social structure constitution, is also affecting various countries' political life profoundly. Internet's fast development participated in the public decision-making for our country citizens providing the brand-new way and the way,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becomes our country democracy construction gradually the important part.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in the public decision-making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rationale, has based on this analyzed the general way which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c decision-making the citizen participation; Next carries o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way,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takes the new citiz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y, participates in the way in the current public policy-making environment with other citizens comparing has certain superiority characteristic, and its development has the vit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our country political reform;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s present situation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once more to the Chinese public decision-making, in the Contemporary China public decision-making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development has political, the economical and the technical three aspect support condition, based on this, citizen through different network participation form participation publ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lthough expanded the citiz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breadth, but the participation degree was shallow, the major part participated in the limitation in the citizen and policy-maker's communication stratification plane, moreover network own characteristic caused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to have some problems;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is the inevitable historical tendency, the article how, in the last part does advance in our country public decision-making the citizen network to participation launches the elaboration, this article thought that may from sharpen the citizen network participation ability, the enhancement government electron service function, optimized decision-making participation environment these three aspects to explore the efficient path.
引文
[1][美]阿尔温·托夫勒著,陈峰译.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om.cn/.2008-01.
    [1][美]科恩著.聂崇信、朱秀贤译.论民主[M].商务出版社.2004年版,第219页
    [2]李图强.现代公共行政中的公民参与[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1]J.Everard.Virtual state:The Internet and the Boundaries of the Nation[M].State of ledge,London and New York,1999,p35.转引自 卢霞.网络虚拟社区中网民素质与政治参与水平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第23页
    [1]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43页
    [2]王佃利、曹现强主编.公共决策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3]彭宗超、薛澜著.听证制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4][美]叶海卡·德洛尔著.王满传等译.逆境中的政策制定[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5]前者如王佃利等著:《公共决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朴贞子:《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第2期等,后者如颜佳华等著:《公共决策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闸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何林生:《试论公共决策中参与机制的构建》,《行政与法》,2003年第10期:李瑞昌:《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徐辉:《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等)
    [1][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著.孙柏瑛等译,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2]以上四种定义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政治学,国际社会科学卷百科全书(英文版,第12卷)、《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等,转引自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02页
    [1]陶东叫、陈明明著.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
    [1]戴长征.中国政府的治理理论与实践[J].中国行政管理,2002.2
    [2]孙柏瑛主编.当代地方治理--面向21世纪的挑战[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1][英]罗伯特·罗茨著.新的治理[M].转引自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2]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3]World Bank,Governance and Development.Washington,D.C.:World Bank,1992,P.3.转引自 石路.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4]朱德米.网络状公共治理:合作与共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2
    [1][美]艾伦·罗森博姆.分权、治理与民主[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4
    [2]Robert Rose.the New Governance[J].Political studies,1996.3.转引自 石路.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毛寿龙著.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4]莱斯特·萨拉门等著.公民社会部门[M].引自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何第三部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259页
    [1]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Our Global Neighbourhood[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p.23.转引自林志鹏.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公共治理理念与互动式民主决策[D].吉林大学,2005年
    [2]莱斯特·萨拉门等著.公民社会部门[M].引自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何第三部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1]曹任何.合法性危机:治理兴起的原因分析[J].理论探讨,2006.2
    [2]莱斯特·萨拉门等著.公民社会部门[M].引自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何第三部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57-259页
    [3][美]奥斯本·盖布勒著.改革政府[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
    [1]Beate Kohler-Koch,Rainer Eising,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M].London:Routledge,1999,p36转引自 林志鹏.我国公共决策制度创新问题研究--公共治理理念与互动式民主决策[D].吉林大学,2005年
    [1]彭宗超、薛澜著.听证制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
    [2]王洛忠.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8
    [3]王建军、唐娟.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四川大学学报,2006.5
    [1]吴利平.中国转型期的公民政治参与[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1]姜晓萍、范逢春.地方政府建立行政决策专家咨询制度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05.2
    [2]赵凌.国内首份信访报告获高层重视[N].南方周末,2004-11-04
    [1]姜晓萍.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J].湖南社会科学,2007.1
    [1]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第38页
    [1]弗里德·J·格林斯坦.政治科学大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1]比尔·盖茨著.辜正坤译.未来之路[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8页
    [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6页
    [1][美]阿尔温·托夫勒著,陈峰译.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1][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页
    [1]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EB/OL]http://www.china.com.cn/
    [1]格林斯坦、波尔斯比编.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M].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0-303页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om.cn/2008-01
    [1]人民网.“强因论坛”[EB/OL].http://www.people.com.cn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中国博客调查报告[EB/OL].http://www.cnnic.com.cn/
    [1]人民网.欢迎“互联网式的民主”的“社会实验论”[EB/OL].http://www.people.com.cn
    [1]徐家良、万方.公民网络参与的政府创新分析--以湖南“献计献策”活动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8.4
    [1]凤凰网.互联网进入中国政治生活[EB/OL].http://www.phoenlxtv.com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7年中国农村互联网调查报告[EB/OL].http://www.cnnic.com.cn/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om.cn/2008-01
    [1]所谓公民教育,是指国家或社会团体以一定的政治意识、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公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和训练,使公民正确认识自己国家与社会的主体身份,积极有效地参加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提高政治生活能力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
    [2]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尔-论教育[M],商务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1]刘文富.网络政治--网络社会与国家治理[M].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第270页
    [1]江源富.电子政务[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1]Vroom,V.H.& Yetton,P..Leadership and decision making[M].Pittsburgh: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1973,21-22转引自王建军、唐娟.论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2][美]塞缪尔·P·亨延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27页
    [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李斌.网络政治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美]塞缪尔·亨廷顿.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4]宁骚.公共政策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6][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7]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顾丽梅.信息社会的政府治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0]刘飞宇、王丛虎.多维视角下的行政信息公开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1]陈庆云、王明杰.电子政务行政与社会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2]曹荣相.解读数字鸿沟--技术殖民与社会分化[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罗依平.政府决策机制优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俞悦.试论信息化时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D].首都师范大学,2007
    [3]徐琪.网络公民参与的问题、对策及前景--基于芜湖市的经验[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4]金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李春茂.论中国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的制度完善[D].南昌大学,2006
    [6]王天笑.网络时代公民参与探悉[J].人大研究,2007(7)
    [7]智贤.Governance:现代“治道”新概念[A].刘军宁.市场逻辑与国家观念[C].北京:三联书店,1995
    [8]梁彩香.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9]李景鹏.政策制定的两个维度: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
    [10]童星、罗军.网络社会及其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挑战[J].南京大学学报,2001(5)
    [11]韩兆柱、王磊.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分析及对策[J].人大研究,2006(1)
    [12]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13]曹勇刚.中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及对策[J].现代情报,2004(11)
    [14]汪旭寅.电子政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6)
    [15]梁莹.公民参与网络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有效运行[J].公共管理学报,2005(4)
    [16]教军章.政府信息化对行政组织变革的六大影响[J].中国行政管理,2003(3)
    [17]叶英.互联网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双重影响及对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2)
    [18]李杰,吴永辉.我国决策模式剖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19]李玲玲.公共决策主体体系分析--基于三元整合理论的视角[J].理论探讨,2004(5)
    [20]伍颐园.政治参与的理论、行为模式及其有效性分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4)
    [21]网络民意:2007年两会网络调查[J].中国信息界,2007(Z1)
    [22]束顺民.西方政治参与研究述要[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3]薄贵利.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5)
    [24]李朝智.探索政府公共决策的多元化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5(4)
    [25]葛小荣.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基于政治控制的视角[J].行政论坛.2006(6)
    [26]池松军.公民参与的方式转变与政府的政策取向[J].理论月刊,2001(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