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专业学位的设置,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多样化、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学位制度。作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入口,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日益为世人所关注。本论文以公共管理硕士(MPA)为例,系统考察和分析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创立过程、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历史回顾,阐述了我国专业学位设置的背景和发展历程,对16种专业学位招生考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专业硕士招生考试的特点及共性问题。第二章是国际比较,以美国、法国、韩国、新加坡四个国家著名的MPA院校为例,对比分析其招生考试流程,总结国外MPA招生考试的成功经验。第三章介绍我国MPA招生考试制度。以国内两所著名大学为案例,分析其招生考试流程、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改革建议。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专业硕士招生考试改革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报考、初试、复试各环节提出MPA招生考试的改革建议。
     本论文认为,我国MPA招生考试改革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减少初试科目,以综合考试代替某些单科考试,或借鉴工程硕士GCT考试模式;考试内容上,应侧重于检验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查。二是加大复试权重,进一步扩大招生自主权。三是完善MPA招生考试的保障对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招生考试的监督体系,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MPA教育。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in the 90s of the 20th century has met the nee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diversity,senior professional talents. It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academic degree in our country. As the entrance of academic degree and graduate education, the examination of postgraduates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By studying the situation of MPA,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eatablishment of the examination of postgraduates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main features and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and then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This thes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the historical review. It states the setting background and develop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in China, analyses enrollment examination actuality of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and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and common problems in the examination of postgraduates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Chapter two is international comprasion. With four famous universities with MPA in US, France, South Korea and Singapore for example, it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ir enrollment examinations and summarizes their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MPA enrollment examinations. Chapter three introduces the MPA enrollment examination system in China. With the cases of two famous universities, it analyzes their enrollment examination process, features and problems. Chapter four is the suggestion for the reform.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it analyzes the relevant factors of the examination reform of postgraduates for professional master degree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registration, first examination and re- examination.
     The thesis holds that MPA enrollment examination reform in China should be carried out from three aspects. Firstly, the subjects in the examination should be reduced. Some mono-subjects should be insteaded by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It also can make GCT examination model for reference.The contents can focus on students’ablility for problem analysis and solution,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he test. Secondly, the re-examination should be valued, and further expand university enrollment autonomy. Thirdly, it should improve the protecting system for MPA enrollment examination. It’s necessary to provide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 to improve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Chinese characteristic MPA education for enrollment examination.
引文
1 关于印发《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专业学位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384.
     2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以 MBA、 MPA 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3 陈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其衍生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4 陈丽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系统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5 里曼曼.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6 孙永兴.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保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7 聂其苗. 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8 黄联平.中美 MPA 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9 上官剑. 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10 冯华. MBA 招生考试改革向综合素质看齐[N].中国教育报,2005 -11 -02 (10).
    11 沈岩,刘惠琴. 论工程硕士人才选拔方式的实践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9):21-24.
    12 周建民,宋丽.试论我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对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65-67.
    13 冯华.今年全国 MPA 报考人数创新高[N]. 中国教育报,2005-10-19(10).
    14 沈 勇. 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标准有效性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5):52-55.
    15 齐中英,郑海涛. 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生情况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1(9):13-15.
    16 陈光.我国 MPA 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005 年全国 MPA 教育研讨会综述与思考[J].2005,(4):24-27.
     17 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3.
    18转引自: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以 MBA、 MPA 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14 页.
    19转引自: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以 MBA、 MPA 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第 14 页.
    20谢桂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及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261.
    
    21 谢桂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及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258-260.
    22 谢桂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及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258-260.
    23 周远清 在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中国 MPA[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2-35.
    24 周远清 在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中国 MPA[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2-35.
    25 周远清.重视专业学位教育搞好 MPA 教育试点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1(10):17-18.
    26 周远清.重视专业学位教育搞好 MPA 教育试点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1(10):17-18.
    27 周远清.在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中国 MPA [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6.
     28 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
     29 周远清 在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中国 MPA[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4.
     30 关于印发《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专业学位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年:384.
    
    31刘芳.美国 MBA 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45.
    32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三大问题 , 中国考试在线,http://www.kao100.com ,2006-01-15.
    
    33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 MBA 入学考试改革答记者问,http://www.cer.net,2004-08-27.
    34 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环节的几点质疑.lawsee.yeah.net.
    35 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环节的几点质疑.lawsee.yeah.net.
     36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三大问题.中国考试在线,http://www.kao100.com,2006-01-15.
     37 国外 MPA 教育的历史回顾.中国 MPA[z].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63.
    
    38 国外 MPA 教育的历史回顾,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73,2005-11-01.
    39 国外 MPA 教育的历史回顾,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73,2005-11-01.
     40 国外 MPA 教育的历史回顾,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73,2005-11-01.
     41 国外 MPA 教育的历史回顾.中国 MPA[Z].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167-169.
    
    42 张修学.国外著名行政院校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237-239.
    43 张修学.国外著名行政院校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237-239.
    44 张修学.国外著名行政院校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237-239.
    45 张勇、任溶等. MPA 登陆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102.
     46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中国 MPA[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84-186.
    47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中国 MPA[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7.
    48 杨霂霏. MPA 教育:任重道远[N].中国人事报, 2005-01-14(6).
    49 关于设置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说明,全国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网站(1999-05) 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243.
    
    50向涛.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有着广阔发展前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2):68.
    51王子成,戴兰妹,钱杨.关于我国 MPA 招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2.(1):87.
    52张勇、任溶等. MPA 登陆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56
    53 张勇、任溶等. MPA 登陆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56.
    54 关于设置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说明全国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网站(1999-05) 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243.
    55 黄联平.中美 MPA 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年:22.
     56 今年全国 MPA 报考人数创新高[N].中国教育报,2005-10-19 (10).
    57 http://mpa.kaoyantj.com/mpadongtai/2004/07/17/438275E008FC6514.html 朱立言教授详解 2004 年MPA 招考政策实录,2004-07-17.
     58 http://mpa.kaoyantj.com/mpadongtai/2004/07/17/438275E008FC6514.html 朱立言教授详解 2004 年MPA 招考政策实录,2004-07-17.
    59 陈光.我国 MPA 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005 年全国教育研讨会综述与思考[J].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4):25-26.
     60 关于公布 2005 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结果排序的通知[Z].学位办[2006]32 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61 http://ggbg.cic.tsinghua.edu.cn/ggbg/detail.jsp?seq=426&boardid=10101,2006-07-03.
     62 沈勇.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标准有效性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5):52-55.
    
    63 蒋红,陈克清.试论我国 MPA 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81-82.
    64 蒋红,陈克清.试论我国 MPA 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81-82.
    65 段旻雯. MPA:希望更多的人报考你[N].中国教育报,2004-01-12(3).
    
    66 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60.
    67 潘懋元.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年:159-160.
     68 张亚群. 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249-252.
     69 周远清.在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中国 MPA [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36.
    70 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
     71 李小娟,孙恒.高校招生自主权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7.
    72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写. 中国 MPA[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年:38.
    
    73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教育研究,2002(12):80-84.
    74 张耀萍.高考形式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75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教育研究,2002(12):80-84.
     76 杨学为,廖平胜.考试社会学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195.
     77 张亚群.立足实际,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J].湖北招生考试,2006(8):7.
     78 罗兴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培养对策[J]. 高教论坛, 2006(1): 112-113.
     79 李素琴,陈娟.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特点及启示[J]. 中国高教研究,2005(2):40.
    80 周建民,宋 丽.试论我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对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65-67.
    81周建民,宋 丽.试论我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对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65-67.
    82 周建民,宋 丽.试论我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对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65-67.
     83 周建民,宋 丽.试论我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对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的启示[J]. 高等农业教育,2006(.1):65-67.
    84 蒋红,陈克清.试论我国 MPA 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81-82.
    
    85 刘万永.GCT 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探路[N].中国青年报,2003-08-11.(4).
    86 沈勇.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标准有效性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5):52-55.
     87 曹叔亮.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改革试探[J]. 扬州大学学报, 2006(3):22-24.
     88 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年:165.
     89 张文修副主任在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几个问题的看法[Z].刘惠琴,沈岩,雍翠菊《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20-21.
    90 吴湘玲,谢标.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J]. 行政与法,2006(1):54-56.
    91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年:155-166.
    92 http://mpa.kaoyantj.com/mpadongtai/2004/07/17/438275E008FC6514.html 朱立言教授详解 2004 年MPA 招考政策实录,2004-7-17.
    [1] 潘懋元.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文集[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7.
    [2]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亚群. 科举革废与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孙义燧.研究生教育辞典[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 秦惠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大辞典[C].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6] 廖平胜.考试学原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杨学为.廖平胜.考试社会学问题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谢桂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及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编.专业学位文件选编[Z].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0] 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写.中国 MPA[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1] 张勇,任溶,孙琦.MPA 登陆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12] 张修学.国外著名行政院校概览[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
    [13] 吴镇柔、陆叔云.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4] 陈振明.公共管理前沿[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15] 刘惠琴,沈岩,雍翠菊主编.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6] 周远清主编;谢桂华分册主编.20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7]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编.中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8] 李文星.公共管理硕士[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
    [19] 杨逢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探索[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论文集,2004.
    [20] 薛天祥. 研究生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1] 李盛兵.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2] 符娟明,迟恩莲.国外研究生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23] 刘晖,李军. 二十国研究生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4] 谢桂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实践及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5]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临床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临床能力考核.[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
    [26] 刘海峰,张亚群等.中国考试发展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7] 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 冯华.MBA 招生考试改革向综合素质看齐[N].中国教育报,2005 -11 -02 (10).
    [2] 冯华.今年全国 MPA 报考人数创新高[N]. 中国教育报,2005-10-19(10).
    [3] 杨霂霏. MPA 教育:任重道远[N].中国人事报, 2005-01-14(6).
    [4] 段旻雯. MPA:希望更多的人报考你[N].中国教育报,2004-01-12(3).
    [5] 刘万永.GCT 为研究生入学考试改革探路[N].中国青年报,2003-08-11.(4).
    [6] 焦新.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有重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4-08-28(2).
    [7] 焦新.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顺利举行[N].中国教育报,2005 -10-28(01).
    [8] 李丽萍,堵力. MBA 联考科目有望简化[N]. 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12-13(01).
    [9] 吴佳佳. MBA:不可不知的五项重大改革[N].经济日报,2004-09-06(10).
    [10] 杨婷. 2003 年 MBA 联考大纲公布[N].浙江经济报,2002-08-22(11).
    [11] 李直.中国 MBA 面临低龄化危机[N]. 浙江经济报,2002-12-02(01).
    [12] 穆忆南.中国商学院遭遇生源寒流[N].第一财经日报,2004-11-29(C05).
    [13] 曾平. 中国国有大学 MBA 教育走向何方[N].中国改革报,2005-01-07(08).
    [14] 李丽萍.明年法律硕士报考人数激增[N].中国青年报,2000-12-13(11).
    [15] 计科宪. “法律硕士”招生之忧[N].现代教育报,2004-01-07(06).
    [16] 储召生.教育硕士缘何遇冷[N].中国教育报,2000-08-02(02).
    [17] 陈 敏.宁大今年将招 30 名农业推广硕士生[N].教育信息报,2005-10-27(02).
    [18] 徐家良. 我国培养首批农业推广硕士[N].中国青年报,2001-05-09(01).
    [19] 铁铮.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开始招生[N].中国教育报,2005-09-21(09).
    [20] 徐丽红.会计专业硕士向你走来[N].中国财经报,2004-06-25(01).
    [21] 董川峰.工程硕士考试有重大改革[N].中华时报,2003-08-20(03).
    [22] 晓萱.专业硕士与普通硕士有何区别[N].中国教育报,2005-09-07(10).
    [23] 公务员在职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有哪些规定[N].中国人事报,2005-05-10(03).
    [24] 陈茹冰. 北京地区 MPA 招考趋于理性[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5-08-31(04).
    [25] 胡超玲. 聚焦中国 MPA[N].中国人事报,2005-06-14(02).
    [26] 陈丽华.全面解析 MPA[N].河北商报,2003-01-09(21).
    [27] 首届重点招公务员[N].海峡导报,2001-06-28(07).
    [28] 赵笛.中国 MPA 现状及趋势[N].青岛日报,2005-06-09(07).
    [29] 沈岩,刘惠琴. 论工程硕士人才选拔方式的实践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4(9):21-24.
    [30] 周建民,宋丽.试论我国工程硕士入学考试对全日制硕士入学考试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1):65-67.
    [31] 宋军.结合实际保证质量改革教育硕士招生管理办法[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1):76-78.
    [32] 沈 勇. 公共管理硕士(MPA)入学标准有效性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5(5):52-55.
    [33] 齐中英,郑海涛. 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生情况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 2001(9):13-15.
    [34] 陈光.我国MPA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005年全国MPA 教育研讨会综述与思考[J].2005,(4):24-27.
    [35] 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3.
    [36] 周远清. 重视专业学位教育搞好 MPA 教育试点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 ,2001(10):17-18.
    [37] 邓征. 从课程设置看美国 MPA 教育模式的启示[J].理论与实践 理论月刊, 2004 (6):85.
    [38] 陈 通,齐二石. MPA 教育:哈佛大学的实践及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184.
    [39] 向涛.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有着广阔发展前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1(2):68.
    [40] 王子成,戴兰妹,钱杨.关于我国 MPA 招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2.(1):87.
    [41] 蒋红,陈克清.试论我国 MPA 教育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81-82
    [42] 刘海峰.高考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教育研究,2002(12):80-84.
    [43] 蔡克勇.多样化—创办特色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走,2005.8
    [44] 李小娟,孙恒.高校招生自主权探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7.
    [45] 张亚群.立足实际,推进高校自主招生的多元化[J].湖北招生考试,2006(8):7
    [46] 罗兴录.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培养对策[J]. 高教论坛, 2006(1): 112-113.
    [47] 景刚,吴艳.对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人性化”改革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4(6):62-63.
    [48] 李素琴,陈娟.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2):37-40.
    [49] 江莹,龚岚.市场准入制度与研究生选拔[J].高等理科教育,2005(4):34-38.
    [50] 刘晓武,何静静等. 我国专业硕士学位发展障碍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科建设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1):63-65.
    [51] 雷曜,杨斌.中美商学院 MBA 招生工作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5):10-13.
    [52] 程国萍,黄烈安.中外 MBA 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0(2):109-110.
    [53] 王辉耀. 中国 MBA 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J].现代企业教育,2003(10):6-8
    [54] 崔冰.中国 MBA 回顾与展望[J].中外管理导报,2000(6):23-26.
    [55] 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进行了调整[J].当代教育论坛,2002(9):13.
    [56] 张新民.MBA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Enterprise Management,2005(10):47-48.
    [57] 周文辉.MBA 教育在中国[J].江苏高教,1998(3):64-66.
    [58] 钱旭潮,赵冰.MBA 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J].市场周刊,2005(4):4-6.
    [59] 工商管理硕士入学考试有重大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4(9):85-87.
    [60] 李维安.MBA 招考改革要向“托福”取经[J].经理人,第 115 期:92-94.
    [61] 鲁明泓 龚福祥.论美国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兼谈中国 MBA 考试改革 [J].它山之石,42-43.
    [62] 江小荃. 法律硕士教育的反思[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1):119-123.
    [63] 王琪,董玉庭.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及相关问题分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4):143-144.
    [64] 赵民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J]. 西北成人教育学,1999(4):38-39.
    [65] 张秀荣.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概况[J].2006(4):15-24.
    [66] 王昱.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问答[J].江苏教育,2002(6):42.
    [67] 李玉泉,符得团. 加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促进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J].常 州 工学 院 学 报 (社科版)2005(9):117-120.
    [68] 张瑞芳.教育硕士现状调查[J].中国教师,2006(4):14-15.
    [69] 石长地,白向宁.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三大落差[J].中国高等教育,2005(10):25-26.
    [70] 宋军.结合实际保证质量改革教育硕士招生管理办法[J].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3(1):76-78.
    [71] 王 秀 珍.论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意义[J].河西学院学报,2005(3):57-59.
    [72] 胡大雷.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J].广西高教研究,2000(1):20-21.
    [73] 沈 岩,刘惠琴等.论工程硕士人才选拔方式的实践创新[J]. 中国高教研,2004(9):21-24.
    [74] 曲永岗. 关于工程硕士招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江 苏 石 油 化 工 学 院 学 报,2002(4):54-56.
    [75] 肖酉,王寅坤.工程硕士招生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74-75.
    [76] 李春英.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和培养问题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4(3):40-41.
    [77] 张世红,刘亚琼等.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1):16-18.
    [78] 谢建华.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及授予学校确定[J].中国农技推广,2000(4):4.
    [79] 周留根,罗英姿.中国兽医专业学位简介[J].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2000(4):4.
    [80] 陈颖.南京艺术学院 2005 年艺术硕士(MFA)招生简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3):112.
    [81] 晋建华, 张永学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8):420-422.
    [82] 袁重胜,方传龙等. 积极开展 MPH 教育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2(6):553-554.
    [83] 高鸿雁,王云贵等.公共卫生硕士(MPH)质量保证体系初探[J]. 西北医学教育 ,2006(1):50-51.
    [84] 李文慧.我国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考试在 22 个单位试点[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4):258.
    [85] 江莹,袁桂华.国外 MPA 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4(6):15-17.
    [86] 顾建光. 国外 MPA 发展与办学特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1(7):17-18.
    [87] 武小刚.国外 MPA 教育发展及其借鉴[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70-72.
    [88] 张梦中,王 红.美国 MPA 与 MBA 学位比较研究[J].行政论坛,2002(7):75-81.
    [89] 王智慧.欧美 MPA 教育特点探析[J]. 云南教育 ,2002(12):80-83.
    [90] 季明明. 培养公共领域时代精英的摇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 MPA 教育(上) [J]. 中国行政管理,2001(11):24-29.
    [91] 季明明. 培养公共领域时代精英的摇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 MPA 教育(下) [J]. 中国行政管理,2001(12):36-42.
    [92] 王义保.中美 MPA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3(5):56-59.
    [93] 姚光业.中美公共管理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3):12-16.
    [94] 王子成,戴兰妹.关于我国 MPA 招生培养工作的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02.(1):87.
    [95] 朱立言.MPA:由来、对象与方法[J]. 成人高教学刊,2000 (4):22-25.
    [96] 王乐夫. 打造中国 MPA 教育的品牌[J].中国行政管理,2004(7):52-55.
    [97] 齐中英,郑海涛.公共管理硕士(MPA)考生情况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1(9):13-15.
    [98] 杨述厚.关于我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4(6):141-142.
    [99] 鼓励公务员在职攻读 MPA 专业学位[J].政策瞭望,2004(7):26.
    [100] 吴长春.论 MPA 教育对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的作用[J].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9-52.
    [101] 周江林,徐益军.我国发展 MPA 教育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1):1-4.
    [102] 朱立言.中国 MPA 的十大贡献[J].中国行政管理, 2003(11):70-72.
    [103] 丛丽华.中国启动 MPA 教育—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纪宝成教授[J].领导决策信息,2001(26):2-5.
    [104] 黄宝印.我国 MPA 教育的基本评估[J].中国行政管理 ,2003.(10):27-28.
    [105] 曹叔亮. 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改革试探[J]. 扬州大学学报, 2006(3):22-24.
    [106] 吴湘玲,谢标.我国公务员培训现状、问题与对策[J]. 行政与法,2006(1):54-56.
    [1]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以 MBA、 MPA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2] 陈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其衍生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3] 陈丽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系统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4] 里曼曼.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5] 孙永兴.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质量保障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6] 章达友 MBA 教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D]. 厦门大学,2000 年博士学位论文.
    [7] 聂其苗. 论我国法律硕士教育的现状与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8] 黄联平.中美 MPA 教育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9] 上官剑. 中美两国工程硕士教育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 年硕士学位论文.
    [10] 唐滢. 美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 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5:3
    [11] 张耀萍. 高考形式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4 年硕士学位论文.
    [12] 李立峰. 高考科目与内容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13] 刘芳.美国 MBA 教育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年:45.
    [1] 国务院学位办[2006]33 号通知(关于 2006 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580,2006-06-05.
    [2]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http://www.eol.cn,2006-06-12.
    [3]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三大问题 , 中国考试在线,http://www.kao100.com ,2006-01-15.
    [4]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 MBA 入学考试改革答记者问,http://www.cer.net 2004-08-27.
    [5] 法律硕士研究生招生环节的几点质疑.lawsee.yeah.net.
    [6] 法律硕士入学考试制度存在三大问题 , 中国考试在线,http://www.kao100.com, 2006-01-15.
    [7] http://www.ksg.harvard.edu/degreeprograms/MPAMC/program_home.htm.
    [8] http://www.maxwell.syr.edu/pa/mpaprogram.asp
    [9] http://www.wws.princeton.edu/acad-adm/requirements/mpa.html.
    [10] 法 国 国 立 行 政 学 院 . 全 国 公 共 管 理 硕 士 专 业 学 位 教 育 指 导 委 员 会 网站.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187,2005-09-07.
    [11] 韩国著名 MPA 院校简介.全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网站. 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191,2005-09-08.
    [12] 新加坡国立大学网 http://www.spp.nus.edu.sg/degree_prog_mpa.htm#mpaa,2006-09-29.
    [13] 新加坡国立大学网 http://www.spp.nus.edu.sg/degree_prog_2.htm .
    [14] 关于设置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说明,全国公共管理硕士 MPA 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网站(1999-05) 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1.asp?id=243.
    [15] http://mpa.kaoyantj.com/mpadongtai/2004/07/17/438275E008FC6514.html 朱立言教授详解 2004 年 MPA 招考政策实录,2004-07-17.
    [16] 关于公布2005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录取结果排序的通知[Z].学位办[2006]3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17] http://ggbg.cic.tsinghua.edu.cn/ggbg/detail.jsp?seq=426&boardid=10101,2006-07-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