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制度的完善是商标侵权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于保护商标权,制裁商标侵权行为人,维护商标权人合法利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对象——商标权、商标侵权行为、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做了深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尽一点微薄之力。
     商标侵权行为的对象是商标权,这是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商标权,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对注册商标依法所享有的权利。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商标权等于商标专用权。本文对这两个概念从内容和属性上作了区分,提出商标权与商标专用权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进而,详细论证商标权与传统物权、知识产权的不同之处,商标权客体的特殊性,商标权的具体内容和权利范围的限制,为下文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商标侵权行为是侵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益的行为。商标侵权行为不仅是侵害商标权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时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这是商标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质。同时,商标侵权行为的成立并不以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为前提,这是商标侵权行为与一般侵权行为的重大区别。商标侵权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表现形式,如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商标侵权行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出现了商标与域名的冲突等新情况。
     其次,是关于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理论。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突破了传统损害赔偿的功能,具有预防、回复两大功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在性质上属于补偿性损害赔偿,具体表现为回复权利人未受损害时之状态。对于商标侵权
    
    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问题,本文从过错推定原则是一独立的归责原则,过错推
    定原则在商标侵权损害赔偿领域的独特作用几个方面详细论证了商标侵权损害
    赔偿的归责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在归责原则的指导下,确立商标侵权损害
    赔偿责任的四大构成要件:行为、损害、因果关系、过错。
     最后,完善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我国关于商标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的立法存在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标准不明确等缺陷。在上述论证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以“被侵权人因侵权期间因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为确定损害赔偿数
    额的首要标准,并指出了具体的内容。同时,提出了法定赔偿制度的具体构想,
    即明确法定赔偿适用的对象为侵权行为对每件商标造成的损害,确定具体损害
    赔偿额时应考虑的具体因素和细化赔偿幅度,建立等级法定赔偿制度。介于驰
    名商标对于商标权人的重要意义,提出建立对驰名商标特殊的侵权损害赔偿制
    度,即适用无过错的归责原则制度,将被侵害商标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等作为确
    定损害赔偿额的首要考虑因素和可突破法定赔偿额“50万元”的上限。
The basic theories of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is a trademark infringement realm inside important to study with the concrete institutional and perfect one of the lessons, for protect the trademark power, sanctions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person, support the legal benefits in person in power in trademark has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text was main to do the thorough research to behavioral objects in infringements in trademarks power, trademarks infringements behavior, trademarks infringement indemnity, perfect our countries trademark infringements indemnity systems, realizes with the period perfect our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system, realize the institutional and social function in indemnity takes place with the basic purpose that suppress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The behavioral object in infringement in trademark is a trademark power, this is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system degree ?Trademark power, is a right to point the registration trademark owner to register the trademark possess by law. For long time, many scholars thinks that the trademark power is equal to the trademark appropriation power. This text to these two concepts is from the contents with belong to the sex ascended to make the distinction, putting forward the trademark power is the whole with trademark appropriation power and partial relation. Then, detailed argument trademark power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real right,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of a special for, trademark power, the concrete contents of the trademark power
    
    
    
    with the restrict of the right scope, composed to establish t for the continuation ?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is a behavior to violate others register the trademark rights.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is not only the behavior of the legal rights to violate the trademark power with the consumer, also is a kind of being to compete the behavior falsely, this is the behavioral and special kind in infringement in trademark.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establishes behaviorally and not with behavior the person is subjective to whether to exsit fault or not up for premise, this is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to distinct with behavioral graveness in general infringement.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has got the assorted manifestation in realistic life, if have not yet the permission that trademark register person, in the same kind of merchandise ising similar to perhaps merchandise usage with its register the trademark the homology perhaps the trademark that look like.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fast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continuous changes and improvements in science,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behavior no longer limits at the traditional manifestation, appearing the trademark and the new circumstance in etc. in clash of the area.
    The next in order, is a basic theories concerning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broke the fun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indemnity, having the prevention and replies two greatest function,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belongs to the in expiation of indemnity on the kind, expressing in a specific way for reply right the person is not damaged to harm the appearance of the hour. Return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return the matter of principle of, this text from fault predict outcome principle is a very much the principle of, the fault predicts outcome the principle in the aspects of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realm a few ly detailed argument
    th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returns the principle-fault predicts
    outcome the principle. Is next at the leading that return the principle of, the behavior of the establishment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duty, injure( not yet include physically the damage that result in),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 fault four greatest composings important item.
    
    
    
    Finally, perfect our country trademark infringement indemnity system. The concerning institutional l
引文
1、张序九主编:《商标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2、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2002年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修订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
    4、刘春田著:《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5、刘茂林著:《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法律出版社,1996年出版;
    6、戴建志、陈旭著:《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出版;
    7、黄晖著:《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
    8、徐玉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释义》,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出版;
    9、郭禾著:《知识产权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
    10、黄晖译:《法国知识产权法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出版;
    11、刘士国著:《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出版;
    12、郑成思著:《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出版;
    13、曾世雄著:《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4、王泽鉴著:《侵权行为法》(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15、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6、蒋志培著:《知识产权审判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17、王卫国著:《过错责任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出版;
    18、蒋志培著:《入世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9、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美]阿瑟R米勒 迈克尔H戴维斯著,周林 孙建红等译:(美国法学精选丛书)《知识产权法精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21、张今著:《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22、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出版;
    23、[日]纹谷畅男著:《商标法50讲》,法律出版社,1987年出版;
    24、曾陈明汝著:《商标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5、王利明著:《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26、王利明、杨立新著:《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出版;
    27、杨立新著:《侵权损害赔偿案件司法实务》,吉林出版社,1998年出版;
    28、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29、陈旭主编:《知识产权案例精选》,法律出版社,1999年出版;
    30、姜丹明主编:《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出版;
    31、《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小文库》编选组编:《商标权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
    32、汤宗瞬著:《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出版;
    33、张平著:《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出版社,2000年出版;
    34、徐开墅主编:《民商法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35、朱雅轩主编:《知识产权简明词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36、卜再元著:《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论与实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出版。
    1、蒋志培:《谈TRIPS协议第45条肯定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知识产权》1998年第40期;
    2、卢艳刚:《如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中华商标》1998年第2期;
    3、郑成思:《侵害知识产权的无过错责任》,《中国法学》1998年第1期;
    4、张保国:《对英国商标法中有关侵权条款的分析》,《中华商标》1997年第6期;
    5、程啸:《知识产权法若干基本问题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6、王春燕:《知识产权损害赔偿诌议》,《法学家》1996年第2期;
    7、李燕蓉:《商标案件审理:法院面临新问题》,《中华商标》2001年第6期;
    8、吴汉东:《关于知识产权基本制度的经济分析》,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6期;
    9、李顺德:《我国商标法再次修改之探讨》,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6期;
    10、郑成思:《对21世纪知识产权研究的展望》,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9年第12期;
    
    第12期;
    11、曾彤:《中美商标法比较研究》,《中华商标》2001年第6期;
    12、陈子龙:《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及司法裁量》,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3期;
    13、胡开忠:《著作权限制与反限制的法哲学基础研究》,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0年第3期;
    14、姜志刚:《法定赔偿制度的法律思考》,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7期;
    15、王艳丽:《论商标权的限制》,《当代法学》2002年第2期;
    16、张今:《论商标法上的限制》,《法商研究》1999年第3期;
    17、吴汉东:《试论知识产权的“物上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2期;
    18、郑成思:《独特的民法原理——民法、民诉法与知识产权研究》,《国际贸易》2001年第8期;
    19、黄发强:《商标资产的价值形成与量比》,《中华商标》2001年第4期;
    20、姚欢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归责原则研究》,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0期;
    21、郑成思:《关贸总协定中的我国知识产权程序条款与我国的立法》,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5年第6期;
    22、王春燕:《商标保护法律框架的比较研究》,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1年第10期;
    23、宋景:《专利侵权损害赔偿计算的逻辑体系》,摘自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www.chinalawinfo.com);
    24、言未果:《当前商标侵权现象探析(上、下)》,《中华商标》2001年第12期;
    25、程永顺:《从几起案例看商标司法保护的新发展》,《中华商标》2001年第12期;
    26、石慧荣:《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分类及其认定》,《现代法学》1998年第4期;
    27、朱丹:《侵犯知识产权法定赔偿金制度探讨》,《人民法院报》1998年第1期第8版;
    28、蒋达涛:《对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若干问题的再认识》,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89年第7期;
    29、阳东辉:《论网络著作认人身保护之利益平衡》,《当代法学》2002年第6期;
    30、蒋言斌、蒋美仕:《论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7年第10期;
    
    
    31、周林:《试论知识产权评估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年第6期;
    32、李先伟、陈怡:《无过错责任研究报告》,摘自中国民商法律信息网(www.civilaw.com.cn);
    33、杨和义:《中国现代商标法制百年史研究》,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6期;
    34、刘春田:《商标与商标权辨析》,摘自中国民商法律信息网(www.civilaw.com.cn);
    35、蒋志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认定与侵权责任构成》,摘自中国民商法律信息网(www.civilaw.com.cn);
    36、王泽鉴:《损害赔偿之归责原则》,《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37、吴汉东:《再论知识产权》,《知识产权》,1997年第1期;
    38、任英菊:《有关驰名商标域名纠纷问题探析》,摘自中国民商法律信息网(www.civilaw.com.cn);
    39、刘晓军:《商标淡化问题研究》,摘自中国民商法律信息网(www.civilaw.com.cn);
    40、曲三强:《传统财产权理论对知识产权观念之影响》,《中外法学》2002年第6期;
    41、李永明:《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研究》,《中国法学》2002年第5期;
    42、郑颖:《海峡两岸商标法比较研究》,《台湾法学研究学刊》,2002年的期;
    43、郑成思:《我国商标执法的15年及面临的新问题》,《中华商标》1998年第2期;
    44、李顺德:《TRIPS协议德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华商标》2000年第3期;
    45、黄晖:《中外商标立法德发展与比较》,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1卷;
    46、黄晖:《商标显著性对商标注册和保护的影响》,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研究第7卷;
    47、刘晓海:《对商标“反向假冒”的思考》,《中国专利与商标》1998年第4期;
    48、谢冬伟:《试论商标反向假冒》,《中华商标》1998年第3期;
    49、李顺德:《我国对名牌的有关法律保护》,《中华商标》1997年第2期;
    50、王令浚、杨伯华:《驰名商标的法律认定及其保护》,《中华商标》1997年第1期;
    51、胡杰:《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中华商标》1996年第1期;
    52、薛虹:《网上硝烟——域名争议的解决之道》,《中华商标》1998年第6期;
    53、薛虹:《因特网上的商标侵权》,《中华商标》1998年第5期;
    54、张今、高辰年:《略论商标的权利限制》,《中华商标》1998年第3期;
    55、李群英:《论商标独占使用权的法律保护》,《中华商标》1998年第6期;
    
    
    56、郑成思:《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国知识产权报》,1999年11月26日出版;
    57、朱鹰:《域名与商标的冲突及解决方法之初探》,摘自北京大学法律信息网(www.chinalawinfo.com);
    58、刘平、戚昌文:《论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法商研究》1998年第6期;
    59、景岗:《域名法律问题思考》,《法学家》,2000年第三期。;
    60、唐广良:《INTERNET域名及其有关问题》,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3卷第24页;
    61、邓炯:《规范域名抢注的国际立法新发展——ICANN<统一域名争端解决规则>评析》,《法律科学》,2001年第1期;
    62、李永明、张振杰:《知识产权权利竞和研究》,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2期;
    63、谢冬伟 译《德国商标和其他标志保护法(商标法)》,载于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3卷;
    64、[美]富兰克·奧普顿等著:《美国的商标和商标法》,陈中绳译,载于《政法论坛》1999年第1期;
    65、[美]苏珊·瑟拉德著:《美国联邦商标反淡化法的立法与实践》,张今译,载于《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4期;
    66、卢艳刚:《如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中华商标》1998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