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司收购的本质是公司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过程。上市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企业形态,是构建证券市场的最基本元素,由于证券市场特有的运作规则,使得上市公司收购与一般的公司收购行为具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收购严格的规制程序。综观各国针对证券市场的立法,对于上市公司收购的规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英国的《伦敦城市收购与合并守则》、美国的《威廉母斯法案》、香港的《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等法律可见上市公司收购行为在证券市场的重要地位。
     我国证券市场从建立之处至今经历了11个春秋的洗礼,上市公司收购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显示出方兴未艾的蓬勃趋势。但是立法的滞后影响着上市公司收购的规范运作,进而产生了一些严重侵犯证券市场投资者、践踏证券市场原则的行为。从国家证券监管机构到上市公司收购参与各方,最重要的是从上市公司的广大投资者层面考虑,如何合理、有效的规制上市公司收购已经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未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除序言外,主体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上市公司收购的概念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在阐述了从法律上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进行界定的必要性之后,通过对分析相关概念和总结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特征,对上市公司收购在法律上如何界定提出了作者的理解与定义。
     第二部分,对上市公司收购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首先,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体制性缺陷和特殊的国有股权管理体制,对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产生了根本的影响,使得收购方一方面在经济成本上易于取得上市公司控股权,但另一方面由于国有股权管理的特殊性,收购方在取得上市公司
    
    论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制·吴昊
    国有股权时在程序上遇到了障碍。其次,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发生的动因不同
    于话方经济学关于公司收购的动因理论,这也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
    缺陷造成的,并导致了收购过程中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与证券欺诈行为盛行,
    另外,收购上市公司后,利用“壳”资源进行低成本高收益的股权融资是收
    购方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最后,本章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方式的演变与创
    新进行了总结。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着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人为
    割裂,收购流通股的成本大大高过收购非流通股的成本,我国很少发生证券
    市场发达的国家大量发生的集中竞价收购,要约收购更是从来没有发生过。
    但是根据我国证券市场的特点,收购方式在协议收购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变
    异,股权托管、司法裁决转移控制权和间接收购等方式应运而生。
     第三部分,对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对上市公司收购规制的模式进行了比
    较分析。英、美等国家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异常分散,获得控制权需要在
    证券市场上大量聚集股票从而引起股票价格的异常波动,由于这种波动可能
    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和内幕交易而侵犯广大股东权益,要约收购因此而产生。
    在德国,由于以“万能银行”为标志的金融体系的存在,债权人银行往往是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持有高比例的股权,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分散度很小,控
    制权的转移大多以协议转让的方式进行,而日本为了公司的稳定鼓励公司之
    间相互持股,上市公司收购一般也以友好的协议收购方式进行。无论英、美
    的要约收购模式与德国、日本以协议收购为主的模式的差异有多大,可以得
    出一条不变的原则,即各国无不根据本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基本状况对
    上市公司收购进行极具针对性的立法。这也正式我国针对上市公司收购立法
    必须汲取的精髓和秉承的原则。
     第四部分,对我国上市公司收购如何进行规制进行了探讨。一方面,通
    过对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价格对比分析、对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股
    
    
    论中国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规制·昊昊
    东利益对比分析和对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收购立法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基
    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对我国《证券法》确立的上市公司收购规制模
    式在现实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提出了建议:首先要对上市公司收购形
    成完善的界定体系,将各种发生了控制权转移但目前法律无法规制的各类‘隐
    性”的上市公司收购行为纳入法律监管的范畴,因此建议未来立法中引入英
    国和香港地区一致行动人的概念,并明确控制权与投票权的概念。其次,针
    对协议收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建议建立提前警告体系,使投
    资者得到及时、充分、完整的信息。最后,针对要约收购在现有上市公司股
    权结构中无法发生提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建议,即扩大要约收购的豁免范围,
     等到非流通股进入流通领域、要约收购发生的条件具备时在予以规定。
引文
1.北京思源兼并与破产咨询事务所:《我国企业兼并与破产手册》,经济管理出版社1993年版
    2.田进 钱弘道主编 《兼并与收购》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
    3.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著 《交易致胜——上市公司并购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4.(日)奥村宏:《企业买收》岩波新书,1991
    5.《日本证券法律》 法律出版社1999年5月第一版
    6.《公司收购法律制度研究》 张舫/著 法律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7.万猛 刘毅/著 《英美证券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8年10月第一版
    8.官以德/著 《上市公司收购的法律透视》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2月 第一版
    9.郭琳广区沛达/著 《香港公司证券法》 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10.高如星 王敏详/著 《美国证券法》 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11.郭锋 王坚/著 《公司法修改纵横谈》 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12.《企鹅国际金融词典》 外文出版社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协议转让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证监发〖2001〗119号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8次会议通过 自2001年9月30日起施行)
    
    
    3.《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6月13日
    4.《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证监公司 字[2001]105号
    5.《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
    6.《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中国证监会上市监管部2002年3月
    7.《香港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香港立法局1986年颁布实施
    1. T.P.Lee, "Take over - The United Kingdom Experience", Take over,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Corporate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2. Corporation Law and Policy,--Materials and Problems, Third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4.
    3. R.C.Clark, Corporate Law,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86.pp.479
    4. Eddy Wymeersch, 'Problems of the Regulation of Takeover Bids in West Europe: A Comparative survey', European Takeover, Butterworths, 1992.
    5. Eddy Wymeersch,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Discussion in Some European States' Contemporary Issue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larendon Press,Oxford, Allen&Overy, 1993
    1.www.cninfo.com.cn 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网站
    2.www.cs.com.cn 中国证券报网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