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投资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目前,我国的企业资产重组正如火如荼,而投资银行这一新的行业在企业的资产重组中正发挥着作用,而且这一作用正在不断地凸现。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企业资产重组行为更加频繁。本文对投资银行在我国企业资产重组中作用的浅析论述,意在通过专家学者的斧正后,为企业改革尽一点理论上的微薄之力。通过论述,认识对投资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中所起的作用,并能够借助投资银行这一新的金融概念在企业资产重组中进行广泛的应用和发挥作用。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论。首先企业的资产重组,在我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中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而投资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在我国初步建立,但我国的金融市场尚欠发达,融资工具单一,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金融创新和市场融资还存在限制,投资银行起步较晚等。但是,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这个全新的领域逐渐显示出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资产重组,任重而道远。
     第二部分对投资银行的概念、功能及业务架构进行阐述。首先阐述了本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资产重组,通过对资产重组的剖析和对企业资产重组目的分析,弄清“企业重组”与“资产重组”是两个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概念,近而得出企业资产重组的含义。在对投资银行的概念叙述的同时,跟商业银行做了特征性的比较,从而得出投资银行所起的作用远比商业银行更为重要。对投资银行活动可以分成三个功能领域:基础业务、创意活动和辅助业务的列述,表明其在企业资产重组上的业务架构。同时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状况、作用做了简明的概述。
     第三部分就资产重组的表现形式及投资银行参与方式做了分析。这一部分以资产重组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即兼并、收购进行剖析,得出购并的三大类型:扩张型购并、调整型购并、控制权变更型购并。这三类组合而成不同的重组模式。在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资产重组方式中,主要列举四个方面:1、股权转让方式2、资产置换方式3、整体收购和受让方式4、二级市场并购方式。最后对购并的意义做出阐述:改善企业财务状况、增强市场占有率、业务多元化、剥离不良资产、增强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税务优惠等。
     第四部分主要谈投资银行在企业资产重组中的作用。首先阐述总的作用中,投资银行在实施重组策略、资本市场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债权债务的处理方面及发展大企业集团方面的作用。在具体的作用中,通过对非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所产生作用及相应案例分析,得出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资产重组所发挥作用的重要性。着重提出资本市场是投资银行对企业资产重组发挥作用的重要依托。因为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的方法之一即股权重组,就依赖于资本市场。
     第五部分相关案例分析。以中国华源集团重组上市的操作过程为例,该案例从企业概念定位、架构设计到股票的发行,充分体现了投资银行在资产重组中的作刚。另一例以钢运股份资产重组的操作技巧,首次引入独立财务顾问的概念,发挥了投资银行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投资银行在融资、管理、财务利方案设计、债务处理、操作程序等方面的优势。
     第六部分投资银行参与企业资产重组应注意的问题。在实践中虽然一些企业资产重组后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重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组时的目的不明确,舍本求末;
    
     重组中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会影响重组效果;重组后的整体整合如不彻底,将达不
     到预期口的;重组应注重时效法则。从而更加强调投资银行作为“专业人士”,应当
     帮助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明确资产重组的根本目的,以企业的盈利状况作为重组效果
     的评价标准,并对重组后的企业进行资产、人力、文化等多方面的整合,达到最佳配
     置,在资产重组中更好地体现时效法则。
     第七部分展望投资银行在我国企业资产重组中所起作用的前景。经过20年的改
     革开放与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起飞的基本条件。发展投资银行业,引入国
     际投资银行技术,不仅为中国改革起着椎动的作用,而巳也为中国加速经济建设步伐
     提供了国际与国内的金融支持。中国的投资银行业面临着最巨大的市场需求。只要抓
     住机遇,努力创新,投资银行业在中国的企业资产重组中,必将拥有辉煌的前景。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role investment bank plays in the asset restructuring in a transition economy.
    This paper consists of seven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on investment bank. How to deal with the assets, which are not in good conditions, is a serious problem for all kinds of firms and government. From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e know that som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necessary to keep things going on smoothly. Among th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nvestment bank is design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assets of firms, especially those bad ones. Unfortunately, the Chinese financial markets are still under developing. Government regulates the interest rates, and restricts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e, therefore investment bank is still an infant in the economy. Because it can help firms to solve asset restructuring problems, investment bank has been enjoying a high growth since the middle of 1990s. We believe firmly that the future of investment bank will be brilliant.
    In the second section first I put forth the concept of investment bank, then describe its functions and its business framework. After discussing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this paper-"assets restructuring", I analyze asset restructuring and enterprise restructuring, and conclude that they are two different but related concepts. In the end, I make it clear that what is the application of assets restructuring of enterprise. While discussing investment bank, we compare it with commercial banks, and conclude that investment bank has a more important role than commercial bank.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investment bank can be sort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preliminary sanctions,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auxiliary activities. At the end of this section I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us of investment bank in China.
    The third section of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orms of assets restructuring and the ways in which investment bank involves. There are three ways for enterprise to asset restructuring: expanding merging, adjusting merging and merging for control rights. In general, there are four ways by which the investment bank making cooperation with the firms whose assets need to rearranged. They are: (1) transferring the shares of an enterprise; (2) assets exchanging; (3) corporation takeover and merging; (4)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 the second-market. At the end of this section I summarize the functions of merging, which include: improving firm's financial situations; improving the market share; diversifying business; getting rid of bad assets; improving the competiveness of enterprise and reducing taxes, and so on.
    In the forth section, I discuss the roles of investment bank has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assets restructuring of enterprise. First I talk about the roles in general, such as what investment bank can do in carrying out strategies of rearrangement, functioning in capital markets, constructing modern institutions of firm, dealing with equity and debt, and in the constructing a group of enterprise. Then, I discuss the roles in detail. By comparing the roles played by Non-Listed company in stock exchange and Listed company in stock exchange, I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investment bank on the assets rearrangement. Also, I point out that the capital market is the base on which investment bank carry out its business. The reason is simple. One of the ways in which investment bank rearranges the assets is to rearrange the stock shares of specific company, and to do so: the investment bank has to rely on the capital market.
    The fifth section is case study. First 1 analyze a case on China Huayuan Group. By describing
    
    
    the process of China Huayuan Group becoming a public company, I discuss the process from the positioning of this group, business framework design till its stock shares issue, and demonstrate the roles of investment bank in asset rearrangement. Also, I introduce another case, about Gangyun Co., Lt. In this case I discuss the techniques of assets arrangement, and introduce
引文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江泽民十五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3、郭永清:《企业兼并与收购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王文立、宋文雷:《企业重组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5、陈东琪、李茂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陈共、周升业、吴晓求:《公司购并原理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胡舒立:《新金融时代》,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年版。
    9、王松奇:《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0、余永定等:《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小强:《产业重组,时不待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宋宁:《存量资源的再配置》,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3、侯书森、董小君编著《中国金融问题报告》,沈阳出版社,1998年版。
    14、周道炯、何林祥:《最新金融实用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年版。
    15、黄达、刘鸿儒、张肖主编《中国金融百科全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版。
    16、王开国:《中国企业产权交易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张邦辉、季文茹:《企业收购实务》,中国物价出版社,1995年版。
    19、赵炳贤:《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0、杨洁、辛志纯:《企业重组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1、熊海斌:《所有权与资本经营》,中国物价出版社,1997年版。
    22、陈立主编《现代金融大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3、陈维政、刘存绪:《资产重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4、王洛林、陈佳贵:《现代企业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5、黄速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26、王亚星:《市场经济国际惯例与规范实务》,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年版。
    27、黄少安:《产权经济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8、韩双林、马秀岩:《证券投资大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9、吴德庆、邓荣霖:《企业兼并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0、贝兴亚、陈益南:《企业发展10大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31、房汉廷:《现代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
    32、历以宁主编:《市场经济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33、何伟、魏杰:《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论改革》,北京出版社,1992年版。
    34、阎承宗:《企业兼并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35、《投资银行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作用》摘自《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课题报告》。《万通月刊》1998年第6期转载。
    36、唐建宇主编《国际经济活动惯例》,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
    37、孙双锐:《对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自《财贸经济》1996年第3期。
    38、江其务:《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的思考》摘自《财贸经济》1995年第4期。
    39、刘明:《重组成败看整合》,1998年6月8日《特区证券报》第3版。
    
    
    40、黄湘源:《重组应注重时效法则》,摘自《上海证券报》2000年6月9日第7版。
    41、林国春:《资产重组方式多》,摘自《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6日第6版。
    42、林国春:《重组存在的问题》,摘自《中国证券报》1999年4月7日第6版。
    43、朱伟一:《兼并收购在美国》,摘自《中国证券报》2001年6月5日第9版。
    44、李扬:《新经济是人的经济》,摘自《中国证券报》2000年6月1日第15版。
    45、聂祖荣、雷泽:《不资产证券化:投行业务新空间》,摘自《中国证券报》2000年11月15日第10版。
    46:许美征:《深化改革,完善资本市场》,摘自《中国证券报》1998年11月30日第9版。
    47、陈岩:《全球性兼并的冲击》,摘自《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6日第6版。
    48、柯小星:《上市公司购并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摘自《中国证券报》1999年3月27日第17版。
    49、李福祥:《国企重组战略选择》,摘自《中国证券报》1998年4月6日第11版。
    50、宫玉松:《资本市场:股权结构重组之依托》,摘自《上海证券报》1999年12月9日第7版。
    51、《关于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摘自《中国证券报》2001年12月14日第13版。
    52、《破解1.8万亿元不良资产难题》,摘自《海口晚报》2001年11月2日第4版。
    53、胡鞍纲:《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摘自《青岛日报》1998年8月15日第8版。
    54、戴相龙:《当前金融理论研究的几个重大课题》,摘自在金融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5、“中国上市公司的回顾与评价”课题组,《公司重组在创新中发展》。
    56、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沪深股票市场公司重组绩效实证研究》。
    57、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0 年秋季报告》。
    58、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中国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课题组:《中国资产证券化从何处入手》。
    59、田源:《中国企业产权转让》,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60、李扬:《中国金融改革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1、李扬、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62、弗兰克.莫迪格连尼:《金融市场与机构》,摘自《万通月刊》1999年第2期。
    63、(美)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12版,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64、(美)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65、(英)张伯伦:《竞争与垄断》,商务印书馆,1989年,中文版。
    66、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中文版。
    67、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与馆,1996年,中文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