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建国初期牡丹江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以食为天,农业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个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的绵延,一方面需要创造出更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出更合理的方式去配置资源,因此,只要地球还在旋转,对于农业研究的脚步就不能停止。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领导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仅在实践上把中华民族带上了一条通过社会主义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而且在理论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通过农业合作化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到公有转变的理论。本文以牡丹江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一个地区为中心,既可以保持案例叙述的完整性,突出地方农业合作化的特点,又可以通过微观分析作为突破点,进一步地挖掘其背后深刻的体制因素,从而透视整个农业合作化运动。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合作社的诞生与发展,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和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对合作社的构想和实践;第二章主要内容是土改后的牡丹江农村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变化和生产中面临的困难为组织变工搭具提供了背景和条件,互助组的组建过程,它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由临时搭具、季节组到常年组的发展,互助组的巩固扩大和提高;第三章主要内容是初级社的建立、它的分配原则、经营方式和相关规定,初级社逐级试办、分批发展的过程,初级社存在的问题、整顿与加快发展的情况;第四章主要介绍高级社的兴起,高级社的组织管理章程,高级社的发展高潮,高级社出现的新问题与整顿,以及农村社会主义大辩论;第五章主要介绍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乡村社会的影响,土地关系的变迁,乡村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与农、城与乡的新关系。最后总结牡丹江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启示。因此,重新审视建国初期牡丹江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利于更好地引导新时期新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利于地调整和制定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方向,有利于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关于农业合作社的理论。
Agriculture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resources arelimited, and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unlimited, if you want to use limitedresources to satisfy unlimited human stretches, need to create more resources on the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also need to find out a more reasonable way to configureresources, therefore, as long as the earth's rotation, for can't stop the footsteps ofagricultural research. Mov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party of China led by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movement, not only on the practiceof the Chinese nation with a by the path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vival of socialism, andin theory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the Marxism-Leninism about socialisttransformation through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move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production data from private to public transformation theory. This paper as the mainobject of study in Mudanjiang area, in a region as the center, can maintain the integrityof case description,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andmicroscopic analysis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further mining factors behindthe profound system, thus perspective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movement. Thebirth of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ooperative and development, andthe rest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Soviet union and other socialist countriescooperativ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as well as the communist partyof China about the concept of the cooperatives and practi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main content after the land reform of Mudanjiang change of rural political, economic,military and difficulties in production for organization provides background andconditions, and forming process of peer support,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problems, and by a makeshift seas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to group all theyear round, the consolidation of peer support to expand and improve; The third chapteris the main content of elementary 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itsallocation, mode of operation and related regulations, elementary agriculturalproducers' cooperative pilot step by step, the partial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lementary agricultural producers' cooperative, consolidationan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the rise of Senior agency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s, the developmentof Senior agency orgasm, Senior agency new problems and rectification, and the ruralsocialist debate;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griculturalcooperative movement of rural society, the changes of land relations, the establishmentof the rural management system,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township, city, and newrelationships. Finally summarizes the features of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movement in Mudanjiang and bring enlightenment. Therefore, to re-examineMudanjiang region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movement, is conducive to better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cooperatives in the new period, to adjust and develop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objectives, development path,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helpful to enrich and developMarxism-Leninism theory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
引文
①吕青芹、张林、韩星编著《国外的农业合作社》,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4页。
    ②孔祥智、金洪云、史冰清等著《国外农业合作社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年版,第58、59页。
    ①王玉梅著《农民专业合作社之法理探究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①张广翔、袁丽丽《19世纪40年代—20世纪初俄国合作社思想和实践》,《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第6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7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8-499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5页。
    ①《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8页。
    ②《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9页。
    ③《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0页。
    ①粟迎春著《斯大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页。
    ②徐天新著《平等、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页。
    ③《斯大林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37页。
    ①《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55-156页。
    ②《斯大林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39-140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4页。
    ④顾海良主编《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52页。
    ①毛泽东著《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42页。
    ②王贵宸编著《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3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3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935页。
    ①邢乐勤著《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②史敬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005页。
    ③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48、49页。
    ①刘卫民著《中国模式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166页。
    ②刘卫民著《中国模式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页。
    ③刘卫民著《中国模式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168页。
    ④刘卫民著《中国模式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167页。
    ⑤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31页。
    ①欧阳雪梅著《毛泽东刘少奇强国富民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版,第57页。
    ②欧阳雪梅著《毛泽东刘少奇强国富民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版,第57页。
    ③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98页。
    ①国家农委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5页。
    ②编辑室《长治市农业合作史1941-1994》,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2页。
    ③黄道霞等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④李占才著《当代中国经济思想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页。
    ①高化民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46页。
    ②金春明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①杜润生《忆50年代初期我与毛泽东主席的几次会面》: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缅怀毛泽东》(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页。
    ②陈大斌著《从合作化到公社化——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89页。
    ③陈大斌著《从合作化到公社化——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第89-90页。
    ①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9-40页。
    ②罗平汉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3-154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19.5-2009.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第175页。
    ④黄道霞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0-11页。
    ②武力著《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中国工人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③刘崇文、陈绍畴主编《刘少奇年谱》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334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59-160页。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国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65-170页。
    ⑥罗平汉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68页。
    ②李光远、马镔著《论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红旗出版社1984年版,第56页。
    ①中共牡丹江市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牡丹江市土地改革运动专辑》,中共牡丹江市委党史研究室1992年版,第5页。
    ③刘天礼、孙鹏组编《红色歌曲精选》,金盾出版社2011年版,第189-190页。
    ①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19页。
    ③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0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4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57页。
    ①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①《中共牡丹江地委发出进一步推动生产运动的指示》,《牡丹江日报》1947年5月21日。
    ②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
    ①吴忠刚,男,82岁,林口县余庆村人,当过生产队长,有三儿二女。依据笔者下乡采访整理。
    ②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1页。
    ③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3页。
    ④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2页。
    ⑤孙继东《略论黑龙江人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特点》,《龙江党史》1994年第12期。
    ①何显斌著《歌醒神州:革命歌声中得中国共产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5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5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5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58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5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58页。
    ③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37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5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5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6页。
    ①《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903-904页。
    ①《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②《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③《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①《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②《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①《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59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7页。
    ①《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①《南穆棱县政府切实检查指导打好群众变工互助基础》,《牡丹江日报》1947年5月24日。
    ②《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③《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④《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⑤《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⑥《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①《宁安县上马河村通过六种搭具形式组织起来》,《牡丹江日报》1947年4月9日。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6页。
    ②《南穆棱县政府切实检查指导打好群众变工互助基础》,《牡丹江日报》1947年5月24日。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7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7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7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9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9页。
    ③《沙虎村是怎样把牛具组提高一步的》,《松江日报》1952年4月11日。
    ①《沙虎村是怎样把牛具组提高一步的》,《松江日报》1952年4月11日。
    ②《沙虎村是怎样把牛具组提高一步的》,《松江日报》1952年4月11日。
    ③《沙虎村是怎样把牛具组提高一步的》,《松江日报》1952年4月11日。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3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9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55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9页。
    ①《中共密山县委关于解决农民思想提高生产情绪的几点意见》,《松江建设》1951年2月9日。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8页。
    ③《向阳村互助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松江建设》1952年3月。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8页。
    ⑤《中共密山县委关于解决农民思想提高生产情绪的几点意见》,《松江建设》1951年2月9日。
    ⑥《对发展巩固大型组的几点意见》,《松江日报》1952年4月17日。
    ①《金俊熙互助组完成夏锄丰产计划的经验》,《松江日报》1951年9月19日。
    ②《对发展巩固大型组的几点意见》,《松江日报》1952年4月17日。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39页。
    ④《向阳村互助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松江建设》1952年3月。
    ①《金俊熙互助组完成夏锄丰产计划的经验》,《松江日报》1951年9月19日。
    ②《向阳村互助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松江建设》1952年3月。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8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0页。
    ⑤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904页。
    ①《对发展巩固大型组的几点意见》,《松江日报》1952年4月17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8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9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9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699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0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1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1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1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1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0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0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0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2页。
    ①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105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1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49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4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0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3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7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3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3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8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3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8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3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3页
    ②《穆棱县委书记张毓增检查二区福生村常胜农业社生产情况》,《牡丹江日报》1952年5月18日。
    ③《穆棱县委书记张毓增检查二区福生村常胜农业社生产情况》,《牡丹江日报》1952年5月18日。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44页
    ⑤《穆棱县委书记张毓增检查二区福生村常胜农业社生产情况》,《牡丹江日报》1952年5月18日。
    ⑥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8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8页。
    ②《穆棱县为书记张毓增检查二区福生村常胜农业社生产情况的报告》,《牡丹江日报》1952年5月18日。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3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0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2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4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4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4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1页。
    ④短期定额包工制即社管委会以中等劳动力为标准定出各种农活的定酬工分,包给生产队(组),队再根据实际情况执行,超额归队,缺工不补;常年承包制即将农具、土地、牲畜、劳力固定给队(组),定出土地的常年产量和用工量,包给队(组)。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5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1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1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5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1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7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35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2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4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4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4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7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5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8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5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5页。
    ③侯国臣,男,84岁,林口奎山村人,当过支部书记。该内容根据笔者下乡采访整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201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7页。
    ①《中共东宁县关于1954年新社建立老社巩固提高的工作总结》1954年3月12日,牡丹江市档案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中共中央党校出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8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9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5页。
    ①《中共东宁县关于1954年新社建立老社巩固提高的工作总结》1954年3月12日,牡丹江市档案局。
    ②翟昌明著《回首建国初:从新民主主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回顾与思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版,第
    43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60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9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0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79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0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6页。
    ①周鸿主编《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第一卷(1949-1956),红旗出版社1994年版,第81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49-1957)》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页。
    ①《团山子村集体农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松江日报》1952年8月21日。
    ②《团山子村集体农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松江日报》1952年8月21日。
    ①《团山子村集体农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松江日报》1952年8月21日。
    ①《团山子村集体农庄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松江日报》1952年8月21日。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09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1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2页。金额为第一套人民币。
    ①《团山子集体农庄关于组织管理中问题的决议》(1952年),牡丹江市档案局。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6页。
    ③《团山子集体农庄关于组织管理中问题的决议》(1952年),牡丹江市档案局。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2页。
    ①《团山子集体农庄关于组织管理中问题的决议》(1952年),牡丹江市档案局。
    ①黄道霞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②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235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0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1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2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4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7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1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1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5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8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5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5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8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5页。
    ②罗平汉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7-318页。
    ①于建嵘主编《中国农民问题研究资料汇编》第二卷1949-2007,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307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2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2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3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3页。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3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6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6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7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9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9页。
    ③三包即包工、包产、包财务;四固定即固定劳动、土地、耕畜、农具。
    ④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9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50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9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9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66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4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14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8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51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8页。
    ②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51页。
    ③石贵儒,男,86岁,宁安县福荣村人,当过生产队长、书记、村长。该内容根据笔者下乡采访整理。
    ①张国宏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9页。
    ②戎文佐著《所有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改革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③王春光著《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经济体制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5页。
    ③《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1页。
    ①史敬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13-314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档案馆编《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经济体制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76页。
    ③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组编《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合作资料汇编(1949—1952)》(上),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24页。
    ①郑有贵编著《目标与途径:中国共产党“三农”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页。
    ②高化民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287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选编(1955—1957)》(农业卷),中国货物价出版社1998年版,第1142-1143页。
    ④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办公室资料组《农业合作化第一年廿五个省(区、市)农业生产合作社典型调查》,农业出版社1959年版,第14页。
    ⑤《国家统计局关于1956年度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1957年8月1日,《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
    17期。
    ①于建嵘《近代中国地方权力结构的变迁》,《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0年8月。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04页。
    ②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办公室资料组《农业合作化第一年廿五个省(区、市)农业生产合作社典型调查》,农业出版社1959年版,第7页。
    ①陈吉元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86页。
    ②邓子恢《邓子恢同志在青年团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国青年》1954年第17期。
    ③季根章主编《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和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页
    ④季根章主编《乡镇机构改革探索——背景、趋势和对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6页
    ①金观涛、刘青峰著《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第371-372页。
    ②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277页。
    ①金春明著《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1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39-40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256页。
    ④毛泽东著《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4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0页。
    ①刘国新著:《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第7页。
    ②刘国新著:《大业宏图:1954年的中国》,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
    ①《陈云文选》(1949—1956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②《陈云文选》(1949—1956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9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汇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汇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9页。
    ②高化民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组编《老一代革命家论党史与党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①《中共牡丹江地委<农村整风简报>第10期》(1957年11月3日),牡丹江市档案局。
    ②吴忠刚,男,82岁,林口县余庆村人,当过生产队长,有三儿二女。该内容根据笔者下乡采访整理。
    ③费孝通著《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5页。
    ①《在春耕竞赛基础上广泛开展夏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摘自《松江日报》1952年5月31日。
    ②熊培云著《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新星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第31页。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68页。
    ④张士燮编《社员都是向阳花》,选自《革命歌曲歌词一百首》,上海文化出版社1965年版,31-32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20页。
    ①《在春耕竞赛基础上广泛地开展夏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摘自《松江日报》1952年5月31日。
    ②《宁安四区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是怎样开展起来的?》,摘自《松江日报》1952年6月2日。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1页。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20页。
    ②《海林县委副书记于鲜麟同志检查五区工作中发现的几个问题》,《松江建设》1952年5月2日。
    ③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848页。
    ④《中共牡丹江地委对认真做好收益分配工作的几点意见》1956年9月20日,牡丹江市档案局。
    ①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版,第789页。
    ②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页。
    1、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农业经济组编《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农业生产合作资料汇编(1949—1952)》上下册,科学出版社1957年6月。
    2、史敬棠、张凛、周清和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上、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57年12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编《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1949—1957),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10月。
    4、黄道霞、余展、王西玉主编《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3月。
    5、编委会编《黑龙江农业合作史》,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9月。
    6、编委会编《牡丹江市农业合作化史料集(1947—1987)》,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1988年8月。
    7、牡丹江市志编审委员会编纂《牡丹江市志》(上、中、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4月。
    1、《中国农报》
    2、《人民日报》
    3、《黑龙江日报》
    4、《牡丹江日报》
    5、《松江建设》
    6、《松江日报》
    1、林蕴辉著《凯歌行进的时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2、王耕今著《农村三十年》,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
    3、陈明显、张恒等编《新中国四十年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
    4、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5、胡绳著《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
    6、林毅夫著《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三联出版社1991年。
    7、莫里斯·梅斯纳著《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8、陈吉元著《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
    9、温锐著《理想·历史·现实——毛泽东与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
    10、高化民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
    11、杜润生主编《当代中国的农业合作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12、李立志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13、秦晖著《农民中国:历史反思与现实选择》,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邢乐勤著《20世50年代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
    15、罗平汉著《农业合作化运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16、蒋伯英著《邓子恢与中国农村变革》,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17、傅晨著《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与制度变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
    18、叶扬兵著《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6月。
    19、谢双明著《马克思主义东方农民问题理论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0、毋俊芝著《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1、姬丽萍、闫夏:《20年来国内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研究》,《史学月刊》2009年第7期。
    2、李曙新:《50年代前期围绕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党内争论及其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9月第35卷第5期。
    3、王真:《50年代中期我国对苏联建设模式的突破》,《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2期。
    4、罗平汉:《“小脚女人”——毛泽东对邓子恢的批判》,《文史精华》2006年5月。
    5、田锡全:《1953年粮食危机与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9月第39卷第5期。
    6、郑艳凤:《1949~1956年我国农村阶级阶层的变迁》,《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
    7、高化民:《邓子恢对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深邃见解》,《教学与研究》1987年4月。
    8、顾晓静:《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步伐加快原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第4期。
    9、佘君:《近十年来关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研究综述》,《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年1月第20卷第1期。
    10、王先胜:《论农业合作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区别》,《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986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报刊资料选汇》1987年1月。
    11、夏振坤:《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华中农学院学报》1956年9月。
    12、光梅红:《建国初期的农民社会心态分析——以爱国丰产运动为例》,《社会科学论坛》2009年2月(下)。
    13、何友良:《建国初期毛泽东的农村农民思想述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3期。
    14、柳定华:《关于农业合作化理论的探讨》,《学术交流》1985年第1期。
    15、陈方南:《20世纪50年代初国共两党农村土地改革政策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2期。
    16、孙瑞生:《从我的家乡看办社》,《炎黄春秋》2004年第4期。
    17、叶扬兵:《美好的远景和过高的预期——农业合作化高潮形成的原因之一》,《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1月。
    18、孟富国:《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农民心理分析》,《沧桑》2008年2月。
    19、高化民:《农业合作化的成功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
    20、叶扬兵:《农业合作化高潮前短暂的整顿和有限的控制》,《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1、朱智宾:《农业合作化迅速完成的农民心理分析》,《世纪桥》2003年第3期。
    22、佘君、丁桂平:《农业合作化运动必然性问题再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第2期。
    23、汪青松:《农业合作化运动评价的新视角》,《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第5期。
    24、叶扬兵:《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
    25、沙健孙:《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经验》,《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10月。
    26、江红英、黄美珠:《毛泽东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四川党史》2002年第3期。
    27、邱济舟、禹永植、王玲:《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失误》,《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
    28、杜金涛:《建国初期党内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争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1月。
    29、秦宏毅:《毛泽东与刘少奇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认识的差异》,《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7期。
    30、高峻:《毛泽东与邓子恢关于农业合作化思想的分歧及其原因探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31、殷倩、刘忠锋:《二十世纪50年代初中国走农业合作化道路的缘由》,《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4月。
    32、滕方伟、龚浩亮:《浅析建国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及启示》,《党史博采》2009年6月。
    33、陈文新、李中、甘修成:《试论1949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3月。
    34、班建新、郑惠英:《试论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的富农政策》,《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5、李建忠:《是主观选择还是历史必然——20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动因的再认识》,《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36、黄耿阳陈益元:《统购统销与农村社会重构——以1953~1957年湖南省醴陵县为研究个案》,《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
    37、柯安亭:《我所经历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粤海风》2009年第3期。
    38、沈宗武:《新中国模仿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表现和结果》,《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3月。
    39、纪能文、张步先:《新中国农业合作化进程中的分配制度变迁及其政治含义》,《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月。
    40、韩芸:《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2月。
    41、龚鹏、涂雪峰:《中苏合作化道路之比较——兼论刘少奇的农业合作化理论》,《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月。
    42、沈志华:《周恩来与1956年的反冒进——记中共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方针的一场争论》,《史林》2009年1月。
    43、马句:《北京市农业合作化从稳步前进到迅猛发展的转变》,《北京党史》2006年3月。
    44、朱蓉蓉、王玉贵:《“国家帮助”与我国的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月。
    45、满永、葛玲:《“亲不亲阶级分”:1950年代初社会关系变革研究——以乡村社会为背景的分析》,《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2期。
    46、张海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包产到户合法地位缺失的多维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1月。
    47、李占才:《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思潮》,《安徽史学》2003年第3期。
    48、陈廷煊:《1953—1957年农村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49、叶扬兵:《1956一1957年合作化高潮后的农民退社风潮》,《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50、刘金海:《从农村合作化运动看国家构造中的集体及集体产权》,《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年11月。
    51、王新华、任军利:《从农业现代化看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52、郑建敏、柳敏和、曹锦锦:《从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的演变看党执政能力的提高》,《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9月。
    53、朱仁祥:《正确认识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李心合同志商榷及其他》,《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9期。
    54、[美]刘瑜著罗嗣亮译:《为何如此热情高涨?——政治动员和中国的农业集体化》,《现代哲学》2005年5月。
    55、江红英:《试析土改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及道路选择》,《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6期。
    56、苏少之:《新中国土地改革后新富农产生的规模与分布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1月。
    57、张北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决策问题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58、温小雁:《对农业合作化速度过快原因的分析》,《历史教学》2000年第7期。
    59、赵增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第一次反冒进的再认识》,《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第2期。
    60、赵德馨、苏少之:《两种思路的碰撞与历史的沉思——1950~1952年关于农业合作化目标模式的选择》,《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
    61、武力:《过犹不及的艰难选择——论1949~1998年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选择》,《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2期。
    62、庞松、苏少之:《历史转变中的新富农党员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1期。
    63、李巧宁:《农业合作社与农民心态》,《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64、陈定洋:《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行动逻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农业考古》2007年3月。
    65、武力:《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合作社经济效益剖析》,《中国经济史研究》1992年第4期。
    66、罗平汉:《一九五五年统购统销中的粮食“三定”工作》,《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5期。
    67、谢毅:《1955年下半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什么加快进行?》,《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10月。
    68、董国强:《试论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若干失误》,《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6年第4期。
    69、徐国普:《毛泽东与刘少奇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分歧》,《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2月。
    70、张北根:《斯大林、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比较》,《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71、刘宝联:《才溪乡的农业互助合作》,《党史研究与教学》1992年第5期。
    72、刘洪升胡克夫:《河北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年5月。
    73、郭晓燕:《京郊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冒进偏向与纠偏努力》,《北京党史》2008年5月。
    74、刘红红:《永济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沧桑》2006年5月。
    75、张晓玲《新中农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心态分析(1952-1956)》,《历史教学》2010年第8期。
    76、李昌寅:《试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党对中农政策的变化》,《党史研究与教学》1988年第4期。
    77、邵建光:《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阶级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年第6期;
    78、杨娜:《浅析建国初期中国农民阶级的社会分化》,《探索》2004年第2期;
    79、吴长清、蔡抗衡:《作为统战对象的中农——评湖南农业合作化运动》,《株洲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5月;
    1、曾世逸:《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体系内容及缺失》,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佘君:《农业合作化运动若干理论问题的再思考》,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3、靳道亮:《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述论》,河南大学2001年。
    4、彭玉梅:《评析建国初农业合作化运动》,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宿秀娟:《山东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山东大学2006年。
    6、吴德慧:《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研究》,中央党校2008年。
    7、张琴:《邓子恢农业合作化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孙露:《五十年代初毛泽东、刘少奇农业合作化思想之比较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陈静:《毛泽东新中国发展道路思想研究》,武汉大学2005年
    10、法琳萍:《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11、王俊斌:《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以山西保德县为中心》,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