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大众传播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郊团场的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的特殊经济社会组织,在维护新疆稳定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一个特殊社会环境下的媒介环境呈现怎样的状态?大众传播媒介与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有怎样的关系?
     本论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144团的媒介环境及当地居民的媒介接触状况作了深入调查,进而了解了其信息需求及满足程度。通过对数据分析并结合访谈资料发现:大众传播一方面丰富了团场居民的社会文化生活,给团场农工带来了外面世界的信息,对他们了解重大的新闻事件及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很大帮助,大众传播媒介逐渐成为团场居民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它的依赖性日渐强化。
     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给团场居民带来的帮助又是有限的,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与团场受众的信息需求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错位,媒体提供的许多信息实用性差,不符合团场的实际情况,有些报道语言生硬、套话过多,不符合团场农工的接受心理等;总之,团场受众的信息需求只能得到较低程度的满足,这又直接导致了团场受众对大众传媒目前的表现评价不高。
     论文最后提出从加强媒体自身建设;发展教育,提高团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开展媒介教育,提高团场人的媒介素养这三方面来着手改善兵团团场目前的媒介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应该起到的作用。
Xinjiang Production & Construction Group,as performing the tasks to reclaim and guard the frontier,is a especial economic and social organization.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injiang.How are the media circumstances in this especial group?How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ss media and the local audience?
     Through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case interview,the author have investigated the media contacting and the media circumstances of 144Tuan,and have found out the audiences'information demand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By means of analyzing the main datas,a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that on one hand mass communication enriched people's whole life by taking in various information;and mass media has been an important makeup in people's life.
     On the other hand,the media agenda setting is not practical,audiences' information demands cann't be satisfied complet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dia circumstances,there are three measures to adopt.First, our mass media should be dedicated to cultivating its own modern idea,trying to find out the resonance and establish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udience and the media.Secondly,we should develop education to improve audiences'culture level.Finally,develop media education to enforce media literacy of audience.
     Thus our media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XJPCG.
引文
1 李福生主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第16页。
    2 陈崇山、弭秀玲主编《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出版社1989年出版,第279-307页。
    3 丁志主编《一四四团场志》,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版,第34页。
    4 同上,第42页。
    5 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97页。
    6 丁未《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7 张国良著《现代大众传播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8页。
    8 丁未著《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6页。
    9 丁未著《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
    10 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页。
    11 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页。
    12[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页。
    13 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3页。
    14 郑欣《媒介使用动机与文化消费》,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15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16页。
    16[美]韦尔伯·施拉姆著,金燕宁译《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第47、134页。
    17[美]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26页。
    18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57页。
    19 斯蒂文·小约翰著《传播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00页。
    20 高丹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农民教育中的功能》,载《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21 谭华《大众传播与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构》,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22 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6页。
    23 陈彤旭《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与青少年发展》,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24[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著《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3页。
    25 崔保国著《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26 刘行芳《依靠制度保障农民信息需求》,载《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27 丁未著《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7页。
    28 蒋莉《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载《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29 卜卫《媒介与性别》,“媒介教育初论”部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0 丁未著《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页。
    1、[美]威尔伯·施拉姆著,金燕宁等译《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2、斯蒂文·小约翰著《传播理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张国良主编《新闻媒介与社会》,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
    4、竹内郁郎编、张国良译《大众传播社会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张国良主编《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张国良著《现代大众传播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丁未著《社会结构与媒介效果——“知沟”现象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陈崇山、孙五三主编《媒介·人·现代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9、方晓红著《大众传媒与农村》,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11月第1版。
    10、裘正义《大众传播与中国乡村发展》,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年3月版。
    11、张宇丹主编《传播与民族发展》,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2、丹尼斯·麦奎尔著,刘燕南等译《受众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河北大学新闻学院编《解读受众:观点、方法与市场》,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14、陈崇山、弭秀玲编著《中国传播效果透视》,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出版。
    15、谢咏才、李红艳主编《中国乡村传播学》,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16、崔保国著《信息社会的理论与模式》,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7、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等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
    18、[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与政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19、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21、[美]艾尔·巴比著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22、袁方主编、王汉生副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蔡建平等编著《数据统计与分析——SPSS应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美]埃弗里特·M.罗吉斯、拉伯尔·J.伯德格著《乡村社会变迁》,王晓毅等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5、王锡苓著《传播学研究方法》,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
    26、徐辉明《我国发展传播学研究状况》,载《当代传播》2002年第2期。
    27、潘玉鹏《发展传播学简介》,载《新闻大学》1989年冬季号。
    28、卢迎安《近年受众研究述评》,载《新闻记者》2007年第4期。
    29、刘红《大众传媒对新疆现代文化的作用》,载《当代传播》2006年第3期。
    30、李中耀、刘红《新疆文化区域传播与大众传媒的历史沿革》,载《当代传播》2007年第1期。
    31、阿斯买·尼亚孜、金玉萍《新疆民文党报传播效果调查分析》,载《当代传播》2004年第1期。
    32、赛来西·阿不都拉、阿斯买·尼亚孜《新疆哈萨克族受众分析》,载《当代传播》2004年第1期。
    33、方晓红《大众媒介与苏南农村文化生活关系研究》,载《当代传播》2004年第4期。
    34、鄢光让、蔡双根《我国新时期受众调查的回顾与评估》,载《当代传播》1999年第2期。
    35、蒋莉《媒介素养与人的现代化》,载《当代传播》2005年第5期。
    36、韩强《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上),载《当代传播》1999年第6期。
    37、韩强《民族特征与新闻选择偏好》(下),载《当代传播》2000年第1期。
    38、张允《新疆蒙古族受众调查分析》,载《当代传播》2005年第3期。
    39、闵大洪、陈崇山《浙江省城乡受众接触新闻媒介行为与现代观念的相关性研究》,《新闻研究资料》第55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40、卜卫《大众传播对儿童的社会化和观念现代化的影响》,《新闻研究资料》第55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41、刘行芳《依靠制度保障农民信息需求》,载《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42、高丹莉《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农民教育中的功能》,载《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43、丁未《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载《现代传播》2001年第6期。
    44、谭华《大众传播与少数民族社区的文化建构》,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45、陈彤旭《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环境与青少年发展》,载《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46、郑欣《媒介使用动机与文化消费》,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7、丁志主编《一四四团扬志》,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48、李福生主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9、《石河子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50、《农八师垦区、石河子市志》农八师石河子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