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唐内府书画鉴藏综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唐时处唐宋之际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暂时偏安于江南,享国仅短短三十九年。地处江南使南唐远离北方的兵燹,在南唐三主的经营之下,凭藉江南地域的得天独厚,又得其时北方人才的大量涌入,以复兴李唐的气势开辟出了一段文化盛事。在南唐众多文化遗产当中,三主之书画鉴藏——其收藏趣味之精雅、藏品规模之宏富、收藏制度之创制,为后代帝王承继发扬,古今藏家亦皆有称述赞叹。本文对南唐三主及其内府书画鉴藏进行梳理,尤其彰显江南后主李煜在位时期内府鉴藏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后主虽为南唐末帝,然而政治上的得失仍难以掩盖其独特的艺术收藏品味。后主李煜一朝,书籍和书画收藏就数量及品质而言,堪称五代十国之冠,实开有宋一代内府收藏风气之先,并对宋徽宗的书画鉴藏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旨在对南唐内府收藏状况,主要是收藏作品、收藏印章和鉴定人员、押署、装裱等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南唐内府书画鉴藏制度、书画流传、以及对宋朝及后代的影响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In Five Dynasties and Ten Kingdoms period, Southern Tang was a special country. When the Central Plains experienced wars, Southern Tang was peaceful.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y declined while Southern Tang’s was prosperous. The culture in Central Plains failed but Southern Tang developed greatly. Three majors of Southern Tang treated the literati specially. Lots of north literati come to Southern Tang, thus Southern Tang had many talents. In the comfortable circumstance, Southern Tang’s literati formed distinct personality. These phenolmena made Southern Tang have special features. Among the many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Southern Tang, the three Lord of painting Connoisseur - The Collection Taste of Elegance, great scale collections, the collection system created for future generations to carry forward the imperial succession, ancient and modern collectors described praised . In this paper, the three main Southern Tang and sorted out within the government and collectors paintings, in particular, highlight the position of collectors in art history in the reign of Li Yu southern emperor of the period . Although Li Yu wa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 but the political gains and losse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cover its unique art collection taste. In the emperor of Li Yu , books and painting collection 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was the highest rated Five Dynasties and Ten States. These impacted Huizong's paintings and collector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search Southern Tang state within the government's collection, mainly works collection,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nel, the Department of charge and mounting. These studies is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Southern Tang‘s painting collectors within the government system of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pread, and the impact of the Song and future generations.
引文
4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南唐)刘崇远,《金华子杂编》,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7 (宋)龙衮,《江南野史》,卷1,大象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8 (宋)马令,《南唐书》,卷1,页9。
    9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李主印篆》之事,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3年7月第1版。
    10 (宋)陆游,《南唐书》,列传卷6,陈觉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无名氏,《钓矶立谈》,虞云国、吴爱芬整理,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12同上。
    13 (宋)陆游,《南唐书》,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参见《宣和书谱》,四库全书本,页234。
    15无名氏,《宝刻类编》,卷一。
    16据《宝刻类编》卷一所记,在浙江杭有一石刻书《杜牧九日登高诗》,托名为中主所作。按五季时杭为吴越国都,南唐国主所书不应刻于其地。当时已有学者辨其为伪。
    
    17 (宋)马令,《南唐书》,卷25,页166。
    18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
    22 (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页4b-5a。
    23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4关于翰林学士的演变,参见杨果,《翰林学士与宋代政治初探》。
    25无名氏,《钓矶立谈》,《全宋笔记》第一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6 (宋)陈彭年,《江南别录》,《全宋笔记》第一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
    27同上。
    28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二十七,页215,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
    29 (宋)米芾,《画史》,《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河南,2006年1月第1版。
    30《宣和书谱》,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1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十七帖后》,页68。
    32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六,页73,中华书局,1959年2月第1版。
    33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页60。
    34《宣和画谱》卷第十七,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4年1月第一版。
    35 (宋)米芾,《画史》,《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河南,2006年1月第1版。
    3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李主印篆》,页154,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7月第1版。
    37 (宋)马令,《南唐书》,卷十六,页109。
    38《宣和书谱》,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9 (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三,页89。
    40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1 (宋)马令,《南唐书》,卷十四,页100。
    42 (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五,页102。
    43以上两人传皆见《宣和画谱》,卷七,页126。
    4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页137。
    45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页137。
    46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页138。
    47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二十七,页215,中华书局,北京,1983年8月第1版。
    48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页72。
    49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页107。
    50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页73。
    
    51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秋山图》。
    52《石渠宝笈》,卷十四,《宋郭忠恕摹辋川图一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3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古今公私印记》,页42。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5月第1版。
    5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李主印篆》之事。
    55 (宋)马令,《南唐书》,卷1,页9。
    
    56 (宋)陈师道,《后山集》,卷十九,页699。
    57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页72。
    58 (元)盛熙明,《法书考》,卷八,四部丛刊本。
    63 (宋)桑世昌,《兰亭考》,卷三,《知不足斋丛书》本。
    64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李主印篆》。
    65 (宋)米芾,《画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66 (宋)米芾,《画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67 (宋)米芾,《书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68 (宋)楼钥,《攻媿集》,卷七十五,四部丛刊本。
    69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页154。
    70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页55。
    71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跋江南藏真书后》,《丛书集成初编—东观余论》,中华书局,北京,1991年第1版。
    72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3 (宋)周密,《云烟过眼录》,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4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四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台北,1986年。
    75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页53。
    76 (宋)米芾,《画史》,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77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六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台北,1986年。
    
    78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叙自古跋尾押署》。
    79 (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0陈葆真,《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页21,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7月第1版。
    81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四,页167,《唐盧元卿法书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5月第1版。官职参考马邦乐《唐贞观书画鉴藏考论》。
    82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第三卷,页103,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83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4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页381,中华书局,1997年4月第1版。
    85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页378,中华书局,1997年4月第1版。
    86同上,页380。
    87同上,页232。
    88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9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第四十,页3746,中华书局,北京,1964年10月第1版。
    90 (宋)马令,《南唐书》,卷三。
    91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二,页4043,中华书局,北京,1964年10月第1版。
    92 (宋)龙衮,《江南野史》,卷九,大象出版社,河南,2003年10月第1版。
    93 (宋)洪迈,《容斋随笔?续笔》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4 (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二十七,页215,中华书局。又见夏承焘,《南唐二主年谱》,页79。
    95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上,页23,中华书局,北京,1991年第1版。
    96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卷下,页64,中华书局,北京,1991年第1版。
    97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李主印篆》。
    98见于《隋书?经籍志》。
    99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论装背裱轴》,页46。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注,中华书局,北京,1974年12月第1版。
    《南唐书》,宋马令撰,王云五主编,商务印书馆,上海,中国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初版。
    《江南别录》,宋陈彭年撰,常易安,陈尚君整理,大象出版社,河南,2003年10月第1版。
    《江南野史》,宋龙衮撰,张剑光整理,大象出版社,河南,2003年10月第1版。
    《通鉴纪事本末》,宋袁枢撰,中华书局,北京,1964年10月第1版。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著,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87年11月第1版。子部
    《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撰,范祥雍点校,启功、黄苗子参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84年5月第1版。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撰,秦仲文、黄苗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3年。
    《金华子杂编》,南唐刘崇远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圣朝名画评》,刘道醇,影印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明郧阳原刊画苑本,中华民国六十三年八月初版。
    《五代名画补遗》,刘道醇,《古逸丛书三编》之十五,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年据辽宁省图书馆藏宋刻本原大影印。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撰,黄苗子点校,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3年7月第1版。
    《宣和画谱》,俞剑华标点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4年1月第1版。
    《书史》,宋米芾撰,《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河南,2006年1月第1版。
    《画史》,宋米芾撰,《全宋笔记》第二编,第四册,大象出版社,河南,2006年1月第1版。
    《宣和画谱》,俞剑华标点注译,人民美术出版社,北京,1964年1月第1版。
    《东观余论》,黄伯思撰,《丛书集成初编—东观余论附录二册》,中华书局,北京,1991年第1版。
    《梦溪笔谈》,宋沈括撰,《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三册,大象出版社,河南,2006年1月第1版。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撰,中华书局出版,1959年2月第1版。
    《珊瑚网》,明汪砢玉撰,四库艺术类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1991年8月第1版。
    《清河书画舫》,清张丑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商务印书馆,台北,1986年.
    林志钧《帖考》,华正书局,台北,1985年7月初版。
    启功、王靖宪主编《中国法帖全集?第十一册宋宝晋斋法帖》,湖北美术出版社,湖北,2002年3月第1版。
    夏承焘《夏承焘集》第一册《唐宋词人年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
    龚延明编著《宋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北京,1997年4月第1版。
    杨正旗《中国书画装裱大全》,山东美术出版社,山东,1997年9月第1版。
    谢巍著《中国画学著作考录》,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1998年7月第1版。
    古原宏伸《画史集注》,《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陈芳妹教授主编。
    何剑明《沉浮:一江春水—李氏南唐国史论稿》,南京大学出版社,南京,2007年4月第1版。
    韩刚《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河北教育出版社,河北,2007年8月第1版。
    陈葆真《李后主和他的时代—南唐艺术与历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年7月第1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