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农业利用创业投资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创业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活动催生的产物,是一种专门支持创业活动的投融资方式。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它在推动创业活动蓬勃开展、培育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合理调整、推动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2005年中期,在我国利用创业投资的企业中,出现了农业类公司104家,其业务范围涵盖了大农业的诸多方面。农业已经进入创业投资市场,源远流长的中国农业出现了与现代创业投资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与创业投资的结合引出了探索农业与创业投资的关系,以及怎样利用创业投资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意义重大的课题。
     本文以研究中国农业与创业投资的关系为主题,就中国农业与创业投资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创业投资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的简单描述,勾勒出创业投资的发展概貌,指出其已经与中国农业产生关联的事实,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研究范围和相关的基本问题;然后介绍本文主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梳理和评价前人研究成果中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理论,并指出前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说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几个有关概念、范畴;最后简略提示本文的结构安排。其次,对创业投资的内涵、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创业投资的运作机制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归纳出初创业投资的基本性质、作用领域。指出,创业投资不仅支持高新技术产业,而且支持一切具备高成长潜力的产业和企业。第三,通过对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有关理论和思想的简要回顾,从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组织形式、创业投资功能等方面指出农业与创业投资结合的理论基础;通过评述中外创业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对创业投资发展趋势的展望,结合我国市场化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论证农业与创业投资结合的实践基础。第四,对不同形态的创投资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分析总结,分别从政府创投资本、民间创投资本和外资创投资本三个方面,探讨了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模式,并针对每一种模式提供了相应的可供借鉴的案例:从农业进行组织制度创新,构造适宜的微观经济主体的角度,提出了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途径。第五,对农业利用创业投资进行了实证研究。介绍了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概况,分析了引入创业投资的农业企业的特点和投资农业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农业企业利用创业投资的经验和贡献以及现阶段农业利用创业投资存在的问题。
     最后,就当前我国创业投资事业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更多的创投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如何利用创业投资促进农业发展,本文提出了以下思路:首先,要进一步提升农业利用创业投资的能力,一方面要通过农业企业完善自我发展机制,系统地提升自身素质,从而提高利用创业投资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为农业企业利用创业投资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其次,在规划设计我国农业发展模式时,我们必须重视创业投资的作用。通过引入创业投资制度,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通过发挥创业投资的功能,构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拓宽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
Venture capital is the result of the enterprise creation in the market oriented economies and is a special way of financing to support enterprise establishments. Being an advanced form of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venture capital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enterprise creation, boosting medium-small sized enterprises to develop, optimizing recourses, adjusting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speeding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By the middle of the year of 2005, there have been 104 agriculture venture invested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se enterprises' business covers almost all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 The parents of trod ional agriculture and venture capital produce the child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which acclimatizes itself to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operations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agriculture.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make good use of venture capital in agriculture.
    This thesis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ic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griculture and venture capital. Firstly, this thesis describes the actualities of venture capital at home as well as abroad, point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Chinese agriculture. The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opic, the main content, some essential issues and the meaning of this study.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also hackles and appraises the past researches and relative theories, pointing out the limitations. After explaining several concepts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author outlines the thesis structure. Secondly,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s,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venture capital in detail. And then the paper sums up the basic traits and applicable situations in which venture capital can be functioned.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finds out venture capital does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 industry but also benefits all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with great potential. Thirdly, making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use of agricultural venture capital theoreticall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theory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venture capital from the points of view of the wa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enterprise organism and the function etc.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venture capital,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base of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venture capital and agriculture. These studies are on the basis of consideration of our Chine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Fourthly,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inbeing,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different venture capitals. From the governmental venture capital, nongovernmental venture capital and foreign capital aspects, the author probes into the models of using venture capital into Chinese agriculture industry and gives corresponding examples according to each model. To mak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sm innovations and create proper enterprises, the ways of using agricultural venture capital are put forward at the end of this part. Fifthly, this paper makes some demonstration analysis on how to use venture capital in agricultur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basic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use of venture capital and anal s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damental states of the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es that made use of venture capital. Hereby, the thesis sums up some experience and issues in the course of using venture
引文
[1] 程思危等.《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5》.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39页
    [2] 刘健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59页
    [3] 武士国等.《创业投资:国际经验与中国抉择》.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51页
    [4] 程思危等.《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5》.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47页
    [5] 科技部创业投资研究所.《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2005》.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5页
    [6] 张景安.中国风险投资与税收改革.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8),4页
    [7] 林建德.《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统计报告》.Zero2ipo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27页
    [8]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册,北京:商务出版社,1996年,119页。
    [9] 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100页
    [10] 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230页
    [11] 同上
    [12] 陈吉元等.《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页
    [13] 丁文丽.《风险投资—国际经验与欠发达地区的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页
    [14] 约翰·巴特利特.《创业投资基础》.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4页
    [15] 范柏乃.《现代风险投资运行与管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44页
    [16] 刘健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44页
    [17] 王益等.《风险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北京,2000年版,23页
    [18] 斯蒂格勒.《价格理论》.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0年,241~252页。
    [19] 霍奇逊.《现代制度注意经济学宣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页。
    [20] 科斯.《企业的性质》.见《企业、市场与法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0年,7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121页
    [22]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36~39页
    [23] 同上,42~43页
    [24] 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214页
    [25] 李健.我国农业投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5(9),28~30
    [26]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998-10-14
    [27] 陈吉元.农业产业化需要农业基金.中国证券报,1998-03-04
    [28] 同上
    [2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64页
    [30] 彭熠.民营资本介入农业产业化问题.改革,2005(8),59页
    [31]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48~49页
    [32] 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1998年,3页
    [33] 吉尔伯特.C.菲特等.《美国经济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32页
    [34] 刘健钧.《创业投资制度创新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65页
    [35] 同上,80~81页
    [36] 程思危等.《中国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5》.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39页[37] 赫国胜等.《利用风险投资进一步振兴中国老工业基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0-41页
    [38] 农业部课题组.《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报告》,1999年,5页
    [39]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经济调查总队.《1998-1999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页
    [40] 陈宗胜等.中国农业市场化进程测度.河北学刊,1999(2),3-8页
    [41] “中国农产品市场化程度接近80%”.中国网:2002-11-7
    [42] 科技部.《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04》.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2页
    [43]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70~71页
    [44] 同上,72页
    [45]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79页
    [46] 农业部.《2005中国农业发展报告》,8页
    [47] 李惠安等.资本市场如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国证券报,1998-03-04,10页
    [48] 刘健钧.中国政策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探讨.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10),74页
    [49] 同上,75页
    [50] 赫国胜等.《利用风险投资进一步振兴中国老工业基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57页
    [51] 孔蓉.《涉农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42页
    [52] 李伯亭.《风险投资—帮你创业、创业、创奇迹》.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23页
    [53] 李炜先.改革投融资体制,发展我国高技术.财经问题研究,1998(5),34页
    [54] R.库姆斯等.《经济学与技术进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113页
    [55] R.库姆斯等.《经济学与技术进步》.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113页
    [56] 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92页
    [57] 同上
    [58] 陈吉元等.《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217页
    [59] 盖尔·克拉默.《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85页
    [60] 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217页
    [61] 尹中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效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10),45页
    [62]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04》,中国农业出版社,54页
    [63] 《2004中国经济年鉴》,168页
    [64]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200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36页
    [65] 哈尔·瓦里安.《微观经济学》(中译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52页
    [66]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农民收入课题组.农村大量资金净流出须予重视.经济参考报,2002-12-16
    [67]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214~217页
    [68] 李健等.我国农业投资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5(9),28~30
    [69] 王志乐.《2004跨国公司中国报告》.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48页
    [70]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年,55页[1] 《国外农村金融》编写组.《国外农村金融》.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
    [2] 《现阶段中国创业资本的退出路径研究》.中国风险投资商务网,2001-7-25
    [3]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
    [4] 鲍志效.美国风险投资的特点及其启示.投资与证券,2001(5)
    [5] 布尔古德.越界淘金,不要以为创投资本眼里只有高科技.中国投资,2005-8-12
    [6] 陈军.美国公司风险投资分析一发展、特点及运作机理.国研网,2001-3-12
    [7] 陈德棉.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研究.国际金融报,2000-12-28
    [8] 陈国进.《资本市场理论与现代投资分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9] 陈华山.《当代美国农业经济研究》.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10] 陈劲松等.《2003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4年展望》.中国农村观察,2004(2)
    [11] 陈开全等.《高科技产业与资本市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2] 陈贤昌等.《中国农业再改革的途径选择:农业产业化》.长沙:湖南出版社,1999年
    [13] 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14] 成思危.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管理世界,1999(1)
    [15] 成思危等.《风险投资在中国》.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16] 戴念龄.为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开路:投资银行换一种做法.上海证券报,2000-11-21
    [17] 戴淑庚.《高科技产业融资理论·模式·创新》.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18]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2年
    [19] 丁力.《农业产业化新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20] 丁泽霁.《国外农业经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
    [21] 董强华.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国研网,200-9-18
    [22] 杜彦坤.《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23] 范柏乃等.《中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相关法律制度研究》.国研网,2000-9-15
    [24] 方言.我国农村税费现状及成因分析.经济研究参考,2001(24)
    [25] 冯海发.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其我国的选择.经济问题,1996(4)。
    [26] 冯海发.经济发展与反哺农业.学习与探索,1995(6)
    [27] 冯海发等.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数量研究.经济研究。1993(9)
    [28] 冯薇等.《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29] 盖尔·克拉默.《农业经济学和农业企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30] 高国林等.论金融支持三农的补偿机制.金融与保险,2004(6)
    [31] 高勇.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与途径.财经科学,2004(4)
    [32] 格雷戈里·A.贝克等.《食品和农业企业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 葛永波.《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投资问题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34] 辜胜阻.我国风险投资的问题与对策.国研网,2000-8-21[35] 郭剑雄.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农业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6] 郭庆旺.《财政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37] 郭熙保.《农业发展论》.武汉:武汉出版社,1997年
    [38] 郭熙保等.《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39] 国风等.《农村经济创新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40] 韩俊.《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41] 韩俊等.《产业化.中国农业新趋势》.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42] 何方.英联投资宁夏红助推西部特色产业发展.中国商报,2004-10-12
    [43] 何广文.中国农村金融转型与金融机构多元化.中国农村观察,2004(2)
    [44] 何广文等.培育农业资本市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经济问题,2002(11)
    [45] 何孝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46] 侯娜.农业财政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农业经济导刊,2003(11)
    [47] 胡必亮.《发展理论与中国》.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48] 胡树芳.《国外农业现代化问题》.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
    [49] 黄志竣.《金融转轨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
    [50] 霍利斯·钱纳里等.《发展的格局1950~1970》.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9年
    [51] 纪尽善等.《投资基金运作》.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8年
    [52] 季敏波.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财经研究,2000(5)
    [53] 贾穆.关于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思考.国有资产管理,2001(6)
    [54] 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04(3)
    [55] 姜瑶英.《美国的创业金融体系》.国研网,2000-11-22
    [56] 赖瑞华等.《中国农业资金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57] 兰霞.传统产业融资三步曲.中国经济周刊,2004(44)
    [58] 冷小明等.《农业产业化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
    [59] 李康等.《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60] 李命志.从国退民进看农村金融的症结与出路.金融与保险,2004(12)
    [61] 李琼.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5)
    [62] 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
    [63] 李激.《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积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64] 李扬等.《资本市场导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年
    [65] 李耀.吸引投资应利器.投资与合作,2004(4)
    [66] 李一芝等.《农村财政金融》.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4
    [67] 李悦等.《产业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
    [68] 李宗正等.《西方农业经济思想》.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年
    [69] 历以宁等.《跨世纪的中国投资基金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70] 连玉明等.《中国国策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71] 刘曙甲等.联想联姻农业做强势种业集团.科技日报,2005-2-21
    [72] 梁莱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与方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73] 林宝清.农村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导刊,2002(1)
    [74] 林毅夫等.《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2年
    [75] 刘百宁等.《中小企业融资实务与技巧》.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76] 刘传葵.《投资基金经济效应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77] 刘冬等.高盛30亿美元中国选秀.财经时报,2005-05-14
    [78] 刘红樱.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参考,2004(8)
    [79] 刘健钧.从亚信看创业企业如何获得创业投资.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5(3)
    [80] 刘健钧.麦当劳和FedEx-创业投资也常常是传统产业发展的酵母.投资与合作,2005(2)
    [81] 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82] 刘少波.《风险投资——风靡全球的新兴投资方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83] 刘希宋等.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导刊,2002(10)
    [84] 刘昕.《基金之翼: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
    [85] 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
    [86] 罗必良等.《市场化进程中的组织创新》.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年
    [87] 罗剑朝.《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业发展》.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
    [88] 罗伟雄等.《中国农业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
    [89] 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年
    [90] 马晓河等.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农业发展政策研究.农业经济问题,1999(8)
    [91] 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年
    [92] 孟繁炳等.《市场经济和中国农业发展》.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
    [93] 孟庆国.论我国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北方经贸,2005(2)
    [94] 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中国农村经济。2002(5)
    [95] 牛若峰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年
    [96]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增加农业投入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97] 林敏雄.农业投资乃聪明投资.投资与合作,2005(9)
    [98] 欧阳为民.《中外基金市场与管理法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99] 欧阳为民等.《产业投资基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100] 綦好东等.《世界农业经济概论》.青岛:青岛海洋出版社,1991年
    [101] 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
    [102] 秦富等.《国外农业支持政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103] 在健.VC谋变前言.投资与合作,2005(7)
    [104] 任健.VC期待转机.投资与合作,2005(7)
    [105] 任健.产业投资基金催生行业龙头.投资与合作,2005(7)
    [106] 任健.解密中科招商.投资与合作,2005(7)
    [107] 申学锋.农村信用社改革:背景、现状与建议.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4(28)
    [108] 沈悦.《金融投资概论》.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9] 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110] 盛立军等.《私募股权与资本市场》.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1] 盛立军等.《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融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112] 史晓芳.风险投资呈现9大特点.中国农业投资网,2005-3-27
    [113] 史张彰.设立中国特色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构想.农业经济,2005(8)
    [114] 舒尔茨.《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
    [115]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116] 孙良嫒.农业产业化的经营风险与风险控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117] 孙强.中国企业如何获得创业投资基金的青睐.www.cnfol.com2005-7-20
    [118] 唐宴春.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金融参考,2004(12)
    [119] 田江海等.《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多样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
    [120] 庹国柱.政策性农业险如何财政补贴.国际金融报,2004-10-22.
    [121] 庹国柱等.《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年
    [122] 完达山牵手统一集团,10亿元资金流入黑龙江.东北网,2005-07-14
    [123] 王芳.风险资本的六种退出渠道.经济纵横,2001(2)
    [124] 王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国研网,2001-2-16
    [125] 王辰.《基础产业融资论》.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年
    [126] 王德应.农业产业化与风险防范.农业经济问题,1999(7)
    [127] 王鸿茂.创业投资与企业增值服务.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4)
    [128] 王丽娅.《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129] 王林堂.资本市场: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瓶颈约束的突破口.经济评论,2001(4)
    [130] 王熙等.《市场经济与中国农业问题和前景》.福州:福建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1] 王新文等.《股份公司经营管理及股票投资》.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132] 王益等.《风险投资市场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133] 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和政策》.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134] 魏礼群.《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年
    [135] 吴晓灵.以有效农业金融政策促进农业优质快速发展.金融与保险,2004(1)
    [136] 谢平.《中国金融制度的选择》.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137] 谢为.《金融制度变革中的投资基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138] 许桂红.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可行性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03(3)
    [139] 宣杏运等.《国外农业社会服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140] 姚遂.农业产业化:一个制度经济学的考察.农业经济导刊,2001(10)
    [141] 姚佐文.有限合伙制风险投资公司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机制分析.中国软科学,2001年
    [142] 尹中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本效率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4(11)
    [143] 应瑞瑶.江苏省创业投资行业极其阶段分析.经济与金融,2004(6)
    [144] 于俊秋.《农牧资源加工型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
    [145] 余沪荣.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民增收.金融参考,2004(11)
    [146] 余家旺等.《中国政府农业投资行为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6)
    [147] 袁文平等.《投资基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148] 张炜.我国目前风险投资热存在的几大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兼论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对风险投资的理解.论文在线
    [149] 张红宇.中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绩效、缺陷与制度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04(2)
    [150] 张景安等.《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
    [151] 张陆洋.《高技术发展的风险投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152] 张陆洋.《科技产业创业与风险投资》.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153] 张陆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论》.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154] 张圣平.《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155] 张巍柏.创业者如何抓住风险投资的绣球.中国投资,2005(3)
    [156]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57] 张一水.玉米打败IT-IT能变成陷阱,玉米能变成黄金.投资与合作,2005(2)
    [158] 赵万宏.城乡分治:农信社改革路径抉择.金融参考,2004(9)
    [159] 郑霞.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当代财经,1998(12)
    [160] 郑小华.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经济问题,2004(2)
    [161]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金融研究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供给.中国农村经济,2000(7)
    [162] 钟丙祥.国外风险投资比较及借鉴.上市公司,2000(1)
    [163] 周立群等.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经济研究,2001(1)
    [164] 周叔莲等.《中国产业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年
    [165] 祝晓平.论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适度规模.金融研究,2003(9)
    [166] Gomper P. J lemer. The venture capital cycle[M]. MIT press, Boston, 1999, 8-10
    [167] Graham Hallett: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Policy, Comell University, 1981
    [168] Grossman S. O Har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169] Holmstrom B, J Tirole.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loan able funds, and the real sector.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7
    [170] Jensen M, W, meckling.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
    [171] John W.Meller: The Economic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66
    [172] Johnson D. Gale: Word Agriculture in Disarray, Macmillan,1990
    [173] Kaplan S, P Stromberg, Financial contracting theory meets the real world: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venture capital contracts [DB]. 2000
    [174] Robert Loyd. George: The investors Guide to Mutual Hand book, Probus Europe, 1994
    [175] The Hong Kong Unit Trust Associ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Unit Trusts
    [176] Van thadden E. long-term contracts, short-term investment and monitoring.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5
    [177] William Byrd and Qingsong Lin: China's Rural Industry: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Refor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