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赣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赣州市是农业大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比较和实证的方法,对赣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从历史沿革、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按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三种类别对具有代表性的专业合作社进行了剖析,从中得出赣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促进赣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Farmers' professionalized cooperatives are new subj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d major forces to build modern agriculture. Agriculture is a major sector in Ganzhou City, developing farmers' professionalized cooperatives is conducive to increasing its rural labor efficiency, productivity and farmers' incomes, and pushing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grams.
     By comparison and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quo, history, scale, structure and benefit etc. of farmers' professionalized cooperatives in Ganzhou City. It also analyses their representatives in the categories of crop production, animal production and service sectors. The analysis reveals the experiences and problems, thus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armers' professionalized cooperatives in Ganzhou City.
引文
①万江红,徐小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评述》,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4月。
    ②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但是现在中央“一号文件”已经几乎成为了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赴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1年又连续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③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管理世界,2009年第5期。
    ①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②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统计监测系统(赣州市)。
    ③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1页。
    ④毋俊芝:《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⑤英国杰出的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搞社区性的“劳动公社”
    ⑥后人称之为“合作社之父”,主张搞企业性的“合作社”
    ⑦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①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页。
    ②崔慧霞:《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理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社会科学家,2008年5月25日。
    ③ Worst,G.J.An European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Though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④崔慧霞:《马克思主义的合作理论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社会科学家,2008年5月25日。
    ⑤崔慧霞:《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东南学术,2008年第5期。
    ⑥罗倩文:《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4月10日。
    ⑦蒋玉取:《当代合作运动的特征及合作思想发展的总体脉络》,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1期第63页。
    ⑧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4期第37页。
    ⑨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第1期。
    ⑩康希,《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3月27日。
    11陈合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理论导刊,2007年第5期。
    ①徐更生,刘宗超:《我们的治农方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
    ②武岩,何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产品加工网(http://www.csh.gov.cn),2009年1月5日。
    ③汪小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④张月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管理研究》,天津大学,2007年。
    ⑤赵慧峰,李彤:《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农业经济问题研究,2002年第2期。
    ⑥黄延钦:《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⑦魏永强:《关于我国合作社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山东大学,2006年。
    ⑧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人民论坛杂志,2007年第19期。
    ⑨孔祥智,陈丹梅:《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1期。
    ①罗倩文:《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合作行为及激励机制研究》,西南大学,2009年4月10日。
    ②农业部、国家科委《关于加强对农民专业协会指导和扶持工作的通知》。
    ③姜长云:《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回顾与思考》,开发研究,2005年8月。
    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农业局2001年《当前我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汇报》。
    ⑤2004年赣州市提出,要“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济组织”。要求每个县(市、区)、乡镇的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都建立起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市、县、乡、村四级比较完整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①赣市发[2005]1号文件。
    ②赣市办发[2006]1号文件。
    ③资料来源于赣州市农业局2007年《赣州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④资料来源于赣州市农业局2007年《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总结》。
    ①《日本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10年第9期。
    ②李敬锁:《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年第9期,第54页。
    ③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二篇。
    ①宁启文:《组织起来才有市场竞争力——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日报,2007年7月6日。
    ②曹泽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国农业合作化新道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123页。
    ③徐更生:《农业合作社才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大会(2004)发言材料之290。
    ①任大鹏,李存:《通过财政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可持续均衡发展》,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年第7期,第50页。
    ②任大鹏,李存:《通过财政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主持续均衡发展》,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年第7期,第50页。
    ③杨雅如:《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条件调整研究》,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2010-06-21。
    ①见中国银监会、农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银监发[2009]13号)。
    ②民革牡丹江市委会:《关于我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黑龙江民革网(www.hljmg.org.cn),2008-12-7。
    1.万江红,徐小霞.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研究评述[J].中国农村经济,2006,(4).
    2.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2009,(5).
    3.张晓山,苑鹏.合作经济理论与中国农民合作社的实践[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4.毋俊芝.中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5.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崔慧霞.马克思主义合作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价值[J].东南学术,2008,(5).
    7.Worst,G.J.An European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ve Thought.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8.Cook,M.L,& Plunkett,B.Collective Entrepreneurship.An Emerging Phenomenon in Producer-Owned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Applied Economics,2006,38(2).
    9.Maharjan,K.L,& Fradejas,C.C. Role of Cooperative in Improving Access to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Household Economy of Backyard Pig Raisers in Batangas,Philippines[A].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onference.Gold Coast,Queensland Australia.2006 August.
    10.Shahidur R.Khandker&Rashid R.Faruqee..The impact of farm credit in Pakistan,Agricultural Economics,Blackwell,2003,28(3).
    11.Kellee.S.Tsai.Back-alley banking.Private entrepreneurs in Chin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4.
    12.蒋玉珉.当代合作运动的特征及合作思想发展的总体脉络[J].经济学动态,1998,(1).
    13.国鲁来.合作社制度及专业协会实践的制度经济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1,(4).
    14.郭红东,钱崔红.关于合作社理论的文献综述[J].中国农村观察,2005,(1).
    15.陈合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J].理论导刊,2007,(5).
    16.徐更生,刘宗超.我们的治农方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7.武岩,何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农产品加工网,2009年1月5日.
    18.汪小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2007.
    19.张月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系统管理研究[M].天津大学,2007.
    20.赵慧峰.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析[J].中国农业经济问题,2007,(1).
    21.黄延钦.合作社法律问题研究[M].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2.魏永强.关于我国合作社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M].山东大学,2006年.
    23.徐更生.农业合作社才能真正代表农民利益[J].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材料(2004).
    24.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J].人民论坛,2007,(4).
    25.孔祥智,陈丹梅.政府支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7,(1).
    26.宁启文.组织起来才有市场竞争力——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解析农民专业合作社法[N].农民日报,2007年7月6日.
    27.李敬锁.德国农业合作社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9).
    28.曹泽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国农业合作化新道路[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
    29.黄祖辉,徐旭初.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的探讨[J].中国农村经济,2002,(3).
    30.任大鹏,李存.通过财政扶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可持续均衡发展[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0,(7).
    31.杨雅如.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外部条件调整研究[J].三农中国,2010-06-21.
    32.民革牡丹江市委会,关于我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J].黑龙江民革网,2008-12-7.
    33.姜长云.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开发研究,2005,(8).
    34.章胜勇,李崇光.部分国家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07,(12).
    35.曾宪久.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金融服务开发[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2).
    36.杨小玲.中印农村金融发展比较研究及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09,(1).
    37.王礼力.发展中国家合作经济政策及其启示[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8.冯曰欣.论资本市场条件下的金融政策衔接[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6).
    39.许文彬.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金融政策组合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2).
    40.于华江,魏玮,于志娜.试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资金短缺的解决途径[J].中国农村经济,2006,(6).
    41.李晓渝,王文献.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融资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2006,(6).
    42.贾生华.欧盟国家农业产业化的若干经验及其启示[J].浙江社会科学,2006,(1).
    43.郑金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4.成国平,曹敏.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经济,2007(31).
    45.张胜文.国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与经验借鉴[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2).
    46.郑金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47.钱长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9).
    48.许峰,陈旭初,张映.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践和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0).
    49.王军锋,王晓芳.欠发达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5,(2).
    50.黄孟欣,闫玉科.加快广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路径的探讨[J].南方农村,2006,(1).
    51.于风华.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2003,(9).
    52.刘俊浩,王士海.应注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短期负面效应[J].南方农村,2007,(05).
    53.张晓山.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J].农村工作通讯,2007,(12).
    54.牛若峰.立法要体现合作经济的性质和特点[J].调研世界,2004,(4).
    55.吴基传,刘明祖,陈章良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性质要明确[J].中国人大,2007,(7).
    56.曹俐,雷岁江.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状况研究[J].乡镇经济,2006,(2).
    57.郭金丰,庄小琴.加快推进江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J].求实,2007,(3).
    58.蒋培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广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J].理论前2006,(23).
    59.李东卫.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着力点[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8,(6).
    60.韩俊等.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8月29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