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给人们造成错觉,似乎人是高于自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人类应“统治自然”、“战胜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这一理念最终导致人类活动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整个地球陷入资源濒临枯竭和环境严重污染的危机,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马克思在创建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曾给予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以极大的关注,他将实现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放置于全人类解放这一问题下来讨论,实现了自然、社会与人的真正统一,这一思想对当前推进我国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梳理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创建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关系的论述及其相关思想的转变与发展,给予国际上指责马克思“忘却了自然”的观点以有力反驳;回顾当代中西方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展开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合理成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推进当代我国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Though the moder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has taken enormous material wealth to human race, it also bring illusion, seems it is properly for human to handle to conquer and to be the master of nature,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e only the tools for man to meet the desires. The illusion results global crisis of resource deple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inally, human has destroyed the natu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s sharp. When Karl Marx create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e took great attention to how to d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he discussed this issue on the context of the liberation of all mankind, realized the combination of nature、social and human, and his thoughts still make sense today. This paper bases on Karl Marx's masterpiece, combs his views of how to d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within his creation proces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refutes the criticism of "Karl Marx forgot the nature" abroad. This paper also reviews the contemporary discussion on this matter at home and abroad, draws lessons from those reasonable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nowadays, then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searching the harmony status of human and nature、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引文
①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5页。
    ②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192 b21-23。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7页。
    ②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19页。
    ③《旧约·诗篇》,8:3-4。
    ①《旧约·创世纪》,1:2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0页。
    ②培根:《新工具》,商务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①李秋零编:《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45页。
    ②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92页。
    ③申扶民:《康德哲学与美学的生态人本主义思想》,《学术论坛》2007年第11期,第12页。
    ①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庞景仁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8页。
    ②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1页。
    ③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9页。
    ④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4页。
    ①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82页。
    ②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页。
    ①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523页。
    ②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355页。
    ③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677页。
    ④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55页。
    ⑤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9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
    ②玛格纳:《生命科学史》,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年,第299、300页。
    ③梅森:《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36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9-4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3页。
    ②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关于城市污水利用项目的信》,1865年,第261页。
    ①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3页。
    ②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5页。
    ①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68-169页。
    ②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70页。
    ①王楠:《亚当·斯密的社会观:源于人性的自然秩序》,《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6期,第29页。
    ②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③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尔萨斯:《人口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3页。
    ②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16页。
    ①马尔萨斯:《人口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5-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9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
    ②转引自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211页。
    ①伊壁鸠鲁:《自然与快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2页。
    ①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出版社1962年版,第6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4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0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208页。
    ①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55页。
    ①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529、530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③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85页。
    ①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2-443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2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56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0-61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9页。
    ②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2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④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1页。
    ⑤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7页。
    ⑥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76页。
    ⑦思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14页。
    ①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01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页。
    ③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0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9页。
    ②转引自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③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2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②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37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①孙道进:《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63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
    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①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5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9-5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4页。
    ①彼得盖伊著:《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2页。
    ③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8页
    ④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4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2-43页。
    ①方世南:《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含的环境思想》,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第90页。
    ①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3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14-5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8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4-25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6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0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9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①转引自王勇:《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世界史研究》2000年第7期,第22页。
    ②转引自王勇:《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世界史研究》2000年第7期,第2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83、83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3页。
    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7-30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9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5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0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8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3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3.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2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3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9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8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页。
    ①B.E.叶夫格拉弗夫:《苏联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86页。
    ①《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08页。
    ① Loren R Graham:Science, Philosophy and Human Behavior in the Soviet Uni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 360。
    ②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4页。
    ①《第三次全苏现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会议总结》,《哲学问题》,1981年第6期。
    ①时青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页。
    ② Ann-mari S. Ahlander.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Shortage Economy:the Legacy of Soviet Environmental Policy.Edward Elgar Publishing LTD,1994,P6-7.
    ③ B. Jancar-Webster.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olitics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G. J. Macdonald. D. L. Nielson & M. A. Stem, eds..Latin American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C]. Westview Press,1997.262.
    ④ Sarkar, Saral, Eco-Socialism or Eco-Socialism?, Zed Books, London and New York 1999, p.27。
    ①Sarkar, Saral, Eco-Socialism or Eco-Socialism?, Zed Books, London and New York 1999, p.30。
    ②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24页。
    ②Sarkar, Saral, Eco-Socialism or Eco-Socialism?, Zed Books, London and New York 1999, p.39。
    ④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25页。
    ①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当代美国资产阶级哲学资料》第1集,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59页。
    ①《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68页。
    ① Friedrich-Wilhelm Herrmann. Subjekt und Dasein.Frankfurt am Main:V. Kloster mann,1974.p8
    ② Friedrich-Wilhelm Herrmann. Subjekt und Dasein.Frankfurt am Main:V. Kloster mann,1974.p46
    ①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郜元宝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①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25页。
    ①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伦敦1971年英文版,第136页。
    ②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伦敦1971年英文版,第28页。
    ③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伦敦1971年英文版,第49页。
    ④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伦敦1971年英文版,第66页。
    ①高兹:《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波士顿1980年版,第5页。
    ②高兹:《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波士顿1980年版,第6页。
    ③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86页。
    ①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①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页。
    ③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①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②马尔库塞:《反革命和造反》,《工业社会与新左派》,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9页。
    ①汤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39页。
    ①高兹:《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波士顿1980年版,第21页。
    ②高兹:《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波士顿1980年版,第26页。
    ①高兹:《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波士顿1980年版,第27页。
    ②《净化空气:世界5大洲14个国家空气污染控制的法律与实践》,国际空气污染防治协会联盟1988年版,第126页。
    ③拉蒙得·多米尼加:《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环境保护:德国人的经验教训》,《环境历史》1998年第3期,第313页。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350页。
    ①宁大同、王华东编著:《全球环境导论》,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4页。
    ②戴维·沃格尔:《不同类型的国家法规:英美环境政策比较》,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9页。
    ①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44页。
    ①沃德·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国外公害丛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②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
    ③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4页。
    ① Foster, Ecology against Capitalism, Monthly Review Press,2002, P63。
    ①G费伦贝格:《环境研究——环境污染问题导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年版,第3页
    ①转引自:陈靖:《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探微》,《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117页。
    ②转引自:陈靖:《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探微》,《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118页。
    ①陈靖:《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探微》,《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119页。
    ①转引自陈靖:《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探微》,《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120页。
    ②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87页。
    ①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56页。
    ①严圣禾:《日本多管齐下建设低碳社会》,载《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7日。
    ②王宇:《世界走向低碳经济》,载《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1月24日。
    ③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7-109页。
    ①姚志勇:《环境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①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111页。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载于《人民日报》1949年9月30日。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第4页。
    ②毛泽东:《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载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62页。
    ③吴传钧、施雅风:《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3页。
    ①侯仁之主编:《中国地理学简史》下册,1960年内部出版,第265—266页。
    ①沈长江:《当代生态平衡的现状》,《经济学周报》1984年2月20日。
    ②转引自:国家环保总局编:《中国生态环境警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③丁举贵、何乃维主编:《农业生态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5页。
    ④中国科学报社编:《国情与决策》,北京出版社1990年版,第157页。
    ⑤转引自:国家环保总局编:《中国生态环境警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7页。
    ①杨东平主编:《环境绿皮书——2010中国环境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6页。
    ②杨东平主编:《环境绿皮书——2010中国环境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7页。
    ①杨东平主编:《环境绿皮书——2010中国环境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8页。
    ②杨东平主编:《环境绿皮书——2010中国环境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09页。
    ③以上数字均来自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http://news.163.com/09/1106/10/5NE9I6SA000120GU.html
    ①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4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1页。
    ③毛泽东:《毛泽东哲学批注》,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6页。
    ②陈晋:《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25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①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4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819页。
    ③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1-367页。
    ①转引自范岱年:《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①转引自范岱年:《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①黄枬森:《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第5页。
    ①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34页。
    ①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②陈云:《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6页。
    ①曲格平著:《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04页。
    ①许涤新:《马克思与生态经济学》,载《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
    ②韩立新:《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自然概念》,载《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①赵凌云:《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载《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2期。
    ②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③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44页。
    ①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①徐崇温:《徐崇温自选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①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4期,第4页。
    ②高放:《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对加强马克思整体研究的呼唤》,《宁夏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第5页。
    ①郭道晖:《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5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经济日报》2008年10月30日,第14版。
    ① http://www.coalchina.org.cn/page/info.jsp?id=16724
    ②魏菊梅:《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华建设》2010年第1期,第70页。
    ③魏菊梅:《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中华建设》2010年第1期,第70页。
    ①王信领、王步青著:《从危机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论》,济南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43页。
    ①王信领、王步青著:《从危机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论》,济南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79页。
    ②王信领、王步青著:《从危机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论》,济南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77页。
    ①王信领、王步青著:《从危机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论》,济南出版社2007年4月版,第2页。
    ①陈治桃、李三虎:《生态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生态化》,《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第83页。
    ②转引自胡敏:《环境行政权监督机制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16页。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页。
    ①韩冬梅:《我国消费异化现象的理性反思》,《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第42页。
    ①聂火云、杨学龙《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求实》2009年第3期,第53页。
    ①聂火云、杨学龙《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求实》2009年第3期,第54页。
    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119页。
    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118页。
    ①《广雅·释诂三》。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① Institute of Medicine,Toward Environmental Justice,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9.p.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68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3页。
    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6-20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64页。
    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年版,第12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06页。
    ①曾贤刚:《地方政府环境管理体制分析》《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期,第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9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384页。
    ①《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共同信念1。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
    ①刘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1期,第28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列宁选集》第1、2、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9.《斯大林选集》(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0.《毛泽东选集》第1、2、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邓小平文选》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2.《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3.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24.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上海:三联书店,1963。
    25.麦克莱伦:《马克思传》,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7.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8.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薛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9.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59。
    30.加巴拉耶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31.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2.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白锡堃、张西本、李秋零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
    33.赫鲁晓夫、维达利:《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苏共”二十大”日记》,王德树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4.弗洛姆:《马克思论人》,陈世夫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35.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7。
    36.亚当·斯密:《国富论》(上、下卷),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7.马尔萨斯:《人口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8.蒲鲁东:《贫困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39.柯林武德:《自然的观念》,吴国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0.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1.阿尔杜塞:《保卫马克思》,顾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2.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李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3.望月清司:《马克思历史理论的研究》,韩立新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4.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45.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文明批判》,曹卫东、渠东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46.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7.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8.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伦敦:伦敦出版社,1971。
    49.高兹:《作为政治学的生态学》,波士顿:波士顿出版社,1980。
    50.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唐正东、臧佩洪译,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1.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刘仁胜、肖峰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2.岩佐茂:《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韩立新、张桂权、刘荣华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3.戴维·沃格尔:《不同类型的国家法规:英美环境政策比较》,康奈尔: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6。
    54.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吕瑞兰、李长生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5.卡洛琳·麦茜特:《自然之死》,吴国盛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56.沃德·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7.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李宝恒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58.霍克海默、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9.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自然、人和技术》,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0.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上海:三联书店,1996。
    61.萨卡:《生态社会主义还是生态资本主义》,青岛: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62.佐佐木毅、金泰昌:《地球环境与公共性》,韩立新、李欣荣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3.B.E.叶夫格拉弗夫:《苏联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64.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5.俞吾金、汪行福、王凤才、林晖、徐英瑾:《德国古典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6.李建平:《<资本论>第一卷辩证法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7.陈征、李建平、李建建、郭铁民主编:《<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8.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9.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0.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71.俞吾金、陈学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2.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3.俞吾金:《从康德到马克思》,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4.俞吾金:《问题域的转换:对马克思和黑格尔关系的当代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5.张之沧、林丹:《当代西方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6.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论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7.陈之骅主编:《苏联史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8.贾泽林、周国平、王克千、苏国勋:《苏联当代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9.陈孟熙:《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0.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1.叶汝贤:《唯物史观发展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
    82.王卫国:《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形成》,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
    83.孟庆仁:《一个新历史观的足迹:唯物史观发展史纲》,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8。
    84.赵光武:《唯物主义的历史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85.张云阁:《马克思思维方式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6.王正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论历史唯物主义》,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87.中国人民大学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88.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性和人道主义》,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2。
    89.高光:《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研究:从<博士论文>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90.赵敦华:《回到思想的本源:中西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1.邢贲思:《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92.吴晓明:《形而上学的没落: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当代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3.鲁路:《马克思博士论文研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94.李鹏程:《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5.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6.韩立新、姜海波:《新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7.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概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98.马健行、郭继严:《<资本论>创作史》,青岛: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99.陈征:《<资本论>解说》第1、2、3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100.《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研究》,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101.王慎之:《生产力理论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102.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03.张一兵:《回到列宁》,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04.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5.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6.李惠斌、薛晓源、王治河:《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07.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108.孙道进:《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9.周林东:《人化自然辩证法:对马克思的自然观的解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10.林可济:《<自然辩证法>研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111.邓喜道:《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12.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113.宁大同、王华东编著:《全球环境导论》,青岛: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14.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5.雷毅:《深层生态学思想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16.关伯仁主编:《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117.姚志勇:《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18.廖福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119.吴传钧、施雅风:《中国地理学90年发展回忆录》,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120.国家环保总局编:《中国生态环境警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21.曲格平:《中国环境问题及对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122.曲格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
    123.丁举贵、何乃维主编:《农业生态经济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124.杨东平主编:《环境绿皮书——2009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25.杨东平主编:《环境绿皮书——2010中国环境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26.许耀桐:《中国基本国情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27.王岗峰:《走向和谐社会》,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28.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29.韩立新:《环境价值论》,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30.李淑文:《环境哲学——哲学视域中的环境问题研究》,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131.严法善、刘会齐:《环境利益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132.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3.时青昊:《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生态社会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34.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35.刘华杰:《自然二十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136.陈桂蓉:《中国传统道德概论》,北京:长征出版社,2000。
    137.王锐生、景天魁:《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138.陶渝苏、徐圻:《人的解读与重塑:马克思学说与东西方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139.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40.袁贵仁主编:《人的哲学》,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8。
    141.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2.陈志尚主编:《人学原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143.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144.苗贵山:《马克思恩格斯人权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4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46.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振兴与转型升级》,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0。
    14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148.邢贲思主编:《科学发展观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9.俞吾金:《科学发展观》,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150.王信领、王步青著:《从危机到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概论》,济南:济南出版社,2007。
    151.蔡林海:《低碳经济大格局》,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52.勾红洋:《低碳阴谋——中国与欧美的生死之战》,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
    153.范岱年:《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4.李建平:《大力开展文本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思想理论教育》,2008年第1期。
    155.聂锦芳:《任重而道远的马克思文本研究——一份学术基础的清理》,《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156.聂锦芳:《马克思哲学历史定位的三种观点及其论证思路——兼论“比较研究”与“文本研究”、“现实研究”的关系》,《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157.陶富源:《马克思哲学世界观第一次转变的开端——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12期。
    158.韩立新:《从国家到市民社会:马克思思想的重要转变——以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研究中心》,《河北学刊》2009年第1期。
    159.李建平:《关于马克思1844年巴黎手稿文本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160.吴晓明:《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探微》,《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161.孙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唯物史观的形成》,《复旦学报》2000年第6期。
    162.秦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种社会理论吗》,《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63.王东、刘军:《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思想的内外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64.杨建平:《从异化到对象化——<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文本解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65.张一兵:《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中州学刊》,1998年第6期。
    166.张一兵、姚顺良:《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析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结构(学术对话)》,《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
    167.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大唯物史观与实践辩证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168.解保军、李建军:《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辩证法思想及其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3期。
    169.张敏:《从三个文本的关系透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关系新解》,《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170.杨河:《马克思认识论基本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71.侯相林:《从<手稿>到<提纲>——对1844—1845年初马克思同费尔巴哈关系问题的一点浅见》,《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3期。
    172.崔绪治、徐惠仁:《出发点和理论基础的重大转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比较研究之一》,《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1期。
    173.聂锦芳:《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上)——<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河北学刊》2006年第4期。
    174.聂锦芳:《思想的传承、决裂与重构(下)——<德意志意识形态>创作前史研究》,《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175.聂锦芳:《未完成的文本如何表述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过程的考察》,《现代哲学》2006年第6期。
    176.魏小萍:《<德意志意识形态>未定稿部分的内容及其相互关联》,《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5期。
    177.韩立新:《<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的四个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178.张一兵、周嘉昕:《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179.赵义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与“物”概念的再阐释——对广松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种文本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80.魏小萍:《关于唯物史观理论的再认识——根据对<德意志意识形态>(MEGA2试行版)的重新解读》,《哲学研究》2009年第3期。
    181.周敦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解说评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82.李毅嘉:《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的释读和翻译》,《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83.徐长福:《关于实践问题的两个第11条——<形而上学>卷3第11条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钩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84.鲁克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原因及其再评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
    185.王伟《<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概念》,《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 4期。
    186.陈爱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自然的哲学解读》,《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9期。
    187.吕红雁:《再释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自然观》,《前沿》,2007年第10期。
    188.卫兴华:《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问题的研究与争鸣评析》,《经济纵横》,2010年第1期。
    189.林剑:《马克思历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190.王孝哲:《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关系之新见》,《江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91.方世男:《马克思生产力理论蕴涵的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
    192.吴涌汶:《重新解读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探索》,2003年第4期。
    193.俞吾金:《自然辩证法,还是社会历史辩证法?》,《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194.高放:《从<共产党宣言>的一处误译看资本主义如何过渡到社会主义——兼评<两个“必然”及其实现道路>一书》,《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5期。
    195.郭艳君:《“经典表述”的再阐释——重读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导言》,《哲学研究》2005年第11期。
    196.唐正东:《作为历史本体的物质生产:新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深化——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197.王东、林锋:《<资本论>第一手稿的五大哲学创新——<1857—1858年手稿>的重新定位》,《江汉论坛》2007年第6期。
    198.顾海良:《神奇与腐朽:生产力和科学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研究》,《<资本论>与当代经济》,1993年第3期。
    199.刘荣军:《论人的需要与人的全面发展——对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种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1期。
    200.汪斌:《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生产力理论》,《生产力研究》,1988年第1期。
    201.马健行:《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初步形成——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札记》,《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年第2期。
    202.梁中堂:《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纪念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产生150周年》,《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203.颜鹏飞:《资本概念的辩证法——<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研究》,《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
    204.唐正东:《作为历史本体的物质生产:新唯物主义哲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深化——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58年经济学手稿>》,《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205.高利民:《物对人的统治——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解读》,《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06.陈惠如:《马克思五干年代手稿中的个人消费理论——读<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札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
    207.杨兴业、邹广文:《论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学解读》,《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6期。
    208. M.萨涅奥尔、张伯霖:《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到<资本论>》,《世界哲学》,1983年第1期。
    209.李志祥:《<资本论>也是一部经济伦理学著作》,《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210.李建平:《掌握<资本论>方法,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1期。
    211.李建平:《浅谈马克思分析商品的方法—<资本论>学习札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212.李建平:《试解<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章结构的奥秘》,《学术月刊》,1983年第6期。
    213.顾海良:《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经济学手稿》,《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214.张曙光:《<资本论>第二卷的地位、结构和方法》,《经济研究》,1980年第6 期。
    215.王东、许春华:《<资本论>体系构想与马克思晚年笔记关系新探》,《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
    216.江丹林:《马克思对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及其三大手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6期。
    217.白暴力、王胜利:《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巨著(一)——<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体系形成和强大生命力》,《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1期。
    218.白暴力、王胜利:《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巨著(二)——<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高校理论战线》,2006年第2期。
    219.王东:《<资本论>的哲学意义》,《哲学动态》2008年第11期。
    220.孙承叔:《<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哲学地位》,《哲学动态》2008年第11期。
    221.宋周尧:《<资本论>环境伦理思想探解》,《道德与文明》,2002年第6期。
    222.朱炳元:《关于<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期。
    223.陈凡、杜秀娟:《论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2期。
    224.陈墀成、洪烨:《物质变换的调节控制——<资本论>中的生态哲学思想探微》,《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225.许耀桐:《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人民论坛》,2009年第1期。
    226.许耀桐:《民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的核心价值理念》,《学习月刊》2007年第18期。
    227.俞可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第5期。
    228.陈志尚:《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华文摘》2008年第8期。
    229.韩庆祥:《回到马克思哲学本性的基地上探寻哲学发展之路》,《哲学动态》2008年第5期。
    230.许涤新:《马克思与生态经济学》,《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3期。
    231.杨虎涛:《两种不同的生态观——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与演化经济学稳态经济理论比较》,《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11期。
    232.谢永康:《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结构——自然和历史的关系与马克思的“新 世界观”》,《哲学研究》,2008年第7期。
    233.许经勇:《马克思的生态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234.华启和、徐跃进:《马克思的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当代意义》,《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235.郭学军、张红海:《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理论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236.庄国雄:《论马克思自然理论的理想祈向》,《复旦学报》,2008年第1期。
    237.孙玉健:《克思生态思想的当代阐释——从日本学者岩佐茂的环境伦理观谈起》,《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238.钱箭星、肖巍:《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循环经济引申》,《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
    239.曹孟勤:《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与生态伦理重构》,《道德与文明》,2009年第6期。
    240.黄娟:《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的最新成果及其价值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10期。
    241.徐文越:《自然的异化、物质变换与联合生产者——马克思生态观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242.姚顺良、刘怀玉:《自在自然、人化自然与历史自然——马克思哲学的唯物主义基础概念发生逻辑研究》,《河北学刊》,2007年第9期。
    243.汪晓莺:《从马克思的生态观透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6期。
    244.黄枬森:《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北京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45.韩立新:《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246.张九辰:《“大跃进”中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自然科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
    247.蔡昉、都阳:《“文化大革命”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破坏》,《经济学》,2003年第7期。
    248.王学俭、宫长瑞:《建国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及其启示》,《林业经济》,2010年第1期。
    249.高翔莲、张锦高:《毛泽东的人与自然观及其历史启示》,《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7期。
    250.倪维斗:《我国的能源问题与对策》,《宁波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51.袁振东:《周培源与自然科学基础理论(20世纪7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52.韩冬梅:《我国消费异化现象的理性反思》,《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253.聂火云、杨学龙:《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根源与理论根源探析》,《求实》2009年第3期。
    25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4期。
    255.郭道晖:《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广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56.唐晓勇:《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
    257.陈学明、罗骞:《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58.陈学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6期。
    259.王岗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兼与<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一文商榷》,《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260.钟远平、倪洪章:《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创新实践》,《理论前沿》,2010年第4期。
    261.赵成:《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2期。
    262.方时姣:《马克思恩格斯自然—人—社会有机整体发展理论与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6期。
    263.邓晓芒:《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第1期。
    264.梅宗奇:《马克思自然观的当代意蕴》,《科学社会主义》,20009年第6期。
    265.李惠斌:《生态权利与生态正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视角》,《新视野》,2008年第5期。
    266.廖福霖:《生态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东南学术》,2007年第3期。
    26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经济日报》2008年10月30日。
    268.孙慕天:《论苏联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地位》,《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4期。
    269.白夜昕:《前苏联科学技术哲学中的人道主义问题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年第2期。
    270.赵东明:《“自然”之意义——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诠释》,《哲学研究》2002年第6期。
    271.那薇:《道家与海德格尔对自然的诠释》,《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272.杨卫军:《海德格尔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9期。
    273.陈学明:《“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复旦学报》,2008年第4期。
    274.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兼论生态伦理的制度维度》,《哲学研究》2004年第2期。
    275.赵凌云:《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伦理学研究》2005年第2期。
    276.马继东:《福斯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启示》,《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277.陈学明:《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生态意蕴——评生态马克思主义者J.B.福斯特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78.陈永森、朱武雄:《更少地生产与消费,更好地生活——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析解》,《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279.陈永森、黄新建:《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及其出路——评奥康纳的“生态危机理论”》,《科学社会主义》,2008年第1期。
    280.陈永森、朱武雄:《福斯特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及其启示》,《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第1期。
    281.陈永森、蔡华杰:《资本主义世界生态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视角——佩珀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论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5期。
    282.马万利、梅雪芹:《和谐社会视野的生态马克思主义述评》,《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283.王雨辰:《技术批判与自然的解放——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4期。
    284.曾文婷:《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生态社会主义——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愿景》,《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285.万长松、陈凡:《苏联(俄罗斯)自然科学哲学的历史与现状》,《燕山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286.王勇:《从早期圈地运动看英国的资本主义农业革命》,《世界史研究》2000年第7期。
    287.包茂宏:《苏联的环境破坏和环境主义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88.陈靖:《欧美发达国家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探微》,《云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289.严圣禾:《日本多管齐下建设低碳社会》,《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7日。
    290.王宇:《世界走向低碳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11月24日。
    291.梅雪芹:《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292.梅雪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浪潮分析》,《世界历史》,2002年第1期。
    293.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
    294.侯文蕙:《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主义》,《世界历史》,2000年第6期。
    295.袁云峰、朱启贵:《西方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借鉴》,《经济纵横》,2005年第3期。
    296.向佐群:《西方国家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2期。
    297.王芳:《西方环境运动及主要环保团体的行动策略研究》,《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298.陈华:《循环经济:西方国家的经验做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新视野》,2005年第9期。
    299. Christopher D. Stone, Should Trees Have Standing? Toward Legal Rights For Natural Objects,45S. Cal. L. Rev.450,1972.
    300. John Passmore, Man's Responsibility for Nature, Ecological Problems and Western Traditions, New York,1974.
    301. John Bellamy Foster, 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2000.
    302. Reiner Grundamnn, Marxism and Ecology, Oxford,1991.
    303. John McCormick, The Roots of Environmentalism, in:Reclaiming Paradise,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9.
    304. Paul Burkett, Marx and Nature, St. Martin's Press,1999.
    305. James 0'Connor, Natural Causes, The Guildford Press,1998.
    306. Agger Ben, Western Marxism:An Introduction, California:Goodyear, 1979.
    307. S. J. Gould, An Urchin in the Storm, New York,1987.
    308. Joel Kovel, The Enemy of Nature, Zed Books Ltd.,2002.
    309. A. Dobson, Green Political Thought, Unwin Hyman,1990.
    310. J. R. Desjardins, Environmental Ethics: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2.
    311. H. Rolston, Environmental Ethics:Duties to and Values in Natural World,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8.
    312. A.N. Whitehead, The Concept of N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313. Paul W. Taylor, Respect for Nature:A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6.
    314. L. P. Pojman, Global Environmental Ethics,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1999.
    315. Goldie, Andrew, The human impact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ambridge, Mass.:MIT Press,1986.
    316. K. S. Shrader—Frechette, Spaceship Ethics, in:her, Environmental Ethics,2nd, The Boxwood Press,1991.
    317. Lynn White, 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al Crisis,155 Science, March10,1967.
    318. Murray Bookchin, "What is Social Ecology", The Modern Crisis,1987.
    319. Murray Bookchin, Remarking Society:Pathways to a Green Future,1990. Jim E. Lovelock, Gaia: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 Oxford University,197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