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乙巳五条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拟以“乙巳五条约”为研究主题,来论述日本对韩国确立保护权,并说明该条约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既定大陆政策的结果,也是日本强迫韩国皇帝和政府大臣签订的条约。按照时际法原则和传统国际法对“乙巳五条约”进行法律评价,认定该约是自始无效。论文共分七大部分,即由四个章节构成论文主体,还包括绪论、结论、文献资料。
     第一章主要把“征韩论”的出笼到“韩日协定书”的被迫缔结作为断限,论述日本“征韩论”的实施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爆发,进而阐明日俄战争就是甲午战争的继续。日本不顾韩国局外中立宣言,强占韩国全境,逐步确立对韩国的“顾问政治”体制。
     第二章以日本策划、缔结“乙巳五条约”的过程为主要内容,论述该约是在韩国大臣们被禁闭在会议厅内并受到肉体刑罚的威胁下签订的。《乙巳五条约》的签订,立即引起韩国广大人民的不满和强烈反对。
     第三章视“乙巳五条约”缔结到高宗皇帝被迫退位为断限,论述高宗皇帝不仅未曾裁可该约,而且直到其被迫退位前夕,不懈进行使该约无效化的密使外交斗争。光武帝绝对未曾投降于日本。也未曾主动屈服而玷污过神圣的国体。
     第四章以国际法理论评价“乙巳五条约”。不论是根据当时大韩帝国的国内法,还是适用“时际法”原则依照19、20世纪之交的国际法,可以说该约从未成立,而以此为基础的1910年《韩国并合条约》当然也无效。这样一来,日本在韩国的“殖民统治”将成为军事强占行为。因此,日方应对韩国36年间的非法占领行为进行赔偿并补偿自己的过失。
     本论文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如下方面有所创意:一,研究100年前日本强占大韩帝国的过程,以明了日本对韩国确立保护权,是日俄战争前后出笼的“指导”、“保护”、“监理(control为支配之意)”三个侵略阶段之一的第二个阶段,其侵略目的为最终吞并韩国;二,早在1904年5、6月之交,日本内阁和天皇首次决定对韩国实行保护权或加以吞并的侵略计划;三,明确了“乙巳五条约”是强迫韩国皇帝和政府大臣签订的条约,而高宗皇帝则“从未允准”;四,按照当时的国际法和韩国国内法,“乙巳五条约”是不存在和自始无效的。
This paper is intented to "Five Eulsa Treaty(乙巳五条约)" to be research topices to discuss that Japan established protective power to Korea.And show that it has been the results of the established "Continent Policy"(大陆政策) since the Japan Meiji Restoration,moreover it is that Japan forced the Emperor of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and Government Ministers to sign the treaty.In the light of the principles of intertemporal law,also according to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law,"Five Eulsa Treaty" gets legal evaluation,which is cognized invalidation from beginning.The paper consists of seven major parts,namely,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constituted by the four chapters,including introduction, conclusion and bibliography.
     ChapterⅠ,importantly thinking of the process from the appearance of "the Theory of Overwhelming Korea(征韩论)"to the forced sign of"Agreement between Korea and Japan(韩日协定书)" as a range, discusses t hat t he implementation o f Japan's "the Theory of Overwhelming Korea" led to break out Sino-Japanese War,and further proves "the Russo-Japanese War" wa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Sino-Japanese War".Japan grabed the whole borders of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regardless of declaration of neutrality of Korea(韩国局外中立宣言),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 Politics of Consultation(顾问政治) "system to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ChapterⅡ,regarding the process which Japan planed and concluded "Five Eulsa Treaty" as the main contents,discusses that the treaty was signed when the Ministers of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were confined in the assembly hall and subjected to the human body penalty.The signing of"Five Eulsa Treaty" immediately aroused dissatisfaction of the majority of the people of Korea and intense opposition.
     ChapterⅢ,looking upon the process from the conclusion of"Five Eulsa Treaty" to the abdication, which Emperor GOJONE(高宗皇帝)was forced to give up his throne as a range,discusses that Emperor GOJONE(高宗皇帝) not only never consented to it but also carried on secret envoy diplomacy struggle untill the eve of his forced abdication.Absolutely Kwangmu Emperor(光武帝) never surrendered to Japan.Never did he volunteer to yield and attaint the holy soil either.
     In ChapterⅣ"Five Eulsa Treaty" is evaluated by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law.Whether according to domestic law of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of the time,or making use of "the principle of intertemporal law",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law between the end of 19 century and the beginning of 20century,we can say that this treaty has never been come into existence.But on the basis of"Japan-Korea Annexation Treaty"(韩国并合条约) in 1910,of course it is also null and void in law. Thus,Japan's "the colonial rule"(殖民统治) in Korea would become the behavior of military forcible occupation.Therefore,the Japanese side should carry through compensation to the action that he occupied Korea illegaly in 36years,and make up its defects.
     This paper fully absorbs the results of predecessors' studie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m,it shows several creative viewpoin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it studies the process which Japan grabed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100years ago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at his protective power which Japan established to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is the second phase of one of the three aggressive stages, that is,"guidance","protection",and "control"(control here means domination),which are appea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Russo-Japanese War.Its aggressive purpose was to swallow up the DAEHAN (Korean) Empire finally.Secondly,as early as during May and June of 1904,for the first time the Japanese cabinet and the Emperor of Japan decided to carry out the aggressive plan that they performed the power of protection to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or annexed it.Thirdly,it is definited that "Five Eulsa Treaty" is treaty which the Emperor of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and Government Ministers were forced to sign.Nevertheless Emperor GOJONE(高宗皇帝) "never permited".Fourthly,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law and domestic law in the DAEHAN(Korean) Empire of the time,It is believed that "Five Eulsa Treaty" never exists and is null and void.
引文
14 海野福寿著:《韩国并合》,岩波书店,1995年,第244页。
    15 同上;《韩国并合史的研究》,岩波书店,2004年等。
    16 升味准之辅著:《日本政治史》,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14页。
    17 藤村道生著,米庆余译:《日清战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第198页。
    18 吉田常吉、藤田省三等脚注:《吉田松阴》,《日本思想大系·54》,岩波书店,1978年,第193页。
    19 日本外务省编纂:《日本外交文书》(以下简称《日外》),第一卷,第一册,第227-228页。
    20 历史学研究会编:《日本史史料》(4)近代,岩波书店,1997年,第83页;日本外务省编纂:《日外》,1--1,第557页。
    21 《明治文化全集》,第2卷,日本评论社,1928年,第44页;援引自关捷总主编:《旅顺大屠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8-19页;王金林著:《日本天皇制及其精神结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1页。
    22 中塚明著:《近代日本和朝鲜》(新版),三省堂,1979年,第22页。
    23 井上清:《西乡隆盛》(下),中央公论社,1970年,第171-172页。
    24 井上清著,尚永清译:《日本军国主义》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53-54页。
    25 赵建民等著:《日本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177页;米庆余著:《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求实出版社,1988年,第215-218页。
    26 多田好问编;《岩仓公实记》中卷,原书房,1968年,1038-1039页。
    27 石塚裕道:《日本资本主义成立史研究》,吉川弘文馆,1973年,第87页。
    28 日本史籍协会编;《大隈重信关系文书》,1932年,明治文库,第408-413页;转引自诸洪一:《西乡隆盛与征韩论政变》,《国史馆论丛》,第44辑,国史编纂委员会,1993年9月,第98页。
    29 朴羊信:《日本帝国主义的膨胀及其朝鲜侵略的实质》,《季刊历史批评》,1988年3号冬季,第90页;孙承:《岩仓使团欧美之行在日本近代发展中的作用》,《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96-197页。
    30 西乡隆盛全集编集委员编:《西乡隆盛全集》第三卷,大和书房,1978年,第385-386页。
    31 《日外》,第6卷,第316-319页。
    32 其中第一款:“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平等之权”,即在法理上巧妙地排除中国对朝鲜的宗主权,由此日本获得了否认中朝宗藩关系的条约依据,最终成为中日甲午战争之重要借口。
    33 外务省编:《日外》,第3卷,第144-145页。
    34 井上清著,尚永清译:《日本军国主义》,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58页。
    35 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上,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204页。
    36 申国柱:《韩国近代政治外交史》,探求堂,1976年再版,第65-68页。
    37 详见山本四郎:《1887年日本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介绍》,《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38 参见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 邻邦兵备略》,原书房,1966年;刘天纯:《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119页。
    39 参见方民镐:《李鸿章对朝政策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52-59页;申基硕著:《新稿 东洋外交史》,探求堂,1988年版,第72-82页;白钟基著:《近代韩日交涉史研究》,正音社,1983年第三版,第120-146页。
    40 青木功一:《福泽谕吉的朝鲜观--从其初期到(脱亚论)为止》:旗田巍先生古稀记年会:《朝鲜历史论集》下卷,龙溪书会,1979年,第34页;申国柱著:《韩国近代政治外交史》,探求堂,1979年,第130-131页。
    41 日本统称《关于明治十五年京城事变的善后协定》。见《日本外交年表并重要文书》,上,第90-91页。
    42 陈丰详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金禾出版社,1992年,第50页。
    43 伊藤博文:《秘书类纂 朝鲜交涉史料》,上,原书房,1970年,第251-254页。
    44 彭泽周:《围绕甲申政变井上外务卿与法国公使之间的交涉》,《历史学研究》,1963年,第36页。
    45 关于“甲申政变”过程,参照李光麟:《开化党研究》,一潮阁,1973年。
    46 《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101页。
    47 《福沢谕吉全集》⑩,第238页。
    48 《福沢谕吉全集》⑩,第239页。
    49 《福沢谕吉全集》⑩,第240页。
    50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卷8,第15页。
    51 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三联书店,1957年,第131页。
    52 Jones,F.C.,Foreign Diplomacy in Korea,1866-1894(Unpublished 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Harvard,1935):转引自崔文衡著:《围绕韩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之角逐》,知识产业社,2002年版,第69页。
    53 参见陈丰详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金禾出版社,1992年,第54-55页。
    54 山辺健太郎著:《日韩并合小史》,岩波书店,1985年版,第75-78页。
    55(1847-1901),由李鸿章推荐,为朝鲜总税务司兼外务协办,背着清政府嗾使高宗“背清联俄”,缔结所谓“朝俄密约”。
    56 申基硕著:《新稿 东洋外交史》,探求堂,1988年,第135-140页。
    57 崔文衡:《列强的对韩政策和清末的情况--尤以1882-1894年的美、英、俄的态度为中心》,《清日战争前后韩国和列强》,韩田精神文化研究院,1984年,第26页。
    58 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日本外交史研究--明治时代--》,(国际政治丛书3),有信堂,1959年,第二次印刷,第193页。
    59 同上。
    60 吴汝纶编:《李文忠公全书》,电稿,第15卷,金陵1905年刊本,第34页。
    61 陆奥宗光:《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8页。
    62 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对清宣战诏书》,原书房,1976年,第154页。
    63 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27-128页。
    64 丹涅特著:姚曾广译:《美国人在东亚》,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400-401页。
    65 安·马洛泽莫夫:《俄国的远东政策》,加利福尼亚大学,1958年,第27页;援引自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114页。
    66 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日本外交史研究--明治时代--》,(国际政治丛书3),有信堂,1959年,第二次印刷,第189页。
    67 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三联书店,1957年,第132-135页。
    68 陆奥宗光《蹇蹇录》,第165页。
    69 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三联书店,1957年,第31页。
    70 陆奥宗光:《蹇蹇录》,第156页。
    71 德富猪一郎编:《公爵山县有朋传》,下,山县有朋记年事业会,1993年版,第274页。
    72 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文书》(补遗),第一册,第717页,转引自复旦大学历史系编:《沙俄侵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2页。
    73 《公爵山县有朋传》,下,第241-242页。
    74 津田茂(?):《明治圣上与臣高行》,原书房出版社;援引自井上清著:《日本的历史》,下,岩波新书,1985年版,第64页。
    75 松下芳男:《明治军制史》,下卷,有斐阁,1956年,第4434页;参见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11-112页。
    76 崔文衡:《围绕韩国的帝国主义列强的角逐》,知识产业社,2002年版,第160页。
    89 张忠绂:《英日同盟》,新月书店,1931年版,第66-68页。
    90 信夫淳平著,刘竞译:《日英同盟之始末》,正中书局,1934年,第56页。
    91 详见《国际条约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215-217页。条约内容有些误译,前文的“远东”应为“极东”,“朝鲜帝国”则为“大韩帝国”等--笔者注。
    92 《日本外交文书》,34卷,第57-61页;当12月12日日本交回修正案时,英国看出他们关注的的是韩国。英国曾在绪言里建议两国“对防止韩国被任何外国列强兼并尤为关注”,日本人将这狡猾地改为“任何其他列强”,然后添加了一项单列条款,确认其在韩国的行动自由:(单列)“第三条:英国承认,日本可以采取它认为必要的措施,以捍卫和增进其在韩国实际拥有的优势利益”。详见[英]杨国伦著,刘存宽、张俊义译《英国对华政策》,中国社科出版,1991年,第328页。
    93 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下册,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975页。
    94 牛顿:《兰斯敦勋爵》,伦敦出版,1929年,第308页;援引自周启乾:《日俄关系简史》,(1697--1917),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39页。
    95 《光绪条约》,67卷,第6页。
    96 金元洙:《关于俄日战争原因的在检讨》,汉阳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97 《公爵山县有朋传》上,第540页;《日外》,36--1,第1-4页
    98 升味准之辅著:《日本政治史》,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59页。
    99 《日外》,36--1,第12-13页;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60页。
    100 同上,第23页。
    101 开港以来朝鲜王朝和大韩帝国努力实现朝鲜半岛的永世中立化,因内外诸因,而始终未能实现。参见朴熙琥:《旧韩末韩半岛中立化论研究》,东国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102 《日外》,36--1,695号 附属书《韩国中立保障邀请之件》,第721-722页。
    103 同上,690、691号,《玄尚健遣外使命情报之件》,第718页.
    104 《日本外交文书》,36--1,697-701号,第723-726页.
    105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19卷,第533页.
    120 《日外》,36--1,第41-45页.
    121 藤村道生著:《日清战争前后的亚洲政策》,岩波书店.1995年,第300页.
    122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19卷。国史编纂委员会,1991年,第533页.
    123 同上,第534-535页.
    124 大三轮长兵卫:《渡韩始末录》,《朝鲜学报》,第61辑,1971年,第180页.
    125 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务省特殊调查文书》,39,第797页.
    126 后来经日本贿赂、收买,变成了亲日派,最后竟没落为可耻的“乙巳五贼”之一.日本吞并韩田后被封为子爵.参见李弘稙编:《增补新国史事典》,教学社,1990年版,第984页.
    127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19卷,国史编纂委员会,1991年,第533页.
    128 《高宗实录》光武7年(1903年)11月23日.
    129 藤村道生著:《日清战争前后的亚洲政策》,岩波书店,1995年,第304页.
    135 大三轮长兵卫:《诸事抄录》,《朝鲜学报》,第61辑,1971年,第144页.
    136 赫尔伯特著,申福龙译注:《大韩帝国史序说》,探求堂,1979年,第190页;
    赫伯特:《朝鲜之行》,伦敦,1908年,第190页,援引自华西列夫斯卡娅:《1904--1905年日本在朝鲜占领制度的某些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3月,第27页。参见《法国外交文献》,第2辑第4卷第29号,1903年10月21日阿尔芒自东京致德尔卡塞的急件;第156号,1904年1月6日丰塔内自汉城致德尔卡塞的急件;援引自[苏]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中译本内部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357-358页.
    137 《日外》,36--1,第92-94页;
    信夫清三郎编:《日本外交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33页.
    138 金正明编:《日韩外交资料集成》,5(日露战争篇),严南堂书店。1967年,第23页.
    139 沈予:《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31页.
    140 尹炳爽:《日帝强占旧韩国和武力威胁》,《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第59页.
    147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19卷,国史编纂委员会。1991年,第494-497页。
    148 同上,第503-506页.
    149 《日外》,37--1,第339-340页.
    150 李基白著,厉帆译:《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第320页。
    151 这是外交行话中的假仁假义的术语,用以掩饰帝国主义者在半殖民地领土上的任何侵略行为。
    152 海野福寿著:《韩国并合》(韩译本),Saegil,1995年,第138页.
    160 参见《日外》,42--1,179-180页;《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第315-316页:山边健太郎:《日韩并合小史》,岩波书店.1985年,第220-221页。1909年春小村外相命政务局长仓知铁吉起草合并韩国的方针.该方针草案,于3月30日由外相向桂首相提出,当时是以极秘密的案件处理,因此并未留下任何记录.是年4月10日桂及小村面谒伊藤博闻征求意见,结果伊藤并未提出任何修正而加以同意.但该案一直保持高度极密,直至同年7月7日始提付阁议获得各大臣的署名,同日奏请明治天皇裁可.
    161 《日外》,40--1,第124页.
    162 参见朝日新闻社编:《明治大正史》,东京朝日新闻社,1930--1931年,第247页;
    援引自华西列夫斯卡娅:《史学月刊》,1958年第3期,第29页.
    163 参见尹炳爽:《乙巳五条约的新考察》,《国史馆论丛》,第23辑,第34页.
    175 《日外》,37--1,第376页.
    176 国史编纂委员会:《大韩季年史》,下册,宇钟社,1957年版,第144页;《日外》,37--1,第380-381页.
    177 参见朴得俊著:《日帝的侵略朝鲜史(1868--1905)》,平壤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177-182页.
    178 《日韩外交资料集成》,5,第373页.
    179 《日外》,38--1,第896页.
    180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事典》,科学百科事典综合出版社,2000年,第291页。
    181 《日本外交文书》,36--1,第41-45页.
    182 参见附录日俄战争时期韩日之间的国际条约。
    183 《日本外交文书》,38--1,第519-520页;《日本外交文书及主要文书》,上,第233页.
    184 同上.
    194 崔文街著:《从国际关系看日俄战争与日本合并韩国》,知识产业社,2004年,第256页.
    195 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庚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502页。
    196 塔夫脱这一次访问说是在菲律宾考察途中顺道访日,但实际上是一次早有计划的的亲善访问.
    197 参见附录塔夫脱--桂备忘录(英文).
    203 R.A.Esthtls.《塔夫脱·桂太郎协定--现在还是神话?》,《近代史杂志》,第30卷,1959年,第50页;
    援引自信夫清太郎编:《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342页;
    伊藤之雄:《立宪国家和日俄战争·外交和内政·1898-1905》,木铎社,2000年,第258页.
    204 《日外》,38--1,第7-8页.
    205 信夫淳平著,刘竞译:《日英同盟之始末》,正中书局,1934年,第68页.
    206 《日外》,38--1,第13页.
    207 信夫淳平著,刘竞译:《日英同盟之始末》,正中书局,1934年,第70页.
    208 参见《日本外交文书》,38-1,第1-66页;
    赵中孚、张存武、胡春惠主编:《近代中日关系史资料汇编》,第384-385页.
    209 《日外》,38-1,第22-24页.
    210 同上,第29-30页.
    211 日本外务省老资格美国顾问,从19世纪80年代起就进日本外务省供职,朴次茅斯和会期间特别是在草拟极为重要的书面条款时,一直给小村寿太郎出谋献策,起着全面的决疑作用.详见[苏]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下册,(中译本内部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545-555、742、765页等.
    212 田保桥洁著:《朝鲜统治史论稿》,成进文化社,1972年,第10-11页。
    213 海野福寿著:《韩国并合》(韩译本),图书出版Saegil,1995年,第146页.
    214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24卷,国史编纂委员会,1992年,第302-303页.
    215 “约定必须遵守”是国际法的惯例,早在1871年发表的《伦敦宣言》,声明国际法的一个首要原则,除非通过缔约各国的同意,任何一国不得片面解除其条约义务,或修改其条款.陈世才著:《晚近国际法的发展》。友谊出版公司。1983年,第35页.
    216 《日外》,38-1,第524页。
    217 信夫淳平著,刘竞译:《日英同盟之始末》,正中书局,1934年,第74-75页;
    参见木烟洋一等编:《日英交流史1600-2000》,(1)政治·外交。东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95页.
    218 契尔缅斯基著,赵承先译:《日俄战争(1904-1905)》,时代出版社,1955年,第53页.
    219 1904年2月作为特使赴美,以罗斯福同学的身份,进行多方活动,保障美国对日采取友好政策.参见三省堂编修所编:《简明人名辞典》(日本篇),三省堂,1982年,第313页.
    220丹尼特:《罗斯福与日俄战争》,纽约.1925年版,第268页;
    转引自马骏著:《东北亚大厮杀--日俄海路战》,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353页.
    221《日外》,37-38卷.别册,日露战争,第277页.
    222 同上,第404-405.页.
    223 同上,第411-413页.
    224 《小村外交史》,下册,第719页。
    225 《山县有朋意见书》,第279页。
    226 《小村外交史》,下册,第154页。
    227 日本外务省调查部编:《日英外交史》,下卷,クレス出版,1992年,第113页;
    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日本外交史辞典编纂委员会:《日本外交史辞典》,山川出版社,1992年,第750页。
    228 《关于战争爆发的英国文献》,第4卷,第103号,1905年9月26日兰斯多恩致窦纳乐信;
    转引自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977页。
    229 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卷,1940年,第680页。
    230 《日外》,38--1,第526-527页。
    236 陈水逢编译:《日本合并朝鲜史略》,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76页。
    237 金正明编:《朝鲜驻扎军历史》,《日韩外交史料集成》,别册1,严南堂书店,1967年,第87-96页;
    林钟国:《日本军的朝鲜侵略史》,1,第119-121页。
    238 参见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613-616页。
    239 升味准之辅著,董果良译:《日本政治史》,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03页
    240 《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史》,平壤,1949年,第183页。“在1904年10月-11月底二个月时间,仅在平安南道的安州他们便强力征募了26,697人,而在1904年10月到1905年9月这一时期他们征募了平安北道--72,900人,平安南道--64,700人,黄海道--11,514人。末了,从1905年6月10日至10月20日在咸镜南道被强迫动员的韩国人便有114,500人。”
    241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5卷,第5-6页;据韩国学者赵恒来的研究,此宣言书是其顾问佐濑熊铁起草的,参见赵恒来编著:《日帝对韩侵略政策史研究--以日帝的侵略要人为中心--》,玄音社,1996年,第276页。
    242 《日外》,38--1,第484-485页。
    243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第25卷,第114-117页。
    244 《日外》,38--1,第534-535页;《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第25卷,第128页。
    245 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14,近代篇2,科学百科事典出版社,1980年,第116页。
    246 黄玹著,金浚译:《完译梅泉野录》,教文社,1994年,第607页。
    247 梶村秀树:《“保护条约”和朝鲜民族》,《季刊三千里》,第49号,1987年2月,第26页。
    248 《日外》,38--1,第484-485页。
    249 同上,第485-486页。
    250 同上,第499-503页。
    251 《日外》,38--1,第488-491页。
    252 朝鲜总督府:《朝鲜的保护及并合》,1917年,第22-23页。
    253 尹德焕:《李完用评传》,图书出版中心,1999年,第223页。
    254 林权助口述,岩井尊人编:《话说我的七十年》,第一书房,1935年,第223页。
    255 同上,第224页;国史编纂委员会:《大韩季年史》,下册,宇钟社版,1957年,第171页。
    256 《法国外交文献》第2辑,第8卷,第145号,1905年11月20日科兰德普朗西自汉城致鲁维埃的急件;
    转引自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史纲(1895-1907)》,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977页。
    257 1894年甲午改革后所新设的官职,位于议政府的议政大臣之下,相当于内阁的副总理大臣。自光武改革以来,高宗为加强其中央集权通常未任命议政大臣。
    258 《日外》,38--1,第535页。
    275 《日外》,38--1,第536-537页。
    276(1861-1923),井上馨之女婿,时任枢密院书记官长为伊藤的随员。参见三省堂编修所编:《简明人名 辞典》(日本篇),三省堂,1982年,第735-736页。
    277 专门、专心、完全、全然等之意,参见陈涛主编:《日汉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05、2029页。
    278 主要地、首先地等之意。参见梁实秋主编:《远东英汉大词典》,(台北)远东图书公司印行,1977年,第1644页;第一に,主として.参见市河三喜编:《新英和小词典》,株式会社研究杜,1979年版,第327页。《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60页;
    帕里编:《综合条约集》,199册,英文本,第399-400页。
    279 参见,《皇城新闻》,光武9年11月20日;
    张志渊:“韦庵文稿”,探求堂,1971年,第212页。
    280 朝鲜王朝末期、大韩帝国时期宫内府的一官职,负责王室之咨询。
    281 沧海老纺著,李东源译:《不灭的民族魂--安重根》,韩国综合物产(株),1994年,第45页;
    李丙焘:《韩国史大观》,东方图书,1983年版。
    282 一说为平壤镇卫队兵士,原来计划刺杀侵略韩国的元凶伊藤博文,但事前被发现而自杀。参见李弘稙:《增补新国史事典》,教学社,1990年版,第237页。
    283 黄玹著,金浚译:《完译梅泉野录》,(株)教文社,第619-655页;
    崔南善序、金钟国著:《国难史概况》,明文堂,1993年版,第504-506页;
    金九著,宣德五等译:《白凡逸志:金九自叙传》,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4年,第119页。
    284 久米正雄著,林其模译:《伊藤博文传》,团结出版社,2003年,第314页;
    金钟国着:《国难史概况》,明文堂,1993年版,第506页;一说为投石者系叫金台根的农民,参见沧海老纺著,李东源译:《不灭的民族魂--安重根》,韩国综合物产(株),1994年,第45页。
    285 “义兵者民军也,国家有急,直以义起,不待朝令之征发,而从军敌忾者也……则义兵者,吾族之国粹也。”参见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汉城新闻社出版局,1946年,第6-7页。
    290 同上,第275页。
    291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九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台北,1972年,第6154-6155页。
    292 同上,第6243-6244页。
    293 宋炳基编:《统监府法令资料集》,上,国会图书馆,1972年,第1页。
    294 日本外务省编:《极秘日本的韩国史料丛书》,3,韩国出版文化院,影印本,第463-466页。
    295 “统监府及理事厅官制”全文见《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第九卷,第6161-6164页。
    296 “露”,露西亜(口シア)の略.有些史书亦称“魯西亜”,均为俄罗斯的简称。
    297 高桥作为著,徐鄂等译:《最近战时国际法公论》,国际法学研究社,1908年,第465页。
    298 “……”若他国有何不公轻藐之事,一经照知,必须相助,从中善为调处,以示友谊关切。”参见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一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第200页。
    299 金源模:《19世纪末美国的对韩政策(1894-1905)》《韩国史研究论选》,35,朝鲜近代史Ⅶ,百头文化,第76-77页。
    300 《1894年6月25日联合照会》,载《美国外交关系》,1894年,第23页;
    转引自黄定天著:《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65页。
    301 《日韩外交资料集成》,5,第491-492页;《日外》,38--1,第654-656页。
    302 日俄战争时期美国的对韩政策,尤其是关于罗斯福的亲日的东亚政策和对韩方针,详见李愚振:《美国的对韩政策--以罗斯福时代为中心--》,《韩国史研究论选》,30,朝鲜近代史Ⅱ,百头文化,第77-101页。
    303 《日韩外交资料集成》,5,第507-511页;
    郑乔著:《大韩季年史》,下,国史编纂委员会,1957年,光武8年11月,第138页。
    304 详见高正休:《独立运动时期李承晚的外交路线与帝国主义》,《历史批评》,季刊31号,1995年,131-139页。
    315 参见金基爽:《以乙巳勒约无效的宣言为中心》,《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232-233页。
    316 《日外》,38--1,479、481。
    317 《驻韩公使馆记录》,24,第300页。
    318 韩国教育史库:《高宗皇帝维护主权的外交》,汉城大学校韩国教育史库,1994年,第8页。
    319 指日本强行签订“乙巳五条约”。
    320 据旅美韩人学者方善柱博士研究,此人为“五贼”之一李根泽的胞弟李根湘。参见方善柱:《皇帝的密书》,《月刊京乡》,1987年3月。
    321 参见方善柱:《皇帝的密书》,《月刊京乡》,1987年3月;
    参见金基爽:《以乙巳勒约无效的宣言为中心》,《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241-246页。
    322 孙瑞芹:《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科选译》,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18页。
    323 宗主国关于其臣民或属国尤其在这样一个国家的外交事务方面的统治、权力或关系;另外还含有支配权之意。
    324 总统的译音,即president--笔者注。
    325 韩国教育史库:《高宗皇帝维护主权的外交》,汉城大学校韩国教育史库,1994年,第34页。
    326 长田彰文:《西奥多·罗斯福与韩国》,未来社,1992年,第151页。
    362 尹炳爽著:《李相卨传--海牙特使李相卨的独立运动论--》,第91-92页;
    李宗铉著:《近代朝鲜历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324页:《日外》,40--1,455。
    363 《日外》,40--1,459。
    364 同上,第56-57页。
    365 《日本外交年表及主要文书》,上,第280-281页。
    366 太白狂奴著,李章熙译:《韩国痛史》,下,博英社,1996年,第193页;
    参见朴殷植著:《韩国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年,第3编,第46章,第132页。
    367 Homer B.Hulbert,Korean liberty Conference。1942,p.97;转引自韩国教育史库:《高宗皇帝维护主权的外交》,汉城大学校韩国教育史库,1994年,第1页。
    368 麦肯齐著,申福龙译:《韩国的独立运动》,平民社,1986年,第87页。
    369 韩国教育史库:《高宗皇帝维护主权的外交》,汉城大学校韩田教育史库,1994年,第29-31页。
    370 参见附录亲笔信。
    371 《韩国史》,42,大韩帝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99年,第361页。
    372 《统监府来文》,(奎17849,议政府编,11册,1906-1910年),1906年5月29日、7月11日、9月1日、10月23日。
    373 《韩国施政年报》,1,统监府,第63-64页。 卷46,光武9年11月26日,赵秉世之奏文。
    382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23,1905年12月11日,第534页。
    383 同上,26,1906年6月18日。
    384 参见末松谦澄著:《伊藤博文》,博文馆,1911年再版,第361页;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1940年,第714页。
    385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26,1906年5月29日、30日。
    386 该文件含有“圣上曰,岛夷敌臣伊藤、长谷川云云”这样的字眼。详见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1940年,第718页。
    387 同上。
    388 林泰辅著,陈清泉译:《朝鲜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85页。
    389 曹中屏著:《东亚与太平洋国际关系--东西方文化的撞击(1500--1923)》,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75页。
    390 详见《高宗实录》,光武10年7月3日:《官报》,光武10年7月6日。
    391 《高宗实录》,光武10年7月6日;《官报》,光武10年7月7日号外。
    392 林泰辅著,陈清泉译:《朝鲜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285页。
    393 详见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5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6-9页。
    394 尹德汉著:《李完用评传--爱国和卖国的两面像》,图书出版中心,1999年,第232页。
    395 据《统监府及理事厅官制敕令案》(草稿)第3条规定,“统监接受外务大臣的指挥、监督,监视韩国政府的施政,并指挥、监督理事官。”详见《极密 日本的韩国侵略史料丛书》,3卷,韩国出版文化院,1988年,第515-528页、第546-554页。关于该草稿制订的明确时间,暂无可查考,但从其11条所称“理事府”一词中,可以推测是在1905年11月22日颁布敕令240号“统监府及理事厅的设置之件”之前或许为“乙巳五条约”签订以前。宋炳基编:《统监府法令资料集》,上,国会图书馆,1972年,第1页。
    396 《日外》,38--1,第539-540页。
    397 参见朴真爽等著:《朝鲜简史》,延边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486-487页:柳在坤:《日帝的对韩侵 略论理和万国公法》,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博士论文,1996年,第266-285页。
    398 金正明编:《日韩外交资料集成》,6,上,第240-249页。
    399 参见末松谦澄著:《伊藤博文》,博文馆,1911年再版,第362-363页。
    400 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1940年,第726-744页。
    401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26,第397-398页。
    402 同上,28,第31-33页。
    403 同上,27,第9-10页。
    404 高丽大学校亚细亚问题研究所编:《旧韩国外交文书(日案)》,7,高丽大学出版部,1967年,第746-747页。
    405 《诏敕·法律》,《奎章阁资料丛书·近代法令编》,汉城大学图书馆,1991年,光武10年,11月17日,第476页。
    406 同上,光武10年,12月18日,第480页。
    407 详见《高宗实录》,高宗31年12月12日。
    408 《诏敕·法律》,《奎章阁资料丛书·近代法令编》,汉城大学图书馆,1991年,光武10年,12月13日,第479页。
    409 详见朴赞胜:《韩末自强运动的各派系及其性质》,《韩国史研究》,68,韩国史研究会,1990年。
    410 《极密 日本的韩国侵略史料丛书》,18卷,韩国出版文化院,1988年,第341-388页:《日外》,40--1,第556页。
    411 参见《韩国内阁更迭始末》,《日外》,40-1,第556-561页。
    412 同上:朴永锡:《李完用研究》,《国史馆论丛》,第32辑,国史编纂委员会,1992年,第240页。
    413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27,第12-18页。
    414 同上。
    415 《韩国内阁更迭始末》,《日外》,40--1,第556-561页。
    416 同上;李奇范著:《朝日合邦史》,民众朝鲜社,1946年,第10页;编辑局编:《最新人名事典》,民众书院,1993年,第643页;郑乔:《大韩季年史》,下,第250-251页;黄玹著,金浚译:《完译梅泉野录》,(株)教文社,1994年,第725页。
    417 岩波讲座:《日本历史》,17,近代4,19年,第202页。
    418 1906年8月23日宋秉畯以窝藏人犯罪被统监府警务部逮捕(黑龙会编:《日韩合邦秘史》,I,东京黑龙会出版部,1930年,第25-29页。)同年10月24日,经内田良平斡旋,宋被释放。宋访问内田表示谢意,说“日韩联合对韩民族是利益”,但“只要现皇帝存在,就不能期待,所以坚决废立皇帝。至为重要”(《日韩合邦秘史》,I,第44-45页。)同年11月18日,宋又访问伊藤表示其“废立皇帝”
    424 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1940年,第751页。伊藤旋即召见富内府礼式官高义敬。“即以海牙电信纳之曰:‘陛下蹂躏我保护权至此,不得不出于宣战也。”见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5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60页。
    425 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1940年,第751页;刘孝种:《海牙密使事件和韩国军的解散》,《季刊三千里》,49号,1987年,第46页。
    423 同上;黑龙会编:《日韩合邦秘史》,I,东京黑龙会出版部,1930年,第282页;《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史》,金日成综合大学,1949年,第169页。
    427 同年5月24日伊藤通过驻海参崴贸易事务官野村的报告,已获悉有关“派遣委员”之事情,只是等待有关密使是否由高宗派出的确证.见本文第三章注55。然而,更让伊藤焦虑之中期盼的是,正在进行的日俄谈判的进展情况。
    428 当时日本主张所谓海牙密使事件的“违约说”,只是在“乙巳五条约”有效的前提下,才能成立。“乙巳五条约”是在日本武力威逼下强迫缔结的。即便是传统国际法时期(一战以前),若对缔约代表施以强迫而有同意的瑕疵,也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因此,所谓“违约说”是站不住脚的,它只是个日本对韩国加紧侵略步伐的借口而已。正如伊藤获悉密使事件的翌日(7月3日)致林董外相的一份简短电文中,视该事件为强迫高宗追究责任、剥夺韩国内政权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并反复称其为“好时机”,从中便不难看出日本提出所谓“违约说”的真实意图。
    429 《日外》,40--1,第454-455页。
    430 原奎一郎编:《原敬日记》],第2卷,乾元社,1951年,第75页;升味准之辅著,董果良译:《日本政治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407页。
    442 户叶薰雄、槽崎观一:《朝鲜最近史 附韩国并合志》,蓬山堂,1912年,第112-113页。
    443 《日外》,40--1,第465-466页。
    444 李泰镇:《统监府抢夺大韩帝国的宝印和伪造纯宗皇帝的署名》,《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122-126页。
    445 《日外》,40--1,第476页。
    446 7月22日晨,不幸事泄,均被拘于警务厅,朴泳孝后被流于济州岛。见《日外》,40--1,第490-491页。
    447 以上未注明者参见户叶薰雄、楢崎观一:《朝鲜最近史 附韩国并合志》,蓬山堂,1912年,第112-113
    457 同上:参见安扬维辛斯基著,蒋洪举译:《外交辞典》,第二卷,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122页。
    458 金保康编:《平时国际公法》,上海:丙午社,1913年再版,第199页。
    459 同上,第198页,该书初版于1907年,由天津丙午社所刊行。
    460 作为外务省的参事官供职于通商局、政务局,1905年12月开始兼职统监府书记官辅佐伊藤。小村外相时期(第二次桂内阁,1908-1911)任政务局长,伊藤被击毙后,前往旅顺负责调查。后任外务省次官(1912-1913)。
    461 仓知铁吉:《国际公法完》,日本法律学校,1899年,第197页。
    462 高桥作卫:《平时国际法》,清水书店,1903年,第647-648页。
    463 周鲠生著:《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上海,1931年,第198页。
    464 条约的成立以缔约各方意思表示的一致为要件.但是,意思表示的一致还必须是自由的,才能使形式上有效的条约在实质上也有效。所以,自由同意构成条约成立的实质有效要件。不是自由的同意,就不是真正的同意,而是同一的瑕疵。若有同意的瑕疵,便不属于自由真正的相互同意,那么所缔结的条约就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菲德罗斯认为:“一个国际法上的条约正如任何契约一样,假定缔约各方对于一个特定客体的意思一致。”否则便为“意思的瑕疵”。参见其著:《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08-209页。
    465 金保康编:《平时国际公法》,上海:丙午社,1913年再版,第197页。
    466 同上。
    467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8页。惠顿也认为:“至于各国相待,有被逼立约者,犹必遵守。被逼维何,即兵败民饥、敌人盘踞地方等类,如此被逼立约,倘不遵守,则战争定无了期,必至被敌征服尽灭而后已焉.”见其著,丁韪良译,何勤华点校:《万国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3-164页。
    468 陈治世著:《条约法析论》,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第209页。
    479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第228页。
    480 Ingrid Delupis著,金桢键等译:《国际法与独立国》,延世大出版部,1984年,第190页。
    481 朝日新闻》,1995年10月14日;详见国际法事例研究会:《日本国际法事例研究》(5)条约法,庆应义熟大学出版会,2001年,第190-192页。
    486 按:该条第1项(二)、(三)的李浩培先生的译文似有误,参见其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36页。
    487 第4条是关于因放弃或禁止反言(estoppel)而丧失撤销条约权或终止条约权的规定。见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36页。
    488 参见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36页。
    489 参见坂元茂树著:《条约法的理论与实践》,东信堂,2004年,第268页。
    490 同上。
    491 同上。李浩培的译文则为:“一国同意受条约拘束的表示是通过行为或威胁对其代表实施强迫而取得时,其同意的表示应无任何法律效果。”参见其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583页。
    492 详见小川芳彦:《国际法委员会条约法草案解说(4)》,《法与政治》,关西学院大学法政学会编1969年,第20卷1号,第141-142页。
    493 小川芳彦:《条约法的理论》,东信堂,1989年,第28页。
    494 弗兰西斯·雷伊著,崔钟库、南孝顺译:《大韩帝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308页;参见弗兰西斯·雷伊著,崔钟库、南孝顺译:《大韩帝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法学》,第27卷2·3号(首尔大学校,1986)。
    495 详见同上,第292-311页;参见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译,海野解说:《弗兰西斯·雷伊:<韩国的国际状况>--从国际法上看韩国保护条约的无效论》,《战争责任研究》,2,1993年冬季号。
    496 明治、大正时期的国际法学者,著有《日清战争后国际公法论》(1895年),《日俄战争后国际公法论》(1906年)等,极力给自己国家贴一层国际法的金字招牌,实质上把国际法当成玩物而已。
    497 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译,海野解说:《弗兰西斯·雷伊:<韩国的国际状况>--从国际法上看韩国保护条约的无效论》,《战争责任研究》,2,1993年冬季号,第81页。
    498 譬如他关于韩国方面的著述,还有《在韩国外国人的法律条件》(《国际私法及国际刑法志》,1906年),《从国际法观点看日俄战争》,第一卷(1911年)等。
    499 《大韩帝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308页。
    500 同上。
    501 《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143页;《高宗实录》,卷32,第29页。
    502 《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306页。
    503 同上,第3卷,第139页;详见《日外》,31--1,第182-185页。
    504 《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15页。
    505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4卷,第187页;详见《日外》,37--1,第339-340页。
    506 《大韩帝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310页。
    507 同上。
    508 又名《哈佛条约法草案》。
    509 Harvard Research in International Law,Draft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 with Comment.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美国国际法学报),Vol.29(1935),Supplement,pp.643-644.:参见金基(?):《以乙巳勒约无效的宣言为中心》,《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272-273页.
    510 注:金基(?)教授有关(a)项的后半部分的译文,使本条变为绝对无效的条款,翻译有误.
    511 Harvard Draft,op.cit.,supra n.55,p.1141.
    5l2 除“乙巳五条约”外,还有,1772年俄普奥瓜分波兰时,以兵临波兰国会,强迫批准9月2日之约; 1915年美国动用占领军迫使海地国民议会同意缔约.
    513 Ibid.,p.1141-1149.
    514 H.Waldock,Second Report on the Law of Treaties(A/CN.4/156),pp.42-43.;援引自参见坂元茂树著:《条约法的理论与实践》,东信堂,2004年,第267页.
    515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516 德卢泰:《实定国际法》,第1册,1920年法文版,第479页;援引自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6页.
    517 安·扬·维辛斯基院士主编,蒋洪举译:《外交辞典》,第二卷,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122页.
    518 详见李泰镇:《怎么能以简式条约转让国权?》,《世界》.岩波书店,2000年6月。
    519 参见海野福寿:《韩国并合条约等旧条约无效论和国际法--关于条约的形式和缔结程序》,《日本殖民地研究》,第14号,2002年6月.
    520 通常认为《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是对国际法渊源的权威说明,而该条规定:除条约、国际习惯和一般法律原则等三个渊源外,还举出司法判例和各国际法学者的学说作为“作为确定法律原则之补助资料者.”参见王铁崖等编:《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2年,第985-986页;赵建文主编:《国际法新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23-38页。
    521 “国际条约之用书面订定者,其名不一,除‘协定'与‘条约'而外。有‘决议书'、‘公约'、‘宣言'、‘议定书'等名词.其间并无重要差别,无论用何种名称,皆能拘束缔约双方.”参见奥本海著,赖克思堡编,岑德彰译:《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55页.
    522 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9页.
    523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1-22页;参见《条约、公约、协议、协定、备忘录有何区别?》
    524 金保康编:《平时国际公法》,上海:丙午社,1913年再版,第201页.
    525 吴昆吾:《条约论》,商务印书馆·上海,1931年,第33页.
    526 McNair,The Law of Treaties,1938,p.133.;Am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美国国际法学报》),Vol.29(1935),Supplement,p.763.;援引自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69页.
    533 万鄂湘等编:《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1页.
    534 詹宁斯等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第638页.
    535 同上,第698页.
    536 万鄂湘等编;《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3页.
    537 同上,第30页.
    538 同上,第33-34页.
    539 梶村秀树:《“保护条约”和朝鲜民族》,《季刊三千里》,第49号,1987年2月,第28-29页.
    540 “方外人之勒请条约也.上既有陛下之不允,下亦有参政之固拒.”见《高宗实录》,卷46,光武9年11月25日条.“于是日本人把首相拉到另一件屋里去.”H.钟:《美国的东方政策》(H.Chong.《The Oriental Policy of the United Ststes》),纽约--芝加哥1919年版,第250-251页;转引自B·M·赫沃斯托夫编,高长荣等译:《外交史》,第二卷,近代外交(1871--1914),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786-787页.
    541 林权助口述,岩井尊人编:《话说我的七十年》,第一书房,1935年.第229页.
    542 郑肯檀:《统监府法令体系分析》,韩国法制研究院,1995年,第45页.
    543 周鲠生著:《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上海,1931年,第191页.
    544 奥本海著:《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六册,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549页.
    545 《高宗实录》,高宗31年11月21日;《官报》,开国503年11月21·23日;参见《高宗实录》,高宗32年5月8日;《官报》,开田504年5月11·12日.所谓《公文式》,是在尚没有制定宪法、开设国会的情形下,急于区分法律、敕令、命令,规定其颁布程序,以准备立法体系而制定的.参见韩明根:《开化期中枢院的政治作用》,《崇实史学》,第9辑,崇实大学校史学会,1996年,第63页.
    546 《高宗实录》.光武3年8月17日;《官报》,光武3年8月22日.
    547 同上.
    548 丁韪良翻译的瑞士学者布伦智理的《公法千章》(1879年),1896年出袖珍本时改名为《万国公法会通》.不久,该书就传入了韩国,1898年韩国学部就翻刻发行,名为《公法会通》.
    567 麦肯齐著,申福龙译:《韩国的独立运动》,平民社,1986年,第87页.
    568 《高宗实录》第46卷,光武9年11月25日,权重显的奏文.
    569 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6页.
    570 参见附录.
    571 《日外》,38-1,第519-520页。
    572 同上,第526-527页.
    573 《日外》,38-1,第526-527页.
    586 帕里编:《综合条约集》,199册,英文本,第399-400页:转引自《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60页.
    587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明治维新前夕的1864年,即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刻印的当年,该书就传入了日本,随即就被翻刻发行,对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国际法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到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对国际法所作的研究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参见惠顿著,丁韪良译,何勤华点校:《万国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48页;大谷正:《旅顺屠杀事件的考察(一)》,《专修法学论》,第45页.
    588 中文版本只“将管理下列地方之权”让与日本,而日文版本在此处采用“将下列地方主权”割让给日本.参见附录十一。
    589 郑海鳞著:《“马关条约”三种文本有差异》《两岸关系》(月刊),2001年12月。
    590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0页.
    591 即《乌恰利条约》,该约由20条构成.最重要的一条是第17条,其中内古斯同意由意大利政府帮助来进行关于一切外交问题的谈判.参见安·扬·维辛斯基院士主编,蒋洪举译,贝璋衡校:《外交辞典》,第二卷,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745-746页.亦叫之为《乌西阿利条约》,参见王绳祖主编:《国家关系史>》上册(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77页.
    592 阿姆哈拉语,为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国语。
    593 王绳祖主编:《国家关系史》,上册(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77-178页.
    594 I.辛克莱:《论维也纳条约法》,曼彻斯特大学出版社,1984年英文版,第174页:转引自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97页.
    595 古根海姆;《国际法教本》,第1册,1948年德文版,第88页;援引自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0页.
    596 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1页.
    597 李浩培认为,只要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在援引的情况下,如果是双边条约,该约就全部或者部分自始无效.见其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22页.英国国际法学者麦克奈尔认为“由于缔约一方的诈欺引起缔约他方产生严重错误而缔结的条约是无效的,或者至少是可以撤销的。”见MaNail:The Law of Treaties,2nd ed.1961,p.211.
    598 参见附录八“乙巳五条约”的英文版本.
    599 户冢悦郎著,金翼汉译:《乙巳保护条约的不法性与日本政府的责任》,《日本强占大韩帝国》,图书出版喜鹊,1995年。第315页.
    600 李长熙:《清算对二次大战的日本的法律责任》,《解放50年,韩日修交30年的再照明》,图书出版亚社研,1995年,第50-51页.
    601 安成日:《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第225页.
    1.《光绪条约》,卷38。
    2.《海关中外条约》,卷2。
    3.金保康编:《平时国际公法》[专著],上海:丙午社,1913年再版(本书1907年初版,天津:丙午社)。
    4.张嘉森(Carson Chang)译纂:《国际立法条约集》,上海·神州大学,1913年。
    5.窦田来:《国际条约要义》,中华书局,1914年。
    6.陈锡畴等编:《国际重要条约》(上册),镇江·启润书社,1914年,第二版。
    7.吴昆吾:《条约论》,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
    8.周鲠生:《现代国际法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
    9.《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故宫博物馆,1932年。
    10.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上海,1936年。
    11.陆奥宗光著,伊舍石译:《蹇蹇录》,商务印书馆,1963年。
    12.蒋相泽主编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编》(近代部分),下册,商务印书馆,1964年。
    13.《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北,1972年。
    14.[苏俄]国家中央档案馆编:《日俄战争》,商务印书馆,1976年。
    15.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胡汉民先生文集》,第一册,1978年。
    16.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际法教研室编:《国际法学习参考资料》(校内用书),1981年。
    17.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三联书店,1982年。
    18.王铁崖、田如萱遍:《国际法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2年。
    19.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1872--1916),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
    20.[澳]骆惠敏编、刘桂梁等译:《清末民初政情内幕--<泰晤士报>驻北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里循书信集》,下卷,1912--1920,知识出版社, 1980。
    21.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校:《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2.天津图书馆、天津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袁世凯奏议》,下册,1987年。
    23.阎广耀,方生选译:《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
    24.陆奥宗光著,陈鹏仁译:《甲午战争:中日世纪之战》,台北·开今文化,1994年。
    25.梁启超著,吴松等电校:《饮冰室文集点校》,第三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承政院日记》
    2.《日省录》
    3.《旧韩国外交文书》
    4.《旧韩国官报》(亚细亚文化社,影印本)
    5.《大韩每日申报》
    6.《皇城新闻》
    7.太白狂奴:《韩国痛史》,大同编译局,1915年。
    8.朴殷植:《韩国独立运动之血史》,汉城新闻社出版局,1946年。
    9.国史编纂委员会:《大韩季年史》,下册,宇钟社,1957年。
    10.孙世昌:《殉国烈士李汉应先生遗史》,大邱文艺弘报社,1957年。
    11.《高宗时代史》,国史编纂委员会,1971年。
    12.吴骏善编:《沈南一实记》,(独立运动史编纂委员会编)《独立运动史资料集》,2,独立有功者事业基金运用委员会,1971年。
    13.《韩国独立运动史资料集》,独立运动史编纂委员会,1972年。
    14.宋炳基编:《统监府法令资料集》,上,国会图书馆,1972年。
    15.《高宗实录》,(《高宗纯宗实录》),上、中、下,探求堂,1986年。
    16.沧海老纺著,李东源译:《不灭的民族魂--安重根》,韩国综合物产(株),1994年
    17.韩国教育史库:《高宗皇帝维护主权的外交》,汉城大学校韩国教育史库,1994年。
    18.黄玹著,金浚译:《完译梅泉野录》,(株)教文社,1996年。
    1.《日本外交文书》
    2.《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
    3.《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国史编纂委员会。
    4.日本外务省编:《极秘日本的韩国史料丛书》,3,韩国出版文化院,影印本。
    5.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务省特殊调查文书》39
    6.日本外务省编:《极秘日本的韩国史料丛书》,3,韩国出版文化院,影印本。
    7.《福沢谕吉全集》
    8.渡部万藏著:《法律大辞典》(全),郁文舍,1907年。
    9.高桥作卫著,徐锷、郭恩泽译:《最近战时国际公法论》,国际法学研究社,1908年。
    10.统监府:《韩国并合始末》,1910年。
    11.朝鲜总督府:《朝鲜的保护及并合》,1918年。
    12.小松绿:《朝鲜并合的里面》,中外新论社,1920年。
    13.林权助口述,岩井尊人编:《话说我的七十年》,第一书房,1935年。
    14.春亩公追颂会:《伊藤博文传》,下卷,1940年。
    15.大山梓:《山县有朋意见书》,《日本外交史研究--明治时代--》(国际政治丛书3)有信堂,1959年,第二次印刷。
    16.《小村外交史》,原书房,1966年。
    17.大山梓编:《山县有朋意见书邻邦兵备略》,原书房,1966年。
    18.金正明编:《日韩外交资料集成》,严南堂书店,1966年。
    19.伊藤博文:《秘书类纂朝鲜交涉史料》上,原书房,1970年。
    20.《朝鲜的保护及并合》,《朝鲜统治资料》,第3卷,韩国史料研究所,1970年。
    21.井上清:《西乡隆盛》(下),中央公论社,1970年。
    22.大三轮长兵卫:《诸事抄录》,《朝鲜学报》,第61辑,1971年。
    23.大三轮长兵卫:《渡韩始末录》,《朝鲜学报》,第61辑,1971年。
    24.田保桥洁著:《朝鲜统治史论稿》,成进文化社,1972年。
    25.西乡隆盛全集编集委员编:《西乡隆盛全集》第三卷,大和书房,1978年。
    26.三省堂编修所编:《简明人名辞典》,日本编,三省堂,1982年。
    27.平凡社编辑部:《认识朝鲜的事典》,平凡社,1986年。
    28.莱恩社编:《日本史重要史料》(要点整理与问题演习),莱恩社,1989年。
    29.外务省外交史料馆,日本外交史辞典编纂委员会:《日本外交史辞典》,山川出版社,1992年。
    30.外务省调查部编纂:《日本外交史》,下卷,(日本外交史料集)①,KRESS出版,1992年。
    31.陆奥宗光著,金承一译:《蹇蹇录》,沉友社,汉城,1993年。
    32.德富猪一郎编:《公爵山县有朋传》下,山县有朋记年事业会,1993年版。
    33.陆奥宗光著,陈鹏仁译:《中日世纪之战-甲午战争》,台北开今文化,1994年。
    34.国际法学会编:《国际关系法辞典》,三省堂,1995年。
    35.日本学术振兴会第九小委员会编:《条约目录》,日本图书中心,1996年。
    36.筒井若水编集代表:《国际法辞典》,有斐阁,1998年。
    37.故目贺田男爵伝记编纂会编:《男爵目贺田种太郎》(上)(日本外交史人物丛书第4卷),YUMANI书房,2002年。
    1.[法]富偶著,朱文黼译:《二十世纪国际公法》全,民友社,1913年。
    2.[德]赖克思堡编,岑德彰译:《奥本海国际法--平时》(六)商务印书馆,1937年。
    3.[英]劳特派特编,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编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平时法(第二分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编译委员会,1954年。
    4.张蓉初译:《红档杂志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择》,三联书店,1957年。
    5.孙瑞芹:《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交涉史料选译》,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60 年。
    6.[英]劳特派特修订,石蒂、陈健译:《奥本海国际法》,上卷,平时法(第二分册)(内部参考),商务印书馆,1972年。
    7.H.B.Hulbert,The Passing of Korea,(London,1906),申福龙译:《大韩帝国史序说》,探求堂,1979年。
    8.F.A.McKenzie,The Tragedy of Korea(New York,1908),申福龙译:《大韩帝国的悲剧》,平民社,1985年。
    9.[苏]安·扬·维辛斯基等主编,杨穆等译:《外交辞典》第一卷,东方出版社,1986年。
    10.弗兰西斯·雷伊著,崔钟库、南孝顺译:《大韩帝国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法学》,第27卷2·3号(首尔大学校,1986)。
    11.[苏]安·扬·维辛斯基主编,蒋洪举译:《外交辞典》第二卷,东方出版社,1988年。
    12.Douglas Story,Tomorrow in the East(东方的未来),1906年,汉城大学校韩国教育史库,影印本,1994年。
    13.[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二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4.[美]惠顿著,[美]丁韪良译:《万国公法》,京都崇实馆存板(影印本),中国国际法学会(台湾),1998年。
    15.[美]惠顿著,[美]丁韪良译,何勤华点教:《万国公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律辞典》编委会编:《法律辞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
    1.国民外交丛书社编:《近代中日关系略史》,上海中华书局出版,1924年。
    2.张树人著:《日本大陆政策解剖》,最近之日本周刊社,1931年。
    3.张忠绂:《英日同盟》,新月书店1931年版。
    4.周鲠生:《现代国际法问题》,商务印书馆·上海,1931年。
    5.扬朝杰:《国际条约概论》,大东书局·上海,1933年。
    6.[日]信夫淳平著,刘竞译:《日英同盟之始末》(日本研究会小丛书)第七十一种,日本评论社主编,正中书局发行,1934年。
    7.[苏]罗曼诺夫著,民耿译:《帝俄侵略满洲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
    8.李执中著:《日本外交》,商务印书馆,1938年。
    9.[苏]契尔缅斯基著,赵承先译:《日俄战争》(一九○四--一九○五),时代出版社,1955年。
    10.[朝]李清源著,丁则良等译:《朝鲜近代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
    11.丹涅特著:姚曾广译:《美国人在东亚》,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12.张廷灏讲:《不平等条约的研究》,台北:文海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70年。
    13.陈水逢编译:《日本合并朝鲜史略》,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
    14.列·伊·祖波克:《美国史纲1877-1918年》,下册,北京:三联书店,1972年。
    15.[美]马士、宓亨利著,姚曾廙等译:《远东国际关系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75年。
    16.[日]井上清著,辽宁大学哲学研究所译:《天皇制》,商务印书馆,1975年
    17.[俄]克罗斯托维茨著,李金秋等译:《俄国在远东》,商务印书馆,1975年。
    18.[苏]纳罗奇尼茨基等著,北京外国语学院俄语系首届工农兵学员译:《远东国际关系史》,第一册,(从十六世纪末至1917年)(内部参考),商务印书馆,1976年。
    19.[苏]鲍·亚·罗曼诺夫著:《日俄战争外交史纲》(1895--1907),上、下册,(中译本内部发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
    20.[日]林泰辅著,陈清泉译:《朝鲜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二版。
    21.[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
    22.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81年。
    23.万峰著:《日本近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24.[美]陈世才著:《晚近国际法的新发展》,友谊出版公司,1983年。
    25.王绳祖主编:《国家关系史》,上册(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
    26.李长久、施鲁佳主编:《中美关系二百年》,新华出版社,1984年。
    27.[美]戴维贝尔加米尼著,张震久等译:《日本天皇的阴谋》(上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
    28.[日]井上清著,尚永清译:《日本军国主义》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85年
    29.周启乾著:《日俄关系简史》(1697--1917),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
    30.[日]荒井信一等著,任明等译:《当代历史学的回顾与展望》,《世界史译丛》(专辑)总第四期,山东大学历史系日本史研究室,1986年。
    31.朴真爽等编:《朝鲜简史》,延边教育出版社,1986年。
    32.许介麟:《近代日本论》日本文摘书选12,台北:故乡出版社,1987年。
    33.张存武著:《清代中韩关系论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34.王晓秋著:《近代中日启示录》,北京出版社,1987年。
    35.[美]本尼迪克特著,孙志民等译:《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36.[日]栗屋宪太郎著,里寅译:《东京审判秘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7年。
    37.[英]杨国伦著,刘存宽、张俊义译《英国对华政策》,中国社科出版,1991年。
    38.崔丕著:《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9.陈丰祥著:《近代日本的大陆政策》,金禾出版社(台湾),1992年。
    40.陈治世著:《条约法公约析论》,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版。
    41.马骏著:《东北亚大厮杀--日俄海陆战》,国防大学出版社,1993年。
    42.戚其章:《甲午农民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
    43.[韩]李基白著,历帆译:《韩国史新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年。
    44.金九著,宣德五等译:《白凡逸志:金九自叙传》,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4年。
    45.李育民著:《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46.张潇剑:《国际强行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47.[日]铃木隆史著,吉林省委皇宫陈列馆译:《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
    48.吴廷缪主编:《日本近代化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
    49.陈尚胜著:《中韩交流三千年》,中华书局,1997年。
    50.[日]升味准之辅著,董果良译:《日本政治史》第一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
    51.升味准之辅著:《日本政治史》,第二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
    52.[韩]柳炳华:《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
    53.[英]彼德·韦斯利·史密夫著:《不平等条约(1898-1997):中国、英国与香港新界》,1998年。(Peter Wesley-Smith,Unequal Treaty,1898-1997,China,Britain and Hong Kong's New Territories.)
    54.万鄂湘等著:《国际条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
    55.简江作著:《韩国历史》,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台湾),1998年。
    56.王明星著:《韩国近代外交史》(1861--191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57.黄定天著:《东北亚国际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58.李浩培著:《李浩培文选》,法律出版社,1999年。
    59.吴木生主编:《东亚国际关系格局》,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60.赵建文编:《国际法新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
    61.张爱宁编:《国际法原理与案例解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
    62.朱晓青、黄列主编:《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中德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研讨会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63.戚其章著:《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
    64.苏智良著:《日本历史教科书风波的真相》,人民出版社,2001年。
    65.王智新、刘琪编著:《揭开日本教科书问题的黑幕》,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66.江国青著:《演变中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01年。
    67.郑海鳞著:《两岸和平统一的思维与模式》,(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1年。
    68.史桂芳著:《“同文同种”的骗局--日伪东亚联盟运动的兴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69.张海鹏、步平主编:《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70.[日]江口圭一著,周启乾等译:《日本帝国主义史研究--以侵华战争为中心》,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71.林军著:《俄罗斯外交史稿》,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72.[日]久米正雄著,林其模译:《伊藤博文传》,团结出版社,2003年。
    73.[日]日下公人著,萧志强译:《我爱“这个国家”的理由》,(台湾)前卫出版社,2003年。
    74.[日]不破哲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译:《历史教科书与日本的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75.[英]伊恩·布朗利著,曾令良等译:《国际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
    76.邓正来编:《王铁崖文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77.李浩培著:《条约法概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
    78.[日]依田憙家著,雷慧英等译:《近代日本的历史问题》,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79.刘天纯:《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0.关捷总主编:《旅顺大屠杀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81.依田憙家著,卞立强等译:《近代日本与中国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
    82.王屏著:《近代日本亚细亚主义》,商务印书馆,2004年。
    83.[希腊]尼古拉斯·波利蒂斯(Nicolas Politis)著,原江译:《国际法的新趋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84.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1868-194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85.戴季陶著:《日本论》,九州出版社,2005年。
    86.陈月娥著:《近代日本对美协调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87.王向远著:《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昆仑出版社,2005年。
    88.李广民著:《与强者为伍--日本结盟外交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
    1.《朝鲜民族解放斗争史》,平壤·金日成综合大学,1949年。
    2.文定昌:《今世日本的朝鲜侵夺史》,柏文堂,1964年。
    3.申国柱:《韩国近代政治外交史》,探求堂,1976年再版。
    4.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13(近代篇1),科学、百科事典出版社,1980年。
    5.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14(近代篇2),科学、百科事典出版社,1980年。
    6.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全史》15(近代篇3),科学、百科事典出版社,1980年。
    7.白钟基著:《近代韩日交涉史研究》,正音社,1983年第三版。
    8.李钟贤著:《近代朝鲜历史》,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9.历史学会编:《日本的侵略史研究》,一潮阁,1984年。
    10.尹炳爽著:《李相卨传--海牙特使李相卨的独立运动论》,大正文化社,1984年。
    11.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历史研究室:《清日战争前后韩国与列强》,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4年。
    12.韩国史研究会编:《清日战争与韩日关系--关于日本对韩政策形成之研究--》,一潮阁,1985年。
    13.金光洙著:《朝鲜近代史》,黑龙江民族出版社,1986年。
    14.《高丽大学人们》,1,李容翊,高大民族文化研究所,1986年。
    15.佛兰克·沃尔夫冈著,[韩]金源模译:《东西文化交流史》,檀大出版部,1986年,第五版。
    16.历史学会编:《俄日战争前后日本的韩国侵略》,一潮阁,1986年。
    17.金辰雄著:《现代美国外交史》,亚细亚文化社,1987年。
    18.林钟国:《日本军的朝鲜侵略史》,1、2,日月书阁,1988年。
    19.申基硕著:《新稿东洋外交史》,探求堂,1988年版。
    20.赵东杰:《韩末义兵战争》,独立纪念馆韩国独立运动史研究所,1989年。
    21.柳永益著:《甲午更张研究》,一潮阁,1990年。
    22.李汉基:《国际法讲义》,首尔·博英社,1990年。
    23.若枫泰雄著,[韩]韩荣殉译:《韩国、朝鲜和日本人--厌恶日本人的韩国、朝鲜人--》,(株)IPS,1990年。
    24.朴成寿著:《日本教科书与韩国史的歪曲》,民知社,1991年,第二版。
    25.崔南善序、金钟国著:《国难史概况》,明文堂,1993年版
    26.黄玹著,金浚译:《梅泉野录》,教文社,1994年。
    27.国际教科书研究所编:《修正韩日历史教科书之诸问题》,白山资料院,1994年。
    28.郑肯植:《统监府法令体系分析》,韩国法制研究院,1995年。
    29.任重彬著:《朴镛和传--高宗皇帝与韩末政界--》,一潮阁,1995年。
    30.海野福寿著,[韩]延贞恩译:《日本的良心之士看到的韩国合并》,新路,1995年。
    31.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义兵战争的历史意义》,义兵战争10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1995年11月。
    32.朴得俊编著:《日帝的朝鲜侵略史(1968--1905)》,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33.赵恒来编著:《日帝对韩侵略政策史研究--以日帝的侵略要人为中心--》,玄音社,1996年。
    34.姜万吉著:《重写的韩国近代史》,创作与批评社,1998年版
    35.韩国政治外交史学会编:《明成皇后弑害事件与俄馆播迁时期的国际关系》,东林社,1998年。
    36.金云泰著:《日本帝国主义的韩国统治》改订版,博英社,1998年。
    37.《韩国史》42(大韩帝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99年。
    38.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遍:《历史事典》(1),科学百科事典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39.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遍:《历史事典》(2),科学百科事典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
    40.国史编纂委员会编:《韩国史》42,大韩帝国,1999年。
    41.梶村秀树著,[韩]洪钟侣译:《韩国史与日本人》,白山出版社,1999年。
    42.梨花女大韩国文化研究院编:《大韩帝国史研究》,白山资料院,1999年。
    43.尹德汉著:《李完用评传--爱国和卖国的两面像》,图书出版中心,1999年。
    44.[韩国]历史教科书研究会、[日本]历史教育研究会编:《历史教科书中的韩国与日本》,图书出版慧眼,2000年。
    45.《历史批评》编辑委员会编:《从争论看韩国社会百年》(《历史批评》通卷50号纪念别册),历史批评社,2000年。
    46.金镐逸著:《安重根义士的“东洋平和论”》,《韩国近现代移行期民族运动》,图书出版新书苑,2000年。
    47.崔文衡著:《围绕韩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之角逐》,知识产业社,2001年。
    48.李泰镇编:《韩国合并,未曾成立--日本最高的知性杂志<世界>,三年间的争论--》,太学社,2001年。
    49.首尔大学校韩国文化研究所编:《韩国合并的非法性研究》(韩国学共同研究丛书2),首尔大学校出版部,2003年。
    50.崔文衡著:《从国际关系看俄日战争和日本的韩国合并》,知识产业社,2004年。
    51.金三雄著:《乙巳勒约1905,那还没结束的百年》,时代之窗,2005年。
    52.韩日关系史研究论集编纂委员会编:《日本侵略韩国与侵夺主权》(《韩日关系史研究论集》7),京仁文化社,2005年。
    53.教授新闻编:《高宗皇帝听证会》,图书出版Prun历史,2005年。
    54.吴瑛燮著:《高宗皇帝与韩末义兵》,图书出版先人,2007年。
    1.井上清著:《日本的历史》下,岩波新书,1985年版。
    2.山边健太郎著:《日韩并合小史》,岩波新书,1985年版。
    3.小川芳彦著:《条约法理论》,东信堂,1989年。
    4.李元淳著:《从韩国看日本的历史教育》青木书店,1994年。
    5.藤村道生著:《日清战争前后的亚洲政策》,岩波书店,1995年。
    6.木烟洋一等编:《日英交流史》1600--2000(1)政治·外交,东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7.海野福寿著:《韩国并合史的研究》,岩波书店,2000年。
    8.高大勝著:《伊藤博文与朝鲜》,社会评论社,2001年。
    9.石坂浩一等编:《对日朝条约的市民的提议--为历史责任与和平--》,明石书店,2001年。
    10.国际法事例研究会:《日本国际法事例研究》(5)条约法,庆应义熟大学出版会,2001年。
    11.石坂浩一等:《对日朝条约的市民的提议--为历史责任与和平--》,明石书店,2001年。
    12.原田敬一、水野直树编:《历史教科书的可能性--超越“编纂会"史观--》,青木书店,2002年。
    13.名越二荒之助编著:《日韩共鸣二千年史》,明成社,2002年。
    14.浦野起央著:《日中韩的历史认识》,浦野起央著作集11,南窗社,2002年。
    15.杉本斡夫著:《殖民地朝鲜研究》,展耘社,2002年。
    16.中川八洋著:《伪造历史的韩国--韩国并合与被榨取的日本》,德间书店,2002年。
    17.和田春树著:《日本·辑国·北朝鲜在东北亚》,青丘文化丛书8,青丘文化社,2003年。
    18.井上寿一著:《日本外交史讲义》,岩波书店,2003年。
    19.山城幸松、金容权著:《日本“帝国”的成立--琉球·朝鲜·满洲与日本的近代》,日本评论社,2003年。
    20.柘植久庆:《那时日本是强大的--日俄战争100年》,中央公论新社,2003年。
    21.大野芳著:《伊藤博文暗杀事件--被掩盖了的真犯》,新潮社,2003年。
    22.小森阳一、成田龙一编著:《日俄战争研究》,纪伊国屋书店,2004年。
    23.熊谷正秀著:《从日本看到的朝鲜历史--日朝关系全史--》,展耘社,2004年。
    24.海野福寿著:《伊藤博文与韩国并合》,青木书店,2004年。
    25.吉田光男编:《韩国朝鲜的历史与社会》,放送大学教育振兴会,2004年。
    26.坂元茂树著:《条约法理论与实际》,东信堂,2004年。
    1.[苏]华西列夫斯卡娅:《1904--1905年日本在朝鲜占领制度的某些问题》,《史学月刊》,1958年第3期。
    2.曹中屏:《论“朝鲜问题”与日俄战争的起源》,《朝鲜史通讯》,3,中国朝鲜史研究会编,1981年。
    3.金龟春:《一八八五-一九○四年间沙皇争霸的战略重点在远东》,《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第1期。
    4.孙承:《岩仓使团欧美之行在日本近代发展中的作用》,《日本史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5.万鄂湘:《国际强行法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6期。
    6.黄鸿钊:《海牙和会与沙俄的外交》,《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4期。
    7.金成镐:《侵略朝鲜是日本明治政权的一项基本国策--论“征韩论”的几个问题》,《朝鲜近代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
    8.陶文钊:《二十世纪初美日在东亚的竞争》,《世界历史》,1992年第3期。
    9.慎镛厦:《关于1905年韩日缔结乙巳五条约之不成立与无效问题》,《韩国学丛书》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10.张潇剑:《论国际强行法的追溯力及对其违反的制裁--兼评<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法学》,1995年,第1期。
    11.山本四郎:《1887年日本小川又次<清国征讨方略>介绍》,《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一期。
    12.冯鸿志:《谈朝鲜、韩国的国号》,《百科知识》,1996年,第12期。
    13.张富强:《“三国干涉还辽”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外交转折》,《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2期。
    14.黄远龙:《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概念》,《外国法译评》,2000年,第2期。
    15.简江作:《日本侵略韩国的历程及其殖民统治》,《历史月刊》(台湾),152期,2000年9月号。
    16.余志森:《试论20世纪初的美国太平洋扩张战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17.郑海鳞:《两岸关系》(月刊),2001年12月。
    18.刘忠兰:《中日日俄战争时期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及其实质》,《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19.邱冬梅:《论国及强行法的演进》,《厦门大学法律评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20.黄定天:《论日本大陆政策与俄国远东政策》,《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四期。
    21.安成日:《试论二战后韩国对日索赔要求的演变》,《世界历史》,2005年,第4期。
    22.朱卫斌:《罗斯福的以日制俄政策与中国东北的“完整”-以日俄战争为中心的探讨》,《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四期。
    23.朱卫斌:《罗斯福纵日侵朝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塔夫特一桂太郎备忘录”新解》,《学术研究》,2005年,第8期。
    24.李朋:《日俄战争期间美国的东北亚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25.唐启华:《中国废止“中日民四条约”之法理论点与修约运动的发展》,"Reconsideration of the so-called Korean Protectorate Treaty of Japan(1905)from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law perspective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duress employed against the state representatives to conclude a treaty-",Somerset Palace Hotel,Scoul,19~(th)-21~(st) August 2007.
    26.高岱:《殖民主义概论》,北京大学博士后论文,1994年。
    27.徐杰:《条约法律效力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1999年。
    28.安成日:《当代日韩关系研究》(1945--1965),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
    29.柯玲娟:《试论国际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30.廖代翔:《日本近代大亚细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以玄洋社为中心(1881-1911)》,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31.赵成国:《日韩会谈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32.张佑如:《日影同盟新论》,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33.蔡建:《大韩帝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1987-1910)》,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
    34.方民镐:《李鸿章对朝政策研究》,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1.李碹根:《俄日战争以后日帝对韩侵略的基本方向--缔结日韩议定书和乙巳五条约的经纬--》,《史学研究》,第18辑,1964年。
    2.尹炳爽著:《关于旧韩末驻韩日军--俄日战争后的对韩军事侵略--》,《乡土首尔》,27,1966年。
    3.丁原钰:《一九○四年·一九○五年日帝的对韩外交政策--以从俄日战争到乙巳条约之缔结为止对韩国外交权的侵略问题为中心》,《史学研究》,21,1969年。
    4.申相俊:《关于朝鲜(甲午改革以后)及大韩帝国行政组织的研究》,《论文集》,第四辑,清州女子师范大学,1975年。
    5.宋炳基:《光武改革研究--以其性质为中心》,《史学志》,第10辑,1976年。
    6.董德模:《韩国与20世纪初的国际关系》,《韩国史》,19,国史编纂委员会,1976年。
    7.金巾+英爱:《大韩每日申报的抗日自主意识研究--以分析社论为中心--》,《人文科学研究》,诚心女子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第1辑,1981年。
    8.崔文衡:《列强的对韩政策和清末的情况--尤以1882-1894年的美、英、俄的态度为中心》,《清日战争前后韩国和列强》,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84年。
    9.田凤德:《大韩国国制的制定和基本思想》,《韩国近代法思想史》,博英社,1984 年。
    10.朴羊信:《日本帝国主义的膨胀及其朝鲜侵略的实质》,《季刊历史批评》,1988年3号冬季。
    11.徐荣姬:《1894-1904年的政治体制的变动与宫内府》,《韩国史论》,23,1990年。
    12.诸洪一:《西乡隆盛与征韩论政变》;《国史馆论丛》第44辑,国史编纂委员会,1993年9月。
    13.韩明根:《开化期中枢院的政治作用》,《崇实史学》,第9辑,崇实大学校史学会,1996年。
    14.姜昌锡:《旧韩末中立化论研究--以当时官僚层和日本的反应为中心一》,《釜山史学》,第33辑,1997年12月
    15.E.M.温斯洛,林志弦译:《帝国主义的古典诸理论》,《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7辑。
    16.林志镇:《对我们来说什么是从属理论?》,《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7辑。
    17.朴英宰:《近代日本的侵略主义对外论与韩国论》,李基白编《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19辑。
    18.李元德:《日本政治指导者们的“妄言”与日本政界》,《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19辑。
    19.池明观:《韩日关系与“清算过去”的问题》,《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19辑。
    20.姜相圭:《高宗的对外认识与外交政策》,《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19辑。
    21.E.J.舒尔茨著,洪承基译:《一个非法的“战争行为”--美国对夏威夷王国的侵略--》,《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19辑。
    22.李培镕:《列强的利权侵夺与朝鲜的对应》,《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7辑。
    23.申起旭:《殖民地朝鲜的研究动向》,《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20辑。
    24.高东焕:《近代化论争》,李基白编《韩国史市民讲座》,一潮阁,1999年,第20辑。
    25.具汰列:《日本初期对韩殖民政策的形成过程--以1904-1907年间为中心--》,梨花女大韩国文化研究院编:《20世纪前半期韩国社会的研究》,白山资料院,1999年。
    26.柳永烈:《日本历史教科书(近代篇)的韩国认识--从征韩论至韩国合并--》,《韩国民族运动史研究》24,别册,2000年。
    27.[朝]李勋赫:《虚伪捏造“乙巳五条约”的日帝的强盗行为》,《历史科学》,2000年,第4号。
    28.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历史学会:《“乙巳五条约”是未曾成立的非法野蛮的虚伪文件》,《历史科学》,2001年,第4号。
    29.[朝]林东春:《“乙巳五条约”是国际法上的非法而无效的强盗条约》,《金日成综合大学学学报》(历史法学),2001年,第4号。
    30.#12
    31.吴瑛燮:《高宗皇帝对韩末义兵运动的勃发与开展所起的作用》,《东方学志》,第128辑,2004年。
    32.姜锺一:《不要忘掉桂--塔夫脱备忘录》,《中立化统一》,第33号,2005年9月。
    33.金基正:《桂--塔夫脱密约的真实》,《新东亚》,2005年第11期。
    34.朴培根:《关于韩国并合相关“条约”的有无效论之意义与界限》,《日本侵略韩国与侵夺主权》(《韩日关系史研究论集》7),京仁文化社,2005年。
    35.《发现有关日本内阁介入明成皇后弑害事件的文件》,《东亚日报》,2006年6月5日。
    36.元哲:《帝国主义时代的列强与乙巳条约--至今为止研究中的几个疑问--》,《历史学研究》,湖南史学会,第27辑,2006年7月。
    37.李玟源:《俄馆播迁前后的韩俄关系(1895-1898)》,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
    38.孙浈淑著:《旧韩末休伯特(Homer B.Hulbert)对韩认识及其活动》,梨花 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1995年。
    39.徐仁汉:《大韩帝国军事制度研究》,国民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40.柳在坤:《日帝对韩侵略逻辑与万国公法》,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1996年。
    41.金元洙:《关于俄日战争原因的在检讨》,汉阳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42.朴熙琥:《旧韩末韩半岛中立化论研究》,东国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7年。
    43.徐荣姬:《光武政权的国政经营与日帝掠夺国权之对应》,首尔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8年。
    44.权九熏:《大韩帝国时期日本军的侵略和民族的抵抗》,建国大学校博士论文,2000年。
    1.今井庄次:《日本对日英同盟交涉的主张》,《日本外交史研究-明治时代一》(国际政治丛书3),1959年。
    2.R.A.Esthus:《塔夫脱·桂太郎协定--现在还是神话?》,《近代史杂志》,第30卷,1959年。
    3.堀川武夫:《日清·日俄战争的概观--满鲜权益争夺战的素描--》:日本国际政治学会编:《日本外交史研究》(日清·日俄战争),《季刊国际政治》,有斐阁,1961年4月。
    4.汤浅晃:《近代日朝关系的一考察--以资产阶级的对朝鲜政策为中心--》,《朝鲜学报》,第24辑,1962年。
    5.藤村道生:《征韩论的外因和内因》,《日本外交史的诸问题》Ⅲ,日本国际政治学会,有斐阁,1961年。
    6.琴秉洞:《关于<乙巳保护条约>史料介绍》1.2,《朝鲜研究》,39·41,1965年5·月号。
    7.山边健太郎:《关于乙巳条约》(《朝鲜评论》,8--1,1966年。
    8.吉田和起:《日本帝国主义并合朝鲜--以国际关系为中心》,朝鲜史研究会论文集,第2集,1966年。
    9.小川芳彦:《国际法委员会条约法草案解说(4)》,《法与政治》,关西学院大学 法政学会编,1969年,第20卷1号。
    10.藤村道生:《日韩议定书的成立过程:以作大三轮长兵卫的韩国关系文书<诸事抄录>、<渡韩始末录>的史料解说》,《朝鲜学报》,第61辑,1971年。
    11.田中慎一:《保护国问题:有贺长雄·立作太郎的保护国争论》,《社会科学研究》,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Vol.28,No.2,1976年。
    12.田中慎一:《保护国的历史位置--对古典性研究的检讨》(《东洋文化研究所纪要》,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通号71),1977年。
    13.青木功一:《福泽谕吉的朝鲜观--从其初期到<脱亚论>为止》;旗田巍先生古稀记年会:《朝鲜历史论集》下卷,龙溪书会,1979年。
    14.梶村秀树:《“保护条约”与朝鲜民族》,季刊《三千里》49,三千里社,1987年。
    15.刘孝钟:《海牙密使事件与韩国军的解散》,季刊《三千里》49,三千里社,1987年。
    16.姜在彦:《“日韩合并”与一进会》,季刊《三千里》49,三千里社,1987年。
    17.长田彰文:《“桂·塔夫脱协定”的一考察--以与韩国的关系为中心--》,《朝鲜史研究会论文集》,朝鲜史研究会,1991年10月,第28集。
    18.金敬得:《九一年日韩备忘录后的法律地位上的课题》,季刊《青丘》16,青丘文化社,1993年。
    19.海野福寿:《关于1905年日韩协约的无效论--从条约的形式观察》,《青丘》17,青丘文化社,1993年。
    20.海野解说:《弗兰西斯·雷伊:<韩国的国际状况>--从国际法上看韩国保护条约的无效论》,《战争责任研究》,2,1993年冬季号。
    21.佐藤信行:《从年表看日韩交涉》,季刊《青丘》16,青丘文化社,1993年。
    22.姜在彦:《不是“协约”而是“盗国”--伊藤博文与“保护条约”》,季刊《青丘》25,青丘文化社,1996年。
    23.高崎宗司:《妄言的谱系》[资料与解说],季刊《青丘》25,青丘文化社,1996年。
    24.小林庆二、姜在彦、李进熙:《鼎谈 今日的朝鲜半岛与日本》,季刊《青丘》25,青丘文化社,1996年。
    25.海野福寿:《明治时期条约的形式与缔结手续--和“韩国并合条约”等无效论联系起来--》,《骏台史学》,第108号,1999年12月,
    26.月脚达彦:《在保护国时期“文明化”和抗日民族主义的形成》,《朝鲜文化研究》第7号,东京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文学部朝鲜文化研究室,2000年。
    27.田中宏:《日朝条约与谢罪·补偿的课题》,《对日朝条约的市民的提议--为历史责任与和平--》,明石书店,2001年。
    28.山田昭次:《重新试问日韩条约的问题点--在日朝国交正常化交涉上固执日韩条约方式的日本政府》,《对日朝条约的市民的提议--为历史责任与和平--》,明石书店,2001年。
    29.史学会:《2002年历史学界--回顾与展望--》,《史学杂志》,第112编第五号,山川出版社,2003年。
    30.和田春树:《俄罗斯人是如何看日俄战争》,季刊《中国》N078,季刊中国刊行委员会,2004年秋季号。
    31.天日隆彦:《日韩的历史认识与日俄战争》,季刊《环》(历史·环境·文明),Vol.19,藤原书店,2004年秋。
    32.滝沢秀树编:《东亚国家与社会--历史与现在--》,大阪商业大学比较地域研究所研究丛书,第六卷,2004年。
    33.史学会:《2003年历史学界--回顾与展望--》,《史学杂志》,第113编第五号,山川出版社,2004年。
    34.月脚达彦:《10殖民地化与抵抗运动》,吉田光男编:《韩国朝鲜的历史与社会》,放送大学教育振兴会,2004年。
    35.伊香俊哉:《日俄战争与国际法》,《日俄战争研究》(小森阳一、成田龙一编著),纪伊国屋书店,2004年。
    36.古田博司:《没完没了的日韩·日朝历史争论与断断续续的温和的文化交流》,《东亚》No.499,财团法人霞山会,2004年11月号。
    37.荒井信一:《“军国主义”备忘录》,季刊《战争责任研究》第43号,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2004年,春季号.
    38.缬缬厚:《近代日本的内外政策-以从政军关系论与政军关系史看到的政策的 决定过程为中心-》,季刊《战争责任研究》第43号,日本战争责任资料中心,2004年,春季号。
    39.伊滕之雄:《近代日本君主制的形成与朝鲜--把韩国皇帝·皇族等包摄到日本帝国--》,《法学论丛》154卷4·5·6号,京都大学法学会,2004年。
    40.河上伦逸:《从国际法历史构筑“世界法”》,《法学论丛》,156卷,第3·4号,京都大学法学会,2005年。
    41.#12
    42.坂元茂树:《日韓間の諸条約の問題-国際法学の観点から》,《日韓歷史共同研究報告書》,財团法人日韓文化交流基金编·日韓歷史共同研究委員会编,2005年。
    43.小川原宏幸:《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对韩政策与朝鲜社会--以针对统监的军队指挥权问题的文、武官的对立为线索--》,《朝鲜史研究会论文集》,朝鲜史研究会,2006年10月,第35集。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