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企业型政府理论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影响的辩证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企业型政府理论将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家的精神融入政府管理中,使其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前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期,企业型政府理论中一些适合我国改革实际的精髓,是完全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的。通过对企业型政府理论的简述,以期望找到适合中国行政改革的方案。企业型政府理论的是指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管理手段,将政府打造成为一个高效的政府,理论基础是现今行政学界盛行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征被奥斯本等人归纳为“十大特征”和“五C战略”,在理论界所获得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中国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在具体的行政环境下进行的,有着不同于以往和其他国家的改革目标,旨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支持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深入推进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不断的完善人事制度建设。企业型政府理论与中国的行政体制的结合必将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企业型政府理论的同时分析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出了,将企业精神中创新意识,顾客意识,效率意识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意识引入到企业管理中,创建以市场为导向创建有限政府,以优秀企业的运作经验为指导,确立成本意识,创建高效、廉洁的政府,坚持“顾客第一、服务至上”创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型政府。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mix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enterprise and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r into the administ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acquired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practice. At the present, the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has step into a crucial period of its hard time, some quintessence of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which are suit to our reform can be fully utilized. In the brief narrate of this theory; we expect to find some suitable reform plan for Chinese administrati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is a theory that uses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r and the artific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to build a higher efficiency government. The foundation of this theory is a new theory of public management that is current in the field of administration nowadays, Osborn concluded its character into“Ten Characters”and“Five Cs Plan”and it has different evaluations from different people in Theory field. The current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is carrying out in a specific administration environment, it has a reform object that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st and those of other countries, it means to build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with Chinese Features, support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 greatly and move forward the change of government’s management deeply and constantly make the personnel system more perfect.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Chinese Administration System will be sure to cause some conflicts. At the same time when we use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government for reference on the guide of Marxism Theory, w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 integrat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bring the concepts of bring forth new ideas, customers, efficiency, keep lookout and resist risk in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build a highly efficient and honest government that direct by market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 of outstanding enterprise, which has established a concept of cost and insisted on“Customers First, Service Supreme”.
引文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33 页。
    ① 参见林永波、陈志玮《企业精神政府的政策设计与评估》,载台湾《中国公共行政评论》1999 年第 8卷第 2 期,第 49 页。
    
    ① 参见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9 页。
    ② 奥斯本、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 6 页。
    ① 参见奥斯本、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② 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92 页。
    ③ 转引陈振明主编《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 述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 8页。
    ④ 参见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100-102 页。
    ①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127-128 页。
    ② 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第 132 页。
    ② 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第 138-139 页。
    ③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128 页。
    ④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129 页。
    ⑤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129 页。
    ⑥ 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133 页。
    ⑦ 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147-148 页。
    ①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132 页。
    ② 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183 页。
    ③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 132-135 页。
    ④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 135 页。
    ① 参见彭和平、竹立家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第 160-161 页。
    ② 丁煌著《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第 316-329 页。
    ③ 张定淮、曹晓明:《全球化时代各国政府行政改革》,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 年第 1 期,第 33页。
    ④ 罗伯特·赖克著《国家的作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第 1 页。
    ⑤ 阿尔温·托夫勒著《第三次浪潮》,中信出版社,2006,第 201 页。
    ⑥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39 页。
    ⑦ 转引自周志忍主编《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第 6 页。
    ① 转引自 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夏宏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 17 页。
    ②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41 页。
    ①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42 页。
    ② 参见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著《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第 2页。
    ①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44 页。
    ② 宋世明著《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第 26 页。
    ③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45 页。
    ④ 奥斯本、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第 16 页。
    ⑤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45 页。
    ⑥ 宋世明著《美国行政改革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第 24 页。
    ①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46-47 页。
    ② 参见周志忍主编《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第 13 页。
    ③ 里查·A·福尔柯:《追求后现代》,载《后现代精神》,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第 126 页。
    ① 参见马歇尔、施罗姆主编《克林顿变革方略》,新华出版社,1993,第 271 页。
    ① 奥斯本、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 17-18页。
    ① 转引自丁煌《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载《国外社会科学》1999 年第 6 期,第 48 页。
    ②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第 171-173 页。
    ③ 参见自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第 428-429 页。
    ④ 张成福、党秀云著《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 358 页。
     ① 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 18 页。
    ①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人民出版社,2001,第 8—9 页。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308-309 页。
    ② 参见池如龙:《改革:行政管理的永恒主题》,《社会科学动态》,1998 年第 11 期。
    ① 参见张安庆、汪洋:《当代中国社会环境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武汉大学学报》,1993 年第 2 期。
    ① 转引自连玉明主编《学习型政府》,中国时代出版社,2003,第 168 页。
    
    ① 引自宋全喜《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定位》,载《理论与改革》,2000,第 5 页。
    ②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第 229 页。
    ① 参见连玉明著《学习型政府》,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第 160-161 页。
    
    ① 郭济著《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 171-172 页。
    ② 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第 320 页。
    ① 参见谭桔华著《政府行政成本简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第 6-10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4 卷,人民出版社,2001,第 437 页。
    ①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265 页。
    ② 钱鸿猷:《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载《中外法学》,1995 年第 6 期。
    ③ 法里德·扎卡里亚:《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载《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三联书店 1997年版,第 201 页。
    ① 陈尧著《当代中国政府体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第 34 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 328 页。
    ③ 陈尧著《当代中国政府体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第 35 页。
    ④ 孙学玉著《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236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1 页。
    ① 奥斯本、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第 18 页。
    ① 参见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第 277-278 页。
    ① 郭济主编《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第 4 页。
    [1] 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11。
    [2] 马克思,思格斯.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 4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35-440。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4-330。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4-132。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08-310。
    [6] 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00-138。
    [7] 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变着公营部门[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0-25。
    [8] 詹姆斯·Q·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原因[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3-65。
    [9] 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改革公司:企业革命的宣言书[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12。
    [10] 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 2 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1-143。
    [11] 盖·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78。
    [12] 孙学玉.企业型政府论 [M]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210。
    [13] 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 [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13-329,428-433。
    [14] 郭济.绩效政府:理论与实践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67-175。
    [15] 陈尧.当代中国政府体制[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2-37。
    [16]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10-330。
    [17] 连玉明.学习型政府[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160-170。
    [18]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40-360。
    [19] 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 述评[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5-16。
    [20] 汪翔、钱南.公共选择导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32-54。
    [21]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6-15。
    [22] 宋世明.美国行政改革研究[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22-28。
    [23] 左然.新兴现代化国家行政改革研究[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24-34。
    [24] 毛寿龙等.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M] .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8:123-143。
    [25]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34-154。
    [26] 华民.转型经济中的政府[M] .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34-45。
    [27] 杨冠琼.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沿革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5-142。
    [28] 马敬仁.行政改革论述[M] .北京:西苑出版社,1998:106-112。
    [29] 傅小随.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制度分析[M] .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7:68-70。
    [30] 吴江.知识创性运行论[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3-28。
    [31] 胡鞍钢.知识与发展:21 世纪追赶战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5-67。
    [32] 江岷钦、刘坤亿.企业型政府 [M] .上海:智能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9:112-134。
    [33] 张声维.学习性组织的创建[M] .上海:上海科普及出版社,2000:65-78。
    [34]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第 2 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3-54。
    [35] 郭小聪.政府经济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0-224。
    [36] 唐兴霖.公共行政学:历史与思想[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56-62。
    [37] 法里德·扎卡里亚.文化决定命运——李光耀访谈录[J] .经济民主与经济自由,上海:三联书店,1997:200-210。
    [38] 周新明.全国调整所有制结构,充分培育市场[J] .中国企业报,1998:1。
    [39] 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6-84。
    [40] 刘晋飞.论我国企业型政府的创建[J] .南都学坛,2006,3(26):123-124。
    [41] 魏涛.企业化政府高效服务的路径选择 [J] .攀登,2006,3(25):83-85。
    [42] 张定淮、曹晓明.全球化时代各国政府行政改革[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1:33-35。
    [43] 丁煌.西方企业家政府理论评述[J] .国外社会科学,1999,6:46-5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