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语篇回指表现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语篇中往往会重提某一个人或事物,这种现象称为“回指”。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保证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回指可以重复原形,也可以用原形的一部分,还可以用代词或省略形式等。各种形式的选择都有一定的制约条件,留学生由于尚未掌握这些制约条件,语篇回指表达时常常出错,使整个语篇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前人的研究表明,语篇回指偏误在留学生的语篇偏误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但从正误两方面专门针对语篇回指的研究还很少见。
     在华留学生中,韩国学生比重最大。同时,中级阶段是实行语篇教学的最佳阶段,而专门针对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的中介语语篇回指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首先运用汉语语篇回指本体知识,对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作文语料中语篇回指的正确和偏误表现分别进行了分类和描述,并计算其正确率、错误率;然后运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等理论,结合母语迁移、教材等情况从正误两方面探究学习者语篇回指的表现成因;最后结合表现成因,对有关的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建议,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篇回指技能。
     考察结果发现,在约5万字的留学生作文语料中,各种语篇回指形式的使用分布和正误分布极不平衡。局部同形表达式、同义词和统称词三类回指形式的使用数量仅占总数的9.84%,正确率均高达96%以上,主要原因是留学生的回避策略。指代词和零形式两类回指形式的使用数量共占总数的83.23%,正确率分别为69.57%和81.89%,主要原因是母语的正迁移和写作教材的影响。指代词偏误和零形式偏误分别占偏误总数的44.87%和35.90%,其中代词误用为零形式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零形式误用为代词的主要原因是留学生的过度泛化和母语负迁移。另外,通过对以《桥梁》为代表的15种中级汉语精读教材和3种写作教材的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的调查发现,教材对回指说明不详和语篇回指练习题型、题量不足是造成留学生偏误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对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We usually bring up a certain person or thing again in the text, this kind of phenomenon is called "anaphora". Anaphor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for linking up a text and promising the cohesion of the text. Anaphora can repeat original shape, can use a part of the original shape or pronoun etc. Different choices all have certain conditions. Because of having not controlled these conditions, Foreign students often make mistakes when they use anaphora and make the whole text lack necessary coherence. The researches of the predecessors indicate that the errors the foreign students make about anaphora take up a large proportion in the whole errors about text, but the researches about anaphora from both side of correctness and error are rare.
     Among all the foreigners who are studying Chinese in China, Korean take up the largest proportion. In the meanwhile, the intermediate stage is the best stage to practices anaphora teaching, but the researches which aim at Korean students of the intermediate level about the anaphora is not much.
     Therefore, basing on the theories of Chinese anaphora、error analysis、performance analysis,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and classifies the errors in the texts of Korean students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 Then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analysis between Chine- ese and Korea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the article find several reasons for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anaphora in the texts .At last, aiming at the reasons discover- ed in the tex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textbooks and the anaphora teaching.
引文
1 陈田顺主编(2005)《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第 1 版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第 1 页
    2 徐赳赳(2003)《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 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
    3 廖秋忠(1986)现代汉语篇章中指同的表达 《中国语文》 第 2 期
    1鲁健骥(2000)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257页
    
    1 陈平(1987b)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第 5 期
    2 徐赳赳(1993a)廖秋忠和篇章分析 《语言研究》第 1 期
    1 转引自廖秋忠(1984)现代汉语中动词的支配成分的省略 《中国语文》 第 4 期
    
    1 转引自高宁慧(1996)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世界汉语教学》第 2 期
    2 许余龙(2003)汉语主从句间的回指问题《当代语言学》第 2 期
    1 转引自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 转引自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3 期
    3 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3 期
    1 王建勤主编(20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 商务印书馆
    1 转引自姜贞爱(2006)汉韩政论体语篇的省略和指称衔接对比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ww.cnki.net
    1 《汉语写作教程》 赵建华 祝秉耀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1 刘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第 1 版 第 312 页
    1 杨翼(2000)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汉语学习》第 4 期
    Full and Gudnel (1987) Topic-prominence in interlanguage Language Learing V37:1
    White (1985) The pro-drop parameter in adult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ing V35:1
    Givon (1983) 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a quantitative cross-language study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曹秀玲(2000)韩国留学生语篇指称现象考察 《世界汉语教学》 第 4 期
    陈 晨(2005)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 《汉语学习》 第 1 期
    陈 平(1987a)释汉语中与名词性成分相关的四组概念 《中国语文》 第 2 期
    陈 平(1987b)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 《中国语文》 第 5 期
    陈前瑞 赵新葵(1996)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汉语学习》第 5 期
    杜金榜(1999)外语教学中的诊断性测试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4 期
    高宁慧(1996)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 期
    何立荣(1999)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汉语学习》第 1 期
    黄南松(2001)现代汉语的指称形式及其在篇章中的运用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 期
    黄玉花(2005)韩国留学生的篇章篇误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5 期
    姜贞爱(2006)汉韩政论体语篇的省略和指称衔接对比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ww.cnki.net
    李 杨(1998)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课程》《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2 期;
    梁贞爱(2002)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的成段表达练习题考察 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廖秋忠(1984)现代汉语中动词的支配成分的省略 《中国语文》 第 4 期
    廖秋忠(1986)现代汉语篇章中回指的表达 《中国语文》 第 2 期
    刘 珣(1993)语言学习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文字应用》第 2 期
    刘宇红(2003)前指关系的类型研究 《外语教学》第 5 期
    刘元满(1996)成段表达的几种强化训练法 《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鲁健骥(1984)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3 期
    鲁健骥(1987)外国人汉语词语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4 期
    鲁健骥(1994)外国人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1 期
    鲁健骥(2000)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 《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大学出版社
    陆振慧(2002)英汉语篇中回指表达的对比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 5 期
    吕文华 鲁健骥(1993)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 《汉语学习》第 1 期
    马燕华(2001)中级汉语水平日本留学生汉语语段衔接调查分析《语言文字应用》第 4 期
    彭利贞(1996)论中介语的语篇层次 《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彭小川(1999)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谈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5 期
    田 然(2003)现代汉语叙事语篇中 NP 的省略《汉语学习》第 6 期
    田 然(2004)叙事语篇种 NP 省略的语篇条件与难度级差《语言教学与研究》第 2 期
    田 然(2005)留学生语篇中 NP 习得顺序与篇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 1 期
    王 静(2004)现代汉语静态话题链的句法组织原则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2 期
    王 静(2006)语篇与话题链关系初探 《世界汉语教学》 第 2 期
    王 瑶(2004)从指称类型考察中高级阶段越南留学生的语篇连贯性问题 全国优秀硕博士论文库 www.cnki.net
    王灿龙(2000)人称代词“他”的照应功能研究 《中国语文》 第 3 期
    王红旗(2006)非指称成分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汉语学习》 第 1 期
    王魁京 张秀婷(2001)浅论对汉语学习者的“句群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文字应用》 第 4 期
    肖奚强(2001)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论丛之三 《汉语学习》 第 1 期
    辛 平(2001)对 11 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篇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汉语学习》第 4 期
    徐赳赳 (1999 ) 叙述文中名词回指分析 《语言教学和研究》第 4 期
    徐赳赳(1990)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 《中国语文》第 5 期
    徐赳赳(1993)廖秋忠和篇章分析 《语言研究》 第 1 期
    徐赳赳(1993a)廖秋忠和篇章分析 《语言研究》第 1 期
    徐赳赳(1993b)多动词小句中的零形式 《中国语文》第 5 期
    徐赳赳(1999)叙述文中名词回指分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4 期
    许余龙(2003)汉语主从句间的回指问题 《当代语言学》 第 2 期
    杨 春(2004)英语国家学生初级汉语语篇照应偏误考察 《汉语学习》 第 3 期
    杨 翼(2000a)从排序看汉语学习者的局部连贯障碍 《世界汉语教学》 第 1 期
    杨 翼(2000b)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 《汉语学习》 第 4 期
    杨 翼(2001)诊断性测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2 期
    张宝林(1998)语段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2 期
    张宝林(2001)语段的语义中心的获取及表现形式 《语言教学与研究》 第 3 期
    张宝林(2005)汉语水平考试中的语段测试《汉语学习》第 4 期
    张启旺(1999)关于汉语偏误分析 《汉外语言对比与偏误分析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晓慧(1997)对外汉语教学的复述训练《世界汉语教学》第 4 期
    张永昱(2002)留学生篇章表达能力常见错误分析及对策《修辞学习》第 2 期
    朱 敏(1993)句群表达能力训练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朱堪宇(2002)汉语零形回指的句法驱动力 《汉语学习》第 4 期
    VanDijkT.Discourse Studies(1983)London:Sage 12-15
    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inEnglish(1976) London:EdwardArnold, Ellis.R(1985)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xford
    高基新、南永根(1993)《标准国语文法论》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1996)《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
    纲》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壮麟(1992)《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黄伯荣、廖序东(2002)《现代汉语》(增订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国文(1988)《语篇分析概要》 湖南教育出版社
    李 杨(1999)练习编排的基本原则《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廖秋忠(1992)《廖秋忠文集》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刘 珣(2000)《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刘辰诞(1999)《教学篇章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王建勤主编(199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王建勤主编(200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 商务印书馆
    张德禄、刘汝山(2003)《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朱永生 郑立信 苗兴伟(2001)《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汉语写作教程》 罗青松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汉语写作教程》 赵建华 祝秉耀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3
    《留学生汉语写作进阶》何立荣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中级汉语精读教材:
    《参与:汉语中级教程》赵燕皎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留学中国 : 中级汉语教程》(美)靳洪刚、许德宝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国之路 : 中级汉语教程》(美) 靳洪刚、许德宝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中级汉语精读》 李增吉主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8
    《阶梯汉语 中级精读》1、2、3、4 丛书主编 周小兵 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4
    《当代中文》 吴中伟主编 Robert Shanmu Chen 等译 4 课本华语教学出版社 2004
    《桥梁》 陈灼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6
    《中级汉语精读教程》 赵新主编.I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捷径 中级汉语速成课本》朱子仪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2
    《中国剪影: 中级汉语教程》 李晓琪、方霁、刘瑞年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四册 刘珣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4
    《标准汉语教程》 王国安主编 中级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博雅汉语.中级·冲刺篇》 李晓琪主编 赵延风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发展汉语.中级汉语 上》 徐桂梅、牟云峰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中级汉语教程(登攀) 》 杨寄洲编著 第一册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发展汉语.中级汉语 下》武惠华编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五册 刘珣主编 张凯等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中级汉语教程(登攀) 》 杨寄洲编著 第二册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5
    《中级汉语精读教程》 赵新主编 李英、林凌编著Ⅱ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