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旅游业的繁荣给旅游目的地——景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然而,旅游业作为一种“次生产业”,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极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形成危机,对旅游景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突发事件可能在每个景区发生,而一旦发生,就会给旅游景区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是致命的灾难。因此,如何预防及应对旅游景区突发事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Y景区在短短的二十几年内成功应对了多个突发事件危机,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景区发展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风景名胜区,荣获一个世界级、七个国家级称号,继而成为H省J市X县对外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以Y山为代表的“JZ山水”声名鹊起,催生了闻名全国的“JZ现象”,被誉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年该景区按照国家安监总局的构想,在全国首家率先开展创建国家级安全景区活动。该景区在应对危机,打造安全景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总结其成功经验,探讨其不足,对于我国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本文尝试运用危机管理、公共安全、旅游管理、应急管理等有关理论知识,采用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尤其是运用危机管理生命周期六阶段模式,通过分析Y景区在“非典”旅游危机中的应对过程及管理措施,来构建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并进一步提出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旅游景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The prosperity of tourism has brought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o the tourism destination—scenic zone. However, as a sub-industry, tourism is quite sensitive and vulnerable. It is liable to be affected by unexpected incidents ,then cause tourism crisis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Furthermore, the core of the tourism—scenic zone, which is sensitive , vulnerable and at high risk ,is affected deeply by the tourism crises caused by all kinds of emergencies. Tourism crisis is likely to occur in any scenic zone. When it occurs, it can cause great harm and even fatal disasters to the scenic zone tourism. Thus, how to prevent and cope with the scenic zone tourism crisis is an urgent problem worthy of research. The Y scenic zone in H province has managed to cope with many tourism crises in the short two decades, and it has become famous nationwide even worldwide from an unkown scenic zone. Besides,it has gained one world-level title and seven nation-level titles, and then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mage card of J city ,H province to communicate outside. "JZ scenery", which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Y mountai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amous and brought the national well-known "JZ phenomenon", which is regarded as a mirac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year, this scenic zone is constructing safe scenic zone of country grade according to the plan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Work Safety. This scenic zone has made great strides in dealing with tourism crisis and making the scenic sopt safe. So summing up its experience and discussing its shortcomings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reference to the counter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of the scenic zone tourism in China.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counter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model equal emphasis on preven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normal and abnormal, static and dynamic in scenic zones, the paper us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countering crisis management, public safety, tourism management, countering emergency management, by a combination methods of documen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 particularly use countering crisis management and six stages of the life cycle model, analyz the process of the scenic zone' dealing with SARS as well as the measures it has adopted. Some emergency response managements also are suggested in the article. And this is practicaly significant for scenic zone tourism in China
引文
[1]刘春玲等:《突发性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旅游业应急机制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0-64。
    [2]杨宏浩:《从SAR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1-2。
    [3]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4]汪淼:《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期,139-140。
    [1]郝晓兰:《草原旅游景区发展中的主要危机及管理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4期,135-139。
    [2]许洁:《景区景点发展中的潜在危机及预防》,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12月,1-2。
    [3]刘韵琴:《论旅游危机管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5期,74-76。
    [1]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1]马勇等:《旅游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89-190。
    [2]赵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理、机制和体系探讨》,《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10期,784-788。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2]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I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13。
    [3]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4]刘韵琴:《论旅游危机管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5期,74-76。
    [5]苑丽红:《构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市场论坛》2005年9期,115-117。
    [6]薛群慧:《东南亚旅游区域合作下的云南旅游危机应对策略》,《东南亚纵横》2007年6期,16-22。
    [7]李九全等:《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35-39。
    [1]杨渝果:《旅游业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9月,7-9。
    [2]温秀:《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影响、诱因及预警机制构建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5-6。
    [3]朱晓媚等:《浅谈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特区经济》2008年2期,154-155。
    [4]陈昕:《旅游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石贞士论文),2004年4月,14-15。
    [5]罗冰倩:《旅游危机生命周期初探》,《西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6-119。
    [6]尹贻梅等:《旅游危机管理》,《旅游科学》2005年4期,71-75。
    [7]苑丽红:《构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市场论坛》2005年9期,115-117。
    [8]侯国林:《sARS型旅游业危机及危机后旅游业发展新思维》,《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96-100。
    [9]周娟等:《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32-36。
    12.石奎:《旅游危机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26-130。
    11 谢朝武等:《旅游业危机的应急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期,26-29。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2]张丹:《试论旅游业危机管理及其研究必要性》,《湖南农机》2007年第5期,99-102。
    [1]马勇等:《旅游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90-191页。
    [2]朱晓媚等:《浅谈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特区经济》2008年2期,154-155。
    [1][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第18-19页。
    [2]刘韵琴:《论旅游危机管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5期,115-117。
    [3]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13页,。
    [1]谢朝武等:《旅游业危机的应急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期,26-29。
    [1]谢朝武等:《旅游业危机的应急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期,26-29。
    [2]陈昕:《旅游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14-16。
    [1]尹贻梅等:《旅游危机管理:构建目的地层面的动态框架》,《旅游科学》2005年4期,71-75。
    [1]尹贻梅等:《旅游危机管理:构建目的地层面的动态框架》,《旅游科学》2005年4期,71-75。
    [1]尹贻梅等:《旅游危机管理:构建目的地层面的动态框架》,《旅游科学》2005年4期,71-75。
    [1]尹贻梅等:《旅游危机管理:构建目的地层面的动态框架》,《旅游科学》2005年4期,71-75。
    [1]沈和江:《旅游业危机管理的系统结构与实施路径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75-80。
    [1]朱殿勇:《YT山:峡谷山水锻造出“河南骄傲”》,《河南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杨仕国:《丰碑矗立南太行》,《焦作日报》2008年11月12日。
    [1]罗冰倩:《旅游危机生命周期初探》,《西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116-119。
    [2]杨宏浩:《从SAR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石贞士论文),2004年4月,13-14。
    [1]杨宏浩:《从SAR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16-18。
    [1]朱殿勇:《YT山:峡谷山水锻造出“河南骄傲”》,《河南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王晨光:《YT山数字化建设跨入全国先进景区行列》,《焦作日报》2008年3月20日。
    [3]杨婷:《YT山与美国大峡谷缔结姐妹公园》,《光明日报》2007年8月30日。
    [1]朱殿勇:《YT山:峡谷山水锻造出“河南骄傲”》,《河南日报》2008年11月11日。
    [1]朱殿勇:《YT山:峡谷山水锻造出“河南骄傲”》,《河南日报》2008年11月11日。
    [2]汪大海等:《YT山景区倾力打造山水旅游知名品牌》,《焦作日报》2005年5月31日。
    [1]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1]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1]石奎:《旅游危机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126-130。
    [2]陈丈君:《我国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危机管理初探》,《旅游学刊》2005年6期,65-69。
    [1]谢朝武等:《旅游业危机管理的应急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期,26-29。
    [2]周娟等:《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74-76。
    [3]杨宏浩:《从SAIL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28-29。
    [1]王良举:《旅游危机管理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选择》:《技术经济》2006年第8期,62-65.
    [1]周娟等:《旅游危机菅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74-76。
    [1]成志湘:《试论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贵州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期,29-32。
    [2]周娟等:《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74-76。
    [1]马海波:《旅游企业如何进行危机处理》,《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20-23。
    [2]谢朝武等:《旅游业危机的应急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期,26-29。
    [3]杨宏浩:《从SAR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29-32。
    [1]李九全等:《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35-39。
    [2]周娟等:《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74-76。
    [1]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2]周娟等:《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32-36。
    [3]刘韵琴:《论旅游危机管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5期,74-76。
    [1]杨宏浩:《从SAR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43-44。
    [2]姜金贵等:《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情报杂志》2008年6期,26-28。
    [1][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
    [2][美]诺曼·奥古斯丁等:《危机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日]龟井利明:《危机管理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4][英]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陈向阳等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5][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吴英姿等译,南京大学出版杜,2004年。
    [6]夏保成:《美国公共安全管理导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
    [7]战俊红等:《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
    [8]马勇等:《旅游管理学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0]郑向敏:《旅游安全学》,华侨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朱延智:《企业危机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年。
    [12]计雷等:《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3]莫纪宏等:《紧急状态法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4]北京大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1年。
    [15]迟福林:《警钟--中国:SARS危机与制度变革》,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年。
    [1]魏加宁:《危机与危机管理》,《管理世界》1994年第6期。
    [2]魏小安等:《旅游业受“非典''影响分析,及对几个相关问题的辨析》,《旅游学刊》2003年第4期。
    [3]尹贻梅等:《旅游危机管理:构建目的地层面的动态框架》,《旅游科学》2005年4期。
    [4]刘韵琴:《论旅游危机管理》,《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5期。
    [5]刘晓峰等:《试论我国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6]苑丽红:《构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模式》,《市场论坛》2005年9期。
    [7]陈文君:《我国旅游景区的主要危机及危机管理初探》,《旅游学刊》2005年6期。
    [8]毛晓莉:《马来西亚旅游危机管理经验借鉴》,《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0期。
    [9]汪淼:《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2008年2期。
    [10]成志湘:《试论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贵州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12期。
    [11]池宏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中国安防产品信息》2004年5期。
    [12]马彬:《对症下药,破解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难题》,《中国减灾》,2007年5期。
    [13]赵妮娅等:《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9期。
    [14]丁宗胜:《对旅游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思考》,《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15]李九全等:《旅游危机事件与旅游业危机管理》,《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
    [16]黄瑾:《论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社会科学家》2003年4期。
    [17]石奎:《旅游危机管理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18]郑向敏等:《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9]刘伟等:《旅游业危机管理》,《广西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20]谢朝武等:《旅游业危机的应急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9期。
    [21]高璐:《旅游景区的危机管理-以包头市南海公园为例》,《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2]郝晓兰:《草原旅游景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危机及管理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3期,135-139。
    [23]郝晓兰:《浅析草原旅游景区发展中的危机管理》,《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4期。
    [24]魏倩等:《对旅游企业危机管理的一些思考》,《社会科学家》2007年1期。
    [25]罗冰倩:《旅游危机生命周期初探》,《西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6]李锋等:《旅游目的地灾害事件的影响机理研究》,《灾害学》2007年第3期。
    [27]邵冬梅:《我国旅游目的地政府的旅游危机营销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2007年第2期。
    [28]薛群慧:《东南亚旅游区域合作下的云南旅游危机应对策略》,《东南亚纵横》2007年6期。
    [29]陶琼:《新加坡旅游危机管理初探》,《东南亚纵横》2007年1期。
    [30]周娟等:《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发展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31]李锋等:《基于旅游本底线法(TBLM)的旅游危机事件研究--以2003年“SARS”事件为例》,《人文地理》2006年第4期。
    [32]刘春玲等:《突发性危机事件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旅游业应急机制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60-64。
    [33]李树民等:《论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预警机制建构》,《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4]普布次仁等:《基于预警管理的西藏旅游业危机管理浅析》,《西藏科技》2007年第1期。
    [35]沈和江:《旅游业危机管理的系统结构与实施路径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6]侯国林:《SARS型旅游业危机及危机后旅游业发展新思维》,《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7]杨兴柱等:《旅游危机管理初步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第6期。
    [38]郝鑫萍:《景区旅游危机管理浅析》,《山西科技》2004年第4期。
    [39]邹淑珍等:《旅游企业如何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管理参考》2005年第5期。
    [40]李瑞霞:《泰国旅游危机的控制及启示》,《东南亚纵横》2006年第12期。
    [41]谌文:《旅游危机对旅游者消费决策过程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宏观管理》2007年5期。
    [42]王媛媛:《旅游危机管理的初步探析》,《华商》2008年6期。
    [43]周娟等:《长江三峡旅游危机管理战略解读》,《宁波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4]朱晓媚等:《浅谈旅游景区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特区经济》,2008年2期。
    [45]邓冰等《国内外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综述》,《旅游科学》2004年第1期。
    [46]侯国林:《旅游危机 类型、影响机制与管理模型》,《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第1期。
    [47]孙根年:《论旅游危机的生命周期与后评价研究》,《人文地理》2008年第1期。
    [48]王良举:《旅游危机管理 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选择》,《技术经济》2006年第8期。
    [49]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科技资讯》2008年第1期。
    [50]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危机管理指南》,蔡维菁等译,《饭店现代化》2003年3期。
    [51]宋兵:《东南亚旅游业危机管理及对策研究》,《东南亚横》2007年第8期。
    [52]马海波:《旅游企业如何进行危机处理》,《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53]张双才等:《旅游企业危机管理初探》,《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期。
    [54]张建:《旅游危机的诱因及对策初步研究》,《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55]刘青玲等:《旅游危机对旅行社行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以“非典”事件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期。
    [56]林红梅:《论旅游企业危机管理》,《企业经济》2006年第8期。
    [57]张丹:《试论旅游业危机管理及其研究必要性》,《湖南农机》2007年第5期。
    [58]马振:《浅论越南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东南亚纵横》2000年第1期。
    [59]杜宗斌:《我国旅游企业的危机管理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
    [60]王芳:《现阶段旅行社经营管理危机的表现及对策》,《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第3期。
    [61]何跃等:《三峡库区旅游危机及危机管理分析》,《社会科学家》2005年10期增刊。
    [62]韩建武:《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8期。
    [63]张英姣:《全力构造危机应对新平台》,《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1期。
    [64]安辉等:《影响旅游者主观风险认识的因素及旅游危机管理的启示》,《浙江学刊》2005年1期。
    [65]薛秀芬等:《论辽宁省旅游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41-44。
    [66]姜金贵等:《基于网格化管理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情报杂志》2008年6期。
    [67]赵红:《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理、机制和体系探讨》,《中国管理科学》2006年10期。
    [68]于辉:《突发事件下何时启动应急预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年8 期。
    [6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9号)》2007年8月30日。
    [70]汪大海等:《YT山景区倾力打造山水旅游知名品牌》,《焦作日报》2005年5月31日。
    [71]史家民:《十万太极人穿越YT山》,《人民日报》2005年8月22日。
    [72]杨婷:《YT山与美国大峡谷缔结姐妹公园》,《光明日报》2007年8月30日。
    [73]高长利:《解读“YT山”--兼析五大连池风景区宣传营销》,东北网:http//tour.northwest.cn 2008年1月4日。
    [74]王晨光:《YT山数字化建设跨入全国先进景区行列》,《焦作日报》2008年3月20日。
    [75]蔚东英:《回顾:地质公园YT国际论坛》,世界地公园网络:http//www.globalgeopark.org 2007年11月8日。
    [76]朱殿勇:《YT山:峡谷山水锻造出“河南骄傲”》,《河南日报》2008年11月11日。
    [77]杨仕国:《YT山:丰碑矗立南太行》,《焦作日报》2008年11月12日。
    [1]陈昕:《旅游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2]许洁:《景区景点发展中的潜在危机及预防》,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12月。
    [3]周娟:《旅游危机管理系统机制分析与战略对策研究--以长江三峡旅游发展为例》,湖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6月。
    [4]李丹:《中国旅游社业危机管理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论文),2004年5月。
    [5]邓娟:《旅游地灾害管理机制构建研究》(硕士论文),浙江大学,2004年2月。
    [6]杨宏浩:《从SARS透视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1-50。
    [7]宋洪波:《基于旅游者认知分析旅游目的地危机管理机制构建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4月。
    [8]耿静:《河北省旅游业危机应对实证管理》,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1月。
    [9]杨渝果:《旅游业危机管理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9月。
    [10]马骏:《旅游业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初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1l]温秀:《我国旅游业突发性危机影响、诱因及预警机制构建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4月。
    [12]贺德红:《我国旅游危机预警管理研究》,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5月。
    [13]王家义:《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4月。
    [14]赵淑红:《应急管理中的动态博弈模型及应用》,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5月。
    [15]韩笑飞:《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7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