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金融控股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金融控股公司作为现代金融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是金融创新的现实产物,是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是适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要求所产生的,在现今国际金融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我国现实中已经存在以中信控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控股公司。法学界和经济学界近些年来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较多,涉及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特征、组织模式、风险控制、外部监管等诸多内容。我国现行立法上还并未确定金融控股公司的地位,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结构的立法更加欠缺,这给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造成了障碍,也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稳定和安全。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治理与金融控股公司治理。文章首先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阐述了公司治理的内涵;然后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特征和种类做出界定,指出金融控股公司治理具有特殊性,不仅要考虑到其“金融”特性,更要考虑到其“控股公司”特性。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我国金融体制的变革和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分析。文章首先对我国金融体制的变革做出概括介绍;其次详尽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历程、种类及其发展的特点。
     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缺陷。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法律制度不完善、产权结构单一、所有权虚置、股东大会的代表性不够广泛、董事会结构不尽合理、监事会的监督制度难以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企业经营缺乏透明度等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缺陷。
     文章的第四部分是是文章的重点,主要探讨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的立法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金融法律制度效率、安全、公平的价值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安全。最后文章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架构及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等方面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立法提出了构建意见。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organization of modern financial busines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s the produ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t's also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financial globalization,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dustry.
     There is a serial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China, such as the CITIC Holdings. And the research about it is plentiful in the law and economic theories, which includes the concept, the character, the form of organization, the risk control, the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so on. But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just carried out in the economic theory, and there are few fruits in the domain of law. The on-going legislation hasn't defined the position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the legislation about its governance structure is also very deficient, which brings great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and does great harm to the stabilization and security of the financial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4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about the theor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t analyzed the connota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et out the meaning of putting forward the problem. Then it defined the concept, character and kinds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t point out the peculiarity of the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So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 of its "financial" but also the "holding".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d the transform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It made a summary introduction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first, and then analyzed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kinds, and characters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clarified the defect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legal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structure of title is single, the ownership is absent,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tockers can't present the great majority, the structur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 is unreasonable, supervision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is hard to be effective, lack the measure of restraint and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the openness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is insufficient and so on.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thesis, which mainly discussed the perfect of the legislation. It analyzed the values of the financial legal system: efficiency, security and justice. And then brough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legislation abou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give priority to efficiency with due consideration to security. At the last the thesis put forward some other legislative advises such as improve the structure among the general meeting of stockholders, board of directors and board of supervisors, reinforce the protection to the middle and small stockholders, intensify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etc.
引文
[1]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2]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114页。
    [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5页。
    [1]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2]姜立文:《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实效评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1]常修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分析》,《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第6期。
    [2]杨素兰:《发展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与制度分析》,《金融论坛》2001年第9期。
    [3]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7页。
    [1]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2]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5页。
    [1]张晓琦:《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监管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2][美]威廉.罗维特著:《银行及金融机构法》(第1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常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一个分析框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1]康华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1]孔令学:《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1]孔详毅等:《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页。
    [2]同上,第140页。
    [1]杨如彦主编:《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66-67页。
    [1]康华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1]以上资料由海尔集团及相关公司网站信息整理得来。
    [1]吴成颂:《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区经济》2004年第11期。
    [1]邹福阳、岳意定:《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1]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的重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2-53页。
    [2]张宇润:《金融法的定位及内在冲突的衡平》,《当代法学》2004年第18卷第1期。
    [1]高德步:《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2]陈建新:《以市场原则处理金融风险——与青年学者徐诺金博士谈美国80年代银行危机的成因、处置及启示》,《金融时报》2001年5月19日。
    [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50页。
    [4]张宇润:《金融法的定位及内在冲突的衡平》,《当代法学》2004年第18卷第1期。
    [5]参见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的重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3-54页。
    [1][美]彼德·斯坦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参见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张宇润:《金融法的定位及内在冲突的衡平》,《当代法学》2004年第18卷第1期。
    [3][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页。
    [4]同上。
    [5][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37页。
    [1]徐明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金融安全观》,《新金融》2005年3期。
    [2][美]R·巴里·约翰斯顿:《金融改革的次序——国别经验问题》,王忠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1]赵海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实行规范的股份制》,《金融时报》2004年3月9日。
    [1]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与运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1]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页。
    [1]李维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杨家才:《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并购与重组——徽商银行模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梅慎实:《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运作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5]王文宇:《控股公司与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谢平:《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与监管》,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7][美]威廉·罗维特著:《银行及金融机构法(第1版)》(影印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康华平:《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9]孔令学:《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制度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10]孔详毅等:《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杨如彦主编:《中国金融制度创新报告(200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2]胡炳志:《中国金融制度的重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美]理查德·A·波斯纳:《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高德步:《产权与增长:论法律制度的效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沈宗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6][美]E·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来、姬敬武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7][美]R·巴里·约翰斯顿:《金融改革的次序——国别经验问题》,王忠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8]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与运营》,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9]窦洪权:《银行公司治理分析》,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20]杨勇:《金融集团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1]蔡鄂生等:《银行公司治理与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理查德·A·波斯纳:《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法律监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监理与经营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熊波等:《金融控股公司理论与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26]安志达.:《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7]华庆山:《国际金融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姜立文:《美国金融控股公司加重责任制度的实效评析》,《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2]常修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分析》,《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第6期。
    [3]杨素兰:《发展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现实意义与制度分析》,《金融论坛》2001年第9期。
    [4]张晓琦:《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监管研究》,武汉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5]常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立法:一个分析框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8期。
    [6]吴成颂:《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区经济》2004年第11期。
    [7]邹福阳,岳意定:《金融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9期。
    [8]张宇润:《金融法的定位及内在冲突的衡平》,《当代法学》2004年第18卷第1期。
    [9]赵海宽:《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实行规范的股份制》,《金融时报》2004年3月9日。
    [10]陈建新:《以市场原则处理金融风险——与青年学者徐诺金博士谈美国80年代银行危机的成因、处置及启示》,《金融时报》2001年5月19日。
    [11]徐明棋:《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新金融安全观》,《新金融》2005年3期。
    [12][美]彼德·斯坦等:《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参见李昌麒、鲁篱:《中国经济法现代化的若干思考》,《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13]凌晓东:《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监管:原则与方法——<多元化金融集团监管的最终文件>评价》,《国际金融研究》1999年第8期。
    [14]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监管中的金融防火墙法律制度分析》,《中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5]熊波、肖华:《国外金融控股公司治理分析及其启示》,《西南金融》2004年第7期。
    [16]吴晓灵:《金融综合经营趋势——中国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选择》,《科学决策》2004年第9期。
    [17]于东智:《金融集团的公司治理——典型模式的案例分析》,《金融论坛》2005年第1期。
    [18]姜爱林、陈海秋:《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问题研究述评》,《天府新论》2007年第1期。
    [19]谢清河:《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发展问题研究》,《经济问题》2005年第4期。
    [20]吴成颂:《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趋势》,《特区经济》2004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