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道路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文明变迁之一。城市早而有之,而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却始于近代的工业革命;中国的城市历史悠久,但漫长的封建社会孕育了城市发展的漫长严冬。只是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才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由于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的脱节,中国的城市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进入21世纪,信息化席卷世界,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在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提出新型工业化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镇)化道路。
     本文安排了四章,第一章考察了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理论,通过对中外城市化实践历程的考察,明确新型工业化条件下,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前提和时代背景。第二章在考察一般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基于对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分析,阐述了新型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笔者认为新型工业化将从五个方面影响城市化的发展:(1)生产函数变动诱导城市内部空间重组;(2)产业结构转变带动城市功能提升;(3)经济组织变革强化城市网络系统;(4)制度创新保障城市化市场进程;(5)可持续发展营造绿色生态城市。第三章论述了新型工业化条件下,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特点:农村城镇化;城市网络化:城市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多元化。第四章在前几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市化的政策建议: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夯实城市化的产业载体;培育城市化制度环境;优化城市体系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Urbanization is the most profound transition of human' civalization in human' history. Cities have been exist very long time, the world' urbanization began with industry revolution; but china' urbanization has undergone a long and low development.
    It is not until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especially the carrying ou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entered into a new period. because the unbalance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 urbanization lag behind the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Entering into 21st century informationization prevails around the world, and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ame into being. Conforming to the informationization trend of econom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set up the strategy of new-industrialization, by which driving industrialization with information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ization with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 a new road of urbanization with distinctive China feature .
    This paper explores urbanization in china in the new-industrialization perspective, The content of the dissertation has divided into six parts. At the very beginning it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study method and structure of the paper, bring forth the state of the art research in this field. In the first part it inspect the fundamental the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mak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by summing up the good experience and drawing lessons, we can make it clear that under new-industrialization with what history premise and background of times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a face up.
    The second part explores the effects of new-industrialization on urbanization. Construct a dynamatic mechanism , the author think that new-industrialization will affect on urbanization from five aspects ; (1)productivity function changes induce the reorganization of urban' inside spatial location .(2) economic structure changes drives the promotion of urban' function; (3)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novations strengthen the urban network system; (4)institution creation ensure the dominant role of market mechanism in urban development ; (5)sustained development construct green and ecological city.
    The third part shed light on the new feature of the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in China . The fourth part analyses the ways and specific measures of promoting China' urbanization.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增订版),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二版
    5.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6.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7.夏振坤:《发展经济学概论》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
    9.钱纳里等:《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1995年
    11.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新华社出版社,1997年
    12.艾博特·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
    13.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990年
    14.刘传江:《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李小建:《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6.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商务印书馆,1999年
    17.陆大道:《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科学出版社,1995年
    18.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0.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1.王岳平:《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理论、实证和政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
    22.国家经贸委综合司编:《专家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4月
    23.胡长顺:《21世纪中国新工业化战略与西部大开发》,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9月
    24.叶裕民:《中国城市化之路——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商务印书馆,2002年
    25.周起业、刘在兴、祝诚、张可云:《区域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27.郭鸿懋、江曼琪、陆军、孙钰、王晶:《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28.柴彦威:《城市空间》,科学出版社,2000年
    29.沃纳·赫希:《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
    30.叶裕民:《中国区域开发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
    3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
    32.顾朝林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商务印书馆,2000年
    33.纪晓岚:《论城市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34.阎小培:《信息产业与城市发展》,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35.陈甬军、陈爱民:《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分析:以福建为例》摘自《中国城市化: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36.林玲:《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37.卢海元:《食物换保障:完善城镇化机制的政策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
    38.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
    39.张曾芳、张龙平:《运行与嬗变—城市经济运行规律新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40.冯云廷:《城市聚集经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萧灼基:《我们将走什么样的新路?——新型工业化和国资管理新体制》,《经济展望》,
    
    2003年1月
    2.高扬:《论产业演进与城市化发展》,《现代管理科学》[J],2002,第1期
    3.姚为群:《论全球城市的经济成因》,复旦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库
    4.周维富:《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
    5.徐逸伦:《后工业化背景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山大学博士论文,国家图书馆
    6.冯俊:《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城市发展研究》[J]2002年第2期
    7.张一民:《知识经济与中国工业化》,《财经问题研究》[J]1999年第10期
    8.成德宁、周立:《国外学者关于城市化作用的再认识》.《经济学动态》[J]2002年第7期
    9.周叔莲 郭克沙:《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J]2002年第2期
    10.杨治,杜朝晖:《经济结构的进化与城市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J],2000年第6期
    1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
    12.武友德、车志立:《世界城市化透视与中国的城市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J],1994年第3期
    13.吴林海、刘韶岭:《论城市化模式与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青海社会科学》[J]2001年第4期
    14.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世界经济》,2003年第2期
    15.杨虹、刘传江:《中国自上而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城市化制度安排比较》,《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16.王延中:《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学术界》(双月刊)2002年第4期
    17.夏恩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偏差是中国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症结》,《农业现代化研究》,1995年1月。
    18.郭励弘:《城市化与工业化无法超越》,《中国改革报》2000年5月31日
    19.胡彬:《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探讨我国城市化问题》,《财经研究》2000年第8期
    20.谢俊贵:《新型工业化条件下的中国城市化发展问题》,《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7期
    21.刘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比较分析》,《黑龙江财专学报》1996年第1期
    22.成德宁:《知识经济与城市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经济地理》,2002年第5期
    23.李长虹:《信息化与城市空间体系的创新》,《中国软科学》,2003年第1期
    24.成德宁、周立、何建坤:《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与21世纪的城市发展》,《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第10期
    25.陈六傅:《分工的产生与深化》,《前沿》,2002年第12期
    26.包亚钧:《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区域经济发展——海派经济论坛第16次研讨会综述》,《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
    27.张道刚:《以城市化带动产业结构空间的优化——经济学家陈淮访谈录》,《决策咨询》,2001年7月
    28.张明之:《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新型工业化道路解读》,《唯实》2003年第4期
    29.周文:《产业空间集聚机制理论的发展》,《经济科学》1999年第6期
    30.黄泰岩:《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
    31.周叔莲:《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流通经济》2003年第6期
    32.张雷声:《中国式新型工业化道路特点分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1期
    33.李义平:《新工业化是城市化、市场化的有机结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4.周永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专题研讨会”综述》,《学术研究》2003年第3期
    35.钟永一:《聚集: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读保罗·克鲁格曼笔记》,《南京林业大学学
    
    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
    36.刘美平:《马克思主义人口城市化理论》,《人口学刊》2002年第3期
    37.邓静、孟庆民:《新城市发展理论评述》,《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5期
    38.谢清达:《论广西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39.田霖:《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双向互促共进关系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40.翟亚萍:《试论中国城市化的制度潜力与创新》,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41.蔡竟:《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42.贾善和:《城市化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43.陈振光:《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体系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第1期
    44.崔援民:《中外城市化模式比较与我国城市化道路选择》,《河北学刊》,1999年第3期
    45.刘勇:《我国城市化回顾与展望》,1999年4月14日《中国经济时报》
    46.史育龙:《关于“十五”时期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几个问题》,1999年7月课题报告
    47.胡必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化》,1999年8月25日《中国经济时报》
    48.崔大树:《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现代化的联动效应》,《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
    49.谭克修:《知识经济时代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规划问题》,《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0年第2期
    50.盛见:《我国的城市化进展与制度分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第16卷第1期
    51.朱铁臻:《发展小城镇推动城市化》,《经济参考报》1999年5月19日
    5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五”计划研究课题组。《“十五”期间宏观经济改革取向》,《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2000年第41期
    53.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关于“十五”时期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几个问题》,《宏观经济管理》,2000年第4期
    54.邱海平:《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研究》,《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7期
    55.温铁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相关制度问题》,《开放导报》,2000第5期
    56.夏小林、王小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分析》,《改革》,2000年第2期
    57.叶裕民:《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根源及对策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5期
    58.刁永祚:《小康社会与新型工业化道路》,《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12期
    5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五”计划研究课题组:《“十五”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思考》.http://unionforum.cei.gov.cn/Dre/Report/hgjj-drcrep-2000081405.him.
    60.姜爱林:《城市信息化:城市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有机范式》,《南方经济》2003年第1期
    61.李京文:《21世纪中国城市化对策研究》,《理论前沿》,2000年第4期.
    62.王小鲁、夏小林:《中国需要发展大城市》,http://www.macrochina.com.cn/gov/35/3518.htm
    63.肖建莉《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与城市的若干发展趋势》,《城市规划》1999年第23卷第7期
    64.张鸿雁:《论中国21世纪初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优先战略选择——与发达国家及地区城市化比较中国应采取的战略与对策》,《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期
    65.孙自铎:《城市化就是人口城市化和农民市民化——与程必定同志商榷》,《决策咨询》2003第6期
    66.程必定:《论我国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8月第8期
    67.刘福垣:《推进城市化战略的主要切入点》,光明日报,2000-12-5.
    68.周亚昆、辛玉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浅探》,《经济纵横》,2001年第5期
    69.汤茂林:《注重城市化的“质”》,《Urban And Rural Develooment》2001 No.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