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卫理公会与台湾社会变迁(1953-2008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世纪中叶美国卫理宗教会分别由美以美会、监理会、美普会三个差会团体所传入中国。百余年间其在中国开拓教会,并致力于教育、出版、医疗等社会服务工作,一方面受中国社会变迁所影响,另一方面则亦积极贡献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作。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卫理公会仍决定继续在华宣教。直到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爆发以后,鉴于环境已经不利宣教,卫理公会才于1951年全面撤离,并于1953年正式在台湾设教,延续在华宣教的使命。
     卫理公会差传委员会在台宣教之策略,先是延续大陆时期的宣教经验,致力于拓展堂会,建立教会制度,继而推广教育传教、社会救济与福利服务工作,并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合作,订定宣教领域协议,见证教会合一的普世价值。1972年以后美国差会撤离台湾,开启卫理公会的自治会长时代。但教会制度自此逐渐受到政治力的破坏,特别是1978年以后政治意识形态凌驾卫理宗积极入世的动态恩典观,强势主导教会发展,致使堂会拓展、社会救济、教育事业停滞不前,教会自此积弱不振长达20余年。直到1998年重整教会制度,逐步恢复世界卫理公会正常的会督体制以后,卫理公会才又在台湾社会展开其积极入世的宗教信念,致力于海内外宣教、教育和福利服务等事业。
     此外,卫理公会也深受台湾社会政治、经济、都市、人口与家庭五大变迁领域所影响,其中台湾政治发展对其影响的层面尤其广大而深远。然而台湾社会的变迁却也成为卫理公会教势转折的契机,甚至成为激发卫理公会宗教自觉与自我更新的动力。
     总之,在历史的横断面上,卫理公会呈现出一幅幅台湾社会的生活图景,在历史的纵剖面上,其发展轨迹动态地折射出台湾社会生活变迁的景象。可以说,对于卫理公会与台湾社会变迁之研究,可以有利解读台湾基督教史、台湾社会变迁或区域历史等议题。同时,此研究也有助于显现在台湾的国语教会所蕴藏丰厚的历史价值。而回溯卫理公会与台湾社会变迁的关系,对于日后国语教会在台湾的宣教,和如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发意义。
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was brought to China by 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 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South, and the 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 in the mid-19th century. Over a span of more than a hundred year, in addition to developing its churches in China, it also devoted itself to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publication, and medical services which, coincidentally, brought social changes to China and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her modernization.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established in 1949, the Methodist Church had no intention of discontinuing its missions in China. However, becaus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Korean War and the subsequent anti-Christian sentiments, the Methodist Church withdrew from the China mainland in 1951 and continued its mission to the Chinese by establishing churches in Taiwan in 1953.
     When the Board of Missions of the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tarted its work in Taiwan, it applied its China experiences to Taiwan by first building churches 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 of churches, and, then, launching its services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charities. It also cooperated with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and signed the comity agreement in demarcation of mission fields to witness the ecumenical spirit of Christianity. The end of the Mission Boards’work in Taiwan in 1972 unfolded a period with the President of self-governance as the leader in the church system. However, the church system has been gradually eroded by political influence.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Dynamic Grace of Wesleyans had been overpowered by political power which dominated the development line of the church. Under this situation, the earlier services had become stagnant and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aiwan had remained immobile for more than twenty years. It was not until 1998 that the church structure was reorganized in restoring the bishop system and the church regained its vitality in the services of mission, education, and social welf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ualization, the Methodist Church has also been profoundly influenced by the five factors of social change: politics, economy, urbanization, population, and family system. Among them, politics in Taiwan apparently had the widest impact on the church. Looking from another angle, the social change in Taiwan cultivated new changes in the Methodist Church to stimulate the religious self-consciousness and to offer the opportunity of renewal for church development.
     In genera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aiwan h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life of Taiwan and in some way illustrat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hurch and social change. A study on this interaction will help us better understand the rich value of the Mandarin churches in Taiwan. Furthermore, this study should be able to serve as an instrument in evaluating the church development in Taiwan, and also in enlightening the church in its mission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引文
①瞿海源:《世界次序、世俗化与基督教的发展:台湾与美国》,《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7年版,第255页。
    ②台湾基督教数据中心发表2007年基督教教势报告,显示台湾当地基督徒人口直逼90万,较2005年的74万增长逾两成,现时基督徒人口比例为4.13%。假如将天主教、安息日会和真耶稣教会会友计算在内,台湾广义的基督徒人口比例达5.6%。
    ③姚丽香:《台湾地区光复后宗教变迁之探讨》,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第70、73页。
    ④史文森原著,罗曼华编译:《基督教在台湾》,《近代中国与基督教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4年版,第410-412页。
    ①《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历届各堂会会友人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464-467页。
    ②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史料之研究》,《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王成勉译:《所传为何?基督教在华宣教的检讨》,台北国史馆2000年版,第270页。
    ①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史料之研究》,《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②1955年版共两卷,第一卷是1952年英文版法规第1~266款的中文译文,第二卷是1948年英文版法规第301~2100款的中文译文,1955年版是美国卫理公会为应付中国大陆以外的中国教会宣教工作而出版,台湾的卫理公会一直沿用此法规至1972年差会撤退。
    ①《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
    ②吴昶兴:《卫理公会与卫理女子中学之研究》,《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检讨》,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版。吴昶兴博士目前任职于台湾浸信会神学院。
    ③林素铃:《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湾的扩展及其空间性之诠释》,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2001年硕士论文。
    ④郑仰恩:《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与台湾社会:一世纪以来的历史回顾》,《台湾神学论刊》,2000年第22期,第1-22页。
    ⑤吴文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本土化之研究》,《台湾神学论刊》,1987年第9期,第47-69页。
    ⑥林娟芬:《从台湾老人问题与福利政策的反省来探讨教会的使命》,《神学与教会》1996年第1期,第111-131页。
    ⑦郑维瑄:《基督教社会关怀在台湾社会福利发展中角色的探讨》,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91年硕士论文。
    ①陈主培:《台湾圣教会会史》,高雄基督教台湾圣教会1989年版。
    ②蔡应时:《真耶稣教会在台湾之发展》,台湾浸信会宣道神学院圣经文学士及神学士1969年毕业论文。
    ③蔡瑞益:《中华基督教浸信会之研究》,《从险学到显学》,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2年版,第435-457页。
    ④廖元威:《台湾信义宗教会之研究》,《从险学到显学》,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2年版,第459-483页。
    ⑤郑连明主编:《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北台湾基督长老教会2000年版。
    ⑥陈梅卿:《高雄县基督教发展史》,高雄县政府1997年版。
    ⑦陈梅卿:《宜兰县基督教传教史》,宜兰县政府2000年版。
    ①查时杰:《四十年来的台湾基督教会(1945-1992)》,《民国基督教史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版,第259-287页。
    ②史文森(Allen J. Swanson)著,卢树珠译:《台湾教会面面观——1980的回顾与前瞻》,台北台湾教会增长促进会1981年版。
    ③林治平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版。
    ④林治平主编:《基督教与台湾》,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6年版。
    ⑤Cheng Yang-en, A Historical Review of Christianity in Taiwa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台湾神学论刊》1998年第20期,第123-143页。
    ⑥林金水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岛岛出版社2003年版。
    ①林金水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岛岛出版社2003年版,第428页。
    ②夏忠坚撰文,朱三才调查:《1989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台北基督教归主协会、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1990年版。
    ③姚丽香:《台湾地区光复后宗教变迁之探讨》,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
    ④林本炫:《台湾的政教冲突》,台北稻香出版社1990年版。
    ⑤瞿海源:《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
    ⑥叶永文:《台湾政教关系》,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2000年版。
    ①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编:《宗教教育、现况与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②王顺民:《当代台湾地区宗教类非营利组织的转型与发展》,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公司2001年版。
    ③丁仁杰:《社会分化与宗教制度变迁——当代台湾新兴宗教现象的社会学考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年版。
    ①庞君华:《恩典与责任—约翰·韦斯利思想的特色》,http://www.catholic.org.tw/witness/past01/1002/05.htm。
    ②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台北校园书房2005年版光盘版。
    ③庞君华:《负责任的恩典:卫理宗思想的现代省思》,2002年7月1日,http://wf.fhl.net/sermon/sermon6.html。
    ④徐敏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发展》,http://www.fhl.net/sms/study-14.htm。
    ①林鸿信:《教理史》(下),台北市礼记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②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台北市校园书房1997年版,第1187-1189页。
    ③游行传道,是指年议会试用传道或正式传道,被会督派任在职者。
    ④巡环牧区,是指两个以上分散在相当距离之内的地方教会联合起来,由一个牧师管理而构成的牧区。
    ⑤《本会之沿革》,《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8页;History: Our Story,http://www.umc.org/site/c.lwL4KnN1LtH/b.1720691/k.B5CB/History_Our_Story.htm。
    ①History: Our Story,http://www.umc.org/site/c.lwL4KnN1LtH/b.1720691/k.B5CB/History_Our_Story.htm。
    ①本地教会是指,在一个小区之内的同道,根据共同信仰而结合组成的基督徒团体。《本会之沿革》,《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447页。
    ②教友是指卫理公会地方堂会中的会友。此外,一切未受按立礼的本地传道人和已受按立礼而尚未成为年议会正式会员或试用会员的人,也称为教友。《本会之沿革》,《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450页。
    ①《韦斯利宗》,互动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卫斯理宗。
    ①History: Our Story,http://www.umc.org/site/c.lwL4KnN1LtH/b.1720691/k.B5CB/History_Our_Story.htm。
    ②当时福音联合弟兄会仅有会友80万人,教堂4300余所,分属于34个年议会,卫理公会拥有会友1300余万人,教堂数万所,其比例约为1:13。
    ③施玉美:《出席总议会情形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61、62页。
    ④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2页。
    ①“自然神论”者认为,神在创造世界后就离去了,任由人管理与发展这个世界。自然神论者虽不否定神的创造及存在,但否定神迹、道成肉身、预言及祷告的功效。
    ②平信徒是指一般教友,有别于教会中的牧职人员。
    ③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82-86页。
    ①礼仪之争是康熙时代天主教对于中国的祭祖和祭孔习俗,是否为宗教和迷信行为的争议。康熙皇帝曾写信给教皇,声明中国人之祭祖祭孔,只是敬爱先人和先师孔子的表示,与宗教和迷信无关。但1742年天主教教宗仍决断祭祖和祭孔为迷信行为,信徒不得继续此种礼仪,耶稣会被解散,基督教在中国的宣教热忱暂时衰退。
    ②王国平:《基督教在苏州的开教与初传》,《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第91页。
    ③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23-24页。
    
    ①传教士称之为宽容条款,中国称之为不平等条约。
    ②Walter N. Lacy, A Hundred Years of China Methodism ,New York: Abingdon-Cokesbury Press, 1947, pp40-41.
    ①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②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p139.
    ③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1990年版,第424页。
    ④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 ,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p139.
    ⑤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⑥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 ,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p139.
    ①Walter N. Lacy, A Hundred Years of China Methodism,New York: Abingdon-Cokesbury Press, 1947, pp40-41.
    ②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③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p139.
    ①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②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p139.
    ③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④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p139.
    ①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②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p139.
    ③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④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p139.
    ①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②Richard Terrill Baker, Ten Thousand Years,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p139.
    ①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①为纪念热心协助开创此校却早逝的McTyeire会督,故以其名为此女校命名。
    ②Lacy, Walter N., A Hundred Years of China Methodism,New York: Abingdon-Cokesbury Press, 1947, p149.
    ③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①黄新宪:《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变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版,第159页。
    ②黄新宪:《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变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版,第305页。
    ③14所大学为: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雅礼大学、文华大学、博文书院和华西协和大学。
    
    ①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12-17页。
    ②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18-20页。
    ①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9-60页。
    ①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0-54页。
    ①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0-61页。
    ①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227-230页。
    
    ①王立新:《19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70页。
    ②何凯立:《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1912-1949》,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1页。
    ①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91-93页。
    ②段琦:《中国基督教本色化史稿》,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①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179页。
    ②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188页。
    ③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页。
    
    ①段琦:《中国基督教本色化史稿》,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5年版,第369页。
    ②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131页。
    ②邢福增:《连根拔起─建国后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终结》,《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检讨》,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610-612页。
    
    
    ①赵天恩,庄婉芳:《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49-1997》,台北市中福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
    ②三自会于文革期间被批斗,1966年间被解散。
    ①牛桃湾在朴子最南端的地方,距离朴子市中心,约有6公里远,传说中此地有一棵桃树,绑着两头牛,故名“牛桃湾”,后因笔误,写成“牛挑湾”沿用至今;另一说法是,早期先民来此开垦,弯曲水道甚多,其地势有如牛拉犁时挂在肩上的牛挑,因此称之为“牛挑湾”。
    ②黄武东:《战后教会诸现象》,载《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南新楼书房2000年版,第292-295页;郑志明:《台湾全志》第九卷《社会志宗教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163页。
    ③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是1947年2月27日傍晚发生在台北市太平町(今延平北路)一带的一件私烟稽查血案,进而引发群众冲突,造成1名民众陈文溪当场中枪身亡,2月28日上午抗议民众进而冲入省专卖局台北分局殴伤局长和职员,下午到行政长官公署前示威却遭机关枪扫射,引发全台北市停工罢课,3月1日事件蔓延全省,触发国民政府接收台湾后所累积的省籍与族群冲突,民众攻打官署警局、殴打外省人,军警宪兵则开枪镇压,最后国民政府派遣“第二十一师”部队登台镇压,3月9日开始武力强行镇压,3月20日开始持续长达9个月的“清乡”搜捕行动。此事件引发台湾人对政治的冷漠与恐惧,以及多年未消的省籍情结。参见吴密察监修、远流台湾馆编着:《台湾史小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0年版。
    ④查时杰:《四十年来的台湾基督教会(1945-1992)》,《民国基督教史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263页。
    ①查时杰:《四十年来的台湾基督教会(1945-1992)》,《民国基督教史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版,第262-265页;董显光:《基督教在台湾的发展》,台北大地印刷厂1962年版,第71页。
    ②当时社会上俗称这些大陆来台人士为外省人。
    ③李筱峰、林呈蓉编着:《台湾史》,台北华立出版社,第319-320页。
    ④沈志华:《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
    ⑤史文森原著,罗曼华编译:《基督教在台湾》,《近代中国与基督教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4年版,第408页。
    ⑥薛化元:《台湾开发史》,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版,第182页。
    ①黄贝介德:《台湾卫理公会创立的点滴》,载《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45-246页。
    ②方大林:《掌管生命路程的神》,载《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页。
    ③穆蔼仁:《台湾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第55页。
    ④《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
    ①自由之家建于1951年,当时用来招待许多国内外宾客。。一楼设有宴会厅、会议室,二楼则为住宿套房,为当时中国大陆灾胞救济总会和世界反共联盟固定活动场所,也是政论杂志自由中国的重要集会演说地点。
    ②施季言为台湾省草山管理局时期和台湾省阳明山管理局时期第一任局长。曾任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到第7届董事部主席和东吴大学法学院董事。
    ③位于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113号,为一铝制教堂。
    ①卫理公会法规毎4年由世界各地的卫理公会年议会代表所组成的总议会修订一次。1950年代出版中文法规的目的是为应付台湾和香港宣教区的工作需要,根据2006年出版的法规附录四,得知此1948年和1952年的英文法规中文合译版出版于1955年7月;此中文法规共两卷,第一卷是1952年英文版法规第1~266款的中文译文,是由台湾香港区的黄安素会督指派委员会翻译,第二卷是1948年英文版法规第301~2100款的中文译文,是由1947年在福州举行的中央议会指派的委员会所翻译。
    ②《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法规修订沿革》,《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7-11頁。
    ③依据1900年代法规的规定,成立临时年议会必须有牧职会员10名以上、布道年议会必须有牧职会员12名以上、正式年议会必须有牧职会员25名以上。
    ①《本公会中文名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23页。
    ②《正式语言》,《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10页。
    ③《历史》,《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93页。
    ④《决议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47页;《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71页。
    ⑤台湾北教区宣教范围为基隆以南台中县以北。南教区宣教范围为台中到高雄之间的区域。参见聂树德:《台湾北部教区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第42页;穆蔼仁:《台湾南部教区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第46页。
    ⑥《特别録:我们的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66页。
    ①《表决权》,《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12页。
    ②《年议会试用传道》,《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13、14页。
    ③1958年将“教区本地传道资格委员会”改为“教友本地传道资格委员会”。
    ④1958年将“托事部”改为“董事部”,但因台港两教区分属不同政府,故无年议会董事部,而由各教区分别成立教区董事部。
    ⑤1960年将“差会代表委员会”改为“差会联系委员会”。
    ⑥參見表2-2。
    ①《财产决议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第32、90页。
    ②聂树德:《台湾教区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第47页。
    ③许可领牧师(Phillips Jr. J. Carlisle)向美国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卫理公会诸德堂会友募款,募得建堂基金美金25000元。参见《台南卫理堂》,《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73、74页。
    ①差会连系委员会是台湾临时年议会与卫理公会世界宣教差会之间的沟通单位。
    ②德爱睦:《差会联络委员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83页。
    ③邓克礼:《卫理福音园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87页。
    ④《财务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38页。
    ⑤1968年美国卫理公会与美国福音联合弟兄会合并为美国“联合卫理公会”,成为美国新教第二大宗派。
    ①《关于分担额之决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33、92页。
    ②孙彭年:《财务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40页。
    ③《会督建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第17页。
    ④1957至1965年间台湾平均每人所得约为151~204美元,当时新台币与美金的汇率比是40:1。参见表2-2。
    
    ①台港临时年议会时称为“传道人训练与资格部”,台湾临时年议会时称为“牧师训练及资格部”。
    ②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21—385款。
    ③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02—320款。
    ④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51—356款。
    ①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21—331款。
    ②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41—348款。
    ③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23款。
    ④许可领:《牧师训练及资格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88页。
    ⑤《传道人资格训练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报告17。
    ⑥《传道人资格训练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报告17。
    ⑦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392—393款。
    ①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401—402款。
    ②《传道人资格训练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报告17。
    ①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162页。
    ②《对台湾卫理公会自立自治自养工作之研究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74、75页。
    ②郜金心:《牧师休假宿舍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75、76页。
    ①张金石:《财政及自养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52页。
    ②孙彭年:《财政及自养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52页。
    ③孙彭年:《财务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51页。
    ④简鸿基、孟佟:《牧职人员退休金及保险金委员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报告第43;孙彭年:《财务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报告第44。
    ①《对台湾卫理公会自立自治自养工作之研究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74、75页。
    ②1952年至1960年台湾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达9.71%。参见表2-1。
    ③1965年台湾平均毎人所得为204美元,新台币与美金的汇率比亦为40:1。参见表2-2。
    ④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
    ①《宣教区解体》,《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13页。
    ②穆蔼仁:《台湾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第53—56页。
    ③穆蔼仁:《台湾南部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72、73页。
    ④方大林:《传道人资格训练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78、79页。
    ⑤高雄:《松山恩友堂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72页。
    ①《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第1卷第1期(1945年12月5日),第7页。
    ②《戒严法》, 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202.asp,2008年5月20日。
    ③《出版法》,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P0030001,2008年5月20日。
    ①《文学与出版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第66页。
    ②中文译文又称“普世教会协进会”或“世界基督教协进会”,简称“普世教协”。
    ③根据年议会纪录的记载,当时所谓的四大教派是指台湾的长老会、圣公会、卫理公会和信义会。
    ④许牧世:《基督教论坛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99页。
    ⑤陈南洲:《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社会、政治伦理》,台北永望文化1996年版,第90页。
    ⑥《教会合一性小册之讨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20页。
    ⑦许牧世:《基督教论坛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99、100页。
    ⑧《年议会组织》,《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8页。
    ①魏元珪:《基督教论坛报社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64、65页。
    ②魏元珪:《文字出版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56页。
    ③Theodore F. Cole,〝The 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ristian Witness to the University World,〞Official English Record and Year Book of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Taiwan Provis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Taipei: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64, pp 81-82.
    ④宣教差会因分为国外宣教部、国内宣教部和妇女宣教部,故妇女宣教部又可简称为女差会、妇差会或女部。
    ⑤郜金心:《大专学生联合中心筹备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79、80页。
    ⑥郜金心、方大林:《台南区大学基督徒服务中心》,《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46页。
    ⑦现址为台南巿东区长荣路三段133号。
    ①会长陈南州(南神,长老会)、副会长兼会计陈东亮(成大,长老会)、书记潘元嘉(南神,长老会),宗教部长锺信贤(成大,信义会)、音乐部长李吉宗(成大夜间部,长老会)、音乐部长柳巧云(南神,卫理公会)、服务部长许惠音(台南家专,长老会)、文艺部长刘润深(成大、信义会)和连络部长许博华(成大,长老会)。宗教部的工作包括举办两个月一次的专题演讲、圣乐布道和各项活动前的礼拜。文艺部包括发行《南光》月刊、各种作品(手工、美术、摄影等)展览、专题演讲。康乐部的活动包括每月第二礼拜拜访团契、举办露营、郊游、土风舞、欢送毕业生与迎新会。音乐部的工作是组织合唱团、协助报佳音、开音乐研究班教乐理和乐器、举办音乐会。服务部的任务是拜访孤儿院、监狱、送礼物、成立主日学后援队、设立服务小组、成立新生服务队。连络部的工作是综理书信连络、人员连络、海报张贴。
    ②姚丽香:《台湾地区光复后宗教变迁之探讨》,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第64頁。
    ③按卫理公会法规规定,会友无故或未经报备,不在所属堂会参加主日崇拜聚会长达1年以上,或已经确定转入其它基督教会者,应由堂会执事会决议并报请总会备查后,暂停会友权益。又规定经除籍者不得享有一切权利,且不得担任任何职务。参见《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5-12页。
    
    ①1952年至1960年台湾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达9.71%。参见表2-1。
    ②1965年台湾平均毎人所得为204美元,新台币与美金的汇率比亦为40:1。参见表2-2。
    ③1957至1965年间台湾平均每人所得约为151~204美元,当时新台币与美金的汇率比是40:1。参见表2-2。
    ①《教会合一性小册之讨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20页;《社会工作报告上书蒋总统及联合国代表团函电》,《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21-22页。
    ②《再讨论将来会督事》,《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19页。
    ③美国卫理公会与美国福音联合弟兄会于1968年合并成为美国“联合卫理公会”,也成为美国仅次于美南浸信会的美国新教第二大宗派。
    ①《我们的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69-70页。
    ②《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简史》,《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131-132页。
    ③《我们的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70-71页。
    ④《教会自立议决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16页。
    ⑤《对台湾卫理公会自立自治自养工作之研究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71-78页。
    ⑥《决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9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1年版,第17页。
    ①《自立自养法规重点及其精神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9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1年版,第84页。
    ②平信徒代表也可称为教友领袖。
    ③《法规修正提案之讨论及决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13-14页。
    ④陈树荣:《更改年议会名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16页。
    ①1985年起,卫理公会年议会纪录中《年议会历届大会日期地点及主持人名表》,将1973年自治以后的年议会名称改为“中华年议会”。
    ②《修改法规》,《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13-14页。
    ③《执行委员会提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14-118页。
    ①《修改法规说明》,《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18页。
    ②《讨论提案第8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23页。
    ③《第8案:合作新村教会提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92页。
    ④台中卫理堂:《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3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19页。
    ⑤《按牧》,《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120页。
    ⑥张传麒牧师另一名为张保罗,年议会纪录中多以张保罗称之。
    ⑦《项目报告——调处刘子哲副会长与张传麒牧师失和经过》,《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38、39页。
    ①《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10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25、26页。
    ②郝文章:《临时动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26、127页。
    ③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
    ④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49、50页。
    ⑤会长吴承禧在移交前,批示补助张传麒的妻子医药费新台币2万元整,会务整理委员会也于1979年第14次委员会议决议免除牧师刘子哲向教会所借贷的诉讼费新台币2万元整。
    ①1975年的市值。刘我英:《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7页。
    ②《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四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20页。
    ③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
    ④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60页。
    ⑤卫理公会所分到的公寓式住宅共12户,原与金永丰建设公司议价以600万元售予该商,最后却将“阳台”及“楼梯”两坪折算一坪,以450万元贱价售予该公司。
    ⑥《平安教会提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10页。
    ⑦《福音村空地处理后所得价款之使用计划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14、15页。
    ①张传麒:《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43页。
    ②宋学谦:《临时动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27页。
    ③《第3次会议纪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114、116页。
    ④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43页。
    ①方大林:《掌管生命路程的神》,《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板,第221页。
    ②端木恺:《出席美国卫理公会海外组织委员会会议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89、90页。
    ③《对台湾卫理公会自立自治自养工作之研究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72页。
    ①聂树德牧师于1952年底抵台,1966年被调回美国牧会,差会撤退后,1975年再受台北卫理堂之邀来台牧会3年。
    ②《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8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24页。
    ③《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8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版,第24页。
    ④《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10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25、26页。
    ⑤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52页。
    ⑥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54页。
    ⑦《关于处理马祖教会传道人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44页。
    ①《安平教会建议事项》,《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4年版,第17、18页。
    ②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28页。
    ①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25、126页。
    ②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25、126页。
    ③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24、125页。
    ①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53页。
    ②《建议各堂会奉献年议会会费由百分之五提高至百分之十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92、93页。
    ③1985年第22届年议会决议通过订定每年6月第1个主日为神学教育奉献日,每年9月第1个主日为牧师退休基金奉献日。
    ④台北卫理堂:《上届年议会决议:“各堂会每年应将主日奉献及百分之十奉献收入总额之十分之一捐献与年议会”,该项决议案增加本堂财政支出至巨,致影响年度预算及事工之发展,特提出改进意见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153、154页。
    ①《调整传道人薪资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12页。
    ②刘子哲:《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14页。
    ③刘子哲:《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14页。
    ④刘子哲:《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26页;雷大效:《财务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86页。
    ⑤雷大效:《财务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96页。
    ⑥吴承禧:《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37页。
    ⑦《临时动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45页。
    ⑧《为明定牧职人员退休年龄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4年版,第19页。
    ⑨《本会执行委员会提议,请审议本会传道人暨工作人员退休资遣法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87-90页。
    ⑩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55页。
    ①《执行委员会提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20、121页。
    ②执行委员会:《请兴建会长、总会职员宿舍及招待所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151、152页。
    ③本文将自治会长时期依权力结构分为差会派与国府派前后两期,差会派时期是指1972年4月2日至1978年8月3日。国府派时期是指1978年8月4日至1986年7月11日。
    ④售地款项共计新台币30,011,091.4元,关于售地详情笔者将在第三章第三节再做讨论。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60页。
    ⑤3个堂会5个布道所是指沛恩堂、荣恩堂、生命堂、博爱布道所、活石布道所、桃园青年活动中心及布道所、以琳布道所、主恩布道所。
    ①吴黄步贤:《第4工作组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37页。
    ②2009年2月26日卫理公会前会督曾纪鸿牧师于卫理公会恩友堂接受笔者访谈,并解说此数据原由。
    ③美元对新台币的平均汇率为36元。《国民所得统计常用资料(68SNA)》,行政院主计处,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11171894671.xls。
    ④王宏仁,蔡明璋:《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
    ①《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第3次会议纪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84、85页。
    ②吴英武:《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16页。
    ③《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第6次会议纪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98页。
    ①张保罗:《会长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22页。
    ②《卫理公会宣教史略》,《基督教论坛报》1987年8月2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67749。
    ③方大林:《掌管生命路程的神》,《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板,第221页。
    ①关于卫理公会社会服务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在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讨论。
    ②检举详情将在第三章第三节说明。
    ①蒉建华:《我们都是“卫理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①《建议本会改会长为会督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91、92页。
    ②《审议法规》,《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144、145页。
    ③伍秉恒会督于1995年11月6日因丑闻案被免职,成为卫理公会自治史上首位被免职的会督。
    ④会督因故无法执行职务时,牧执会长可代行会督职务。
    ①张保罗:《会长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18-22页。
    ②《年议会议事日程第2次会议纪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92-93页。
    ③《年议会议事日程第6次会议纪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100-101页。
    ④张保罗:《会长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22页。
    ⑤2009年2月26日访谈蒉建华与曾纪鸿会督得知。
    ⑥《年议会议事日程第5次会议纪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98-99页。
    ①曾纪鸿:《会督年度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第55页。
    ②《年议会议事日程》,《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90、91页。
    ①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447—448页。
    ②曾纪鸿:《牧职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00页。
    ③《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7-13页。
    ①《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29、2-30页。
    ②曾纪鸿:《会督年度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0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3年版,第34页。
    ①申请担任卫理公会牧职人员,首先须通过牧职人员信仰资格审查,由牧职委员会确认申请者信仰纯正、身心健康、品德优良、曾受过卫理公会所认可的神学教育,且正式宣誓愿意专任卫理公会牧职工作。此外,需提出亲笔书写申请书,送交牧职委员会审议。参见《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15页。
    ②外聘的传道人,需于1年的试用期满后,经牧职委员会考核合格,并经董事会通过,才有机会被聘任为正式传道。参见《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12页。
    ③2009年2月12日访谈台南卫理堂徐秀蓉传道。
    ④关于卫理神学研究院的创设与发展,请参见本文第四章第二节。
    ⑤神学生就读卫理公会所认可的神学院毕业,取得道学学士或硕士学位,经牧职委员会提请董事会通过,且正式经会督按立并调派到地方堂会担任传道工作,即可取得传道证书,取得正式传道的资格,并成为试用牧职会员,列席年议会。参见《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12页。
    ⑥符合申请加入卫理公会神学生资格的会友,经牧职委员会审核通过,得进入卫理公会所认可的神学院进修,但时间最长以道硕3年为限。参见《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11页。
    ①2009年2月12日经由访谈台南卫理堂徐秀蓉传道,得到证实。
    ⑤曾纪鸿:《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0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3年版,第35页。
    ①《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16、17、18页。
    ②1976年7月第14届年议会首次通过《牧职人员及工作人员给假规则》,历经1986年和1989年两次修订。明文规定牧职员工得按规定办理事假、病假、婚假、分娩假、丧假、公假、休假。原则上事假全年不得超过2星期,病假全年不得超过4星期,婚假2星期,分娩假6星期,流产假3星期,丧假1或2星期。休假则有年资限制:服务满1年,次年得享有7天休假。服务满2年,次年得享有10天休假。服务满3至5年,次年起得享有每年2星期休假。服务满6年,次年起得享有每年3星期休假。服务满9年,次年起得享有每年4星期休假。
    ③底薪俸点为:传道141点、副牧167点、长牧190点,每年叙薪进级2点。学历金俸点为:神学士16点、道硕士或道学士20点、神学硕士24点、神学博士28点。职务加给俸点为:协理9点、主任18点、会督66点,但外岛另加20点,独立牧会的传道也另加5点。此外,具有神学博士资格的牧职人员,被差派到卫理神学院担任专任教师者,增加研究加给50点。参见《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4-24页。
    ④春节另加发1个月,端午节和中秋节各加发本俸半个月,复活节和圣诞节各加发礼金。此外,另有子女教育补助费,至少可获得50%的学费补助,牧职人员结婚生子或直系亲属的丧葬,也由堂会加发本俸1个月。
    ⑤曾纪鸿:《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0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3年版,第35页。
    ①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54页。
    ②领月退休金者死亡时,给予遗族抚慰金,计算方式以一次退休金为标准,扣除已领的月退休金,补发余额并加发12个月的退休金作为抚慰金。
    ③1995年7月第32届年议会通过《退休牧职人员房租津贴办法》。适用对象必须是退休的牧职人员及其配偶,若夫妻皆为退休的牧职人员,津贴也以一份为限;若夫妻有一人尚未退休,且仍有牧宅可居住者,则不适用此法,不得支领房租津贴。退休牧职人员房租津贴金额,是依每年7月卫理公会王者乡房屋平均租金每坪租金指数为基准,以20坪计算,由总会拨付,房租津贴将发放到牧职人员夫妻皆死亡或配偶再婚为止。2000年第37届年议会修订其适用对象,限制为年资25年以上的退休牧职人员及其配偶方得申请。
    ④《牧者退休金制,三教派有月退》,《基督教论坛报》1968年10月20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75036
    ①可参见订定于2005年5月的《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各机构人事管理办法》。
    ②《机构缘起》,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http://www.ccea.org.tw/pr/functioncode/publish/articleshow.asp?sn=770&type=19。
    ①2000年福音运动的十年计划:1991年为儿童布道年,1992年为青年布道年,1993年为松年布道年,1994年为妇女布道年,1995年为基层布道年,1996年为都市布道年,1997年为特殊群体布道年,1998年为乡村布道年,1999年为大陆布道年,2000年为总动员布道年。参见《机构缘起》,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http://www.ccea.org.tw/pr/functioncode/publish/articleshow.asp?sn=770&type=19。
    ②伍秉衡:《教会增长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7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0年版,第43页;
    ③根据蒉建华和曾纪鸿会督的说法,1980年代宣教士在韩国地位极其崇高,倍受百姓供养,生活待遇极优,常成为一般年轻人首选的职业,故不仅造就数量庞大的且拓荒能力极佳的宣教士,且形成韩国教会界差派海外宣教士竞赛的风气,而中国大陆更成为韩国宣教士必争之地,因此台湾往往成为韩国宣教士学习中文、了解中国人文风俗首选之地。
    ④例如:1993年10月针对定居于台湾北部的印度尼西亚华侨开办“华恩团契”,同年12月开办三峡布道点,1994年成立木栅布道点,1995年成立大里布道点。
    ②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34页。
    ①曾纪鸿:《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4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7年版,第41页。
    ①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30页。
    
    ①即今高雄旗津。
    ②陈永兴:《台湾医疗发展史》,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③日治时期称医院为病院。
    ④台北帝国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亦即后来的台湾大学附设医院。
    ⑤张苙云:《台湾医疗课题的社会学分析》,《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版,第445-446页。
    ①詹长权:《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卫生与健康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162页;赵既昌:《美援的应用》,台北联经出版社1985年版,第221一230灾。
    ②詹长权:《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卫生与健康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加5页;行政院卫生署:《台湾地区公共卫生发展史)},台北行政院卫生署1995年版,第981页。
    ①亦简称“活水诊所”。
    ②聂树德:《台湾教区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46页。
    ③施玉美:《生命活水诊所》,《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第70、71页。
    ④中文又译为“基督教会世界服务社”,是全球性善后救济机构,1951
    ①范国栋:《被遗忘的年代——谈美援对台湾医疗产业的影响》,《台湾医界》2004年第9期,第50页。
    ②即普世教会运动。可参见,卓新平主编:《基督教小辞典》,上海辞典出版社2001年版,第544-546页。
    ①穆蔼仁:《彰化基督教医院》,《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4、35页。
    ②穆蔼仁:《彰化基督教医院》,《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4、35页。
    ③穆蔼仁:《彰化基督教医院》,《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4、35页。
    ④郑仰恩:《历史与信仰——从基督教观点看台湾和世界》,台南教会公报出版社1999版,第29页。
    ①王继善:《医疗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15、53页。
    ②聂树德:《台湾北部教区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第45页。
    ③范国栋:《被遗忘的年代——谈美援对台湾医疗产业的影响》,《台湾医界》2004年第9期,第49-51页。
    ①即俗称的“总统牌”。
    ②聂树德:《台北卫理堂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29页。
    ③立法院全球信息网,2008年7月25日。http://www.ly.gov.tw/ly/02_information/0204_law/0204_law.jsp?ItemNO=02040100
    ①基督宗教泛指基督新教与天主教。
    ②《各教派代表会商在高雄筹建医院》,《基督教论坛报》1967年5月28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0290。
    ③信义会工业社会服务中心附设的基督教分诊所即今之“财团法人高雄基督教信义医院”。高雄基督教信义医院创立于1967年,由前镇教会基督徒筹得开办费85,000元,加上台湾信义会总会的协助,借用停办的“基督教台湾信义会圣经书院”原址筹建,并在获得屏东基督教医院毕士嘉医师的协助下,成立工业社会服务中心附设“基督教分诊所”。
    ④即今之“财团法人屏东基督教医院”的前身。基督教行道会美国差会宣教士白信德医师于1953年在屏东市中正路租屋创办“基督教毕士大诊所”,1956年时,行道会美国差会将诊所赠送给挪威协力差会,由挪威来的毕嘉士、傅德兰医师主持,展开山地巡回医疗、麻风病人救治、肺结核病童住院及小儿麻痹治疗,诊所更名为“基督教诊所”,开始提供住院服务,1963年正式更名为“基督教医院”,1965年设立财团法人。
    ⑤《高雄即将兴建教会联合医院》,《基督教论坛报》1968年10月20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5835。
    ⑥《高雄联合医院定名为圣路加医院,筹备工作业已就绪》,《基督教论坛报》1969年6月1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7559。
    ⑦《筹建圣路加医院计划,天主教宣布退出》,《基督教论坛报》1969年10月19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8706。
    ①《筹建高雄教会联合医院,天主教未退出合作计划,筹备会主委贺敦礼澄清讹传》,《基督教论坛报》1969年11月2日,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8812。
    ②彰化医院:《美国卫理公会差会协办本院医护工作案》,http://www.pct.org.tw/data/bills.htm。
    ③《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通常年会报告书》,台北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1969年版,第249-250页。
    ①彰基董事会:《审核〈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彰化基督教医院章程〉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彰化基督教医院董事会章程〉》,http://www.pct.org.tw/data/bills.htm。
    
    ①镇天锡、余焕模、张丕继:《职业训练与就业服务》,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
    ②倪嘉穗:《台湾职业训练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台湾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22页。
    ①“台湾基督教福利会”源于1954年,美国信义会救济会(Lutheran World Relief)和美国基督教国际救济会(Church World Service,简称〝CWS〞)在台成立的“台湾基督教国际救济会”(Taiwan Church World Service,简称〝TCWS〞),1961年正式更名为“台湾基督教福利会”(Taiwan Christian Service,简称〝TCS〞)。参见,李云裳:《台湾地区早期社会福利工作回顾台湾基督教福利会1964~1974年工作纪实》,《小区发展季刊》2005年3月第9期,第245页。
    ②当时美国剩余物资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称为「Tittle 1」,帮助政府建设用;第二类称为「Tittle 2」或称为"Community Development Program",帮助社会发展建设用;第三类称为「Tittle 3」或称为"Family Feeling Program",是救济贫民用。徐敏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发展》,http://www.fhl.net/sms/study-14.htm。
    ③卫理公会海外救济委员会英文全名为Methodist Committee for Overseas Relief,简称MCOR。
    ④八七水灾,为1959年8月7日至8月9日,发生于台湾中南部的严重水患。从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南平原各乡镇到高雄县市,带来空前严重的水患,这场造成台湾人民生命财产惨重损失的水灾,就是台湾史上最著名的“八七水灾”,也是台湾光复后第一次全岛性的共同天然灾难记忆。“八七水灾”一共造成667人死亡、408人失踪、942人受伤,房屋损失部分,全倒27466、半倒18303,农地损失总面积高达136542公顷,全部灾民超过24万人,各项损失总计超过新台币35亿元,约占当时年国民所得金额的11%,对整体民生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影响。参见:《八七水灾》, http://km.cca.gov.tw/myphoto/show.asp?categoryid=36;戴宝村:《台湾历史上的八七水灾》,http://www.twhistory.org.tw/20010806.htm。
    ①《卫理善意服务中心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65、66页。
    ②即今日台中卫理堂。
    ③徐敏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发展》, http://www.fhl.net/sms/study-14.htm。
    ④梅花商店是指由台湾基督教福利会所开设的“梅花民族手工艺社”。当时设立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78号,代售各教会妇女所生产的手工艺品。参见许蒲路得:《卫理公会手工艺品计划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91页。
    ⑤短期补习班教育宗旨为传授实用技艺,增进生产能力,以促进社会之繁荣与进步。1946年教育部订颁《补习学校规则》,明订“为适应社会需要,机关团体学校及私人得设立短期补习班”,正式将短期补习班纳入教育法令的规范中,1949年台湾省教育厅进而订颁《台湾省公私立短期补习班管理办法》,补充规定加强管理。参见林清江等编:《中华民国史教育志(初稿)》,台北县国史馆1990年版,第261页。
    ①吕伯煌:《台中卫理青年活动中心免费夜校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第37-40页。
    ②吕伯煌:《卫理青年活动中心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49页。
    ③加工出口区制度是政府将一特定区域加以隔离,给于投资者人员、货币与物资三项自由,但严格禁止区内物品流入岛内市场贩卖,以免影响市场价格。参见倪嘉穗:《台湾职业训练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台湾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第30页。
    ④唐宋亨嘉:《台中职业训练中心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48页。
    ①唐宋亨嘉:《台中职业训练中心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54页。
    ②唐宋亨嘉:《台中职业训练中心管理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39页。
    ③唐宋亨嘉:《台中职业训练中心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55页。
    ④差会对台的教育宣教策略是以教派合作为主,自费自办为辅。
    ①胡光辉:《台中职业训练中心业务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01页。
    ①胡光辉:《台中职业训练中心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11页。
    ②胡光辉:《台中职训中心计划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39页。
    ③吴英武:《会长暨董事长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9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2年版,第21页。
    ④卫理公会首次于年议会纪录中刊载教会财产清册是始于1972年第10届台湾临时年议会,此后直到1987年第24届年议会纪录才又恢复卫理公会不动产的刊载。
    ⑤蔡本源:《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1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4年版,第46页。
    ⑥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06页。
    ①《香港浦氏福利委员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122页。
    ①台北的难民村名为台北平安新村,原规划兴建95户,后来兴建户数为96户。参见穆蔼仁:《台湾“布伦茂”基金委员会1962年年议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115页。
    ②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
    ③《财团法人台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不动产清册》,《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83-85页。
    ④许可领:《高雄福音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6、37页。
    ⑤由于教会为非营利机构,不能出租收取租金,仅能以保养金称之。
    ⑥陈宣信:《华人社会关注的省思案例——高雄巿福音新村的沿革》,《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89页。
    ①许可领、陈明照:《福音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58页。
    ②许可领:《高雄福音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8页。
    ①许可领:《高雄福音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9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1年版,第70、71页。
    ②米复国:《台湾的公共住宅政策》,《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88年第13期,第97-148页。
    ③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3加页;唐富藏:《台湾都市发展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学研究所1 980年版。
    ④张传麒:《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H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 1973年版,第42、43页。
    ⑤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60页。
    ⑥颂恩堂即今之沛恩堂。颂恩堂于1973年成立教会,末代会长张保罗为其首任牧师,任期长达12年(1972年至1984年),1978年正式更名为沛恩堂,期间为购屋建堂经费问题与总会多所争执、诉讼,此案为其中之一。1982年才由总会赞助,购买民生东路906巷8弄30号公寓正式建堂。
    ⑦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
    ①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②端木恺、刘我英:《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49页。
    ③端木恺、刘我英:《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49页。
    ④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9页。
    ⑤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60、61页。
    ⑥简鸿基:《高雄福音新村之合建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93页。
    ⑦《财团法人台湾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不动产清册》,《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83-85页。
    ①孙百昌:《台北平安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45、46页。
    ②1967年平安新村96幢房屋后面的1040坪土地为农地,未变更为建地无法兴建房屋。
    ③平安新村内的2000多坪空地,1970年初被台北市政府规划为公园预定地和计划道路,实际可供建筑的用地约仅剩三分之一。
    ④王树基:《平安新村管理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
    ⑤国际教会原为台北卫理堂的英文礼拜,1967年英文礼拜教友76人另组教会。参见陈述荣:《台北卫理堂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第92页。
    ①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60页。
    ②《第16届年议会提案第4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20页。
    ③简鸿基:《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33页。
    ④孙百昌、张翼飞:《平安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04页。
    ⑤孙百昌、张翼飞:《平安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宣教30周年纪念大会第20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3年版,第96页。
    ⑥孙百昌:《平安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21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79页。
    ⑦孙百昌:《景美平安新村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第79页。
    ①易光汉:《平安新村管理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82页;孙百昌、张翼飞:《景美平安新村事务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72页。
    ②马逢瑞:《平安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4年版,第66页。
    ③孙百昌、张翼飞:《平安新村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110页。
    ④简鸿基:《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9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2年版,第23、24页。
    ①曾纪平:《董事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0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3年版,第51页。
    ②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29页。笔者访谈卫理公会总会秘书卢琳女士,得知根据卫理公会董事会的签收纪录,卫理公会支付高雄福音新村每户大约新台币100万元的搬迁费。
    ③庄璧如:《高雄荣光堂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1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4年版,第233页。
    ④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1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4年版,第81、82页。
    ⑤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4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7年版,第26页。
    ⑥《王者乡的教堂,最具奋进的潜力》,《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页。北高两村的搬家补偿费另有一说法,根据会督秘书卢琳女士的访谈资料,约为新台币100万元。
    ⑦高天德:《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7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0年版,第38页。
    ⑧高天德:《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9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2年版,第94、95页。
    ⑨高雄福音村E基地为原高雄市前镇区盛兴段1489-1和1491等地号。
    ①曾纪平:《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5年版,第109页。
    ②曾纪平:《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第64页。
    ③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30页。
    ④笔者于2009年2月中旬再次访谈卫理公会会督秘书卢琳女士和台南卫理堂徐秀蓉传道,得知此案虽经多次上诉仍未果,最后将由大法官释宪做最后的定夺,故至今尚未定案。
    ⑤因卫理学生中心报内政部时是以社会公益和宣教名义申请,为非营利事业团体,仅可收取维护管理费用,不得收取租金。
    ⑥《青年事工的平台,外出学子的新家》,《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184页;杨美珍、黄文记:《卫理学生中心男女分栋重视保全》,联合新闻网2000年8月22日,http://issue.udn.com/LIFESTYLE/RENT/a14.htm。
    ①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192页。
    ②《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6-5、6-6页。
    ①竹山工作站:《永不止息的真爱,从未放弃的盼望》,《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169页。
    ②鹿谷工作站:《走出灾区阴霾,进入小区重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72-173页。
    ③大里工作站:《拓荒植堂同团契,小区营造齐努力》,《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66-167页。
    ①太平工作站:《参与灾区苦难,承担重建之责》,《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70-171页。
    ②林添福:《雾峰工作站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1年版,第192-194页。
    ③锺维信:《社会关注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20页。
    ④林树辉:《竹山布道所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34-237页。
    ①张志富:《大里布道所暨工作站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30-233页。
    ②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37页。
    ①吴玉琴:《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的发展历史》,《小区发展季刊》109期,第279-292页。
    ②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40页。
    ③锺维信:《社会关注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61页。
    ④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40页。
    ①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02、105页;锺维信:《社会关注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20页。
    ②彭传经:《安平卫理中心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第84页。
    ①林添福:《平安堂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240页。
    ①《卫理公会荣获2008年教育部社教公益奖》,http://www.methodist.org.tw/WEBsy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82;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231、232页。
    ②《卫理公会荣获2008年教育部社教公益奖》,http://www.methodist.org.tw/WEBsy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82。
    ①《卫理食品工厂有限公司简报》,《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57页。
    ②林肇文:《社会关注部》,《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第42页。
    ③程光:《高雄卫理食品工厂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87页。
    ④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58页。
    ⑤高天德:《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4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7年版,第33页。
    ①大约455坪。
    ②高雄福音堂于1990年改为高雄荣光堂。
    ③高天德:《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6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9年版,第72页。
    ④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231、232页。
    ①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1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4年版,第80、81页。
    ②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05页。
    ③锺维信:《社会关注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20页。
    ④曾纪平:《社会关注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8年版,第102页。
    ⑤程启峰:《高市小飞象学园提供弱势儿童课后照顾》,《大纪元时报》,2008年5月21日,http://tw.epochtimes.com/bt/8/5/21/n2125599.htm。
    ①施季言为台湾省草山管理局时期和台湾省阳明山管理局时期第一任局长。曾任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到第7届董事部主席和东吴大学法学院董事。
    ②简鸿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董事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40页。
    ③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278页。
    ①卫理福音园:《多功能的福音港体验灵修好园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177页。
    ②《竹山﹒迦南美地》,网址http://ts921.myweb.hinet.net/。
    ①《怀念卫理开拓四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黄贝介德:《台湾卫理公会创立的点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46页。
    ②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2020款,第404页。
    ①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简称UBCHEA。参见Chang, Chung-Ping,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in Taiwan, 1955-1980. (Ph.D.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82), p. 3.
    ②洪铭水:《东海五十年剪影》,http://www.tefa.thu.edu.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08-08-14a。
    ①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以东吴、东海、中原三校为例》,《教会、文化与国家——对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与案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页。
    ②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以东吴、东海、中原三校为例》,《教会、文化与国家——对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与案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页。
    ①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以东吴、东海、中原三校为例》,《教会、文化与国家——对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与案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151页。
    ②《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95页。
    ③校董会席次的分配为台籍人士、大陆人士、西方人士各5席。
    ④唐守谦:《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47页;《台湾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第69页。
    ⑤唐守谦:《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30页;唐守谦:《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47页。
    ⑥林肇文:《东海大学之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72页。
    ⑦吴德耀:《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第30页。
    ⑧唐宋亨嘉:《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第79页。
    ⑨唐守谦:《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47页。
    ①吴德耀:《东海大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9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1年版,第71页。
    ②曾约农先生为首任校长,两年后请辞并退休,董事会聘为东海大学荣誉校长。第二任校长是与联董会秘书长芳卫廉交情友好的吴德耀博士。吴校长任期是1958年到1971年,前十年因吴校长与芳卫廉博士的师生情谊,尚有助于与联董会的沟通,后三年则因时局的变化,芳卫廉博士又在1970年退休,内外压力交加,吴校长遂于1971年请辞,由谢明山博士任第三任校长。
    ③Chang, Chung-Ping,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in Taiwan, 1955-1980. (Ph.D.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82), pp. 90 and 144.
    ④本文所谓“去宗教化”是指在当局政策的限制下,宗教团体兴办的学校不得以传教为目的,不得将宗教课程列入必修科目,也不得强制学生参加任何宗教仪式等,学校必须去除宗教色彩。
    ①Chung-Ping,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in Taiwan, 1955-1980. (Ph.D.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82), p. 114.
    ②洪铭水:《东海五十年剪影》,http://www.tefa.thu.edu.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08-08-14a。
    ③Chung-Ping,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in Taiwan, 1955-1980. (Ph.D.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82), p. 120.
    ④杨其铣:《坎坷的复校路程》,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index.htm。
    ⑤1939年美以美会、监理会和美普会合并,组成基督教美国卫理公会。
    ⑥《怀念卫理开拓四杰》,《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
    ⑦王成勉:《求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平衡——论1920年代有关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中国基督教大学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2年版,第98—99页。
    ⑧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43页。
    ①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第157页。
    ②杨其铣:《坎坷的复校路程》,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index.htm。
    ③东吴向差会陈述该校向教育当局核备的名称是“东吴大学法学院”而不是“东吴法学院”,董事会在教育部备案的名称是“东吴大学董事会”而不是“东吴法学院董事会”,故而间接拒绝差会的建议。
    ④石超庸:《东吴大学法学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102页。
    ①杨其铣:《坎坷的复校路程》,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index.htm。
    ②杨其铣:《坎坷的复校路程》,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index.htm。
    ③聂树德:《台湾教区长之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63页。
    ④聂树德:《台湾教区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47页。
    ①莫立鲁(Miron A. Morrill),另一译名为慕兰迩。
    ②慕兰迩:《东吴大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54页。
    ③石超庸:《东吴大学法学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101页。
    ④《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北卫理堂英语礼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67页。
    ⑤石超庸:《五十一学年度东吴法学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第28、30页。
    ⑥石超庸:《东吴大学法学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69页。
    ⑦慕兰迩:《高等教育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第61页。
    ①穆蔼仁:《卫理福音园》,《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第77页;聂树德:《台湾北部教区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第45、46页。
    ②石超庸:《东吴大学法学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100页。
    ③《教区长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第25页。
    ④德爱睦:《差会联络委员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83页。
    ①根据卫理公会前会督曾纪鸿牧师的回忆,卫理公会东吴董事代表简鸿基因赴美定居而辞去东吴董事职位,董事补选以后卫理公会遂意外失去东吴大学董事席次,直到1996年经由东吴大学名誉校长杨其铣的推荐,卫理公会才再取得一席董事席次。
    ②景奉祥:《东吴大学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5年版,第206页。
    ③《东吴退出11基督大学结盟》,《基督教论坛报》2006年5月23日。
    ④《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法规》(2000年修订版)第十八条之五和附注3,贰-24页。
    ⑤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0年版,第25页。
    ①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9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2年版,第36页;谢政渝:《感谢本会捐助壹佰万元》,《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1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4年版,第272页。
    ②胡瑠美:《财务委员会主席胡瑠美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315页。
    ③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49页。
    ④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54页。
    ⑤端木恺:《东吴大学校务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65-67页。
    ①《简史》,东吴大学,http://twb.idc.scu.edu.tw/scu2007/zh_tw/school_intro_simple_history.htm。
    ②杨其铣:《坎坷的复校路程》,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index.htm。
    ③顺利募得美金九万七千余元。
    ④安素堂于1963年动工,1964年秋落成,左侧为礼拜堂,右侧为图书馆,成为当时东吴校园的中心和东吴的地标。本来整幢楼房都叫做安素堂,后因纪念台湾最后一任美籍会督罗爱徒(Otto Nall),乃将右侧图书馆命名为“爱徒楼”。
    ⑤林金水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岛出版社2003年版,第393-396页。
    ⑥《东吴退出11基督大学结盟》,《基督教论坛报》2006年5月23日。
    ①2009年2月17日访谈卫理公会会督秘书卢琳女士。
    ②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以东吴、东海、中原三校为例》,《教会、文化与国家——对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与案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6年版,第156-158页。
    ①郑志明:《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宗教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82页。
    ②本文所谓“去宗教化”是指在政府政策的限制下,宗教团体兴办的学校不得以传教为目的,不得将宗教课程列入必修科目,也不得强制学生参加任何宗教仪式等,学校必须去除宗教色彩。林本炫:《我国私立大学的设立、经营和合并问题》,《教育与社会研究》2006年第10期,第72页。
    ③黄武东:《战后教会诸现象》,《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南新楼书房2000年版,第295-297页。
    ④《台湾教区1956至1957年之详细工作目标》,《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第87页;聂树德:《台湾教区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45页。
    ①《决议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第99-100页。
    ②圣公会、卫理公会及南神董事会:《台南神学院与友好教派案》,http://www.pct.org.tw/data/bills.htm。
    ③卜瑞德:《传道人训练与资格部》,《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第88页。
    ④郜金心:《台南神学院简介》,《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111页。
    ⑤英国长老教会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南部教会的母会。
    ①郜金心:《台南神学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0页。
    ②《第一案:永和天恩堂提议》,《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84、22页。
    ③周鸿章:《设立卫理神学院(或圣经学院)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127页。
    ①“台湾基督教神召会”于1963年8月26日向台湾省政府设立登记,同年12月2日完成法人登记。
    ②明道联合圣经学院是明道神学院的前身,属于芬兰五旬节教会差会在台设立的“台湾基督教神召会”,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纪录误记为“圣召会”所有。参见聂树德:《卫理圣经学院筹备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100、101页。
    ③丁尔劲:《基督教——神召会》, http://www.moi.gov.tw/dca/religion01_04_09.asp。
    ④聂树德:《卫理圣经学院筹备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第100、101页。
    ①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59页。
    ②《牧职部提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宣教30周年纪念大会第20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3年版,第101页。
    ①《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十年复兴计划方案草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122页。
    ②《综合性之讨论发言》,《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136页。
    ③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5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8年版,第33、34页。
    ④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6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9年版,第66页。
    ⑤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28页。
    ⑥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9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2年版,第87页。
    ⑦伍秉衡:《执行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1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4年版,第42页。
    ①《卫理神学院学生赴星就读》,《基督教论坛报》1994年5月8日。
    ②《为神学院的整合进一言》,《基督教论坛报》1994年8月21日。
    ③曾纪鸿:《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第57页;曾纪鸿:《执行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第59页;《卫理神学研究院简史》,http://www.mgst.org.tw/intro/intro-mgst.htm。
    ④曾纪鸿:《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25页。
    ⑤圣工硕士自2002年改为圣经硕士。
    ⑥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0年版,第147、148页。
    ①2005年第42届年议会决议由院长与学生协调,将哲学博士(Ph.D.)改为神学博士(Th.D.)。参见蒉建华:《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42页。
    ②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1年版,第213页。
    ③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226、227页。
    ④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277页。
    ⑤《卫理神学研究院学位课程》, http://www.mgst.org.tw/degree/degree-thd.htm;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345页。
    ⑥戴俊男:《卫理神学研究院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231、232页。
    ①简鸿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董事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40页。
    ②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7、278页。
    ③伍秉衡:《台湾神学院董事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5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8年版,第119页。
    ①郝文章:《台南神学院董事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142页;蒉建华:《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32页;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31页。
    ①张保罗:《请将卫理神学研究院并入东吴大学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第278页。
    ②《为神学院的整合进一言》,《基督教论坛报》1994年8月21日。
    ①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96页。
    ②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00页。
    ③2009年2月26日蒉建华会督于卫理公会总会接受笔者访谈。
    ①1945年光复后,改为六年制中学,校名改为“长荣女子中学”。参见:《校史沿革》,长荣女子高级中学,网址http://203.71.225.51/关于长女A2/index.html。
    ②林天佑等:《台湾教育探源》,台北国立教育资料馆2000年版。
    ③林本炫:《我国私立大学的设立、经营和合并问题》,《教育与社会研究》2006第10期,第71页。
    ①黄贝介德:《台湾卫理公会创立的点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②《决议案》,《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第20、71页。
    ③陈纪彝:《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卫理女子中学董事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第75页。
    ④穆蔼仁:《台湾南部教区教区长报告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第46页。
    ⑤梅瑞珊:《台湾女子精英的苗圃,中学教育的典范》,《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
    ①吴昶兴:《卫理公会与卫理女子中学之研究》,《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检讨》,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版,第331页。
    ②《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女子中学筹备委员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8年版,第92—94页。
    ①林清江等编:《中华民国史教育志(初稿)》,台北国史馆1990年版,第64、65页;何凤娇编:《九年国民教育资料汇编》,台北国史馆2000年版,第260页。
    ②林清江等编:《中华民国史教育志(初稿)》,台北国史馆1990年版,第72页。
    ③刘颜宁等编纂:《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六《文教志
    ①台湾各级私立学校、各县市公交车和信用合作社,透过政治的特许而形成寡占,从而获得的超额利润,一般被称为“租金”(rent)。参见林本炫:《我国私立大学的设立、经营和合并问题》,《教育与社会研究》2006年第10期,第71页。
    ②《私立卫理女子中学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第68页。
    ③吴昶兴:《卫理公会与卫理女子中学之研究》,《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研讨》,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版,第339页;梅翰生:《卫理女中“现代史”的人物——主任群》,《卫理女子高级中学创校40周年特刊》,第24页。
    ①梅瑞珊:《台湾女子精英的苗圃,中学教育的典范》,《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188页。
    ①穆蔼仁:《早期台湾卫理公会南部教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52页。
    ②树林教会原欲筹设幼儿园而先设立树林托儿所,但1971年放弃办理幼儿园的计划,退回筹备款并结束托儿所。
    ①林淑美:《台中卫理幼儿园》,《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页。
    ②朱詹秀珍:《台中卫理幼儿园》,《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第73页。
    ③姚尤崇纲:《台南幼儿园》,《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第75页。
    ④彭传经:《台南卫理公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第74页。
    ⑤林施慧心:《台北卫理幼儿园》,《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第76页。
    ①童小鹃:《松山恩友幼儿园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第69、70页。
    ②方马明初:《高雄福音村幼儿园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104、105页。
    ①胡德民:《年议会幼儿园工作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第57、58页。
    ②唐宋亨嘉:《幼儿园委员会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第59页。
    ①《幼儿园工作委员会报告暨特别会议录》,《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第49-50页。
    ②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
    ①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8页。
    ②简鸿基:《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宣教30周年纪念大会第20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3年版,第51页。
    ③简鸿基:《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21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4年版,第34页。
    ④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9页。
    ⑤尹集兰:《幼儿园工作小组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29、30页。
    ⑥戴嬿:《幼儿园管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6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9年版,第82页。
    ①詹长权:《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卫生与健康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141-142页;王德睦:《台湾的人口转型、人口老化与贫穷》,《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版,第117-112页。
    ①参见本文第五章第一节。
    ①郭文般:《台湾的宗教与社会》,《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年版,第85-86页。
    ②台湾早期只有汉人和原住民的区分,尚无族群的概念,1980年代以后开始有“本省人”和“外省人”的省籍区分,所谓“本省人”是指闽南人和客家人,“外省人”主要是指1949年以后移居台湾的大陆各省居民而言。参见王甫昌:《台湾的族群研究》,《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年版,第247-250页。
    ①参见《卫理公会社会信条》,《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第2020款,第404-405页。
    ②瞿海源:《世界秩序、世俗化与基督教的发展:台湾与美国》,《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8-266页。
    ③端木恺:《出席美国卫理公会海外组织委员会会议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337页。
    ①“中坜事件”是指1977年台湾的县市长选举中,由于国民党涉嫌在桃园县长选举投票过程中作弊,引起中坜市民忿怒,上千名群众包围中坜市警察分局,捣毁并放火烧毁警察局的事件。参见李筱峰:《台湾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2000年版,第101-103页。
    ①刘子哲:《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14页。
    ②刘子哲:《总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第26页。
    ③吴英武:《一年事工简报》,《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宣教30周年纪念大会第20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3年版,第49页。
    ④吴英武:《会长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21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4年版,第33页。
    ⑤张保罗:《中华民国基督教协会代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第107页。
    ①郑志明:《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宗教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61、62页。
    ②张传麒:《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40、41页。
    ③简鸿基:《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32页。
    ④卫理公会财团法人的变更案始自于1967年,直到1972年7月才顺利完成法人登记,并于1972年12月26日向法院提出自治文件,取消限制董事之代表权,成为完全自主的独立教会。其后因财产登记不完全而无法顺利完成董事变更之登记,最后于1981年完成法人董事及财产变更,并取得新的法人登记证书。参见,张传麒:《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40、41页;刘我英:《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端木恺、刘我英:《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48页;简鸿基:《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32页。
    ①《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7-13页。
    ②《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7-13页。
    ③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台北校园书房2005年光盘版;庞君华:《负责任的恩典:卫理宗思想的现代省思》,2002年7月1日,http://wf.fhl.net/sermon/sermon6.html;林辅华编,冯雪冰译《约翰韦斯利传》,香港圣书公会1953年版。
    ①王宏仁、蔡明璋:《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阶层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48页。
    ②蔡瑞明:《台湾的社会阶层化过程》,《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3年版,第188-190页;吴乃德:《槟榔和拖鞋、西装及皮鞋:台湾阶级流动的族群差异及原因》,《台湾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第137-167页;蔡淑玲:《社会地位取得:山地、闽客及外省之比较》,《变迁中的台湾社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8年版,第1-44页。
    ①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46页。
    ②许可领:《高雄福音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第37、38页;孙百昌:《平安新村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
    ③曾纪平:《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第64页。
    ④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0年版,第27页。
    ①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98页。
    ②胡瑠美:《财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卫理公会95年度(报部)转款预算控制表〉,《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第133页。
    ③张传麒:《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42、43页。
    ④刘我英:《董事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
    ⑤简鸿基:《为“护产”而争战》,《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76页。
    ⑥端木恺、刘我英:《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第49页。
    ⑦宋学谦:《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会务整理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第60、61页。
    ⑧曾纪平:《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第64页。
    ①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30页。
    ②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48页。
    ①林本炫:《我国私立大学的设立、经营和合并问题》,《教育与社会研究》2006第10期,第71页。
    ①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以东吴、东海、中原三校为例》,《教会、文化与国家——对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与案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6年版,第150-151页。
    ②洪铭水:《东海五十年剪影》,http://www.tefa.thu.edu.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08-08-14a。
    ③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夫妇曾将重庆黄山别墅与一笔款项捐赠给四川卫理公会筹建孤儿院,后因国共内战,黄安素会督遂变卖别墅并冻结在美国的银行中,此款项约有美金25,000元。
    ④黄贝介德:《台湾卫理公会创立的点滴》,《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①李筱峰:《台湾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2000年版,第101-103页。
    ②郝文章:《台南神学院董事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142页;蒉建华:《执行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32页;蒉建华:《会督年度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第31页。
    ③羊忆蓉:《教育》,《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23页。
    ①蒋彦士:《如何加强实施国父思想教育》,《师友月刊》1973年第78期,第5-8页。
    ②林清江等编:《中华民国史教育志(初稿)》,台北县国史馆1990年版,第179页。
    ③徐南号编:《台湾教育史》,台北师大书苑1993年版,第176页。
    ④吴嘉惠:《一九七年代的台湾局势与教育因应》,花莲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http://www.ed.ntnu.edu.tw/~seph/0322-1.htm。
    ①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90、104页。
    ①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36、37页。
    ②白秀雄:《社会福利行政》,台北市三民书局1981年版。
    ③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84页。
    ①《国民所得统计常用资料(68SNA)》,行政院主计处,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11171894671.xls。
    ②陈东升、周素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都市发展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138页。
    ①羊忆蓉:《教育》,《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20-226页;Milton Friedma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new edi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②曾慧敏:《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谈国家考试学历资格之规范》,《国家菁英季刊》2007年第1期,第19-20页。
    ③林本炫:《我国私立大学的设立、经营和合并问题》,《教育与社会研究》2006第10期,第71页。
    ④例如:教育部台湾区教育辅导委员会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并改名为“台湾大学”。省教育处接收“台中农林专门学校”、“台北经济专门学校”、“台南工业专门学校”,并分别改名为“台湾省立台中农业专科学校”、“台湾省立台北商业专科学校”、“台湾省立台南工业专科学校”,1946年再分别改组为“省立农学院”、“省立法商学院”、“省立工学院”,并成立“省立师范学院”培训中等学校师资,其中省立法商学院于1947年并入国立台湾大学法学院。
    ⑤当时台湾唯一的一所大学为台湾大学,原名台北帝国大学。
    ⑥三所独立院校为省立农学院、省立工学院、省立师范学院。
    ⑦三所专科学校为省立台北工专、省立地方行政专科学校、私立淡江英语专科学校。
    ⑧大学本科生有5,374人,专科学生有1,286人。参见《历年校数,教师,职员,班级,学生及毕业生数(39~96学年度)》,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①林清江等编着:《中华民国史教育志(初稿)》,台北县国史馆1990年版,第152页。
    ②吴昶兴:《卫理公会与卫理女子中学之研究》,《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检讨》,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版,第327-335页。
    ③张翰壁:《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经济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71页。
    ①谢小岑、张晋芬、黄淑玲:《技职教育政策与职业学校的运作》,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1996年版,第14-17页。
    ②经合会于1971年提出“第三期人力发展计划”,鼓励私人兴学,专科与职校仍继续发展工业、海事与水产类,高中职人数比例朝4:6继续逐年调整。1973年经合会改为经济设计委员会,提出“第4期人力发展计划”、“第6期4年经建计划”,指示扩大办理建教合作,限制五专扩充并调整科别,高中职人数在十年间转变为3:7,停止高中增扩,增加工、商、水产、医事类的招生,农业、家事类维持原样。1976年“6年经建计划”,包含“第7期4年经建计划”在内,建议为尽早达到高中职3:7的目标,鼓励高中兼办职业类科,缩减高中普通科人数;以每年增加2,000人的目标增办工职与海事、水产类职校,并要求提高工职的素质,扩大办理毕业生技能检定等。参见吴嘉惠:《一九七○年代的台湾局势与教育因应》,花莲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http://www.ed.ntnu.edu.tw/~seph/0322-1.htm。
    ③1974年成立“国立台湾工业技术学院”、将“专科教育司”改为“技术与职业教育司”以提升技职教育的层次;1974年修订各类科职业学校课程标准,增加专业科目的时数与科别;1974年公布《私立学校法》、《建教合作实施办法》,1976年修订公布《职业学校法》、《专科学校法》,1978年公布《专科学校规程》、《职业学校规程》,连续数年透过技职教育法规的法治化来改善法源错乱、互相抵触、不合时宜的现象;1979年提出第一期“工职教育改进计划”。参见徐南号编:《台湾教育史》,台北师大书苑1993年版,第75-80页。
    ④羊忆蓉:《教育》,《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26页;John W. Meyer,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s an Institu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pp. 58-59.
    ①羊忆蓉:《教育》,《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228-229页。
    ②曾慧敏:《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谈国家考试学历资格之规范》,《国家菁英季刊》2007年第1期,第20页;杨静子:《全球化下跨国高等教育的管制与质量——以香港、马来西亚与澳洲为例》,《比较教育》2005年58期,第99-134页。
    ①曾慧敏:《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谈国家考试学历资格之规范》,《国家菁英季刊》2007年第1期,第23-24页;杨静子:《全球化下跨国高等教育的管制与质量——以香港、马来西亚与澳洲为例》,《比较教育》2005年58期,第99-134页;林海清:《全球化与教育发展的省思》,《中台学报》(人文社会卷)2003年14期,第31-48页。
    ②蒉建华:《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8年版,第62-63页。
    ①章英华:《都市化、小区化与城乡关系》,《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406-407页。
    ①章英华:《都市化、小区化与城乡关系》,《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第406页。
    ②城中区和古亭区于1990年台北市再度调整行政区时,合并为中正区。
    ③景美和木栅两区于1990年台北市再度调整行政区时,合并为文山区。
    ④福音新村教会即今日之荣光堂,1972年福音新村教会配合教会自立,更名为福音堂教会,1990年再更名为荣光堂。
    ①戴宝村:《光复后台湾的都市化》,《历史月刊》1989年第15期,第139-144页。
    ①陈东升、周素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都市发展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42-243页。
    ②张金石:《财务部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61、62页。
    ③张传麒:《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第40、41页。
    
    ①刘我英:《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8页。
    ②简鸿基:《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董事会工作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第32页。
    ③刘我英:《董事部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第57页。
    ④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30页。
    ⑤曾纪鸿:《董事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第30页。
    ①黄世明、刘维公:《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文化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09页。
    ①《家庭政策》,《行政院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2004年10月18日,http://sowf.moi.gov.tw/18/index.htm。
    ②黄世明、刘维公:《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文化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28-231页。
    ③《家庭政策》,行政院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2004年10月18日,http://sowf.moi.gov.tw/18/index.htm。
    ①《性别统计指针表》,中华民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性别统计指标.XLS#性别统计指标!a1:a33。
    ②《家庭政策》,行政院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2004年10月18日,http://sowf.moi.gov.tw/18/index.htm。
    ③整理自《1.2-现住人口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登记Number and Rates of Birth, Death, Marriage and Divorce》,《出生数、出生率、死亡数、死亡率》,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2.xls。
    ④整理自《m1-13.台闽地区结婚及离婚登记-按国籍国分Marriage and Divorce Registrations by Nationality in Taiwan-Fuchien Area》,《结婚、离婚人数按双方国籍分(按登记日期)统计》,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13.xls。
    ⑤整理自《表1各县市外籍配偶人数与大陆(含港澳)配偶人数按取得证件》,《结婚、离婚人数按双方国籍分(按登记日期)统计》,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13.xls。
    ①《卫理宗的社会信条》,《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第7-2、7-5页。
    ①曾纪平《社会关注委员会事工报告》,《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8年版,第102页。
    ①参见《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2021款第409-411页。
    
    ①《第45届年议会大会会友人数统计表》,《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8年版,第429-430页。
    ②《财团法人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简史》,《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8年版,第435-455页。
    ①《历届董事会及执行委员会名録》,《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第325-329页。
    ①郑志明:《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宗教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第291-292页。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6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7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8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9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0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1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香港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2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3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4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3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4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6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5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7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6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8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7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69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8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0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9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1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临时年议会第10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2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1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3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年议会第12届会议录及年鉴》,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4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6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7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78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0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1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19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2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台湾宣教30周年纪念大会第20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3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第21届年议会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4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6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4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7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5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8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6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89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7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0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8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1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29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2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0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3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1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4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2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3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6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4届大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7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8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6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9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7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0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8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1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39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2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0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3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1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4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2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3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4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7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年议会第45届年议会会议纪录》,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8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设教50周年纪念特刊,1953—2003》,台北天恩出版社2003年版。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通常年会报告书》,台北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1969年版。
    彰基董事会:《审核〈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彰化基督教医院章程〉及〈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彰化基督教医院董事会章程〉》,网址http://www.pct.org.tw/data/bills.htm。
    彰化医院:《美国卫理公会差会协办本院医护工作案》,网址http://www.pct.org.tw/data/bills.htm。圣公会、卫理公会及南神董事会:《台南神学院与友好教派案》,网址http://www.pct.org.tw/data/bills.htm。
    梅翰生:《卫理女中“现代史”的人物——主任群》,《卫理女子高级中学创校40周年特刊》。
    
    《卫理公会宣教史略》,《基督教论坛报》1987年8月2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67749。
    《卫理公会荣获2008年教育部社教公益奖》,网址http://www.methodist.org.tw/WEBsys/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282,2009年2月23日
    《卫理神学院学生赴星就读》,《基督教论坛报》1994年5月8日。
    《为神学院的整合进一言》,《基督教论坛报》1994年8月21日。
    《东吴退出11基督大学结盟》,《基督教论坛报》2006年5月23日。
    《各教派代表会商在高雄筹建医院》,《基督教论坛报》1967年5月28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0290。
    《牧者退休金制,三教派有月退》,《基督教论坛报》1968年10月20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75036。
    《高雄即将兴建教会联合医院》,《基督教论坛报》1968年10月20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5835。
    《高雄联合医院定名为圣路加医院,筹备工作业已就绪》,《基督教论坛报》1969年6月1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7559。
    《筹建圣路加医院计划,天主教宣布退出》,《基督教论坛报》1969年10月19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8706。
    《筹建高雄教会联合医院,天主教未退出合作计划,筹备会主委贺敦礼澄清讹传》,《基督教论坛报》1969年11月2日,网址http://ct.org.tw/in_headline/in.asp?icontno=38812。
    杨美珍、黄文记:《卫理学生中心男女分栋重视保全》,联合新闻网2000年8月22日,网址http://issue.udn.com/LIFESTYLE/RENT/a14.htm。
    程启峰:《高市小飞象学园提供弱势儿童课后照顾》,《大纪元时报》,2008年5月21日,网址http://tw.epochtimes.com/bt/8/5/21/n2125599.htm。
    《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5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1995年版。
    《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法规》,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0年版。
    《卫理公会法规汇编》,台北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2006年版。
    《大英百科全书》,大英在线繁体中文版(2008年5月30日),网址http://wordpedia.eb.com/tbol/article?i=096098。
    《出版法》,网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sp?B2=%AAu%A1@%A1@%AD%B2&FNAME=P0030001,2008年5月20日。
    History: Our Story,网址http://www.umc.org/site/c.lwL4KnN1LtH/b.1720691/k.B5CB/History_Our_Story.htm。
    何凤娇编:《九年国民教育资料汇编》,台北国史馆2000年版。
    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台北市校园书房1997年版。
    杨牧谷:《当代神学辞典》,台北校园书房2005年光盘版;
    卓新平主编:《基督教小辞典》,上海辞典出版社2001年版。
    王宏仁、蔡明璋:《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阶层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刘颜宁等编幕:《重修台湾省通志》卷六《文教志教育行政篇》,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版。
    张翰壁:《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经济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陈东升、周素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都市发展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林万亿:《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社会福利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林清江等编:《中华民国史教育志(初稿)》,台北县国史馆1990年版。
    郑志明:《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宗教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黄世明、刘维公:《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文化与社会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詹长权:《台湾全志》卷九《社会志卫生与健康篇》,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2006年版。
    《1.2-现住人口出生、死亡、结婚、离婚登记Number and Rates of Birth, Death, Marriage and Divorce》,《出生数、出生率、死亡数、死亡率》,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网址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2.xls。
    《m1-13.台闽地区结婚及离婚登记-按国籍国分Marriage and Divorce Registrations by Nationality in Taiwan-Fuchien Area》,《结婚、离婚人数按双方国籍分(按登记日期)统计》,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网址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13.xls。
    《历年校数,教师,职员,班级,学生及毕业生数(39-97学年度)》,网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seriesdata.xls。
    《台闽地区现住人口数年龄分配按单龄组》,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网址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6.xls。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第1卷第1期(1945年12月5日)。
    《各级学校概况(1998-2008)》,教育部统计处,网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b.xls。
    《戒严法》,网址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202.asp,2008年5月20日。
    《国民所得统计常用资料(68SNA)》,行政院主计处,网址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11171894671.xls。
    《国民所得常用资料》,www.stat.gov.tw
    《性别统计指针表》,中华民国统计信息网,网址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性别统计指标.XLS#性别统计指标!a1:a33。
    《表1各县市外籍配偶人数与大陆(含港澳)配偶人数按取得证件》,《结婚、离婚人数按双方国籍分(按登记日期)统计》,内政部户政司统计处,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13.xls。
    《教育统计指标》,教育部统计处,网址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atis.htmTYPE=1&UNITID=96&CATEGORYID=0&FILEID=121255&SHOW_TXT=Y。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 1981, 1996, 2000,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
    Baker, Richard Terrill, Ten Thousand Years, New York: Board of Missions and Church Exten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1947.
    Chang, Chung-Ping, The 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nghai University in Taiwan, 1955-1980. (Ph.D. Dissertation,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1982)
    Cole, Theodore F.,〝The Taiwan Association for Christian Witness to the University World,〞Official English Record and Year Book of the Second Session of the Taiwan Provisional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Taipei: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64.
    Friedman, Milton, Capitalism and Freedom (new edi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
    Lacy, Walter N., A Hundred Years of China Methodism,New York: Abingdon-Cokesbury Press, 1947.
    丁仁杰:《社会分化与宗教制度变迁——当代台湾新兴宗教现象的社会学考察》,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4年版。
    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以东吴、东海、中原三校为例》,《教会、文化与国家——对基督教史研究的思索与案例》,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6年版。
    王成勉:《台湾基督教史料之研究》,《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版。
    王成勉:《求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平衡——论1920年代有关基督教大学教育的检讨》,《中国基督教大学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2年版。
    王成勉译:《所传为何?基督教在华宣教的检讨》,台北国史馆2000年版。
    王甫昌:《台湾的族群研究》,《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年版。
    王国平:《博习天赐庄─东吴大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版。
    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王顺民:《当代台湾地区宗教类非营利组织的转型与发展》,台北洪叶文化事业公司2001年版。
    王德睦:《台湾的人口转型、人口老化与贫穷》,《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3年版。
    史文森(Allen J. Swanson)着,卢树珠译:《台湾教会面面观——1980的回顾与前瞻》,台北台湾教会增长促进会1981年版。
    史文森原著,罗曼华编译:《基督教在台湾》,《近代中国与基督教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4年版。
    叶永文:《台湾政教关系》,台北风云论坛出版社2000年版。
    白秀雄:《社会福利行政》,台北市三民书局1981年版。
    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香港道声出版社1990年版。
    
    羊忆蓉:《教育》,《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行政院卫生署:《台湾地区公共卫生发展史》,台北行政院卫生署1995年版。
    邢福增:《连根拔起─建国后基督教在华教育事业的终结》,《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检讨》,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何凯立:《基督教在华出版事业,1912-1949》,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吴昶兴:《卫理公会与卫理女子中学之研究》,《将根扎好——基督宗教在华教育的检讨》,台北黎明文化2007年版。
    吴密察监修、远流台湾馆编着:《台湾史小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0年版。
    张苙云:《台湾医疗课题的社会学分析》,《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出版社2003年版。
    李筱峰、林呈蓉编着:《台湾史》,台北华立出版社,第319-320页。
    李筱峰:《台湾史100件大事》(下),台北玉山社2000年版。
    陈主培:《台湾圣教会会史》,高雄基督教台湾圣教会1989年版。
    陈永兴:《台湾医疗发展史》,台北月旦出版社1997年版,第60页。
    陈南洲:《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的社会、政治伦理》,台北永望文化1996年版。
    陈梅卿:《宜兰县基督教传教史》,宜兰县政府2000年版。
    陈梅卿:《高雄县基督教发展史》,高雄县政府1997年版。
    林天佑等:《台湾教育探源》,台北国立教育资料馆2000年版。
    林本炫:《台湾的政教冲突》,台北稻香出版社1990年版。
    林治平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8年版。
    林治平主编:《基督教与台湾》,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6年版。
    林金水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岛岛出版社2003年版。
    林素铃:《基督教卫理公会在台湾的扩展及其空间性之诠释》,台湾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2001年硕士论文。
    林辅华编,冯雪冰译《约翰韦斯利传》,香港圣书公会1953年版。
    林鸿信:《教理史》(下),台北市礼记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页。
    郑仰恩:《历史与信仰——从基督教观点看台湾和世界》,台南教会公报出版社1999版。
    
    郑连明主编:《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北台湾基督长老教会2000年版。
    郑维瑄:《基督教社会关怀在台湾社会福利发展中角色的探讨》,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91年硕士论文。
    姚民权、罗传虹:《中国基督教简史》,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姚丽香:《台湾地区光复后宗教变迁之探讨》,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1984年硕士论文。
    查时杰:《四十年来的台湾基督教会(1945-1992)》,《民国基督教史论文集》,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93年版。
    段琦:《中国基督教本色化史稿》,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5年版。
    赵天恩,庄婉芳:《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49-1997》,台北市中福出版社1997年版。
    赵既昌:《美援的应用》,台北联经出版社1985年版。
    倪嘉穗:《台湾职业训练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台湾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唐富藏:《台湾都市发展政策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学研究所1980年版。
    夏忠坚撰文,朱三才调查:《1989台湾基督教会教势报告》,台北基督教归主协会、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1990年版。
    徐南号编:《台湾教育史》,台北师大书苑1993年版。
    郭文般:《台湾的宗教与社会》,《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2年版。
    章英华:《都市化、小区化与城乡关系》,《社会学与台湾社会》(精简本),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5年版。
    辅仁大学宗教学系主编:《宗教教育、现况与理论》,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黄秀政、张胜彦、吴文星:《台湾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300页。
    黄武东:《战后教会诸现象》,《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台南新楼书房2000年版。
    黄新宪:《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变迁》,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版。
    谢小岑、张晋芬、黄淑玲:《技职教育政策与职业学校的运作》,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1996年版。
    廖元威:《台湾信义宗教会之研究》,《从险学到显学》,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2年版。
    蔡应时:《真耶稣教会在台湾之发展》,台湾浸信会宣道神学院圣经文学士及神学士1969年毕业论文。
    
    蔡淑玲:《社会地位取得:山地、闽客及外省之比较》,《变迁中的台湾社会》,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8年版。
    蔡瑞明:《台湾的社会阶层化过程》,《台湾社会》,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3年版。
    蔡瑞益:《中华基督教浸信会之研究》,《从险学到显学》,台北宇宙光出版社2002年版。
    镇天锡、余焕模、张丕继:《职业训练与就业服务》,台北联经出版社1983年版。
    薛化元:《台湾开发史》,台北三民书局2006年版。
    瞿海源:《台湾宗教变迁的社会政治分析》,台北桂冠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
    《八七水灾》,网址http://km.cca.gov.tw/myphoto/show.asp?categoryid=36。
    《卫理神学研究院学位课程》,网址http://www.mgst.org.tw/degree/degree-thd.htm。
    《卫理神学研究院简史》,网址http://www.mgst.org.tw/intro/intro-mgst.htm。
    《韦斯利宗》,互动百科,网址http://www.hudong.com/wiki/卫斯理宗。
    《机构缘起》,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网址http://www.ccea.org.tw/pr/functioncode/publish/articleshow.asp?sn=770&type=19。
    《竹山﹒迦南美地》,迦南美地生态教育园区,网址http://ts921.myweb.hinet.net/。
    《家庭政策》,行政院社会福利推动委员会,2004年10月18日,网址http://sowf.moi.gov.tw/18/index.htm。
    《校史沿革》,长荣女子高级中学,网址http://203.71.225.51/关于长女A2/index.html。
    《简史》,东吴大学,网址http://twb.idc.scu.edu.tw/scu2007/zh_tw/school_intro_simple_history.htm。
    Cheng, Yang-en, A Historical Review of Christianity in Taiwa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台湾神学论刊》1998年第20期。
    Meyer, John W., The Effects of Education as an Institu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3.
    丁尔劲:《基督教——神召会》,网址http://www.moi.gov.tw/dca/religion01_04_09.asp。
    王立新:《19世纪在华基督教的两种传教政策》,《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
    王国平:《基督教在苏州的开教与初传》,《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米复国:《台湾的公共住宅政策》,《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88年第13期。
    吴乃德:《槟榔和拖鞋、西装及皮鞋:台湾阶级流动的族群差异及原因》,《台湾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吴文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本土化之研究》,《台湾神学论刊》,1987年第9期。
    吴玉琴:《老人福利推动联盟的发展历史》,《小区发展季刊》109期。
    吴嘉惠:《一九七○年代的台湾局势与教育因应》,花莲国立花莲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网址http://www.ed.ntnu.edu.tw/~seph/0322-1.htm。
    李云裳:《台湾地区早期社会福利工作回顾台湾基督教福利会1964~1974年工作纪实》,《小区发展季刊》2005年3月第9期。
    杨其铣:《坎坷的复校路程》,网址http://www.scu.edu.tw/planning/Historyweb/new/index.htm。
    杨静子:《全球化下跨国高等教育的管制与质量——以香港、马来西亚与澳洲为例》,《比较教育》2005年58期。
    沈志华:《朝鲜战争与美国对台政策的转变》,《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4期。
    庞君华:《负责任的恩典:卫理宗思想的现代省思》,2002年7月1日,网址http://wf.fhl.net/sermon/sermon6.html。
    庞君华:《恩典与责任—约翰·韦斯利思想的特色》,网址http://www.catholic.org.tw/witness/past01/1002/05.htm。
    林本炫:《我国私立大学的设立、经营和合并问题》,《教育与社会研究》2006年第10期。
    林娟芬:《从台湾老人问题与福利政策的反省来探讨教会的使命》,《神学与教会》1996年第1期。
    林海清:《全球化与教育发展的省思》,《中台学报》(人文社会卷)2003年14期。
    范国栋:《被遗忘的年代——谈美援对台湾医疗产业的影响》,《台湾医界》2004年第9期。
    郑仰恩:《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与台湾社会:一世纪以来的历史回顾》,《台湾神学论刊》,2000年第22期。
    洪铭水:《东海五十年剪影》,网址http://www.tefa.thu.edu.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2008-08-14a。
    徐敏雄:《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社会服务事工的发展》,网址http://www.fhl.net/sms/study-14.htm。
    曾慧敏:《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谈国家考试学历资格之规范》,《国家菁英季刊》2007年第1期。
    蒋彦士:《如何加强实施国父思想教育》,《师友月刊》1973年第78期。
    戴宝村:《台湾历史上的八七水灾》,网址http://www.twhistory.org.tw/20010806.htm。
    戴宝村:《光复后台湾的都市化》,《历史月刊》1989年第1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