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住宅产业化—住宅部品体系集成化技术及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是在当前住宅产业化背景下,基于发展住宅部品化提出的部品集成化相关理论、技术与策略的研究。
     论文首先对我国住宅部品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住宅产业化发展部品集成的重要性,并运用住宅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住宅通用体系与适应性理论、系统集成理论等对部品集成化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对住宅部品的节能、制约部品集成化的各相关因素——部品模数制、部品标准化、接口通用化和部品认定保障制度以及部品集成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文另一方面是结合国内正在推行的全装修住宅的建造模式,对全装修住宅的部品集成进行了探讨,并试图通过对住宅中的厨房和卫生间的设施、设备、电器、管线等部品的集成安装和各部品接口的功能性实现对住宅的核心功能部位——厨房、卫生间进行整体设计的研究和探讨。另外,论文还重点分析了目前国内住宅部品市场上有代表性的集成部品——盒子卫生间和整体厨房、橱柜,对其构造设计、接口技术、产品质量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通过与全装修住宅中卫生间、厨房的对比调查,对研发与市场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对策分析。
     论文最后对我国推动住宅部品集成化发展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总结,并提出有关建议和想法。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ent housing industry in China, this dissertation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research of theory, technology and strategy about integrated housing component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housing componentialization.
    First of all, 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systematically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component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integrated component in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 dissertation conducts a special investigation in integrated housing componen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 theories involv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ndard building system, applicable housing, integrated system. And probes into the energy saving, the modular system, standardization, connection universalization, and cognizance and guarantee of housing component which relate to the integrated component, and the developmental mode of housing component integration.
    Second, with the analysis of building mode of currently developmental full decoration in China, the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component integration in full decoration housing, and overall design of kitchen and toilet, which are the most functional parts in housing, with the integrated installation of productions, facilities, electric installations, wiring, etc. and the function of connection. In addition, the dissertation analyses emphatically and particularly the construction design, connection technology, product quality of box toilet, whole kitchen and kitchens, which are the representative ones in current market of integrated housing component in China,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study and market by contrast to the ones of full decoration housing.
    At last, the dissertation sums up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ousing component, puts forward some concerned proposal and strategy.
引文
[1] 指节能、节地、节材、节水。
    [1] 内田元享.住宅产业——发展经济的主要角色.中央公论.1968(3)
    [1] 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
    [1] 产业化基地分为两种类型,即住宅建筑体系基地和住宅部品基地。
    [1] 历以宁主编.我国住宅市场的发展与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12
    [2] 国办发(1999)72号文件。
    [1] 1980年沈阳市建筑工程研究所试制。
    [2] 1980年石家庄建筑材料研究所试制。
    [3] 属上海市研究成果。
    [4] 1980年4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住宅商品化的构想。1994年7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城镇住宅制度改革的决定》,要求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城镇住宅制度,实现住宅商品化,社会化,进一步完善了配套改革的内容和政策,全面推行住宅公积金制度,积极推进租金改革,稳步出售公有住宅,加快经济适用住宅建设等。
    [1] 把岩棉板和水泥膨胀珍珠岩包覆于GRC外壳中形成的复合墙板。
    [2] 由50mm厚钢筋混凝土结构层、80mm厚岩棉保温层和30mm厚混凝土饰面层组成。
    [3] 即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Autoclaved Lightweight Concrete)。
    [4] 细密多孔状轻质加气混凝土制品,有砌块和板材两类。砌块可用于承重和非承重内外墙、屋面和墙体内外保温等,板材可用于内外墙体、楼面和屋面等。伊通板自重轻(绝干密度500~650kg/m3),保温隔热性能好,有一定防火性,干法施工。
    [1] 即Better Living的缩写。
    [1] 娄述渝,林夏编译.法国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
    [1] 开彦.中国城市小康住宅通用体系(WHOs)介绍.建筑学报,1993(7):44~48
    [1] 轻钢轻板住宅体系的概念由同济大学戴复东院士等在1998年12期建筑学报杂志上《轻 钢轻板住宅建筑体系——中国住宅的发展方向》首次提出,研究详见2004年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发达地区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基于轻钢轻板住宅体系适用技术初步研究》。
    [1] 详见同济大学胡向磊博士论文,《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基于轻钢轻板住宅体系适用技术初步研究》第三章。
    [2] 我国于2001年12月颁布《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为规范和促进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探索适合国情的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道路迈出了重要一步。《SBS—PSC钢框架核心筒多层住宅技术导则》(初稿)则对以热轧H型钢钢框架和核心筒组成结构体系的SBS—PSC钢结构多层住宅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它主要适合3—6层多层住宅,也适合于点式、蝶式或板式的10—12层小高层住宅以及6层以下的公寓。正在编制中的《低层轻型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技术要求》是另一个重要文件。它以两层以下(局部三层)冷弯C型钢龙骨住宅体系为突破口,强调工业化生产及住宅体系的集成性和配套性,强调构件及体系整体性能的要求。该标准以住宅为最终产品,达到规范工业化住宅生产,并使其在我国取得合法化地位的目的,将填补建设行业此类标准的空白,结束轻钢结构住宅在我国无技术标准可依的局面。
    [1] Vitousek p M. Lubchenco J, Limits to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From Local Effects to Global Change: 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New York: The Biogeophysical Foundations, 1996: 57~64
    [2] 鲍家声.可持续发展与建筑的未来.建筑学报,1997(10):44~47
    [1] 详见论文6.3.1。
    [1] 核心家庭指由父母及其未婚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模式,又称夫妇家庭或血缘家庭,是现代都市和工业社会最主要的家庭模式。由美国人类学家G.P.默多克在《社会结构》(1949)一书中首先提出。特点是对亲属网络的依赖性较小,独立性、灵活性、机动性较大,具有性爱、生育、教育、经济、娱乐、情感交往等功能。
    [1] 接口是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口技术关系到部品的应用的成败,笔者将在论文的第5、6、7章重点讨论接口技术。
    [1] 也有说法将住宅部品体系分为支撑结构部品、内部部品、设备部品、小区配套部品等四大体系,七大体系与之不同在于将支撑结构部品体系细分为外围护部品体系和结构部品体系,将内部部品体系中的厨房卫生间部品单独自立体系。
    [1] 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12~217
    [1] 北新集团北新集团与日本新日铁、丰田汽车、三菱商社合资组建北新房屋有限公司,开始生产薄板轻钢龙骨住宅体系,并被建设部列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建设了中国第一条金属结构房屋生产线。
    [2] 金邦板复合外墙结构,主要是由金邦板、轻钢龙骨、防水纸面石膏板、岩棉板、铝箔等材料组成的,属绿色环保建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装饰性、隔音性、保温隔热和耐火能力。
    [2] 上海市房地资源管理局住宅产业管理处.依托住宅现代化推进资源节约型住宅发展.住宅科技,2005(4):12~15
    [1] 建材品牌连锁店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产物,是适应全装修住宅的装修部品供应方式。东方家园装饰建材中心是由东方集团全面引进美国THE HOMEDEPOT(家居货栈)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投资兴办的全国连锁大型仓储式建筑装饰材料自选超市。在全国13个城市有20多家连锁店,所经营商品有木材、建材、墙地面材、油漆涂料、五金、管材、电工、灯具、园艺到厨卫用品,品种多达3万种,家庭装饰所需材料都可以一次购齐,详见http://www.orienthome.com.cn。
    [1] 有关建筑装修一体化模数协调的问题将在论文第5章具体讨论。
    [1] 厨卫整体设计问题作为住宅全装修和部品集成的重点将在论文的第6、7章重点讨论。
    [1]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以家用锅炉提供热源,通过热媒水把埋在地下的热水盘管加热后,再把地板加热,以辐射的方式把环境加热到设计值。由于采暖主要依靠辐射方式。在相同的舒适条件下,室内技术温度一般可比对流采暖方式低2~3度、供水温度一般在50~60度之间,这比传统的采暖方式节约能量消耗30%左右。同时还具有保健、卫生、舒适、不占用空间、寿命长等优点。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13
    [1] 内田祥哉.建筑工业化通用体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44
    [1] 适应型住宅通用填充体课题组.住宅设计的统一协调模数.建筑学报,1995(5)
    [1] 其中细分为23项、380余条内容,是一个完整的全面住宅性能评价的指针体系,其中住宅适用性包括以下7个方面:①平面与空间布局;②没备、设施的配置与性能;③住宅的可改造性;④保温隔热与建筑节能;⑤隔音与隔振;⑥采光与照明;⑦通风换气。住宅安全性包括以下5个方面:①建筑结构安全;②建筑防火安全;③燃气、电气安全:④日常安全与防范措施;⑤室内空气和供水的有毒有害问题。住宅耐久性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结构耐久性;②防水性;③设备、设施防腐性能;④设备耐久性。住宅环境性能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用地的合理性;②室外环境和绿化;③水资源的合理利用;④生活垃圾的收集和运输。住宅经济性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住宅性能成本比;②住宅的日常运行能耗。
    [2] 1A级性能的住宅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型住宅;2A级性能住宅是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商品住宅;3A级性能的住宅是面向高收人家庭的功能齐全,舒适度高的高档住宅。
    [1]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网,住宅部品体系框架的建立与认定工作的研究探讨。
    [1]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对符合国家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部品规定如下:
    ①与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如混凝土砌块、钢结构、木结构等)及大空间轻质隔断等相配套的部品与产品;
    ②符合成套厨卫及住宅一次性装修的环保型部品及产品。
    ③符合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可重复利用的资源节约型部品与产品;
    ④ 满足热改要求的新型供暖方式(可计量、调控),及新能源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配套的部品与产品;
    ⑤ 适用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安防、物业管理、信息服务与管理、家庭办公与自动化等)的配套部品与产品;
    ⑥ 满足生态居住要求,保证小区绿化、水压水质、中水回用及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室内换气及净化等绿色生态住宅要求的部品与产品。
    [1]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对一、二、三、四类住宅的规定为:一类住宅:不少于2个居住空间(卧室、起居室、厅),使用面积不小于34m~2;二类住宅:不少于3个居住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45m~2;三类住宅:不少于3个居住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56m~2;四类住宅:不少于4个居住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68m~2。
    [1] 以下数字后不带单位的均以mm为单位。
    [1] 括号中的数字表示插入补充尺寸。
    [1] 图6.22~图6.25资料来源:吉博力同层排水系统产品手册。
    [2] 包覆水箱在内的隐蔽式管道墙有专用隔音板作消音层,可降低使用噪音。
    [1] 局部等电位联结指在住宅卫生间内,通过联结端子板,将房间内各种金属管道、构造柱 及楼板钢筋、用电设备外壳、金属浴缸等人体可触及的金属器件连通,使局部环境内各处电位相等,从而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1] 何少平等.住宅厨房卫生间产品(设备)的设置及接口设计细则.住宅科技.2002(5):8
    [1] 国标GB 6953—86《卫生陶瓷规格及连接尺寸》。
    [1] SMC实质为模压成型的玻璃钢。由于玻璃钢本身就具有耐热、耐冲击、轻质、比强度高、耐腐蚀、肤感好等特点,而模压成型产的制品同样具有尺寸精确、内在质量稳定、表面质量高、背部平滑等特点。所以国内外已有很多厂家生产玻璃钢卫生洁具。
    [1] 上海市住宅局在下发的《住宅建筑初装饰设计、竣工核验规定》补充意见中特别指出:除采用整体卫浴外,卫生间楼地面及墙身均应采取防潮设计。
    [1] 因为盒子卫生间壁厚和管道安装空间的原因,盒子卫生间与原有卫生间面积相比有一定损失,所以2.4×1.6=3.84m~2与4.8m~2×折算系数的面积相近。
    [1] 详见论文第5章。
    [1] 详见论文第六章。
    [1] 人在加工、调理时所面对的案台长度一般不能小于人的肩宽尺寸,若小于肩宽,无法加工。人体结构尺寸测定成年男性肩宽约为0.526m,成年女性肩宽约为0.432m。
    [1] 贾倍思,王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35
    [1] 高柜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厨房,主要用于放置嵌入式冰箱及其他电器物品,高度、深度一般以能放入嵌入式冰箱为标准。
    [1] 也称厨用冰箱,指放置厨柜操作台面上或落地与厨柜组合安装的冰箱。
    [1] 抽油烟机的研制是1983年《住宅厨房空气污染及治理措施》的一个重要课题,并于1984年通过建设部鉴定。
    [1] 热水率指在0.1 MPa水压下,水温升高25 K时,每分钟流出的热水量,一般称流量,6 L,8L……。
    [2] 详见表7.8。
    [3]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的使用工况是除在使用前预热外,在使用过程中还继续加热。
    [1] 不考虑室外型热水器。
    [1] 如果烟道口为负压或零压,则证明烟道的防串烟能力好,如烟道口为正压,说明系统本身防串烟能力差,需采用机械隔断方式,防止串烟。
    [2] 建设部厨卫研究所专利技术。
    [1] 建设部厨卫研究所专利技术。
    [2] 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2003年版)条文说明中规定.厨房的排气量一般为300~500m3/h。一般说来,排气量越大,则排气效果越好。
    [1] 烟道面积=排风量标准×进风口数×开机率/同开机率时排风口适合流速。
    [1] 李耀培主编.中国居住实态与小康住宅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42
    [1] DIPY建筑模网是由1997年大连华成帝批建筑模网有限公司将该技术引进我国,并开始规模生产和在工程中使用。帝批模网是由钢板网、竖向加劲肋及水平折钩拉筋组成的空间三维体系的网架结构,内浇不振捣自密实混凝土。它将施工用模板与结构配筋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混凝土可以掺加工业废料,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置于墙体外侧,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节能、免拆模建筑体系,符合节能和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ELCON大板建筑体系是采用在现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L,’形大板体系,1999年引进我国。具有稳定性好,在现场不需支撑便可自立,可以在现场生产、现场养护,节省运输费用,减轻施工强度,加快施工进度等特点。
    [1]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推广钢结构条件日益成熟[J],房材与应用,2000,28,(4):9
    [1] 江红 梁小平 崔晋豫.我国住宅产业各技术要素优先发展的顺序问题.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21(2):27
    [1] 孙克放.科技进步促进住宅产业的发展.住宅科技,2002(10):3~6
    [2] 开彦.居住规格与未来技术趋向.住宅科技,2002(10):7~9
    [3] 颜宏亮,李强.大开间住宅与灵活分隔.住宅科技,1999(5): 3~5
    [4] 开彦.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促进住宅建设水平整体进步.住宅科技,1999(11):3~6
    [5] 孙克放.住宅全装修是住宅产业现代化推进的重要切入点.住宅科技,2004(12):3~6
    [6] 林应清.依托科技进步 让市民住的更健康、更舒适.住宅科技,2004(4):3~5
    [7] 梁小清.开拓创新,实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住宅科技,2004(6):9~12
    [8] 徐建国.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住宅建设的必然选择.住宅科技,2004(8):7~9
    [9] 孙可放.建造高品质住宅 引领住宅产业发眨.住宅科技,2005(4):6~8
    [10] 孙可放.吸收国外经验提高我国住宅建筑技术水平.住宅科技,2004(7):4~8
    [11] 田灵江.全装修住宅是中国住宅发展的必然趋势.住宅科技,2005(5):4~8
    [12] 徐建国.住宅全装修问题要引导与推进.住宅科技,2005(5):9~11
    [13] 徐志辉.漫话生态住宅.住宅科技,2003(8):4~6
    [14] 戴复东.可承受性开发——当代人与世世代代人应当重视的课题.建筑学报,1994(8):44-45
    [15] 李中辉.提高住宅套型的适应性与可变性.甘肃科技,1999(3):36~38
    [16] 姜万生等.敏捷制造中面向对象的产品信息建模技术.机械工业自动化,1999,Vol.21(2):14~15
    [17] 程敏,余婕.住宅全装修模式.住宅科技,2003(4):46~48
    [18] 张钦楠.环境、效益、形式——世纪末中国建筑创作的几项重要选择.建筑学报,1994(1):15~19
    [19]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未来的几点思考.建筑学报,1997(2):16~22
    [20] 鲍家声.可持续发展与建筑的未来.建筑学报.,1997(10):44~47
    [21] 罗玉珍.住宅卫生间的等电位联结.中国住宅设施,2005,Vol.36(3):42~43
    [22] 李忠富,曾赛星,关柯.工业化住宅的性能与成本趋势分析.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Vol.35(6)
    [23] 宋春华.选择资源节约型发展模式.建筑学报,2004(1):14~17
    [24] 朱贵刚,周淑娟,张鑫睿等.室内给排水配件集成扣板.建筑技术开发2003,Vol.30(7):99~100
    [25] 陈家辉.现代生活呼唤厨卫设计的革新.工程建设与设计,2001,Vol.165(1):55~56
    [26] 蔡志红.下沉式卫生间防渗漏方法探讨.森林工程,2003,Vol.19(5):69~70
    [27] 郭海蓬.住宅厨房卫生间整体设计的研究与思考.引进与咨询,1998(2):24~25
    [28] 刘敬疆.住宅厨卫产品的发展.新型建筑材料,1997(6):37~41
    [29] 钟晓武.住宅厨房卫生间管道设计的改进.住宅科技,2000(10):11~13
    [30] 何少平,靳瑞冬,张磊.住宅厨房卫生间产品(设备)的设置及接口设计细则.住宅科技,2002(5):8~25
    [31] 方素范.整体卫浴在住宅建设申的发展.房材与应用,2003(5):38~39
    [32]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住宅科技,2002(7):43~45
    [33] 刘禹,齐越.浅谈住宅厨房卫生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山西建筑,2003,Vol.29(14)
    [34] 西奥多·格·韦尔德(澳).信息技术时代的住宅设计.上海住宅设计国际竞赛获奖作品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50~253
    [35] 赵立诚,张大勇,冯振文,于伟华.住宅建设工业化的可行性分析.住宅科技2001(3):26~31
    [36] 闫宝民.大楼板轻质隔墙住宅结构的可行性探讨.住宅科技2000(4):11~13
    [37] 胡世德,郝锐坤.改造砖混结构,发展大开间灵活住宅.建筑技术1997(10)
    [38] 顾同曾.德国的建筑节能技术.建筑创作,2001(2):62~67
    [39] 叶如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住房政策与住宅标准问题初探.南方房地产,1998(6)
    [40] 颜宏亮,王威.轻钢结构建筑体系与构造技术问题.新建筑,2000(4)68~70
    [41] 叶耀先等.世界建筑科技发展水平与趋势.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42] 李秋启,丛明,戴国庆.节能建筑中常用几个性能指标的论述.房材与应用,1998(2):46~47
    [43] 刘衡.建筑的综合节能措施.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1(2):30~31
    [44] 朱昌廉主编.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5]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6] 装饰工程施工技术丛书编委会.卫生洁具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7] 丁成章.工业化制造住宅于住宅产业化.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8] 赵冠谦,赵从旭.卫生间的设计布局与洁具配套.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49] 童悦仲,娄乃琳,刘美霞等.中外住宅产业对比.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0] 内田祥哉.建筑工业化通用体系.姚国华,吴家骝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51] 赵冠谦,林建平.居住模式与跨世纪住宅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2] 娄述逾,林夏.法国工业化住宅设计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3] 斯文·蒂伯尔伊.瑞典住宅研究与设计.张陇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4] N·J·布瑞肯.变化——大众住宅的系统设计.王明蘅译.台北:台湾住宅及都市发展局.1989
    [55] 岩下繁昭.日本住宅部品产业的发展与规格化·标准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56] 施米德,泰斯塔.体系建筑.陈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57] 派瑞舍.室内装饰设计与施工.杨运均,丁济新编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58] 李树涛,王福川.住宅室内设计与装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59] 小原二郎、加藤力、安藤正雄.室内空间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60] 周燕珉.现代住宅设计大全卫生空间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61] 张纬曼.室内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62] 资料集编委委员.建筑设计资料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3] 贾倍思,王微琼.居住空间适应性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
    [64] 艾·皮里舍克,维·乔外克.居住和公共建筑体系税清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65] 技术指南编委会.小康住宅建筑结构体系成套技术指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6] 李耀培.中国居住实态与小康住宅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67] 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68] 谢芝馨.工业化住宅系统工程.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
    [69] 周燕珉,邵玉石.商品住宅厨卫空间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70]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住宅设计与施工质量通病提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1]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住宅建设实用技术引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72] 张楠.当代建筑创作手法解析:多元+聚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3] Porter M E.竞争优势.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74] Acopo Della Fontana.结构与建筑.彭怒编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5]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钢结构住宅设计与施工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6] 高健著.系统哲学纲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77] 杜任之主编.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述评.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
    [78] 胡向磊.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4
    [79] 李南.我国住宅装修发展状况研究与道路探索:[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003
    [80] 傅燕.经济适用住宅厨、卫空间的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2003
    [81] 楚先锋.中国住房商品化时期的城市住宅设计观念及发展趋势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2
    [82] 池峰.当代单元式住宅户型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建筑系,2003
    [8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1SJ914.住宅卫生间.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1
    [84]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01SJ913.住宅厨房.北京: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1
    [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T 5010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 2001
    
    [87] Y Harnmarlund. Environment of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1995,(3): 209—225
    [88] Raja J. Designing and Understanding Adaptive Group Behavior. Adaptive Behavior, 1996, 4(1): 51—80
    [89] Harri Ripatti. Enterprise-wide Networking for Manufacturing. Computer and Engineer, 1998, 135: 259—262
    
    [90] Dove R. Use of steel in housing renovation. Production Magazine, 1994(12)
    [91] Smith M. Housing—A Citizen's Progress. Housing Review, 1992, 4(6): 102— 106
    [92] Schwartz D C. Wanted: A New Housing Policy. Journal of Housing, 1997, 8(6): 109-112
    [93] Smith L B. The Concept of Housing Class and the Sociology of Race Relations, Race, 1998, 12(3): 293-301
    [94] James M Fisher. Structural Details in Industrial Buildings. AISC Engineering Journal, 1996, 3
    [95] Biswas G. Intelligence Group Report.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 1996, (18): 141—148
    [96] Cullingworth J B . A Brief Review of the Background and Provisions of the British Housing Allowance Program. Housing Review, 1998, 2(1)
    [97] Headey B. Years of Housing Policy: A NAHRO Bibliography. Journal of Housing, 1998, 4(3): 34
    [98] Kilburn A. Second Inquiry into British Housing Policies. Housing Review, 1992, 2(1)
    [99] S. Headey B. A Theory of Fluctuations in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Star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3, 5(3): 359—383
    
    [100] Vitousek PM, Lubchenco J. Limits to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 From Local Effects to Global Change: 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New York: The Biogeophysical Foundations, 1996: 57—64
    [101] Roy E Hunt. Engineering Pre-engineered Buildings. New York: McGraw-Hill, 1986.548
    [102] Murie Wang. Light Steel Framing in Residential Housing. 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Inc. , 1998: 2—5
    [103] Lin Zhiqun. Development of Urban Settlements in China in 1980s. 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 1992, 8 (2), 14—31
    [104] Crowther R. Ecologic Archly. Boston: BACD. 1992
    [105] Fathy H. Architecture for the poo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106] Zeiher L C. The Ecology of Architecture. New York: Whimey library of Design. 1996
    [107] Joseph De Chiara, Julius Panero, Mart in Zelnik. Time-Saver Standards for Housing and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Mc GrawHill Inc. 1995
    [108] Morrow H W. Elements of Steel Design. NJ Prentice-Hall Pub. Co. , 1987
    [109] Parker Harry, Parker Harry, Ambrose James E. Simplified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New York: Wiley Pub. Co., 1990
    
    [110] Nell Jackson. The Modem Steel House. London: E & FN Pub. Co.,1996
    [111] Hacker John H, Aorges Julie A. Residential Ste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Energy Efficiecy. New York: Mcgraw-Hill Pub. Co., 1998
    
    [112] D L Mullett. Composite floor Systems. Oxford Blackwell Science. 1998
    [113]E Hart, W Henn, H. Sontag. Multi-Storey Buildings in Steel. New York: Nichols Pub. Co. , 1985
    
    [114] Grigsby W, Rosenburg J. Urban housing Policy. New York: A. P. S. Pub., 1997
    [115] Lewis J P. Building Cycles and Britain Growth. London: Macmiltan Maisel Inc. , 1995
    
    [116] Muth R F. Cities and Housing.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99
    [117] Leslie HGillette. The First 60 Years: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 Inc. 1921-2001. Chicago: AISC. 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