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朝鲜古曲诗话批评方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诗歌理论批评,属于高层次的审美活动。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朝鲜诗家创作的古典汉文诗话蕴涵着丰富的诗歌理论。本论文试图从诗歌理论批评这一视角,以朝鲜古典诗话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为主要研究对象。本论文论述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其一,关于朝鲜古典诗话形成的文化语境。有诗歌的繁荣发展,才会产生对诗歌的审美批评,所以在研究朝鲜古典诗话采用了何种批评方法之前,探讨朝鲜古典诗话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中国诗话在论诗体式、诗歌创作论、批评对象、诗学观念等方面对朝鲜诗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诗话有自己的发展轨迹,高丽朝只有四部诗话著作,而到了李朝时期则产生了一百多部,且诗论质量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与深化。
     其二,关于朝鲜古典诗话意象批评方法的研究。意象批评在中国古代诗话著作中被广泛采用,朝鲜高丽朝诗话、李朝诗话也采用了意象批评,如有以意象论诗歌风格者,有以意象论诗歌创作者,有以意象论诗人诗作者等,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三,关于朝鲜古典诗话比较批评方法的研究。中国的古典诗话著作,随处可见诗家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朝鲜诗话是中国诗话的衍生物,朝鲜诗家论诗时也承传了比较批评之法,尤其体现在诗家李滇诗学范畴比较批评,李晬光、南龙翼中朝作家作品比较批评等方面上。朝鲜古典诗话对文学史的千古公案“李杜优劣”也给予了域外的诗评观照,颇值得玩味。诗话史上一直充斥着唐宋诗的论争,朝鲜古典诗话对此也进行了论述。
     其四,关于朝鲜古典诗话摘句批评方法的研究。摘句批评是古代文学传统的批评形式之一,被诗家们广泛运用。朝鲜高丽朝虽然只有四部诗话著作,但是每部诗话都采用了摘句批评之法。摘句批评在朝鲜李朝得到了发展、深化,诗论家大量采用摘句批评法论诗,涉猎内容有诗歌的创作手法、诗歌的风格特点、诗歌的审美鉴赏、诗人的艺术成就和诗歌的题材功用等。
     其五,关于朝鲜古典诗话批评方法的美学分析。朝鲜古典诗话批评方法的美学色彩浓郁,其诗歌鉴赏、举证的价值,对朝鲜古典美学批评史的贡献,为朝鲜文学史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朝鲜古典诗话在意象批评、比较批评、摘句批评等方法的运用上,呈现出了鲜明的语言特色,如形象直观性的特点、多样比较性的特点、排比整饬性的特点等;朝鲜古典诗话批评方法在中朝文论关联中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其研究前景是广阔而值得深入的。
Poetic theory and criticism, which belongs to the high level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In classical Korean literature, Korean poetry cre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contains rich poetry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s from the angle of theory of poetry criticism, the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application of criticism method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is thesis includes five aspects:
     First, about the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form cultural context. A prosperous development of poetry, will produce the aesthetic criticism of poetry, so the research on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what a method before the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to explore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is very necessary. Chinese poetry in the poetry style, poetry theory, criticism, poetics aspects of Korean poetry had a profound impact. Korean poetry has its own development history, Korea North Korea only four poetry books, and by the time of Li chao is over100, and poetic quality than before with the deepening great development.
     Secondly, research on the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imagery criticism method. Image criticism is widely used in Chinese ancient poetry books, poetry, poetry in North Korea Li also used the image criticism, such as in the image of poetry style, with images of poetry creators, with images of poet poems, show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Thirdly, research on the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criticism method.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books, use everywhere poets of comparative criticism methods. North Korea is Chinese poetry poetry derivatives, the Korean poets poetry also inherited the comparative criticism of the law, especially comparative criticism in the poet Li Yi's poetics, Li Suiguang, south wing of Sino-Korean comparative criticism on writers and works.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to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rough the ages "detective Li Bai quality" also gave the poem view, quite worth pondering. The history has been filled with controversy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are also discussed.
     Fourth, research on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sentences criticism method. Sentences criticism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ritical forms in the ancient literature, is widely used in the scholars. Korea North Korea toward although only four poetry books, but each poetry have adopted the method of criticism method. Sentences criticism in ancient Korea obtained the development, deepening, critics adopt a large number of sentences criticism method of poetry, read at the poetry creation, poetry style, poetry aesthetic appreciation, the poet's artistic achievement and the poetry theme function.
     Fifth, on the analysis of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criticism of aesthetics. Aesthetic color of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criticism method is strong, its poetry appreciation, the burden of the value, to North Korea's classical aesthetic criticism history contribution, adding an indelible mark for the history of Korean literature.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in imagery criticism, criticism, comparative sentences criticism method, showing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such as visual characteristic, variety comparison, parallelism in character; Korean notes on classical poetry criticism in literary theory also has important academic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association, its research is promising and worthy of further.
引文
② 张葆全主编:《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354页。
    ③ 殷晓燕:《诗话释义及其渊源探析》,《呼兰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第31页。
    ④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43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② 赵钟业:《中韩日诗话比较研究》,台北:台湾学海出版社,1984年,第270页。
    ③ 李岩、徐健顺:《朝鲜文学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422页。
    ④ 郭绍虞:《清诗话·前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第1页。
    ⑤ 张葆全:《诗话和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页。
    ⑥ 刘德重:《诗话范畴与诗话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第32-37页。
    ⑦ 赵钟业:《中韩日诗话比较研究》,台北:台湾学海出版社,1984年,第42页。
    ⑧ 蔡镇楚:《诗话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30页。
    ① 镇楚:《诗话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55页。
    ②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页。
    ③ 郭绍虞指出:“一、论诗及事类:1.‘通于史部之传记’者,如孟棨《本事诗》、计有功《唐诗纪事》之属;2.‘通于经部之小学’者,如蒋超伯《通斋诗话》等诠释名物、考证故实之作;3.以阐扬名教为主旨者,如黄彻《巩溪诗话》之类;4.‘通于子部之杂家’者,如欧阳修《六一诗话》等泛述闻见、‘以资闲谈’类著作。二、论诗及辞类:1.‘衡量作品之高下,以为作家之等第’者,如钟嵘《诗品》;2.‘以韵语体貌其妙境’者,如旧题司空图之《二十四诗品》;3.‘用象征的方法,以形容作家之所诣’者,如敖陶孙《诗评》;4.‘摘取佳语以资欣赏’者,如高似孙《选诗句图》:5.‘讨论作法,分别体格’者,如齐己《风骚旨格》;6.‘类聚诸家明其源流,选摘佳构以为例证’者,如张为《诗人主客图》;7.‘寻诟索瘢,好为诋河文章,掎摭利疾’者,如严有翼《艺苑雌黄》;8.‘推究声律,勒为定谱’者,如王士禛《古诗平仄论》;9.‘不论其辞而论其题’者,如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语出刘德重、张寅彭:《诗话概说》(修订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1-22页。
    ④ 德重、张寅彭:《诗话概说》(修订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22页。
    ⑤ 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4页。
    ⑥ 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页。
    ①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6页。
    ②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2页。
    ③ [朝]任廉编:《旸葩谈苑》,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81年,第434页。
    ④ 孙德彪:《中韩诗论研究的设想》,《东疆学刊》,2004年第3期,第57页。
    ① 张葆全:《诗话和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页。
    ② 罗根泽说:“没有小说何有小说批评,没有戏剧何有戏剧批评?”语出岁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1页。
    ③ 徐英《诗话学发凡》:“诗话之学,厥源远矣。披叶寻根,则肇始虞夏;沿澜观海,亦极乎明、清。原始要终,可得言焉。人禀七情,应物斯感。诗以言志,志有所之,持志而言,发言为诗。析义原理,明浅如话。《虞书》所陈,九序为歌,其诗话之首基哉!”转引自蔡镇楚:《诗话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52页。
    ①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② 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④ 《理论观察》,2011年第5期。
    ⑤ 《中国比较文学》,2008年第4期。
    ⑥ [韩]汉城:太学社,1996年。
    ⑦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⑧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
    ⑨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⑩[韩]首尔:亚细亚出版社,1981年。
    ① [韩]首尔:亚细亚出版社,1988年。
    ② 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③ 岭南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④ 公州大学校硕士论文,1995年。
    ⑤ 仁荷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1993年。
    ⑥ 忠南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
    ⑦ 《韩国汉诗研究》,2008年第8期。
    ⑧ 《韩国汉诗研究》,2002年第10期。
    ⑨ 《韩国汉诗研究》,2002年第10期。
    ⑩ 檀国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89年。
    11 韩国教员大学校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2 国学资料院,1995年版。
    13 首尔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
    14 西江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15 檀国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1984年。
    16 《崇实语文》,1986年第3辑。
    ① 亚细亚文化社,1987年。
    ② 首尔大学校硕十学位论文,1977年。
    ③ 《韩国汉文学研究》,1990年第13辑。
    ④ 《崇实语文》,1987年第6辑。
    ⑤ 檀国大学校博十学位论文,2000年。
    ⑥ 西江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
    ⑦ 《语文研究》,1998年春第1号。
    ⑧《中国学报》,1989年第29辑。
    ⑨ 西江大学校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⑩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年。
    11 《中国语文论丛》,2001年第21辑。
    12 《韩国文化研究》,2000年第1号。
    13 《人民学研究》,2009年第9辑。
    14 《大东汉文学》,2000年第13辑。
    15 首尔大学校,2006年版。
    16 《中国研究》,2005年第35卷。
    17 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① 参照聂垚:《韩国诗话<诗家点灯>唐宋诗举证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②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③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④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⑤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
    ⑥ 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⑦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⑧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⑨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⑩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11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① 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②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③ 延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④ 《文学评论》,1993年第5期。
    ⑤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⑥ 《东疆学刊》,2010年第1期。
    ⑦《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⑧ 《东疆学刊》,2001年第2期。
    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0期。
    ⑩ 《东疆学刊》,2011年第2期。
    11 《中州学刊》,2007年第4期。
    12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3 《沧桑》,2009年第2期。
    14 《理论观察》,2011年第5期。
    15 《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3期。
    16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7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8 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
    ①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② 分别载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1期:《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7期;《毕节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① 赵则诚、张连第、毕万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377页。
    ① 整理、参考严绍璗、陈思和主编:《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7-63页。
    ② 严绍璗、陈思和主编:《跨文化研究:什么是比较文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2页。
    ③ 伏胜:《尚书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9页。
    ④ 金富轼:《三国史记》,近泽书店,1928年,第281页
    ① 聂垚:《韩国诗话<诗家点灯>唐宋诗举证研究》(绪论),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2页。
    ② 如李岩:“查阅许多古代文献,可以认为《箜篌引》是至今留存的朝鲜最早的汉诗作品。中国和朝鲜的一些古文献,都对它做了较详细的记载。如中国后汉蔡邕的《琴操·九引》、西晋崔豹的《古今注》、唐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宋李昉等的《太平御览》、明冯惟讷的《古诗纪》、清杜文澜的《古谣谚》等和朝鲜车天辂的《五山说林》、朴趾源的《热河日记》、李德懋的《耳目口心说》、韩致渊的《海东绎史》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语出李岩:《中韩文学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69页。
    ③ 张德秀选注:《朝鲜民族古代汉文诗选注》,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3页。
    ④ 宫月:《<公无渡河>研究》,《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19页。
    ⑤ 张德秀选注:《朝鲜民族古代汉文诗选注》,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5页。此诗有的版本亦写作:“翩翩黄鸟,各有相依。念我之独,谁与同归?”
    ⑥ 《三国史记》:“三年秋七月,作离宫于鹘川。冬十月,王妃松氏薨。王更娶二女继室。一曰禾姬,鹘川人之女也;一曰雉姬,汉人之女也。二女争宠,不相和。工于凉谷,造东西二宫,各置之。后,王田于箕山,七日不返。二女争斗,禾姬骂雉姬曰:‘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乎?’雉姬渐恨之,归。王闻之,策马追之。雉姬怒不还。王尝息树下,见黄鸟飞集,及感而歌。”语出李岩:《中韩文学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73页。
    ⑦ [韩]金台俊,张琏瑰译:《朝鲜汉文学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第14页。
    ① 于衍存、黄妍:《试论朝鲜上古诗歌对<诗经>的接受》,《东疆学刊》,2008年第4期,第27页。
    ① 指李仁老、林椿、吴世才、赵通、皇甫沆 、咸淳、李湛等七人,因模仿魏晋“竹林七贤”而得名。
    ② 陈蒲清:《韩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29页。
    ③ 蔡镇楚:《石竹山房诗话论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07页。
    ④ [朝鲜]南龙翼编,赵季校注:《箕雅校注》,北京:中华书局,第73页。
    ① [朝鲜]南龙翼编,赵季校注:《箕雅校注》,北京:中华书局,第73页。
    ② [朝鲜]南龙翼编,赵季校注:《箕雅校注》,北京:中华书局,第73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④ [朝鲜]南龙翼编,赵季校注:《箕雅校注》,北京:中华书局,第6页。
    ⑤ [朝鲜]南龙翼编,赵季校注:《箕雅校注》,北京:中华书局,第7页。
    ⑥ 蔡镇楚:《石竹山房诗话论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07页。
    ① 参阅金宽雄、金东勋主编:《中朝古代诗歌比较研究》,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第45页。
    ② 参阅金宽雄、金东勋主编:《中朝古代诗歌比较研究》,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第163-164页。
    ① 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181页。
    ② 鱼叔权,号也足堂,咸从人。朝鲜中宗时学者,长于吏文与中国语,中宗二十年(1525)任吏文学官,曾三次出使明朝。以诗评、诗论著称。著有《稗官杂记》、《考事撮要》等。《稗官杂记》共六卷,约成书于朝鲜仁祖元年(1544)。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从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
    ② 申纬(1769-1845),‘字汉叟,号紫霞、平山人。他曾师事清代理论家翁方纲,被称为诗、书、画三绝。朝鲜四大汉诗人。诗歌艺术成就较高,有人评曰:“中紫霞(纬)诗,神悟驰骋,万象纷呈,吾韩国五百年第一大家,乃变调之雄。”他的三十五首《东人论诗绝句》,从新罗崔致远开始,直到李朝李尚宪,上下七百年,涉猎诗人五十七家之多。
    ③ 转引自柳晟俊:《申纬之东人论诗绝句考》,《吕潍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21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51页。
    ⑤ 转引自柳晟俊:《中纬之东人论诗绝句考》,《吕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第20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4-285页。
    ② 郑斗卿(1597-1673),字君平,号东溟。其诗论主学诗以《三百篇》为宗,律诗则以盛唐诸子为法,赵宋诸子虽然大家颇多,但不是诗的正宗,所以不必学。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28-129页。
    ④ 贾文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类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545页。
    ⑤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161页。
    ⑥ 申景浚(生卒年不详),《旅庵诗则》共一卷,书中详论诗的各种体格声律,特别是声律,结合宫、商、角、徵、羽作精细解说。是书还论及诗法、修辞种种,书中多引李白之诗说明,颇具见地。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7页。
    ② 贾文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类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637页。
    ③ 里克编选、注释:《历代诗论选释》,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年,第93-94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4页。
    ② 常振国、降云:《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0页。
    ③ 李眸光(1563-1628),字润卿,号芝峰,朝鲜李朝哲学家、实学派先驱人物之一。其著作《芝峰类说》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巨作,内容涉猎天文、地理、生物、历法、医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宗教、哲学等方面,是研究朝鲜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文献。其诗论集中体现在《芝峰类说·文章部》中,诗论核心是“尊唐黜宋”。书中诗论新见颇多,如论述朝鲜诗与中国诗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把朝鲜诗与中国诗做对比;一是为朝鲜诗探索中国诗的渊源。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72页。
    ③ 赵钟业:《修正增补韩国诗话丛编》(1卷),首尔:太学社,1996年,第500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36页。
    ③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68页。
    ④ 赵则诚、张连第、毕万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368-369页。
    ⑤ 赵则诚、张连第、毕万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369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27页。
    ② 赵钟业编:《修正增补韩国诗话丛编》,首尔:太学社,1996年,第33-34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9页。
    ① 赵则诚、张连第、毕万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367页。
    ② 赵则诚、张连第、毕万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第369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45页。
    ④ 严羽:”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语出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808页。
    ⑤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45-346页。
    ⑥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前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0页。
    ①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②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77-78页。
    ③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①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199-200页。
    ②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81页。
    ③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9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4页。
    ⑤ 赵钟业:《中韩日诗话比较研究》,台北:台湾学海出版社,1984年,第254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从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8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5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从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6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46页。
    ① 此处的论述,分别参阅了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赵钟业:《中韩日诗话比较研究》,台北:学海出版社,1984年。
    ② 此处的论述,分别参阅了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赵钟业:《中韩口诗话比较研究》,台北:学海出版社,1984年。
    ① 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38页。
    ②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52页。
    ③ 叶嘉莹:《钟嵘诗品评诗之理论标准及其实践》,《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18页。
    ④ 廖栋梁:《六朝诗评中的形象批评》,《文学评论》第八辑,黎明文化事业公司,第19-100页。
    ⑤ 张永吴、贾岸:《中国古代象喻式批评的演变轨迹及其功能》,《文史哲》,1995年第4期,第81-86页。也作“象喻批评”,此种提法在中国学界比较普遍。如,吴果中:《论象喻批评》,《云梦学刊》,2001年第6期,第65-67页;潘殊闲:《象喻:中国传统诗歌评论的利器》,《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第132-136页,等等。
    ⑥ 张伯伟:《禅与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7页。
    ⑦ 邱美琼、胡建次:《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2页。
    ① 贺天忠、吴红光:《<文心雕龙>的意象批评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59页。
    ②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72页。
    ③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
    ① 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356-357页。
    ② 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第784-785页。
    ① 蔡镇楚、刘畅:《论意象批评》,《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93-94页。
    ②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727页。
    ① 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233贞。
    ② 陈丕:《中朝文论关系比较》,《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第1期,第170页。
    ③ 李仁老(1152-1220),字眉叟,号双明斋。《破闲集》共三卷,该书是现存最早的朝鲜诗学之作,全书评论最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将朝鲜诗人诗作与中国诗人诗作进行比较,有助于中朝诗史的比较研究。李奎报(1168-1241),字春卿,号白云居士,朝鲜诗坛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其诗论主要体现在《白云小说》中。崔滋(1188-1260),字树德,号东山叟,谥文清。《补闲集》共三卷,是高丽朝最富有影响力的诗学之作。其《自序》曰:“李学士仁老略辑成篇,命曰《破闲》,晋阳公以其书未广,命予续补。”道出了崔滋创作此书的宗旨,所以此书论诗方式与李仁老《破闲集》很相似。李齐贤(1287-1367),字仲思,号益斋、栎翁,谥号文忠。《栎翁稗说》存诗话三十八则,多有新见。李齐贤创作的词,在朝鲜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④ 张葆全主编:《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04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6页。
    ②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0页。
    ③ 转引自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第92页。
    ④ (清)赵翼著,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瓯北诗话》,南京:风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页。
    ②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117页。
    ③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9页。
    ④ 李岩、徐健顺:《朝鲜文学通史》(上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516页。
    ①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67页。
    ②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80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34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页。
    ① 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上),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206页。
    ②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47-448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4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6页。
    ① 宽雄、金东勋主编:《中朝古代诗歌比较研究》,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第340页。
    ②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70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洗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29页
    ④李岩、徐健顺:《朝鲜文学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1423页。
    ①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249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1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95-196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01页。
    ⑤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01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90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24-225贝。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24-225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08-209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04-405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68-269页。
    ① (清)赵翼著,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瓯北诗话》,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② (清)赵翼著,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瓯北诗话》,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70-271页。
    ① 刘德重:《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第16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71页。
    ① 邱美琼、胡建次:《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3页。
    ② 赖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152页。
    ③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58页。
    ④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71页。
    ①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421页。
    ②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423页。
    ③ 吴光兴:《李杜独尊与八世纪诗歌的价值重估》,《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第32页。
    ④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69页。
    ⑤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2页。
    ⑥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206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95页。
    ② 张振亭、金海救:《高丽诗学范畴初探》,《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65页。
    ③ 温兆海:《“味”审美范畴在高丽诗学前期之考察》,《东疆学刊》,2004年第3期,第51-56页。
    ④ 琴知雅:《朝鲜诗学上的“神韵”》,《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75-84页。
    ⑤ 邹志远:《李晬光文学批评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3-116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28页。
    ②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158-159页。
    ③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52页。
    ①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52页。
    ②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23页。
    ③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页。
    ④ 工世德主编:《美学辞典》,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44页。
    ⑤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页。
    ⑥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页。
    ⑦ 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年,第245页。
    ④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2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页.
    ② 李晬光:《芝峰类说》(卷九),首尔:乙酉文化社,1994年,第620-622页。
    ① 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第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29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60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8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60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9页。
    ② 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第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34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2-144页。
    ①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02-303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5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7页。
    ② 任范松、金东勋主编:《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97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5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6页。
    ① 张伯伟:《朝鲜古代诗学总说》,见郑判龙主编:《韩国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3-54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0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1页。
    ② 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第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79-80页。
    ③ 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第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455页。
    ① 蔡够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第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322-324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49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47-348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350-351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50页。
    ② 蔡镇楚:《石竹山房诗话论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61页。
    ①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03页
    ② 常振国、降云:《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91页。
    ③ (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70页。
    ① 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268-269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选编:《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3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2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9页。
    ①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53页。
    ② 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155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选编:《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2-143页。
    ② 蔡镇楚:《石竹山房诗话论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62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选编:《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9页。
    ① 刘尚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李杜优劣论的一些思考》,《徐州教育学报》,2005年第2期,第95页。
    ② 张葆全主编:《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9页。
    ③ 张葆全主编:《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69页。
    ① 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6-37页。
    ② 钱锺书:《谈艺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7页。
    ③ 参照蔡镇楚:《比较诗话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288-289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97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28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76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5页。
    ② 蔡镇楚:《石竹山房诗话论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24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54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94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95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活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6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7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7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7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8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6页。
    ① 邱美琼、胡建次:《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5页。
    ② 周庆华:《诗歌摘句批评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第36页。
    ③ 徐达:《诗品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0页。
    ④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72页。
    ⑤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73页。
    ⑥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72页。
    ①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58页。
    ②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58页。
    ③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39页。
    ④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423页。
    ⑤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423页。
    ⑥ 常振国、降云:《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06页。
    ⑦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90页。
    ⑧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440页。
    ①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880页
    ②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062页。
    ③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365页。
    ④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47页。
    ⑤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4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0页。
    ③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198-199页。
    ④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213页。
    ① “一字师”的典故,出于:“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渴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师。”
    ②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205页。
    ③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208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从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2页。
    ⑤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81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2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6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7页。
    ⑤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0页。
    ①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607页。
    ② 彭会资主编:《中国古典美学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37页。
    ③ 彭会资主编:《中国古典美学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37页。
    ④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607页。
    ① [韩]大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153-154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2-103页。
    ① [朝]任廉:《旸葩谈苑》,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81年,第801-803页。
    ② [朝]任廉:《旸葩谈苑》,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81年,第799-801页。
    ① 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89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6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3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3页。
    ⑤ 王国彪:《论高丽诗话对“池塘生春草”句的解读》,《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年第4期,第 125页。
    ① [朝]任廉:《旸葩谈苑》,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81年,第779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0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72页。
    ④ [韩]吴允熙著,[韩]李顺连译:《沧江金泽荣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0页。
    ① 赵永纪编:《古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15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7页。
    ③ [韩]赵钟业:《修正增补韩国诗话丛编》(1卷),首尔:太学社,1996年,第102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4-65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9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1页。
    ①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7页。
    ② [韩]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年,第241-242页。
    ① 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第340页。
    ② 申骏编著:《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粹》,北京:光明口报出版社,1999年,第243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2-183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98-199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19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93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0页。
    ④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85页。
    ① 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699页。
    ②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从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5-106页。
    ③ (李朝)洪万宗编撰,[中]赵季、[韩]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90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钢:《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8页。
    ②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8页。
    ③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59页。
    ④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84页。
    ⑤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147-148 页。
    ① 孙德彪:《中韩诗论研究的设想》,《东疆学刊》,2004年第3期,第59页。
    ② 蔡镇楚:《比较诗话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6页。
    ① 相关论述见论文第三章《朝鲜古典诗话之意象批评》,第三节《意象批评在朝鲜李朝诗话的体现》的内容。
    ② 相关论述见论文第四章《朝鲜古典诗话之比较批评》第二节《比较批评视野下的中朝作家作品论》的内容。
    ③ 相关论述见论文第三章《朝鲜古典诗话之意象批评》,第三节《意象批评在朝鲜古典诗话的体现》的内容。
    ④ 相关论述见论文第三章《朝鲜古典诗话之意象批评》,第三节《意象批评在朝鲜古典诗话的体现》的内容。
    ⑤ 相关论述见论文第三章《朝鲜古典诗话之意象批评》,第三节《意象批评在朝鲜古典诗话的体现》的内容。
    ⑥ 相关论述见论文第五章《朝鲜古典诗话之摘句批评》,第三节《摘句诠释诗歌的风格特点》的内容。
    ① 许筠:《许筠全集·惺所覆瓿稿》,韩国成均馆大学大东文化研究院编,首尔:成均馆大学校出版部,1981年,第72页。
    ②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209页。
    ③ 孙德彪:《朝鲜诗家论唐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30页。
    ④ 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第九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第10页。
    ① 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308-309页。
    [1]蔡镇楚.比较诗话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2]蔡镇楚.诗话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蔡镇楚.石竹山房诗话论稿.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
    [4]蔡镇楚.中国诗话史.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5]蔡镇楚编.域外诗话珍品丛书.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6]常振国、降云.历代诗话论作家(上编).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7]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
    [8]陈蒲清.韩国古典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9]伏胜.尚书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3]郭绍虞编,[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4]胡应麟.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5]贾文昭主编.中国古代文论类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8年.
    [16]金宽雄,金东勋.中朝古代诗歌比较研究.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
    [17]邝健行、陈永明、吴淑钿.韩国诗话中论中国诗资料选粹.北京:中华书局,2002.
    [18]赖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9]李贺著,叶葱奇疏注.李贺诗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0]李岩、徐健顺、俞成云,等.朝鲜文学通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1]李岩.中韩文学关系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2]里克编选、注释.历代诗论选释.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23]廖栋梁.六朝诗评中的形象批评.文学评论(第八辑).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24]刘德重、张寅彭.诗话概说(修订版).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25]刘强.高丽汉诗文学史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6]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7]罗大经.鹤林玉露.北京:中华书局,2005.
    [28]彭会资主编.中国文论大辞典.广西: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
    [29]彭会资主编.中国古典美学辞典.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1.
    [30]缪钺.《诗词散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1]任范松、金东勋.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32]申骏.中国历代诗话词话选.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3]孙德彪.朝鲜诗家论唐诗.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34]王大鹏、张宝坤、田树生,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长沙:岳麓书社,1985.
    [35]王世德主编.美学辞典.北京:知识出版社,1986.
    [36]萧子显.南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2.
    [37]徐达.诗品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38]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39]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0]张葆全.诗话和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1]张葆全.中国古代诗话词话辞典.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2]张伯伟.禅与诗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43]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
    [44]张德秀选注.朝鲜民族古代汉文诗选注.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45]赵翼著,马亚中、杨年丰批注.瓯北诗话.南京:风凰出版社,2009.
    [46]赵永纪.历代诗话精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9
    [47]赵则诚、张连第、毕万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48]郑判龙主编.韩国诗话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1997.
    [49]周庆华.诗歌摘句批评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50]朱光潜.诗论.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51]邹志远.李晬光文学批评研究.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52]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9.
    [53]河红联.李幌文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11.
    [54]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延吉:延边大学,2009.
    [55]刘彦明.李奎报散文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5.
    [56]聂垚.韩国诗话《诗家点灯》唐宋诗举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12.
    [57]王红梅.许筠论略:[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58]蔡镇楚、刘畅.论意象批评.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0-98.
    [59]陈丕.中朝文论关系比较.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1):169-178.
    [60]宫月.《公务渡河》研究.沂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17-20.
    [61]贺天忠、吴红光.《文心雕龙》的意象批评论.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8-62.
    [62]刘德重.诗话范畴与诗话学.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2-37.
    [63]刘德重.宋代诗话与江西诗派.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15-22.
    [64]刘尚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对李杜优劣论的一些思考.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94-95.
    [65]柳晟俊.申纬之东人论诗绝句考.《昌滩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20-28.
    [66]马金科.试论《东人诗话》在朝鲜诗话史上的意义.东北亚论坛,2001,(2):92-94.
    [67]潘殊闲.象喻:中国传统诗歌批评的利器.宁夏社会科学,2005,(2):132-136.
    [68]邱美琼、胡建次.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82-86.
    [69]琴知雅.朝鲜诗学上的“神韵”.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5-84.
    [70]孙德彪.中韩诗论研究的设想.东疆学刊,2004,(3):57-60.
    [71]王国彪.论高丽诗话对“池塘生春草”句的解读.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4):124-125.
    [72]吴光兴.李杜独尊与八世纪诗歌的价值重估.文学遗产,1994,(3):29-37.
    [73]吴果中.论象喻批评.云梦学刊,2001,(6):65-67.
    [74]温兆海.“味”审美范畴在高丽诗学前期之考察.东疆学刊,2004,(3):51-56.
    [75]殷晓燕.诗话释义及其渊源探析.呼兰师专学报,2003,(1):31-34.
    [76]于衍存、黄妍.试论上古诗歌对《诗经》的接受.东疆学刊,2008,(4):24-28.
    [77]张永昊、贾岸.中国古代象喻式批评的演变轨迹及其功能.文史哲,1995,(4):81-86.
    [78]张振亭、金海救.高丽诗学范畴初探.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5-69.
    [79]邹志远.对朝鲜古代诗学研究范围中的“李晬光”名字的考证.东疆学刊.2006,(3):112.
    [80]金富轼.三国史记.近泽书店,1928.
    [81]金台俊著,张琏瑰译.朝鲜汉文学史.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82]洪万宗选编,赵季、赵成植笺注.诗话丛林笺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83]李家源著,沈定昌、李俊竹译.朝鲜文学史(上册).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
    [84]李晬光.芝峰类说.首尔:乙酉文化社,1994.
    [85]南龙翼编,赵季校注.箕雅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
    [86]任廉.旸葩谈苑.首尔:亚细亚文化社,1981.
    [87]太学社选编.韩国诗话选.首尔:太学社,1983.
    [88]吴允熙著,李顺连译.沧江金泽荣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89]许筠著,韩国成均馆大学大东文化研究院编.许筠全集.首尔:成均馆大学校出版部,1981.
    [90]赵钟业.修正增补韩国诗话丛编.韩国:太学社,1996.
    [91]赵钟业.中韩日诗话比较研究.台湾:台湾学海出版社,198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