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的以人民为价值主体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毛泽东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是在批判地吸收与继承近代西方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上根据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需要逐步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探索中逐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具有独创性的政治价值观体系,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中国化的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发展和创新奠定了基础,对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从分析毛泽东政治价值观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与其生活成长经历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而阐述了毛泽东政治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价值观的渊源关系。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主要包括人民价值观、阶级价值观、政党价值观、民主法制价值观和理想价值观。毛泽东将“人民”看成是历史的、具体的人们的集合,用“历史进步原则”和“绝大多数原则”去衡量确认人民的范畴,明确指出人民是其价值观的主体,人民的利益是其进行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并从多个角度论述了人民利益的价值实现途径;毛泽东肯定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以此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斗争。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是毛泽东用来考察各个阶级在革命中的动向和寻找革命力量的重要价值标准。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毛泽东还对阶级斗争中的价值原则进行了多方面且深入的论述;毛泽东的政党价值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性质和自身使命的深刻认识,毛泽东通过分析党的价值核心和价值标准强调了加强党建的重大意义及其价值实现途径;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开拓者,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价值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价值观,他对民主法制的价值本质及其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实现途径都做了详细而深刻的论述,毛泽东的民主法制建设价值思想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理想,为了使人民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的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多成果的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经验教训。
     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在过去物质匮乏、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引导和激励了党和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并不随着时代主题的转变而过时,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而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最大特点,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一样都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思想体系。
     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共产主义价值观,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价值观,深入研究并宣传毛泽东的价值观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拒腐防变的能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同源性,其基本特征与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内涵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毛泽东的政治价值观建设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南,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are Marxism's view of value, which are an important partof Mao Zedong thought, based on scientific generaliz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law. Mao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consider people as the subject and evaluation subject. According tothe need of Chinese revolution and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with adopting Marxism's viewof value, assimilating the reasonable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ao Zedong'spolitical values develop gradually. As the cor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the ChineseCommunist Party, in the hard exploration of revolution and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MaoZedong found a value system with original research, which is the first stage of sinicization ofMarxism values. His political values are applied in all fields, which are the base of ChineseCommunists' values development and values innovation, and with great inspire significanceto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This paper represents the theoretical base of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the originsof his political values—Chinese traditional values, as well as some values from foreigncountrie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formation and his growthexperience.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contain the people values, the class values, theParty values, the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values and the ideal values. Mao Zedongviews the people as a group of historical and specific ones. He us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principle and the most principle to measure and confirm the division of the people, anddefinitely hold the view that the people is the subject of his values.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is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value evaluation. He explains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people'sinterests in many aspects. Mao Zedong approves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class and classstruggle in social historical development. With this, he calls for Chinese people to fight forsocialism and communism. Mao Zedong applies economic posi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srevolution as standards of class values, to observe the trends and motions of all classes to findthe real force for Chinese revolution. Along with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lass struggle,Mao Zedong amplified the principles of class values a lot. Mao Zedong's Party values reflecthis keen awareness of the nature and the miss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oZedong point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s the Vanguard of the Chinese proletariat, andthe purpos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to serve the Chinese people wholeheartedly,to fight for socialism and communism ideal. With these, he stresses the value of Party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s its value realization. As the innovator of the socialist democracyand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Mao Zedong puts forward the socialist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values with Chinses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Marxism democracy and thelegal system values. He elaborates essence of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values, as wellas the value principles and the mode of value realization during its construction. MaoZedong's democracy and the legal system value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socialistdemocratic politics construction. Mao Zedong considers communism as his highest ideal,during Chinese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for people's obtaining of the free comprehensivedevelopment, he makes great effort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suits to China.In fact, Mao Zedong has earned great production in his research, as well as some experienceand lessons.
     During the times of poverty and social deprivations,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guideand inspire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Chinese people to the victory of revolution and thesocialist construction. As the theme of the present times changes, it does not represent that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has become outdated.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are thevalues based on the Marxism values, which is not unchanged dogmas, and it is open-endedand developing with times.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are the values of self-improvement and hard-work. Itsresearching and propaganda is the main task of the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It helps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style, enhancing the abilitiesof guarding against degeneration, and safeguarding the Party's solidarity and consolidating itsunity.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and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re both the socialistideology guided by Marxism with homology. Their essential features are same to Marxismpolitical values.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are embodied i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increase its charm, and serve as a connecting link i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construction not only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foundation and guide for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nstruction, but also provides significantreference value for it. Mao Zedong's political values are the ideological force promoting thefull developments of the people and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society.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
    ②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70页。
    ③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69页。
    ①徐少锦:《伦理百科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第426页。
    ②宫敬才:论经济价值观[J].学海,2000(05).
    ③王玉樑:《邓小平的价值观》[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7页。
    ①王邦佐:《政治学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5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4页。
    ③李德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J].江淮论坛,1992(0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①《列宁全集》第37卷[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1页。
    ①《列宁全集》第24卷[M],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35页。
    ①康绍邦:《新编社会主义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①《管子全译》[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②《贞观政要》[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①《论语》[M],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7页。
    ①邓柳胜:《曲礼·礼运》[M],广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0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3页。
    ①黄柟森、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下册[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7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51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24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9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44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①《列宁全集》第37卷[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②《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页。
    ①林伯野:《毛泽东名言集萃》[M],中国文化传播出版社,2010年版,第16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②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三联书店出版社,1979年版,第374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5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5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8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8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5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36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8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35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3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0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2页。
    ①刘炳瑛:《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1页。
    ③康绍邦:《新编社会主义辞典》[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4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第11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1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6页。
    ②《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4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页。
    ①《列宁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7页。
    ①《刘少奇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①《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下卷[M],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版,第510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26页。
    ①李德顺:《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4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86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9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6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2页。
    ①《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卷[M],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89页。
    ②《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卷[M],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94页。
    ③《毛泽东早期文稿》第3卷[M],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45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28页。
    ①《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7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67页。
    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54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2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88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1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9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6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5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2]列宁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3]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1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5]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0]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2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2]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3]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4]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5]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6]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9]毛泽东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30]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32]毛泽东年谱(上、中、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3]毛泽东早期文稿[M].湖南:湖南出版社,1990.
    [34]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35]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6]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9]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40]邓小平年谱(上、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1]刘少奇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2]周恩来选集(上、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3]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4]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4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8]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9]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50][澳]大卫古德曼.邓小平政治评传[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
    [51][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北京:商务印刷出版社,1984.
    [52][德]赫尔穆德施密德.全球化与道德建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53][德]马克思,恩格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54][德]莫里茨石里克.伦理学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5][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56][美]J.N.芬德莱.价值论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7][美]R.B.培里.价值和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8][美]R.特里尔.毛泽东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
    [59][美]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60][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著.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61][美]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M].北京:红旗出版社,1987.
    [6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M].北京:三联出版社,1987.
    [63][美]亚伯拉罕马斯洛.人类价值新论[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
    [64][日]牧口常三郎.价值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5][苏]B.图加林诺夫.马克思主义中的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6][苏]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67][英]W.D.拉蒙特.价值判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68][英]培根.人生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69][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0]毕桂发.毛泽东与影响他的历史人物[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7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72]蔡霞.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人价值观[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73]沧南.毛泽东方法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74]陈才登.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75]陈晋.读毛泽东札记[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9.
    [76]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77]陈明显.晚年毛泽东[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78]邓柳胜.曲礼礼运[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4.
    [79]冯景源.现代西方价值观透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80]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81]冯虞章,李崇富.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82]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3]高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84]郭德宏.中国共产党的历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85]韩振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86]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87]何一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88]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89]黄柟森、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学资料选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90]康绍邦.新编社会主义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91]贾春增.知识分子与中国社会变革[M].华文出版社,1996.
    [92]江畅.现代西方价值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93]江畅.西方价值观念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94]蒋大椿.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研究[M].四川:巴蜀书社,1992.
    [95]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96]黎永泰.毛泽东文化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97]李斌雄.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98]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99]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100]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01]李德顺.价值新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
    [102]李德顺.价值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
    [103]李德顺.价值学—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04]李京波.毛泽东与国学[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1.
    [105]李君如.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
    [106]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7]李连科.世界的意义—价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8]李培林.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109]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0]李琦.毛泽东与联系群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11]李锐.毛泽东的早年与晚年[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112]李秀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13]李银桥.走向神坛的毛泽东[M].中外文化出版公司,1989.
    [114]李淮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15]刘海藩.毛泽东思想综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116]刘仁荣,方小年.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7]刘上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0例[M].北京: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118]刘振华.毛泽东建国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119]刘炳瑛.马克思主义原理辞典[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20]罗国杰.中国传统道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21]罗国杰.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122]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23]马德普.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
    [124]美国与中国的关系[M].北京: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
    [125]农华西.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126]彭安文.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新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127]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28]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9]钱理群.1948:天地玄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1998.
    [130]曲庆彪.超越乌托邦—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M].北京出版社,1996.
    [131]阮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132]沙健孙.毛泽东与新中国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133]申永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其时代解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134]石仲泉.毛泽东的艰辛开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35]石仲泉.毛泽东研究评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36]石云霞.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137]史全伟.毛泽东与艰苦风斗[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38]宋惠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139]宋廷同,蔡长水.毛泽东建党思想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140]孙伟平.价值哲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41]谭献民.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42]谭献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论纲[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43]汪家缪.干部思想道德建设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
    [144]王立胜.重新认识毛泽东[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145]王敏.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6]王恕焕.毛泽东的人生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147]王鑫.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48]王玉樑.邓小平的价值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149]王玉樑.价值哲学新探[M].西安: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50]王邦佐.政治学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151]吴兢.贞观政要[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152]武原.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
    [153]伍时霖,刘扫尘.当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154]夏卫东.道德本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55]萧心力.毛泽东与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56]萧延中.晚年毛泽东[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311.
    [157]徐少锦.伦理百科辞典[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158]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159]谢浩范.管子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160]叶汝贤.马克思的唯物史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61]郁建兴,朱旭红.社会主义价值学导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1997.
    [162]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63]袁贵仁.新世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64]袁贵仁.价值观的建设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5]章海山.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展的历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66]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167]张汝伦.历史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68]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169]张国钧.中华民族价值导向的选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70]张蔚萍.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学说[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
    [17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72]张全.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方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73]张孝评.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9.
    [174]赵馥洁.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5]赵晓呼.政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176]钟伦荣.毛泽东的价值观[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77]周向军.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
    [178]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
    [1]白立强.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宁夏党校学报,2007(04)
    [2]白燕,张敬军.毛泽东人格理想与实践的墨学渊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02).
    [3]贝虹.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评析[J].求实,2001(01).
    [4]毕国明.毛泽东与中国传统“大同”社会理想[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05).
    [5]曹海林,梁小芳.“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论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前沿,2002(02).
    [6]陈先达.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实践[J].教学与研究,1999(12).
    [7]程喜中,卢思华.试论毛泽东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思想[J].吉首大学学报,1996(03).
    [8]蔡青.论毛泽东的人民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9]杜菊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观的继承和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10]杜宇.毛泽东、邓小平人生价值比较[J].前沿,2003(09).
    [11]宫敬才.论经济价值观[J].学海,2000(05).
    [12]高放,华诩.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01).
    [13]高飞,倪侃.毛泽东的农民价值观[J].台州师专学报,1998(05).
    [14]高文超.青年毛泽东的心志与理想探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5(02).
    [15]高文超.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世界探析[J].世纪桥,2008(11).
    [16]高翔莲,胡继慧.毛泽东政党关系和谐思想研究[J].理论月刊,2009(02).
    [17]顾承卫.邓小平社会主义和谐思想研究述评[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04).
    [18]关雅梅.毛泽东的价值观与公平分配理想[J].北华大学学报,2004(04).
    [19]郭凤莲,刘忠洋.毛泽东早年理想人格研究的理论路径与方法[J].求索,2009(01).
    [20]郭培臻.毛泽东邓小平人民主体性思想比较研究[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3).
    [21]赫英红.论毛泽东理想人格学说的内容及形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02).
    [22]洪韵珊.关于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1999(0l).
    [23]胡继红,孙有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J].社科纵横,1993(05).
    [24]金远近.毛泽东的人生观[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03).
    [25]贾建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03).
    [26]姜宏波.从毛泽东人民主体论到邓小平人文主义思想[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2).
    [27]姜怀忠,王彦波.从毛泽东的“大同”理想到邓小平的“小康”社会—中国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选择的历史转变[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2).
    [28]孔治明.儒家的道德修养论与毛泽东的自我批评思想[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1(03).
    [29]黎建军.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政党观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
    [30]李春秋.论青年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06).
    [31]李泓,金钊.大同思想与毛泽东的社会理想[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32]李君.毛泽东的理想价值观[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01).
    [33]李君如.和谐社会建设与党史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05(06).
    [34]李丽.毛泽东人生价值的基本取向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06).
    [35]李路路.论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1999(0l).
    [36]李同彬.毛泽东人民主体论思想及其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05).
    [37]李延明.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基本原理[J].当代思潮,1998(04).
    [38]李佑新.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传统对毛泽东的影响[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2(01).
    [39]李德顺.毛泽东的价值观—人民主体论初探[J].哲学研究,1993(06).
    [40]李德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J].江淮论坛,1992(05).
    [41]刘国华.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06).
    [42]刘慧.毛泽东人生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05).
    [43]刘慧,郑德荣.毛泽东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1998(05).
    [44]刘睿.毛泽东关于资产阶级问题的理论探析[J].科学社会主义,2009(04).
    [45]刘秀芬.毛泽东论共产党人的伦理价值观[J].理论学刊,1995(01).
    [46]刘小敏.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发展轨迹[J].甘肃社会科学,2006(04).
    [47]卢维良,丁科.毛泽东学习型政党思想的成因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06).
    [48]刘成有.略论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3(04).
    [49]鲁书月.浅议毛泽东同志人民主体论思想[J].邯郸师专学报,1996(01).
    [50]吕慧萍.论毛泽东的人民观的价值取向及其现实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院学报,2003(08).
    [51]麻乐平.论毛泽东以民为本的价值观[J].理论界,2005(01).
    [52]曼慧.毛泽东、邓小平价值标准理论比较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0(02).
    [53]尚庆飞,韩步江.阶级、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环节[J].南京社会科学,2007(06).
    [54]沈慧芳.毛泽东的道德理想及其现代启示[J].武夷学院学报,2009(01).
    [55]石仲泉.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贡献[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02).
    [56]石仲泉.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3).
    [57]石作斌.毛泽东政党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及其当代解读[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01).
    [58]苏昌强.从毛泽东刘少奇关于群众关系的论述看当今人民主体价值的确定[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02).
    [59]隋保禄.毛泽东邓小平人民主体思想之比较[J].石油大学学报,2000(04).
    [60]谭献民,蒋建辉.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社会观[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3).
    [61]谭继东.近代西方思潮对青年毛泽东价值观念的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6(06).
    [62]唐艾苓,张爱仙.试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
    [63]唐明勇.试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大同”理想的批判与继承[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04).
    [64]田慧武.试论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历史局限性[J].韶关学院学报,2004(07).
    [65]王彩铃.从被动的群氓到历史的主体—青年毛泽东人民主体价值观的形成[J].湘潭大学学报,2005(06).
    [66]王浩斌.论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理论特色[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67]王平川.毛泽东社会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0(01).
    [68]王遐见,王勇.论毛泽东对大同世界理想的追求[J].社会科学家,2011(02).
    [69]王新婷.毛泽东的道德理想主义[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01).
    [70]王玉平.论毛泽东实践哲学的价值取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05).
    [71]汪绪永.论毛泽东的生死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05).
    [72]文斌.社会主义转型期利益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05).
    [73]夏婷婷,杜菊辉毛泽东与康有为社会理想观之比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06).
    [74]谢昌余.毛泽东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从《学生之工作》到《五七指示》[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75]邢家强.毛泽东党性修养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财富[J].理论视野,1994(02).
    [76]徐金超,李志源.毛泽东伦理观的基本价值取向[J].道德与文明,1993(05).
    [77]吴灿新.毛泽东的人生价值观思想及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J].理论月刊,2011(01).
    [78]余捧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1).
    [79]夏银平.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观[J].理论视野,2010(06).
    [80]闫振存.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修养理论的历史贡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01).
    [81]杨蓉.毛泽东的天下大同理想社会主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6).
    [82]杨智,周启平.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理想模式的追求探析其社会和谐观[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83]杨连群.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的人生观思想[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03).
    [84]姚茂权.毛泽东阶级分析法微探[J].中国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1(02).
    [85]姚植传.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关系学说的丰富和发展[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5).
    [86]于伟峰,申晓元.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01).
    [87]余源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再认识[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05).
    [88]张春英.试论青年毛泽东的人格理想[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04).
    [89]张宏韬.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再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5).
    [90]张瑞敏.略论毛泽东时代的阶级阶层分析理论与实践[J].理论月刊,2010(12).
    [91]张水辉.浅析马克思、毛泽东的中产阶级理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02).
    [92]张彦妮.毛泽东的政党政治道德思想浅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5).
    [93]张佩国.论毛泽东早期政治伦理观的价值取向[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01).
    [94]郑谦.毛泽东与邓小平人民主体观比较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1995(02).
    [95]郑学祥.邓小平对毛泽东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J].探求,2000(03).
    [96]周民.论毛泽东的文化理想[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06).
    [97]周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价值观的共同性简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01).
    [98]周新华.毛泽东党建思想述论—加强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建设的思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03).
    [99]周志军.平民化理想人格的追求—毛泽东、邓小平理想人格观及比较[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100]朱合理.毛泽东论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3(06).
    [101]朱寰.历史经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学习与探索,2005(01).
    [102]朱永亮.论毛泽东的政党关系思想[J].新闻爱好者,2008(09).
    [103]庄前生.论毛泽东的价值观[J].哲学研究,2003(12).
    [104]庄前生.人类思想的一面旗帜—毛泽东价值观简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