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文化宏观管理主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尤其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宏观管理的认识。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文化宏观管理问题,对于推动文化管理理论创新和科学实践,以及促进提升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建设,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文化宏观管理主的剖析和研究,客观评价不同主体的行为方式和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理论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可能面对的相关问题,以及可供选择的基本对策。
     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党委、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或要素在文化改革、发展和建设中相互关系调整的过程。这些主体或要素之间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通过有效的宏观管理,使这些关系得以在规范化的调整过程中,形成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生产力,形成新的文化制度。文化宏观管理,正是以设立文化制度为外在表现,从而提出社会文化生活的各项计划、策略、模式等内容,逐步确立国家文化体制的整体构架设计。当文化宏观管理中所涉及的各个主体要素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理顺彼此相互关系并使之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法律关系基础之上,文化体制改革才能真正得以推进,文化繁荣发展的目的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只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文化宏观管理各个主体要素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能够发挥和实际发挥的力量时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也并没有一种确定的“合理模式”,而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呈现出不断调适、相互影响、相互发展的复杂局面。在文化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它们相伴而行,但并非一直按照既定的改革路线共同演进,而是各自在一种相互关联的互动中发展。况且,历史进程中凡属“改革”和“转型”,必然呈现出断裂式、突破式、跳跃式的非常规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因此,形势的复杂性更加凸显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改革的过程就是文化制度的具体安排进行创新规范的过程,笔者在本文中对文化宏观管理所涉及的各类主体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并在论述过程中对现有文化制度设计进行客观的评述,提出自己思考的一些见解,以期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支持。
Great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depend on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especially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knowledge to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Undoubtedly it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do deep research and correct understanding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for promoting cultural management theory's reform and practice,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cultural undertaking's overall prosperity and speed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main bodies of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evaluates behavior mode and effect range of different main bodies so as to make clear basic theories of cultural system reform in China, and at the same time brings forward relative problems that might occur at present and in the future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system reform as well as relevant basic solutions.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system development is in nature a process of change of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the main bodies of the Party, government, units, enterprise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itizens. These bodies create all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 In process of standardized adjusting those relations, effective macro-management makes the relations to become productivity to promote cultural refor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new cultural system.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is to set up the cultural system and to fix the project, policy, and mode of social cultural life so as to establish design of the main framework of nation's cultural system.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ses main elements of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and comments on inte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main bodies. Only when the main bodies definite its own role, make clear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on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basis of law, can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 truly make progress and the aim of cultural prosperity be realized. However,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e roles that the main bodies of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could and have eventually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system reform are not fixed, relations among the bodies are not in a certain reasonable mode, and have formed a complex situation of change, mutual influence and development. Along the historical journey of cultural system reform they process together but not always in a fixed reform line, and develop under a kind of mutual influence. Moreover, reform and change in history would have unusual development mode of broken, breakthrough and jumping periods. And the cultural system reform is of no exception. Therefore, complicated situation makes theory research more important. The process of reform is the change of specific arrangement of cultural system. The author focuses on main bodies and their relations of cultural macro-management, and comments on present cultural system. This paper is of some practical importance in cultural system reform.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cultural system reform.
引文
1 《中共中央关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选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①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历程介绍,选自《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启示》,韩永进著,原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①《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第136页,马文·哈里斯著,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②Williams, R.. Culture and Society,1780-1950[M]. New York:Harper&Row,1958:1051
    ③《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第2页,曾小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004年版。
    ④《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第3页,陈立旭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①《文化经济学》,第43页,胡惠林著,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②《文化管理学概论》,第110页,田川流、何群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文化生产力内涵、本质及其特征》,曲岩、刘富贵著,原载《学术交流》,2005年第8期。
    ①《政府失灵语境下的第三部门研究》,刘大洪、李华振著,原载《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①《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化益事业史比较研究》. 秦晖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② 《非政府组织前沿问题研究》,叶常林等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号)
    ④《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 改善公共服务》,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编,原载世界银行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cn
    ⑤《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徐舣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我国政府社会事业治理制度改革研究》,丁茂战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①《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傅才武著,原载《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①《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第27页,J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②《解读大部制改革:重点指向政出多门》,原载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
    ③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第96页,张紧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④ 《法治视野下的“整体政府”》,蔡英辉著,原载中国改革论坛.http://www.chinareform.org.cn
    ⑤ 《新公共管理》,第222页,彭未名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⑥ 《新公共管理》,第227页,彭未名等编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意见》,2009年12月
    ②《大陆地方大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整合模式比较研究》,陈士香著,选自百度文库www.wenku.baidu.com
    ③《大部门体制的推进策略》,李军鹏著,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03期
    ④《新公共管理》,第229页,彭未名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第21页,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②《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第21页,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第21页,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④《论十大关系》,原载《毛泽东著作宣读》,第729页,毛泽东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①《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谭建立编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②《试论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八大原则》,郑毅,原载《岭南学刊》,2010年第5期
    ③《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天系>第五节》,苏力著,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天系>第五节》,苏力著,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⑤《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苏力著,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①《谁在屡屡“误读”新农村建?》,亦菲著,原载中新网:http://cpc.people.com
    ②1980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讲话称:“我们要改革,但足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陈云文选》第3卷第279页)
    ①《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26页,徐双敏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①《政府失灵语境下的第三部门研究》,刘大洪、李华振著.原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06期。
    ①《文化产业发达国家非政府文化组织的作用与启示》,竹峰旗著,原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9期
    ②《培育和发展公益性政府文化组织》,周膺著,原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选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①《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关系》,乔耀章著,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① 《列宁选集》第四卷,第4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19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①参见《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读本》,第109-110页,王德义、陈向阳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①《推动社会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参考》,第174页,中央编译出版社编写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② 《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群著,原载《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3期
    ③ 参见《在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蔡武,2010年12月21日
    ①参见《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会议上的讲话》,蔡武,2010年12月28日
    ②《在2010年全国文化市场管理T作会上的讲话》,欧阳坚,2010年1月12日
    ①《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会议上的讲话》,蔡武,2010年12月28日
    ②《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刘延东,2009年6月11日
    ①《在2011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蔡武,2011年1月16日
    ②《在2009年全国文化厅国外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赵少华,2009年8月5日
    ①《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百问白答》,第3页,文化部改革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编写,2011年版
    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参考》,第269页,中央编译出版社编写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③ 《在2011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蔡武,2011年1月16日
    ① Christopher C. Hood:The tools of Government.,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3, p.2.
    ② Owen E. Hughes:Public Management and Aclm inist ration, Mac mi llan Educat ion Australia Pty Ltd, 1998, p.84.
    ③ Lester M. Salamon:The tools of government:An Introduct ion to the New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④ E. S. Savas:Privatizing the Public Sector:How to Shrink Government. Chatham, NJ:Chatham House,1982, p.73.
    ⑤ Lester M. Salamon:The tools of Government: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Governance, Oxfor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p.20.
    ⑥ Christopher C. Hood:The tools of Government,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3, p.5.
    ①《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萨瓦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第37页,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③ Lorraine M. McDonnell and Richard F. Elmore:"Getting the job done: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 Education Evaluation a, nd Policy Analysis9, no.2(summer 1978):133-152.
    ④《公共管理学》,第62页,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⑤《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170-173页,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当代西方国家文化管理体制的基本转型》,第238页—-265页,《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三卷,叶取源、王水章、陈听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① 《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第117页,欧阳坚著,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1年版
    ① 《新的文化自觉》,第314页,韩水进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②《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第28页,欧阳坚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第110、1ll页,陈威著,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年版。
    ① 《论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及未来》,上绍光、康晓光著,选自共识网,http://www.21ccom.net/
    ②《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29页,徐双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③《第三部门及其相天部门比较释义》李智著,原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④《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29页,徐双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⑤《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第4页,龚禄根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①《非政府组织管理》,第10页,林修果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第2页,李友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非政府组织管理》,第9页,林修果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第39页,左然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①《中国公民社会图纲》,贾西津著,原载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
    ②《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情况及启示》,姚琼著,原载《上海民政》,2008年。
    ①《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第65页,左然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①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第204页,俞可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②((2008年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取得新进展》,中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印发,原载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
    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王名、孙伟林著,原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年01期。
    ④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王名、孙伟林著,原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年01期。
    ①《社团行政性特征探讨》,选自《非政府组织前沿问题研究》,叶常林、许克祥、虞维华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
    ②《民间组织通论》第4页,王名、刘培峰等著,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① 《中国“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邢以群,马隽著,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①《文化如水》,孙家正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②《文化如水》,孙家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③《第三部门与文化对话》,唐虹著,原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2期。
    ①《创作自由与艺术规律》,高逸群著,原载《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②《社会组织的人性基础和存在意义——个法理的阐释》,刘作翔著,原载《法学》2002年第9期。
    ③《创作自由》,巴金著,原载《文艺研究》,1985年第4期。
    ① 《自由创造足文学艺术的本质要求—论“创作自由”》,王能宪著,原载《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第1期。
    ②《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③《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对策》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著,原载《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第4期。
    ④《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⑤《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第13页,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①《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刘俊生著,原载《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期。
    ②《民生保障、民营化与国家责任的变迁》,王太高、邹焕聪著,原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2010年版。
    ①《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王玲著,复旦大学博士论文,原载中知网:www.cnki.net
    ②例如我国民办美术馆、博物馆设立的法律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暂暂行条例》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示范章程》等对此有明确地规定。
    ③《基金会论纲》,王名、徐宇珊著.原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01期。
    ①《非政府组织前沿问题研究》,第5页,叶常林、许克祥、虞维华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①《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及构成》,刘琼莲、彭跃辉著,原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②《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第19页,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第20页,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①《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终期报告》,主要报告人:贾西津、苏明等,亚洲开发银行编,原载亚洲银行网站:http://www.adb.org/
    ①《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①《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课题主持人:王家新、黄永林,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7月期。
    ②《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力量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湖北省的农村文化调查》,傅才武、余川著,原载《江汉论坛》,2011年2月期。
    ③《行业协会何去何从》,康晓光著,原载《中国改革》,2001年第4期。
    ①《政治发展的新功力:论我国行业协会兴起的意义》,杨慧著,原载《行政论坛》,2007年第2期。
    ① 《艺术管理概论》,王文章著,原载《艺术评论》,2009年第7期。
    ② 《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第178页,黎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原载新华网:http://ww.xinhuanet.com
    ②《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及构成》,刘琼莲、彭跃辉著,原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7月,第13卷第4期。
    ③《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第145页,刘世锦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①《浅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投入》,周剑虹、王建新著,原载《未来与发展》,2011年第7期。
    ②《北京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李秀梅著,原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③《试探文博事业改革创新的几个问题》,李耀申著,原载《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4期。
    ①《浅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投入》,周剑虹、王建新著,原载《未来与发展》,2011年第7期。
    ②《形成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王文章著,原载《光明日报》,2007年6月9日3版。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第445页,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①《“非遗”传承需奋力》,王文章著,原载《人民日报》,2008年4月5日第16版。
    ②《形成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王文章著,原载《光明日报》,2007年6月9日3版。
    ①《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刘学在著,原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
    ②《著作权的概念与沿革》,第68页,郑成思著,原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讲析》,中国国际广播出 版社,1991年版。
    ①《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第27条,选自中国知网:http://cnki.net。
    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1号)第2条。
    ① 《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1963年7月。
    ② 《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案)》1965年5月。
    ①《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流芳著.原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03期。
    ①《中国单位制度》,杨晓民,周翼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②《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流芳著,原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03期。
    ③《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减贫与经济竹理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银行课题,原载世界银行中文网站:www.worldbank.com.cn
    ④《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张晓明、齐勇锋著,原载《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⑤《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功能、分类及其发展战略》,王能宪著,选自《中国文化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赵维绥、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①《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世界银行东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编,原载世界银行中国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cn
    ②《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研究》,第53页,崔建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非分配约束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一个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观点》,金雪军、郑明海著,原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①《王绍光论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及末来》,康晓光、王绍光著,选自中国改革论坛:http://www.chinareform.org.cn
    ②《第三部门公共服务供给的二重性及发展方向》,郭道久著,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①《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鞯: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第3贞,成思危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
    ②《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编,原载世界银行中国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cn
    ③ 《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第130页.左然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①《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述略》,周全华著,原载《桂海论从》,2011年02期。
    ② 《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述略》,周全华著,原载《桂海论丛》,2011年02期。
    ③文化部、国家上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仃务、原则和方针》(1988年)。
    ④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天于文化事业经济政策若干意见的报告》(1991年)。
    ⑤《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2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韩永进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选自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
    ①《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启示》,韩永进著,原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①公共产品理论的公共哲学思想基础:关系探析及本土化路径》,李明、李京晔著,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
    ①《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研究》,第54页,崔建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王列生著,原载《人民政协报》,2010年9月6日。
    ①《公共物品与权力配置》,崔建远著,原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5年11月7日中办发[2005]27号),选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①《事业法人类型化改革与行政法律关系调整》,左然著, 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①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第243页,左然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①《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第11页,成思危主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年版,
    ②《竞争型政府》,第145页,陈振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①《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个宏观分析框架》,傅才武著,原载《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② 《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王列生著,原载《人民政协报》,2010年9月6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论十大关系》,原载《毛泽东著作宣读》,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
    7、《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十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人民日报,1996年10月24日
    11、《19781991中国改革全书(文化体制改革卷)》,大连出版社,1992年版
    12、《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比较政府与政治》,卓越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公共管理学原理》,陈振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张康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公共管理》,顾爱华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毛寿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陶学荣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中国地方政府体制概论》,谢庆奎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20、《中国政府概要》,杨凤春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中国公共行政学》,郭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公共选择民论》,汪翔、钱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3、《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丁煌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治理与善治》,俞可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25、《解读大部制改革:重点指向政出多门》,原载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
    26、《当代中国地方政府间横向关系协调研究》,张紧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7、《法治视野下的“整体政府”》,蔡英辉著,原载中国改革论坛:http://www.chinareform.org.cn
    28、《竞争型政府》,陈振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新公共管理》,彭未名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政府管理的行与知》,周志忍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论竞争政策的法律分析》, 史际春著, 原载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
    32、《中国: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减贫与经济管理局编,http://www.worldbank.org.cn
    33、《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谭建立编著,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34、《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徐双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中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研究》,龚禄根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36、《非政府组织管理》,林修果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7、《组织社会学及其决策分析》,李友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8、《中国现代事业制度建构纲要》,左然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39、《中国公民社会图纲》,贾西津著,原载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
    40、《论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及未来》,王绍光、康晓光著,原载共识网:http://www.21ccom. net/
    41、《中国的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成思危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
    42、《非政府组织前沿问题研究》,叶常林、许克祥、虞维华等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3、《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俞可平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4、《行业组织的行政法问题研究》,黎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5、《民间组织通论》王名、刘培峰等著,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46、《中国单位制度》,杨晓民、周翼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47、《著作权的概念与沿革》,郑成思著,原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讲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48、《2008年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取得新进展》,中国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印发,原载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
    49、《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问题》,唐铁汉著,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50、《文化管理学概论》,田川流、何群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罗争玉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2、《文化市场学》,刘玉珠、柳士发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3、《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叶朗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4、《新中国文化管理体制研究》,蒯大鹏、饶先来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5、《西方文化管理概论》,陈鸣著,书海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56、《文化管理学》,孙萍著,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7、文化产业概论》,胡惠林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8、《文化如水》,孙家正著,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版
    59、《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60、《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论》,王列生、郭全中、肖庆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61、《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08)》,刘世锦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2、《公共政策新论》,吴元其等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3、《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思路研究》,崔建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64、《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启示》,韩永进著,原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5、《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功能、分类及其发展战略》,上能宪著,选自《中国文化发展与和谐文化建设》,赵维绥、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66、《中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研究》,张晓明、齐勇锋著,原载《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67、《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秦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8、《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9、《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0、《当代西方国家文化管理体制的基本转型》,《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三卷,叶取源、王永章、陈昕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71、《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欧阳坚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72、《新的文化自觉》,韩永进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版
    7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陈威著,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版
    74、《中国公民社会图纲》,贾西津著,原载中国民间组织网:http://www.chinanpo.gov.cn/
    75、《文化·制度与社会变革》,曾小华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6、《都市文化与都市精神》,陈立旭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7、《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百问百答》,文化部改革办、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编,2011 年版
    78、《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学习读本》,王德义、陈向阳主编,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9、《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参考》,中央编译出版社编写组,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版
    80、Christopher C. Hood:The tools of Government,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3
    81、Owen E. Hughes: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Macmillan Education Australia Pty Ltd,1998
    82、Lester M. Salamon:The tools of government: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Governanc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83、E. S. Savas:Privatizing the Public Sector:How to Shrink Government. Chatham, NJ:Chatham House,1982
    84、Lester M. Salamon:The tools of Government: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Governance, Oxfor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85、Christopher C. Hood:The tools of Government,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3
    86、Lorraine M. McDonnell and Richard F. Elmore:"Getting the job done:alternative Policy Instruments" Education Evaluation a, nd Pol icy Analysis 9, no.2(summer 1978)
    87、Williams, R..Culture and Society,1780-1950[M]. New York:Harper&Row,1958
    88、《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萨瓦斯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9、《行政过程的政治——公共行政学新论》,詹姆斯·W·费斯勒、唐纳德·F·凯特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0、《论法的精神》(上),孟德斯鸠著,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91、《人权和公民权宣言》,选自中国知网:http://cnki.net
    92、《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马文·哈里斯著,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93、《在全国县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蔡武,2010年12月21口
    94、《在第四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授牌会议上的讲话》,蔡武, 2010年12月28日
    95、《在2010年全国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会上的讲话》,欧阳坚,2010年1月12日
    96、《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刘延东,2009年6月11日
    97、《在2011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蔡武,2011年1月16日
    98、《在2009年全国文化厅局外事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赵少华,2009年8月5日
    99、《国务院关于编制管理的暂行办法(草案)》,1963年7月
    100、《国家编制委员会关于划分国家机关、事业企业编制界限的意见(草案)》1965年5月
    101、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范围、任务、原则和方针》(1988年)
    102、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经济政策若干意见的报告》(1991年)
    103、《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104、《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105、《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示范章程》
    106、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经济政策若干意见的报告》(1991年)
    107、《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中宣发[2008]2号),选自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108、《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411号)
    1、《政治文明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张康之著,原载《政治学》,2004年第5期
    2、《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苏力著,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3、《论政府社会管理中的政府、社会、公民三者关系》,乔耀章著,原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4、《政府体制创新与公共管理职能重塑》,贺新宇著,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第6期
    5、《试论我国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八大原则》,郑毅著,原载《岭南学刊》,2010年第5期
    6、《美国社区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情况及启示》,姚琼著,原载《上海民政》,2008年第6期
    7、《第三部门与文化对话》,唐虹著,原载《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2期
    8、《第三部门及其相关部门比较释义》,李智著,原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9、《基金会论纲》,王名、徐宇珊著,原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1期
    10、《行业协会何去何从》,康晓光著,原载《中国改革》,2001年第4期
    11、《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王名、孙伟林著,原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10年1期
    12、《从法律视角看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流芳著,原载《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3期
    13、《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提供》,减贫与经济管理局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世界银行课题,原载世界银行中文网站,www.worldbank.com.cn
    14、《公共产品理论的公共哲学思想基础:关系探析及本土化路径》,李明、李京哗著,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3期
    15、《非分配约束与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一个公共经济学视角下的观点》,金雪军、郑明海著,原载《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16、《第三部门公共服务供给的二重性及发展方向》,郭道久著,原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7、《政治发展的新动力:论我国行业协会兴起的意义》,杨慧著,原载《行政论坛》,2007年第2期
    18、《艺术管理概论》,王文章著,原载《艺术评论》,2009年第7期
    19、《形成广泛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王文章著,原载《光明日报》,2007年6月9日第3版
    20、《“非遗”传承需奋力》,王文章著,原载《人民日报》,2008年4月5日第16版
    21、《文化机构的结构矛盾与改革取向》,王列生著,原载《人民政协报》,2010年9月6日
    22、《中国文化体制改革32年历史叙事与理论反思》,韩永进著,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选自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
    23、《文化生产力内涵、本质及其特征》,曲岩、刘富贵著,原载《学术交流》,2005年第8期
    24、《三十年来的中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一个宏观分析框架》,傅才武著,原载《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
    25、《谁在屡屡“误读”新农村建设?》,亦菲著,原载中新网:http://cpc.people.com
    26、《文化产业发达国家非政府文化组织的作用与启示》,曹峰旗著,原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9期
    27、《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王玲著,复旦大学博士论文,原载中国知网:www.cnki.net
    28、《文博事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及构成》,刘琼莲、彭跃辉著,原载《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29、《大陆地方大文化管理职能与机构整合模式比较研究》,陈士香著,选自百度文库:www. wenku. baidu. com
    30、《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民间力量参与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基于湖北省的农村文化调查》,傅才武、余川著,原载《江汉论坛》,2011年2月期
    31、《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战略思考》,财政部教科文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村文化联合调研课题组,课题主持人:王家新、黄永林,原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32、《浅论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投入》,周剑虹、王建新著,原载《未来与发展》,2011年第7期
    33、《北京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李秀梅著,原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34、《试探文博事业改革创新的几个问题》,李耀申著,原载《博物馆研究》,2005年第4期
    35、《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之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刘学在著,原载《法学评论》,2007年第6期
    36、《中国“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邢以群,马隽著,原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37、《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于群著,原载《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3期
    38、《新时期30年文化体制改革述略》,周全华著,原载《桂海论丛》,2011年第2期
    39、《大部门体制的推进策略》,李军鹏著,原载《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3期
    40、《公共物品与权力配置》,崔建远著,原载《法学杂志》,2006年第1期
    41、《创作自由与艺术规律》,高逸群著,原载《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42、《社会组织的人性基础和存在意义——个法理的阐释》,刘作翔著,原载《法学》,2002年第9期
    43、《创作自由》,巴金著,原载《文艺研究》,1985年第4期
    44、《自由创造是文学艺术的本质要求—论“创作自由”》,上能宪著,原载《文化艺术研究》,2009年第1期
    45、《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对策》,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著,原载《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第4期
    46、《中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终期报告》,贾西津、苏明等,亚洲开发银行编,原载亚洲银行网站:http://www. adb. org/
    47、《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体系及其变迁研究》,刘俊生著,原载《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1期
    48、《民生保障、民营化与国家责任的变迁》,王太高、邹焕聪著,原载《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2010年版
    49、《政府失灵语境下的第三部门研究》,刘大洪、李华振著,原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6期
    50、《培育和发展公益性非政府文化组织》,周膺著,原载《浙江学刊》,2007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