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事诉讼中的科学证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越来越多的诉讼案件需要借助科学证据解决争端,而科学证据制度的构建是各国证据制度的难点。然而,我国鉴定体制改革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法律方面,导致对科学证据的研究流于证据规则表面而不能深入。给予科学证据中的科学更多关注,是完善我国科学证据制度的迫切要求。
     首先,文章结合两大法系关于鉴定人制度和专家证人制度的规定,界定科学证据的定义。综合两大法系对证据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赞同将科学证据归属于证据方法。梳理了科学证据属性与证据一般属性的区别,科学证据与其它各类证据不相同的属性。探讨了科学证据的内在、外在和次级价值。
     其次,剖析了我国鉴定的委托和受理,鉴定手段的正当性对鉴定结论证据能力的影响。从证明的角度,对鉴定实施中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和正确性证明、拟制事实中的因果关系,并针对包括科学本身误差几率与科学的概率在内的科学确率问题作了分析。从科学证据的可采性、证明力、专家意见的抵消三个方面提出审查科学证据的具体对策,建议对鉴定结论适用推定正确来限制自由裁量权。
     最后,为完善我国科学证据制度,提出:坚持鉴定人制度、优化科学证据制度的程序、借助市场来保障专家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证据的质量、提高复合型司法工作者的比例、应用科学领域的方法论。
More and more cases need to solve the dispute through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scientific evidenc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evidence difficult point of evidence system of various countries. But in our country, the attention of appraisal system reform study concentrate on the legal respect, which cause the study on scientific evidence to drift the regular surface of the evidence but can't be deepened.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science of scientific evidence is the urgent request of reform to perfect our appraisal system.
    First of all, this text accords with the provision on expert witness' system and surveyor's system in two fundamental law systems to define the definition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It synthesize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evidence concept of two fundamental law systems, agrees in incorporating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into the evidence method. Then it explains attribute difference between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general evidence and between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other all kinds of evidence. It probes into the inherent, external and secondary value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Secondly, it analyzes the commission and acceptance of appraisal in our country, and the impact on expert's conclusion credibility brought by the proper character of appraisal means. From angle of prove, truth and exactness of scientific theory prove, identification to causality in fiction fact, and science own error probability and scientific probability direct against the issue of scientific precise,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respect including scientific evidence adoption, prove strength and expert opinion offset, it proposes concrete countermeasure of examining scientific evidence, and proposes that it is suitable to infer correct to limit discretionary power to expert conclusion.
    
    
    
    Finally, in order to perfect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system of our country, it proposes to adhere to surveyor's system, optimize the procedure of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system, ensure professional ethics quality and scientific quality, raise the compounding judicial personnel proportion, and apply methodology of natural science field.
引文
[1] 何家弘:《证据法学前瞻》,《检察日报》1999年9月2日第二版。
    [2] 汤维建:《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8页。
    [3] 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4]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7页。
    [5] 《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16、17页。
    [6]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2002年12月第一版,第266页。
    [7] 贺卫方译:《美国法律词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49页。
    [8] 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9] 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明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第18页。
    [10] 参见《证据学资料汇编》(下),西南政法学院1983年编印。
    [11]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第251页。
    [12] 关于方法说,具体可参见:(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中译本)1995年版,第100页);中国政法大学刑诉教研室:《程序法论》,1993年编印,第155页;王甲乙、
    
    杨建华、郑建才著:《民事诉讼法新论》,台湾广益印书局印行1983年版,第363页;毕玉谦著:《民事诉讼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13] 关于方法说对我国认识和理解证据概念的益处,可参见毕玉谦著:《民事诉讼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页。
    [14]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第268页。
    [15] 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16] 汪建成,孙远:《刑事鉴定证据研究》,载《中国刑事法》2001年第2期。
    [17] 邹明理:《论鉴定结论及其属性》,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
    [18] 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19] 霍宪丹:《试述司法鉴定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载《司法鉴定立法研究》第326页,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20] 邹明理:《论鉴定结论及其属性》,载《证据法论坛》第3卷。
    [21] 卞建林、郭志媛:《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22] 汪建成、孙远:《刑事鉴定结论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2期。
    [23] 何家泓:《证据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24] 宋世杰:《证据运用中的人权保障》,《证据学论坛》2002年第五卷,第206页。
    [2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缩
    
    印本
    [26] 具体可参见郑祥福、洪伟著:《科学的精神》第106页,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7] 详见《医院失职成脑瘫,父母获赔200万》,载2000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28] 何颂跃:《医疗纠纷所涉鉴定类型与鉴定科学特点〉》,http://goldenyunnan. com/com/yncourt/web/yljf, htm。
    [29] 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基本理论·一般侵权行为》,台湾1998年版,第217页,第231页,第232页。
    [30] 陈刚:《诉讼证明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87页。
    [31] 参见澳大利亚:《The Queensland Police Union》,June,1997。
    [32] 张玉镶:《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总第1期。
    [33] 姚琪,马振宇,张应松:《没有“过错方”的诉讼——一起因服食疫苗“糖丸”而致病引起的讼争》,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11日第2版。
    [34] (美)A·F·查默思:《这个叫科学的东西是什么?》,Hachett1994年第二版,169页。
    [35]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学证据的春天——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http://goldenyunnan. com/com/yncourt/web/ct. htm。
    [36] 日本最高法院昭和五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判决,载《民事判例集》第29卷,第9号,1417页。
    [37] 戈华清:《科学证据在环境纠纷处理中的效力》,《证据学论坛》2002年第五卷第468页。
    [38] (美)肯尼斯·R·福斯特、彼得·W·休伯著:《对科学证据的认定》,王增森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第19
    
    页。
    [39] 陈刚:《诉讼证明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第3页。
    [40] 李浩:《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载《中国诉讼法学精粹》2002年卷,第362页。
    [41] 樊重义等:《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
    [42] (美)理查德·A·波斯纳:《证据法的经济分析》第153页,徐昕、徐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
    [43] (意)丹尼尔.L.鲁宾菲尔德;《法庭中的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in the Court-room),载《哥伦比亚法律评论》,1985年,第85卷,第1048页,1096页。
    
    
    1、何家弘:《证据法学前瞻》,《检察日报》1999年9月2日。
    2、汤维建:《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制度比较研究》,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7、贺卫方译:《美国法律词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8、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9、沈达明:《英美证明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
    10、西南政法学院:《证据学资料汇编》(下),1983年编印。
    11、汪建成,孙远:《刑事鉴定证据研究》,载《中国刑事法》,2001年第2期。
    12、邹明理:《论鉴定结论及其属性》,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
    13、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4、霍宪丹:《试述司法鉴定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载《司法鉴定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15、卞建林、郭志媛:《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载《中国法学》
    
    2001年第2期。
    16、何家泓:《证据结论与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中国法学》,2002年第2期。
    17、宋世杰:《证据运用中的人权保障》,《证据学论坛》2002年第五卷。
    18、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缩印本。
    19、郑祥福、洪伟著:《科学的精神》,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0、《医院失职成脑瘫,父母获赔200万》,载2000年6月30日《南方周末》。
    21、何颂跃:《医疗纠纷所涉鉴定类型与鉴定科学特点〉》,http://goldenyunnan.com/com/yncourt/web/yljf.htm。
    22、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基本理论·一般侵权行为》,台湾1998年版,。
    23、陈刚:《诉讼证明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24、澳大利亚:《The Queensland Police Union》,June,1997。
    25、张玉镶:《司法鉴定学基本概念研究》,载《中国司法鉴定》总第1期。
    26、姚琪,马振宇,张应松:《没有“过错方”的诉讼——一起因服食疫苗“糖丸”而致病引起的讼争》,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11日。
    27、A·F·查默思:《这个叫科学的东西是什么?》,Hachett1994年第二版。
    28、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科学证据的春天——评〈人民法院司法鉴定工作暂行规定〉》,http://goldenyunnan.com/com/yncourt/web/ct.htm。
    29、日本最高法院昭和五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判决,载《民事判
    
    例集》第29卷,第9号。
    30、戈华清:《科学证据在环境纠纷处理中的效力》,《证据学论坛》2002年第五卷。
    31、(美)旨尼斯·R·福斯特、彼得·W·休伯著:《对科学证据的认定》,王增森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2、李浩:《民事证据立法与证据制度的选择》,载《中国诉讼法学精粹》2002年卷。
    33、樊重义等:《刑事证据前沿问题研究》,载《证据学论坛》第二卷。
    34、(美)理查德·A·波斯纳:《证据法的经济分析》,徐昕、徐昀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10月。
    35、(意)丹尼尔.L.鲁宾菲尔德;《法庭中的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 in the Court-room),载《哥伦比亚法律评论》,1985年,第85卷。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