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问题涉及非法证据有无法律效力以及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是否应当排除以及如何排除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它仅仅涉及到非法证据的取舍,实际上它与诉讼的基本观念和基本价值选择有着密切联系,并且深受民主法制状况和司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加强对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探讨,对完善我国民事证据理论和指导司法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鉴民事实体法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深入分析了诉讼理论与司法实务中与证据合法性相关的几个问题,特别是证据取得手段的合法性问题,并引入利益权衡理论就如何构建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提出了初步设想。全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基本问题。在本章中,笔者系统阐述了证据以及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并对“证据”和“证据材料”进行区分,强调了本文所涉及的证据均是针对证据本身,而不是针对证据材料。关于证据的基本特征本文采用了通说即“三性说”的观点,强调诉讼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并且证据的合法性反映的是证据的证据能力问题,即证据的可采性问题。
     第二章国外关于证据合法性的相关规定。本章首先对英美法和大陆法的证据规则和排除规则进行分别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将两大法系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启示:两大法系在证据规则和排除规则方面有很大差别,其根源在于两大法系国家诉讼模式的差异,而两大法系的证据规则和排除规则又各有利弊。那么我国要进行证据制度的改革就要既适应我国诉讼模式的特点,又吸收两大法系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三章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本章对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几个常见问题如“偷拍偷录”证据的合法性问题、非法手段取得证据的合法性认定问题进行分析,对造成我国当前忽视民事证据合法性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得出长期以来民事诉讼法忽视对公民宪法权利的保护、“重实体、轻程序”思想以及经验立法的影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为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打下铺垫。
     第四章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的完善建议。本章对证据合法性的价值进行思考,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对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与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进行不同的价值区分,在此基础上得出民事诉讼证据合法性的价值是一种利益衡量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颁布的《民事证据规定》中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解析,关键是区分何为“合法权益”以及何为“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进而引入“利益权衡理论”从立法和确立法官对非法证据的自由裁量标准两方面对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行重构。
引文
一、著作类
    1、江伟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3、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杨荣新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7、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第1版。
    8、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下册),中信出版社,1991年第1版。
    9、张卫平主编:《民事诉讼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0、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上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1、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梁慧星主编、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3、王利明主编:《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4、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15、程春华主编《民事证据法》专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6、章武生等著 《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17、刘金友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18、陈一云主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9、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0、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1、(台)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M].台湾三民书局、台大法学院福利社,1999.231。
    22、《美国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第2版。
    23、(英)丹宁勋爵著:《法律的训诫》,杨百揆、刘庸安,丁健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4、(美)乔恩·R·华尔兹著:《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25、《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白绿铉、卞建林译,根据美国West Group1997年版翻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6、《联邦证据法》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 MICHAEL.H.GRAHAM(英文-影印版)法律出版社West Group 合作出版,1999年第1版。
    二、文章类
    1、杨荣新、肖建华:《论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与证据制度完善》,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页。
    2、张晋红、易萍:《证据的客观性特征质疑》,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3、汤维建:《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以证据的客观性为中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6期。
    4、牟军:《英国非法证据的处理规则与我国非法证据取舍的理性思考》,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5、孟德平、张学斌《论隐性采访所取得的采访资料的证据资格》,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6、刘晶:《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诉讼价值的冲突与抉择》,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0年第五期。
    7、黄明耀:《民事诉讼证据的合法性--从最高法院关于录音证据的司法解释谈起》,《当代法学》2002年6月第二十四卷第三期。
    8、杨宇冠:《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三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