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陆龟蒙及其诗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陆龟蒙是晚唐咸通、乾符年间诗文兼善的著名作家。他出身名门,素怀大志,然而却终身布衣。特殊的家世和不幸的遭遇共同造成了陆龟蒙复杂的人格思想,具体表现为任诞狂傲、高洁正直、守道好古、孤独自怜、远祸全身五个方面。
     作为一个诗人,陆龟蒙能够广泛学习前人,陶渊明、谢灵运、杜甫,以及中唐的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都是他取法的对象。另外,他还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结合自己的创新精神,创作了大量乐府诗。正因为转益多师,陆龟蒙的诗风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但以奇峭和平淡两类最为突出。前者在创作手法上铺张扬厉,运用僻字险韵,或气势纵横捭阖,或境界峭拔险怪,加之融入了诗人峭激的感情,因而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后者则是由平淡的内容、冲淡的情感和平易的语言共同来演绎的,其形成与陆龟蒙的隐逸生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闲淡情思具有密切关系。
     各体诗歌发展到晚唐可以说都已经相当成熟。陆龟蒙不甘于尾随人后,力图另辟蹊径,其诗表现出不同前人的“变态”,他的七律尤为显著:在题材取向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日常化和生活化;在创作手法上,以僻典入诗,以口语、俗语入诗,采用倒装、散句,以及押难韵、窄韵、险韵等手法,刻意追求一种不同寻常的新奇之美。这实际上与宋诗化俗为雅、寓新奇于平淡的审美追求非常接近。因此,我们称陆龟蒙为唐、宋诗跑道上的“传棒人”当不为过。另外,陆龟蒙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江南太湖流域一带,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都对其人其诗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的生活方式和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江南地域特色。
     作为一个隐逸诗人,陆龟蒙的隐逸志趣和诗歌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在晚唐五代,其诗名著于三吴,隐名却较小。两宋时期,他的人品精神和隐逸雅趣就像流光溢彩的满月,普照着从下层隐士到上层士大夫的广大文人群体。至于诗歌的体认,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远逊于其隐逸风流的影响。金元时期,陆诗尽管有了元好问这位重要接受者,但仍然比不上其为人方面的影响深远。直到明清时期,随着诗歌批评的发展繁荣和唐宋诗之争的到来,陆诗才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诗话评论纷繁如云,选本选录情况也较前代突出,为数不少的拟作、和作则以最直接最明显的方式证明此期人们对陆诗的浓厚兴趣。虽然此期的接受者对陆诗的态度褒贬不一,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它与宋诗的一致性和相似性,陆龟蒙在唐宋诗转变轨道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日渐清晰。
Lu kuei-meng was a famous writer in Xiantong and Qianfu Eras of Late Tang Dynasty. He had never been any official although he had well known ancestors and great ambition. His suffering figured his personality that includes unscrupulous, honesty, fogyism, self-pity, recreant, etc.
     As a poet, Lu kuei-meng was good at learning from former famous poets such as Tao Yuanming, Xie Lingyun, Du Fu and Han Yu, et al. He also learned a lot from Yuefu folk song and created many excellent similar poems. Therefore, his works have many diversifications in which steepness and watenness are the two most obvious features. The former uses hyperbolic writing skills and adopting singular words to embody the emotions of the author which leaves great impression on the readers. The later includes even contents, composed emotion and ordinary words which origins from Lu's seclusive life and his standing aloof from the worldly affairs.
     Before Late Tang dynasty, writing skills of all kinds of poems have reached very high level. Lu kuei-meng didn't follow other poets and therefore, he showed great difference in his poems in which QiLv has the most obvious feature. The contents of his QiLv poems are mostly based on daily life. His creative writing skills include adopting unfamiliar literary quotations, spoken language and slangs in his poems. He also use very different rhythms to pursue novel beauty which is very like the aesthetic pursuit of poems in Song Dynasty. All of the above reasons have explained why we named Lu a special poet that plays a significant "relaying" role in the switching period from Tang poem to Song poem.
     Lu spent most of his life along the Jiangnan Taihu Basin where the environment and culture tradition have greatly influenced his personality and poem style. Being a reclusive poet, Lu's seclusive living style and poems have been accpected by people in the afterworld. In some dynasties, people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regarding him as a hermit. On the contrary, in some dynasties, people would more to look him as a poet other than a hermit.
     In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Lu was famous for his poems. In Song Dynasty, his personality and reclusive living style have been accepted by literators of all orders, while his poems have attracted negligible attention.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Lu kuei-meng was still being regarded as a hermit with great influence though in this period, his very important embracer Yuan Haowen appeared who have drawed more attention to Lu's poems.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iticism and with the apperance of controversy between the poem of Tang and Song, Lu's poem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than before. During this period, people often enjoyed commenting on Lu's poems, they also adopted more Lu's poems into peotry anthology, furthermore, they even directly simulated Lu's writing skills. All those phenomena indicated that in those two dynasties, people would more like to regarding Lu as a poet. To Lu's poems, although people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which ranges from criticism to praise, they have gradualy recognized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Lu's poems and Song poems and they have began to know the clear role of Lu in the switching period from Tang poem to Song poem.
引文
1 关于陆龟蒙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吴郡”说,如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陆龟蒙追赠”条云“唐吴郡陆龟蒙”,《唐语林》卷四“栖逸”曰“吴郡陆龟蒙”;“三吴”说,如王定保《唐摭言》云“陆龟蒙,字鲁望,三吴人也”,纪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四云“龟蒙三吴人也”;“苏州”说,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四中云“唐陆龟蒙,鲁望也,苏州人”;“吴县”说,如《新唐书》卷七十三下《宰相世系表》云“陆氏出自妫姓,……子孙遂为吴郡吴县人”,学界多从此说。
    2 据白居易《张公墓志铭》,陆宾虞为张仲方之婿。仲方,韶州始兴人,祖九皋,伯祖为开元名相九龄。仲方于贞元中进士,历咸阳尉、仓部员外郎、郑州刺史、右谏议大夫、福州刺史、右散骑常侍等。
    3[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7页
    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5612-5613页
    5[唐]皮日休,《松陵集序》,《松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诗》,《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7[清]钱谦益,《与方尔止书》,[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钱牧斋全集·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6页
    1[宋]杨万里,《读笠泽丛书》,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二七,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377页
    2[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三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3[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第68页
    1 沈念梓,《陆龟蒙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
    2 李锋,《陆龟蒙生卒年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3期
    3 钟德恒,《关于陆龟蒙的考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
    4 胡山林、徐晖,《陆龟蒙隐居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
    5 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6 梁廷爘编,《历代名人生卒年表》,商务印书馆,1930年版,第53页
    7 谭正璧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80页
    8 姜亮夫撰,《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版,第127页
    9 钟德恒,《关于陆龟蒙的考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
    10[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7页
    1 王立群,《陆龟蒙的文学思想——兼论陆龟蒙唱和诗与<笠泽丛书>成就差异的原因》,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2期
    2 李锋,《论陆龟蒙的文艺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3 高林广,《陆龟蒙诗学思想论略》,集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4 赵凌宇,《关注现实,哀歌人生——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愤世文学思想初探》,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1 沈念梓,《陆龟蒙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
    2 高林广,《陆龟蒙诗学思想论略》,集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3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 鲁迅著,《小品文的危机》,《南腔北调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5-166页
    5 张啸虎,《论唐末小品文的锋芒与文采》,求索,1984年第3期
    6 张明,《皮陆小品文浅论》,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年第2期
    7 王立群,《自我·吏治·理性——读陆龟蒙的散文》,天中学刊,1988年第2期
    8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学位论文,1993年
    9 陈莞菁,《晚唐讽刺小品文研究》,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10 田启文,《晚唐讽刺小品文探析——以罗隐、皮日休、陆龟蒙三家为论》,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11 廖索玲,《唐明小品比较论》,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2 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3 《新民晚报》,1962年1月19日
    1 《北京晚报》,1963年3月27日
    2 姚垚,《皮日休陆龟蒙唱和诗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80年
    3 陈立台,《皮日休陆龟蒙唱和诗研究》,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81年
    4 刘开扬著,《唐诗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 沈念梓,《陆龟蒙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11月
    6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7 申宝坤,《由唐诗至宋诗跑道上的传棒人——皮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6年第4期
    8 尹楚彬,《论皮陆诗派的形成》,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9 尹楚彬,《试论皮陆诗派尚才自娱的唱和观及其表现形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0 尹楚彬,《从吴中唱和看皮陆诗派在唐宋诗史中的地位》,《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1 孙桂平,《<松陵集>中皮陆的生活理想:闲隐雅三位一体》,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 孙桂平,《<松陵集>的思想底蕴:儒、释、道并存与疏离》,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3 孙桂平,《<松陵集>的唱和艺术》,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 孙桂平,《<松陵集>系为行卷而编》,集美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5 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6 谢萍,《皮陆唱和诗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7 曾进丰,《晚唐社会诗、风人体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8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9 刘泽海,《陆龟蒙诗歌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0 张敏,《皮日休、陆龟蒙诗文用韵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 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点校说明”,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2 王茂福著,《皮陆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 柏俊才选注,《陆甫里小品》,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4 万曼著,《唐集叙录》,中华书局,1980年版
    1[宋]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2[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南部新书》,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0页
    3[宋]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陆龟蒙》,《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65页
    1 杨义,《李白诗歌用典的诗学谋略》,佳木斯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5期,9-14页
    2[唐]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黄御史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3页
    2[宋]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2页
    4 参见《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后以高士召,不至。”
    5[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鲁望》,《松陵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唐]皮日休,《陆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松陵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陆龟蒙,《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5页
    1[唐]陆龟蒙,《杞菊赋序》,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0页
    2[宋]朱兖,《笠泽丛书后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1 明人吴纳《文章辨体序说》“五言古诗”条云中唐后“律诗日盛,而古学日衰矣。”又云:“中唐以后,若李太白、韦应物犹尚古多律少。至杜子美、王摩诘则古律相半。迨元和而降,则近体盛而古作微矣。”(《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1页)另外,今人施子愉据《全唐诗》存诗一卷以上诗人的作品进行统计:初唐时期古诗共721首,盛唐2316首,中唐3453首,晚唐754首(此期近体诗共12448首)。(施文载《东方杂志》第四十卷第八号)
    2[唐]皎然撰,《诗议·论文意》,张伯伟著《全唐五代诗格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03页
    1[唐]皮日休,《临顿为吴中偏胜之地陆鲁望居之不出郛郭旷若郊墅余每相访款然惜去因成五言十首奉题屋壁》,《松陵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比如陆龟蒙《南泾渔父》云:“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田家相去运,岑寂且纵傲。”又《自遣诗三十首》其一曰:“五年重别旧山村,树有交柯犊有孙。更感卞峰颜色好,晓云才散便当门。”其二云:“雪下孤村淅淅鸣,病魂无睡洒来清。”
    3[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1 参见陆龟蒙《甫里先生传》:“性不喜与俗人交,虽诣门不得见。”
    2[宋]刘景文,《三高祠咏古三首·陆龟蒙》,傅璇琮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第12册,第8371页
    1[唐]司空图,《狂题二首》其二,《全唐诗》卷六三三,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314页
    2 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85页
    3 胡遂、饶少平,《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75-79页
    4[宋]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1[明]陶宗仪撰《说郛》卷三十六下引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杜牧,《遣怀》,《全唐诗》卷五二四,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6046页
    1[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诗》,《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9页
    2[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3[宋]郭茂倩编撰,《乐府诗集》卷九十,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62页
    1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6页
    2[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3[唐]皮日休,《杂体诗序》,《松陵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洪迈撰,《容斋三笔》卷十六,《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09页
    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5612-5613页
    1 宋景昌,《甫里先生文集》序言,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2[清]王士祯,《双江倡和集序》,《带经堂集》卷四渔洋文二,续修四库全书第1414册,第319页
    3[晋]谢灵运,《登池上楼》,《汉魏六朝诗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62页
    1[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松陵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2页
    3[宋]孙僅,《读杜工部诗集序》,[宋]黄希原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传序碑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2[清]宋育仁选评,《三唐诗品》,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明]陆时雍编,《唐诗镜》卷五十二“晚唐第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韩愈,《送孟东野序》,钱仲联、马茂元校点《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1 王力坚,《论韩愈的险怪诗》,《韩愈研究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02页
    2[清]赵翼撰,《瓯北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64页
    3[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4 同上
    5[宋]张戒撰,《岁寒堂诗话》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65页
    7[清]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32页
    1[清]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天随标其幽遐之旨,而奥衍为多。”引自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749页
    2 据《尚书大传》,周文王至磻溪,见吕望,文王拜之。吕望说他在溪中钓得玉璜一块,上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令昌来提。”(参见[清]孙之騄辑《尚书大传》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诗经·小雅·巷伯》,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4页
    4 《搜神记》卷十一载: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141-142页)
    5[清]赵翼撰,《瓯北诗话》卷三,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167-1168页
    6[清]宋育仁选评,《三唐诗品》卷三,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1 沈念梓,《陆龟蒙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11月,第50页
    2 谷曙光,《论黄庭坚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2期,第153页
    1 张天健,《苦吟诗人孟郊及其诗歌艺术》,唐代文学学会等主编《唐代文学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3页
    2 钟德恒,《唐末文人陆龟蒙及其作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28页
    1[南朝·梁]任昉撰,《述异记》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根据《全唐诗》统计,陆龟蒙诗中“冷”出现32次,“凝”50次,“魂”22次,“寒”156次,“骨”27次,“死”16次。
    3[清]沈德潜著,霍松林校注《说诗晬语》,《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49页
    4[明]郎瑛撰,《七修类稿》,上海书店,2001年版,第361页
    5[唐]白居易,《与元九书》,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964-965页
    6 檀作文,《诗论白居易的闲适精神》,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43页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2 宋景昌,《甫里先生文集》序言,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页
    1[唐]吴融,《奠陆龟蒙文》,[清]董诰等编《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44页
    2[唐]殷文圭,《览陆龟蒙旧集》,《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3页
    3[宋]祝穆撰,《古今事文类聚》前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孙僅,《读杜工部诗集序》,[宋]黄希原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传序碑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297-298页
    6[清]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32页
    1[明]陆时雍编,《唐诗镜》卷五十二,“晚唐第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金]元好问,《校笠泽丛书后记》,《元好问全集》卷三十四,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09页
    1[元]陈孚,《三高祠》,[清]顾嗣立等编《元诗选》二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16页
    2[宋]朱兖,《丛书后序》,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1 陶庆梅,《隐逸:仕途憧憬的逆向缓冲——唐末诗人的隐居与诗歌创作》,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70-73页
    1[元]辛文房撰,傅璇琮校笺,《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册,16-17页
    1[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738页
    2 参见陆龟蒙《和旅泊吴门韵》:茅峰曾蘸斗,笠泽久眠云。
    3 参见陆龟蒙《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乌饭新炊茸毛腥香,道家斋日以为常。”
    1[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致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朱东润编年校注《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45页
    2[宋]赵令畤撰,《侯鲭录》卷八,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第6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96页
    1[明]胡应麟撰,《诗薮》外编卷五评梅尧臣诗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14页
    2[宋]胡仔纂集,《笤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页
    3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9页
    4[清]余成教著,《石园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776-1777页
    1[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4-85页
    2[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8页
    3[清]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25页
    4 参见申宝坤《由唐诗至宋诗跑道上的传棒人——皮陆》,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4期,52-55页
    5 陈晓兰,《唐代七言律诗之演进轨迹》,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第42页
    6[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3页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5页
    1 参见钱谦益、何焯《唐诗鼓吹评注》,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页
    2 《拾遗记》卷九载:张华著《博物志》成,武帝赐其青铁砚,此砚由于阗国所献之铁铸成。([晋]王嘉撰,[梁]萧绮录,齐治平校注《拾遗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210-211页)
    3 参见[唐]孙思邈撰,[宋]林億等校正,《各急千金要方》卷八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十九《毕卓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81页
    5[唐]陆龟蒙,《酬袭美见寄蟹》,《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唐]陆龟蒙,《袭美以春橘见惠因次韵酬谢》,《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晚唐卷”下,清康熙蓉江怀古堂刻本
    1[汉]刘向撰,向宗鲁校证《说苑校证》卷十一“善说”,中华书局,1987年版,277-279页
    2 参见[清]钱谦益、何焯评注《唐诗鼓吹评注》,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6页
    3 参见[唐]徐坚等著《初学记》卷三十“鹤”,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727页
    4 参见[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览》卷六百五,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724页
    5 宋景昌,《甫里先生文集》序言,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1 张立荣,《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第75页
    2[唐]陆龟蒙,《鵁鶄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3[清]赵臣瑗辑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卷五,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1[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4-85页
    2[清]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25页
    3[唐]陆龟蒙,《奉和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其二,《松陵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陆龟蒙,《奉和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松陵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唐]陆龟蒙,《酬袭美见寄海蟹》,《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见《尔雅》:贝鸟,百劳,一名博劳,一名伯赵。又《月令》载:仲夏之月,贝鸟始鸣。
    2 见宋代罗愿撰《尔雅翼》卷五云:莲曰水芝。又卷八曰:芙蕖……古今注:“一名水芝”。([宋]罗愿撰,石云孙点校《尔雅翼》,黄山书社,1991年版,82-83页)另《广群芳谱》卷二十九“荷花一”载:荷为芙蕖花,一名水芙蓉,一名水芝。([清]汪灏等著,《广群芳谱》,上海书店影印,1985年版,第685页)
    3[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二十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269-270页
    1[清]冒春荣著,《葚原诗说》卷一,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80页
    2 童庆炳著,《文体与文体的创造》,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
    3[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卷五十二“文学传论”,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908页
    1[清]贺裳撰,《载酒园诗话又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85页
    2[清]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3页
    3 申宝坤,《由唐诗至宋诗跑道上的传棒人——皮陆》,西南师大学报,1996年第4期,52-55页
    4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1[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第二卷,《颜氏家训·家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页
    2 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133-192页
    3 李福标《皮陆研究》认为:陆龟蒙隐居的最直接原因应该是他家族的灾难。据《前定录》载,陆龟蒙父宾虞以文历浙东侍御史,半载而暴卒,李福标认为其中有政治黑幕。(参见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20-22页)
    1[明]袁宏道,《洞庭山记》,陈其弟点校《吴中小志丛刊》,广陵书社,2004年版,第280页
    2[唐]韩愈,《送陆歙州诗序》,钱仲联、马茂元校点《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01页
    3[汉]司马迁著,《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1445页
    1[唐]吴筠,《高士咏·太伯延陵》,《全唐诗》卷八五三,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718页
    2[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卷一百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梁鸿传”,中华书局,1982年版,2765-2766页
    3[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9页
    4 同上,第393页
    1[唐]韦夏卿,《东山记》,[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八百二十九,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76页
    2[唐]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1517-1518页
    1[东汉]袁康、吴平辑录,乐祖谋点校《越绝书》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8页
    2 包括:船23次;舟25次;艇6次;舻1次;舫1次;舸2次:舲2次;舟龙 舟邛2次;舴艋3次;樯2次:槊1次;榔1次;舷1次;桨3;棹8次;桡8次;橹1次;楫10次;帆25次。
    1[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陆广微撰,《吴地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王鏊撰,《姑苏志》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尔雅注疏》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
    5[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五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12页
    6[唐]陆龟蒙,《鵁鶄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7 戴伟华著,《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版,79-80页
    8[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一百一“列传”第五十一,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35页
    9[唐]陆龟蒙,《渔具诗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52-53页
    1[唐]李肇著,《唐国史补》,盛钟健、黄绍筠、张嵩岳选译《隋唐嘉话·唐国史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34页
    2[唐]魏徵等撰,《隋书》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886页
    1[唐]陆龟蒙,《问吴宫辞》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3页
    2 同上
    1 叶楚炎,《唐代咏史诗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第35页
    2[唐]皮日休,《太湖诗》序,《松陵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唐]皮日休,《太湖诗·初入太湖》,《松陵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云笈七籖》卷二十七“洞天福地”载:“十大洞天,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第九林屋山洞,周回四百里,号曰‘佐神幽虚之洞天',在洞庭湖口,属北岳真人治之。”([宋]张君房编,《云笈七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208页)
    3[唐]陆广微撰,《吴地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卷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6-7页
    1 《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3页
    2[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7页
    3[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15页
    2[唐]皮日休,《松陵集序》,《松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郁贤皓著,《唐刺史考全编》卷一三九,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28页
    4 新旧《唐书》均作“搏”,又作“抟”。
    5[宋]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6[宋]谈钥纂修,《嘉泰吴兴志》卷十四,《宋元方志丛刊》第5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776页
    7[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僖宗纪》卷十九下,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93页
    1[宋]谈钥纂修,《嘉泰吴兴志》卷十四,《宋元方志丛刊》第5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4776页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3页
    3 《全唐诗》卷六五九,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620页
    4 参见《旧唐书》卷一百七十八卢携本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4638-4639页
    1[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238页
    2[唐]陆希声,《周易传序》,《全唐文》卷八一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553页
    3[宋]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4 《全唐文》卷八八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9287-9288页
    5[唐]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2页
    6[宋]孙光宪著,《北梦琐言》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8页
    1[唐]皮日休,《松陵集》序,《松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皮日休,《陆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松陵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唐]皮日休,《陆鲁望读襄阳耆旧传见赠五百言过褒……》,《松陵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秋赋有期次韵》,《松陵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唐]皮日休,《奉和次韵》,《松陵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唐]皮日休,《杂体诗序》,《松陵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清]余成教撰,《石园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1775-1776页
    2 见陆龟蒙《袭美以巨鱼之半见分因以酬谢》,《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唐]皮日休,《松陵集》序,《松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同上
    1[唐]皮日休,《杂体诗》序,《松陵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7页
    3[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4 《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644页
    5[宋]孙僅,《读杜工部诗集序》,[宋]黄希原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传序碑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1[宋]孙光宪撰,《北梦琐言》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2[唐]殷文圭,《览陆龟蒙旧集》,《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3页
    3[唐]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2页
    4[唐]韦庄,《乞追赐李贺皇甫松等进士及第奏》,《全唐文》卷八八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288页
    5[五代]王定保著,《唐摭言》卷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17页
    1[唐]韦庄,《又玄集》序,《唐人选唐诗》(十种)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48页
    2 同上
    3[唐]韦庄,《乞追赐李贺皇甫松等进士及第奏》,《全唐文》卷八八九,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288页
    4[唐]韦縠,《才调集》序,《唐人选唐诗》(十种)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44页
    5[唐]皮日休,《奉和鲁望独夜有怀吴体见寄》,《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唐]皮日休,《闻鲁望游颜家园林病中有寄》,《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松陵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唐]皮日休,《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三篇》其一,《松陵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唐]皮日休,《奉酬鲁望醉中戏赠》,《松陵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松陵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唐]皮日休,《吴中言情寄鲁望》,《松陵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全唐诗》卷八四三,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593页
    7[唐]尚颜,《怀陆龟蒙处士》,《全唐诗》卷八四八,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665页
    8[唐]殷文圭,《题吴中陆龟蒙山斋》,《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2页
    1[宋]王禹偁,《谪居感事》,《全宋诗》第2册,第710页
    2[宋]王若钦,《送天柱冯先生》,《全宋诗》第2册,第1047页
    3[宋]林逋,《小隐》,《全宋诗》第2册,第1243页
    4[宋]林逋,《杂兴四首》其四,《全宋诗》第2册,第1212页
    5[宋]范仲淹,《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范文正公文集》卷八,《宋集珍本丛刊》第3册,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7页
    6[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第10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347页
    1[宋]欧阳修,《二月雪》,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30页
    2[宋]王安石,《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其三,《全宋诗》第10册,第6527页
    3[宋]晁说之,《次韵和德麟过希道作》,《全宋诗》第21册,第13764页
    4[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周必大撰,《文忠集》卷一百六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林正大,《摸鱼儿》,《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457页
    2[宋]叶清臣,《松江秋泛赋》,[宋]吕祖谦编《宋文鉴》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四十五,列传第二百四“文苑”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141页
    2[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二十八,列传第一百八十七“道学”二,同上,第12738页
    3 同上,第12744页
    4 同上,第12747页
    5[宋]王钦若等撰,《册府元龟》卷八百九,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9614页
    6 刘方著,《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巴蜀书社,2004年版,第206页
    7[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634-635页
    8 霍然著,《宋代美学思潮》,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第124页
    9[唐]陆龟蒙,《甫里先生传》,《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35页
    10[宋]王尧臣撰,《崇文总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郑樵撰,《通志》卷七十,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822页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608页
    3 同上,第1624页
    4[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929页
    5 同上,第657页
    6[宋]尤袤撰,《遂初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85页
    8 同上
    9[宋]李觏,《盱江集》卷三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宋]樊开,《甫里陆先生文集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1页
    11[宋]朱衮,《丛书后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2页
    12[宋]曾慥编纂,王汝涛等校注《类说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6页
    1[宋]谈钥撰,《嘉泰吴兴志》卷十八,《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5册,第4848页
    2[清]永瑢等撰,《吴都文粹·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2页
    1[宋]胡宿,《甫里先生碑铭》,《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2 同上
    3 《论语·泰伯》,[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03页
    4[宋]胡宿,《甫里先生碑铭》,《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
    5 同上
    1 同上
    2[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2页
    3 此误,陆龟蒙实为元方六世孙。参见陆龟蒙《奉和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只垂清白风,凛凛自贻厥”句下自注云:“龟蒙五代祖、六代祖,皇朝继载台辅。”
    4[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2页
    5 同上,5612-5613页
    6 同上,第5613页
    1 蒋星煜著,《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1页
    2[宋]欧阳修,《读书》,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39页
    3[宋]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634-635页
    4[宋]苏轼,《寄周安孺茶》,《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1164-1165页
    1[宋]苏轼,《后杞菊赋》,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页
    2 同上
    3[宋]释道潜,《李荣期秀才杞菊轩》,《参寥子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苏轼,《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49页
    5[宋]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82页
    1[宋]苏轼著,《东坡诗话补遗》,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07页
    2[宋]苏轼,《苏轼诗集》卷二十九,中华书局,1982年版,1525-1526页
    3[宋]陈善著,《扪虱诗话》,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43页
    1[宋]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65页
    2[唐]杜甫,《空囊》,高仁标点《杜甫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
    3[宋]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李裕民辑校《杨文公谈苑》,《杨文公谈苑·倦游杂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70页
    4[宋]宋庠,《杨文公谈苑·序》,《杨文公谈苑·倦游杂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5 同上
    6[宋]叶茵撰,《顺适堂吟稿》,[宋]陈起编《江湖小集》卷三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南部新书》,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0页
    1[清]永瑢等撰,《南部新书·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89页
    2[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葛胜仲,《寄题吴江王文孺解元腥庵》,《全宋诗》第24册,第15626页
    4[宋]仲并撰,《浮山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王锤,《王文孺腰庵》,[清]厉鹗辑撰《宋诗纪事》卷四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3页
    1 参见吴芾《题腥庵》:“轻视浮名若一毛,名园百亩占江皋。三贤祠宇谁重葺,何不添公作四高。”(《湖山集》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清]毛晋,《竹坡词跋》,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页
    3[宋]周紫芝,《再赋二首》其二,《全宋诗》第26册,第17261页
    4[宋]周紫芝,《次韵陈先生》,《全宋诗》第26册,第17311页
    5[宋]周紫芝,《撷野蔬示小儿》,《全宋诗》第26册,第17112页
    6[宋]周紫芝,《送元素》,《全宋诗》第26册,第17180页
    7[宋]周紫芝,《次韵韩伯嘉拟陆龟蒙坐眠行倚食学书吟八题》,《全宋诗》第26册,17258-17259页
    1[宋]李纲,《读陆龟蒙散人歌三复而悲之赋诗以卒其志》,《全宋诗》第27册,第17612页
    2[宋]李纲,《余赋佚老堂志宏见和复用前韵成一篇呈兴宗》,《全宋诗》第27册,第17560页
    3[宋]李纲,《和陶渊明归田园六首》其四,《全宋诗》第27册,17598页
    4[宋]李纲,《近以诗寄许振叔承林德祖见和复次前韵寄之》,《全宋诗》第27册,第17647页
    5[宋]李纲,《志宏复示秋意五篇次韵和之》其五,《全宋诗》第27册,第17593页
    6[宋]李纲,《吴江五首》其二,《全宋诗》第27册,第17522页
    1[宋]李纲,《和渊明归田园居六首》序,《全宋诗》第27册,第17707页
    2 夏承焘,《论姜白石的词风》,《姜白石词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页
    3[宋]杨万里,《读笠泽丛书》,辛更儒笺校《杨万里集笺校》卷二七,中华书局,2007年版,1377-1378页
    4[宋]杨万里,《周子益训蒙省题诗序》,同上,卷八三,3337-3338页
    1 张毅著,《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13页
    2[清]朱彝尊,《重锓裘司直诗集序》,《曝书事集》卷三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后集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页
    4[宋]黄庭坚,《与赵伯充书》,[宋]王正德撰《余师录》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杨万里,《题吴江三高堂·陆鲁望》,《杨万里集笺校》卷二九,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86页
    6[宋]杨万里,《寄题王亚夫检正不啻足斋》,《杨万里集笺校》卷三十三,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712页
    7[宋]杨万里,《约斋南湖集序》,《杨万里集笺校》卷八○,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251页
    1[宋]张镦,《桥廊上作》,《全宋诗》第50册,第31664页
    2[宋]杨万里,《友善斋记》,《杨万里集笺校》卷七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100页
    3[宋]张镦,《题寒绿轩》,《全宋诗》第50册,31557-31558页
    4[宋]杨万里,《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杨万里集笺校》卷三十一,中华书局,2007年版,1579-1580页
    5[宋]邓深,《赋张以道寒绿》,《全宋诗》第37册,第23360页
    6[宋]韩淲,《寒绿张尧臣以道之居》,《全宋诗》第52册,第32495页
    1 丘鸣皋著,《陆游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页
    2[宋]陆游著,《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373页
    3 同上,第1106页
    4 同上,第104页
    5[宋]陆游,《书斋壁》,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067页
    6[宋]陆游,《幽居》,同上,第1064页
    7[宋]陆游,《戏遣老怀》其四,同上,第3680页
    8[宋]陆游,《冬夕闲咏》,同上,第3861页
    9[宋]陆游,《感秋》,同上,第1052页
    10[宋]陆游,《寄题严居厚伴钓轩》,《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127页
    1[宋]陆游,《督下麦雨中夜归》,《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82页
    2[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同上
    4[宋]辛弃疾,《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5[宋]周弼,《甫里观》,《全宋诗》第60册,第37735页
    6[宋]沈作喆撰,《寓简》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叶茵撰,《顺适堂吟稿》,[宋]陈起编《江湖小集》卷三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叶茵,《甫里集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页
    3 同上
    4[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版,271-272页
    5[清]永瑢等撰,《齐东野语·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49页
    1[宋]叶茵,《甫里集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97页
    2[宋]叶茵著,《顺适堂吟稿》,[宋]陈起编《江湖小集》卷四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同上
    4[宋]林希逸,《甫里先生文集序》,《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5[唐]罗隐,《寄陆龟蒙》,《全唐诗》卷六五九,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7620页
    6[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六,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3页
    1[宋]姜夔,《三高祠》,《白石道人诗集》卷下,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23页
    2[宋]姜夔,《三高祠》,《全宋诗》第51册,第32060页
    3[宋]姜夔,《昔游诗》序,《白石道人诗集》卷上,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5页
    4[宋]姜夔,《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杜子庄选注《姜白石诗词》,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页
    5 夏承焘,《论姜白石的词风》,《姜白石词校注》,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页
    6[宋]姜夔著,《白石道人诗集》卷下,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21页
    7 同上
    8 同上,第25页
    9 同上,第27页
    10 张毅著,《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216页
    1 参见朱绍泰《姜夔与陆龟蒙诗歌师承关系辨析》,载《宁波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26-30页
    2[唐]殷文圭,《览陆龟蒙旧集》,《全唐诗》卷七○七,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213页
    3[宋]姜夔,《姜尧章自述》,[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十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1页
    4[宋]刘克庄,《水龙吟》(当年玉立清扬),欧阳代发、王兆鹏编著《刘克庄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年版,第153页
    5[宋]刘克庄,《凤凰阁》(元规端委),同上,第446页
    6[宋]刘克庄,《念奴娇·菊》,同上,第333页
    7[宋]刘克庄,《解连环·甲子生日》,同上,第227页
    8[宋]刘克庄撰,王秀梅点校《后村诗话》新集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6页
    9[宋]刘克庄,《题后林李伯高诗卷》,《全宋诗》第58册,第36627页
    1[宋]陆文圭,《和郭有章见赠韵》,《全宋诗》第71册,第44587页
    2[宋]仇远,《和两山二首》,《全宋诗》第70册,第44245页
    3[宋]黄公绍,《莺啼序》,《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3370页
    4[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七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郑思肖,《陆龟蒙茶灶笔床图》,《全宋诗》第69册,第43398页
    6[宋]牟巘,《题三高图》,《牟氏陵阳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牟巘,《和渔具十绝》,《全宋诗》第67册,第41967页
    2[宋]于石,《薄薄酒》,《全宋诗》第70册,第44130页
    3[宋]张炎,《摸鱼儿》(别处梅),吴则虞校辑《山中自云词》卷五,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1页
    4[宋]张炎,《渡江云》(怀归),《山中白云词》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0页
    5[宋]张炎,《声声慢》(己亥岁,自台回杭,雁旅数月,复起远兴,余冉冉老矣,谁能重写旧游编否),《山中白云词》卷四,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6页
    1 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61页
    2[宋]胡次焱,《菊墅记》,《梅岩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七,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274页
    4[宋]葛立方著,《韵语阳秋》卷四,[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512-513页
    1[宋]洪迈著,《容斋三笔》卷十六,《容斋随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10页
    2[宋]张表臣著,《珊瑚钩诗话》卷三,[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5页
    3[宋]葛立方著,《韵语阳秋》卷四,[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14页
    4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5[宋]王楙撰,王文锦点校《野客丛书》,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95页
    6[宋]史绳祖撰,《学斋占毕》,程毅中主编《宋人诗话外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1348页
    7[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页
    8 李福标,《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1页
    9[唐]皮日休,《杂体诗序》,《松陵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诗源辩体》卷三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9页
    2[宋]王得臣著,《麈史》卷中,《东原录·麈史》,上海书店,1990年版,第16页
    3[明]徐师曾著,《文体明辨序说》,《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62页
    4 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95页
    5[宋]吴聿撰,《观林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4页
    6[宋]吴曾撰,《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版,第144页
    7 同上,第203页
    8 同上,195-196页
    1 同上,第245页
    2[宋]杨万里撰,《诚斋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6页
    3[宋]胡仔纂集,《笤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页
    4[宋]蔡正孙撰,常振国、降云点校《诗林广记》卷九,中华书局,1982年版,161页
    5 同上,第160页
    6 同上,第161页
    7 同上
    1[宋]孙僅,《读杜工部诗集序》,[宋]黄希原注,黄鹤补注《补注杜诗·传序碑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阮阅编,周本淳校点《诗话总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221-222页
    3 同上,第233页
    4[宋]姚宽撰,《西溪丛语》卷上,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60页
    5[宋]计敏夫著,《唐诗纪事》卷五十三,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811页
    1[宋]郑樵撰,《通志》卷六十八,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98页
    2 宋代赵令畴撰《侯鲭录》卷八引《岚斋集》曰:“大中二年,李卫公谪崖州,历宣宗、懿宗两朝无宗相,至乾符二年,李蔚为相,俄罢去。历乾符、广明、中和、光启、文德、龙纪、大顺、景福、乾宁,悉无宗相,而宗室陵迟尤甚,居官者不过郡县,长处乡里者或为里胥族。”(《侯鲭录》,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第6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第266页)
    3 罗根泽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三册,第274页
    4 郭绍虞著,《宋诗话考》,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65页
    5 李裕民,《<古今诗话>成书年代考》,晋阳学刊,1998年第1期,103页
    6[清]永瑢等撰,《唐诗纪事·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85页
    7[宋]王楙撰,王文锦点校《野客丛书》卷二十八,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21页
    8[宋]姚宽撰,《西溪丛语》卷上,孔凡礼点校《西溪丛语·家世旧闻》,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9页
    9 参见见李福标博士学位论文《皮陆研究》第16页,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1-5页
    1[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南部新书》,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5页
    2[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洪迈撰,《容斋随笔》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92页
    4[宋]陆游撰,《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113页
    5[宋]刘克庄撰,《后村诗话》新集卷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6页
    1[宋]刘克庄,《题后林李伯高诗卷》,《全宋诗》第58册,第36627页
    2[宋]严羽著,《沧浪诗话·诗评》,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页
    3[宋]冯山,《效皮陆体药名诗寄李献甫》,《全宋诗》第13册,第8654页
    4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5[宋]张耒撰,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267页
    6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72页
    2[宋]张表臣著,《珊瑚钩诗话》卷一,[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58页
    3[宋]严羽著,《沧浪诗话·诗评》,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193-194页
    4[宋]陆游,《跋吕成叔和东坡尖叉韵雪诗》,《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77页
    1[清]乔亿撰,《剑溪说诗》卷下,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4页
    2 徐宇春,《苏轼唱和诗初探》,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74-78页
    3[日]内山精也,《苏轼次韵诗考》,内山精也著,朱刚、益西拉姆等译《传媒与真相——苏轼及其周围士大夫的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54页
    4[宋]陆游,《跋吕成叔和东坡尖叉韵雪诗》,《陆游集》,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77页
    1[金]党怀英,《雪中四首》其二,《中州集》卷三,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23页
    2 参见陆龟蒙《杞菊赋》:“岂不知屠沽儿有酒食?”
    3[金]元好问,《看山》,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卷二,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4[金]元好问,《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元好问全集》卷五,同上,第102页
    1[金]元好问,《校笠泽丛书后记》,《元好问全集》卷三十四,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09页
    2 同上
    3 同上
    4[金]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元好问全集》卷三十六,同上,763-764页
    5[金]元好问,《赠答刘御史云卿四首》其三,《元好问全集》卷一,同上,第13页
    6[金]元好问,《赠答杨焕然》,《元好问全集》卷一,同上,第26页
    7[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其四,《元好问全集》卷二,同上,第53页
    1[金]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引》,《元好问全集》卷三十六,同上,第763页
    2[金]元好问,《校笠泽丛书后记》,《元好问全集》卷三十四,同上,第709页
    3 同上
    4 陆龟蒙,《甫里先生传》,《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35页
    5[金]元好问,《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四首》其四,《元好问全集》卷二,同上,第53页
    6[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元好问全集》卷十一,同上,第269页
    7[金]元好问,《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二首》其一,《元好问全集》卷九,同上,第212页
    8[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元好问全集》卷十一,同上,第269页
    1 同上,第270页
    2 参见吴世常辑注《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
    3 詹杭伦、沈时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九首试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61-65页
    4 张立荣、彭新元,《元好闯<唐诗鼓吹>的诗学思想》,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50-56页
    5 何三本,《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笺证》,(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63年第7卷第5期
    6 李自广,《元好问对陆龟蒙的崇拜——谦就<论诗三十首>其十九的解读与各家商榷》,汕头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36-40页
    7 田凤台,《元遗山论诗绝句评析》,(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68年第12卷第4期
    1[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金]元好问,《吴子贤樗庵二首》,《元好问全集》卷十二,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08页
    3[金]元好问,《虚名》,《元好问全集》卷十四,同上,第342页
    4[唐]刘餗著,《隋唐嘉话》,盛钟健、黄绍筠、张嵩岳选译《隋唐嘉话·唐国史补》,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52页
    5 《唐诗鼓吹》不著编辑人姓名。但据赵孟頫序,此集为元好问所编,元氏门人郝天挺注。
    1[元]陈基,《分题赋得太湖送郑同夫》,《夷白斋稿》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元]陈孚撰,《陈刚中诗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元]郭畀著,《客杭日记》,《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11册,第18页
    2[元]陆元吉,《三高祠田记》,[明]钱穀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同上
    4[元]释善住,《送人赴三高祠主奉》,《谷响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元]黄溍,《送三高祠陆主奉》,《文献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元]成廷珪,《甫里先生故宅,是时马县尹葺其庙》,《居竹轩诗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三“经籍考”六十,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版,第1858页
    8[元]辛文房撰,傅璇琮校笺《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4册,第514页
    9[宋]周弼选,[元]释圆至注,《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故宫博物院编,《故宫珍本丛刊》第609册,第11页
    1[元]邹奕,《居竹轩诗集》序,《居竹轩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元]杨士弘,《唐音》原序,《唐音》,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同上
    4[元]虞集,《唐音》序,[元]杨士弘编选《唐音》,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元]黄溍,《元故徽州路儒学教授陆君墓志铭》,[明]朱存理撰《珊瑚木难》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元]陈基,《乐闲处士传》,《夷白斋稿》卷三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清]永瑢等撰,《静春堂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39页
    1 同上
    2 蒋星煜著,《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21页
    3[元]倪瓒,《答元用》,《清閟阁全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元]倪瓒,《过桐里》,同上
    5[元]倪瓒,《至正十三年二月晦日为公远茂才写古木竹石并赋》,《清閟阁全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元]倪瓒,《江上遇杨德用》,《清閟阁全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624页
    8[明]马治,《题画》,《清閟阁全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明]秦约,《题元镇笠泽斋居》,《清閟阁全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明]钱溥,《倪云林诗集前序》,《清閟阁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元]倪瓒,《述怀》,《清閟阁全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元]倪瓒,《至正乙未素衣诗》,同上
    13[元]倪瓒,《述怀》,《清閟阁全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624页
    15[唐]陆龟蒙,《甫里先生传》,《笠泽丛书》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元]倪瓒,《述怀》,《清閟阁全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九十八“隐逸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624页
    3[明]马治,《题画》,《清閟阁全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明]王鏊撰,《姑苏志》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元]柳贯,《甫里书院记》,《待制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同上
    2[元]顾瑛,《草堂雅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元]柳贯,《甫里书院记》,《待制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明]唐肃,《皇冈书院无垢先生祠堂记》,《丹崖集》卷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326册,第184页
    5[元]柳贯,《甫里书院记》,《待制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元]戴良撰,《重修甫里书院记》,《九灵山房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元]陆德原,《笠泽丛书》跋,《笠泽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元]黄溍,《元故徽州儒学教授陆君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七,四部丛刊本
    3[清]赵宏恩等修,《江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元]黄溍,《元故徽州儒学教授陆君墓志铭》,《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十七,四部丛刊本
    5[元]顾瑛,《草堂雅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刘昌,《姑苏郡邑志序》,[明]钱毅撰《吴都文粹续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郑文康,《思诚斋记》,《平桥稿》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杨廉,《赠文林郎监察御史菊亭陶公墓碑》,《杨文恪公文集》卷三十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333册,第625页
    4[清]钱谦益撰,《列朝诗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05页
    5[明]顾璘,《摄泉隐君许彦明墓志铭》,《顾华玉集-息园存稿文》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明]吴宽,《石田稿序》,《家藏集》卷四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384-385页
    7[明]文徵明,《处士沈公周》,《甫田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清]顾景星,《悔岸汪公家传》,《白茅堂集》卷三十八,四库存目丛书第206册,第344页
    2 参见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163-167页
    3[清]邵长蘅,《陆鲁望龟蒙》,《邵子湘全集》青门剩稿卷二,四库存目丛书第248册,第160页
    4 郑方坤,《国朝名家诗钞小传·青门诗钞小传》,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294页
    5[清]沈德潜,《过江湖散人祠》,《归愚诗钞余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424册,第525页
    6[清]王昶,《七贤诗·陆补阙龟蒙》,《春融堂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第350页
    7[清]顾宗泰,《月满楼诗集》卷二东游集,续修四库全书第1459册,第201页
    1[清]杨凤苞,《陆鲁望祠》其一,《秋室集》卷九诗,续修四库全书第1476册,第115页
    2[清]王昶,《陆鲁望祠》,《春融堂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第1437册,第376页
    3[清]钱大昕,《题三高祠·陆龟蒙》,《潜研堂文集》续集卷九,《嘉定钱大昕全集》第十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50页
    4[明]高启,《江村乐四首》,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714页
    1[明]高启,《江村》,《高青丘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626页
    2同上
    3[明]高启,《郊墅杂赋》,《高青丘集》遗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22页
    4[明]高启,《白莲寺谒甫里祠》,《高青丘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31页
    5[明]高启,《谒甫里祠》,《高青丘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89页
    6[明]高启,《三高祠·陆龟蒙》,《高青丘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804页
    7[明]高启,《咏隐逸十六首·陆龟蒙》,《高青丘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1[明]高启,《临顿里十首》,《高青丘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527-530页
    2[明]高启,《甫里即事四首》,《高青丘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72页
    3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1页
    4[明]高启,《寓感二十首》其三,《高青丘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8页
    5[明]李志光,《高太史本传》,《大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高启,《江上见逃民家》,《高青丘集》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37页
    2[明]高启,《赠薛相士》,《高青丘集》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70页
    3[明]高启,《寓感二十首》其一,《高青丘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07页
    4[明]高启,《寓感二十首》其十七,《高青丘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12页
    5[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吴趋访古录》卷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页
    1 参见[清]陈维中纂修《(吴郡)甫里志》卷二,《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5册,472-484页
    2[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卷十八,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3 参见[清]陈尚隆原纂、陈树毂续纂《陈墓镇志》卷六,《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第6册,第306页
    4[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卷十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178-182页
    5[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吴趋访古录》卷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6[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吴趋访古录》卷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8页
    7[清]赵宏恩等修,《江南通志》卷三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吴趋访古录》卷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20页
    1[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吴趋访古录》卷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2 《浙江通志》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浙江通志》卷三十五引《崇祯长兴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朱熹撰,《家礼》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蔡丰明、窦昌荣著,《中国祠堂》,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6[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卷十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7[明]赵钧,《重修三高祠记》,[明]钱毂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吴门表隐》卷十八,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页
    1[民国]徐世昌编选,《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1册,第274页
    2[民国]徐世昌编选,《晚晴簃诗汇》卷十,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1册,第78页
    3[民国]徐世昌编选,《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五十二,中国书店,1988年版,第4册,第19页
    4[清]汪琬撰,《尧峰文钞》卷四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清]彭孙遹撰,《松桂堂全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吴趋访古录》卷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7[清]欧阳钜源,《负曝闲谈》第一回“用直镇当筵说嘴 元和县掷禀伤心”,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
    1 蔡丰明、窦昌荣著,《中国祠堂》,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78页
    2[汉]班固撰,《白虎通德论》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2页
    3 张觉撰,《荀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345页
    4[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58页
    5 王韬著,《淞隐漫录》卷七,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15页
    1[明]王祎,《缶鸣集》序,《高青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80页
    2[明]吴宽,《石田稿序》,《家藏集》卷四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384-385页
    3[明]王鏊,《东原诗集序》,《震泽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页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2[明]许学夷著,《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3 同上
    4[清]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凡例》,《采菽堂古诗选》,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583页
    5[明]许学夷著,《诗源辩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97页
    1 同上
    2[明]胡胤嘉,《诗艺存玄选序》,《明文海》卷三百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同上
    4[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99-100页
    5 同上,第121页
    1[清]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32页
    2 据《尚书大传》,周文王至硒溪,见吕望,文王拜之。吕望说他在溪中钓得玉璜一块,上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德合,于令昌来提。”(参见[清]孙之騄辑《尚书大传》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诗经·小雅·巷伯》,[清]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诗经原始》,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15页
    4[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搜神记》卷十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141-142页
    5[清]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引自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750页
    6[清]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集序》,《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第2页
    7[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卷四,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第68页
    8[清]翁方纲著,《石洲诗话》卷二,《谈龙录·石洲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1 同上,第73页
    2[清]翁方纲,《跋笠泽丛书》,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37-338页
    3[清]洪亮吉著,陈迩冬校点《北江诗话》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00页
    4[清]李调元著,詹杭伦、沈时蓉校正《雨村诗话校正》,巴蜀书社,2006年版,第20页
    5[清]牟愿相著,《小澥草堂杂论诗》,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15页
    6[清]余成教撰,《石园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6页
    1 同上
    2 同上,第1777页
    3 同上
    4[清]夏之蓉撰,《半舫斋编年诗》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九辑25册,661-662页
    5[清]朱仕玠,《九思诗·甫里先生陆龟蒙》,《溪音》卷四,四库未收书辑刊第十辑20册,233-234页
    6[清]杜诏、杜庭珠编,《唐诗叩弹集》卷十一,四库存目丛书第406册,第140页
    7[清]余成教撰,《石园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7页
    8[清]潘德舆撰,《养一斋诗话》卷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9页
    9 同上,2149-2150页
    1[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晚唐卷”下,清康熙蓉江怀古堂刻本
    2[清]宋育仁选评,《三唐诗品》卷三,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3[唐]陆龟蒙,《五歌》序,《笠泽丛书》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唐]陆龟蒙,《自遣诗》序,《笠泽丛书》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郭绍虞编,《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23页
    2[唐]皮日休,《新秋即事三首》其一,《松陵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晋]潘岳撰,《西征赋》,[梁]萧统编《文选》卷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60页
    4[唐]李白,《送殷淑三首》其一,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卷十七,巴蜀书社,1990年版,1604-1605页
    5 郭绍虞编,《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84页
    1 郭绍虞编,《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1175-1177页
    2[宋]胡仔纂集,《笤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页
    1[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84-85页
    2 同上,第38页
    3[明]杨慎撰,《升庵诗话》,《明诗话全编》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2659-2660页
    4[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8页
    5 同上,第100页
    1[明]胡震亨著,《唐音癸签》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74页
    2[明]何良俊撰,《四友斋丛说》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25页
    3 同上
    4 同上
    5[清]钱谦益,《与方尔止书》,[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钱牧斋全集·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6页
    1[清]钱谦益,《遵王绝句跋语》,《钱牧斋全集·有学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1634-1635页
    2[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94页
    3[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论七言律诗》,《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03页
    4[清]田雯,《古欢堂集杂著·论七言绝句》,《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04页
    5[清]永瑢等撰,《古欢堂集·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26页
    6[清]李重华著,《贞一斋诗说》,[清]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25页
    1[清]叶燮著,霍松林校注《原诗》,《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4-5页
    2 同上,第9页
    1 同上,66-67页
    2 同上,第7页
    3[清]焦袁熙,《论诗绝句五十二首》,郭绍虞编《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79页
    4[清]贺裳撰,《载酒园诗话又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85页
    5[清]袁枚,《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3页
    6[清]田同之撰,《西圃诗说》,《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763页
    1[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凡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2[明]高棅编选,《唐诗品汇》“总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3[清]永瑢等撰,《古诗镜-唐诗镜·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3页
    4[明]陆时雍撰,《诗镜总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23页
    5[宋]范温撰,《潜溪诗眼》,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3页
    6[明]陆时雍撰,《诗镜总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423页
    7[清]永瑢等撰,《古诗镜-唐诗镜·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3页
    1[清]陆时雍编,《唐诗镜》卷五十二“晚唐第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同上
    3 同上
    4 同上
    5 同上
    6[清]永瑢等撰,《古诗镜-唐诗镜·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3页
    7[明]陆时雍编,《唐诗镜》卷五十二“晚唐第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同上
    9 同上
    10[明]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晚七绝下”,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26册,第704页
    11[明]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四十六“晚七律”,同上,第517页
    12[明]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晚七绝下”,同上,704-705页
    13 同上,第705页
    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八八,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399页
    2[清]陈祚明评选,《采菽堂古诗选·凡例》,《采菽堂古诗选》,续修四库全书第1590册,第583页
    3[清]永瑢等撰,《石仓历代诗选·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19页
    4[清]永瑢等撰,《吴都文粹续集·提要》,同上,第1719页
    1[清]金圣叹选批,《金圣叹选批唐诗》,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412页
    2[清]王夫之评选,《唐诗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20页
    3 同上
    4 同上,219-220页
    5[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薹斋诗话》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5页
    6 同上
    1[清]赵臣瑗辑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卷五,清乾隆四十九年刻本
    2[清]永瑢等撰,《续三体唐诗·提要》,《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73页
    3[清]永瑢等撰,《唐诗叩弹集·提要》,同上,第1774页
    4[清]永瑢等撰,《晚唐诗钞·提要》,同上,第1778页
    1 王瑶,《拟古与作伪》,《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2[明]文徵明,《茶具十咏》序,《文徵明集》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3页
    1[明]文徵明,《茶具十咏·茶坞》,同上,第1214页
    2[明]文徵明,《茶具十咏·茶笋》,同上
    3[清]严熊,《严白云诗集》卷十六,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七辑21册,114-115页
    4[清]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诗》四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同上
    2 同上
    3[唐]陆龟蒙,《渔具诗序》,《松陵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清]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诗》四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同上
    6 同上
    1[清]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诗》四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同上
    3[清]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诗集》二集卷五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清]范当世,《戏题白香山诗集》,马亚中、陈国安校点《范伯子诗文集》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11页
    5[清]范当世,《夜读遗山诸作复自检省乱来所为诗百余首至涕不可收愤慨书此》,《范伯子诗文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319页
    6[清]范当世,《拟陆鲁望渔具诗》序,《范伯子诗文集》卷八,同上,第163页
    1[清]范当世,《拟陆鲁望渔具诗·罩》,同上,第164页
    2[清]范当世,《拟陆鲁望渔具诗·笭箵》,同上,第169页
    3[清]范当世,《拟陆鲁望渔具诗·罩》,同上,第164页
    4[清]范当世,《拟陆鲁望渔具诗·鸣根》,同上
    5[清]郭嵩焘,《养知书屋集》诗集卷九,续修四库全书第1547册,第66页
    6 参见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晚七绝下”,四库存目补编第26册,第704页
    1 王茂福著,《皮陆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9页
    2 如李定广《元好问对陆龟蒙的崇拜》说:“龟蒙一生为时不容,心病加身病,一腔孤愤之情以游戏出之,是为自遣也。”(载《汕头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第37页)
    3 参见刘刚《宋玉<微咏赋>辨识》,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第1期,第136页
    4[清]文昭,《初秋闲居,胸次未畅,检读天随子<自遣绝句三十首>,即效其体,更次其韵,亦足以持吾性情,较之元唱,殊觉形秽也》序,《紫幢轩诗集》槐次吟,四库存目辑刊第八辑22册,第322页
    1[宋]胡仔纂集,《笤溪渔隐丛话》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页
    2[清]贺裳撰,《载酒园诗话又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385页
    3[清]文昭,《初秋闲居,胸次未畅,检读天随子<自遣绝句三十首>,即效其体,更次其韵,亦足以持吾性情,较之元唱,殊觉形秽也》序,《紫幢轩诗集》槐次吟,四库存目辑刊第八辑22册,第323页
    4 李剑锋著,《元前陶渊明研究》,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62页
    1[清]文昭,《紫幢轩诗集》雍正集卷上邮集,四库存目辑刊八辑第22册,233-234页
    2[清]文昭,《紫幢轩诗集》桧栖草卷下,四库存目辑刊八辑第22册,第295页
    3 同上,第284页
    4 同上
    1[宋]苏轼,《东坡诗话补遗》,王大鹏等编选《中国历代诗话选》,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07页
    2[明]焦竑撰,李剑雄点校《焦氏笔乘》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6页
    3[明]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晚七绝下”,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26册,第705页
    4[清]黄生,《唐诗摘钞》,转引自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4页
    5 同上
    6 此语见于王士禛多种著述,如《池北偶谈》卷十四“谈艺四”,《带经堂诗话》卷十二,《渔洋诗话》卷上。
    7[清]王士禛撰,《池北偶谈》卷十四“谈艺四”,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35页
    8[清]王士禛著,《带经堂诗话》卷十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06页
    9[清]王士祯撰,《渔洋诗话》卷上,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73页
    10[清]王士祯撰,《精华录》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清]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37页
    2[明]镏绩撰,《霏雪录》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周珽辑,《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卷五十九“晚七绝下”,四库存目丛书补编第26册,第705页
    4[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四溟诗话》卷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5 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15页
    1[明]杨慎,《绝句衍义》卷一,《明诗话全编》第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715页
    1[宋]石处道,《三高祠记》,[明]钱毂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程俱,《三高堂诗序》,《北山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石处道,《三高祠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朱长文撰,金菊林校点《吴郡图经续记》卷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85页
    2[明]王鏊撰,《姑苏志》卷四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朱长文撰,金菊林校点《吴郡图经续记》原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4[宋]石处道,《三高祠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清]王澍撰,《虚舟题跋》卷十,续修四库全书第1067册,第467页
    6 《全宋诗》第33册,第21277页
    7[元]脱脱等撰,《宋史》卷四百五十九“列传”第二百一十八“卓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474页
    8 佚名撰,《宣和画谱》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宋]王称撰,《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宋]石处道,《三高祠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范成大,《吴郡志》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同上
    4[清]徐崧、张大纯纂辑,薛正兴校点《百城烟水·吴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70页
    5[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宋]陆壡,《重建三高祠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同上
    8 同上
    1[明]王圻撰,《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十五“宗庙考”,续修四库全书第764册,第209页
    2[元]陆元吉,《三高祠田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李东阳等撰,《明会典》卷八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王鏊撰,《姑苏志》卷二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五十“礼四”,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06页
    4 参见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页
    1[汉]赵晔撰,周生春校考《吴越春秋辑校汇考》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
    2 同上,第172页
    3 见宋龚明之撰《中吴纪闻》卷一:“松江之侧有小聚落,名三江口。郦善长云:‘松江自湖东北径七十里至江水分流,谓之三江口。'《吴越春秋》云范蠡去越,乘舟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中,皆谓此也。”
    1[南朝·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3页
    2 《全宋诗》第27册,第17522页
    3[清]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1886-1887页
    4[元]赖良编,《大雅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明]胡奎撰,《斗南老人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明]钱榖撰,《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参见朱长文撰《吴郡图经续志》卷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8 《全宋诗》第43册,第27184页
    1 《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77页
    2 《全宋诗》第63册,第39379页
    3 《全宋诗》第72册,第45391页
    4[元]张可久,《客垂虹》,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57页
    5[明]周南老,《垂虹亭》,明钱毅撰《吴都文粹续集》卷三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明]钱榖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明]赵钧,《重修三高祠记》,[明]钱榖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参见范成大《三高祠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今乃自放寂寞之滨,掉头而弗颤。人又从而以为高,此岂盛际之所愿哉。后之人高三君之风,而迹其所以去。为世道计者,可以惧矣。”
    3[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明]钱毂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同上
    6 同上
    7[宋]蔡戡,《议治脏吏法状》,《定斋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程俱,《三高堂诗序》,《北山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汉]赵晔撰,周生春校考《吴越春秋辑校汇考》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71页
    3 见陆壡《重建三高祠记》:“河南程氏论高尚之道有四:怀德不偶而高洁自守,知止知退而自保者,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不屑任天下之事独善其身者。”(《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
    4[晋]韩康伯撰,《周易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唐]王勃撰,《滕王阁诗序》,《王子安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宋]祝鉴,《三高祠记》,《吴都文粹》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陆壡《重建三高祠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俞桂,《垂虹》,《全宋诗》第62册,第39045页
    4[唐]白居易,《初下汉江舟中作寄两省给舍》,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54页
    5[宋]李纲,《杂兴四首》其二,《全宋诗》第27册,第17523页
    6[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王禹偶,《月波楼咏怀》,《全宋诗》第2册,第685页
    1 《全宋诗》第61册,第38211页。注:在陈起编《江湖小集》卷三十九中“吴江三高祠”五字在“范蠡” 之后以自注形式出现。
    1[明]高启,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803-804页
    2[宋]赵鼎,《题谒松陵三贤堂》,《全宋诗》第28册,第18431页
    3[宋]杨友夔《题三高祠》,《全宋诗》第30册,第19216页
    4[明]周南老,《三高祠》,《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姜夔,《三高祠》,《白石道人诗集》卷下,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23页
    6[宋]姜夔,《三高祠》,《全宋诗》第51册,第32060页
    7[宋]罗与之,《三高亭》,《全宋诗》第62册,第39287页
    8[宋]吴锡畴,《三高祠》,《全宋诗》第64册,第40399页
    1[宋]石处道,《三高祠记》,[明]钱榖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朱长文,《三高赞并序》,《乐圃余稿》补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宋]程俱,《三高堂诗序》,《北山集》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宋]祝鉴,《三高祠记》,[宋]郑虎臣编《吴都文粹》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欧阳修,《将作监主簿程中行制》,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137页
    6[宋]石处道,《三高祠赞并序》,《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刘季孙,《三高祠咏古三首·陆龟蒙》,《全宋诗》第12册,第8371页
    8[宋]苏轼,《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64页
    1[宋]宋无,《三高祠》,《全宋诗》第71册,第44747页
    2[宋]郭绍彭,《三高祠》,《全宋诗》第55册,第34309页
    3[宋]袁聘儒,《三高祠》,《全宋诗》第53册,第33004页
    4[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祝鉴,《三高祠记》,[宋]郑虎臣编《吴都文粹》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宋]范成大,《三高祠记》,《吴郡志》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宋]刘寅,《三高祠》,《全宋诗》第55册,第34272页
    8[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卷七,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5页
    9 同上
    1[宋]罗与之,《三高亭》,《全宋诗》第62册,第39287页
    2[宋]吴锡畴,《三高祠》,《全宋诗》第64册,第40412页
    3[宋]姜夔,《三高祠》,《全宋诗》第51册,第32060页
    4[元]谢应芳,《过吴江三高祠》,《龟巢稿》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元]谢应芳,《论吴人不当祀范蠡书》,《龟巢稿》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明]赵均,《重修三高祠记》,[明]钱榖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明]周南老,《三高祠》,[明]钱榖撰《吴都文粹续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明]李濂,《三高颂》,《嵩渚文集》卷七十五,《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01册,第730页
    5[明]高启,徐澄宇、沈北宗校点《高青丘集》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803-804页
    6[宋]苏轼,《戏书吴江三贤画像三首·范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64页
    7[宋]范成大撰,《吴郡志》卷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清]钱大昕,《题三高祠三首》,《潜研堂文集》续集卷九,《嘉定钱大昕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册,第150页
    2[清]夏之蓉,《三高祠》,《半舫斋编年诗》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九辑25册,661-662页
    3[清]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诗集》二集卷六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清]爱新觉罗·玄烨,《御制诗集》五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钱钟书著,《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79页
    2 王锡九著,《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1[清]潘德舆著,《养一斋诗话》卷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49页
    2[明]敖英编,《唐诗绝句类选》,转引自陈伯海主编《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6页
    3[清]沈德潜编,《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第276页
    4[清]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集序》,《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第2页
    1 参见陆龟蒙《甫里先生传》:“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虽幽忧疾病中,落然无旬日生计,未尝暂辍。”
    2 参见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笠泽丛书》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参见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序:诗者,持也.谓持其情性,使不暴去。因作四句诗,累至三十绝,绝各有意。
    《安岳集》,[宋]冯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白虎通德论》,[汉]班固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白居易集》,[唐]白居易著,顾学颉校点,中华书局,1979年
    《白茅堂集》,[清]顾景星著,四库存目丛书本
    《白石道人诗集》,[宋]姜夔著,上海书店,1987年
    《百城烟水》,[清]徐崧、张大纯纂辑,薛正兴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半舫斋编年诗》,[清]夏之蓉著,四库未收书辑刊本
    《北江诗话》,[清]洪亮吉著,陈迩冬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北梦琐言》,[宋]孙光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北山集》,[宋]程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1984年
    《采菽堂古诗选》,[清]陈祚明评选,续修四库全书本
    《参寥子诗集》,[宋]释道潜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沧浪诗话校释》,[宋]严羽撰,郭绍虞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草堂雅集》,[元]顾瑛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撰,中华书局,1960年
    《陈刚中诗集》,[元]陈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墓镇志》,[清]陈尚隆原纂、陈树榖续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本,上海书店,1992年
    《池北偶谈》,[清]王士禛撰,中华书局,1982年
    《传播学原理》,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
    《传播学概论》,周庆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崇文总目》,[宋]王尧臣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春融堂集》,[清]王昶著,续修四库全书本
    《带经堂集》,[清]王士祯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带经堂诗话》,[清]王士禛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待制集》,[元]柳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丹崖集》,[明]唐肃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戴伟华著,中华书局,2006年
    《东都事略》,[宋]王称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斗南老人集》,[明]胡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杜甫全集》,[唐]杜甫著,高仁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范伯子诗文集》,[清]范当世著,马亚中、陈国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范文正公文集》,[宋]范仲淹著,宋集珍本丛刊本,线装书局,2004年
    《浮山集》,[宋]仲并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甫里先生文集》,[唐]陆龟蒙著,宋景昌、王立群点校,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甫田集》,[明]文徵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负曝闲谈》,[清]欧阳钜源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高青丘集》,[明]高启著,徐澄宇、沈北宗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姑苏志》,[明]王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欢堂集》,[清]田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今事文类聚》,[宋]祝穆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诗镜-唐诗镜》,[明]陆时雍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谷响集》,[元]释善住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顾华玉集》,[明]顾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观林诗话》,[宋]吴聿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龟巢稿》,[元]谢应芳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归去来兮:隐逸的文化透视》,张立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
    《归愚诗钞余集》,[清]沈德潜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韩愈全集》,[唐]韩愈著,钱仲联、马茂元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韩愈研究论文集》,韩愈学术讨论会组织委员会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汉魏六朝诗选》,邬国平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后村诗话》,[宋]刘克庄撰,中华书局,1983年
    《刘克庄词新释辑评》,欧阳代发、王兆鹏编著,中国书店,2001年
    《后汉书》,[南朝·宋]范烨撰,中华书局,1982年
    《湖山集》,[宋]吴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黄御史集》,[唐]黄滔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家藏集》,[明]吴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家礼》,[宋]朱熹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嘉定钱大昕全集》,[清]钱大昕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嘉泰吴兴志》,[宋]谈钥纂修,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
    《稼轩词编年笺注》,[宋]辛弃疾著,邓广铭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笺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宋]周弼撰,[元]释圆至注,故宫珍本丛刊本
    《剑南诗稿校注》,[宋]陆游著,钱仲联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江湖小集》,[宋]陈起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江南通志》,[清]赵宏恩等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宋]姜夔著,夏承焘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薑斋诗话》,[清]王夫之撰,戴鸿森笺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接受美学导论》,朱立元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焦氏笔乘》,[明]焦竑撰,李剑雄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金华黄先生文集》,[元]黄溍撰,四部丛刊本
    《金圣叹选批唐诗》,[清]金圣叹选批,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精华录》,[清]王士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九灵山房集》,[元]戴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中华书局,1975年
    《居竹轩诗集》,[元]成廷珪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郡斋读书志校正》,[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困境与超越——宋代文人心态史》,马茂军、张海沙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乐圃余稿》,[宋]朱长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类说校注》,[宋]曾慥编纂,王汝涛等校注,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唐]李白著,安旗主编,巴蜀书社,1990年
    《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姜亮夫撰,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65年
    《历代名人生卒年表》,梁廷爘编,商务印书馆,1930年
    《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
    《历代诗话》,[清]吴景旭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年
    《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刘学楷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笠泽丛书》,[唐]陆龟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两宋名贤小集》,[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列朝诗集》,[清]钱谦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陆甫里小品》,柏俊才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陆游集》,[宋]陆游著,中华书局,1976年
    《陆游评传》,丘鸣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语正义》,[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
    《美的历程》,李泽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梅岩文集》,[宋]胡次焱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宋]梅尧臣著,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会生活史》,陈宝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明代诗文的演变》,陈书录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明代诗学》,陈文新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明代文学史》,徐朔方、孙秋克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
    《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陈江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
    《明会典》,[明]李东阳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诗话全编》,吴文治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
    《明文海》,[清]黄宗羲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牟氏陵阳集》,[宋]牟巘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部新书》,[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
    《能改斋漫录》,[宋]吴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
    《欧阳修全集》,[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中华书局,2001年
    《皮陆诗传》,王茂福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皮陆诗歌研究》,王锡九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皮子文薮》,[唐]皮日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曝书亭集》,[清]朱彝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七修类稿》,[明]郎瑛撰,上海书店,2001年
    《齐东野语》,[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
    《钱牧斋全集》,[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閟阁全集》,[元]倪瓒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代诗学》,李世英、陈水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代文学评论史》,[日]青木正儿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清代文学批评史》,邬国平、王镇远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诗话》,[清]王夫之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诗纪事》,钱仲联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1989年
    《秋室集》,[清]杨凤苞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区域文化与文学》,靳明全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全宋笔记》,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大象出版社,2006年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
    《全宋诗》,傅璇琮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
    《全唐诗重出误收考》,佟培基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全唐诗人名考》,吴汝煜、胡可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
    《全唐文》,[清]董诰等编,中华书局,1983年
    《全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吴汝煜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张伯伟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全元散曲》,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81年
    《融合与超越——隋唐之交诗歌之演进》,张采民著,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
    《容斋随笔》,[宋]洪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陈炎等著,昆仑出版社,2003年
    《三唐诗品》,[清]宋育仁选评,清道光十一年刻本
    《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葛晓音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
    《山中白云词》,[宋]张炎著,中华书局,1983年
    《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明]周珽辑,四库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出版社
    《珊瑚木难》,[明]朱存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邵子湘全集》,[清]邵长蘅著,四库存目丛书本
    《石仓历代诗选》,[明]曹学佺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诗歌意象论》,陈植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诗话总龟》,[宋]阮阅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诗经原始》,方玉润撰,李先耕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
    《诗林广记》,[宋]蔡正孙撰,常振国、降云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
    《诗薮》,[明]胡应麟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诗源辩体》,[明]许学夷著,杜维沫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史记》,[汉]司马迁著,中华书局,1972年
    《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张惠民、张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
    《述异记》,[南朝·梁]任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珞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
    《四溟诗话》,[明]谢榛撰,宛平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撰,中华书局,1959年
    《松桂堂全集》,[清]彭孙通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松陵集》,[唐]陆龟蒙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淞隐漫录》,王韬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嵩渚文集》,[明]李濂著,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
    《宋代的隐士与文学》,刘文刚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
    《宋代地域文化》,程民生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宋代美学思潮》,霍然著,长春出版社,1997年
    《宋代士大夫文化品格与心态》,郭学信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宋代诗学》,张思齐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宋代文学史》,孙望、常国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1995年
    《宋诗话辑佚》,郭绍虞辑,中华书局,1980年
    《宋诗纪事》,[清]厉鹗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77年
    《宋文鉴》,[宋]吕祖谦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刘方著,巴蜀书社,2004年
    《搜神记》,[晋]干宝撰,汪绍楹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
    《苏轼诗集》,[宋]苏轼著,中华书局,1982年
    《苏轼诗集合注》,[宋]苏轼著,[清]冯应榴辑注,黄任轲、朱怀春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苏轼文集》,[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
    《隋书》,[唐]魏徵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
    《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唐]刘餗、李肇著,盛钟健、黄绍筠、张嵩岳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2003年
    《岁寒堂诗话》,[宋]张戒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遂初堂书目》,[宋]尤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谈龙录·石洲诗话》,[清]赵执信、翁方纲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唐才子传校笺》,[元]辛文房撰,傅璇琮主编,中华书局,1987-2000年
    《唐刺史考全编》,郁贤皓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李孝聪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唐代文学论丛》,唐代文学学会等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唐集叙录》,万曼著,中华书局,1980年
    《唐七律诗精评》,孙琴安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唐人绝句精华》,刘永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唐人选唐诗》(十种),[唐]元结等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唐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
    《唐诗风格论》,王明居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
    《唐诗风貌》,余恕诚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
    《唐诗归》,[明]钟惺、谭元春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唐诗汇评》,陈伯海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著,中华书局,1965年
    《唐诗叩弹集》,[清]杜诏、杜庭珠编,四库存目丛书本
    《唐诗美学探索》,张福庆著,华文出版社,2000年
    《唐诗品汇》,[明]高棅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唐诗评选》,[清]王夫之评选,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唐诗抒情艺术研究》,潘百齐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唐诗选本提要》,孙琴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唐诗通论》,刘开扬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唐诗艺术范式论》,潘百齐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唐诗艺术学导论》,潘百齐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唐音》,[元]杨士弘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唐音癸签》,[明]胡震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陶渊明集》,[晋]陶渊明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笤溪渔隐丛话》,[宋]胡仔纂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通志》,[宋]郑樵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晚晴簃诗汇》,民国·徐世昌编选,中国书店,1988年
    《万首论诗绝句》,郭绍虞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王子安集》,[唐]王勃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明]吴讷、徐师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文献集》,[元]黄溍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著,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8年
    《文选》,[南朝·梁]萧统编,中华书局,1977年
    《文苑英华》,[宋]李昉等编,中华书局,1975年
    《文徵明集》,[明]文徵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吴地记》,[唐]陆广微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都文粹》,[宋]郑虎臣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都文粹续集》,[明]钱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郡)甫里志》,[清]陈维中纂修,中国地方志集成本,上海书店,1992年
    《吴郡图经续记》,[宋]朱长文撰,金菊林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吴郡志》,[宋]范成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门表隐》,[清]顾震涛撰,甘兰经等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吴趋访古录》,[清]姚承绪撰,姜小青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吴越春秋辑校汇考》,[汉]赵晔撰,周生春校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吴越文化》,张荷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
    《吴越文化史话》,王遂今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吴中小志丛刊》,陈其弟点校,广陵书社,2004年
    《五朝诗善鸣集》,[清]陆次云撰,清康熙蓉江怀古堂刻本
    《西溪丛语·家世旧闻》,[宋]姚宽、陆游撰,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1993年
    《溪音》,[清]朱仕玠著,四库未收书辑刊本
    《逍遥尘世边——中国文人的隐逸》,徐清泉著,沈阳出版社,1997年
    《小仓山房诗文集》,[清]袁枚著,周本淳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中华书局,1975年
    《盱江集》,[宋]李觏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虚舟题跋》,[清]王澍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续文献通考》,[明]王圻撰,续修四库全书本
    《宣和画谱》,佚名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荀子译注》,张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严白云诗集》,[清]严熊著,四库未收书辑刊本
    《颜氏家训·家范》,[北齐]颜之推、[宋]司马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杨万里集笺校》,[宋]杨万里著,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07年
    《杨万里诗文集》,[宋]杨万里撰,王琦珍整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杨万里选集》,周汝昌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
    《杨文公谈苑》,[宋]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李裕民辑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杨文恪公文集》,[明]杨廉著,续修四库全书本
    《养知书屋集》,[清]郭嵩焘著,续修四库全书本
    《尧峰文钞》,[清]汪琬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野客丛书》,[宋]王楙撰,王文锦点校,中华书局,1987年
    《夷白斋稿》,[元]陈基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瀛奎律髓》,[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余师录》,[宋]王正德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雨村诗话校正》,[清]李调元著,詹杭伦、沈时蓉校正,巴蜀书社,2006年
    《寓简》,[宋]沈作喆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御制诗》,[清]爱新觉罗·玄烨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代社会生活史》,秦新林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元代文人心态》,么书仪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年
    《元代文学编年史》,杨镰著,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
    《元好问全集》,[金]元好问著,姚奠中主编,李正民增订,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
    《元前陶渊明接受史》,李剑锋著,齐鲁书社,2002年
    《元诗选》,[清]顾嗣立等编,中华书局,1987-2000年
    《原诗·一瓢诗话·说诗晬语》,[清]叶燮、薛雪、沈德潜著,霍松林、杜维沫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
    《月满楼诗集》,[清]顾宗泰著,续修四库全书本
    《越绝书》,[东汉]袁康、吴平辑录,乐祖谋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云笈七籖》,[宋]张君房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张耒集》,[宋]张耒撰。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中华书局,1990年
    《震泽集》,[明]王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中古文学史论》,王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中国祠堂》,蔡丰明、窦昌荣著,重庆出版社,2003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郭预衡主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
    《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陈文忠著,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历代诗话选》,王大鹏等编选,岳麓书社,1985年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编,中华书局,1981年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蒋星煜著,上海书店,1992年
    《中吴纪闻》,[宋]龚明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易注》,[晋]韩康伯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原录·麈史》,[宋]龚鼎臣、王得臣著,上海书店影印本,1990年
    《紫幢轩诗集》,[清]文昭著,四库存目辑刊本
    何三本《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笺证》,载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63年第7卷第5期
    田凤台《元遗山论诗绝句评析》,载台湾《中华文化复兴月刊》,1968年第12卷第4期
    张啸虎《论唐末小品文的锋芒与文采》,载《求索》,1984年第3期
    王立群《陆龟蒙的文学思想——兼论陆龟蒙唱和诗与<笠泽丛书>成就差异的原因》,载《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1985年第2期
    韩云波《陆龟蒙的隐逸及其与文学的关系》,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7年第2期
    施鼎钧《唐代渔业技术概观——读陆龟蒙<渔具诗序>》,载《中国水产》,1987年第2期
    张明《皮陆小品文浅论》,载《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8年第2期
    王立群《自我·吏治·理性——读陆龟蒙的散文》,载《天中学刊》,1988年第2期
    陈汉英《此花端合在瑶池——评晚唐诗人陆龟蒙》,载《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4期
    李锋《陆龟蒙生卒年考》,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9年第3期
    刘泽《元好问<论诗>三首集说》,载《运城高专学报》,1990年第2期
    李锋《论陆龟蒙的文艺思想》,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钟德恒《关于陆龟蒙的考辨》,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1期
    韩云波《陆龟蒙的隐逸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载《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第1期
    朱绍泰《姜夔与陆龟蒙诗歌师承关系辨析》,载《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95年第4期
    申宝坤《由唐诗至宋诗跑道上的传棒人——皮陆》,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6年第4期
    钟德恒《唐末文人陆龟蒙及其作品》,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许总《论唐末社会心理与诗风走向》,载《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第1期
    尹楚彬《皮日休、陆龟蒙二三事迹新考》,载《中国韵文学刊》,1998年第1期
    胡山林、徐晖《陆龟蒙隐居考》,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年第3期
    高林广《陆龟蒙诗学思想论略》,载《集宁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詹杭伦、沈时蓉《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十九首试解》,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孙桂平《<松陵集>中皮陆的生活理想:闲隐雅三位一体》,载《集美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王茂福《末世志士的呐喊与低吟——皮陆派诗人的理论与创作》,载《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4期
    尹楚彬《论皮陆诗派的形成》,载《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4期
    孙桂平《<松陵集>的思想底蕴:儒、释、道并存与疏离》,载《集美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尹楚彬《试论皮陆诗派尚才自娱的唱和观及其表现形态》,载《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陶庆梅《隐逸:仕途憧憬的逆向缓冲——唐末诗人的隐居与诗歌创作》,载《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李福标《皮陆唱和的心理分析》,载《学术研究》,2002年第4期
    李福标《皮陆与韩孟、元白唱和之关系》,载《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胡遂、饶少平《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
    尹楚彬《从吴中唱和看皮陆诗派在唐宋诗史中的地位》,载《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孙桂平《<松陵集>的唱和艺术》,载《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李福标《皮陆的个性以及他们的友谊》,载《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刘鹏《咸通松陵诗人群酬唱述论》,载《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王小兰《“咸通”诗人群体的心态与创作》,载《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2期
    李福标《论皮陆齐名与皮陆文集编纂之间的关系》,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
    李福标《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载《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孙桂平《<松陵集>系为行卷而编》,载《集美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李定广《元好问对陆龟蒙的崇拜——兼就<论诗三十首>(其十九)的解读与各家商榷》,载《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6期
    周蓉《唐末诗人的隐逸风尚与淡泊情思》,载《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6期
    廖恩喜《皮陆诗韵研究》,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1期
    赵凌宇《关注现实,哀歌人生——晚唐诗人陆龟蒙的愤世文学思想初探》,载《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张立荣、彭新元《元好问<唐诗鼓吹>的诗学思想》,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郝凤彩《晚唐隐逸冲淡诗派初探》,载《阴山学刊》(社科版),2007年第1期
    李福标《与皮陆松陵唱和相关的文学活动背景》,载《中国韵文学刊》,2007年第2期
    李福标《皮陆唱和与唐末苏州藏书》,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年第2期
    曾美桂《陆龟蒙诗歌思想艺术探微》,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1期
    姚壵《皮日休陆龟蒙唱和诗研究》,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1980年
    沈念梓《陆龟蒙的生平、思想及诗歌创作》,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89年
    杨妙燕《皮日休与陆龟蒙的散文研究》,高雄师范大学国文所硕士学位论文,1993年
    陈莞菁《晚唐讽刺小品文研究》,成功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
    曾进丰《晚唐社会诗、风人体之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田启文《晚唐讽刺小品文探析——以罗隐、皮日休、陆龟蒙三家为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
    谢萍《皮陆唱和诗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李福标《皮陆研究》,中山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张敏《皮日休、陆龟蒙诗文用韵比较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刘泽海《陆龟蒙诗歌研究》,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