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中国成为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二的大国。但是,新时期的党情、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尤其是在新时期面临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三大考验,不仅“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等错误思潮在中国大行其道,历史虚无主义等在国内曾销声匿迹的有害言论也借机沉渣泛起,再加上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凸显,使我们面对的挑战、考验和冲击前所未有,而意识形态是首当其冲。这一切都对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在已经完成的对2000多名领导干部的专题调研中也发现,不少领导干部存在片面强调经济建设、轻视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问题。出于意识形态理论发展与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的双重需要,本文立足于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论基础,采用历史和逻辑发展的双重脉络,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产生、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和整理,阐述了意识形态能力的萌芽、发展,力图真实展示意识形态能力的丰富内涵以及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意识形态能力概念、发展脉络、基本内涵、现实考验、建设路径等进行了一些理论结合实际的有益探索,第一次尝试阐发了意识形态能力的概念,并提出一些创新性观点。本文认为意识形态能力就是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和破解现实难题等建立强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政治自信和价值自信,通过建立、巩固和弘扬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感召、激励、引领作用,团结、动员、指引国民齐心协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反对国内外敌对势力或者对立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而奋斗的能力。在阐明意识形态能力概念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加强意识形态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概念从列宁时期萌芽到毛泽东时代发展,再到新时期成为时代的呼唤和广大领导干部的期待,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在面临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三大考验的同时,也有着苏共亡党、卡扎菲、查韦斯等国内外的不少经验、教训可以借鉴,并面临着不少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可以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定正确理想信念的能力;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增强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等十个方面加强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迎来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的春天。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和人类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重要地位,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具体运用和丰富发展,是执政能力的核心,是破解当前很多难题的关键所在。只有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建设真正得到重视,“中国梦”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11th Central Committee make China greatchange sinc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t’s opened a new era of Chinese economicreform. For over30years, china and whole world has great change. Especially China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power in the world. Because the the Partysituation,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world changes, china faces a difficult situation.China facing the globalization, marketization, networking challenge. Not onlyideology, non-ideological, ideological pluralism wrong thought popular in China, butalso the history of nihilism and other harmful remarks rise. The slack of the spirit,ability is insufficient, divorced from the masses, corruption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Chinese Ideology.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ideological ability has newrequirements.
     Studies of2000leading cadres have found that many leading cadresoveremphasis on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ignoring ideology construction. For the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deology and ideology of dual need capacity building,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ory. Using the doublethr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and logic to review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theory of ideology. This thesis expounds ideology ability to sprout and development.It’s also enric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y ability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Marx theory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deology conceptof ability, development, basic connotation, realistic test, construction path theory,and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theories. This thesis creates the concept ofideology ability.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at ideology is highly valued, and vigorouslypromote the ideological work, By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mprovethe theory accomplishment, sturdy and good faith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tomake firm confidence of the path, confidence of the theory, confidence of the regime,confidence of the political and confidence of the value. Through establish thenational mainstream ideology to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unity. So we can consolidatethe national system, against the hostile forces of ideological penetration, and makethe Chinese nation rejuvenation. Based on expounding the concept of ideologyability, this thesis discusses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bility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This thesis quoted from Leninperiod of infancy to Mao Zedong era theory. In the face of globalization,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market, network three test to the ideology ability construction, thisthesis also attention to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Communist Party, Gaddafi, Chavezand oth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has important position in Marx's ideological systemand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development.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further promote. Theideology ability construction rich and development of Marx's theory of ideology. It isthe key to solve the many problems. Only the leading cadres of the ideologicalconstruction of ability really get attention, Chinese dream will come true.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0页。
    ①《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269页。
    ①[澳大利亚]安德鲁·文森特著:《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②[英]大卫·麦克里兰著:《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页。
    ③[英]约翰·洛克著:《人类理解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12页。
    ①[德]伊曼努尔·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3页。
    ①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页。
    ②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4页。
    ①转引自[美]刘易斯·科塞著:《理念人》,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
    ②[英]大卫·麦克里兰著:《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①Hans Barth:Wahrheit und Ideologie,Frankfurt:Suhrkamp Verlag,1961,S.30~31.
    ①[德]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3页。
    ②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0页。
    ①《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59页。
    ②《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等译,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169页。
    ③《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20页。
    ④《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424页。
    ①黄楠森、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页。
    ①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2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③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0页。
    ④[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551页。
    ①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①[法]蒲鲁东著:《贫困的哲学》,徐公肃、任起莘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2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7~60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5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3~41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7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5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8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③《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页。
    ③《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18页。
    ④《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53页。
    ①《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73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8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4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7页。
    ①《列宁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01页。
    ②《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6页。
    ③《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①《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10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3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8~143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9~61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7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③《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10页。
    ④《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25~226页。
    ①《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1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7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5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2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3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39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3页。
    ②《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页。
    ①《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版,第26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2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7~708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06~70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9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2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5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14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5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
    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①苏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57~58页。
    ②《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页。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7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85页。
    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页。
    ④《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6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页。
    ⑦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1页。
    ①任仲平:《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0周年之际》,2012年7月10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①《斯大林文集》(1934—1952),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页。
    ①曹长盛等主编:《苏联演变过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①李慎明主编:《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
    ②李慎明主编:《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4页。
    ①李慎明:《李慎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第509页。
    ②李慎明:《李慎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第466页。
    ①王立新:《苏共兴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
    ①李慎明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79页。
    ①肖德甫:《世纪悲歌——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前前后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页。
    ②《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①肖德甫:《世纪悲歌——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前前后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17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32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7页。
    ①李慎明主编:《历史在这里沉思——苏联解体20周年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00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9页。
    ①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34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①侯惠勤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页。
    ②《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5页。
    ③《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8页。
    ④《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7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9页。
    ①侯惠勤等:《新中国意识形态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2页。
    ②侯惠勤等:《新中国意识形态史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5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2页。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9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页。
    ①《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5页。
    ②《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1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①《陈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9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3页。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②刘少奇:《论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6页。
    ①《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23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下卷),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5页。
    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5页。
    ⑤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①《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6页。
    ②《李大钊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6页
    ④《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④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7页。
    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页。
    ⑦《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⑧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5页。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6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程恩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6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11页。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①《李崇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33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56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5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5~326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4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
    ①[俄]鲍里斯叶利钦著:《总统笔记》,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页。
    ②[俄]尼伊雷日科夫著:《大国悲剧》,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第380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60页。
    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48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87页。
    ③《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3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4页。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94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60页。
    ③《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684页。
    ①周咏南:《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浙江在线2004年8月5日,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04/08/05/003149670.shtml。
    ②李章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2013年1月6日《人民日报》第1版。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卷、第3卷、第4卷、第7卷、第9卷、第10卷、第11卷、第16卷、第17卷、第18卷、第19卷、第21卷、第22卷、第25卷、第29卷、第30卷、第35卷、第37卷、第42卷、第44卷,第46卷、第47卷,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0卷。
    3.《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4.《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5.《列宁专题文集论论资本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列宁专题文集论辩社会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7.《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8.《列宁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9.《列宁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0.《列宁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列宁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2.《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3.《斯大林文集》(1934—1952年),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4.《斯大林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15.《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6.《毛泽东文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9.《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0.《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1.《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4.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5.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8.《李大钊全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0.《刘少奇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1.刘少奇:《论党》,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2.《周恩来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3.《周恩来选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4.《陈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5.《陈云文选》(1926—1949年),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36.《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7.《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38.《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6》(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39.《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40.《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7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41.《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4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4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4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5.《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49.《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1.《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5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4.《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版。
    55.《鲁迅全集》第1一18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1.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侯惠勤、姜迎春、吴波:《新中国意识形态史论》,安徽出版社2011年版。
    3.侯惠勤、姜迎春、黄明理:《冲突与整合: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侯惠勤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12年版。
    5.孙伯鍨、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上、下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侯惠勤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7.侯惠勤主编:《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磨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侯惠勤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9.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党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李慎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1.《李慎明自选集》,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12.李慎明主编:《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13.李慎明主编:《历史的风—中国学者论苏联解体和对苏联历史的评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李慎明主编:《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08-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5.王伟光主编:《社会主义通史》第1一8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6.张全景主编:《共产党通史》第1一3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7.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18.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修订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9.黄楠森、庄福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20.《程恩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2页。
    21.《李崇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22.吴恩远:《苏联史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3.辛向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4.金民卿:《大众文化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25.柯延主编:《毛泽东生平全记录(1893-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6.江明武主编:《周恩来生平全记录(1898-1976)》(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7.苏台仁主编:《邓小平生平全记录(1904-1997)》(上、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8.胡连生、杨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9.郭强:《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0.肖德甫:《世纪悲歌——苏联共产党执政失败的前前后后》,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
    31.曹长盛等主编:《苏联演变过程中的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2.王立新:《苏共兴亡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版。
    33.糜海波:《马克思阶级概念的当代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34.倪力亚:《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
    36.沈汉:《资本主义史》,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37.孙伯鍨:《孙伯鍨哲学文存》第1册,江苏人民出版社。
    38.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9.苏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
    40.宋士昌主编:《科学社会主义通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1.陶德麟等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若干重大理论现实问题》,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2.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43.俞可平、李慎明、王伟光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阶级和革命的基本观点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
    44.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史》(1—4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5.童世骏:《意识形态新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6.杨立英:《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7.彭继红:《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研究(1949-2009)》,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48.张宏毅:《意识形态与美国对苏俄和中国的政策》,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49.敖带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热问题与冷思考》,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50.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1.袁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2.魏小萍:《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3.石本惠:《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4.杨立英:《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5.周凡:《后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5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57.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下卷),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58.张盾:《马克思的六个经典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59.赵明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0.[德]伊曼努尔·康德著:《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61.[德]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62.[德]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
    63.[德]黑格尔著:《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64.《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等译,三联书店1959年版。
    65.《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66.[澳大利亚]安德鲁·文森特著:《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袁久红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7.[英]大卫·麦克里兰著:《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8.[英]约翰·B·汤普森著:《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69.[德]亨利希库诺著:《马克思的历史、社会和国家学说》,袁志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70.[法]笛卡尔著:《哲学原理》,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
    71.[英]约翰·洛克著:《人类理解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72.[美]刘易斯·科塞著:《理念人》,郭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73.[法]奥古斯特·科尔纽著:《马克思的思想起源》,王谨译,中华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4.[法]雷蒙阿隆著:《社会学主要思潮》,葛志强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75.[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革命的年代》,王章辉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6.[法]蒲鲁东著:《贫困的哲学》,徐公肃、任起莘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77.[俄]亚尼雅科夫列夫著:《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徐葵等译,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78.[加]艾伦伍德:《新社会主义》,尚庆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9.[英]戴维麦克莱伦著:《马克思传》,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0.[俄]尼伊雷日科夫著:《大国悲剧》,新华出版社2008年版。
    81.[俄]鲍里斯叶利钦著:《总统笔记》,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
    82.[美]丹尼尔贝尔著:《意识形态的终结》,张国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83.[美]路易斯费希尔著:《列宁》,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年。
    84.[美]c.赖特米尔斯著:《马克思主义者》,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85.[美]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张绍宗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年版。
    8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社2008年版。
    87.[美]埃里克奥林赖特:《阶级》,刘磊、吕梁山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8.[美]埃德加斯诺著:《毛泽东自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
    89.[美]埃里克奥林赖特主编:《阶级分析方法》,马磊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90.[美]J.埃尔斯特著:《理解马克思》,何怀远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91.[美]兹布热津斯基著:《大失控与大混乱》,潘嘉玢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92.[美]兹布热津斯基著:《大失败》,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93.[美]弗朗西斯福山著:《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黄胜强、许铭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4.[美]卡尔波普尔著:《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下册,郑一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95.[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96.[美]R. L.海尔布隆纳著:《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易克信、杜章智,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1982年版。
    97.[匈]卢卡奇著:《历史与阶级意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98.[英]唐纳德·萨松著:《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姜辉、于青海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99.[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革命的年代》,王章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0.[德]马克斯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
    101.[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02.[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103. K.Mannheim, Ideology and Utopia.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1955.
    104. Hans Barth:Wahrheit und Ideologie,Frankfurt:Suhrkamp Verlag,1961.
    105. Dahrendorf, Ralf, 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University Press,1965.
    106. Zolberg Aristide:International labour and working class history, New York: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9.
    1.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求是》2012年第15期。
    2.习近平:《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求是》2012年第6期。
    3.刘云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求是》2011年第16期。
    4.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求是》2012年第1期。
    5.赵乐际:《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化党建研究工作》,《求是》2013年第5期。
    6.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哲学变革》,《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2期。
    7.侯惠勤:《“普世价值”与核心价值观的反渗透》,《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1期。
    8.侯惠勤:《国际金融危机中马克思主义的复兴》,《红旗文稿》2010年第12期。
    9.侯惠勤:《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哲学研究》2010年第10期。
    10.侯惠勤:《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认真研读经典著作》,《前线》2010年第7期。
    11.侯惠勤:《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理论上的创新》,《新视野》2010年第2期。
    12.侯惠勤:《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上、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8期。
    13.侯惠勤:《论资产阶级实行思想统治和价值渗透的方式》,《红旗文稿》2009年第8期。
    14.侯惠勤:《我们为什么必须批判抵制“普世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第3期。
    15.侯惠勤:《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紧张”》,《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6.侯惠勤:《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17.侯惠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根本》,《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第3期。
    18.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变革与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
    19.侯惠勤:《弱化与强化:意识形态的当代走向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思想》2004年第6期。
    20.侯惠勤:《努力把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解读马克思》,《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21.侯惠勤:《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价值》,《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第3期。
    22.王伟光:《深入研究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23.王伟光:《牢固树立“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念》,《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7期。
    24.李慎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25.李慎明:《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产生的渊源、发展脉络及相关思考——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0期。
    26.程恩富《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大理论假设》,《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27.程恩富、李伟:《马列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与指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28.李崇富:《邓小平理论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期。
    29.李崇富:《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第2期。
    30.金民卿:《意识形态虚假性及其超越》,《人民论坛》2010年14期。
    31.辛向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重要论断与当代中国发展》,《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第1期。
    32.辛向阳:《中国模式内涵探析》,《理论探讨》2010年第5期。
    33.姜辉:《论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
    34.周新城:《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是观察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求实》2001年第8期。
    35.赵智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及其当代启示》,《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1期。
    36.叶青纯:《深入推进首都反腐倡廉建设坚决维护党的纯洁性》,《前线》2012年第5期。
    37.陈锡喜:《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矛盾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思路的探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第5期。
    38.曹国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7期。
    39.郭明飞:《全球化时代挑战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西方思潮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第1期。
    40.[美]瑞克范塔西娅:《从阶级意识到文化、行动与社会组织》,《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3期。
    41.[英]菲尔赫斯:《“自在”还是“自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瓦解了吗?》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