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假释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假释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刑罚制度的产物,是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 它对于加速罪犯改造,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具有重大作用,因而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并呈现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从假释制度渊源谈起,对我国假释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通过对中外假释制度的比较,提出完善我国假释制度的若干建设性构想。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假释制度的历史沿革。以西方和中国为线索,分别介绍了假释制度在西方和中国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了假释制度的理论基础。历史表明,任何一种刑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与刑法观念的嬗变有密切的关系。假释制度伴随着教育刑论而产生,是刑罚个别化原则在行刑中的具体体现。同时,它是行刑经济和社会化原则的具体运用。
    第三部分首先揭示了假释的性质,在对假释概念各种学说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刑法中的规定论述假释的适用条件, 并深入探讨假释考验期及撤销假释中的诸多问题,从而有助于我们全面透彻理解我国的假释制度。
    第四部分, 通过对中外假释制度的种类、适用条件、监督考察和撤销等几方面的比较,从中汲取国外假释制度的精华,以资借鉴。
    第五部分, 首先分析我国假释制度的现状及其成因。假释适用率低、审批周期长,这样增加了监管难度,不利于监狱工作的开展和犯人回归社会,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传统刑罚观念的影响,以及假释制度本身存在的固有弊端。其次,针对我国假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放宽假释适用条件、建立再犯预测机制、完善监督考察、理顺假释权的归属与分配关系等建设性构想。
The parole originating from capitalistic punishment system is an important way of enforcement of punishment. It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reforming criminals and realizing criminal penalty prevention, so it has been adopted throughout the world. This paper first talks about the origin of parole, analyzes the parole system of our country and contrasts it with other countries'. Then the author puts up constructive ideas on perfection of parole. The paper consists of five parts.
    Part I,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parole.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role system.
    Part II, it is shown in the history that criminal penalty has close relation to the ideas of criminal. Parole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birth of education-oriented penalty. It is the concrete reflection of the Criminal Individualization and specific utilization of economical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and socialization.
    Part III,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s the nature of parole, and then puts forward her own ide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views. Secondly, the author demonstrates the condition, supervision and cancellation of the parole system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 thoroughly.
    Part IV, the author makes the comparison of the kinds, conditions, supervisions and cancellations of the parole system in the world.
    Part V,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and analyzes the cause. At present, the lower rate of utility and longer circle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have not only made supervision difficult, but also made it hard for criminals to return to society.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ideas and the malpractice of parole system itself are the main reasons. At last, the author presents her own views, such as expanding the condition, building mechanism of forecast, perfecting supervision and smoothing the
    
    relationship of ascription and distribution.
引文
著作类:
    1.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 [日] 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
    3. 张甘妹著:《刑事政策》,三民书局印行1979年版。
    4. 赵秉志主编:《新刑法典的创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 邱兴隆著:《关于惩罚的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 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 [意] 菲利著:《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 [意] 菲利著:《实证派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9. 周振想著:《当代中国的罪与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1. 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 马克昌主编:《刑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 [美] 戈尔丁著:《法律哲学》,齐海滨译,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7年版。
    14. 林山田著:《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5. 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 孙林著:《法律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 梁根林著:《刑罚结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8. 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 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21. [美] 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鲍圣庆著:《减刑假释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3. 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4. 陈兴良主编:《刑法适用总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5. 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 [日] 大谷 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 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8. 赵秉志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三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9. [美]霍金斯著:《美国监狱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0. [苏] H?B巴格里-沙尔马柯夫著:《刑事责任与刑罚》,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31. 周道鸾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
    32. 叶高峰主编:《暴力犯罪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3. 赵秉志著:《刑种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4. 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三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35. 《刑事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组织编写,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
    
    
    36. 周振想著:《刑罚适用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37. 张绍彦著:《刑罚实现与行刑变革》,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8. 金鉴著:《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9. 武延平著:《中外监狱法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0. 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总述(1949—1985)》,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1. 金凯著:《比较刑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42. 王名迪,郭成伟主编:《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43. 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4. 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
    45. 李均任著:《中国重新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46. 高西江著:《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
    47. 翟中东著:《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 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49. 甘雨沛、何鹏著:《外国刑法》(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50. 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1. [意] 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凤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年版。
    论文类
    1. 朱伟临:《报应·矫正与假释权利》,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2. 黎宏:《试论假释制度的立法完善》,载《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
    3. 杜菊:《新刑法对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载《河北法学》1998年第4期
    4. 刘守芬:《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4期。
    5. 李祖华,陈庭会:《假释制度立法比较研究》,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9期。
    6. 汪建成、余诤:《海峡两岸假释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7. 柯葛壮:《适用假释和撤销假释的法定条件比较研究》,载《政治与法律》,1992年第2期。
    8. 陈敏著:《减刑制度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整合》,载《中国监狱学刊》1999第4期。
    9. 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载《刑事法学》1996年第2期。
    10. 黄样清、喻文荆:《现代刑罚理论的基础及其发展》,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
    11. 刘强:《我国应当适当放弃对假释的限制》,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12. 朱启昌:《对我国现行假释制度的评析》,载《法学学刊》1998年第2期。
    13. 郝守才:《我国海峡两岸假释制度的比较研究》,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88页。
    2 [日] 木村龟二主编:《刑法学词典》,顾肖荣译,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456页。
    3 张甘妹著:《刑事政策》,三民书局印行1979年版,第259页。
    4 张甘妹著:《刑事政策》,三民书局印行1979年版,第265页。
    5 转引自陈敏著:《减刑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6 赵秉志主编:《新刑法典的创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130页。
    7 邱兴隆著:《关于惩罚的哲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1页。
    8 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9 [意] 菲利著:《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6-137页。
    10 [意] 菲利著:《实证派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1页。
    11 专指刑事实证学派的以社会责任沦为理论基础,强调特殊预防主义的学说。
    12 [意] 菲利:《实证派犯罪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8-39页。
    13 周振想著:《当代中国的罪与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页。
    14 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5页。
    15 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北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12页。
    16 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28页。
    17 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23页。
    18 马克昌主编:《刑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27-528页。
    19 陈兴良著:《刑法的启蒙》,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2页。
    20 [美] 戈尔丁著:《法律哲学》,齐海滨译,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87年版,第151页。
    21 林山田著:《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8页。
    22 陈兴良著:《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8页。
    23 孙林著:《法律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24 梁根林著:《刑罚结构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5页。
    25 储槐植著:《刑事一体化与关系刑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1页。
    26 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41页。
    27 马克昌主编:《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312页。
    28 [美] 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4页。
    
    29 马克昌主编:《刑法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1页。
    30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2页。
    31 鲍圣庆著:《减刑假释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页。
    32 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05页。
    33 陈兴良主编:《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52页。
    34 陈兴良主编:《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55页。
    35 朱伟临:《报应·矫正与假释权利》,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36 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北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180页。
    37 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3页。
    38 [日] 大谷 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90页。
    39 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3页。
    40 [美] 霍金斯著:《美国监狱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65页。
    41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94页。
    42 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83页。
    43[苏] H?B巴格里-沙尔马柯夫著:《刑事责任与刑罚》,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第356页。
    44 林山田著:《刑法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39页。
    45 陈兴良主编:《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65页。
    46 周道鸾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26页。
    47 叶高峰主编:《暴力犯罪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页。
    48 鲍圣庆著:《减刑、假释的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3页。
    49 赵秉志著:《刑种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
    50 黎宏:《试论假释制度的立法完善》,载《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
    51 杜菊:《新刑法对减刑假释制度的完善》,载《河北法学》1998年第4期。
    52 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00页。
    53 周洪波:《假释制度研究述评 》,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三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页。
    54 刘光辉:《我国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载《刑事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组织编写,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987页。
    55 鲍圣庆著:《减刑、假释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
    56 刘守芬:《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4期。
    57 周振想著:《刑罚适用论》,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372页。
    58 张绍彦著:《刑罚实现与行刑变革》,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②汪建成、余诤:《海峡两岸假释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3期。
    59 鲍圣庆著:《减刑、假释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1页。
    60 刘守芬:《论我国假释制度的完善》,载《中外法学》1991年第4期。
    61 林山田著:《刑罚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244-245页。
    62刘光辉:《我国假释的理论与实践》,载《刑事法专论》(下),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版,第989页 。
    63金鉴著:《监狱学总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29-330页,第336页。
    64武延平著:《中外监狱法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1页。
    65 高铭暄主编:《新中国刑法学研究总述(1949-1985)》,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48页。
    66 陈兴良主编:《刑法适用总论》(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31页。
    67 周道鸾主编:《刑法的修改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68 金凯著:《比较刑法》,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13页。
    69 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39页。
    70 储槐植著:《美国刑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2页。
    71 王名迪,郭成伟主编:《中国狱政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72 李祖华,陈庭会:《假释制度立法比较研究》,载《当代法学》2001年第9期。
    73 汪建成,余诤:《海峡两岸假释制度比较研究》,载《法学论坛》2001年第5期。
    74 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45-646页。
    75[日] 大谷 实著:《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67页。
    76 赵秉志主编:《外国刑法原理》,中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7页。
    77 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36-437页。
    78 柯葛壮:《适用假释和撤销假释的法定条件比较研究》,载《政治与法律》,1992年第2期。
    79 邱兴隆、许章润著:《刑罚学》,群众出版社1998年版,第414页。
    80 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组课题:《假释问题研究》,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0年第6期。
    81 陈 敏:《减刑制度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整合》,载《中国监狱学刊》1999第4期。
    82 朱伟临:《论我国罪犯减刑假释制度的变革》,载《刑事法学》1996年第2期。
    83 黄样清、喻文荆:《现代刑罚理论的基础及其发展》,载《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
    84 李均任著:《中国重新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第166-167页。
    85 高西江著:《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页。
    86 翟中东著:《刑罚个别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87 [意] 菲利著:《犯罪社会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34页。
    88 [意] 菲利著:《实证派犯罪学》,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9~10页,27页。
    89 [意] 菲利著:《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页。
    90 刘强:《我国应当适当放弃对假释的限制》,载《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91 朱启昌:《对我国现行假释制度的评析》,载《法学学刊》1998年第2期。
    92 郝守才:《我国海峡两岸假释制度的比较研究》,载《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93 陈兴良著:《刑法的人性基础》,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第425页。
    94 同上,第427页。
    95 张甘妹著:《刑事政策》,台北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197页。
    96 甘雨沛、何鹏著:《外国刑法》(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62页。
    97 李贵方著:《自由刑比较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98 [日] 大谷 实著:《刑事政策学》,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79页。
    99 [意] 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凤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100 周洪波:《假释制度研究述评》,载于志刚主编:《刑法问题与争鸣》(第三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256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