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死亡之思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死亡一直是人类的心结。面对死亡,人类一筹莫展,束手无策。死亡不但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太为近迫的终断,它也是茫茫宇宙的必然归宿。而存在主义是关于人类的思考,自然对死亡的思考也非常关注。
     前言部分简单地回顾了存在主义的历史与现状,指出存在主义对死亡的关注,概论了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对死亡的探讨。
     主体部分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就存在主义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于死亡的思考做了简略的介绍,并列出几部对应的存在主义文学中对于死亡有细致表现的作品。第二章主要探讨对待死亡的态度应是向死而在,并指出“畏”是人活着的真实状态。第三章探讨死亡的时间性、空间性、荒诞性以及死亡的美学意义。
     结语部分对死亡进一步做出归纳和评价,从而彰显出对死亡的思考与探讨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The death has been humanity's heart knot. Facing the death,the humanity cannot find way out,is at a loss. Not only the death is pilgrimage one for imminent coming to an end,but also the boundless universe's inevitable home to return. The existentialism is the ponder about humanity,which certainly also pays much attention to the death.
     The preface had looked back into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xistentialism simply,pointed out that the existentialism pay attention to the death,and introduced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ath in the existentialism philosophy and th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
     The main par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The first chapter had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 philosophers' meditation regarding the death,corresponding some works with the perfect performance regarding the death in the existentialism literature.The second chapter had discussed mainly the real death's manner should be to die honestly,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fear" is human’s real living condition. The third chapter had discussed timeliness,spatiality,incredibility as well as the esthetics significance of the death.
     The conclusion part had further made the induction and the appraisal to the death, thus showed the ponder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death with unique value and charm.
引文
①吴岳添:《二十世的文学流派——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160页
    ①李钧:《存在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0页
    ②转引自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37页
    ③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315页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52页
    ②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315页
    ③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53页
    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307页
    ⑤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53页
    ①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38页
    ②加缪:《加缪文集》,郭宏安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530页
    ③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①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55页
    ②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15页
    ③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15页
    ④沈志明、艾珉主编:《萨特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342页
    ①李清安、金德全选编:《波伏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611页
    ①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53页
    ②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53页
    ③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77页
    ①加缪:《加缪文集》,郭宏安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547页
    ①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49页
    ①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80页
    ②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82页
    ③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85页
    ④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①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第310页
    ①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2页
    ②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12页
    ①转引自仵从巨:《他人即地狱:<禁闭>的意思》,《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
    ②沈志明、艾珉主编:《萨特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第342页
    ①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5页
    ②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23页
    ③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05页
    ④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153页
    ⑤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289页
    ⑥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354页
    ①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29页
    ②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406页
    ①指经历过的事情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无止地重演下去。
    ②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357页
    ①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第68页
    ①加缪:《加缪文集》,郭宏安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517页
    ②加缪:《加缪文集》,郭宏安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第546页
    波伏瓦:《人都是要死的》,马振骋译,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
    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Keefe Terry, French Existentialist Fiction:Changing Moral Perspectives,London & Sydney: Croom Helm Ltd,1986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三联书店,1987年
    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段继承译,北方人民出版社,1987年
    阿·马德森:《萨特和波伏瓦的共同道路》,刘阳译,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李清安、金德全编:《波伏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吴岳添:《二十世的文学流派——法国文学流派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Baue Nancy,Simone de Beauvoir,Philosophy & Femini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7
    Mhaon Joseph , Existentialism , Feminism , and Simone de Beauvoir ,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7
    柳鸣九编:《“存在”文学与文学中的“存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
    西蒙娜·德·波伏瓦:《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
    罗长江:《西蒙·波娃》,辽海出版社,1998年
    李钧:《存在主义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曹荣湘:《大师笔下的死亡与人生》,金城出版社,1999年
    加缪:《加缪文集》,郭宏安等译,译文出版社,1999年
    瓦尔特·范·洛索姆:《波伏瓦与萨特》,朱刘华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
    高虹:《新夏娃的诞生:西蒙·波伏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沈志明、艾珉主编:《萨特文集》(第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萨莉·J·肖尔茨:《波伏瓦》,龚晓京译,中华书局,2002年
    吴康茹:《追求卓越的自由心灵——西蒙娜·德·波伏瓦传》,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
    巴恩斯:《冷却的太阳:一种存在主义伦理学》,万俊人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段德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李亚凡:《波伏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钱秀中:《波伏瓦画传——美丽与叛逆》,东方出版社,2005年
    靳凤林:《死,而后生:死亡现象学视阈中的生存伦理》,人民出版社,2005年
    陆扬:《死亡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傅伟勋:《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曾艳兵:《面对死亡的沉思——论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国外文学》1995年第2期
    王列耀:《死亡恐惧与异己恐惧——论存在主义的死亡意识》,《暨南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马步云:《纵使永生又如何——论福斯卡的存在价值》,《辽宁师专学报》2006年第5期
    牟学苑:《和而不同——萨特与波伏瓦文学作品比较论》,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冉小平、刘志华:《死亡意识:文学创作徘徊不去的结》,《求索》2003年第1期
    吴晟:《死亡情结——小说的美神》,《上海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黄颖:《哲学的文本与文学的文本——对〈局外人〉的另一种解读》,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齐艳:《荒诞中的反抗——试论加缪的创作》,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刘晶晶:《对生命与性别的追问——波伏瓦小说的哲学思想探析》,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毕业论文
    仵从巨:《他人即地狱:〈禁闭〉的意思》,《名作欣赏》2007年第1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