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省级音乐广播电台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省级广播电台在中国广播事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省级电台都是国内势力强劲的电台,它们的节目频率中的自办节目比例比较高,对频率专业化模式和节目类型调整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也较大。
     我国音乐广播电台经历了综合化文艺台、系列化音乐台,以及类型化音乐台三个阶段,从一个由综合性的发展走向了专业化、类型化发展的道路。
     陕西电台音乐广播是一种包容多种音乐成分的音乐广播,其定位为娱乐时尚的音乐频率。它主要以流行音乐为主的同时兼顾其它音乐内容,音乐节目内容涵盖了民族、流行、欧美、日韩、古典等多种音乐成分。
     河南电台音乐广播定位为专业化的流行音乐频率。音乐节目内容以70年代至今的经典流行音乐为主体,“以流行音乐感动,经典魅力永恒”为口号。节目风格统一,以板块节目为主。
     音乐频率专业化是音乐广播未来的发展趋势,音乐完全按照自身的规律和定位传播,使得传播媒介越来越平民化、人性化,受众对象也将越来越具体而且单一,节目更具有针对性。都市中的音乐广播要以地域性强的独特优势,以及明确的对象和精准的定位来发挥它独具的优势。
Provincial broadcast station has made an important role in broadcast industry in China. Provincial broadcast station is the most competitive broadcast station in nation, due to its frequency of self-making programs in high proportion, leading professional mode in frequently and setting demonstration in adjusting types of programs.
     The history of music broadcast in China has undergo three period that is the comprehensive culture and art broadcast, serious music broadcast and typical music broadcast, which transforms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from integrated into professional and typical way.
     Shanxi music broadcast station is a multi-element music broadcast, which known as the musical radio of entertainment and fashion. It manifests in pop music and mingle with other kind of music, such as national music, pop music, American music, Japanese and South Korean music and classical music, etc.
     Henan music broadcast station is known as the special pop music radio. It mainly focuses on classical pop music from 70s to now. And the slogan is moved by the pop music, the charm of classic is eternal. Its character is unified style and multi-topic programs.
     The specialization of music frequency is the trend of the music broadcast in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s under its self laws and its position so that mass media is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humanity. What’s more, types of music are more and more specific, which change the simple programs into pertinence.
     Metropolis music broadcast makes good use of its special geography and explicit targets and accuracy setting to win its advantages.
引文
①方毅华,郝丽丽.编辑学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②丛林.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M].山东:齐鲁书社,2004.
    ①张天定,郭奇.编辑出版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P267.
    ②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P40.
    ③段汴霞.新编广播电视概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P34.
    ①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P41.
    ②段汴霞.新编广播电视概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P39.
    ①段汴霞.新编广播电视概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P41.
    ①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P37.
    ②详情见附录表1:全国部分省市级电台音乐频率
    ①王建元.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学——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P312.
    ②王建元.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学——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P323.
    ①(英)LisaTaylor,AndrewWillis著,简妙如等译.大众传播媒体新论,[M].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1999.P75.
    ②邵牧君.西部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③邓炘炘,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P56.
    ①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金曲调频总监戴以戎对该听众的定位。
    ②全国省级电台的数据为本研究统计的2005年底的32家和198个频率;全国广播电节目套数为2004年底的2264套(《中国广播电视年鉴》(2005年))。
    ①黄学平.2009—2010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P13.
    ②以下图表中AM:AmplitudeModulation称为调幅;FM:FrequencyModulation称为调频。中波广播(MW:Medium)采用了调幅(AM)的方式,FM是一种调制方式,即使在短波范围的27—30MHz之间,我们一般用FM来指一般的调频广播。
    ①黄学平.2009—2010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P13.
    ①浙江日报.2011年2月23日第三版
    ②潘力,贺灿凌.汽车社会与广播媒体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①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P69.
    ②刘兰.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建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2001(1).
    ①详情见附录表2:陕西电台音乐广播节目表
    ①张天定,郭奇.编辑出版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P271
    ①详情见附录表3:河南电台音乐广播节目表
    ①邓炘炘,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P168.
    ①黄学平.2009—2010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P194.
    ①邓炘炘,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P154‐155.
    ①邓炘炘,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①黄学平.2009—2010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②分众传媒CEO江南春在“中国广告与品牌大会”上的演讲.中国广告[J].2006(5)
    [1]方毅华,郝丽丽.编辑学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丛林.中国编辑学研究述评[M].山东:齐鲁书社,2004.
    [3]张天定,郭奇.编辑出版学[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4]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5]段汴霞.新编广播电视概论[M].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
    [6]吴玉玲.广播电视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7]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8](英)LisaTaylor,AndrewWillis著,简妙如等译.大众传播媒体新论,[M].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1999.
    [9]邵牧君.西部电影史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
    [10]邓炘炘,黄京华.广播频率专业化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11]欧阳宏生.广播电视学导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12]张天定,郭奇.编辑出版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13]张国良.现代大众传播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5]张俊德.当代广播电视新闻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16]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7]潘力,董晓平.现代传媒技术与广播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6.
    [18]姚双喜.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19]胡正荣,曹璐,雷跃捷.广播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0]宋友权.中国广播受众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21]黄学平.2009—2010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2]黄学平.2008—2009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3]黄学平.2007—2008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4]黄学平.2006—2007年中国广播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5]曾遂今.音乐传播与传播音乐——中国音乐传播论坛(第二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6]李宝杰.音乐编辑学:音乐研究的交叉视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27]陈尔泰.中国广播史考[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
    [28]赵明玉.现代中国广播史料选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年.
    [29]蔡凯如,黄勇贤.穿越视听时空——广播电视传播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30]乔云霞.中国广播电视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31]丁俊杰.寻找广播榜样[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
    [32]胡正荣,曹璐,雷跃捷.广播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
    [33]赵明玉.声屏史苑探索录——赵明玉自选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4]凌吴莹.广播经营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国外:
    [35][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6][美]安德森.长尾理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37][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38][美]丹金斯·麦奎尔等著;祝建华译.0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9][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40][美]阿特休尔著;黄煜,裘志康译.权利的媒介[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1][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麻争旗译.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42][英]尼克·史蒂文森著;王文斌译.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王建元.音乐传播与音乐传播学——第三届音乐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李荣生.编辑学论集[C].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
    [1]卢新予.论广播新闻与音乐的结合[J].新闻爱好者,2010(24).
    [2]向美霞.我国音乐广播产业属性研究[J].出版与印刷,2010(04).
    [3]高佳桢.浅谈音乐在节目中的运用[J].新闻传播,2010(09).
    [4]王婷.探索广播频率竞争下的品牌战略[J].新闻传播,2010(08).
    [5]熊鑫浅谈专业化广播音乐节目打造[J].新闻传播,2010(01).
    [6]张晓军.音乐广播节目实践随感.[J].新闻传播,2008(12).
    [7]焦瑞.音乐广播的特色化品牌建设[J].新闻传媒,2010(06).
    [8]王维彤.广播音乐节目类型与互动浅析[J].新闻传播,2008(06).
    [9]罗俊伟.责任﹒公益﹒服务——2010年江西音乐广播宣传思考[J].声屏世界,2010(09).
    [10]宋志勇.音乐表现一种特定的情感——广播专题音乐的选择与应用[J].声屏世界,2010(04).
    [11]王珊.音乐广播节目实践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0(17).
    [12]林定祥.广播电视发展新领域[J].中国传媒技术,2004(07).
    [13]韩晶晶.转型期我国类型化音乐广播电台节目编排技巧思考[J].学习月刊,2010(18).
    [14]王珊.广播音乐节目实践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0(17).
    [15]殷琦.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内容转型[J].新闻界,2010(01).
    [16]宿旻.如何保持广播音乐节目的生命力[J].现代视听,2009(02).
    [17]陈红.媒介竞争环境下音乐广播的发展趋势[J].今传媒,2009(08).
    [18]潘力,李建刚.从“路易通”网站分析专业化广播媒体网络传播系统构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09).
    [19]李蓓蓓.试论音乐广播在现代传媒中的生存空间[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06).
    [20]潘力,贺灿凌.汽车社会与广播媒体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12).
    [21]钱琳琳.音乐广播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06).
    [22]刘小寅.简述我国音乐广播的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01).
    [23]刘兰.广播频率的专业化建设.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2001(1).
    [24]王丽.湖北音乐广播类型化探索之路[J].中国广播,2009(03).
    [25]韦东强.论音乐广播节目创新与发展[J].歌海,2008(03).
    [26]常双亚.音乐广播在专业化进程中的品牌建设[J].中国广播,2007(09).
    [27]黎延平.浅析多元化市场背景下受众的审美需求[J].中国广播,2007(07).
    [28]黎佳.北京电台音乐广播与央电台音乐之声的定位比较[J].中国广播,2006(02).
    [29]海燕.赢在改革,赢在科学——FM97.5经典流行音乐收听率夺魁随想[J].视听界,2007(07).
    [30]杨叶青.音乐广播新论[J].视听界,2002(01).
    [31]郭戴云.音乐广播现状及未来发展[J].东南传播,2006(03).
    [32]夏颖.音乐广播:创新才能致胜[J].山东视听,2004(10).
    [33]陆群.音乐广播的整合与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3(04).
    [34]赵志安.谈大众音乐传播中的“把关人”[J].人民音乐,2003(8).
    [35]曾遂今.现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体现相交互动初探现[J].黄钟,2002(1).
    [36]汪森.关于音乐传播学的五点看法[J].黄钟,2003(3).
    [37]洛秦.城市音乐文化与音乐产业[J].音乐艺术,2003(2).
    [38]施依秀.现代城市与流行音乐文化[J].音乐艺术,2003(3).
    [39]茅中飞.数字化音乐传播初探[J].音乐艺术,2004(2).
    [40]刘庄.论音乐大众传播载体[J].音乐与表演,2003(1).
    [41]万娜.城市中的流行音乐[J].音乐与表演,2006(4).
    [42]冯光钰.关于音乐与传播的思考[J].天籁,2003(3).
    [43]崔雄.现代生活中的环境音乐[J].乐府新声,2002(3).
    [44]廖家骅.娱乐音乐的理性思考[J].中国音乐学,2006(4).
    [45]陈卫星,韩运荣.关于传播学在中国发展的若干思考—传播学访谈录[J].国际新闻界,2000(2).
    [46]张君,张苑琛.现代传媒对审美文化的影响及反思[J].理论专刊,2006(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