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顾璘诗文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顾璘,明中期著名文人、官宦型学者,“江左三才子”之一,复古运动的主力“十才子”之一,“南士北学”的典范人物。他除了是复古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有力支持者外,更是明中期南京作家群的建立者及领袖,与吴中文人和茶陵派交往密切,对唐宋派亦有影响,是介于多元文化之中,勾连多派、交游广泛,掌控一时一地风标的独特文士。但是,就研究现状来看,后人对其诗文的关注程度仍不够,多把他当作“七子羽翼”的附属形象来研究,且已有研究还存在着一定错误。本文旨在把顾璘从“七子羽翼”的泛化概念中抽离出来,作为鲜活具象的个体进行解读,力图对其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做一次较为全面具体的研究,对顾璘的文学贡献作出较为客观的定位。
     本文绪言部分主要概括了顾璘文学研究的现状。第一章首先对“息园顾氏”家族谱系、家学传统以及顾璘本人的生平经历进行整理,再根据史传、笔记所录,初步总结出顾璘儒道兼修、仕隐相协的思想性情;第二章主要梳理出顾璘著述存世的情况,并从文献学角度考察相关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的收录错误问题,为诗文研究呈现出更为清晰的理路;第三、四章主要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的诗文作品出发,提炼出以“文质得中”为核心,“格调”、“辞采”兼济的诗学理论以及“道德、才力、时运”并举的文体通变论,并回证以文学创作的实际;另从多角度,透视顾璘与明中期区域性文学活动团体的诗文交游关系,进一步探讨顾璘诗学思想“出入六朝——悔文复古——重道轻文”的阶段性转变及其对明中叶南北文学调剂融合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余论对顾璘作为明中期金陵文坛领袖、江左复古主力的重要地位作出肯定。全文力争达到凸显顾璘文学个体性的研究目的。
Gu Lin is a well-known writer in medium term of Ming Dynasty. He is one man of the "Three gifted scholarin in east of China", is one of the main retro movement of "Ten talents", is one of the southern people is learning for northern's role model. He is a renaissance movement in addition to an active participant and strong supporter, but also a clear medium-term Nanjing Writers founder and leader. He was not only touch with Wu Zhong school and Chaling school closely but also contacted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school, which also affects a range of diverse culture, collusion between the multi-faction, make friends widely, control time, place the subject of a unique style scribe. Howev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n the study, the degree of concern to his literary descendants still not enough, more to him as "Seven wings" of the subsidiary images to study, and existing research, there are still some errors. This article seeks to Gu Lin from the "Seven wings" pull out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ncept, as fresh as individuals with a reading, trying to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activities of their doing a more specif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Gu Lin contribution to a more objective position.
     This introductory section on the main outlines the status of literary studies Lin Gu. The first chapter based on the Gu Lin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to arrange the family tree of" the Gu live in Xi Park ". family learning Homologous and life experiences through his own consultants. Gu Lin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biography, miscellaneous notes made by the record, preliminary summary of the Gu Lin a minor i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Hermit Associated ideological disposition; second chapter carefully to tease out the Gu Lin writings survive in the world situation and from the literature related to "complete library in Four Divisions" which version save in the Pavilion of the Imperial Library has some errors. Poems of logic, showing more clearly; two chapters mainly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specific works of poetry, to extract the "text quality was in the" core style", collected poetics and "morality, wit, fortune" simultaneously through change of style, and back to the actual card to literature; the other from various angles, the medium-term perspective Gu Lin regional literary activities Friendship poetry groups, and to explore Poetics Gu Lin in its next periodic changes in the middle of north-south transfers of literature played role in promoting integration; Finally, on the part of the Gu Lin Yu Ming as a literary medium Jinling leaders, Esa retro make sur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main force. Gu Lin strive to highlight the text of an individual of deep literary research purposes.
引文
[1]根据谢伯阳主编《全名散曲》仅收录顾璘名下散曲套数一部[闺怨],并明确作注:此篇《群音类选》题作[闺怨],注祝枝山作。《昔昔盐》题作[闺怨远离],《乐府争奇》无题,注顾东桥撰。未知熟是,兹好以之属顾璘。谢伯阳编《全名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第1235页。另,顾璘确与当时曲坛名家金銮、徐霖、陈铎、沈懋学等交好,但顾璘文集中未见任何散曲作品,故笔者认为称顾璘为明中期南京著名曲家还需仔细斟酌。
    [2]首先,生平部分,刘文称顾璘号“东桥先生”,又号“止山先生”(止山实为明代作家丘云霄的号)。其次,著作方面,刘文称“顾璘流传下来的作品颇为丰富,门人李献忠的《山中集跋》中提到的就有《山中集》、《北观集》、《南行集》、《东游集》、《西居集》等……”,事实上,李献忠为丘云霄的门人,以上几部作品皆为止山先生丘云霄的著作。
    [3](清)章学诚著,(?)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78页。
    [4](民国)陈诒绂撰,王明发点校《金陵园墅志》收于《金陵琐志九种》下卷,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522页。诗后注:录家君(陈作霖)《寿藻堂诗集》。
    [5]苏克勤、苗力军著《南京名人旧居: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流年碎影》,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46页。
    [6](明)杨循吉撰《续吴中往哲记一卷》之《才望第八·尚书顾公璘》,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第89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21页。
    [7]储巏作《贺愚逸顾处士六袤貤封序》收于《柴墟文集》卷八。封、赠,指明清政府给与官员的直系亲属一种褒奖的制度,即官员的高、曾、祖、父(含同级的配偶)、妻授予和官员现任官阶相匹配的封号。“貤封”:明清制,官员以自己所得封诰,请求改受远祖、伯祖或外祖父母等,称貤封。妇女称貤赠。“处士”:古时候指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后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可见,顾璘父原本处士,因顾璘故,获貤封。
    [8]本文顾氏谱系主要依据清末民初著名南京籍史志学家陈作霖所作《金陵通传》、文征明所撰《故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顾公墓志铭》以及《国朝献征录》梳理。
    [9](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10](清)陈栻等纂《上元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1983]年版,第1231页。
    [11]《缓恸集》之《俞介妇顾女墓志铭》,第362页。“女讳敬,字静媛,南都人,工部左侍郎顾华玉长女也。生十四年嫁为惠州知府俞公勉诚季子琏之妻,十九而寡……距世弘治辛酉润七月二十一日未时,年仅四十……”
    [12]《息园存稿文集》卷六《祭亡妾文》,第343页。“昔甲子之岁,五月廿二日,予始纳汝,逮今丁卯之岁,汝亦以是月是日弃予而死。……汝本燕女……”
    [13]此顾应祥并非著名的长兴顾应祥。顾应祥(1483—1565),字惟贤,号箬溪,明长兴(今属江苏)人。读书敏慧,自幼习武,尝从王守仁学“良知”。弘治十八年进士,辗转擢云南巡抚。因母丧不候代奔归,永不录用。但嘉靖中倭寇扰东南沿海,复起应祥为南京兵部侍郎,后诏升刑部尚书。时严嵩专权,应祥以耆老知兵,不礼拜,嵩命以原官转南京刑部尚书,不二年致仕归。王守仁殁后,其徒作《传习续录》、《门人答问》,顾应祥乃作《传习录》、《龙溪致知识略》以证其非。年八十三卒,所著诗文名《崇雅堂集》,另纂《南诏事略》、《长兴县志》等书四十余种。
    [14](清)卞永誉编撰《中国古代书画人物编年》(1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36页。
    [15](清)陈栻等纂《上元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1983]年版,第1094页。
    [16](清)甘熙撰,邓振明点校《白下琐言》,《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系列,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17](清)陈栻等纂《上元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1983]年版,第1336页。
    [18]以息园中的见远楼得名, 《金陵待征录》载:“园内有顾贤楼,旁置小舍,延四方之士,有见远楼,计可三十丈(应为尺)……亦有映月、宜晚二亭。”《金陵园墅志》载:“息园……而见远楼高三十丈,八窗轩豁,都城内外,属之一览。清乾隆时,见远楼犹存。”(民国)陈诒绂撰,王明发点校《金陵园墅志》收于《金陵琐志九种》下卷,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第431页。
    [19](清)陈作霖纂《金陵通传》卷十五《北顾氏传第七十》,根据清光绪三十年刊本影,(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8月版,第434页。
    [20]尹最良、张震麟主编《秦淮夜谈》收于《南京年鉴2004)),《南京年鉴》编辑部2004年版。
    [21](清)陈作霖纂《金陵通传》卷十五《北顾氏传第七十》,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8月版,第434页,根据清·光绪三十年刊本影印。(明)文征明著《甫田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明)焦竑著《献征录》,上海书店1987年版,第2039页。(明)曹溶撰《明人小传》和(清)佚名传《明季烈臣传》二书合一,由董光和、张国乔主编《孤本明代人物小传》,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3年版,第451页。(清)陈栻 等纂《上元县志》,(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版。
    [22](清)顾炎武撰《顾氏谱系考》一卷收于《四库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第119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825页。
    [23]王永平著《六朝江东世族之家风家学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24]出自《顾华玉集》之《浮湘稿》卷一,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19页。文中顾璘诗文,如无特殊说明,皆引自文津阁《四库全书》。
    [25]《新理松坞草堂》收于《山中集》卷一,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第230页。
    [26]出自(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半峰斌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7]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文物志》第六章《墓葬及神道石刻》(下),方志出版社1997 年版,第280页。
    [28]《息园存稿文集》卷八《与陈鲁南》,第357页。
    [29](明)文征明著《甫田集》卷三十二,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30]汪世清著《艺苑疑年丛谈》,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31]《息园存稿文集》卷七《介立说》,第346页。
    [32]《息园存稿文集》卷三《寿印冈先生七十序》,第322页。
    [33]《息园存稿文集》卷三《寿光禄陆俨山先生序》,第321页。
    [34]《息园存稿文集》卷九《遗七弟英玉书》,第358页。
    [35](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53页。
    [36](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卷九,中华书局1987年版。
    [37](明)何乔远撰《名山藏》卷八六《文苑记》,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杂家类,第425—4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8、413页。
    [38]“大中桥西顾尚书坊旁款铲去,传为严嵩书。”(清)甘熙撰,邓振明点校《白下琐言》,《南京稀见文献丛刊》系列,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0页。
    [39]《夏言致顾磷的手札卷》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纵82.7厘米,横81.6厘米,内容是称颂顾磷吏治有绩及张中贵使楚,希予以优遇。信后署“腊立春日言顿首”,夏言手迹传世不多。
    [40]《息园存稿文集》卷一《谢文肃公文集序》,第310页。
    [41](明)李绍文撰《皇明世说新语》卷七《简傲》,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第1173页,亦有所记。
    [42](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
    [43]《息园存稿文集》卷九《遗七弟英玉书》,第358页。
    [44]《息园存稿文》卷三《别郑继之序》,第317页。
    [45](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32页。
    [46]顾起元《嫩真草堂集》卷十八《金陵名贤墨迹跋·顾司寇磷》收于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47](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47页。
    [48](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见于《元明史料笔记丛刊》系列,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26页。
    [49]《息园存稿文集》卷七《视度一篇寿周中丞》,第350页。
    [50]《凭几续集》卷二《左警辞》、《右警辞》,第271页。
    [51]叶德辉著《书林清话(附书林余话)》,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第121页
    [52](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246页。
    [53]嘉靖十六年(1537),顾磷登衡山,作《祝融峰观日出赋》,并集此行诗文为《登衡小记》。
    [54]嘉靖十七年(1538),顾磷以《登衡小记》寄王慎中江西。《遵岩文集》卷六有记。
    [55]方孝孺《逊志斋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12册。转自陈文新主编《中国文学编年史·明前期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3页。
    [56]《息园存稿文集》卷一《谢文肃公诗文集》,第310页。
    [57]《息园存稿文集》卷一《关西纪行诗序》,第310页。
    [58]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310页。
    [59]修世平《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订误十六则》见《图书馆(双月刊)》1994年第5期;何槐昌《<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校正选辑三》见《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5年第1期。
    [60]沈云迪《明代福建作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毕业论文。
    [61]顾磷著《顾华玉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126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62]顾磷著《顾华玉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3]金毓黻辑《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中华全国图书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版。
    [64]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辑《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全六十六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钱恂编《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五卷)》,民国十二年(1923年)刻本,见于《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第一册)。杨立诚编《文澜阁目索引》,浙江省立图书馆四库目略发行处铅印本,见于《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第二册)。
    [65](清)周中孚撰《郑堂读书志》卷三十七,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第693页。
    [66]吴慰祖校订《四库采进书目》(原名《各省进呈书目》),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96、338、20、40、54、103、104、106、155、291、294页。
    [67]杜泽逊《四库采进本之存贮及命运考略》见《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年第2期。
    [68]中国第一档案馆编《纂修四库全书档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69]黄爱平著《四库全书纂修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0](明)丘云霄著《止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126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71](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
    [72]霍松林主编《辞赋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50、368、852页。
    [73]孟繁森编著《中国历代座右铭》,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第512—516页。
    [74]此搜索结果日期截至2009年3月24日。
    [75]孙琴安著《评点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91页。
    [76]陈滨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413-414页。
    [77]熊四智主编《中国饮食诗文大典》,青岛出版社1995年版,第731页。
    [78]谢无量著《中国大文学史》(卷九),中华书局1932年版,第46页。
    [79](明)李梦阳撰《熊士选诗序》见于《张太岳集》卷三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80](明)顾磷撰《国宝新编·李梦阳传》,见于与宋濂著《浦阳人物记》合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4页。
    [81](明)顾磷撰《国宝新编·何景明传》,见于与宋濂著《浦阳人物记》合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页。
    [82](明)李梦阳著《空同集》卷五九,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
    [83](明)敖英著《东谷赘言》卷下,中华书局1985年版。
    [84]《息园存稿诗》卷十一《答何舍人仲默》,第299页。
    [85]孟洋(?—1534),字望之,一字有涯,信阳人。弘治进士。授监察御史,嘉靖初,因批评张璁、桂萼而下诏狱,谪桂林教授。累迁都察院佥都御史,督理粮储,后官至南京大理寺卿。孟望之与何仲默同生一区,时称“二美”。工诗,其诗逸气超群,著有《孟有涯集》。
    [86](清)金鉷等修《广西通志》卷八十六,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189册。
    [87]《孟有涯集》卷十五《愚溪翁寿序》、《钤山堂集》卷二十八《南京大理寺卿孟公墓志铭》皆有相关记述。
    [88]《息园存稿文集》卷八《复浚川司马公》,第353页。
    [89]王廷相著《王氏家藏集》卷三十七《答顾华玉杂论》,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3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90]李濂(1488—1566),字川父,祥符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卒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年七十九岁。少负俊才,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尝作理情赋,其友左国玑持以示李梦阳。梦阳颇嗟赏,访之吹台,自此声驰河洛间。登正德进士。历官山西佥事,免归。家居四十余年,益肆力于学,遂以古文名于时。濂笔锋踔厉,泉踊飙驰,于七子之外,挺然自成一格。着有《嵩渚集一百卷》,《观政集一卷》,《与李氏居室记》、《祥符文献志》、《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等,并行于世。
    [91]《息园存稿诗集》卷九《闻边庭实已有三男戏寄》,第295页。
    [92](明)李梦阳著《空同集》卷二十《二月四日部署宴饯徐、顾二子》,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
    [93]《息园存稿诗集》卷十一《答徐昌谷》,第299页。
    [94](明)徐祯卿著《迪功集》卷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4册。
    [95](明)邓原岳撰《郑继之先生传》附于《少谷集》卷五,郑善夫著,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4册。
    [96]此处根据同门王勇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郑善夫研究》(2010年)中考订的关于郑善夫与顾磷交往时间而定。
    [97]《息园存稿文集》卷三《别郑继之序》,第317页。
    [98](明)黄省曾著《五岳山人集》卷十,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94册。
    [99]《息园存稿诗集》卷三《赠黄秀才省曾见访》,第279页。
    [100]叶盛著《水东日记》卷二六,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1]储嵯(?—1513),字静夫,号柴墟,泰州(今江苏泰州)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正德中为南京吏部左侍郎,为官遍历两京,官至吏部侍郎,谥文懿。另据《明史》载,储巏幼年聪慧过人,五岁读书过目能诵,九岁能作文章,人称神童。十六岁中秀才,成化十九年秋乡试列第一为解元,第二年赴京会试为会元。储嵯文章出众,声誉海内,“书拙而微有笔意”,著有《柴墟文集》。
    [102]乔宇(1457—1531),字希大,号白岩山人,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成化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因平息宁王朱宸濠谋反有功,加太子太保、少保。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后因他力谏,忤帝意,被夺官。隆庆初复官,赠少傅,谥庄简。善诗文,兼通篆籀,著有《乔庄简公集》、《游嵩集》等。《启白岩太宰书》:“自磷居门下,非不久且密矣。”见于《息园存稿文集》卷八,第351页。
    [103]《息园存稿文集》卷一《关西纪行诗序》,第310页。
    [104]《息园存稿文集》卷六《通议大夫南京吏部左侍郎储公行状》,第338页。
    [105]王维桢(1507—1555),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人。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历翰林侍读。乞归养母,不许。迁南国子祭酒,便道省母,会关中大地震,遂殁。其文豁达疏宕,若泓澜流江,明霞映天,入门学司马子长,推尊乡先达李梦阳,跻之圣境。其始载笔承明,修赋颂之业,海内宗重。居十余年,颇与士大夫讲方略、论战守。其为人浅中狭气,戆直朴略,平生未尝倒心反舌,乱是非、淆曲直,尝论士大夫处世当勉立功业,怀仁义之实以振靡敝而抹疮痍,其有志当世可知也。与南礼部尚书孙升善,升序其文。有《存笥稿》与《司成遗翰》。
    [106](明)许宗鲁撰《凌溪先生集》卷十八《凌溪先生集序》,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1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107](明)王慎中撰《遵岩集》卷二十一《杭双溪诗集序》,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108]《息园存稿文集》卷三《赠别王道思序》,第319页。
    [109](明)唐顺之撰《唐荆川先生文集》卷二《寄题顾东桥侍郎载酒亭》,见于《丛书集成续编》,集 部,第116册,上海书店1994年版。
    [110](明)王慎中撰《遵岩集》卷十七《与江午坡书》,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111]冯小禄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4页。
    [112](明)薛蕙著《考功集》卷《戏成五绝》,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113](明)何良俊撰《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第103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471页。
    [114]《凭几集》卷五《与后渠书》,第262页。
    [115]孙学堂著《崇古理念的淡退:王世贞与十六世纪文学思想》,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6页。
    [116](明)王阳明著《王文成全书》卷三十八《阳明先生形状》,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3册。
    [117](明)王阳明撰,于自力、孔薇、杨骅马尧注译《传习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167页。
    [118](明)冯从吾《关学编》卷五《泾野吕先生》,《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第51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119](明)吕枘著《泾野子内篇》卷八《鹫峰东所语》,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子部儒家类,第237册。
    [120]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弘治进士,著名理学家。曾任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礼部侍郎,官至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少师事陈献章,后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各立门户。著作有《心性图说》、《湛甘泉集》等。他主要在南岳衡山和石鼓书院两地开门授徒、讲学、传播和研究理学等。顾磷《山中集》卷四《金陵八咏和湛宗伯》分别咏牛首山、观音岩、灵谷寺、雨花台、东山、梅花水、清凉寺、鸡鸣山寄赠湛若水。湛若水也曾作《寿顾愚逸先生八十华诞序》为顾磷父贺寿,交好可见。(《泉翁大全集》卷二十)
    [121]田汝籽(1478—1533),文学家、经学家。字勤甫,号水南。样符(今河南开封)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授行人。累官湖广副使,政绩卓著。再三乞休,得准归家,力田养母,以研究经籍自娱。着有《周易纂义》、《律吕会通》以及《采葑》《归田》二集等。顾磷作《送田景瞻赴宝庆》、《雨田景瞻》等诗相赠。
    [122]《息园存稿文集》卷三《赠沅州学正舒道征序》,第320页。
    [123]《凭几续集》卷二《文端序》,第269页。
    [124]《凭几续集》卷二《寄后渠》,第271页。
    [125]周兴陆撰《钱谦益与吴中诗学传统》收于《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126]刘化兵撰《论成化至正德时期吴中与外界的文学交流》收于《苏州大学学报(社哲版)》2004 年第5期。
    [127](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亦有所论。
    [128]《息园存稿文集》卷九《与陈鹤论诗》,第358页。
    [129]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837—838页。
    [130]钱钟书著《谈艺录》(补定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62页。
    [131]《山中集》卷一《元夜奉诸公饮瞻辰草堂》,第233页。
    [132]《凭几集续编》卷二《启浚川公》,第270页。
    [133]《息园存稿文集》卷三《赠别王道思序》,第319页。
    [134]《凭几集续编》卷二《寄后渠》,第271页。
    [135]《山中集》卷三《送斌上人游杭州》,第237页。
    [136]均见(清)朱彝尊编《明诗综》卷三十七“顾磷”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37]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下)》,东方出版社2008年版,第731页。
    [138](清)朱彝尊编《明诗综》卷三一《徐祯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139]陈文新著《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42—243页。
    [140](明)徐有贞著《武功集》卷《苏郡儒学兴修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第页。(民国)曹允源编《吴县志》之《舆地考·文庙》卷二六《苏郡儒学兴修记》,苏州文新书局铅印本1933年版。
    [141]《息园存稿文集》卷八《与鲁南书》,第357页。
    [142](清)钱谦益撰《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金陵社集诸诗人”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43]廖可斌著《明代复古运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0页。
    [144]何宗美著《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之《明代南京文人社集与文学流变》,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1页。
    [14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百八十七,中华书局1924年版。
    [146](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
    [147]《凭几集续编》卷二《明故山西行太仆寺卿石亭陈先生墓志铭》,第269页。
    [148]《凭几集续编》卷二《明故山西行太仆寺卿石亭陈先生墓志铭》,第269页。
    [149]《息园存稿文集》卷一《东湖亭纳凉诗序》,第313页。
    [150]《息园存稿诗集》卷十四《与陈鲁南》,第306页。
    [151]盛时泰编著《牛首山志》卷二,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94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
    [152]《息园存稿文集》卷六《南原王先生传》,第340页。
    [153](明)余宪辑《盛明百家诗》,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总集类,第305册,第36页。
    [154]顾磷撰《凌溪先生墓碑》,收录于《凌溪先生集》卷十八,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1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155]《息园存稿文》卷五《谢先生同继室赠安人汤氏合葬墓志铭》,第335页。
    [156](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二才子》,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98页。
    [157]《凭几续集》卷一《哭徐九峰》,第265页。
    [158]《息园存稿诗集》卷八《哭景伯时中允》,第293页。
    [159]《凭几集》卷一《六忆》之《罗印冈》,第248页。
    [160]《凭几集》卷三《罗简翁去秋梦余赋诗见寄,经春始达次韵奉复》,第254页。
    [161]《息园存稿文集》卷一《春江游燕诗序》,第313页。
    [162]《息园存稿文集》卷五《摄泉隐君许彦明墓志铭》,第331页。
    [163](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55页。
    [164]《息园存稿文集》卷五《摄泉隐君许彦明墓志铭》,第331页。
    [165]《息园存稿诗集》卷十三《和许隐君留别》,第306页。
    [166](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
    [167](明)顾磷撰《国宝新编·陈鹤》,见于与宋濂著《浦阳人物记》合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9—10页。
    [168]金贤,生卒年不详,字士希,长生修髯,有巨人度,金大车父。年四十举进士,为给事中,奉命勘淮南重狱。秉宪正辟,不为逆做法避仇请。外出知大名府,在郡称治。改延平。武庙末造,四方多故,自以年至上疏,不矣报,竟归。重伦睦族,赒故恤贫,人归其厚。少与太仆王公韦交好,同之白首。王公尝有所贷,卒即取券焚之。平生雅好《春秋》,病诸传或戾经旨,以所自得,着为《纪愚》十卷,或问百篇,今行于世。(《二续金陵琐事·太守东原金公贤》)《息园存稿文集》卷六《东园金先生传》。
    [169]李熙,生卒年不详,字师文,号饮虹,上元人,参议李吴之子。家住新桥西,饮虹为旧桥名,故时人称其为“饮虹先生”。举进士,为南御史,以尚书请诛刘瑾等,逮下诏狱,廷杖放归。瑾诛后,家居一十六年,起官郡守,至按察副使。生平方严峭直,负气善藏,人以为难近。与顾磷交好,顾司寇特为其作墓志铭,独见微意。与顾英玉、王徽友善,好细刻,为一时之才。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见于《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49页。
    [170](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171]可参看顾磷《息园存稿文集》卷三《介寿堂记》,第328页所撰。
    [172]《息园存稿诗集》卷十三《送金子有陈羽伯春试》,第305页。
    [173]《山中集》卷三《柬金许二生下第归卧病》,第239页。
    [174](明)顾起元编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卷七《东桥先生友谊》,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8页。
    [175](清)陈作霖纂《金陵通传》,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版。
    [176]《凭几集》卷三《岳州临江驿见亡友凌溪子题壁怆然兴怀倚韵追悼》,第255页。
    [177](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5页。
    [178]黄阿明撰《明代学者郎瑛生平与学术述略》出自《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79]《山中集》卷一《新理松坞草堂》,第230页。
    [180](清)顾沅辑,张应麔纂,孔继尧绘,张锦章镌《吴郡名贤图传赞》卷七,见于郭盘、廖东编《中国历代人物像传(三)》,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2037—2038页。
    [181](明)文征明撰《故资善大夫南京刑部尚书顾公墓志铭》收于《甫田集》,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182](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356页。
    [183](明)祝允明著《怀星堂集》卷六《送顾司封华玉守开封》,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1册。
    [184]《浮湘稿》卷一《苕溪同刘西安元瑞话旧并棹至武林港别去》,第217页。
    [185]《金陵琐事·埋刀》亦有记此事。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186]王逢元《鞠燕诗画》,《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六册,苏20—010,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转引自蔡清德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十五至十六世纪金陵书法的区域性考察》。
    [187](清)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丙集《蔡孔目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88](明)王宠著《雅宜山人集》卷五,《四库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据嘉靖十六年董宜阳朱浚明刻本影印。
    [189]《息园存稿文集》卷六《祭王履吉文》,第343页。
    [190]《山中集》卷三《金元宾自吴赴山中商定王履吉遗稿临别有赠》,第241页。《凭几续编》卷二《王履吉集序》,第268页。
    [191]《息园存稿诗集》卷五《与王氏履约履吉、文氏寿承休承、袁氏补之永之六贤,上方山玩月》,第282页。
    [192](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第54页。
    [193](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六十一,史部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
    [194](明)皇甫涍著《皇甫少玄外集》卷六,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195](明)皇甫汸著《皇甫司勋集》卷十九,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196](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
    [197]《息园存稿文集》卷五《华亭何隐君墓志铭》,第331页。
    [198]冯小禄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199]《息园存稿文集》卷一《严太宰钤山堂集序》,第310页。
    [200]《息园存稿文》卷九《与陈鹤论诗书》,第358页。
    [201](清)朱彝尊编著《明诗综》卷三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02](明)何乔远撰《名山藏》卷八六《文苑记》,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杂家类,第425-42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08、413页。
    [203]《北京地区文学历史及现状》课题组编《北京文学研究史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157页。
    [204]冯小禄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205](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3页。
    [206]《浮湘稿》卷一《苕溪同刘西安元瑞话旧并棹至武林港别去》,第217页。
    [207]《浮湘稿》卷一《独吟》,第218页。
    [208]《浮湘稿》卷一《初至全州》,第219页。
    [209]《山中集》卷一《落梅篇》,第230页。
    [210]《山中集》卷一《中秋山中夜起玩月》,第232页。
    [211]《凭几集》卷二《度枫木岭》,第252页。
    [212]《凭几集》卷二《排山晓发》,第253页。
    [213]《息园存稿诗集》卷十二《庚辰元日》,第300页。
    [214]《息园存稿诗集》卷八《夜度九里湖》,第293页
    [215]《息园存稿文集》卷一《东湖亭纳凉诗序》,第313页。
    [216]《息园存稿诗集》卷十四《与陈鲁南》,第306页。
    [217]廖可斌著《明代复古运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页。
    [218]《息园存稿诗集》卷二《扶风豪士歌》,第274页。
    [219]《凭几集》卷三《汉江独泛》,第256页。
    [220]《息园存稿诗集》卷十一《吴门怀古》,第298页。
    [221]《息园存稿诗集》卷十二《沛上怀古》,第302页。
    [222](明)顾起纶著《国雅品·士品三·顾司寇华玉》,收于《国雅二十卷续国雅四卷国雅品一卷》,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5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
    [223]《浮湘稿》卷一《临江丛竹间虎》,第219页。
    [224]《息园存稿文集》卷一《关西纪行诗序》,第310页。
    [225]《息园存稿文集》卷一《谢文肃公文集序》,第310页。
    [226]《息园存稿文集》卷三《寿印冈先生七十序》,第322页。
    [227]《凭几集续编)卷二《启浚川公》,第270页。
    [228]《凭几集续编》卷二《寄后渠》,第271页。
    [229]《息园存稿文集》卷三《赠别王道思序》,第319页
    [230]《息园存稿文集》卷三《寿梅南君序》,第322页。
    [231]《息园存稿文集》卷四《屏山小隐记》,第325页
    [232]《息园存稿文集》卷七《介立说》,第346页。
    [233](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王顾二公像赞》,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3页。
    [234](清)朱彝尊辑录《明诗综》卷三一《边贡》,中华书局2007年版。
    [235]《北京地区文学历史及现状》课题组编《北京文学研究史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157页。
    [236](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37]何宗美著《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续编》之《明代南京文人社集与文学流变》,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41页。
    [238]《息园存稿文集》卷三《送蓝本和掌教遂旨序》,第321页。
    [239]《息园存稿文集》卷三《寿光禄陆俨山先生序》,第321页。
    [240](明)顾起元撰《嫩真草堂集》卷一《金陵名贤咏六十首·刑部尚书顾公磷》,见于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根据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影印。
    1、[明]顾璘著《顾华玉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明]顾璘著《顾华玉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126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明]顾磷著《顾华玉集四十卷》,见于《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1994年版。
    4、[明]顾磷著《顾华玉集》,与[明]郑岳著《山斋文集》合集本,见于《四库明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明]丘云霄著《止山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7册。
    6、[明]王廷陈著《梦泽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7、[明]文征明著《甫田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8、[明]李梦阳著《空同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
    9、[明]何景明著《大复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3册。
    10、[明]徐祯卿著《迪功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4册。
    11、[明]王阳明著《王文成全书》,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3册。
    12、[明]祝允明著《怀星堂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l册。
    13、[明]边贡著《华泉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
    14、[明]刘麟著《清惠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
    15、[明]杭淮著《双溪诗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3册。
    16、[明]陆深著《俨山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3册。
    17、[明]孙一元著《太白山人漫稿》,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4册。
    18、[明]郑善夫著《少谷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4册。
    19、[明]薛蕙著《考功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20、[明]许相卿著《云村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21、[明]胡应麟著《少室山房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31册。
    22、[明]崔铣著《洹词》,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3册。
    23、[明]李舜臣著《愚谷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5册。
    24、[明]王慎中著《遵岩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25、[明]唐顺之著《荆川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26、[明]皇甫涍著《皇甫少玄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27、[明]皇甫汸著《皇甫司勋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6册。
    28、[明]王世贞著《弇州四部稿》,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8册。
    29、[明]吕柟著《泾野子内篇》,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子部儒家类,第237册。
    30、[明]徐有贞著《武功集》,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第422册。
    31、[明]王廷相著《王氏家藏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2、5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
    32、[明]储巏著《柴墟文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42册。
    33、[明]蔡汝楠著《自知堂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97册。
    34、[明]孟洋著《孟有涯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8册。
    35、[明]王宠著《雅宜山人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79册。
    36、[明]朱应登著《凌溪先生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51册。
    37、[明]黄省曾著《五岳山人集》,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94册。
    38、[明]谢铎著《桃溪净稿》,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别集类,第38册。
    39、[明]袁裹著《衡藩重刻胥台先生集》,收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集部别集类,第104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40、[明]黎明表等著《瑶石山人稿》外四种,上海古籍1993年影印版。
    41、[明]王世贞撰,魏连科点校《弇山堂别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
    42、[明]王阳明撰,于自力、孔薇、杨骅马尧注译《传习录》,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3、[明]李贽著,张建业主编,刘幼生整理,《李贽文集》第四卷《续藏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4、[元]杨士弘辑,[明]顾磷批点《批点唐音始音十五卷》,见于《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书店1994年版。
    45、[元]杨士弘编选,[明]张震辑注,[明]顾磷评点,陶文鹏、魏祖钦整理点校《唐音评注》(上、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6、[明]胡应麟撰《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7、[明]余宪辑《盛明百家诗》,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总集类,第305册。
    48、[明]王世贞撰《艺苑卮言》,见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中华书局1983年版。
    49、[明]李攀龙编《古今诗删》,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第462册。
    50、[明]胡震亨撰《唐音癸签》,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诗文评类,第496册。
    51、[明]曹学佺编《石仓历代诗选》,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第465册。
    52、[明]陈子龙等选辑《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
    53、[明]孙承荣纂辑,王启兴等校注《明刻黄鹤楼集校注》,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4、[明]顾起纶辑著,《国雅二十卷续国雅四卷国雅品一卷》,《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5册,齐鲁书社2001年版。
    55、[明]赵尊狱辑《明词汇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56、[明]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57、[清]钱谦益撰《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58、[清]钱谦益辑《列朝诗集》,中华书局2007年版。
    59、[清]沈德潜著《明诗别裁集》,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60、[清]陈田著《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1、[清]汪森编《粤西诗载》,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第490册。
    62、[清]朱彝尊编《明诗综》,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63、[清]朱彝尊著《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64、[清]朱绪曾辑《金陵诗征》,清光绪壬辰(1892年)刻本。
    65、[清]王士祯等敕纂《御定渊鉴类函》,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子部类书类,第328册。
    66、[清]叶昌炽著,王欣夫补正,徐鹏辑《藏书纪事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67、[清]陈邦彦选编《康熙御定历代题画诗》,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68、[清]黄宗羲辑《明文海》,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第487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9、[清]薛熙辑《明文在》,收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总集类,第408册。
    70、[清]王夫之著《明诗评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71、[清]王夫之等著《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
    72、[清]王艇辑,王兆鹏点校《明词综》,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3、[清]姚鼐编《古文辞类纂》,岳麓书社1988年版。
    74、[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
    75、饶宗颐初纂,张璋总纂《全明词》,中华书局2004年版。
    76、尤振中、尤以丁编著《明词记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版。
    77、谢伯阳编《全明散曲》,齐鲁书社1994年版。
    78、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凤凰出版社1997年版。
    79、丁福保主编《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97年版。
    80、蔡景康编选《明代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81、[明]顾磷著《国宝新编》,见于周光培编《明代笔记小说》,第25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82、[明]顾磷著《国宝新编》,与宋濂著《浦阳人物记》合订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83、[明]顾磷著《国宝新编一卷》,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第89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
    84、[明]顾磷著《国宝新编一卷》,见于[明]佚名辑《明人百家短篇小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85、[明]顾磷著《近言一卷》,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儒家类,第7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86、[明]胡广等撰《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版。
    87、[明]徐溥纂修《明会典》(一百八十卷),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史部政书类,第205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88、[明]过庭训撰《本朝分省人物考》,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第5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89、[明]何乔远撰《明山藏》,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史部杂家类,第42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0、[明]张萱著,吴丰培整理《西园闻见录》,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1996年版。
    91、[明]何良俊撰《四友斋丛说》三十八卷,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杂家类,第103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
    92、[明]李绍文撰《皇明世说新语》,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117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3、[明]邓士龙辑,许大龄、王天有点校《国朝典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94、[明]余继登撰,顾思点校《典故纪闻》,中华书局1981年。
    95、[明]焦竑著《献征录》,上海书店1987年版。
    96、[明]曹溶撰《明人小传》和[清]佚名传《明季烈臣传》二书合一,由董光和、张国乔主编《孤本明代人物小传》,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3年版。
    97、[明]沈德符撰,黎欣点校《万历野获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98、[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续金陵琐事·二续金陵琐事》,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
    99、[明]顾起元撰,谭棣华、陈稼禾点校《客座赘语》,见于《元明史料笔记丛刊——庚巳编·客座赘语》,中华书局1987年版。
    100、[明]焦竑撰,顾思点校《玉堂丛语》,中华书局1981年版。
    101、[明]顾起元撰《金陵名贤墨迹跋》收于《嫩真草堂集》卷十八,见于王钟翰主编《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根据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影印。
    102、[明]黄省曾著《吴风录》,见于《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73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3、[明]钱谷纂《吴都文萃续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本,集部总集类,第四六三册。
    104、[明]文震孟撰《姑苏名贤小纪》,见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传记类,第115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
    105、[明]汪诃玉著《珊瑚网书法题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
    106、[明]王兆云撰《皇明词林人物考》十二卷,齐鲁书社1997年。
    107、[明]王稚登撰《国朝吴郡丹青志》,齐鲁书社1995年。
    108、[明]计成著,赵农注释《园冶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109、[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24年版。
    110、[清]夏燮撰,王日根等校点《明通鉴》,岳麓书社1999年版。
    111、[清]路鸿休辑,甘炳跋《帝里明代人文略二十二卷附后一卷》,清道光三十年(1850)甘煦津逮楼刊本。
    112、[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4年版。
    113、[清]夏燮著,沈仲九标点《明通鉴》,中华书局1959年版。
    114、[清]沈佳撰《明儒言行录》,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史部传记类,第156册。
    115、[清]查继佐撰《罪惟录》,上海书店1985年版。
    116、[清]王士祯撰《香祖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17、[清]王士祯撰《池北偶谈》,齐鲁书社2007年版。
    118、[清]甘熙撰《白下琐言》,邓振明点校,南京出版社2007年版。
    119、[清]顾沅辑,张应磨纂,孔继尧绘,张锦章镌《吴郡名贤图传赞》,见于郭盘、廖东编《中国历代人物像传(三)》,齐鲁书社2002年版。
    120、[清]卞永誉编撰《中国古代书画人物编年》(19),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
    121、[清]陈作霖纂《金陵通传》(全三册),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版。
    122、[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23、[清末民初]陈作霖撰[民国]陈诒绂撰《金陵琐志九种》(上、下),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24、沈云龙编《明清史料汇刊》,台湾文海出版社,民国56[1967]年版。
    125、于浩编《明清史料丛书八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126、李国祥主编《明实录类纂》(人物传记卷),武汉出版社1990年版。
    127、吴晗撰《江浙藏书家史略》,中华书局1981年版。
    128、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中华书局1987年版。
    129、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编《中国历代作家小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30、[明]杨循吉纂,陈其弟点校《吴邑志·长洲县志》,广陵书社2006年版。
    131、[清]莫祥芝、甘绍盘等修《上江两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59[1970]年版。
    132、[清]陈栻等纂《上元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1983]年版。
    133、[清]袁枚修《江宁新志》,见于《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十一册,中国书店1992年版。
    134、[清]赵宏恩等修《江南通志》,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172册,商务印书馆
    2005年版。
    135、[清]嵇曾筠等监修《浙江通志》,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177册。
    136、[清]迈柱等修《湖广通志》,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179册。
    137、[清]金鉷等修《广西通志》,见于《文津阁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第189册。
    138、平江区志编纂委员会《平江区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139、杜洁祥主编《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系列,明文书局1980年版。
    140、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通志·文化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41、[清]钱保塘编《历代名人生卒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142、[清]吴荣光著,李宗颢补遗,林梓宗点校《历代名人年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143、(日)今关寿磨编撰《宋元明清儒学年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144、刘九庵著《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
    145、张慧剑编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146、吴海林等编《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47、[清]纪昀等撰《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
    148、[清]黄虞稷撰,瞿凤起、潘景郑整理《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49、上海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50、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151、王重民撰《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52、沈津撰《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153、缪荃孙、吴昌绶、董康撰,吴格整理点校《嘉业堂藏书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4、天津图书馆编《(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书名索引》(全三册),齐鲁书社2003年版。
    15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古籍影印室辑《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全六十六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钱恂编《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五卷)》,民国十二年(1923年)刻本,见于《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第一册)。杨立诚编《文澜阁目索引》,浙江省立图书馆四库目略发行处铅印本,见于《明清以来公藏书目汇刊》(第二册)。
    156、莫友芝撰,傅增湘订补,傅熹年整理《藏园订补邵亭知见传本目录》,中华书局1993年版。
    157、中国书店出版社编《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刊》,中国书店2008年版。[清]沈初等撰《浙江采集遗书总目》,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王宜望浙江刻本,见于《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刊》第二册。
    叶德辉撰《郋园读书志》,一九二八年长沙叶启发等上海澹园铅印本,见于《海王邨古籍书目题跋丛刊》第五册。
    158、中华书局编辑部编《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2006年版。[清]丁丙撰《善本书室藏书志》,见于《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九)[清]朱绪曾撰《开有益斋读书志》,见于《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十四)
    159、[清]周中孚撰《郑堂读书记》(全三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版。
    160、冯惠民、李万健等选编《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全二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61、[明]王道明藏编《笠泽堂书目》,见于《(稿本)明清藏书目三种》,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162、山东省图书馆编《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海源阁书目》,齐鲁书社1999年版。
    163、崔健英辑,贾卫民、李晓亚整理《明别集版本志》,中华书局2006年版。
    164、胡平、罗伟国编《古籍版本题记索引》,上海书店版1991年版。
    165、杨廷福、杨同甫编《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66、国立中央图书馆编《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民国67[1978]年版。
    167、潘荣胜主编《明清进士录》,中华书局2006年版。
    168、朱保炯、谢沛霖编《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69、(日)山根幸夫原编辑,大化书局改编《明代地方志传记索引》(上、下册),大化书局1986年。
    170、李裕民编《明史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85年版。
    171、顾廷龙、潘承弼编《明代版本图录初编》,文海出版社1971年版。
    172、北京图书馆编《中国版刻图录》,文物出版社1960年版。
    173、莎日娜主编《蒙古学金石文编题录》,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4、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广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75、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76、孙琴安著《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77、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五十年图书总目1956-200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78、吴慰祖校订《四库采进书目》(原名《各省进呈书目》),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179、[清]王太岳、王燕绪等辑《钦定四库全书考证》(全三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180、[清]朱学勤标注《朱修伯批本四库简明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
    181、[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全二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
    182、杨家骆著《四库全书学典》,世界书局1946年版。
    183、四库全书研究所整理《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全二册),中华书局1997年版。
    184、金毓黻辑《金毓黻手定本文溯阁四库全书提要》,中华全国图书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版。
    185、国家图书馆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全书补遗——据文津阁四库全书补》第二册,集部明代卷,北京 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186、李裕民撰《四库提要订误》,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187、四库全书索引编纂小组《四库全书传记资料索引》,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188、胡玉缙撰,王欣夫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全二册),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
    189、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辩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0、杜泽逊撰《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2001年版。
    191、程千帆、徐有富著《校雠广义》,齐鲁书社1991年版。
    192、严佐之著《古籍版本学概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93、陈垣著《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2004年版。
    194、谢无量著《中国大文学史》,中华书局1932年版。
    195、郑振铎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196、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197、钱基博著《明代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
    198、宋佩韦著《明文学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
    199、徐朔方、孙秋克著《明代文学史》,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0、傅璇琮、蒋寅总主编,郭英德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01、邓绍基、史铁良著《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202、郭杰,秋芙总主编,魏崇新卷主编《中国文学史话·明代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3、范培松、金学智主编《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04、谭家健著《中国古代散文史稿》,重庆出版社2006年版。
    205、陈书良、邓宪春著《中国小品文史》,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206、梅新林、俞樟华主编《中国游记文学史》,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207、张仲谋著《明词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8、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209、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10、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11、孙琴安著《评点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212、陈光贻著《中国方志学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3、吴承学著《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4、钱钟书著《谈艺录》(补定本),中华书局1984年版。
    215、茅盾著《夜读偶记》,百花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
    216、刘师培著,劳舒编《刘师培学术论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7、郭绍虞著《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18、罗时进著《明清诗文研究新视野》,文史哲出版社印行,民国93[2004]年版。
    219、陈书录著《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20、廖可斌著《明代复古运动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1、黄卓越著《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22、陈文新著《明代诗学的逻辑进程与主要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23、陈文新著《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4、冯小禄著《明代诗文论争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25、郭英德著《中国古代文人集团与文学风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6、朱培高著《中国文学流派史》,黄山书社1998年版。
    227、熊礼汇著《明清散文流派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8、孙春青著《明代唐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29、陈国球著《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30、陈时龙著《明代中晚期讲学活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1、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2、张学智著《明代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3、许总著《宋明理学与中国文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34、史小军师著《复古与新变——明代文人心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35、夏咸淳著《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6、左东岭著《明代心学与诗学》,学苑出版社2002年版。
    237、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8、周群著《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239、刘绍瑾著《复古与复元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0、江庆柏著《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41、徐国保著《吴文化的根基与文脉》,武汉: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42、徐林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43、王卫平著《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群言出版社2005年版。
    244、景遐东著《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5、王铎著《中国古代苑园与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46、张嘉昕著《明人的旅游生活》,明史研究小组印行2004年版。
    247、尹最良、张震麟主编《秦淮夜谈》第18辑,收于《南京年鉴2004》,《南京年鉴》编辑部出版2004年版。
    248、汪世清著《艺苑疑年丛谈》,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版。
    249、蒋钦挥著《全州历史人物》,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250、白寿彝主编《回族人物志(明代)》,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51、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文物志》第六章《墓葬及神道石刻》(下),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
    252、《北京地区文学历史及现状》课题组编《北京文学研究史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
    253、徐学林著《徽州刻书》,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54、吴晟辑注《明人笔记中的戏曲史料》,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5、孟繁森编著《中国历代座右铭》,大连出版社1997年版。
    256、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257、熊四智主编《中国饮食诗文大典》,青岛出版社1995年版。
    258、陈彬藩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
    259、苏州大学图书馆编著,瞿冠群、华人德执笔《中国历代名人图鉴》,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版。
    260、华人德主编《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海古籍出版2004年版。
    261、钱仲联、傅璇琮等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1997年版。
    262、霍松林主编《辞赋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273、钱仲联等撰《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274、傅璇琮等主编《中国诗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75、张成德等主编《中国游记散文大系》系列丛书,书海出版社2002年版。
    276、藏励龢等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77、龚延明著《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
    278、李玉安、陈传艺编《中国藏书家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79、任继愈总主编《中华大典·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80、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书画卷》,上海辞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陈建华《明代江浙文学论稿》,复旦大学1987年,见于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
    2、刘化兵《明代成化至正德前期士人与诗派研究》,山东大学2005年。
    3、王永侠《弘治至嘉靖年间南京曲家研究》,广州大学2007年。
    4、沈云迪《明代福建作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刘廷干《江苏明代作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1、蔡德清《文征明与金陵书家交游考略》,《艺术百家》2007年第5期。
    2、蔡德清《陈沂交游考述》,《中国书画》2008年第7期。
    3、钱明《王阳明与明代文人的交谊》,《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1期。
    4、陶文鹏、魏祖钦《唐音考论》,《中国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
    5、史小军师《论明代前七子之儒士化》,《文学评论》2006年第3期。
    6、周明初《明代诗人的地域分布及其相关问题》,见于朱万曙、徐道彬编《明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版。
    7、黄阿明《明代学者郎瑛生平与学术述略》,《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