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两便原则在民事司法改革中的新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便于群众诉讼,便于人民法院审判”之两便原则是在解放区革命根据地形成的一项司法工作原则,体现着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其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今天的司法改革过程中,两便原则却有失却之危险。正是基于此,作者才对两便原则进行了再一次的思考。本文首先论证了“两便原则”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通行的现代司法理念之间具有某种契合。一是诉讼效率的理念。“两便原则”指导下建立的精简、灵活的司法制度,适应了特殊的历史条件,效率理念是“两便原则”本质的生命力所在。二是协同主义的理念。“两便原则”深刻体现了司法为民的指导思想,强调群众对司法的参与,是司法民主的典型。通过对近年来民事司法改革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我们的司法改革虽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进一步深入的困境。作者通过对“两便原则”蕴含的价值理念的分析,指出“两便原则”对于现代民事司法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两便原则为标尺去衡量一下我们采取的种种改革措施,能使我们对民事司法改革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有一条明晰的思路。
     作者还从两便原则的角度出发,对民事司法实践中与当事人诉讼权利密切相关的立案制度、审前准备程序、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以及上诉制度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指出目前制度中哪些方面不便于群众诉讼,而哪些方面又不便于法院审判权的行使,并从“两便原则”的角度论证了予以完善的措施。
“Be convenient to litigate for mass, be convenient to try for courts”is a judicatory work principle that formed in the date of revolutionary war, embodying the speci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form is certainty in some degree. This article argued the value ideas comprehended in the“Two convenience”principle and pointed that these ideas are sympathetic with modern popular judicatory ideas.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civil judicatory reform, we find though the reform gained success in some degree it confronts hardship in deeper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value ideas comprehend in the“Two convenience”principle, the writer points that the principle still has important guidance sense in modern civil judicatory reform.
     Pondering the various reform measures by the scale just as“Two convenience”principle, we may have a conscious recognition , a clear thinking clue in civil judicatory reform.
     On“Two convenience”principle angle, the writer analyzes some civil judicatory systems in detail, and argues the completing measures.
引文
1、侯欣一:《陕甘宁边区司法制度,理念及技术的形成与运作》,载《法学家》2005 年第 4 期。
    2、廖云海:《现代司法理念基础上构建身前准备程序的设想》,载《司法理念与审判方式改革研究》,吕伯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年版。
    3、邱联恭《程序选择权之法理》,载《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萃》。
    4、王振宏:《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法院的非正式制度看司法改革的路径》,载《司法理念与审判方式改革研究》,吕伯涛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年版。
    5、李祖军:《论程序公正》,载《现代法学》,2001 年第 6 期。
    6、王亚新:《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现实及课题》,《比较民事诉讼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江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赵刚、占善刚:《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公民应有的司法理念》,《中国法学》,1998 年第 1 期。
    8、周成泓:《司法主体性理念探析——以民事司法制度为中心 》,《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9、齐树洁:《接近正义:英国民事司法改革述评》,《比较民诉法论丛》,2003年第 2 期
    10、章武生:《德国民事诉讼改革之评析》,《比较法研究》,2003 年第 1 期。
    11、蔡国芹/冯磊:《日本民事诉讼改革述评》,《比较民事诉讼论丛》,2005 年第 1 卷。
    12、董少谋:《欧美民事诉讼的改革走向展望》,《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 年第 5 期。
    13、符望:《“从接近正义”到“司法为民”》,《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5 年第 2 期。
    1、黄松有:《中国现代民事审判权论:为民服务型民事审判权的构筑与实践》,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2、熊先觉:《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
    3、张卫平:《民事诉讼:关键词展开》,中国人大出版社 2005 年版。
    4、王亚新:《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5、齐树洁主编:《英国民事司法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公丕祥:《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7、常怡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8、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9、廖仲洪主编:《民事诉讼法 民事程序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0、徐昕:《英国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司法改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12、齐树洁主编:《中国民事简易程序的改革与完善》,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13、康为民主编:《司法为民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年版。
    14、吴为军:《司法改革原理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5、乔晓阳、于友民:《中国现行法律及立法文件》(下册),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2 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