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破产预防程序中担保物权的地位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破产法立法目标下的担保物权地位变异,指出破产预防立法目标的确立将会导致担保物权在破产法上的地位受到限制,继而论述了此种限制的必要性及其理论基础。
     第二章分析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破产预防程序中担保物权的地位及其现行保护模式,包括德国所采用的担保物权极端保护模式、法国所采用的极端限制模式以及英国、美国、日本所采用的保护和限制相结合的折衷模式。通过三种模式的比较可以发现,折衷模式既不过分强调担保物权的优先地位,对担保物权的实现进行了必要限制,又为防止担保物权在破产预防期间的价值贬损设计了充分的救济措施,包括对破产保全制度的例外规定、担保物权的实现制度及其实现顺位的规定,从而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担保物权保护模式。
     第三章指出了我国2006年破产法在突出破产预防立法目标的前提下对担保物权地位的修正,同时分析了该法在破产保全制度、担保物权实现制度以及实现顺位方面的不足,认为应对现行担保物权保障机制进行以下方面的改进:在破产预防程序中完善担保物权实现的保障措施,并加快担保法律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跟进,使担保物权在破产预防程序中得到恰当的定位,并发挥其对破产预防程序应有的辅助作用。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different roles of secured claims under different legislation purposes and believe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islation purpose of rehabilitation results in the restrictions of secured claims, and analyses the necessity and theoretic basis for such restrictions.
     In Chapter 2,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s of secured claims under rehabilitation proceedings across the world including super protection of such claims on German law, super restriction on France law, and combination of protection and restriction on Britain,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law.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models, their common points are sound remedy measures accompanied with restrictions on secured claims in rehabilitation proceedings.
     In Chapter 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rovements of 2006 PRC Bankruptcy Law (the“New Law”) on the protection of secured claims. Meanwhile, this paper also points out such defects of the New Law as stay, execution of secured claims and priority of secured claim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estate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legislations across the world. Starting from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legislation purpose of the New Law, we should intensify and improve supporting measures of executing secured claims and accelerate amendment steps of other relevant laws so that secured claims really survive bankruptcy.
引文
1 比利时于 1887 年 6 月 29 日制定《破产预防和解法》;法国于 1889 年 3 月 4 日设司法清算制度;德国于 1914年公布《和解法》;日本于大正十一年公布《和议法》。参见陈计男:《破产法论》,修订版,台湾三民书局2002 年版,第 9-14 页。
    2 汤维建:《破产法程序与破产立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3 页。
    3 Douglas G. Baird & Thomas H. Jackson, Cases. Problems and Materials on Bankruptc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5:73-114.
    4 Ronald J. Mann, Bankruptcy and the Entitlements of the Government: Whose Money is it anyway? New York. U.L.Rev.1004.1995:374.转引自:齐树洁主编:《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74 页。
    5 齐树洁主编:《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74 页。
     6 王卫国:《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27-228 页。
    7 Dalhuisen, Dalhuisen on International Insolvency & Bankruptcy. Matthew Bendor. 1980:1-109. 转引自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
     8 王卫国:《论重整制度》,载《法学研究》1996 年,第 90 页。
    9 House Report 95-595,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Bankruptcy Law Revision.95th Cong. 1st Sess. 1977.转引自王卫国:《论重整制度》,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 90页。
    
    10 王卫国:《论重整制度》,载《法学研究》1996 年,第 92 页。
    11 王卫国:《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02 页。
     12 [日] 吉野正三郎:《德国破产法概述》,载《东海法学》1999 年。转引自付翠英编著:《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第 81 页。
    13 德国破产法第 49-50 条。
    14 德国破产法第 21 条第 2 款第 3 项。
    15 德国破产法第 169 条。
    16 德国破产法第 223 条第 1 款。
    17 德国破产法第 237-238 条。
    18 德国破产法第 235 条第 3 款。
    19 德国破产法第 251 条第 3 款。
    20 德国破产法第 165 条。
    21 德国破产法第 166 条第 1 款、第 167 条第 1 款。
    22 德国破产法第 168 条。
    
    23 德国破产法第 173 条。
    24 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
    25 法国破产法第 621-24 条第 1 款。
    26 法国破产法第 621-48 条第 1 款。
    27 法国破产法第 621-25 条第 1 款。
    28 法国破产法第 621-48 条第 2 款。
    29 法国破产法第 621-48 条第 3 款。
    30 法国破产法第 621-46 条第 1 款。
    31 法国破产法第 621-43 条第 1、3 款。
    32 法国破产法第 621-46 条第 2 款。
    33 法国破产法第 621-44 条第 1 款。
     35 付翠英:《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52 页。
    
    36 英国破产法第 8.2 条。
    37 英国破产法第 8.3 条。
    38 Re Harris Simons. [1989] 1WLR368 & [1989] BCLC202. 转引自丁昌业:《英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415-416 页。
    39 英国破产法第 10.1.2、10.2、10.3.3 条。
    40 英国破产法第 15.1-15.4 条。
    41 Brian A. Blum, Bankruptcy and Debtor/Creditor. Aspen Law & Business.1993:250-251. 转引自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
    42 美国破产法第 362 条(c)。
    43 美国破产法第 362 条(a)(1)停止债权人提起或者继续诉讼;第 362 条(a)(2)停止债权人提起或者继续针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第 362 条(a)(6)停止所有非司法性催债行为,包括发催债信(dunning letter)、电话催债、上门催债、以诉讼相威胁以及联系债务人的客户或供应商;第 362条(8)停止国家税收的征收;第 362 条(a)(3)、第362 条 a)(4)、第 362 条(a)(5)、第 362 条(a)(7) 停止取得、完善(动产之占有与不动产之登记)、实现担保物权的行为。
     44 美国破产法第 361 条。
    45 Brian A. Blum, Bankruptcy and Debtor/Creditor. Aspen Law & Business.1993.250-251.转引自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年。
     46 由于《和解法》于 2000 年 3 月被废止,因而和解不再列入重建型破产。
    
    47 日本民事再生法第 1 条。
    48 日本民事再生法第 53 条。
    49 日本商法第 381 条第 1 款第 2 项、第 383-384 条。
    50 1986 年破产法第 17 条。
    51 1986 年破产法第 18 条。
    52 1986 年破产法第 19 条。
    
    53 顾培东:《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329 页。
    54 张卫平:《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6 页。
    55 2006 年破产法第 79-80 条。
    56 2006 年破产法第 82 条。
    57 2006 年破产法第 84 条第 2 款。
    58 2006 年破产法第 86 条。
    59 2006 年破产法第 87 条第 2 款。
    60 2006 年破产法第 107 条第 2 款。
    61 2006 年破产法第 59 条第 3 款。
    62 2006 年破产法第 82 条。
    63 《保护工人债权(雇主破产)公约》第 6 条规定,工人所享有的职工债权包括以下几项:(1)工人对一段时间内的工资所拥有的债权,这段时间不得少于破产前或终止雇佣前的三个月;(2)工人根据其雇主破产或终止雇佣的当年以及前一年所从事的工作而在假日报酬方面拥有的债权;(3)工人对一段规定时间内的其他形式的报酬所拥有的债权,这段时间不得少于破产前或终止雇佣前的三个月;(4)工人因其终止雇佣而应该得到的离职金。
    64 2006 年破产法第 92 条第 2 款。
    65 2006 年破产法第 75 条。
    66 2006 年破产法第 85 条。
    
    67 2006 年破产法第 100 条第 2 款。
    68 2006 年破产法第 96 条第 2 款。
    
    71 2006 年破产法第 13 条。
    72 2006 年破产法第 31-34 条。
    73 潘琪:《美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4-15 页。 Brian A. Blum, Bankruptcy and Debtor / Creditor. Aspen Law & Business.1993:235-236.
    74 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349 页。
    75 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444页。
    76 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基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
    77 2006 年破产法第 4 条。
    78 2006 年破产法第 20 条。
    79 2006 年破产法第 21 条。
    80 2006 年破产法第 48 条、第 58 条第 3 款。
    81 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破产立法中,在三个意义上使用“破产财团”这一概念:第一,法定财团(legal financial group)是指法律规定应属于破产财团的财产所构成的财产集合体。破产财团的膨胀主义和固定主义立法模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讨论的;第二,现有财团(existing financial group)是指破产程序启动时为债务人占有或控制,从而移转管理人占有或控制的财产。现有财团只是对财产占有或控制状态的描述,在破产法上并不具有法律意义;第三,分配财团(distribution financial group)是指管理人就法定财团变价并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可供破产债权人分配的财产集合体。
     82 Douglas G. Baird, Thomas H. Jackson, Barry E. Adler, Cases, Problems, and Materials on Bankruptcy. New York: New York Foundation Press. 2001:5.
    
    83 2006 年破产法第 113 条。
    84 2006 年破产法第 43 条第 1 款。
     85 2006 年破产法第 30 条。
     86参见韩长印等:《简论破产法上的自动冻结制度》,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37 页。
     88 2006 年破产法第 112 条。
     89何雪峰:《2006 年破产法“满月”七成外企欲增资》,载 http://business.sohu.com/20070702/n250866450.shtml,最后登陆日期:2007年 12月 15日。
    [1] 常怡:《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 陈计男:《破产法论》,修订版,台湾三民书局 2002 年版
    [3] 程燎原、王人博:《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4] 丁昌业:《英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5] 付翠英:《破产法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6] 顾培东:《破产法教程》,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
    [7] 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
    [8] 林嘉:《社会保障法的理念、实践与创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9] 潘琪:《美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
    [10] 齐树洁:《破产法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11] 汤维建:《破产法程序与破产立法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年版
    [12] 王卫国:《论重整企业的营业授权制度》,载《改革时代的法学探索》,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13] 王卫国:《破产法》,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14] 张卫平:《破产程序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3 年版
    [15] 周林彬:《法律经济学论纲——中国经济法律构成和运行的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 曹士兵:《准确把握破产程序六题》,载《法律适用》2005 年第 10 期
    [2] 陈华彬:《对我国物权立法的若干思考》,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 年第 6 期
    [3] 杜文艳:《劳动债权与有担保债权在破产法上的清偿顺位安排》,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3 期
    [4] 丁文联:《论企业破产程序中的利益平衡》[博士论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5 年
    [5] 高圣平:《美国动产交易法与我国动产担保物权立法》,载《法学家》2006 年第 5 期
    [6] 耿文杰、吴义茂:《公司集团破产中外部债权人的法律保护》,载《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7]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课题组:《完善破产审判机制,规范破产审判工作,推进诚信破产法制建设》,载《法律适用》2005 年第 10 期
    [8] 韩长印:《建立我国的破产财团制度刍议》,载《法学》1999 年第 5 期
    [9] 韩长印:《个别执行与破产的双重立法选择》,载《河南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0年第 6 期
    [10] 韩长印:《美国破产立法的历史变革及现实走向——写在〈美国破产法〉译后》,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年第 6 期
    [11] 韩长印:《我国企业破产预防制度的多样化构建》,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 年第 1 期
    [12] 韩长印:《破产程序的财产分配规则与价值增值规则》,载《法商研究》2002 年第 3 期
    [13] 韩长印:《破产理念的立法演变与破产程序的驱动机制》,载《法律科学》2002 年第 4期
    [14] 韩长印:《破产优先权的公共政策基础》,载《中国法学》2002 年第 3 期
    [15] 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
    [16] 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目标的争论及其评价》,载《中国法学》2004 年第 5 期
    [17] 韩长印:《我国破产分配顺位的重构》,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 6 期
    [18] 韩长印:《中国破产法的发展状况及法学论题》,载《法学杂志》2004 年第 5 期
    [19] 韩长印、李玲:《简论破产法上的自动冻结制度》,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年第 6 期
    [20] 韩长印、郑金玉:《破产实体要件的审理程序研究》,载《现代法学》2006 年第 1 期
    [21] 韩长印、朱春和:《参与分配制度与破产立法》,载《当代法学》2000 年第 1 期
    [22] 胡健:《破产立法二十年:回顾与展望》,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 年第 6 期
    [23] 黄少安、赵海怡:《破产企业劳动债权是否应该法定为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载《经济科学》2005 年第 4 期
    [24] 姜桂金:《破产别除权简论》,载《理论界》2004 年第 2 期
    [25] 刘黎明、阳贤文:《破产法利益制衡机制论——兼论职工利益保护》,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 年第 3 期
    [26] 刘正林:《劳动债权之法律研究》[硕士论文],载武汉大学 2005 年
    [27] 仇家明:《论破产程序中劳动债权的清偿顺序及范围》,载《政法学刊》2005 年第 5 期
    [28] 任永青:《中国破产重整立法模式研究》[硕士论文],清华大学 2003 年
    [29] 盛鹏:《中国企业破产整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5 期
    [30] 汤维健:《试论破产财产的构成要件——兼谈两大实践难题的解决》,载《河北法学》1995 年第 6 期
    [31] 汤维健:《我国破产法草案在重整程序设计上的若干争议问题之我见》,载《法学家》2005 年第 2 期
    [32] 田保中:《别除权研究》[硕士论文],郑州大学 2004 年
    [33] 王利明:《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载《法学家》2005 年第 2 期
    [34] 王利明:《破产立法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载《法学》2005 年第 3 期
    [35] 王欣新:《别除权论》,载《法学家》1996 年第 2 期
    [36] 王欣新:《论职工债权在破产清偿中的优先顺序问题》,载《法学杂志》2005 年第 4 期
    [37] 王欣新:《论破产立法中的经济法理念》,载《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 年第 2 期
    [38] 王欣新:《企业破产法中的别除权、取回权与抵销权》,载《法学评论》1988 年第 4 期
    [39] 王欣新:《试论破产法的调整机制与实施问题》,载《中国法学》1991 年第 6 期
    [40] 王欣新:《谈破产案件受理后被申请破产企业所涉诉讼的处理》,载《法学家》1993 年第 3 期
    [41] 王欣新:《新破产立法纵横谈》,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第 4 期
    [42] 王岩、李青:《论别除权》,载《当代法学》2001 年第 4 期
    [43] 汪世虎:《重整计划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载《法学》2007 年第 1 期
    [44] 伍军:《国有商业银行债权保护问题研究》[博士论文],西南财经大学 2006 年
    [45] 徐和平:《我国司法实践中破产财产的认定及相关问题的思考》[硕士论文],四川大学2004 年
    [46] 许明月:《论中国担保物权制度的现代化》,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 年第 6期
    [47] 于海涌:《法国工资优先权制度研究——兼论我国工资保护制度的完善》,载《中山大学学报》2006 年第 1 期
    [48] 赵德贤:《论破产财产的法律属性与制度安排》[硕士论文],中国政法大学 2005 年
    [49] 赵先军:《论担保物权体系的建设》[硕士论文],山东大学 2005 年
    [50] 左鑫:《论破产程序中的别除权》[硕士论文],郑州大学 2006 年
    [1] 何雪峰:《2006 年破产法“满月”七成外企欲增资》,载http://business.sohu.com/20070702/n250866450.shtml,最后登陆日期:2007 年 12 月 15 日
    [1] Brian A. Blum, Bankruptcy and Debtor/Creditor. Aspen Law & Business.1993:250-251. 转引自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 年
    [2] Dalhuisen, Dalhuisen on International Insolvency & Bankruptcy. Matthew Bendor. 1980:1-109. 转引自韩长印:《企业破产立法的公共政策构成》[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人民大学 2001年
    [3] Douglas G. Baird & Thomas H. Jackson, Cases, Problems and Materials on Bankruptcy.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85
    [4] House Report 95-595,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 on Bankruptcy Law Revision.95th Cong, 1st Sess. 1977. 转引自王卫国:《论重整制度》,载《法学研究》1996年
    [5] Re Harris Simons. [1989] 1WLR368 & [1989] BCLC202. 转引自丁昌业:《英国破产法》,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6] Ronald J. Mann. Bankruptcy and the Entitlements of the Government: Whose Money is it anyway? New York. U.L.Rev.1004.1995:374. 转引自齐树洁主编:《破产法研究》,修订本,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