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明清唐诗诗意画的文献辑考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清两朝是唐诗学的繁荣期,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近六百年的时段里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现象——画家们大量地创作唐诗诗意画。唐诗自身具备了一些可以入画的先天质素,所以在唐代就已经有人把它作为画题来耕耘,宋元又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这些都为明清画家做出了重要的示范。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壮大,同时又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近两千年的积淀,所以,整个社会的文化程度普遍很高。这些都是明清唐诗诗意画产生的背景和基础,同时也对唐诗诗意画的创作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
     明清画家创作唐诗诗意画的动因有多种,甚至可以说是多种的混合。他们创作的唐诗诗意画也有多种类型,要而言之,有显型与隐型,秀句与整篇,单幅与组图,先行与追题等。虽然经过明清易代,入画唐诗的主题、题材在明清两朝并没有多大的变化,闲适、安逸、隐居、友情之类的唐诗占绝对优势。这再一次印证了钱锺书的话“相当于南宗画风的诗不是诗中的高品或正宗,而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却是画中的高品或正宗”。
     明清画家创作与后人整理往往是不同步的,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异文与误编。本文仅就笔者经眼的文献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梳理。古人对绘画的分类非常琐细,本文采用今人的基本分类(山水画、人物画、花卉画)去看待唐诗入画产生的硕果。论文指出,唐诗为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方法、一些历史人物的定型、中国花卉的人文内涵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也对明清唐诗诗意画进行了个案的文献考察,尝试着用图像学的理论精华与传统的考据方法对若干明清唐诗诗意画考释。最后就互文产生的另外三个问题,即明清画家的诗学素养、同题之作及因唐诗诗意画而产生的题画诗再做探析。
     本论文的附录有三个,这些附录是对明清唐诗诗意画的文献辑考,分别为唐诗入画一览表,唐诗入画年表,明清画家唐诗诗意画创作一览表。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r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ang poetics and important development period of Chinese paintings, in which present an art phenomenon-the artists had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paintings concerning with Tang poetry. The innate qualities of Tang poetry make itself to be stuff of the paintings, so in the Tang dynasty had regarded it as a topic to draw, and to be expanded in the Song-Yuan dynasties. All of these made important demonstration for the painters of Ming-Qing dynasties. During this period, the whole society's culture was in the high level, based on the growing citizen and accumulation of two thousand years. Therefore, these became the background and basis of the Tang-poetic paintings of Ming-Qing, and also put forward a higher request for creation.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e artists of Ming-Qing to create Tang-poetic paintings, and even can be said to be a variety of mixed. The creation also has many types, such as phenotype&cryptotype, sentence&text, single&photos and so on. Although dynasty alternation form Ming to Qing, the theme and subject matter concerning Quiet, Comfort, Seclusion and Friendship have not changed much in the Ming-Qing dynasties, which proved once again that the words of Qian Zhongshu "the poem equivalent of Nanzong painting style is not the poetry in high quality or authentic, while the painting equivalent of verve school is the paintings in the high quality or authentic."
     The asynchrony of creation and compiling results in two questions:varia lectio and mis-edition, which to b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Because the ancient classification of paintings is very trivial, the paper would take the modern methods to analyze the Tang-poetic paintings. The paper point out Tang poetry has made th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 to the creation method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he shape of some historical figures and humanistic connotation of Chinese flowers and so on.
     The paper has done the case study in Tang-poetic paintings of Ming-Qing, and tries to make profound criticisms and explanations using the theory of iconology and textural research. Finally, the paper has analyzed the other three issues, which are artists' poetic quality, same title creations and painting-poems.
     The appendix of this paper has three, the appendix is the literature collection of Tang poetr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etry painting, Tang poetry show list, respectively, from the Tang dynasty show chronology, Ming and qing dynasty painters list of Tang poetry painting creation.
引文
①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页6。
    ② 《丹青越时空千载有余香——<宋画全集>编辑出版工作专家访谈摘要》,《光明日报》,2010年1月6日.
    ① 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页383。
    ① 刘望随后又发表了《<琵琶行>情结之绘画作品评介》,《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② 倪亦斌《看图说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
    ① 潘富俊著/摄影《唐诗植物图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版。
    ①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435,页1-2。
    ②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页7786。
    ① 宋郭思《林泉高致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2,页579。
    ② 宋郭思《林泉高致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2,页580。
    ①《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9,页471。
    ② 关于唐诗的特质问题,主要参考陈伯海《唐诗学引论》(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页6—33)及张明非主编《唐诗宋词专题》(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朱易安所撰第五章“唐诗的特质”,页96-110。
    ③ 张明非主编《唐诗宋词专题》,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页111。
    ④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482,页439。
    ① 葛兆光《汉字的魔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页196.
    ② 李浩《唐诗美学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15.敏泽《钱锺书先生谈“意象”》,《文学遗产》2000年,第二期。
    ③ 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版,页146.
    ④ 李浩《唐诗美学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50.
    ⑤ 当然,沃尔夫林所言“入画的”是指触觉画面中具有生命形式的东西,比如头戴风吹雨淋的破帽、脚穿开裂的烂鞋,而刚刚从店铺买来的靴帽则是不入画的。见(瑞士)H·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30.
    ⑥ 可参看金学智《王维诗中的绘画美》(《文学遗产》,1984年第4期);袁行霈《王维诗歌的禅意与画意》(收入氏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傅璇琮、陈华昌《唐代诗画艺术的交融》(《文史哲》,1989年第4期)。
    ① 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858.
    ② 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2606
    ③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页8。
    ④ 《御选唐宋诗醇》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448,页395.
    ⑤ 在西方,从亚里士多德经达芬奇到黑格尔,都强调诗与画的界限和差别,而中国更多的是强调诗画同源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体认。但前些年关于诗与画之间是一律还是非一律的问题,在我国曾引起激烈的争鸣。可参看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文学评论》2000年第四期)以及刘石《“诗画一律”的内涵》(《文学遗产》2008年第六期)、《诗画平等观中的诗画关系——围绕“诗中有画”说的若干问题》(《文艺研究》2009年第九期)。
    ⑥ 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页109。卷二“题《渔乐图》”。
    ⑦ 《清河书画舫》卷十二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7,页479.
    ① 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页13.
    ② 黄慎著邱幼宣校注《蛟湖诗钞校注》,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③ 关于明清画师的俸禄或作品价格等问题,已有中外学者探讨这个问题。参看陈婷《清代商品经济环境下文人画家治生活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历史学硕士论文),巩剑《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美术学专业硕士论文)。海外学者高居翰先生《画家生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也对此问题探讨得相当细致而深入。
    ④ 《珊瑚网》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8,页848。
    ⑤ 按,见第四章第一节,绘王维诗意材料。
    ① 《汉书·张敞传》:“白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以此自障面,则得其便,故曰便面,亦曰屏面。”后亦泛指扇面。
    ②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1,页470-471。
    ③ 画家的人品有时也能带来经济效益。《清史稿·逸逸二》记载了一个叫徐枋的隐士以书画换取生活用品,很有意思:“(徐枋)家贫绝粮,耐饥寒,不受人一丝一粟。洪储时其急而周之,枋曰:‘此世外清净食也。’无不受。豢一驴,通人意。日用间有所需,则以所作书画卷置簏于驴背,驱之。驴独行,及城闉而止,不阑入一步。见者争趣之,曰:‘高士驴至矣!’亟取卷,以日用所需物,如其指,备而纳诸簏,驴即负以返,以为常。”
    ① 按,文中所配唐诗诗意画的具体情况,均可参看附录三。以下不再注明。
    ② 倪亦斌《看图说瓷》,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页116。
    ① 明陶宗仪《说郛》卷五十九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79,页221.
    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573,页588.
    ③ 南朝任昉《述异记》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047,页620。
    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2,页675.
    ② 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777.
    ① 按,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页132)在这里点校为“鉴湖一曲未闻,有李白诗、王维画纪胜”,误。
    ② 李白《对酒忆贺监》:“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③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一
    ④ 关于句图、摘句的历史溯源、文献钩稽与理论探讨,可参看张伯伟《摘句论》(《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凌郁之《句图论考》(《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马歌东《中日秀句文化渊源考论——以唐诗的秀句传承及其域外影响为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张海鸥《从秀句到句图》(《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① 《珊瑚网》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8,页848—849.
    ①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3855-13856.
    ② 王晓蓉《明末清初的杜甫诗意图研究》(上海大学2010级美术学专业硕士论文)第三章第三节分析了傅山的这幅作品,可参看。
    ① 《石渠宝笈》卷四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5,页557。
    ② (瑞士)H·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257。
    ①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6,页540,
    ① 清卞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9,页508。
    ② 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页86.
    ③ 当然,濠濮之典又出自《庄子》。
    ④ 李白《别中都明府兄》:“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东楼喜奉连枝会,南陌愁为落叶分。城隅渌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取醉不辞留夜月,雁行中断惜离群。”
    ⑤ 明董其昌著 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页102。按,“又云”诗句不是唐诗,乃元人虞集之作。
    ⑥ 张碧《题祖山人池上怪石》:“寒姿数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先生应是厌风云,著向江边塞龙窟。我来池上倾酒尊,半酣书破青烟痕。参差翠缕摆不落,笔头惊怪黏秋云。我闻吴中项容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铺却双缯直道难,掉首空归不成画。’
    ① 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页108.
    ② 李颀《寄綦毋三》:“新加大邑绶仍黄,近与单车去洛阳。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南川粳稻花侵县,西岭云霞色满堂。共道进贤蒙上赏,看君几岁作台郎。”
    ①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页134。
    ① 清颜希源撰 王翔绘《百美新咏图传》,扬州:广陵书社,2010版,第四册。
    ② 《太平广记》卷二百三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044,页524。
    ① 又有相关文章,如金程宇《<全唐诗补编>订补》(《学术研究》,2004年第5期),尹楚兵《<全唐诗补编>匡补》(《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尹楚彬《<全唐诗补编>补正》(《文学遗产》,2002年第1期),黄震云、霍志军《<全唐诗>补遗》(文献学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三卷)等。
    ② 《石渠宝笈》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5,页127.
    ③ 明朱谋至《画史会要》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6,页439.
    ①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3900-13901.
    ① 明吴宗伯《荣进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233,页240。
    ②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3945-3946.
    ③ 清颜希源撰王翔绘《百美新咏图传》,扬州:广陵书社,2010版,第四册。
    ①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3908.
    ② http://meiqingji.blog.163.com/blog/static/106107623201010504523491/?hasChannelAdminPriy=true博文《<王维诗意图>错在哪个环节上?》
    ① 《珊瑚网》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8,页286.
    ② http://meiqingii.blog.163.com/blog/static/106107623201010504523491/?hasChannelAdminPriv=true博文《<王维诗意图>错在哪个环节上?》。
    ③ 《石渠宝笈》卷三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5,页515。
    ① 《弁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281,页450。
    ② 宋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页219。
    ③ 《宋诗纪事》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484,页636。据《宋诗纪事》,“徐俯,字师川。洪州分宁人。以父禧死事,授通直郎。绍兴初赐进士出身。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有《东湖集》。”
    ① 见http://www.dashuhua.com/paimai/30514187.html
    ② 宋程颢、程颐《二程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45,页593。
    ③ 按,如果说误编问题是由于画家身后的工作人员造成的,那么误题则是画家自身的素质问题了。这个问题集中地反映在《潍坊民间孤本年画》(潍坊市寒亭区文化局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里面。本人会在未来的研究中探讨这个问题。
    ① 明陶宗仪《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页355。
    ② 按,该书在“凡例”中将题画诗分为二十九类,最后一类为“杂题”。
    ③ 其云“写山水者,或倩人物点缀;写人物者,或依山水结构,一家之画,有景俱备。但画者以所重命名,则从其所重。”见《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凡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435,页2。
    ④ 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页24。
    ⑤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册816,页236.
    ① 地理类与山水类的区别很明显,据《御定历代题画诗类》之“凡例”:“舆图广远地理尽之尺幅之中,该括数千里,凡具山海形势之大观者,则为地理类。若凭空写意,或作重峦迭嶂,或作远岫平林,随意点染,不指名何山何水者,则为山水类。”
    ② 李浩《唐诗美学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136.
    ③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页359.
    ④ 李浚之编《清画家诗史》,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页215.
    ①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162-165.
    ② 关于李白《蜀道难》的主旨问题,众说纷纭。可参看罗联添《李白<蜀道难>寓意探讨》,见氏著《唐代四家诗文论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96年版。
    ① 清李麟《大涤子传》。http://www.artx.cn/artx/huihua/20876.html
    ② 石涛虽然是帝世之胄,但关于石涛对朱明工朝的感情问题,或者说明朝覆灭对他造成了多大的伤痛,学界一般认为并不大。参徐建融《清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版,页17。
    ① 诸如台湾王方宇《诗与画——石涛的题画诗和诗意图》(《大成》第126期,1984年5月),美·安濮(Anne Burkus Chasson)《“云烟出没”:石涛<庐山观瀑图>和17世纪的观察方式》(《美术史研究》,1998(2)),郭继生《石涛<庐山观瀑图>的言与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通讯,28.5(1993)),丘智帝《石涛的美学思想及笔墨与意境以<庐山观瀑图>为中心分析》(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②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677-678。
    ③ 参郁火星《再读石涛的<庐山观瀑图>》,《美术研究》,2004年第3期。
    ④ 据张大千先生的观点,人物画的出现与发展同佛教有关系。敦煌壁画中的人物画使中国画走向写实而且越来越繁荣。
    ⑤ 按,《百美新咏图传》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图文分离,各占一页。第二,人物没有任何背景,均是白描。 第三,人物形象的产生即画题并非全由唐诗,还有唐文,即诗文结合。题写作为画题的唐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题在画面上特意留出的诗塘上面,这是最常见的。另外一种是图画分离,图绘与诗篇截然分开又合二为一。就目前笔者所见,明代的《唐诗画谱》和清代的《百美新咏图传》在这方面堪称典型。因为这些都是出版商隆重推出的重量级文化产品,所以,绘画、书法均是上佳。
    ① 白居易的两首长诗《琵琶行》与《长恨歌》在后世作为画题上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由宋至元,《长恨歌》占绝对优势,但到明清时代,《琵琶行》的绘画数量明显超过了《长恨歌》画题。杨义先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见氏著《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页136。
    ② 参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③ 清颜希源撰工翔绘《百美新咏图传》,扬州:广陵书社,2010版,第四册。
    ④ 按,这同历史上的《女史箴图》不一样,那是对女性的伦理要求。
    ① (奥)弗洛伊德《图腾与禁忌》,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84年版,页116。按,关于性与文艺的关系问题,可参考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② 清袁江、黄慎、苏六朋等都有此画题之作。
    ③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153-1155.
    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149-1150.
    ①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②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9,页471。
    ③ 唐代诗人之中亦有工花卉画者,若“姚氏月华笔札之暇,时及丹青,花卉、翎毛。世所鲜及。尝为杨生画芙蓉,约略浓淡,生态逼真。”(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页159)
    ①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2,页727。
    ① 数据来自台湾学者潘富俊先生著《中国文学植物学》,台北:猫头鹰出版,2012年版,页25.
    ② 此表根据台湾学者潘富俊先生所做古典文学作品中灌木类、蔓藤类、水生、草本观赏植物统计提要而成。见氏著《中国文学植物学》,台北:猫头鹰出版,2012年版,页292、294、296、298。
    ①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877
    ② 姜传理、孙红祥、叶纪沟《生药丽春花的本草考证》,《中国现代应用药学》,1995年第一期。
    ③ 按,唐诗中尚有郑谷《贫女吟》:“尘压鸳鸯废锦机,满头空插丽春枝。东邻舞妓多金翠,笑剪灯花学画眉。”潘氏还统计唐诗中有5首描写罂粟的诗歌,但据电子检测,只有一首,即无名氏《石榴》:“蝉啸秋云槐叶齐,石榴香老庭枝低。流霞色染紫罂粟,黄蜡纸苞红瓠犀。玉刻冰壶含露湿,斒斑似带湘娥泣。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④ 清王慨等编绘《芥子园画谱》,线装书局,2010年版,页484.
    ① (台湾)潘富俊《中国文学植物学》,台北:猫头鹰出版,2011年,页323.
    ② 清朱彝尊《明诗综》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459,页521。
    ① 《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四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46,页407。
    ② 清张应昌编《清诗铎》,北京:中华书局,页1011.
    ① 比如,有文献这样记载清初的作伪情况:“国初苏州专诸巷有钦姓者,父子兄弟,俱善作伪画。……就余所见,若沈氏双生子老宏、老启、吴廷立、郑老会之流,有真迹一经其眼,数日后必有一幅,字则双钩廓填,画则模仿酷肖。”见《清代笔记小说大观》(钱泳著,孟非点校《履园丛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页3467)赝品当然是受批判的对象,但客观上对于传播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 明朱谋垔《续书史会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4,页833。
    ① 陆深《俨山集》卷八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268,页572。
    ② 《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①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页131。
    ②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1049.
    ③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700.
    ④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441.
    ①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677-678.
    ②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157-158.
    ③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页770.
    ①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页926.
    ② 清恽寿平著毛建波校对《南田画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页18—19.
    ① 清恽寿平著毛建波校对《南田画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页85.
    ②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986.
    ③ 清恽寿平著毛建波校对《南田画跋》,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年版,页46-47.
    ④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0518。
    ① 《御制诗集》初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02,页376.
    ② 《御制诗集》初集卷三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02,页551.
    ①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652.
    ② 《御制诗集》二集卷四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03,页739.
    ③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3912。
    ①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1000。
    ② 比如,明徐炳有五言排律《仲冬十八日同王玉生陈伯孺幼孺兴公弟送屠田叔使君自芋江登舟至(口中水)关时积雨初收川原竞爽促膝翻书扣舷觅句香绕笔床烟笼茶鼎情景清绝偶忆少陵“野航恰受两三人”之句因令玉生绘图共拆杜句为韵各赋一体以纪胜游余拈得三字》,据此诗题,当时有以杜诗作画者。又比如明董其昌有题自画曰:“右丞《田园乐》有‘凄凄芳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余采其意为此图,赠士抑兄。”(《画禅室随笔·题自画·松冈远岫为何司理题》)。又董其昌自云“余所画扇头小景,无虑百数。”(《画禅室随笔·题自画·题张清臣集扇面册》)其中应有唐人诗意图。
    ① 崔迎春《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艺术研究》,2010年第2期。
    ②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著;戚印平范景中译《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页9。
    ③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1028.
    ①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2100。
    ②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6,页541.
    ③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634。
    ④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634。
    ①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763.
    ② 关于李白从磷一事的考辩,可参看邓小军《永王磷案真相——并释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文学遗产》,2010年第五期),康怀远《李白从磷新议》(《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第五期),武秀成《唐玄宗<停颖王等节度诰>真伪讨论——兼论永王磷案真相》(新世纪中华文学史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会论文集,页353-359)。
    ③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页427.
    ④ 关于李白修道炼丹之事,可参看李长之《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⑤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2098。关于王羲之修道的情况,可参考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的相关考述。又,梁少膺《王羲之“写经换鹅”故事新释》,《中国道教》,2008年第五期。
    ① 关于六朝人的长啸问题,可参看范子烨《中古文人生活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之第十章“音乐与诗的凝聚:中国文人的啸”。
    ②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1362.
    ③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73-77.
    ①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8.
    ② 夏兆辉《从龙媒骏骨到石聿兀老马——杜甫诗歌中马意象的人生蕴藉阐释》,《阴山学刊》,2005年,第二期。
    ③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621.
    ④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472-473。
    ①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0797—10799.
    ①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页5737.
    ① 关于同题绘画创作的学位论文仅见刘望《琵琶行画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及王晓蓉《明末清初的杜甫诗意图研究》(期刊论文)。
    ② 书法界有明祝允明、清王澍等《饮中八仙歌》的作品,或草或篆。
    ①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81-84.
    ②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85。
    ③ 今人程千帆先生有《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札记》(《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9)),说理透辟,但用于解释《饮中八仙歌》在后世的书画等艺术领域被广泛传播与接收上,恐为不妥。
    ④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七“饮中八仙图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281,页。264
    ①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7352—7353.
    ②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16,页536.
    ③ 清王士祯《香祖笔记》,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国难后第一版,页七十。
    ① 《石渠宝笈》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824,页571。
    ② 从乾隆的诸多印玺来来,他有许多名号,这一点集中地反映了明清画家的文学素养,关于这一点参考前文。
    ①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页118-119。
    ② “互文性”是由法国文艺批评家朱莉娅·克里斯蒂娃提出来的。参看氏著《诗歌语言的革命》一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③ (新加坡)衣若芬《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台北:里仁书局,2011年版,页303。
    ④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页10524.
    ① 许其卓《瘿瓢山人小传》。
    ② 清王慨等编绘《芥子园画谱》三集卷一“草虫花卉谱”,线装书局,2010年版,页465.
    ③ 清王慨等编绘《芥子园画谱》三集卷二“翎毛花卉谱”,线装书局,2010年版,页523.
    ① 清叶九如编《三希堂画谱·草虫花卉》,线装书局,2010年版,页641.
    ② 见王兆鹏《唐诗排行榜》,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该书用非常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列出唐诗排行榜上前100名唐诗,但这100首唐诗在明清时期被作为画题耕耘(或反复耕耘)的极少。可称道者仅有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许浑《咸阳城东楼》,温庭筠《商山早行》,杜牧《山行》。
    ① 明清画派林林总总,明有吴门、浙派、武林派,清有海派、岭南画派、丹徒派、扬州画派、松江派、波臣派、武林派、江西派、姑苏派、虞山派、扬州八怪、四王四僧等。
    ② 按,明清画家绝大多数是江南人,其中以今天的苏、浙、沪为主。这些画家以籍隶、流寓、仕宦等不同的方式与江南发生了千丝万缕的根深蒂固的联系。籍隶、仕宦北方的画家屈指可数:焦秉贞、冷枚、傅山、袁江、袁耀。
    ③ 可参看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页137。
    ④ 当然,“诗圣”之说至明代尚有争议,但学界基本上肯定了杜甫的“诗圣”地位。
    ⑤ “论画时重视王世贞所谓‘虚’以及相联系的风格,而论诗时却重视所谓‘实’以及相联系的风格。”“相当于南宗画风的诗不是诗中的高品或正宗,而相当于神韵派诗风的画却是画中的高品或正宗。”见钱锺书《中国诗与中国画》,《七缀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页21和页27。
    ⑥ 关于这段时期的生活时尚,台湾王鸿泰先生的论述很到位,“明清间文人所建构起来的‘雅’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就是在闲适的生活理念上,架构出一种离异于世俗的生活意境,进而在其中填充进各种‘长物’,再以此长物为感官对象,与之展开密切的互动,由此展出丰富的生活内涵。”(王鸿泰《闲情雅致——明清文人的生活经营与品尝文化》,《故宫学术季刊》,第二十二卷第一期,2004年)
    ⑦ 见(瑞士)H·沃尔大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页1
    ① (德)莱辛著,朱光潜译《拉奥孔》,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66.
    ② 刘望《<琵琶行>画题研究》,上海大学2010年美术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琵琶行》绘画的图像解读”。
    ③ 《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511,页868。
    ① 清施润章《学馀堂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13,页69--70。
    ② http://art.findart.com.cn/244831-baike.html
    ① 关于池大雅向中国明清画家学习的情况,可参看铃木敬《日本风景画与中国艺术的关系》,《美术译丛》,1987年第1期。
    ② 《文人画粹编》第十二卷《池大雅》,高梨茂发行,中央公论社,昭和四十九年。
    ① 雷子人《中国画演进的相关因素》,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硕士论文,199页。
    ② 王兆鹏《<阳关图>与<送元二使安西>的图画传播》,《中国韵文学刊》,2011年4月。
    ③ 题画诗是先有画,后有诗。而诗意画是先有诗,后有画。诗意画与题画诗哪个出现的早,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旧说以为题画诗起于杜甫,沈德潜《说诗晬语》云“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但今人发现屈原的《天问》是最早的题画诗。见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页55。
    ④ 相关成果寥若晨星,若新加坡衣若芬《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与吕海春《从题画诗与诗意图看元代诗歌与文人画之关系》,复旦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⑤ 《御制诗集》四集卷三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07,页906.
    ① 《御制诗集》五集卷四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310,页337.
    ②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747.
    ③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版,页1771.
    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九。
    ① 明妙声《东皋录》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227,页574-575。
    ②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页4820-4824.
    ① 明李东阳《怀麓堂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册1250,页44。
    ② 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上平田》:“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③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① 徐悲鸿《中国画的分野:在新加坡华人美术会讲话》(1939年2月12日),转引自卢晓峰《中国人物画面部图式类型与技法研究》,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博士论文,105页。
    ② 清嘉庆年间汤德媛著《玉台画史》记女性画家,于历朝闺彦之善画者,咸详备焉。其中孙九畹作《摩诘句图集册》诗意画数十幅。
    ① 当然,说这些画家的创作为了养家糊口,显得抉发不够。这些画家中许多参加过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许多有着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痛经历。故而,其绘画创作一定包含寄托。并且这些画家选择的画题以清新、秀逸、冲远、和平、流丽、精工、庄严居多,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但笔者限于资料和水平问题,只能留待日后索解。
    ② 关于唐诗在明清时期的传播与接收,有许多宏文与专著,惜乎这些大作都没有谈及唐诗在书画领域里的传播与接受。参查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孙青春《明代唐诗学》,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③ 明代前期一般士大夫颇轻视绘画,即书画二者相较,认为书法的价值远在绘画之上。如时臣杨守陈即谓:“画与书类也,至论其轻重,则相去远矣。……观画则或玩物以丧志,观书则可取善以成德,故书之极重于画可知矣。”(《杨文懿公文集》卷一《闲中清玩序》)——转引自陈正宏《明代绘画中的“古典”和“今典”》(《新美术》,2003,3)
    ④ 按,以上画家生卒年的资料主要来自赵昌平总策划《名家绘唐诗画谱三百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页133一页137.
    ① 宋佩《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页18。该论文提供了一个资料,即陆俨少12岁时就接触《芥子园画谱》,但《芥子园画谱》中有若干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据杜诗而作,这一点研究者限于专业没有挖掘出来。
    ① 旧题元·钱选《卢仝烹茶图》轴。但据今人傅申考证,此图为明人丁云鹏所作。见《传钱选画<卢仝烹茶图>应是丁云鹏所作——故宫藏画鉴别研究之一》,《故宫文物月刊》,第311期(2009年2月),页46-57。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中华书局,1974
    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宋郭熙《林泉高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汤垕《古今画鉴》,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
    明陶宗仪《辍耕录》,中华书局,1997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董其昌著周远斌点校纂注《画禅室随笔》,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明妙声《东皋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朱谋垔《画史会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朱谋至《续绘画史会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明黄凤池编,綦维、赵睿才、梁桂芳整理《唐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清《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石渠宝笈》,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乾隆《御定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2003
    全明诗编纂委员会编《全明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清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
    《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施润章《学馀堂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颜希源撰王翔绘《百美新咏图传》,广陵书社,2010
    清叶九如编《三希堂画谱》,线装书局,2010
    清王慨等编绘《芥子园画谱》,线装书局,2010
    清恽寿平著毛建波校对《南田画跋》,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清彭定求编,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中华书局,2008
    清钱泳《履园丛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07
    清王琦《李太白全集》,中华书局,1981
    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清沈德潜《清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清黄慎著邱幼宣校注《蛟湖诗钞校注》,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
    清《佩文斋书画谱》,北京市中国书店,1986
    清吴其贞《书画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清张庚《国朝画征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芥子园画传·兰谱》,国家图书馆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芥子园画传·梅谱》,国家图书馆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芥子园画传·菊谱》,国家图书馆编,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
    李浚之编《清画家诗史》,中国书店,1990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2008
    谢思炜撰《白居易诗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
    郭味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程千帆莫砺锋张宏生《被开拓的诗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王兆鹏《唐诗排行榜》,中华书局,2011
    查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葛兆光《思想史研究课题讲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倪亦斌《看图说瓷》,中华书局,2008
    李旭《中国诗学范畴的现代阐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辽宁省博物馆编《书画著录》(绘画卷),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刘克明《中国图学思想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卢辅圣《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
    郑振铎《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书店出版社,2012
    徐邦达《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徐邦达《古书画伪讹考辩》,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
    徐邦达《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徐邦达《中国绘画史图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徐邦达《历代书画家传记考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徐邦达《历代绘画编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徐邦达《重订清故宫旧藏书画录》,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徐建融《明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徐建融《清代书画鉴定与艺术市场》,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袁行霈《陶渊明影像——文学史与绘画史之交叉研究》,中华书局,2009
    张书珩、李涛《明代绘画艺术》,远方出版社,2006
    赵昌平总策划《名家绘唐诗画谱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郑杰文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刘建平发行《石涛书画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刘建平发行《袁江袁耀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刘建平发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任伯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刘建平发行《沈周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刘建平发行《八大山人书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十卷),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文物出版社,1994
    周积寅主编《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
    杨宪金、刘璍主编《中国山水画全集》,西苑出版社,2000
    中国历代艺术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历代艺术·绘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徐湖平、刘建平主编《明清花鸟画集》(南京博物院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徐湖平、刘建平主编《明代山水画集》(南京博物院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徐湖平、刘建平主编《清代山水画家》(南京博物院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董玉龙主编《任伯年精品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海上四任精品》,河北美术出版社、亚洲艺术出版社(香港),1992
    潍坊市寒亭区文化局 山东画报出版社编《潍坊民间孤本年画》,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
    朱良志《石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台湾)潘富俊《中国文学植物学》,台北:猫头鹰出版,2012
    (日)《文人画粹编》第十二卷《池大雅》,高梨茂发行,中央公论社,昭和四十九年
    (日)《中国明清书画名品展图册》,谦慎书道会发行,1991(上海博物馆所藏)
    (新加坡)衣若芬《观看·叙述·审美——唐宋题画文学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4
    (新加坡)衣若芬《游目骋怀——文学与美术的互文与再生》,台北:里仁书局,2011年。
    (美)高居翰《山外山》,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美)高居翰《画家生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著;戚印平 范景中译《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上海三联书店,2011
    (德)莱辛著,朱光潜译《拉奥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
    (瑞士)H·沃尔夫林著,潘耀昌译《艺术风格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奥)弗洛伊德著《图腾与禁忌》,台北:台湾志文出版社,1984
    (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6
    崔迎春《图像学在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应用》,《艺术研究》,2010年第2期
    陈文《论文人书诗画与意境论的关捩》,《江淮论坛》,2004年第3期
    陈文忠《柳宗元<江雪>接受史研究》,《文史知识》,1995年第3期
    陈正宏《图引考——兼辫沈周<云水行窝图>的本事》,《新美术》,1999年第4期
    陈正宏《明代绘画中的“古典”和“今典”——重读沈周<石田稿>稿本札记之一》,《新美术》,2003年第3期
    陈正宏《传统雅集中的诗画合璧及其在十六世纪的新变——以明人合作<药草山房图卷>为中心》,《文学遗产》,2011年第3期
    褚亚男《从<江雪>到<寒江独钓图>——论马远山水画中的诗画融合现象》,《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谌湛《李白<蜀道难>与杜甫<入蜀组诗>之比较》,(台湾)《光武学报》,22期,1997
    程日同《论明中叶吴中诗画的融通——形象载体的人文性》,《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程日同、首作帝《明朝中叶吴中诗歌与绘画关系的新发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傅璇琮、陈华昌《唐代诗画艺术的交融》,《文史哲》,1989年第4期
    韩经太《中国诗画交融若干焦点问题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年第3期
    洪再新《明清画谱所示绘画教学关系的若干类型》,《新美术》,1995年第4期
    蒋寅《对王维“诗中有画”的质疑》,《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金炫廷《明人的鉴赏生活》(上、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辑刊)(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綦维《徽派版画<唐诗画谱>与<诗余画谱>的优劣——以编选及流传为中心的考量》,《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贾兰《<饮中八仙歌>诗意画评介》,《杜甫研究学刊》,1996年第四期
    金学智《王维诗中的绘画美》,《文学遗产》,1984年第4期
    吕海春《从题画诗与诗意图看元代诗歌与文人画之关系》,复旦大学2001年博士论文
    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复旦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汪涤《吴门的诗画结合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孙青春《明代唐诗学》,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宋珮《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巨册>研究》,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王晓蓉《明末清初的杜甫诗意图研究》,上海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刘望《<琵琶行>画题研究》,上海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杨冰郁《唐诗异文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雷子人《中国画演进的相关因素》,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硕士论文
    巩剑《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的仿古绘画及其原因》,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陈婷《清代商品经济环境下文人画家治生活动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丘智帝《石涛的美学思想及笔墨与意境以<庐山观瀑图>为中心分析》,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刘石《西方诗画关系与莱辛的诗画观》,《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刘石《诗画平等观中的诗画关系——围绕“诗中有画”说的若干问题》,《文艺研究》,2009年第9期
    刘石《“诗画一律”的内涵》,《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
    刘石《中国古代的诗画优劣论》,《文学评论》,2010年第5期
    刘望《<琵琶行>情节的绘画作品评介》,《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刘望《论诗画转化的方法——以<琵琶行>诗意画为例》,《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刘越《从晚明画谱看当时文人的审美取向》,《学术交流》,2010年第1期
    马奔《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诗画关系》,《大众文艺》,2009年第4期
    邵连《中国画中的诗画关系》,《艺术百家》,2005年第4期
    孙倩《“以诗入画”——从郭熙<早春图>看宋代画院绘画的审美特质》,《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沈歆《明代集古画谱的临仿模式与粉本功能——以<顾氏画谱>为中心》,《美苑》,2011年第3期
    陶喻之《李白<蜀道难>同时蜀道诗画刍论》,《中国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黄山书社,2002
    王玲娟《从诗画理论看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
    王晓丹《中国古代诗画融合的生成机理与表现形式》,《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1期
    王兆鹏《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研究的思考》,《文学遗产》,2006年第2期
    王志刚《试析院体画与文人画在绘画语言上的差异》,《雁北师院学报》,1998年第 6期
    文成英《画意入诗诗情入画——论“题画诗”的艺术特色》,《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魏华《“画学”与文人画的关系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6期
    夏咸淳《明代文人心态的律动》,《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4期
    向达《明清之际中国美术所受西洋画之影响》,载《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三联书店,1979年9月版
    (台)许天治《感通乎?变奏乎?描摹乎?——摭谈<丽人行>与<虢国夫人游春图>》,《故宫文物月刊》1987年1月,第四卷第10期
    (台)王方宇《诗与画——石涛的题画诗和诗意图》,《大成》第126期,1984年5月
    (台)郭继生《石涛<庐山观瀑图>的言与像》,《故宫博物院通讯》,1993年
    (美)安濮(Anne Burkus Chasson)《“云烟出没”:石涛<庐山观瀑图>和17世纪的观察方式》,《美术史研究》,1998年第2期
    郁火星《再读石涛的<庐山观瀑图>》,《美术研究》,2004年第3期
    杨学是《诗画的晤对与璧合——论题画诗》,《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张吉《从王维<辋川图>到“辋川现象”——文化史与绘画史互动的个案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江海学刊》,2010年第1期
    张伯伟《摘句论》,《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凌郁之《句图论考》,《文学遗产》,2000年第5期
    马歌东《中日秀句文化渊源考论——以唐诗的秀句传承及其域外影响为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张海鸥《从秀句到句图》,《文学评论》,2007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