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加入WTO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按照WTO的要求,金融领域将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领域之一,因此,要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国内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然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却存在着数额巨大的不良资产,这业已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拦路虎”,因此,不良资产的处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理。处理不良资产应采取多元化、多样化的、全方位处理模式,而且要彻底贯彻市场化的原则。我们应借鉴国际上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引入新的机制,进行金融创新。摸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良资产处理的道路。
     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兴起于70年代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由于其构思精妙,功能独特为各国所采用并将其广泛地运用于不良资产的处理中。我国先后成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其业务范围也包括不良资产证券化,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尚属空白。在理论界,虽然关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著作较为常见,即便有关于此的法学研究著述也只是在论述资产证券化时有所涉及,几乎没有专门针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学著述,尤其是全局性的。因此,本文着眼于全局,以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不良资产的定义开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标准交易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着,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机制和相关法律问题的一般原理及在我国的适用进行了研究。最后,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出台之后的立法实践有所裨益。
Accession in the WTO will bring China chances and the challenges at the same time. To meet the requests of WTO, the financial business will be one of the earliest opened businesses .Accordingly, we should push and intensify the financial system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capability of civil bank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ontinually. However, there are substantial non-performing loans in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 which has become "a lion in the way" of its stock-sharing system reform. So, dispose of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stock-sharing system reform of Chinese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and we must accelerate disposing of the non-performing loans. We must adopt a comprehensive mode in which many units use various ways to dispose non-performing loans and enforce the principles of market drastically. We should use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reference, base on the situations of China, introduce new instrument and pursue financial creations, by which we can explore a way of disposing non-performing loans applicable to Chinese situations.
    Asset securitization, as a financial instrument sprang up in American market of housing mortgages in 1970's. For its intricate structure and distinctive function , it was adopted by many countries and applied to disposing non-performing loans broadly. The business of the four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of China includes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but in this field, there are no legislations in China. In academia, although some economic compositions about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were often published, even if there are some legal study compositions, the relevant legal study on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was dabbled with just in the discussion on asset securitization. There are no special legal compositions on the topic of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especially on the whole system. Hence,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legal problems concerning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It begins with the concept of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and modify its standard mode partly according to Chinese situations and investigat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in China. Then, the dissertation analyzes the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core system and relevant legal problems concerning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ina. Finally, in reference of the abroad legislative experiences, the dissertation prospects the Chinese future legislations in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and aim to benefit Chinese legislative practice after the project of non-performing loans securitization come into being.
引文
【1】恽铭庆:《金融不良资产处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1版
    【2】于风坤:《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3】彭冰:《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解释》,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11月第1版
    【4】单建保编著:《保付代理和包买票据》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3年版
    【5】何小锋等:《资产证券化:中国的模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
    【6】陈益文 杨光琰:《银行法热点问题的初探》法律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29页
    【7】周小川主编:《重建与再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国际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9年6月第1版
    【8】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年第1版
    【9】朱慈蕴著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8年11月版
    【10】马俊驹、于延满:《民法原论》(上),法律出版社 1998年第1版
    【11】张文显 《法理学》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年10月版
    【12】弗里德曼 李英琼、林欣译 《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年版
    【13】沈沛、许均华、刘敏《信贷资产证券化——原理与造作技巧》,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版
    【14】张士元等著 《企业法》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7年7月版
    【15】胡宝海:《现代金融担保研究——不动产担保及其证券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16】刘燕:《会计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7】金剑峰、曹士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18】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9】成之德主编:《资产证券化的理论与实务全书》,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0年版
    【20】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21】Lewis S. Ranieri, Securitization's Role in Housing Finance, A Primer on Securitiza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C1996.
    【22】王开过等编著:《资产证券化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3】成之德主编:《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务全书》,中国实言出版 2000年版
    【24】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25】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6版。英文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年版
    【26】梁治平主编:《法律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4年版
    【27】何斐:《关于资产证券化的若干中国法律问题》,载《资产证券化国际研讨会文件汇编》
    
    
    【27】李国光:《在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2000年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8】《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第81页
    【1】申觅、张新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载《财经科学》2002年7月增刊
    【2】宋浩:《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难点与思路》,载《亚太经济》 2001年第2总第101期
    【3】李传全:《中国资金信托产品与资产证券化》,载《上海证券报》2002年11月15日
    【4】胡大武:《不动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5】夏舟整理:《不良贷款证券化的操作构想》,载《冶金管理》1999年第3期
    【6】程建国:《不良贷款证券化模式的选择——债券化与债转股的比较分析》,载《武汉金融》2001年第7期总第19期
    【7】李俊杰:《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剥离银行不良资产》,载《中国资产新闻》1997年7月1日
    【8】韩强:《从银企改革的非对称性看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防范》,载《金融科学》2000年第4期
    【9】张亦春 王江:《转轨经济中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的集中与控制》,载《财贸经济》1997年第10期
    【10】巴劲松:《从法律角度看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载《当代财金》2002年第4期
    【11】徐建国 燕小青:《治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法律思考》,载《经济师》2000年第11期
    【12】谢平:《对银行不良贷款的评析》,原载《经济学信息报》转引自:《本周金融信息》2001年第6期
    【13】谢如东 熊谞龙:《良资产清理的法律分析》,载《法学》2001年第11期
    【14】申觅 张新明:《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商业银不良资产处置中的应用》,载《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
    【15】关颖 王德静:《证券化: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载《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1年08期
    【16】聂祖荣 雷泽:《不良资产证券化:券商业务新空间》,载《武汉金融》2001年第3期总第15期
    【17】宓展:《资产证券化:化解银行不良贷款的新思路》,载《银行与企业》1998年第10期
    【18】赵旭凌亢:《浅议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载《嘉兴学院学报》第13卷第1期2001年1月
    【19】张锡营等:《跨国界资产证券化:市场结构、动力和法律框架》,载《投资与合作》2000年第6期.
    【20】许占涛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向投资基金转换——可转换基金的研究与设计》,载《投资研究》 2000年第5期.
    
    
    【21】仝玲杨菡:《证券化: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可供选择的路径》,载《西安金融》2002年第2期
    【22】郑燕冰:《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不良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载《福建金融》2000年第10期
    【23】柳瑞 禹匡松:《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探讨》载《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6月号日
    【24】张衢:《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初探》,载《金融研究》2002年第6期
    【25】黄国安:《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步骤与模式》,载《上海金融》1999年第11期
    【26】朱国晓:《论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条件》,载《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
    【27】施小平 刘丽明:《关于我国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载《管理现代化》2001年第2期
    【28】仝玲 杨菡:《证券化: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处置可供选择的路径》,载《西安金融》2002年第2期
    【29】徐立忠:《不良贷款证券化有待时机成熟》,载《现代商业银行》2002年7月
    【30】张文斌:《不良资产处置中的资产证券化》,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11月第24卷研究专刊
    【31】黄兆俊 应明幼:《对不良贷款证券化问题的思考》,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2月第8卷第1期
    【32】范卫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实分析》,载《福建金融》(社会经济版)总第215期
    【33】刘彩娜:《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已启动资产证券化项目》,载《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1月11日
    【34】胡轩之、赵佩君:《ABS融资模式中担保支持问题之探悉》,载《法学》1998年第2期
    【35】参见余坚、王剑铭:《资产证券化的法规监管》,载《金融研究》1999年第2期
    【36】冯盛葆:《中国不能成为无信用社会》,载《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1月7日
    【37】刘欣:《股东争夺控制权,广西康达成ST》,载《证券时报》2001年3月30日
    【38】方志刚、阮思宇:《使用合同法过程中的若干问题——来自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调研报告》,载《人民法院报》2001年1月11日
    【39】王文宇:《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基本类型与相关的法律问题》,载《月旦法学杂志》,1999年第5期
    【40】李甬:《谁为担保担保》,董沛:《川投保:与官司不期而遇》,载《财金》1999年9月号
    【41】参见陈元文、陈欣:《建立我国企业债券信用评级制度问题研究》,在《财经研究》1999年第8期
    【42】参见杨大楷、许志清、彭晓播:《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回顾和前瞻》,在《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第2期
    
    
    【42】邹成勇:《试论我国开展ABS的法律障碍及对策》,载《学海》1999年6月
    【43】周菡:《住房贷款证券化有望今年内推出》,载《证券早报》2001年1月9日
    【44】徐刚:《我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债券发行》,载《经济导刊》1999年第3期
    【45】许雪梅:《综合类券商发行金融债券的相关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第5期
    【46】胡旭阳:《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载《证券市场导报》1998年12期
    【47】张长利:《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中的法律问题研究》,载《金融与法》2002年第6期
    【48】郭锡昆:《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保障探析》,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3期(总第42期)
    【49】郭锡昆 魏建文:《刍议不良资产处置外资参与的法律对策》,载《经济师》2002年第2期》
    【49】陈维政 郑向勇 曹志强:《银行不良资产处理中的法律政策障碍探讨》,载《金融论坛》2001年11期
    【50】黄锡生:《资产证券化基本法律问题之探讨》,载《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卷第1期
    【51】沈春晖:《限制——许可-促进——资产证券化中的法律问题》,《上海证券报》1999年10月29日
    【1】龚超英:《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之法律问题研究》,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论文,1999年
    【2】彭冰:《美国资产证券化中的风险隔离机制》,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论文,2000年
    【3】沈春晖:《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北京大学硕士论文 2001年
    【1】http://www.csrc.gov.cn
    【2】http://www.mof.gov.cn
    【3】http://www.cs.com.cn
    【4】http://www.jrj.com.cn
    【5】http://www.e521.com
    【6】http://www.law.pku.edu.cn
    【7】http://www.incspot.com
    【8】http://www.civillaw.com
    【9】http://www.aftab.com.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