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研究及启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量的R&D国际化趋势逐渐席卷全球,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R&D投资全球化的浪潮之中。本论文从跨国直接投资理论入手,综述跨国公司R&D投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模式及其管理;关注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现状,归纳研究跨国公司掀起在华R&D投资热潮的背景及其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结合华为公司和海尔集团的研发案例,概括分析中国企业R&D投资现状;论文的最后结论部分,总结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R&D投资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总之,通过对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规律以及中国面对跨国公司R&D战略挑战所做努力的研究,试图说明以下的观点:科学技术已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力量,跨国公司凭借其全球化R&D战略和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最主要载体。对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而言,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最大限度的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扩大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积极溢出效应;改革完善研发体制,尽快使企业成为中国R&D活动的主体,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迈出国门寻求利用全球R&D资源,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研发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唯有如此,中国才有可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economy, the R&D inve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has become more global increasingly. Presently, China has turned into the focus of MNCs' R&D investing unavoidably.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FDI theory; and generalizes the theory of oversea R&D investment; and studies MNCs' oversea R&D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China; and then discusses the back ground of this phenomenon,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R&D investment.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at R&D globalization is a necessary trend. Some suggestions are raised for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become critical element for enterprises' success; MNCs are still ruling in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and technology during a period; nowadays,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for China are improving R&D investing environment, attracting foreign R&D investment, reforming R&D system, and encouraging some Chinese enterprises' oversea R&D.
引文
1.葛顺奇,《跨国公司技术战略与发展中国家技术模式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月。
    2.葛京等著《跨国企业集团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
    3.杨大楷等著《重及国际投资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4.余永定等著《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
    5.保罗.克鲁格曼等著《国际经济学(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6.江小娟、杨圣明、冯雷主编,《中国对外经贸理论前沿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7.乔治.泰奇著《研究与开发政策的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8.邱立成,《国际竞争中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国际贸易问题》,1997年底9期。
    9.杨永新,《跨国公司R&D国际化问题研究》,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硕士论文,2000年5月。
    10.薛澜、王建民,《知识经济与R&D全球化:中国面对的机遇与挑战》,《国际经济评论》,1999年3-4期。
    11.李志军,《当代国际技术转移发展趋势及对策》,《国际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2月。
    12.唐晓云,《跨国技术联盟的反竞争性与竞争政策》,《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13.黄新建等,《跨国公司的21世纪经营战略与管理》,《世界经济》,2000年5第5期。
    14.王学鸿,《有关跨国公司与技术创新国际化关系的理论论析》,《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第1期。
    15.冼国民,葛顺奇,《跨国公司R&D的国际化战略》,《世界经济》,2000年第10期。
    16.赵曙明,《跨国公司全球化技术开发战略及启示》,《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第1期。
    17.柴进东,《德国跨国企业可以国际化》,《德国研究》,1999年第2期。
    18.杜德斌,《跨国公司R&D的国际化及区位类型》,《世界地理研究》,1999年第3期。
    19.杜德斌,《论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趋势》,《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第1期。
    20.《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研究发展机构》,《参考消息》,1999年12月7日—9日。
    21.李向阳,《日本企业的创新研究与开发》,《价值工程》,1999年第2期。
    22.林进武等,《是论跨国公司基础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趋势》,《世界经济》,1998年第7期。
    23.聂名华,《跨国购并: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中国投资》,1999年第9期。
    24.史纪新,《知识经济时代的跨国公司投资新趋势与经济全球化》,1998年第2期。
    25.王学鸿,《论研究开发国际化趋势、成因及我国的对策》,《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
    26.杨德新,《库国经营与跨国公司》,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
    27.姚群峰,《跨国公司在全球行业的竞争战略——组建战略联盟》,《国际经济》,1998年第4期。
    28.郑京淑,《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及其区位选择》,《世界地理研究》,2000年第1期。
    29.陈建煊,杨建梅,《知识经济与R&D资源配置》,《科技进步与对策》,1999年第19期。
    30.闫化海,陈金贤,《跨国公司R&D国计划及其在华投资研究》,《郑州纺织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第10期。
    
    
    31.潘沐谷,《研究与开发正在超国际化发展》,《全球经济瞭望》,1998年第3期。
    32.匡跃平,《知识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的科学技术管理》,《科研管理》,2000年第2期。
    33.赵聪宇,《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对外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34.刘海云,《资源论与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R&D)的全球化与合作化》,《科研管理》,2000年11月。
    35.胡峰,《跨国公司R&D投资国际间移动研究:动因与特点》,《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年3月。
    36.黄新建,《面向21世纪的欧洲国家跨国公司投资与技术战略》,《南开管理评论》,2002年第2期。
    37.陈左,《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下研究与开发的微观新机制》,《南方经济》,2000年第2期。
    38.王学鸿,《有关跨国公司与国际技术转移的理论分析》,《宁德师专学报》,2000年第3期。
    39.储祥银、宋震,《美国跨国公司研究开发领域重的国际投资合作》,《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6期。
    40.张译允等,《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双方的合作博奕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41.姜彦福等,《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管理及其启示》,《清华大学学保(社会科学版)》,1997年2月。
    42.胡肖玲,《跨国公司技术保护方式之比较》,《国际经济合作》,1997年第11期。
    43.陈志昂,《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重的知识产权转移》,《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2期。
    44.徐明磊,《跨国公司在化研发机构管理模式浅探》,《科学学研究》,2002年6月。
    45.徐柔建,《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在我国的约束条件及其对策》,《世界经济研究》,1997年第5期。
    46.谢康,《美国跨国公司技术转让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第4期。
    47.张志元,《西方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及其启示》,《国际经贸探索》,1997年第6期。
    48.樊会文,《跨国公司的战略性购并》,《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7期。
    49.胡号寰,《跨国公司R&D战略联盟对我国科技合作的借鉴作用》,《经济论坛》,1997年6月。
    50. www.haier.com/international/haier.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