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WTO与我国农用土地法律制度的构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已于2001年11月10日加入了WTO。对我国而言,加入WTO后机遇与挑战并存,很多行业和部门将面临着国门骤开的冲击,其中农业部门将是受到冲击最严重的部门之一。如何在WTO农业规则的框架下,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增强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当今的一项重要课题。创新现代化农业生产制度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好的制度安排不仅能使现有资源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且还具有吸纳增量资源的功能,我国的农业体制改革已证明了这一点。在各项农业生产制度创新中,最重要的是农用土地制度的创新。我国目前广泛实行的土地承包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制度本身的弊端日益显露。本文拟在WTO农业协议的框架内考察我国现行农用土地法律制度的得与失,通过建构适应促进农民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农用土地法律制度,为我国农业迎接WTO的冲击提供制度上的准备和对策。
China has joined in WTO on November. 10th , 2001. As to our country, opportunities exist together with challenges. Many industries and branches are going to face the impact of the opening of the country gate, the agriculture branches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seriously struck branches. How to quicken the step of modern agriculture under the rule of WTO, and buildup the ability of market competi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nowadays. Innovating the producing system of modern agri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ity of modern agriculture .A good system not only can exert the potential of existing resource, but also can absorb the function of increment resource, this has been proved by the agriculture system reform in our country. Among all the innovation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innovation of the system of farmland. Now, the widely used system of contracting of land has unfolded its abuse increasingly. This paper is going to review the gain and loss of our existing laws about farmland u
    nder the frame of WTO agriculture agreement, and build the law system of farmland to adapt farmers and agriculture to the changes that are made toward modern agriculture, to provide prepar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for facing the impact of WTO.
引文
[1]、[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载于《中国农村经济》
    [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4] 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1958年12月10日
    [5]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94页
    [6]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观察分析》,载于《经济研究参考》1997年第73期
    [7] 方恭温:《实现土地所有权公有和使用权农民私有》,载于《改革》1999年第2期
    [8] 邾鼎玖、许大文:《农村土地抛荒问题的调查与分析》,载于《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2期
    [9] 缪建平:《中国农业:发展趋势前瞻》,《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7期
    [10] 《土地管理法》第15条
    [11]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987页
    [12] 宪法第10条
    [13] 赵晓力:《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载于《中国民法学精萃》,第298页
    [14] 林善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3页
    [15] 梁慧星教授主持起草的物权法草案第236条规定,农地使用权的期限
    
    为50年,王利明教授主持起草的物权法草案第274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最长期限为50年
    [16] 王利明教授主持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仍采纳承包经营权这一名称,见草案第一编第三章第二节,梁慧星教授主持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则主张废除承包经营权这一名称,而改用农地使用权,见草案第四章
    [17] 丁关良、钱文荣《农村农用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机理研究》,《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增刊
    [18] 杨立新、尹艳《我国他物权制度的重新构建》《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19] 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第245页
    [20] 《用益物权三论》房绍坤、丁海湖、张洪伟《中国法学》96。2
    [21] 孙宪忠:德国物权法,第244页
    [22] 梁慧星物权法草案第230条
    [23] 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第610页
    [24] 土地管理法第15条
    
    
    1、刘力、蒙慧:《WTO与中国农业发展对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版
    2、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中国民法学精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4、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孙宪忠:《论物权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意]桑德罗 斯契巴尼:《物与物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美]理查德 A 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德国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王福明:《世贸组织运行机制与规则》,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梁慧星:《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1、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2、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14、王泽鉴:《民法物权》,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王泽鉴:《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迟福林:《走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7、张富春、王宝琦、梁中凯:《中国农村经济变革》,北京出版社1991年版
    18、闵耀良、李炳坤:《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
    19、[意]彼德罗:《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年版
    20、岳琛、王之伦、曹健:《中国土地制度史》,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
    21、钱明星:《物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史尚宽:《物权总论》,
    23、王利明:《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4、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林善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徐逢贤、唐晨光、程国强:《中国农业扶持与保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王瑞璞、陈高桐:《当代中国农村的发展与改革》,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28、唐忠:《农村土地制度比较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
    29、王贵宸:《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高尚全、迟福林:《再上新台阶——中国转型时期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31、张朝尊:《中国社会主义土地经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2、王朝彬:《徘徊与崛起—中国农业五十年反思》,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8年版
    33、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4、《中国入世议定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5、全毅:《中国入世—体制改革与政策调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6、程国强:《WTO农业规则与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7、余永定 关秉文:《中国入世研究报告:进入WTO的中国产业》,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8、陈春洁 李小东:《中国入世问题报告》,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9、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一)(二)(三),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0、世贸组织秘书处:《乌拉圭回合协议导读》,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1、白光:《世贸冲击波》,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42、邓力平 张定中:《入世:理性透视》,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3、陈芬森:《国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市场竞争策略》,中国海关出版社2001年版
    44、郑风田:《制度变迁与中国农民经济行为》,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45、潘盛洲::《中国农业保护问题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
    46、王满:《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中国经济出版社
    47、李成贵:《中国农业政策—理论框架与应用分析》,社科文献出版社
    48、王琢 许浜:《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1、顾江:《论市场经济下农业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农业经济问题》1996年第2期
    2、周曙东、徐志刚、封进:《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期
    3、何信生:《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8期
    4、杨万江:《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及中国农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农村经济》2000年第6期
    5、徐根兴:《中国“入世”:观念与机制的撞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期
    6、史建民:《论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关系及其保护》,《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8期
    7、田千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及实现形式的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7期
    8、党国英:《市场化:农村社会经济的出路》,《中国改革》2002年第2期
    9、袁超:《中国农地制度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11期
    10、张红宇、刘玫、王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变迁:阶段性、多样性与政策调整》,《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
    11、肖军、高继红:《我国农地制度发展的制度分析与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7期
    12、邓大才:《家庭土地承包权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2期
    
    
    13、林卿:《农地制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5期
    14、肖光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农业的挑战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11期
    15、柯炳生:《加入WTO与我国农业发展》,《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
    16、钱克明:《加入WTO与我国农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期
    17、蒋珠艳:《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与对策》,《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10期
    18、董积生:《加入WTO对我国农用耕地的影响》,《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第4期
    19、王乐君、高义生、吴晗:《WTO规则与我国农业立法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1期
    20、丁关良:《论农用地物权制度的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2期
    2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农业》,《农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6期
    22、张远军、陈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革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2期
    23、《“入世”,中国农业再次面临制度创新》,《理论探讨》2000年第6期
    24、陈更右加生:《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与农业使用权制度的确立》,《中国法学》1996年第3期
    
    
    25、杨立新:《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河北法学》2000年第1期
    26、王兰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完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年第5期
    27、王志达:《物权立法中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之探析》,《当代法学》2001年第4期
    28、郭升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探究》,《当代法学》1999年第3期
    29、曹诗权、朱广新:《论农地承包经营权立法目标模式的建构》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30、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论纲—我国物权立法应重视土地上权利群的配置与协调》,《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
    31、崔建远:《“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32、王利明:《关于我国物权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政法论坛》1995年第5、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