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缺失与重构:苏南农民工权利保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些流动人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这个群体为城市的繁华做出了贡献,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农民工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不仅会影响到农民工自身的生存发展,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因此,积极探索如何保障农民工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苏南地区的农民工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了解该地区农民工权利缺失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将农民工的权利操作化为四大层面,依次是劳动就业权、生命健康权、教育发展权、政治参与权四个涵盖农民工生活、工作、学习、政治参与各个方面的具体权利,分别分析了农民工这四项权利缺失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农民工自身和农民工生活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该地区农民工权利缺失的原因,最后引进社会工作的增权模式,从两种增权模式“个体主动模式增权”和“外力推动模式增权”两方面来探讨如何重构苏南农民工的权利,维护农民工的权利,不仅需要国家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还需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媒体建立常态报道机制,更需要农民工自身的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here is a large-scale population flowing appeared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se floating population formed a special social group -- "migrant workers". This group made a contribution to a flourishing city, but can't enjoy the same rights to urban residents, their rights can't get effective safeguard, it is not only influence the peasant worker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ut also unfavorable to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ha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how to guarantee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actively and how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This paper selects the migrant workers of Sunan region to be investigating obj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lack of peasant workers rights status quo, and exist problems of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This paper conceptualized“rights”into four aspects, they are the employment rights of life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which cover migrant workers live, work, and stud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all aspects of specific rights. This paper also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kers’missing righ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the reasons of the peasant workers' missing rights from peasant workers themselve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migrant workers live. Finally, introducing the increasing power mode of the social work , from two increasing power modes——"the increasing power of individual active mode " and "external force pushes mode " to discuss how to reconstruct the rights of migrant workers in Jiangsu. To draw a conclusion, we think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1) accelerat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reform, perfect legal laws and regulations, (2) strengthen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erprise, (3)media reports mechanism, and(4) establish normal peasant workers' continuous efforts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引文
①据统计,2002年全国农民工9400万为城市发展贡献5200亿元。见尹成杰(现任农业部副部长):《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央党校报告选》,2006第二期。
    ①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日报》,2007年第1版,第8页。
    ②周晓炎:《从农民工权益保护-谈我国社会政策的缺陷与完善》,中国社会观察网,http://www.lookinto.cn/article.aspid=1949
    ①本研究问卷及数据来源于池子华老师申报的一项教育部重大课题。
    ①朱玲:《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①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缓,人民网2004-11-10。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3/2979000.html
    ②中国农民工问题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总报告》,《改革》,2006第5期。
    [1] Albert O. Hirschman .Essays in Trespassing: Economics to Politics and Beyo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81.
    [2] Shaviro,Daniel.“Who Should Pay for Medicar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4.
    [3]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年。
    [4]蔡秋生,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
    [5]戴维·米勒,韦农·博格丹诺,《布莱克威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主译,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2002年。
    [6]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
    [7]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8]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9]李晓西、曾学文、赵少钦:《中国经济改革30年:市场化进程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
    [10]厉以宁:《城乡二元体制改革中的十个问题》,载张维迎主编《中国改革30年:10位经济学家的思考》,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年。
    [12]刘开明:《边缘人》,新华出版社,2003年。
    [13]刘晓峰:《我国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4]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
    [15] (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95年。
    [16] (美)苏黛瑞著,王春光,单丽卿译:《在中国城市中争取公民权》,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17]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王玉明:《选举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19]武力、郑有贵:《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20]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21]伊恩·罗伯逊:《现代西方社会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22]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3]张彦、陈红霞:《社会保障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4]郑功成、黄黎若莲等:《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年。
    [1]毕霞、魏丛东:《对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思考》,《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2]蔡冬兰、康绍洪:《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陈敏:《差异、调试、融入—浅谈农民工再社会化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5期。
    [5]陈玉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综述》,《教育探索》,2004年第2期。
    [6]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7]纪东东:《当代农民工文化生活现状的观察与思考》,《江汉论坛》,2007年第10期。
    [8]赖艳:《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探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9]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
    [10]李强:《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新视野》,2001年第5期。
    [11]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及社会冲突问题》,《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12]李强:《中国城市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研究》,《学海》,2001年第1期。
    [13]李强:《当前我国城市化和流动人口的几个理论问题》,《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4]李强,唐壮:《城市农民工与城市中的非正规就业》,《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6期。
    [15]李强:《社会学的“剥夺”理论与我国农民工问题》,《学术界》,2004年4月。
    [16]李芹、刘万顺:《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制度排斥及非制度排斥》,《城市问题》,2009年第2期。
    [17]林艳玲:《论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国家担当》,《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8]刘畅:《制度排斥于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社会福利》,2003年第7期。
    [19]柳娥:《农民工培训机制浅探》,《农村经济》,2007年第3期。
    [20]刘尔择:《改革我国户籍制度,实现城乡统一劳动市场》,《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02年第2期。
    [21]刘文海:《关于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合法权益的建议》,《中国劳动》,2003年第3期。
    [22]刘珍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第12期。
    [23]吕学静:《农民工就业的新突破》,《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年第1期。
    [24]陆学艺:《农民工问题要从根本上治理》,《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7期。
    [25]陆波:《关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常熟理工学院》,2006年第3期。
    [26]马斌、杨一鸣:《从社会学的视角探究农民工被歧视的原因》,《黑河学刊》,2007年9月第5期。
    [27]马健、李斌:《论农民工权利意识与社会主义阶层关系的和谐》,《求索》,2007年第2期。
    [28]孟广宇、邓红:《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活力》,2006年第10期。
    [29]苗萌:《农民工: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经济论坛》,2004年第9期。
    [30]南文化、王映:《论员工主体性回归的企业社会责任》,《学术论坛》,2007年第6期。
    [31]彭贤则、崔彬:《论对农民工的人文关怀与可持续发展》,《产业·资源》,2004年第5期。
    [32]孙红玲:《论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教育科学》,2001年第1期。
    [33]王保真、王斌:《关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探讨》,《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第5期。
    [34]王春光:《中国职业流动中的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第2期。
    [35]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1期。
    [36]吴忠民:《论机会平等》,《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37]徐莺:《农民工融入城市之难的思考》,《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38]杨正喜、唐鸣:《论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权》,《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9期。
    [39]叶莉敏、王景江等:《农民工健康保护与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院》,2004年第5期。
    [40]于伟等:《农民工教育培训状况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5期。
    [41]曾春燕:《农民工医疗保障的困境与出路探究—浙江省农民工医疗保障现状的调查》,《中国卫生经济》,2008年第4期。
    [42]张春荣、宋士云:《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43]张智勇:《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搜寻》,《财经科学》,2005年第1期。
    [44]赵蓉:《对甘肃农村以土地为核心的社会医疗保障的现实调查与反思》,《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5]郑航生、洪大用:《重视和发展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事业》,《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第2期。
    [46]周大鸣、秦红增:《城市农民工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47]周智:《农民工现象的政治学思考》,《江汉论坛》,2006年第8期。
    [48]中国农民工问题总报告起草组:《中国农民工问题总报告》,《改革》,2006年第5期。
    [49]朱慧涛:《结构性贫困:流动民工的弱势处境分析》,《重庆行政》,2005年第3期。
    [50]朱考金:《城市农民工心理研究—对南京市610名农民工的调查与分析》,《青年研究》,2003年第6期。
    [51]朱玲:《从建立传染病社会医疗保险起步》,《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
    [1]新华社记者:《一项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调查》,《中国青年报》,2003年1月14日。
    [2]魏铭言等:“外来人员诉说在京遭遇的六大烦恼”,《新京报》,2005年1月28日。
    [3]刘声:“社保高门槛让农民工望而却步医保参保率仅为10%”,《中国青年报》,2005年8月11日。
    [4]周晓炎,《从农民工权益保护-谈我国社会政策的缺陷与完善》,中国社会观察http://www.lookinto.cn/article.asp?id=1949
    [5]苏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blog.163.com/zshgdslj@126/blog/static/31941009200981195358593/
    [6]人民网(www.people.com.cn) ,关注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刻不容缓。2004(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