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藏族本土法的衍生与成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The Derivative and the Growth of Tibetan Law
  • 副题名:藏族法制史的法人类学探索
  • 英文副题名:On the Legal Anthropology Study of Tibetan Legal History
  • 作者:多杰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民族学
  • 英文关键词:Tibetan ; local law ; legal anthropology
  • 学位年度:2009
  • 导师:王洲塔
  • 学科代码:030401
  •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9-03-01
摘要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知兴衰、明事理、图发展。基于此,本选题,以探索藏族本土法衍生、成长、变迁的历史及其规律为己任,以包括史前社会以来,到20世纪50年代以前,卫藏地区的成文法、民间习惯法和司法制度为主要考察对象。根据藏族法制史的特点和资料状况,提出了将藏族法制史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的观点。在方法上,从具体法律概念、法律规范、法律文本入手,探索藏族本土法发展的基本线索,以把握其脉络,领悟其精神。在篇章结构上,全文分为八章。
     各章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
     第一章作为研究的基础话语,着重介绍了有关藏族本土法研究的现状、主要史料,并就藏族法制史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史料的价值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藏族法制史的特点和资料状况,提出运用历史学和法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藏族本土法研究的观点,并就其可能性和特殊价值,做了必要的分析。
     第二章是藏族史前社会的行为规范。本章主要依托考古资料、汉文史料和后人追记的历史传说,就公元前6000年以来至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建立前,吐蕃社会的生活规范和社会秩序作了分析、论述。依据法人类学观点和相关资料,提出了藏族史前社会就有法律的观点,并就藏族史前社会法律的起源、渊源、形态和特点作了探讨。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吐蕃王朝的法律制度。之所以将之一分为二,主要考虑到本部和占领区的族群、文化和资料上的差异。第三章着重介绍本部的法律制度,第四章则侧重于占领区。作者认为,本部和占领区的法制,既是统一的,又独具个性。分而论之,不仅在于强调吐蕃法制的地区特色和多元状况,也在于探索吐蕃社会的法律观,以及吐蕃法律的空间效力。
     第五章旨在挖掘反映群雄割据时期法制状况的史料,探索吐蕃王朝灭亡后,多、卫、康三区各割据政权的政体和法律形态、法律运行状况。在此,作者提出了民间习惯法是当时各割据政权的法律的主体的观点,并就这一观点作了分析和必要的论述。
     第六章将萨迦、帕木竹巴及藏巴汗“三代政权”的法律制度作为藏族法制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纳入其中,着重就这一时期“三代政权”的立法活动、主要法律、法律实施状况及其特点做了梳理、分析和必要的论述。提出尽管“三代政权”各具其法,但就其内容、形式和本质而言,旨在恢复吐蕃王朝以来形成的法律传统和旧法的内容和效力。指出这一时期立法活动的特点,即,在社会发生变迁的同时,立法上明显的复古倾向;在外族势力渗入的同时,更加看重传统法律文化价值的思想倾向。同时,也简要分析了西藏本土法与历代中央王朝对西藏立法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是噶丹颇章政权的法律制度。从表面上看,第五世达赖喇嘛以来的法制,仍旧是中世纪“三代政权”时期法制的延续,同时也是由宗教势力执掌西藏政权。但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变化,西藏地方政权的法律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迁。不仅本土立法的进程加快,而且到了后期事关全局,即西藏社会历史命运的法律事件接连不断,从而使西藏社会最终完成了近代化之路,走向了新生。
     第八章是全文结论。作者认为,历史研究的价值虽在服务于未来社会的发展,但基础工作必须植根于历史本身。因而提出:藏族本土法或法制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寻藏族传统法律衍生、成长和变迁的历史规律、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为此,本章从法制的历史属性、外在特征、文化特点和历史价值等不同层面或视角出发,着重就藏族传统法律的历史属性和历史价值作了全面总结和必要论述。这对于当代乃至后人,从宏观上认识藏族本土法的成长之路和文化价值,从法制层面上认识藏族传统社会的结构和特性,并对实现藏区的现代化建设和藏族社会的科学管理,不乏现实意义。
The purpose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s to know the rising and falling、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Based on this,the topic mainly explores the historyand the rule of the derivative、the growth and changes of Tibetan law and regards thestatutory law of Tibetan region,civil customary law and the judicial system from theprehistoric society to 1950s as the main study object.It also puts forward an ideadividing the Tibetan Legal history into five stages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betan legal history and information,and in the method alsoreviews in greater detail the basic cont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and itsdevelopment context of the Tibetan law from the specific legal concepts,legal text oneach historic stage.The paper makes necessary summary of basic spiritual,cultural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rical value.There is no lack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alizethe modernization of Tibeta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ibetan society tocontemporary,and even future generations from a macro understanding of the growthof Tibetan local law and cultural values from the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traditional Tibetan society at legal aspects.
引文
1、《史记·秦本纪》
    2、《风俗通义》
    3、《后汉书·西羌传》
    4、《新唐书·吐蕃传》
    5、《册府元龟》
    6、苏晋仁编著:《通鉴吐蕃史料》,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旧唐书·高宗本纪》
    8、《旧唐书·吐蕃传》
    9、《新唐书·两爨蛮传》
    10、《新唐书·西域传》
    11、《周书·突厥传》
    12、《旧唐书·回鹘传》
    13、《北史·突厥传》。
    14、《隋书·突厥传》。
    15、《周书》。
    16、《旧唐书·西域传》
    17、《旧唐书·两蛮传》
    18、《续资治通鉴长编》
    19、《宋史·吐蕃传》
    20、《武经总要·边防》
    21、#12
    22、#12
    23、#12
    24、#12
    25、#12
    26、#12
    27、达仓宗巴·班觉桑布著,陈庆英译:《汉藏史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8、王尧、陈践:《吐蕃简牍综录》,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29、杨富学:《敦煌汉文吐蕃史料辑校》(第1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30、王玉平译注:《藏文历史资料译文选》,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1984年版。
    31、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北京图书馆敦煌吐鲁番资料研究中心,1990年。
    32、黄不凡、马德:《敦煌藏文吐蕃史文献译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9年。
    33、王尧辑,《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编年史》,青海民族学院油印本。
    34、廓诺迅鲁伯著、郭和卿译:《青史》,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5、陈践、王尧编注:《敦煌本藏文文献》,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36、王尧编著:《吐蕃金石录》,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37、F.W托马斯著、刘忠、杨铭译注:《敦煌西域古藏文社会历史文献》,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38、#12
    39、西饶尼玛译注:《西藏历代法典选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0、#12
    41、青海省文物处:《青海文物》,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
    42、四川联合大学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藏考古》(第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3、李永宪、霍巍、更堆:《阿里地区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4、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编,《青海柳湾》(上册),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45、王璐:《尼伯尔姆斯塘地区的古代洞穴遗址》,载于四川大学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编,《西藏考古》(第1辑),1994年版。
    46、周希武:《玉树调查记·附录一》,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7、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二),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8、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9、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四),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0、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藏族社会历史调查》(五),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1、西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编辑组编:《藏族社会历史调查》(六),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52、《西藏农奴制社会》课题组编:《西藏山南基巧合乃东琼结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版。
    53、《说文解字》
    54、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史通杂述》
    56、约翰托什,《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7、张文献:《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8、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江苏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59、顾维熊:《西方法学流派评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60、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1、《西方法律思想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62、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3、杨方泉:《法律人类学研究述评》,载于《学术研究》,2003年,第2期;
    64、郑林:《法律人类学研究综述》,载《前沿》,2005年,第8期。
    65、张冠梓:《法律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流变》,载《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66、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重印本),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7、梁启超:《中国史序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8、格勒:《藏族早期历史和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9、杨建新:《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70、郭文编著:《文明的曙光: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中国纺织出版社,1991年。
    71、洲塔:《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
    72、丹珠昂本:《藏族文化发展史》,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3、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74、洪涤尘编著:《西藏史地大纲》,(中华民国)正中书局,1936年版。
    75、朱狄:《原始文化研究》,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
    76、周长龄《法律的起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7、得荣·泽仁邓珠,《藏族通史》,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78、孙镇平:《清代西藏法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版,
    79、孙镇平:《民国时期德西藏法制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80、王尧:《西藏文史探微记》,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版。
    81、[美]维纳:《人有人的用处》,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82、[日]星野英一:《关于法与法律的用语》,《民法论集》第七卷,有斐阁1989年版。
    8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出版社,2002年版。
    84、[英]马林诺夫斯基、原江译:《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惯》,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
    85、[美]霍贝尔、严存生译:《原始人的法》,贵州出版社,1992年版。
    86、[澳]M.克雷齐尔、傅再明译:《法律人类学评介》,载《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
    87、[日]千叶正义、强世功等译:《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中国正发大学出版社,1997年。
    88、[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社,1977年
    89、[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社,1959年版。
    90、[日]汤浅道男等著,徐晓光等译:《法人类学基础》,华夏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
    9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92、[英]拉德克利夫-布朗、潘蛟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3、[英]爱德华·霍列特·卡尔、吴柱存译:《历史是什么?》,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94、[美]伯尔曼著、贺卫方译:《法律与革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版。
    95、[英]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96、[法]莱维·斯特劳斯著、陆晓禾、黄锡光译:《结构人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7、[意]伯戴克著、张云译:《元代藏族史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8、[意]杜齐著,李有义、邓锐龄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民族史室、民族学室1980年编印,《中世纪藏族史》,超星数字图书馆藏。
    99、王尧,《藏文古代历史文献述略》,《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2期。
    100、王尧、沈卫荣合撰的《试论藏族的史学和藏文史籍》,载《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2—3期。
    101、王继光,郑炳林:《敦煌汉文吐蕃史料综述》,载《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
    102、林端:《法律人类学评介》,载《中国论坛》,1988年。
    103、孙国栋:《法律人类学评介》,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04、刘兆新:《试论比较法的研究方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第3期。
    105、《藏民族形成的年代及其他》,《西藏研究》,1985年第3期。
    106、[法]j.巴科:《吐蕃王朝政治史》,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第二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7、端智嘉:《吐蕃时期的行政区划和官僚系统》,载《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底6期。
    108、才旦扎西著、珠佩译:《初论吐蕃王朝时期的土地所有制》,载《西藏研究》,1993年,第3期。
    109、陈庆英:《土地面积的丈量单位:突——吐蕃时期的土地制度浅析》(藏文),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第2期。
    110、陆庆丰、陆离:《论吐蕃政治与突厥的关系》,载《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111、金滢坤:《吐蕃节度使考述》,《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112、王继光,郑炳林:《敦煌汉文吐蕃史料综述》,载于《中国藏学》,1993年,第3期。
    113、陆离:《吐蕃统治河陇时期司法制度初探》,载《中国藏学》,2006年,第1期。
    114、牙含章:《达赖喇嘛传》,华文出版社,2000年版。
    115、格吉巴·丹增多吉著、卓玛等译:《元西藏地方政府机构》,载吴从众选编:《西藏农奴制研究论文选》,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6、牙含章:《原西藏地方的反动本质》,载《西藏农奴制研究论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版。
    117、[日]继仁竹内著、陈楠译:《公元796-860年吐蕃、回鹘在北庭、安西(龟兹)与西州》,载耿生主编:《国外藏学译文集》(第8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